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对学困生缺乏吸引力,学困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是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关键。转化学困生的道路是艰辛、漫长的,但只要我们永不言弃,从指导学困生阅读出发,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指导学困生通过喜欢的实践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迟开的“花朵”定会鲜艳夺目!

关键词:引导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2009年春季万州区组织的期末考试中,初一数学成绩在40分以下的有5953人,超过实考人数的28%;初二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下(总分是150分)的有5160人,超过实考人数的26%。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双高普九”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找回自信,重塑学习数学的信心已经是迫在眉睫。

在科学家的眼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学困生的眼里,数学在生活中价值就是“算点帐”,那些不学数学的人,不照样用计算器算帐做生意吗?数学对学困生缺乏吸引力,学困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是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关键。

2、引导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策略

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老家的小学里上学,成绩均不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报告单上的算术“68”分改成“88”分;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初中班倒数第一,是全镇26名未考取的学生之一。小学老师对蔡林森摇头汉息:“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三个孩子先后离开老家,进了洋思中学读初中。蔡林森义不容辞地成了三个孩子的“辅导老师”。每天中午,他叫孩子口述上午学过的例题,口答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的旁边打一个“?”,但不告诉她答案,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更正。孩子拼命地动脑筋,满头是汗,不停地自问:“怎么错了?怎么错了?”蔡林森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耐心地等待。等呀,等呀,孩子终于惊喜地叫起来。蔡林森笑着说:“对呀!”以后,蔡林森利用散步、洗脚和躺在床上临睡前的时间再问一些类似的题目,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三个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学,读完初一,都一跃成为优秀生,并且越来越爱学,越学越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实践、质疑是促进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

2.1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

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做题,不喜欢看书,学困生是既不做题也不看书;教师辅导学困生时,不是占用了他们的课下时间,就是”抢“走了他们上音乐、美术课的时间,以用在讲做大量的习题上。最终,自己累,学生更累。自己烦学生、学生更烦自己,其最终结果是他们的进步微乎其微。

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阅读不仅在于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让学生多读书吧,让学困生多读书吧,那样他们会更明智,更上进。

首先是学会阅读数学教材。根据心理规律,初中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在小学受直观模仿习惯的影响,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其实,新教材的多样化栏目,本身就能够影响和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第一,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就能够使阅读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具有新奇性和探究性,在思维的充分参与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产生问题呢?(1)从课题中产生问题。学生读书不看课题,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阅读时,首先就要读课题,从课题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产生几个问题。如阅读“数轴”这一节时,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什么是数轴?数轴有什么用?数轴和前面所学的有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有些课题本身就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中的“数怎么不够用?”“字母能表示什么?”“一定摸到红球吗?”“镜子改变什么?”等。(2)从数学情景中获取问题。比如在“数轴”这一节所设计的“读温度计”的情景中,直接设计了两个问题:你会读温度计吗?你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3)从“想一想”、“议一议”中产生问题。如“绝对值”一节中。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议一议: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第二,寻找关系阅读。初中数学主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探究和体验关系的过程。抓住关系进行阅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1)抓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比如:学习“在理数减法”时,可以寻找有理数减法与加减之间的关系,有理数减法与小学学过的减法之间的关系,有理数减法与求相反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2)抓新知识中的关系。比如:学习“线段中点”时,根据线段中点定义得出等量关系: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C=CB=1/2AB;AB=2AC=2CB。反之亦然。探究得出来的关系,要反复读,逐字逐句读,读出它的思想内含。

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困生推荐了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数学游戏、

数学故事等,供学困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困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学困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深刻体验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困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困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2.2实践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能把书上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加深对学习对象的体验,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学困生是喜欢动手的,教师重点放在培养学困生在动手实践中养成“做前猜想——动手实验——操作结果——归纳总结”的习惯。动手实践包括动手画(图),动手折(纸),动手做(实验),动手玩(游戏),还包括投入现实生活中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第一、动手画。特别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时,要求学困生必须要动手画,而且还要多画,从画(图)中学习,从画图中体验,从画图中探究。老师要创设情境,使学困生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以便联系生活来画,避免机械的画。比如:在“垂线”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画图的情境。为了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万州区决定修一条高速公路,连接甘宁和渝万高速公路,请你帮助设计。学生首先需要模型化处理,用一个点来表示甘宁,用一条直线来表示渝万高速公路;然后寻找最短路径,也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后把它画出来。

第二、动手做。动手做,不仅能够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够发展他们的感受性和体验性,提高学生的技能性和技巧性,更有利于左右脑的和谐发展。比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截几何体”这个内容时,首先让学困生自己动手做几何体(正方体、圆柱体、棱柱、棱锥、圆锥等几何体),有的用橡皮泥捏,有的用萝卜或红苕削,有的用纸折等,然后让学困生根据需要进行展开、折叠或切截。通过动手实践,学困生亲身经历了几何体的变化过程,正确理解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效果很好。

第三、动手玩。玩是人的天性,又何况是初中的学困生呢!正确地指导他们玩数学游戏,变数学游戏化,变游戏数学化,这将大幅度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马丁·加德纳曾经指出:“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中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东西。”数学游戏迎合了学困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能够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实现自主学习;数学游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唤醒学生的集体意识,实现合作学习;数学游戏的竞争性能够能够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探究学习。可见,数学游戏不仅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学游戏能够改变学生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现状,有助于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师生一起游戏时,教师要注意(1)教师要敢于输。教师输给学生,学生赢了老师,学困生才觉得游戏好玩,才会去探究游戏中的规律。比如在“抢30”的游戏中,我

有意让学困生抢关键数,自己输,学生来了劲,有的想和我比试,有的想法解决我的困境,于是我指出:大家玩一玩,找出老师失误的地方。学困生马上投入游戏,兴致益然。(2)教师要敢于放。放手让学困生去玩,学困生才玩得舒服,玩得痛快,玩得有个性和特色,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第四、动手生活。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才能实现数学的价值。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敢于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生活中去,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才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性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比如在学习“打折销售”这节内容时,学困生到商场调查,了解打折、利润、利润率等含义,并写出调查报告;搞清了商家打折销售,是为了吸引顾客,获取更大利润而采取的促销手段;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打折销售的一些技巧等。

2.3质疑

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困生质疑、培养学困生提问,是培养学困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一个新的问题时,普遍有一种弄个究竟的欲望。初中生处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时候,应该有刨根问底的心理要求,但由于受到压抑心理所束缚,不敢大胆的对所遇到的问题“乱想”、“乱说”,课堂上是这样,课外也是这样,使他们个性受到严重扼杀,不利于个性张杨,不利于健康成长。要转变这种局面,要求学困生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动手实践,课后勤思多问,努力创造培养出喜欢质疑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其实最喜欢勤思多问的学生,最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最喜欢随时对疑问进行质疑的学生。哪怕学困生提出的是最简易的问题,甚至不是问题,教师也要鼓励他们。

比如:在“有理数减法”的教学时,学困生对“减法转化为加法”的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呢?”为什么不直接得出“减法的法则呢?”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此时若简单地用“这是规定”来解释,实际上就是一种搪塞,学生是决不会满意的,也失去了一次发展他们思维的良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学生模仿探究加法法则的方式,将其分为“同号两数相减”和“异号两数相减”进行探究,结果,学生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获得一个复杂的法则。比较之下,学困生觉得还是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简单适用。

问题来源于困惑。这种困惑可能是因为“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带来的,也可能是对“司空见惯”的数学内容换个角度产生的。困惑的产生,常常在一瞬间,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何留住困惑呢?

第一。用“?”号作为标记。学困生在读数学教材、读数学课外辅导书、写作业、做测试的过程中,常常因某些数学语言不明确,数学推理不明白,某些解题步骤不理解等原因而产生困惑,建议把这些困惑点勾画下来,画个“?”号作为标记。例如:初二学生在学习平方根时,对负数没有平方根不理解,产生困惑,就应该把这句话勾画下来,在旁边画个“?”号作为标记。

第二。用专门的本子记录困惑点。学困生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课内课外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常常也会对某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产生困惑,建议把这些存在困惑的知识点简记下来,以便日后消除困惑。例如:初二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有“角角边”公理,却没有“边边角”公理,产生困惑;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对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和射线)的描述不太理解,产生困惑,这时,就应将困惑点记录下来。

善于把困惑变成问题。当你对数学学习产生困惑,并试图消除困惑时,原来的“困惑”就开始了向“问题”的转变。首先,你要确定要消除的困惑是什么。实际上,困惑可能是多方面的,能够抓住一个关键点解决所有的困惑当然很好,但更多的时候只能一方面一方面来。你所确定的最近要解决的“困惑点”,用专门术语来说,它表明了问题解决的对象、最终要达到的程度,我们称之为“目标”。如:困惑点“负数没有平方根”,困惑可能是多方面的:正数和零为什么有平方根?它们的平方根是什么数?负数为什么没有平方根?假设负数有平方根,它的平方根是什么?平方根是什么?平方根与平方有什么关系?在哪些运算中对负数进行了限制?负数在哪些方面比正数和零优越?…在众多的困惑中,要确定最近要解决的困惑点:正数和零为什么有平方根?负数为什么没有平方根?其目标指向平方根的意义和法则。其次,为了达到目标,还必须考虑自己已经掌握的主要知识、方法有哪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并克服的障碍是什么。“在负数没有平方根”的困惑中,涉及的知识有:正确理解平方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平方根的意义和法则,明确平方根与平方的联系等;涉及到的方法有:平方运算,求平方根的运算;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平方与开平方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条件、和障碍构成了一个问题的基本要素。最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说出来、记下来,这就是问题。比如,针对“负数没有平方根”这一困惑,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负数没有平方根?为什么负数有平方而没有平方根?怎样来确定一个数的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之间有什么联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化学困生的道路更是艰辛、漫长的,但只要我们永不言弃,从指导学困生阅读出发,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指导他们用喜欢的实践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迟开的“花朵”定会鲜艳夺目!

参考文献

1、万州区2009年春季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万州区教科所初中室,2009年;

2、《如何实现初一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刘培明,2006年;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头中学宋雪琴 一、课题的界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困生过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学优生一样重要。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近几年的数学中考成绩反映出全县中考数学成绩低分率都在30%左右,有些农村中学甚至更高。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这样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表现为或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或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或在心理上对学习数学有较严重的厌恶感、恐惧感,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如果缺乏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状态,有的甚至很难跟上班级整体的正常教学。 本课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调研、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课堂内有效的分层教学和课外的恰当的“因材施教”的辅导等,努力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全班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转变学困生。 (4)教学日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 2.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采取跟踪调查法、量化分析法等通过制定计划、方案实施、反思总结等阶段完成。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对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 1、根据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统计情况确定及格线以下的学生作为摸派对象 2、深入具体班级进行调查摸底 具体形式:(1)观察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2)查看学生作业情况 (3)走访学困生的家长 (4)与有典型代表性的部分学困生座谈 (二)汇总、反馈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主要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总结学困生形成的:①智力因素②非智力因素 (三)研读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边学习、边思考,做读书笔记,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奉贤区塘外中学陈春美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旨在通过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个案探讨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个案探讨 概要:农村数学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又有着其特殊性和普遍性。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很好地分析出其形成的原因,只要我们农村的数学教师能追根溯源,找到解决的方法,学困生也可以迎来春天。 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能否有效地解决学困生这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我就从学困生的个案出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探究出形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的原因,然后就其形成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个案综述 五华县平南中学是地处农村的一所中学,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学生数学成绩参 差不齐,丁某是我校初中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也是我教的一名学生,其在数学学习中表现较差,是一名典型的数学学困生。 1.数学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上课分心,作业要么不交,要么照抄同学的。 2.数学成绩差,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上数学课非常不专心,甚至找借口请假。 3.在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不够深入;(2)没有扩散思维和逆向 思维;(3)对抽象的知识理解有难度;(4)没有良好的归纳分析能力 4.在数学考试中往往有如下特征:(1)考试前高度紧张,或者烦躁不已,有 严重的考试恐惧;(2)考试时常常怯场,无法发挥正常水平;(3)对考试结果的反馈,麻木不仁。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别调查、询问、分析、发现形成农村数学学困 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思进取。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上课开小差,甚至扰乱课堂,学习没有恒心,作业不按时完成或根本不交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 化策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3、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激励机制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三: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了解,班上的学困生几乎都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的甚至面积、周长混为一谈。于是我便利用课前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显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级学生在练习x-5/8=1/4时,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

[原创]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原创]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教育问题就更为重要。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学习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如果不加强对这部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还有着与城里孩子所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谈不上对子女学习的检查和督促;还有的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只是偶尔落实在口头上,没有一个长期的、完整的、持之以恒的培养计划等等。因此,我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的课题,试图找到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致差原因,并对症下药,一一加以解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教育词典中对“学困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金子,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观察、分析和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和生存现状,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真正做到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

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呵护学困生心灵。 教师引导学困生有自己的优势,让学困生在心理上是健康的,向上的。 (二)、有利于新课改。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学困生优势培育强调促进全体学困生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如果我们的设想与结果一致,则可以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将全 对于整个小学新课程改革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型课程改革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有利于公平教育实践。 基础教育界歧视学困生的现象还有存在,忽视学困生教育的教育者也不乏其人,这种学校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杜绝。这样,学困生就不会掉队,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自然公平。 (四)、有助于社会发展。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学困生已经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 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 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学习兴趣;成功体验;转化对策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 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 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 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因此,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初 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出发,探讨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必要性以及转化初中数学学困 生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 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困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 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 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 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 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中生, 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 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导致数学科的成绩下降 3.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 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学生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 极和被动,从从而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4.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幅沉重的负担,长 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 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基础不扎实。这些数学学困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就很差,在数学运算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及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及对策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个人认为除智力因素外,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非智力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缺乏自控能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生具有保持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薄弱的特点。因此,一些学生上课时总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兴趣易迁移,这些不良的学习行为久而久而之形成习惯,使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特别是由于数学知识前后逻辑性较强,长此以往在数学学习上形成了障碍。 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偏重于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甚至题解的记忆,造成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对于所学习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结构松散零乱,再加上理解不深影响后继数学知识的掌握。 三、缺乏恒心。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学习。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或是计算步骤稍繁琐,或是一次尝试失败,或是一看题目较长,甚至是听老师或同学说是一道难题,就产生畏惧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恒心。 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数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常常遭到部分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冷落、歧视,甚至家长的打骂,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加之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

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些学困生在未接触到某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所学知识产生畏惧心理,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这些知识,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最终放弃数学学习。 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一、树立自信心,使学困生“能学”。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目标、理想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便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因此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是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要建立学困生的自信,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不训斥、不冷落,多注意观察、了解、分析他们,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比较并不弱,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要善于观察,力求在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时给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在学困生有失误时,及时提醒,耐心指导,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再尝试。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来制定学习目标,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感,学困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心理,继而树立信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困生“想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现代教育实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三十余载一直在乡下农村任数学教师。可是我感觉到学困生的成绩很难提高,这一问题是我常常考虑的主要问题。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小学数学学困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当前对于数学学困生转化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我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浅谈一些转化策略。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明确提出:小学生要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现象。目前小学阶段教育中,语文和数学是主要的两门学科。小学语文有较强的故事性,而数学小学生认为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级,然而学困生有一部分是因为智力差,有一部分是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不敢发言。不去主动探索。不去和老师、同学合作交流。课堂走神,自己玩些小玩具。课后作业回家让家长完成。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觉得学数学枯燥乏味,因而态度不端正,学习数学比较随意,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好丧失兴趣。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成绩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认为自己不聪明,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好好学数学的主要因素。 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老师。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教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只是对知识的讲解,还有的教师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厌恶数学成绩差的学生。这也是造成学困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导致学困生不愿意主动去学数学这门学科。 3、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习惯好坏对他们学习的效果有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由学习习惯决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大多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作业。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下课后偷偷抄别人的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审题、解题、答题、检验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篇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我们称之为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困难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学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学生底数不清,课堂上忽视了数学学困生的存在。 2、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对学困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学困生适应不了。 3、教师对学困生缺乏情感交流,有时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和尊严,甚至于冷落学困生。 4、部分学生智力因素偏弱,观察力不敏锐,记忆力不强,思维力薄弱。 5、部分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完备,表现在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自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6、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转化措施 1、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任课教师首先要抓好和谐课堂建设,建好学困生转化档案,安排好帮扶对象,对学困生实施全程跟踪。 2、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都很强的抽象性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给一些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卡片、自制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将数学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布置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学困生起初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视做基础题的情况而适当提高要求,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3、学困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教师要给学困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的最近发展要求,课堂板演也让学困生一显身手,课堂巡视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教师要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有成绩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唤起他们沉睡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学困生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智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程度的决定作用。数学教师应在平时上课中,有意强化学困生对数学的敏锐感,多引导他们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多做一些带有图形、图象的直观性题目,针对思维力薄弱的学生可采取以情境促思维的方式,通过有趣的喜

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教

通过分析原因,我们知道,没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数学学困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1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有很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总是习惯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单一的认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聪明,贪玩,不愿意学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责怪,抱怨和惩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 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使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合格的教师,时时刻刻都要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 (2) 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

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的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3) 拥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差异很大,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往往根深蒂固。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时,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要做好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很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4)教师要有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这种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懂的如何做科研,教师进行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5)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培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初探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初探 我所在的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仪陇,这里经济社会落后,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下老弱病残和读书的青少年,这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我在乡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一直教初中数学,从七年级一接手开始,我就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比较差,我翻看了学生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优生数占五分之一,中等生占三分之一,不及格的学生将近一半,看到这个情况我心里非常着急,我就一直在思考接下来我应该如何转变这些数学学困生,只要能转化这批学生,我的数学教学就能取得好的成绩。现在我把两年多来我在转差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个小结,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一、尊重、关心学困生 首先,我通过走访学困生的家庭,了解到他们多数都是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长期跟随婆婆爷爷或者是亲戚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渴望爱的滋润。多数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或者反叛精神,对学习不放心上,导致成绩长期不好。这些学生在同学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在班级中没有地位。所以我一开始就在班上宣布,我不看你过去的数学成绩是好还是差,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要看将来,在我眼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优秀学生,这样一来学困生高兴了。接下来我在排座位时有意将好中差混合搭配,为将来的转化后进生做好准备。改变过去好成绩往前坐,后进生靠后的定势。这样做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其次,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后进生的衣食,生病了扮演父母的角色对他们关怀备至,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赖感,补上学生的亲情。也为接下来的差转工作拉近师生心里距离。 二、帮助学困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的青少年,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对所做的事情有足够的信心,由于学困生在小学阶段长期的数学成绩差,教师、同学的嘲笑,数次考试的失败打击,多数后进生已经对学好数学早已信心全无,怎么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呢。我找来小学毕业考试的试卷,一个一个的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我发现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还是行的,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有困难,又特别是涉及两步的实际问题,我就针对这几个同学出些计算题让他们完成,有的同学还得了满分,这几个同学信心大增。再下来再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步、二步训练,这几个人都能很好的完成。还有的是计算都存在问题,比如方法不对,这些同学就从简单的运算开始补习,一步一步抓起,会了一个方面就考一个方面,这样让学生信心倍增。总之,让学生在数学方面找到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困生学生之所以后进,多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主要是因为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长年独自或者跟随婆婆爷爷生活,老人家只是注重孩子能吃饱、穿暖,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摘要:学困生是指学习落后于教育目标对其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初中数学难度较深,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其内容,导致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本文就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以及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学困生是指学习落后于教育目标对其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初中数学难度较深,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其内容,导致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造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可以将其原因分为两部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 比如有些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较低,导致虽然学习比较勤奋,但不能得到理想的成绩,导致厌学、情绪消极、不稳定,对于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形成学困生。 2.客观原因 由于学生的天赋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程度也

不同,思维逻辑性以及数学思维基础差别较大,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进度不同,产生成绩差异。而有些学生通过后天的努力可能收获颇微,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甚至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疑惑,形成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1.逻辑思维能力差 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缺乏逻辑性,不懂得换位思考和多方位分析问题,不能用逻辑思维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学习效率低 上课时不能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对于定理、公式的理解还处于字面意思,一但条件有所改变,就不会分析问题。实战经验较少,用眼睛看多于用笔算。数学是应用科学,在计算、应用当中对于公式、定理的理解要比字面意思深刻的多,多看只会增加对于定理的印象而不会从根本上理解和应用。 3.表达能力差 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回答不到题目的重点,不理解题目的关键所在。答题时不会组织语言来对题目进行阐述和分析,不懂得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问题。长期如此,会导致听不懂老师用数学语言所分析的问题,总是用自己理想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 黄冈市双凤坳中学余利辉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产生有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农村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以及成因作些客观的分析,以便能有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主要表现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一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概念; 二是学生自学能力相对差,从不主动复习,不能找出问题的重、难点,不能从材料中获得应有的信息,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三是做作业、练习时,死搬硬套公式、定理,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抄袭、马虎应付; 四是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淡薄,常抱着破罐破摔、无所谓的心态。 总之,他们缺少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被迫学习的心态。为应付考试,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不求甚解;严重者干脆放弃学习,自暴自弃。 (二)成因分析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因素:一是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产生一种冷漠乃至抵触情绪;二是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和家长的责备;三是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对问题不愿意花时间钻研,对做错的数学问题很少主动去寻找致错的原因;四是学习基础差,缺乏学好数学的信 ①

心。很多学困生都认为自己能力差,不了解自己能力的特点,不了解自己擅长哪些方面, 不擅长哪些方面,自信心不足。 第二,家庭因素:这些学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养太低,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部分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沉迷于打麻将等不良生活习性,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部分学生父母为忙于生计,外出打鱼,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其子女疏于管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孩子缺乏吃苦精神。 第三,教师因素:一是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习惯于“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益比较低下;二是教师的存在不同程度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切服从于升学考试,一切服务于升学考试,仅以考试分数论成败;三是育德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对学生缺乏激励、关爱、尊重,致使产生不良心态,甚至厌恶数学课。 第四,社会因素:社会的不良风气腐蚀、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受其影响较大,注重打扮, 结成团伙,讲究哥们义气;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在虚幻的世界中萎靡不振。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探究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用几组不同长度的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这条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2、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 ②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因及措施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因及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仍然存在,也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数学教师。“他就是不学,我也没办法了”,“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啊!”这样的话我们也经常听到,那是不是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下面我就从我的经验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看法:一、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界定为学困生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以农村家庭的孩子和打工子女居多,造成了一些学生在识、技能、能力、态度、品质、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短时或长时,可转化等特性。如果不及时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社会,家庭,学校,智力,体质等。我校数学学困生大部分属于后天因素。 1、社会因素 网络游戏因其刺激性、连续性,自然也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最爱,有的学生渐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网上聊天,黄色网站也腐蚀着青少年,有的学生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而离家出走。许多学生就因沉迷于其中而逐渐成为学困生。本人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就是因为沉迷上网,游戏,聊天而荒废了学业。后经过老师,家长的劝说才认识到自己沉迷网络的危害。 2、家庭因素 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3、教师因素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唐河县一初中冯振静郭沛晔张翼刘提娟 2009年12月 摘要:课题组调查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归纳了影响学困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因素;探究了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适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观察、调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高涨;学习有了主动性;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表明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课题研究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只要有学校存在,就有教育存在,学生的发展就会存在差距,特别是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既然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回避,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学校和班级出一两个学困生不足为奇,但对学生家长来说,把教好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好。 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当前,新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设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下仍存在大量的学困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觉黯淡,为了学生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和自立,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实现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无论从现实或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发表时间:2013-06-19T10:45:54.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5期供稿作者:曾元芬[导读] 所谓的学困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 曾元芬四川省简阳市普安乡初级中学641400 所谓的学困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 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 1.重视情感教育 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初中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初中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 二、培养学习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但初中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地回答。 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养成良好习惯 1.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2.培养探讨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