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产工艺导引

生产工艺导引

生产工艺导引
生产工艺导引

中小型鼠笼铸铝转子异步电动机

生产工艺导引

(试行)

前言

中小型鼠笼铸铝转子异步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是福建省电机制造企业量大面广的产品。为了指导和规范电动机的生产,特制定《中小型鼠笼铸铝转子异步电动机生产工艺导引》(以下简称《导引》)。《导引》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必备的工艺技术文件目录和电动机的主要制造工艺及其技术要求等三个部分。电动机生产企业(包括电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可按照本《导引》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生产工艺并制定工艺技术文件。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同,《导引》对实现这些工艺的设备、操作方式等不作具体要求。但企业应具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工装和检测仪器设备。

中小型鼠笼铸铝转子异步电动机生产工艺导引(试行)

1.电动机生产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附图2)

2.必备的工艺技术文件目录(见表1)

表1 必备的工艺技术文件目录

3.电动机的主要制造工艺及其技术要求

3.1 电动机的主要制造工艺

3.1.1 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包括电动机主要支撑件。如:机座(机壳)、端盖、轴的加工,定、转子的加工等,以及其它结构零件的机械加工。

3.1.2 铁心制造工艺

冲片叠压成部件的工艺。

3.1.3鼠笼转子制造工艺

包括鼠笼转子的铁心叠压、转子铸铝等制造工艺。

3.1.4绕组制造工艺

包括线圈制造,绕组嵌装、整形、接线及其绝缘处理等工艺。

3.1.5电动机装配工艺

包括转动部件的校动平衡,轴承装配以及电动机的总装配和调整工作。

3.1.6电动机试验

分为检查试验(也称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试验项目由电动机的技术要求规定。

3.2电动机的各项主要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

3.2.1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加工

3.2.1.1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必须达到三点要求:

a.尺寸的准确度,即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b.形状和位置的准确度,即零部件的形位公差。

c.表面粗糙度。

d.安装尺寸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对安装尺寸公差的要求。

3.2.1.2 机座加工技术要求

a.各加工部位尺寸公差和粗糙度应符合图纸规定。

b.各加工面的形位公差应符合图纸规定。其中两端止口与内圆的同轴度,两端面对止口轴心线的跳度是机座加工关键。内圆与铁心配合应有适当紧度,以确保电动机运行过程定子铁心无松动、串动。此外,底脚平面应与轴心线平行。

c.底脚孔对机座中心线的距离应左右对称,且符合规定公差。

3.2.1.3端盖加工技术要求:以下5项是关键尺寸,应符合图纸规定。

a.轴承室的尺寸公差、圆柱度与粗糙度。

b.止口的尺寸公差、圆柱度与粗糙度。

c.轴承室与止口的同轴度。

d.端面对止口轴心线的跳度。

e.止口端面至轴承室的深度。端盖壁厚一般不应小于5mm,端盖止口应倒角,加工余量在3mm以上。

3.2.1.4转轴、转子加工技术要求

a.各加工部位尺寸公差和粗糙度应符合图纸规定。

b.各加工面的形位公差应符合图纸规定。

c.转轴的铁心档直径、轴承档直径和粗糙度,转子铁心外径尺寸和粗糙度,两端轴承档间距,铁心外圆与转轴同轴度等均是加工关键。转轴与铁心、风叶配合应有适当紧度,以确保电动机运转过程转子铁心、风叶无松动、串动。此外,轴伸与键槽尺寸公差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对安装尺寸公差的要求。

3.2.2铁心制造

3.2.2.1铁心冲片技术要求

a.冲片应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公差。

b.冲片表面应光滑,厚薄均匀。定子、转子冲片毛刺≤0.05mm。

c.冲片内圆或中心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内外圆一次冲Φ0.04 ~0.06mm,内外圆两次冲适当放宽。

d.冲片槽齿分布不均匀度,即最大与最小齿宽之差为3、4级。

e.槽中心线应通过圆心,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f.冲片表面绝缘层应薄而均匀,且有足够的介电、耐油、防潮性能。

g.有缺边的冲片数量不得超过2%,缺边高度不得超过磁轭高度的

20%。

3.2.2.2定子铁心压装技术要求

a.铁心重量或叠压系数要符合图纸规定。

b.压力应均匀,紧密度要适宜。

c.几何尺寸应准确。铁心总长度、槽形尺寸及径向通风槽的尺寸和位置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铁心外径公差应保证外压装定子铁心同轴度的工艺要求。

d.形状要求。铁心同轴度应在规定范围,压装后冲片不应出现波浪形。铁心边缘,特别是齿部不应翘起。

e.铁心轴向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定、转子中心对称。

f.铁心片间绝缘不应被破坏。

3.2.3转子铸铝

3.2.3.1表面质量要求

a.端环、风叶及平衡柱不得有裂纹。

b.端环表面缩孔的大小及深度应小于端环高度的20%,最大不大于3mm,每端只允许出现一处。

c.风叶、尖角残缺应小于3mm。

3.2.3.2尺寸要求

a.转子铁心长度公差。铁心长L<160mm,允许公差+2.0mm;铁心长L ≥160mm,允许公差+2.5mm。

b.端环外圆及铁心外圆的偏摆。铁心外径Φ<100mm,最大偏摆不大

于1.0mm;铁心外径Φ<250mm,最大偏摆不大于2.0mm;铁心外径Φ250~400mm,最大偏摆不大于 3.0mm;铁心外径Φ>400mm,最大偏摆不大于4.0mm。

c.端环端面对铁心端面偏摆:同b。

d.转子槽斜度允许偏差为±1.0mm。

e.转子外圆表面斜槽线必须平直,转子错片从槽斜线上看,一般应小于0.5mm。

3.2.3.3内部质量要求

检查有无断条、裂纹、气孔、疏松和缩孔等缺陷。(使用专用检查装置)。

3.2.4绕组制造

3.2.4.1线圈制造技术要求

a.绕线线径、匝数应准确,每个线圈接头不得超过一处,每相线圈不得超过两处,每台不得超过四处,接头必须在端部斜边处,包扎应符合规定。

b.尺寸适中符合要求,由绕线模保证。

c.线圈应排列整齐,不得交叉,不得损伤绝缘,多匝线圈匝间及对地绝缘应良好可靠。

3.2.4.2绕组嵌线、整形、接线技术要求

a.嵌线前应检查清理铁心,定子表面和槽内有凸出之处须修锉平整、吹净(不应在嵌线区)。

b.绕组节距(槽距)、线圈间连线、引出线相对位置必须正确。

c.绕组槽绝缘、层绝缘、相间绝缘应良好可靠。绝缘材料质量、结构

尺寸应符合规定。

d.槽楔表面应平整光滑, 插入时不得损伤绕组绝缘,应有适当紧度,其端部不应有破裂现象,不得高出铁心内圆。绕组、绝缘、槽楔露出定子铁心两端长度应对称。

e.绕组端部导线应排列整齐,无严重交叉现象。端部绑扎、绝缘应符合要求。

f.嵌线、整形时不得用金属工具直接与绕组接触,不得过分用力,以免损伤绝缘。

g.引出线接头应焊牢,保证接触良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表面光洁,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应严防铜末、焊渣等飞溅物损伤绕组绝缘及混入绕组。

h.引出线应排列整齐,长度相同且符合要求。需标注出线标志的应标在相同的规定位置。

i.端部尺寸应符合图样或工装要求。

j.槽底绝缘不应有破裂现象,导线不应有绝缘损坏现象,槽口如果有破裂,必须用与槽绝缘相同材料垫好,但破裂总数不得超过3处,且不准破裂到铁心。

k.有绕组定子铁心不允许在地面滚动,其堆放及搬运过程中不得损伤线圈绝缘。

3.2.4.3绕组浸漆干燥技术要求

a.预烘、浸漆、干燥的工艺参数、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

b.浸渍漆均匀透明,无杂质和块状物质、无变质。漆的粘度应符合工

艺要求。

c.烘干后绕组表面漆膜色泽应均匀一致,手触漆膜应不粘手并稍有弹性,表面无裂纹和皱痕,端部无变形且铜线无磕碰、露铜、引接线分离、槽楔无错位。

d.电动机绕组干燥程度,可以用测量绝缘电阻变化情况来判断。已干燥好的电动机,一般应符合下式要求:

> 1.3(中小型电动机)

> 3(大型号电动机)

式中:R60s和R15s表示兆欧表60s和15s时的读数;

R10min和R1min表示兆欧表10min和1min时的读数。

3.2.5电动机装配主要技术要求

3.2.5.1应保证电动机的装配精度。

3.2.5.2轴承压装应用工装压装,不得用金属工具直接敲击。要求轴承运转灵活。轴承两端应留有适当轴向移动余量,以保证不因电动机温升变化,而使轴承受到轴向压力。

3.2.5.3转子应运行平稳,振幅不超过规定标准,平衡块应固定牢靠。

3.2.5.4单相有离心开关的电机,离心开关型号规格应正确,触点应清洁,安装应牢固、平稳,位置应符合要求,接触应可靠。单相有电容器的电机,电容器型号规格应正确,引出端需焊接的应焊牢并可靠绝缘。

3.2.5.5风叶型号规格应正确,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

3.2.5.6绕组、铁心及机壳、端盖止口接触面应无碰擦损伤,绝缘应良好,无油污及铁屑等杂物进入机内。

3.2.5.7内部布线、出线标志及旋转方向、接地装置及标志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3.2.6电动机试验

3.2.6.1检查试验

每台装配完成的电动机均必须进行。检查试验合格后,电动机才能出厂,又称出厂试验。

3.2.6.2型式试验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试制完成时或小批试生产时。

b.当设计、工艺变更,足以引起某些特性和参数发生变化时。

c.当检查试验结果和以前进行的型式试验结果比较,发生不可容许的偏差时。

d.成批生产的电动机定期的抽试,每年抽试一次。当需要抽试的数量过多时,抽试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但至少每两年抽试一次。

3.2.6.3检查试验(出厂试验)、型式试验的项目、具体要求应符合电动机相应标准的规定。

-----------------------------

11

12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教学提纲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 产工艺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 1. 用途 本剂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氢氧化钠、焦锑酸钾、硼砂等辅料组成的玉米淀粉粘合剂。主要用于纸箱、瓦楞纸板等行业。本剂可以代替沿用已久的碱性泡花碱(即水玻璃)粘合剂,其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投产快,粘合强度高,防潮性也比泡花碱好,而且涂布量和成本却比泡花碱粘合剂低。 2. 原料 (1)玉米淀粉:将玉米粒经过加工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水分(%)≤14 蛋白质(%)≤0.5 灰分(%)≤0.05 酸度(每100克干淀粉消耗0.1摩尔氢氧化钠)≤15 细度(通过100自筛)(%)≥99

斑点(个/厘米2) 1 气味正常 (2)氢氧化钠:亦称苛性钠、烧碱。白色固体,呈粒状、片状、棒状或块状。是强碱,对 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吸湿性较强,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碳酸钠。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广泛用于造纸、人造丝、染色、肥皂、石油和其它化学工业。用作pH值调节剂。选用工业品。 (3)硼砂:学名十水四硼酸钠、焦硼酸钠。分子式Na2B4O7·10H2O。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结晶粉末。无臭,味甜涩。在空气中风化,晶体表面常被白色粉末覆盖。16毫升冷水、0.6毫升沸水或1毫升甘油可溶解1克硼砂,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反应。主要用于玻璃和搪瓷工业,在医疗上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本剂中用作防腐剂。选用工业品。 (4)焦锑酸钾: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本剂中起氧化作用和稳定作用。选用工业品。 3. 配方(重量份) 玉米淀粉 50 焦锑酸钾 1

鸿茅药酒配方及生产工艺-鸿茅药酒的配方

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始创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历代传承至今已有270年历史,是一个在全国拥有广泛市场基础和消费者影响力的驰名药酒品牌。其突出之处在于它独特的67味中药组方,是中国用药最多的大复方酒剂之一,具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的功效,对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等病症功效颇佳。鸿茅药酒的祛病强身功效正符合了“四时养生、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的中医养生之道,在品尝鸿茅药酒的同时,陈宝国也对弘扬中医文化更加情有独钟。 目录 简介 拼音名:Hongmao Yaojiu 英文名:hongmao yaojiu 书页号:z14-166 标准编号:WS3-B-2792-97 处方 制何首乌 15g 地黄 15g 白芷 15g 山药(炒) 15g 五倍子 15g 广藿香 15g 人参 30g 桑白皮 15g 海桐皮 15g 甘松 15g 独活 15g 苍术(炒) 15g 川芎 15g 菟丝子(盐炒) 15g 茯神 15g 青皮(炒) 15g 草果 15g 山茱萸(去核) 15g 附子(制) 15g 厚朴 30g 陈皮 15g 五味子 15g 牛膝 15g 枳实(炒) 30g 高良姜 15g 山柰 15g 款冬花 15g 小茴香(盐炒) 240g 桔梗 60g 熟地黄 30g 九节菖蒲 30g 白术(炒) 45g 槟榔 45g 甘草30g 当归 90g 秦艽 15g 红花 60g 莪术 15g 莲子(去心) 15g 木瓜 15g 麦冬(去心) 15g 羌活 15g 香附(炒) 15g 肉苁蓉15g 黄芪 15g 天冬 15g 桃仁 15g 栀子(炒) 15g 泽泻 15g 乌药 15g 半夏(制) 15g 天南星(制) 15g 苦杏仁(去皮、尖)15g 茯苓 30g 远志 15g 淫羊藿(炒) 15g 三棱(醋制) 15g 茜草 15g 砂仁 60g 肉桂 120g 白豆蔻 60g 红豆蔻 30g 荜茇 60g 沉香 30g 豹骨 15g 麝香 1g 红曲 900g 成分多,效果显著 制法 以上六十七味,除红曲外,麝香研细,豹骨加五倍量水煎煮10小时,至胶尽,将煎液滤

1-丁烯生产工艺进展 鲁红辉

1-丁烯生产工艺进展鲁红辉 摘要:1-丁烯产品主要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1-丁烯的来源及国内外生产工艺现状,通过对1-丁烯工艺方案的对比并结合我国1-丁烯生产情况对炼油厂建设1-丁烯装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1一丁烯;碳四;生产技术; 1-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于乙烯装置及炼厂催化裂解装置副产碳四馏分和乙烯二聚。目前,碳四烃的利用包括燃料和化工两个方面。我国碳四烃的化工利用率不足3%,1-丁烯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1-丁烯的深加工对化工厂原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发展前景的是1-丁烯齐聚和均聚产品,包括聚1-丁烯、异辛烯及十二碳烯。另外,1-丁烯脱氢生产丁二烯、异构生产异丁烯及氧化制顺酐是其他应用的重要途径[1]。 1 1-丁烯的来源 1-丁烯没有天然的来源,可通过多种烃加工工艺而获得。目前工业生产中的1-丁烯主要来自于混合碳四分离方法、化学合成方法和异构化及分离技术。 1.1 混合碳四分离方法 目前各生产装置普遍利用萃取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混合碳四中的丁二烯、异丁烯脱除,再利用超精密精馏将1-丁烯之外的碳四馏分分离掉,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故1-丁烯分离技术路线的选择是生产高纯度1-丁烯产品关键。 1.2 化学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方法即乙烯二聚法,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在Zegler-Ne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裂解乙烯通过二聚反应制备1-丁烯,此种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主反应:C2H4 + C2H4 ——C4H8 副反应:C4H8 + C2H4 ——C6H12 1.3 异构化及分离技术 目前比较成熟的将2-丁烯转化为1-丁烯的技术有美国Lummus公司开发的共聚单体生产技术(CPT)、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碳四异构化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 美国Lummus公司共聚单体生产技术可以生产1-丁烯,其工艺原理如下:煤基混合碳四中的2-丁烯通过异构化及分离技术生产1-丁烯。 Lummus公司共聚单体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混合碳四首先脱除二甲醚和碳五重组分,吸附脱除氧化物,再通过选择性加氢去除1,3-丁二烯,送入催化精馏单元脱除异丁烯和异丁烷;脱除后的物料送入丁烯精馏系统,在丁烯精馏系统中分离出1-丁烯(聚合级)、2-丁烯和丁烷;2-丁烯送入异构化单元,通过异构化转化为1-丁烯,再送回丁烯精馏系统分离出1-丁烯。 2 国内外1-丁烯分离工艺 2.1 德国Kruup Uhde技术 该技术以吗啉和N-甲基吗啡混合物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其特点是对丁烯的选择性高,溶解性较好,产品收率可达到95%。目前,已在国内3套甲乙酮装置中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流程简单,设备台数少,有热油作加热介质,空冷器作冷却设备,能耗较低。 2.2 日本瑞翁(Zeon)工艺 又称GPD工艺。该工艺处理的原料通常指从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物碳四分馏

新型汽车防冻液配方及生产工艺

新型汽车防冻液配方及生产工艺 相关专题:精细 时间:2008-07-23 12:53 来源:阿里巴巴化工频道 1、乙二醇型汽车防冻液介绍 该技术是由乙二醇、去离子水及其它添加剂(缓释阻垢剂、消泡剂、防腐剂、缓释剂等)配制而成。乙二醇的挥发性小而蒸汽压低,粘度适中且随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价格适中,与水有很好的相容性,与水复配可起到明显降低冰点的作用。本品用作汽车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防水垢、防腐蚀等性能。 2、技术优势:浓缩型六防防冻液具有防锈、防腐蚀、除垢、沸点高、无气泡及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 3、设备投资少:小生产只需一台旧洗衣机就可以生产,防冻液的塑料桶大约4元/个(4L)采购非常方便。 4、销路广:防冻液是北方冬天汽车必备产品,它能保证在寒冷的冬天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5、利润分析:低档乙二醇型防冻液按批发价25元/4L计算,防冻液每桶的利润约8~10元;纯乙二醇型高档汽车防冻液按批发价45元/4L计算,每桶的利润约10~15元。预计到2010年,中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将达到每千人40辆,汽车产量达到900万辆左右。若按每辆车每年使用2桶(8L)防冻液,全国的防冻液年需求是11000万桶,若按每桶8元的纯利计算,防冻液的年利润为88000万人民币,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6、已应用我公司技术的企业:时风集团(时风农业车)、山东五征农用车有限公司 乙二醇型防冻液的高中低档主要区别在于乙二醇和防冻液添加剂的质量。 乙二醇型防冻液可采用工业乙二醇(价格7000~8000元/吨),二次提纯的乙二醇(价格4500左右),脱色多元醇或含水乙二醇(价格3500左右)用来降低冰点。 防冻液添加剂也分为无机盐和有机酸两种,其区别是无机盐的防冻液添加剂价格便宜(每升防冻液约用元的添加剂),特点是缓蚀阻垢的有效期只有1年左右;有机酸的防冻液添加剂价格较高(每升防冻液约用~元的添加剂),其缓蚀时间长,缓蚀效果好。 防冻液小常识 随着发动机结构的改进和材料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发动机与旧式发动机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现代发动机的运行温度高,正常的工作温度上限值一般都超过100℃。以国产轿车为例,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是:上海桑塔纳90℃~105℃、一汽捷达85℃~115℃、富康90℃~118℃。如果全部注水,当发动机温度达到100℃时就会水沸“开锅”,另外,水具有腐蚀性,会产生水垢影响冷却效果。因此就要用一种特殊的冷却介质-防冻液。有人以为防冻液是专门为寒冷地区的车辆使用的,这是一种误解。现在市面上的防冻液主要成份是乙二醇,它具有沸点高,冰点低的特点。防冻液内还含有添加剂以防止乙二醇氧化(会形成腐蚀性极强的副产品),防止腐蚀,防止产生泡沫等。发动机使用防

均四甲苯的生产工艺

均四甲苯的生产工艺 均四甲苯又名杜烯,化学名为:1,2,4,5—四甲基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1,2,4,5—苯甲酸二酐,PMDA),均苯四甲酸二酐是生产聚酰亚胺聚合物的重要原料,聚酰亚胺是一种耐高温、低温、耐辐射、抗冲击且具有优异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在宇航和机电工业中具有其它工程塑料不可替代的重要用途。随着聚酰亚胺市场用量的不断扩大,均四甲苯作为合成其的主要原料,其需求也与日俱增。均四甲苯的生产路线分两类,一类是化学合成法,包括,异构化法、烷基化法、歧化反应法等,合成法不但工艺复杂,成本也较高;另一类是分离提纯法,以石油和煤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是C10重芳烃为原料进行分离提纯。我国C10资源丰富,炼油厂的催化重整装置、涤纶厂的宽馏分催化重整装置、乙烯装置以及煤高温炼焦装置等。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从C10中提取高附加值的均四甲苯,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选择一种简单有效、易工业化的技术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C10原料中约含8—12%均四甲苯,精馏切取190℃~200℃的馏分。此馏分为均四甲苯及其同系物等的混合物,偏四甲苯、连四甲苯含量较高,其沸点相近,单纯依靠精馏无法将它们分开,但均四甲苯纯品凝固点高达72℃,而偏四甲苯纯品为—24℃,连四甲苯纯品—60℃,通过结晶、离心分离的方法很容易将均四甲苯分离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均四甲苯的纯度,采用压榨机进行挤压操作,提取的均四甲苯的纯度可达99%以上。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重整碳十芳烃:辽阳石化催化重整装置副产碳十重芳烃。原料性质见表1。 1.2 工艺原则流程 工艺原则流程见图1。 1.3 分析测试 纯度:带有程序升温系统氢火焰检测器的5890型色谱仪。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将液体样品注入到涂有SE—54毛细柱中,载气为氮气,流量30 ml/min,气化温度250℃,检测室温度250℃,进料量0.2μl。根据流出物的峰面积,用归一化方法测定。 外观:目测。 1.4 产品质量标准 均四甲苯的质量标准见表2。 1.5 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见表3。 1.6 主要工艺参数 结晶釜温度:—15℃~—20℃ 结晶时间:6~8小时 离心时间:40~50分钟 挤压压力:20~22MPa 挤压时间:50~80分钟 盐水温度:—25℃~—30℃ 1.7 工艺操作

白乳胶配方和白乳胶生产工艺

白乳胶配方和白乳胶生产工艺 白乳胶即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商品名称代号:PVAC乳液),白乳胶是一种热塑性 胶粘剂,以水为分散剂,安全、无毒、无火灾爆炸危险,清洗方便,胶黏性强,胶膜无色,韧性好,乳液稳定,储存期可达6个月。 白乳胶是水溶性涂料的优良胶料,宜在10~40?之间使用。-5?左右开始冻结, 使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受到破坏。 普通型白乳胶的制作方法: 1、白乳胶配方: 原材料配方 (质量份数:%) 醋酸乙烯酯 46 乳化剂OP-10 0.5 聚乙烯醇粉末 2.5 过硫酸钾 0.09 碳酸氢钠 0.1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 去离子水 45.76 消泡剂(磷酸三丁酯) 适量 (注:以上白乳胶配方仅供参考) 2、白乳胶生产工艺及过程 (1)将聚乙烯醇粉末在去离子水中溶化完全,过滤。(可选用PVA-1788 2488等) (2)将聚乙烯醇胶水投入不锈钢反应釜(也可用搪瓷反应釜,只是搪瓷釜的传热效果不及不锈钢反应釜),再加入乳化剂OP-10,开动搅拌机,使之混合均匀。

(3)将聚醋酸乙烯酯单体总量的15%(即6.9)与过硫酸钾配方量的40%(即0.036)加入不锈钢反应釜中,继续搅拌,并开始升温。当温度升到60-65?停止加热。其 中要注意,引发剂过硫酸钾应先用纯水兑成8%~10%的水溶液,分多次加完。 (4)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虽停止加热,但温度自行升高,当温度在65?以上时,反应釜的回流装置开始出现回流。当温度升到80?以上时回流逐渐减弱。此时从反应釜的滴加斗中,进行聚醋酸乙烯酯单体的滴加,滴加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滴加总量的10%左右(即4.6左右)。在反应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反应温度,在反应釜夹套中加入冷却水来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80?。 (5)在加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同时,也加入引发剂,每小时加入量为配方量的 4.5%左右。 (6)醋酸乙烯酯和引发剂都应控制在8h左右加完。由于引发剂的作用,反应较强烈,单体加完后,反应温度会自行上升,当上升至93?左右时,保温30min。聚合反应基本完成。 (7)打开冷却水,使不锈钢反应釜内温度降低,降到50?以下时,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应预先溶化10%浓度)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值调到6~7为止。 (8)不锈钢反应釜的搅拌机始终不能停,当冷却至室温时,得白乳胶成品,停 止搅拌,放料、包装。 (9)当白乳胶成品的黏度过大、耐水性差时,可适当减少配方中聚乙烯醇的用量。 (10)若白乳胶乳液稳定性差,可适当减少配方中一些引发剂的用量,太少时会不引发,造成单体难聚合。 (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不可过多,不要超过单体的10%,否则白乳胶成品 的胶粘性下降,且增加了成本。它主要 作用是增加乳液的韧性和降低乳液的成膜温度。 (12)如果白乳胶成品的泡沫较多,可加入适量消泡剂。

R32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R32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2.1 R32的生产工艺 R32(二氟甲烷、HFC-32)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二氯甲烷氟化法、氢氯氟烃氢解还原法、甲醛氟化法、三噁烷法等。 2.1.1 二氯甲烷氟化法 … 2.1.1.1 液相氟化法 …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1.1.2 气相氟化法 … 表2.1 气相氟化法制备R32物料消耗表 2.1.1.3 分段连续氟化法 …

2.1.1.4 二氯甲烷氟化法工艺比较 … 2.1.2 氢氯氟烃氢解还原法 … 2.1.3 甲醛氟化法 … 2.1.4 三噁烷法 利用三噁烷,在BF3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R32,由于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不理想,而且原料不容易得到,故很少工业化。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以二氯甲烷与HF为原料制备R32成为较为可行的工艺线路。 2.2 气相氟化法生产R32工艺研究 … 2.2.1 氟化催化剂研究 2.2.1.1 氟化催化剂的种类 1、Cr基本体催化剂 2、铝基载体催化剂 3、镁基载体催化剂 4、催化剂助剂 5、无铬催化剂

2.2.1.2 氟化催化剂的制备 … 1、浸渍法 2、沉淀法 3、共混法 2.2.2 气相氟化法生产工艺研究 … 2.2.2.1 工艺流程 气相法合成R32的工艺流程有多种形式,一般来说,都包括反应物料预热器、反应器、分离塔、碱洗塔、干燥塔等,如图2.3。 图2.3 气相法合成R32工艺流程图 … 2.2.2.2 工艺条件 1、HF/CH2C12的配比 2、反应温度 3、停留时间 4、反应压力 2.2.2.3 浙江化工研究院工艺流程 … 图2.4 浙江化工研究院R32工艺流程图 …

乙二醛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分析

乙二醛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分析 目前,乙二醛的生产方法较多,有乙炔氧化法、乙烯氧化法、草酸还原水解法、乙二醇气相氧化法及乙醛硝酸氧化法等。其中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乙二醇气相氧化法和乙醛硝酸氧化法两种。 2.1. 乙二醇气相氧化法 乙二醇气相氧化法是生产乙二醛的传统方法,目前我国的乙二醛生产厂家均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乙二醇预热气化后,与循环气混合进入催化反应器,在650-670℃下反应,产物以水激冷,形成乙二醛水溶液,再经过脱色、真空吸滤等后处理过程得到乙二醛产品。乙二醇的单程转化率为80%-85%。以尾气循环量来调节含氧量,产品含乙二醛的浓度一般为30%-40%。该法原料乙二醇易得、工艺流程短、过程简单,不足之处是产品质量较差,含有一定量的甲醛、醇和酸等杂质,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纯化处理,才能满足医药等行业的质量要求。 目前,乙二醇气相氧化法制备乙二醛的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新型催化剂的研制以及后处理两个方面。 2.1.1催化剂的研究 对乙二醇法氧化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对催化剂的研究,提高乙二醇的转化率和生成乙二醛的选择性,降低甲醛的生成。所用催化剂主要有磷-铜催化剂和电解银催化剂。磷-铜催化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收率高等优点(收率在50%以上),最初国内生产厂家大多采用该催化剂,但该催化剂副反应多、质量差、乙二醇消耗高。电解银催化剂是一种较理想的催化剂,国内湖南衡阳第二化工厂曾采用,其产品各项质量指标明显优于磷-铜催化产品,但成本较高。 大连轻化工研究所研制的磷锡铜催化剂与磷-铜催化剂相比,在空速、乙二醇与空气(或氧气)物质的量比基本相同条件下,具有反应时间短、温度低、得

率高的优点,尤为突出的是转化为甲醛的量仅为磷-铜催化剂的1/10-1/15。另外,还研制开发出银-磷催化剂,研究表明,在乙二醇进料速度3 L/min,反应温度600℃,乙二醇浓度90%,空气流量3 000 m3/h时,采用磷-银催化剂,可以使乙二醛收率达到80%以上。 复旦大学邓景发等发明了一种银-磷催化剂,该催化剂是将电解银浸渍于磷酸或磷酸钠盐中,再干燥、焙烧制得或将磷蒸汽缓慢通到灼热的电解银上制得。将该催化剂用于乙二醇制备乙二醛的反应中,当反应温度为550℃,乙二醇、氧、氮和水的分子比为1∶1.5∶80∶34时,乙二醛的收率为81.4%,二氧化碳的收率为13.3%。采用该催化剂,在乙二醇溶液中不需要再添加磷化合物,在制醛过程中,催化剂中的磷不会产生损失,而且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较长,经过22 d试验,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没有发生变化,另外,使用该催化剂,原有的生产设备也无需进行改动。 湖北恒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段小六等开发出一种由乙二醇氧化生产乙二醛的银/磷/硒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制备是将电解银用30%的磷酸浸渍8 h,在120-150℃条件下干燥制得银-磷催化剂,再加入0.06%的稀土金属硒,然后在500-600℃下焙烧、造粒制得银/磷/硒复合催化剂。将空气、循环气、惰性气体经过混合后,与乙二醇一起进入混合过滤器,经过净化混合,进入置有银/磷/硒复合催化剂的催化床进行氧化催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经过急冷后送入吸收塔反复吸收,得到乙二醛水溶液,再分别用活性炭、阴离子树脂、阳离子树脂脱色、过滤得产品。催化床置有的银/磷/硒催化剂的质量百分组成分别为99.8、0.14和0.6,催化反应温度为590-610℃,反应气急冷到200-250℃送入吸收塔反复吸收,可以得到含量为39.5%-40.5%的乙二醛水溶液。采用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乙二醇的反应中,银表面有两个活性中心,一种能催化醇生成醛,另外一种能使醇深度氧化生成副产物二氧化碳。而加入磷后,含磷化合物与银表面通过强相互作用,在表面某些位置上形成一稳定的表面化合物,消除了部分引起醇深度氧化的银表面活性中心,因此磷的加入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再加入稀土金属硒,使催化剂的选择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反应活性好,还可以保护乙二醇氧化生成乙二醛后不被深度氧化而生成酸,从而对生成的醛起到保护作用。与银-磷催化剂相比,

紫光均酐实习报告doc

紫光均酐实习报告 篇一:南京紫光均酐实习报告 2. 均苯四甲酸二酐(均酐)生产工艺介绍 均酐生产的主要原料为均四甲苯和空气中的氧为原料(辅料为活性炭、硅胶),进入装填有催化剂的列管式反应器,在催化剂V2O5的作用下生成均苯四甲酸(PM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1)、均酐 气绝缘漆、固体润滑剂、环氧树脂固化剂、增塑剂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剂等。 (2)、辅料: ①、均四甲苯:白色结晶状物质,熔点:79.38℃,沸点:196.99℃。 ②、活性炭:黑色微细粉末,无臭无味。(用于脱色)(767型,上海焦化厂活性炭厂)(江苏溧阳市活性炭联合公司)③、硅胶:粗孔不规则硅胶(ψ1-3)(青岛海洋化工厂)(上海硅胶厂) ④、催化剂:V系催化剂 (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反应方程式: OO CH3 CH3

CH33 + 6O2 +6H2O O O (3)生产流程原料线 化料槽→输送泵→计量罐→计量泵→过滤器→汽化混合器→浮球液位计 O2线 罗茨风机→空气缓冲罐→三捕→二捕→一捕→空气预热器→二换→一换→汽化器混合气线 汽化器→反应器→一换→二换→热管换热器→一捕→二捕→三捕→四捕→水洗塔废水处理线 废水→集水池→隔油池→催化氧化塔→中和池→混凝沉淀→UBF 厌氧池→好氧池→气浮→达标排放 (4)生产工段 生产工段分为氧化、水解、精制、干燥四个工段。 ①、氧化工序 固体的均四甲苯经蒸汽加热融化,汽化与热空气混合,在固定床氧化反应器中,催化氧化生成均酐及副产物,经换热冷却在捕集器中凝华捕集得到均酐粗产品。

主反应:副反应: ②、水解工序 粗的均酐产品在水解釜中加一定量的水和活性炭,加热水解后,经热过滤除去活性炭冷却结晶后再经过离心机甩干,得均苯四甲酸粗产品。 ③、脱水、升华工序 四酸的粗产品在脱水釜中,在加热真空条件下除去粗产品中的游离的水和分子水生产粗酐,同时脱去低沸点副产物。脱水后由于表面有一定量的硅胶,在升华釜内加热和高真空条件下升华,结晶得产品。该过程为物理过程,通过升华使产品的纯度提高。 升华工序是一个物理过程:本工序是通过升华使产品纯度提高。④、干燥工序 四酸粗产品在一定真空度和温度条件下,干燥一定时间,除去表面离子水,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另一种干燥方法是闪蒸。利用高速流动的热空气,使物料悬浮于空气中,在气力输送状态下完成干燥过程。 本工艺氧化工序为连续生产,捕集器采用两套切换操作。一套捕集,一套出料备用。水解工序及脱水、升华工序为间歇操作。 3、三废的来源及处理原理、方法(1)、废气 废气主要来自氧化工段。捕集器末凝华的尾气(主要)

碳酸锂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碳酸锂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生产碳酸锂因其原料的不同,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以下详细介绍以锂辉石、盐湖卤水、海水各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生产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优缺点。 2.1 以锂辉石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的生产工艺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开发盐湖锂资源。但由于我国盐湖卤水中的镁含量较高,镁和锂这两种元素较难分离,前几年还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所以我国一直从锂矿石中提取锂盐。由于不同的锂矿物其性质差别很大,从锂矿物中提取碳酸锂的工艺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工艺有如下几种。 2.1.1 硫酸法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硫酸法生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图 硫酸法生产碳酸锂收率较高,并可处理Li2O含量仅1.0~1.5%的矿石。但是相当数量的硫酸和纯碱变成了价值较低的Na2SO4,应尽可能降低硫酸的配量。此方法最大优点是浸取烧结所得的溶液中含有110~150g/ L硫酸锂,经过浸取即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溶液。硫酸法也可用来处理锂云母和磷铝石。 2.1.2 锂辉石与硫酸盐混合烧结生产工艺 将锂辉石精矿与K2SO4(或CaSO4或两者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混合烧结,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所配人的硫酸盐中的金属元素将矿石中锂置换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盐,主要杂质则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然后将烧结后的熟料浸出分离,锂离子进人溶液,经净化、浓缩、沉淀后得到碳酸锂产品。 在处理锂辉石时,先使α-型转换成结构较疏松、易反应的β-型。这种相变实际上是结合在烧结过程中同时进行的。总的反应是:…

图2.2是硫酸钾烧结法处理锂辉石的工艺流程图。 图2.2 硫酸钾烧结法生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图 … 2.1.3 碳酸钠加压浸出生产工艺… 2.1.4 氯化焙烧生产工艺 此工艺主要是利用氯化剂使矿石中的锂及其它有价金属转化为氯化物进行提取的。氯化焙烧法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中温氯化法。 在低于碱金属氯化物沸点的温度下制得含氯化物的烧结块,经过溶出使之与杂质分离;另一种是高温氯化或氯化挥发焙烧。在高于其沸点的温度下进行焙烧,使氯化物成为气态挥发出来与杂质分离。这两种方法都可用来处理各种含锂矿石。氯化剂为钾、钠、铵和钙的氯化物。 氯化焙烧的反应为:… 图2.3是处理锂辉石的高温氯化法生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 … 图2.3 氯化挥发物焙烧法生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图 … 2.1.5 石灰石焙烧法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4所示。 图2.4 石灰石焙烧法生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图 石灰法的主要优点是实用性很普遍,因为它适用于分解几乎所有的锂矿物。反应过程不需要稀缺的试剂(分解时使用天然产物——石灰石);可以利用媒、石油或煤气作燃料。缺点是浸出液中锂含量低,蒸发能耗大,锂的回收率较低,并

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发表时间:2019-03-22T16:46:13.2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阎伟 [导读] 本文主要对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280 摘要: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聚丙烯具有密度小、无毒、易加工、抗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医疗、包装等领域。聚丙烯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及气相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前言 聚丙烯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物理性质表现出无味、五毒且无异味的一种乳白色结晶聚合物,密度相对比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较高的韧性。即便在受到比较强烈的冲击时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变化。聚丙烯在强烈的酸碱环境下,性质不会改变,同时也不溶于有机溶剂。正是聚丙烯的这些优点,致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包装、医疗及汽车行业等领域。 1、聚丙烯生产工艺 1.1溶液法 溶液法聚丙烯生产工艺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该工艺采用一种经过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其工艺过程为: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通过对溶剂减压将未反应的单体进行分离循环,溶液的粘度通过额外补充溶剂来降低,并过滤除去残留的催化剂;溶剂通过多个蒸发器而浓缩,然后通过一台能够除去挥发物的挤压机而形成固体聚合物;采用庚烷或类似的烃萃取形成的固体聚合物以进一步提纯,同时也除去了无定形聚丙烯。 溶液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不使用乙醇,取消了多步蒸馏的过程,主要用于生产一些与淤浆法产品相比模量更低、韧性更高的特殊牌号产品,但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高,聚合温度高的缺点,由于采用特殊的高温催化剂,使得生产的产品应用范围有限,目前该方法已不再用于生产结晶型聚丙烯。 1.2淤浆法 淤浆法聚丙烯生产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典型工艺主要有Montedison工艺、Hercules工艺、Amoco工艺等。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用Et3Al还原TiCl4得到TiCl3/Et2AlCl作为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进行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研究者们对淤浆法聚丙烯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在第一代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了给电子体Lewis碱即 TiCl3/Et2AlCl/Lewis碱作为催化剂),可省去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 1.3气相法 Grace的Unipol工艺、Ineos的Innovene工艺、JPP的Horizone工艺、Lummus的Novolen工艺、Basell的Spherizone工艺、住友化学的Sumitomo工艺。 1.3.1 Unipol工艺 Unipol工艺为气相法工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是将应用在聚乙烯生产中的流化床工艺移植到聚丙烯生产中的工艺。流程短、设备少、投资少。流化床反应器体积大,循环大量气体,能耗高。牌号切换时间长,过渡料多。生产无规共聚、抗冲共聚产品时流化床反应器的筛板孔洞易堵塞。物料停留时间不均匀,导致该工艺的粉料粒径大小不一,抗冲共聚产品在流动性和乙丙橡胶体分布方面较差。该工艺主要在煤化工下游应用,产品以均聚拉丝料为主,抗冲共聚物乙烯含量低,性能较差,尤其缺乏高端专用料产品。 1.3.2 Innovene工艺 Innovene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独特的近似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利用液相丙烯气化撤热。催化剂极少走短路,产品切换容易,过渡料很少。聚丙烯产品粒度分布窄,粉料流动性好,灰分含量低,色泽好,反应器的时-空产率在各种气相工艺中是最高的。两个反应器之间有气锁装置,保证了抗冲共聚产品中乙丙橡胶相的品质。 1.3.3 Horizone工艺 Horizone工艺为气相法工艺,由Innovene工艺改进而来,与Innovene工艺不同的是两台反应器上下垂直排列,之间有气锁装置。催化剂需要预聚合处理,使用己烷作溶剂,工艺流程复杂,能耗高,尤其在生产NEWCON产品时能耗高。可生产高乙丙橡胶含量的NEWCON 产品,橡胶相含量在30%-60%之间,主要用于汽车保险杠。国内只有武汉石化一家在生产普通抗冲产品。 1.3.4 Novolen工艺 Novolen工艺是气相法工艺,反应器为立式,采用螺带式搅拌器。两台反应器的设计完全相同,投资低,占地少。该工艺另一特点是不在脱气仓脱活,采用向挤出机中加入脱盐水脱活残余催化剂,通过真空脱气系统去除。 1.4本体法 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是在反应体系中不加任何其它溶剂,将催化剂直接分散在液相丙烯中,进行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反应,乙烯、丙烯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气相共聚。从工艺角度讲,均聚反应器主要有环管反应器和釜式搅拌反应器两种,共聚则在搅拌式流化床中进行。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主要有Basell公司的Spheripol工艺和三井油化公司的MPC工艺。 1.4.1 Basell公司的Spheripol工艺 Spheripol工艺是一种本体和气相组合的聚丙烯聚合工艺。反应器容积较小,材质要求低,设计制造简单。反应需要催化剂预处理,流程较长,开停车操作复杂,只适宜生产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抗冲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低,牌号切换产生过渡料多。事故状态下安全性较

调味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五香粉 五种固体调味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五香粉是一种复合香味型的粉状调味料。因配料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口味和名称,如麻辣粉、鲜辣粉等,是家庭烹饪佐餐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1. 主要设备 粉碎机、筛网、粉料包装机。 2. 原料配方 配方1:砂仁60 g 、豆蔻12g 、山奈7 g 、丁香12 g 、肉桂7 g ; 配方2:大料20 g 、小茴香8 g 、陈皮6 g 、干姜5 g 、桂皮43 g 、花椒18 g ; 配方3:大料52 g 、山奈10 g 、砂仁4g 、甘草7 g 、桂皮7 g 、白胡椒3 g 、干姜17 g 。 3. 工艺流程 原料辛香料→粉碎→过筛→混合→计量包装→成品。 4. 操作要点 ① 原料粉碎,将各种原料、辛香料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网。 ② 混合包装,按配方准确称量并混合拌匀。50 g 为1 袋,采用塑料袋包装,用封口机封口,谨防吸

湿。 5,注意事项 ① 各种原料必须事先检验,无霉变且符合该原料的卫生指标。 ② 如发现产品水分超过标准,必须干燥后再分袋,若原料本身含水量超标,也可先将原料烘干后再粉碎。产品的水分含量要控制在5%以下。 ③ 生产时也可将原料先按配方称量准确后混合,再进行粉碎、过筛、包装。但不论是按哪一种工艺生产,都必须准确称量、复核,使产品风味一致。 ④ 如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应采用微波杀菌干燥后再包装。 酱粉 酱粉以各种酱(如黄酱、面酱、蚕豆酱)为原料,配以保型剂、增稠剂、调味料等,经喷雾干燥而成。 1.主要设备 调配罐、胶体磨、喷雾干燥机组。 2.原料配方 酱80%、糖6%、麦精粉10%、羧甲基淀粉钠1%~2%、β一环状糊精1%一2%、水适量。 3.工艺流程 增稠剂→溶化→调配→过胶体磨→喷雾干燥→包装→成品。 4.操作要点 ① 糖酱融合,用适量水先将环状糊精溶化后加人酱中,边搅拌边加入,搅拌0.5h,使其反应充分。 ② 搅拌,向酱中加入溶化好的羧甲基淀粉钠等增稠剂和糖液,搅拌均匀,通过胶体磨微细化。 ③ 喷雾干燥,将酱料通过泵送人喷雾干燥塔,要求塔的进风温度为135℃~140 ℃,出口温度为80℃~85℃,掌握好进料量。

保湿霜生产工艺配方

保湿霜配方与生产技工技术工艺标准 保湿霜配方与技工制作工艺技术标准 Moisturing cream 【性状】白色或浅色均匀、细腻的膏体。 【参考配方】主要成分有油脂和蜡类油性剂、高级醇、乳化剂、保湿剂、去离子水,防腐剂和香精。倮湿剂的用量可提高或使用高吸水性的新型保湿剂,如透明质酸( HA)、乳酸钠、2-吡咯烷酮-5 -羧酸钠等。与HA结构类似的多糖类物质如海藻多糖、甲壳多糖、燕麦β葡聚糖等也是良好的保湿剂。保湿霜的参考配方见表2 - 30.表2- 31和表2-32。 表2 -30 保湿霜参考配方一 成分用量/份成分用量/份 油相橄榄油 3.0 油相 VE乙酸酯 0. 3 成分凡士林 8.0 成分硅油 0.5 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 6.5 失水山梨醇油酸酯 4.0 油酸酯水相透明质酸(HA) 0.1 甘油三(辛酸/酸)酯8.0 成分甘油 2.0 Cl8醇 3.0 丙二醇 3.0 C16醇 2.0 去离子水加至100.0 辛酸C16~18酯 3.0 其他香精、防腐剂适量 表2 - 31 保湿霜参考配方二 成分用量/份成分用量/份 油相甘油三辛酸一三癸酸酯 5. 00 其他甲基异噻唑啉酮 0 .10 成分辛酸一癸酸椰子酯 5. 00 香精 0.15 C16~18醇与饱和脂肪醇 10.00 己烯二醇、葡萄糖、聚乙二醇醚混合物果糖、蔗糖、脲、糊 3.00 精、丙氨酸、谷氨酸 去离子水 76. 75 天冬氨酸混合物 表2 -32 保湿霜参考配方三 成分用量/份成分用量/份 油相辛酸C16 - 18烷酯 3.0 水相尿囊素 0.2 成分硅油 0.5 成分交联丙烯酸 0.2 C16醇 2.0 甘油 5.0 C18醇 3.0 芦荟萃取液 5.0 β甘草亭酸 0.3 三乙醇胺 0.2 凡士林 4.0 去离子水加至100.0

异丁烯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异丁烯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2.1 异丁烯生产工艺发展概述 目前,生产异丁烯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副产C4馏分、炼油厂流化催化裂解(FCC)装置的副产C4馏分和Halcon法环氧丙烷合成中的副产叔丁醇(TBA)。各种C4馏分中异丁烯的含量有所不同。在C4馏分中,由于异丁烯和正丁烯的沸点只相差0.6℃,相对挥发度仅相差0.022℃,因此采用一般的物理方法很难将其分离,但由于异丁烯的化学活性仅次于丁二烯,所以工业上一般利用其化学活性来进行分离。 20世纪80年代以前,异丁烯主要通过硫酸萃取法进行生产,少数采用Halcon 共氧化联产法进行。硫酸萃取法技术成熟,工业上已经沿用40多年,但该方法的反应选择性不理想,设备腐蚀严重,存在废酸回收处理等问题,而Halcon共氧化法局限性较大,只有在大规模联产环氧丙烷和叔丁醇时才能使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异丁烯的生产纷纷转向技术经济更为合理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法和树脂水合脱水法工艺。树脂脱水法的主要缺点是C4馏分中异丁烯单程转化率低(将增加进一步提取1-丁烯的难度),采用多段水合可提高转化率,但能耗较高。MTBE裂解法生产异丁烯收率和选择性均较高,工艺过程简单,投资费用较低,适宜于大规模生产。80年代后期,新建的从裂解C4馏分中分离出异丁烯的生产装置,绝大部分采用此法进行生产。进入90年代,又开发出异构化生产异丁烯的生产技术。目前,MTBE裂解法和异构化法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异丁烯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

2.2 异丁烯的几种生产工艺 2.2.1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法 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制异丁烯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开发成功的一种生产异丁烯的重要方法。和其它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对设备无腐蚀,对环境无污染,工艺流程合理,操作条件缓和,能耗低,产品纯度高,装置规模灵活性大,可以根椐市场需求生产MTBE或异丁烯等特点,自开发成功至今一直是国内外生产异丁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建的异丁烯生产装置也大都采用MTBE裂解工艺。如Huels公司于1989年建成一套生产能力10万t/a的异丁烯生产装置;Exxon 于1986年在Baton Rouge 的丁基橡胶厂建成6.0万t/a 的异丁烯装置, 该公司于1989年又在英国的合资丁基橡胶厂建成6.5万t/a的异丁烯生产装置;匈牙利Tifo建的分别用于生产弹性体和MMA 的两套MTBE裂解生产异丁烯的装置;日本住友化学公司于1990年建成3.0万t/a MTBE裂解生产异丁烯生产装置,1984年又在Chiba建成5.1万t/a异丁烯生产装置;韩国大林工业公司于1990年采用Snam公司的技术建成用于生产丁基橡胶和MMA的异丁烯装置,三星公司于1992年在南韩建成 3.1万t/a异丁烯生产装置等。1998年Savla Chemical Ltd.(SCL)采用环境友好的MTBE裂解法建成一套4500t/a的异丁烯生产装置,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家用化学品、抗氧剂和药品。SNAM、IFP、CR&L、住友以及Huls-UOP等公司均拥有自己的MTBE裂解生产异丁烯生产技术。 我国吉化锦江油化厂于1992年采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的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套MTBE裂解制异丁烯装置,当时装置规模为2000t/a,1999年燕山石化公司橡胶厂用研究院技术建成3.5万t/a生产装置,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丁基橡胶。 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法是指在液相条件下,采用大孔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含异丁烯的C4馏分与甲醇进行选择性反应生产甲基叔丁基醚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 1. 用途 本剂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氢氧化钠、焦锑酸钾、硼砂等辅料组成的玉米淀粉粘合剂。主要用于纸箱、瓦楞纸板等行业。本剂可以代替沿用已久的碱性泡花碱(即水玻璃)粘合剂,其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投产快,粘合强度高,防潮性也比泡花碱好,而且涂布量和成本却比泡花碱粘合剂低。 2. 原料 (1)玉米淀粉:将玉米粒经过加工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水分(%)≤14 蛋白质(%)≤0.5 灰分(%)≤0.05 酸度(每100克干淀粉消耗0.1摩尔氢氧化钠)≤15 细度(通过100自筛)(%)≥99 斑点(个/厘米2)1 气味正常 (2)氢氧化钠:亦称苛性钠、烧碱。白色固体,呈粒状、片状、棒状或块状。是强碱,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吸湿性较强,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碳酸钠。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广泛用于造纸、人造丝、染色、肥皂、石油和其它化学工业。用作pH值调节剂。选用工业品。 (3)硼砂:学名十水四硼酸钠、焦硼酸钠。分子式Na2B4O7·10H2O。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结晶粉末。无臭,味甜涩。在空气中风化,晶体表面常被白色粉末覆盖。16毫升冷水、0.6毫升沸水或1毫升甘油可溶解1克硼砂,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反应。主要用于玻璃和

搪瓷工业,在医疗上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本剂中用作防腐剂。选用工业品。 (4)焦锑酸钾: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本剂中起氧化作用和稳定作用。选用工业品。 3. 配方(重量份) 玉米淀粉50 焦锑酸钾1 硼砂6.5 固体氢氧化钠18 4. 制备方法 玉米经浸泡、分离、洗涤、研磨、脱水等工序制成类似于普通面粉的玉米淀粉,称取其重量50份,用133份水调制成玉米淀偻奖。用氢氧化钠水溶液(18份氢氧化钠用30份水溶解而成)进行胶化,在70℃下混合30分钟,并与300份冷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液体A。 在另一容器中用40份水溶解1份焦锑酸钾,搅拌溶解,再用35℃的水1000份稀释,并同6.5份硼砂和500份玉米淀粉混合得B。在30分钟内,将A和B合并,混合搅拌15分钟即得贮存性能优良的淀粉粘合剂。 5. 注意事项 (1)淀粉与水的比例要合适。水量过多会降低粘度,过少则影响流动性。 (2)淀粉的细度应愈细愈好。如果低于99目时,淀粉不易分解氧化,造成产品不合格。(3)氢氧化钠加入量要控制好,不宜过多,否则产品粘度下降。 (4)操作中出现气泡,主要是反应用料配比不当或反应时间过短造成的,可加入适量消泡剂硅油或重新反应。 (5)氢氧化钠有强烈腐蚀性,并能灼伤皮肤,使用时必须注意。

1-丁烯生产工艺进展 鲁红辉

1-丁烯生产工艺进展鲁红辉 发表时间:2018-03-20T15:52:50.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鲁红辉 [导读] 摘要:1-丁烯产品主要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1-丁烯产品主要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1-丁烯的来源及国内外生产工艺现状,通过对1-丁烯工艺方案的对比并结合我国1-丁烯生产情况对炼油厂建设1-丁烯装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1一丁烯;碳四;生产技术; 1-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于乙烯装置及炼厂催化裂解装置副产碳四馏分和乙烯二聚。目前,碳四烃的利用包括燃料和化工两个方面。我国碳四烃的化工利用率不足3%,1-丁烯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1-丁烯的深加工对化工厂原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发展前景的是1-丁烯齐聚和均聚产品,包括聚1-丁烯、异辛烯及十二碳烯。另外,1-丁烯脱氢生产丁二烯、异构生产异丁烯及氧化制顺酐是其他应用的重要途径[1]。 1 1-丁烯的来源 1-丁烯没有天然的来源,可通过多种烃加工工艺而获得。目前工业生产中的1-丁烯主要来自于混合碳四分离方法、化学合成方法和异构化及分离技术。 1.1 混合碳四分离方法 目前各生产装置普遍利用萃取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混合碳四中的丁二烯、异丁烯脱除,再利用超精密精馏将1-丁烯之外的碳四馏分分离掉,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故1-丁烯分离技术路线的选择是生产高纯度1-丁烯产品关键。 1.2 化学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方法即乙烯二聚法,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在Zegler-Ne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裂解乙烯通过二聚反应制备1-丁烯,此种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主反应:C2H4 + C2H4 ——C4H8 副反应:C4H8 + C2H4 ——C6H12 1.3 异构化及分离技术 目前比较成熟的将2-丁烯转化为1-丁烯的技术有美国Lummus公司开发的共聚单体生产技术(CPT)、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碳四异构化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 美国Lummus公司共聚单体生产技术可以生产1-丁烯,其工艺原理如下:煤基混合碳四中的2-丁烯通过异构化及分离技术生产1-丁烯。 Lummus公司共聚单体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混合碳四首先脱除二甲醚和碳五重组分,吸附脱除氧化物,再通过选择性加氢去除1,3-丁二烯,送入催化精馏单元脱除异丁烯和异丁烷;脱除后的物料送入丁烯精馏系统,在丁烯精馏系统中分离出1-丁烯(聚合级)、2-丁烯和丁烷;2-丁烯送入异构化单元,通过异构化转化为1-丁烯,再送回丁烯精馏系统分离出1-丁烯。 2 国内外1-丁烯分离工艺 2.1 德国Kruup Uhde技术 该技术以吗啉和N-甲基吗啡混合物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其特点是对丁烯的选择性高,溶解性较好,产品收率可达到95%。目前,已在国内3套甲乙酮装置中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流程简单,设备台数少,有热油作加热介质,空冷器作冷却设备,能耗较低。 2.2 日本瑞翁(Zeon)工艺 又称GPD工艺。该工艺处理的原料通常指从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物碳四分馏中除去1,3-丁二烯和异丁烯后的碳四馏分,或者从FCC 副产的碳四烃类中除去异丁烯的碳四馏分。日本瑞翁公司开发了一极性溶剂为萃取剂的萃取蒸馏技术。 2.3 日本石油化工公司的NPC技术 日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四塔蒸馏系列组成回收1-丁烯系统。其中前两个塔串联操作,从塔顶除去碳四中的异丁烷。后两个塔也是串联操作,以前两个蒸馏塔的塔底出料为原料回收1-丁烯,纯度大于99%,回收率达96%,但由于1-丁烯与正丁烷的相对挥发度仅为 1.1,故需要140多块理论塔板的精馏塔。 2.4 IFP分离技术 法国石油研究院采用一次普通精馏和一次萃取精馏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可以从萃取精馏溶剂回收塔塔顶中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 2.5 UOP分离技术 UOP公司提出了利用物理方法分离混合碳四,以制取高纯度1-丁烯的工艺流程。方案1:将混合碳四加氢脱除丁二烯后,采用本公司的Sorbutene工艺,用带旋转阀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剂为X型或Y型的结晶硅铝酸沸石分子筛,产品1-丁烯的纯度大于97.7%,回收率达88%。方案2:将醚化后的碳四用吸附分离烯烃和烷烃的FLEX工艺及丁烯异构化工艺相结合生产1-丁烯。方案3:将醚化后碳四中的2-丁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