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1、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去探究.2、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有目的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增强概念原理的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3、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4、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5、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具体做法: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过解决的心理状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可以进行创造活动的生物学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难易适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处理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

其次,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有发问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相互讨论。教学实践表明,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这是因为:(1)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信任造成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和盲目顺从,学生的求异思维严重受阻;(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毕竟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得轻松。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学生间互动的学习方式,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提出问题的机会。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①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生物事实,如,农民刚收割完粮食后为什么要晒干后才入库储藏?不法商贩把黄瓜泡水后为何能增加黄

瓜的重量?腐肉为何会生蛆?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躲到树阴下会感觉凉爽?②生

物实验中的现象,例如:蒸腾作用的实验,塑料袋中的水来自哪里?在学生捕捉鼠妇后,问: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找到鼠妇?它们为什么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什么因素影响它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③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情境。网络上有大量的生物方面的素材,可以使许多微观的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真实的再现,引发学生质疑。例如:根尖在土壤中的生长过程;蚂蚁在洞穴中的生活情况。④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通过亲身感受、实地观察而发现问题等。甚至一些生物故事,都能促使学生产生疑点,提出问题。

第四,对提出的总是要进行梳理,使问题具有指向性。其程序是: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确定问题。3.

实例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

情境引入:把学生带到树下,观看树叶,教师问:“树叶是什么颜色?”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绿色的。”学生脸上表现不以为然的表情,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老师接着问:“同一片叶子的颜色没有什么差别吗?”学生表现出一丝的疑惑,因为大多数同学平时没有注意观察,于是学生纷纷摘下叶片仔细观看,发现正面的颜色比较深,背面的颜色比较浅。有的学生就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薄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颜色还不一样呢?”老师不急于回答。再问“从树上落下的叶子是正面朝上的多还是背面朝上的多?”学生更加茫然。这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划范围进行统计,最后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总合起来,结果是背面朝上的比较多。有的学生就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回答:“只有了解了叶片的结构,我们才能找到答案。”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已经被调动起来,这就为下一步解剖叶片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重视课堂的导入艺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导入中,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一种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出现“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状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创意要能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在课前几分钟就要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建立问题的初始态与终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1)通过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授“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叶片的结构、叶绿体的功能作为知识储备,通过日常现象如“叶片为什么是绿的?”、“植物为什么会制造氧气?’等激励学生思考,从而确立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授“植物种子的萌发”内容时,可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在家尝试设置几个不同条件来开展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摸索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教师通过汇总实验情况,让学生自己针对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通过奇闻趣事,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授“动物行为”时,可先让学生罗列出所能想到的各种动物行为,然后再对其中一、两个行为进行分析、归类,接着就可引导学生对所罗列出的行为逐一进行归类,这些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

(4)通过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在讲授“植物的根为什么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黄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对此类事实比较感兴趣却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好的导入,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过来。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接触到问题,将学生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来,于是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

三、营造问题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根本谈不上“民主”;更有甚者,我们的一些老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中有学生提出问题。唯恐自己的思绪被打乱,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过程。其实,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对话的平台。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封闭意味着落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可

适度的开放,这种开放是适度的,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信息来源较多,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讲授“植物光下产生淀粉”时,学生感知教材后,提出10多个问题,应首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思考,明确后,再由学生上台解答、反问、质疑,当一回小老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讨论、深化,产生新的问题。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再略加点拨,新知识更容易接受、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

巧妙创设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

巧妙创设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 发表时间:2012-11-01T14:22:37.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20期供稿作者:陈月 [导读] 牛津小学英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 陈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211102 对话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策略:模拟生活情境、创设动画情境、设计游戏情境、营造音乐情境。 一、模拟生活情境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必须将学生从课堂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才能表现出来。”换言之,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运用语言的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运用场合。目前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中的许多话题如“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第九单元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病人可模拟出各种生病时的症状,医生可对病人进行检查。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又如教师节来临时创设送老师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的场景,三八妇女节时创设让学生买礼物送给妈妈的场景,既贴近学生生活,无形之中还进行了道德教育。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动画情境 牛津小学英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现代媒体的运用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借助录像、电视、电影及计算机媒体制作一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为对话学习创设各种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唤起学生的对话欲望,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学节日时,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同时呈现几个节日场景,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节日的图片和歌曲,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各种节日都能有所了解,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三、设计游戏情境 在对话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做游戏,只要运用得法,就能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牛津少儿英语》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根据其中的内容设计很多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在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学习氛围下,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并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如:我在教“Sorry.That’s OK.”“Are you ready?Yes.”这组对话时,利用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拿出几个沙滩球,告诉大家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玩球,学生都跳跃起来,非常高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到前面,笑着问:“Are you ready?”而且从表情、神态中尽量流露出含义,但不讲出来,提示学生可以回答“Yes or No”,然后把球抛给他,故意抛得太高,让他接不到,我很悲伤地说:“Sorry.”引导他说:“That’s OK.”随着活动继续开展,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反复感受语言,已不经意地领悟出了这段对话的具体含义,并在反复的游戏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这组对话。 四、营造音乐情境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同样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境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唱,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境;更可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歌曲,或将歌词进行替换使用,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牛津少儿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学生学习了“Who’s he?He’s my father.Who’s she? She’s my mother.”的句型,并配有一首歌曲,教师可将歌词替换成brother、sist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人物练唱,还可采用让一部分学生问,另一部分学生答的形式进行对唱。在兴味盎然的对唱中,这组对话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必然能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情境,使之为对话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方延山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 2.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通过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生活化的情境,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数学综合能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

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

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摘要:本文从问题性情境概念入手,说明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和创设艺术,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有演示实验,现象对比、趣味性、变式训练等。 关键词:科学问题情境思维实验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人类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目的、新的问题、新的 活动要求和条件,满足了思维的必要性。实质上,只有在产生了这些新目的并且 为达到这些目的,已知动作方式、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才需要有 的思维活动的情境。也就是说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 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 脱这种处境,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 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 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 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根据认知理论,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 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针对初中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接受性原则。情境的设置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 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 精心地选择和设计,使之能适合于学生,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趣味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兴奋程度有很 大的关联。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要 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科学现象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从日新月异 的最新科学技术中,选取有用的、学生感到新奇的、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创建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素质与非 智力素质平衡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不仅应该构建起良 好的知识结构,而且应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 提高,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一般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是配合课堂讲授和问题讨论进行的实验,具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实验条件明确、观察对象突出、演示层次分明等特点。在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观察与思 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利用现象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现象的 操作方式、考察角度、思维方式、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悉心捕捉这些差异并加以整理,往往可以成为生动的对比材料。当这些对比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即使教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海南农垦西达中学王慧莹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品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目题时,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目题内容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 二龙山乡中心小学赵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自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所采用,它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学。

2、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比如,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3、创设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

信息化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信息化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信息化教学中创设情境,简单的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信息化教学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信息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情境的创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90年代中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康教授对在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提出了系列建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情境创设”、“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创设"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即强调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

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因此,创设情境成为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 学习。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 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尝试了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设疑法、故事法、协作法和对比法等。 1、设疑法 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 Popper)曾经强调指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创设有效情境 爱你却不容易

创设有效情境爱你却不容易 王永祥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如新课程(上海版)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般都是用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四个人物的学习或生活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发表时间:2016-04-14T10:45:41.9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作者:叶成荣[导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叶成荣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二中276100 教学是一门艺术,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则更是一门艺术。“问题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朽的话题。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 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时适时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话题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遗传规律》的教学时,开始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肖伯纳。有一位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便生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到:“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对于这种针锋相对的说法,到底孰是孰非?学生开始争论不休。我就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进入《遗传规律》新知识的探索。 二、创设矛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难点 针对某些特殊的生物问题,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心灵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在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后,我在课堂中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精细胞?”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信口而答:“4种”。显然,学生学习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得到了这样的一个错误答案。当时我没有评价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接着又问:“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精细胞过程中,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尽管对我这样的设问感到意外,但大多数学生开始回忆相关的知识。有反应快的学生回答:“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假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产生4种精细胞,那么按照上面的理论,这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就能产生8个精细胞了。”至此,学生才幡然醒悟刚才的结论错了,正确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趁热打铁,继续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卵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精细胞?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动物(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卵细胞?”可见,抓住契机,富有技巧的问题创设,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问的“矛盾”,不能故弄玄虚。 三、创设求异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应注意问题创设的角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对课本“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一经典实验的学习,在分析完课本实验并得出结论后,可进一步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①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什么?②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误差,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在学生思考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经典实验的过程和理论结果,课本上都有。但实验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很少能留意思考,教材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经过教师的设疑,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四、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能力 要上好一节生物课,单靠一两个设问是不够的,它需要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的问题创设,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将括号内的内容去掉,结果又如何?如果将一个精原细胞改成一个生物体,结果又如何?如果将精原细胞改成卵原细胞,结果又如何?这些条件和设问角度的改变,可以引导学生从减数分裂、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等多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做到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有效、丰富并充满乐趣的问题情境创设来完成整个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教学,是新课标理论指导下的新一轮教学创业。学以致用,教以树人,新课标理论的科学内涵正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唯有充分地进行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知识的有效传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