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一、教案头

授课内容: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授课班级13级学前教育7-10班授课时间4课时授课地点:1号楼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情感)目标1.掌握培养幼儿言语

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掌握言语和思维的概念

2.明确思维的特性和种

类。

3.掌握学前儿童言语的培

养方法。

1.使学生意识到幼儿言

语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

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

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方法。

2.思维的特性和种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提问法

能力训练

任务

1.学会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言语,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参考资料1.学前儿童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

导入:侦探小说中如何去判断和推理破案,导入本课。讲授新课:

第一节言语概述一、言语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言语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二)言语的作用

(1)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

(2)言语的概括功能

(3)言语的交流功能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二)内部言语

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1、发音准备期

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哭、ei、on、d、a、nei等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ba-ba、ma-ma、ge-ge等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mao-mao、deng-deng等

2、听词阶段

3、理解词阶段

1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所以,要多给儿童相应的强化,使儿童建立语言与对应之物之间的联系。

4、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一般3岁儿童的语音辨别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但对个别相似音(如b、p,d、t)有时可能混淆。4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2岁之前儿童尚未形成语音意识。他们往往不能辨别自己和别人发音上的错误。3、4岁开始,幼儿语音意识开始形成。他们能够评价别人的发言,并且调节自己的发音。(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1、不完整句阶段

2、完整句阶段(2-3岁)

3、词汇数量迅速增长(3-7岁)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儿童要掌握语言,进行言语交际,还必须掌握语法体系。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掌握表现在语句的发展和理解两个方面。

1、语句的发展

2、句子的理解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只有到了幼儿期(3岁左右),儿童才有可能产生内部言语。幼儿自言自语起初往往有对自己说话的特点,而且也包含有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幼儿产生自言自语的背景:需要和别人交往,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和陌生人在一起,出现的自言自语最多。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学前晚期(5、6岁时),儿童往往主动要求识字、读书。

讨论:儿童在学前期不适宜多写字的原因是?因此:儿童在学习书面言语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

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

(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的活动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第三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

(二)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社会性

(三)思维的种类:

根据个体发展的角度可将思维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二、思维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的不同运用,表现为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

三、思维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儿童获得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1、通过实验获得概念;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的思维方式。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

四、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基本上包括准备、酝酿、阐明、证实四个阶段。

第四节学前儿童的思维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三、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一)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二)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制约

(五)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六)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七)学前儿童理解力逐渐增强

四、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不断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知识

(二)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

(三)开展分类练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前儿童多想,多问,激发其求知欲,保护其好奇心(五)开展各种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小结:总结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发展的知识内容。

作业(作品)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后记

(完整word版)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半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判断:是肯定和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 1、言语的作用有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和言语的交流功能。 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3、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4、思维的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7、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8、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 9、判断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 10、一岁半到两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期。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但儿童最早的思维却不是依靠于语言,而是依靠动作来进行的。 11、一般都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它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三、选择 1、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碰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说“让我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指:(D) A想象活动B、知觉活动C、记忆活动D思维活动 2、思维反映的是(C) A、事物的个别属性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B、事物的一般特性及事物与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C、事物的一般特性及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D、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3、“乌云遮月,有雨不到半夜”这一论断反映了思维的(A)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二)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难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解析案例P98 提问:婴幼儿的言语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请学生作答,教师作简单小结。 任务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基础知识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言语是过程,是心理现象。 (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

言语。 请学生举例区分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 举例解释:【例】幼儿在搭积木时边搭边说:“这个放在下面,这个放在上面做屋顶。” 完成练习题: 【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 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 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 请同学作答,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1.发音的准备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 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称为“学 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0-6岁儿童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 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 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日 ●(1)听与说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学前儿童的言语..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 价幼儿言语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的言语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9 课时 第一节言语概述 一、概念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 现在世界上正被使用的语言大约有5500多种。 语言有下列基本特性:意义性;结构性;能产性;社会性。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言语的种类 言语根据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一)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 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想一想】老师上课是独白言语吗?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各有什么优势? (二)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 【想一想】朗读和默读属于什么口头言语还是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主要有三种形式:写作、朗读和默读。 书面言语使得人与人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古书、邮件等。 【想一想】为什么说朗读、默读是书面言语?独白言语与书面言语有什么区别? 1.书面言语无法借助表情和动作来增强其表现力;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言语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 2、了解学前儿童内部言语、书面言语的发展 3、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回归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语音及词汇特点,导入新课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 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单词句(一到一岁半)一词一句“拿”“走” 双词句(两岁左右)主+谓“妈妈抱”;动宾“吃饭饭” 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主谓“宝宝睡觉”;谓宾“是宝宝”;主谓宾“妈妈拿帽帽”

复合句(两岁半开始)“糖掉地上,脏脏”;“不跟小明玩,他打人1岁以前:不能说出,但能听懂简单句,并用动作反应,之后加强。 2、句子的理解 2—3岁:开始与成人交谈,喜欢听成人讲故 事,读儿歌,学习生动歌谣。 4—5岁: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提问题并渴望解答,但对被 动时态,双重否定还不能正确理解。 强调: (1)学前儿童在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型是,常常根据 自己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去解释它们。 (2)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理解句子。名词—动词—名词(动作者—动作—承受 者) 例:“××被××碰了一下”“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先上 车” (3)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 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整个学前儿童期就是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的时期。 三岁 前 对话情境性言语 幼儿期 独自 讲述但句 6—7岁能连贯进行叙述但水平不高,连贯性言语发展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发展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 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0、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19.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0.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1.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22.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言语4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言语 思维发展的理论 学前儿童的思维 言语的概述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思维发展阶段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3) 同化和顺应 认知结构的同化:利用已有图式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即: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解释这个新刺激,这就是同化。 特点:认知结构未发生改变,但仍然是主动的 有时会出现曲解 认识结构的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理解外界信息过程。 特点:认知结构会发生改变。 3.智力的发展 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思维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这一阶段可分为六个子阶段。 第一子阶段(0—1个月)是反射活动阶段。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 (一)学前儿童的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

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学前儿童对时间概念的掌握哪些特点 1学前儿童对时间顺序的概念.明显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5-6岁对一日之内的三个较大的事件,早上、中午和晚上已有正确的认识) 2.学前儿童丢一日时间的延伸(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低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3.学前儿童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 4.学前儿童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 5.幼儿说出时间词语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互相促进,但不同步。 6.幼儿对时序的认知经过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7.幼儿逐渐将时间因素和空间幼儿因素分开 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 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判断根据客观化 判断论据明确化 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直接推理比较简单,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个结论。间接推理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抽象概括性差: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所提供的前提上,其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和经验的事物相联系。 逻辑性差:学前儿童思维方式与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之间的一致程度较低,常常不会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按照给定的逻辑前提去推理判断,而是以自己的“逻辑”去思考。 自觉性差:学前儿童的推理往往不能服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以至于思维过程时常离开推论的前提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学前儿童的概括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故往往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出现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个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在幼儿身上是常见的。这种无逻辑的推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类概念”。 (三)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其简单且典型的形式是三段论。

学前儿童的言语

------------------- 布磊5『彳------ ---- --- ---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 价幼儿言语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的言语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9课时 第一节言语概述 一、概念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 现在世界上正被使用的语言大约有5500多种。 语言有下列基本特性:意义性;结构性;能产性;社会性。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言语的种类 言语根据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一)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 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想一想】老师上课是独白言语吗?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各有什么优势? (二)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 书面言语主要有三种形式:写作、朗读和默读。 书面言语使得人与人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古书、邮件等。

1.书面言语无法借助表情和动作来增强其表现力; ------------------- 布需-------------- ----- ---- --- 2.口头言语活动中,发言者和听众不能再感知前面的词。 (三)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的存在也是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的一个标志。 具有三个特点:隐蔽性;片段性;压缩性。 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称为外化,反之称为内化。 三、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辩论】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言语? (一)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二)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 ?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四、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语言因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交流即是社会化的体现。语言成为幼儿社会化的工具和主要方式之一。 (二)言语使得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语言的作用,幼儿可以借助词把事物及其属性标示出来,以便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词 理解事物和分析比较事物,以及将事物进行分类概括等等。 (三)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言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具有使幼儿能够自我调节功能和接受他人调节与支配的功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言语活动是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对他人言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包括个人发出、表达 思想的言语信息。一般来说,接受性言语(感知、理解)先于表达性言语的出现。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人们通常将儿童能说出的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 【影像观察】观察婴儿言语发生过程的记录片 言语发生的准备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发音(说出词句)准备和理解语词的准备。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哲学家, 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对儿童认知展理论发展研究的起源, 他的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判断、梦、模仿和游戏等理论认知不仅在西方心理学史上以及哲学史上被视为重要的里程碑, 而且对当今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0 年中,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对皮亚杰的理论作过阐述和运用, 在此, 笔者仅对皮亚杰的儿童智力理论给中国幼儿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作进一步探讨。 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主要是通过以守恒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运算来划分的。四阶段相互联系,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不可逾越, 只有完成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可步人下一阶段, 每一阶段在整认知发展中均不可或缺。a.感知运动阶段(出生一2 岁左右)婴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 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b.前运算阶段(2 一7 岁)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重视外部活动,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 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 表象性思维” 。 c.具体运算阶段(7 一1岁)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d.形式运算阶段(12 一巧岁) 利用语言文字, 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 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对于发展的阶段性, 皮亚杰概括出三个特点: (1)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 不能跨越, 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 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 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八 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燕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期限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 或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 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 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 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 就能从事与该阶段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 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 并为后者取代。 二、皮亚杰儿童教育理论与幼儿语言习得 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推导出, 在儿童语言学习中, 通过何克抗的研究儿童从出生到“ 具有熟练口语能力” 大致经历以下4 个时期: 1.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 个月左右): 在这一时期中, 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 即既不能说出任何词语, 也听不懂任何词语, 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是用于表达婴儿感觉, 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 所以仍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号系统。 2.言语准备期(7 至1 或12 月): 在此时期中, 婴儿已开始能对话语进行初步的理解, 还能通过简单的体态语与成人进行交流。这是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建立的时期, 而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则是在这一时期的后半段。 3.言语发展期(1 岁至两岁半左右): 在这一时期, 儿童已能以主动方式参与言语交际活动, 但是这个时期儿童所使用的语言还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属于幼儿的特殊语言, 这种特殊语言的发展又可以划分为独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三个子阶段。 4 言语成熟期(两岁半至4. 5 岁或5 岁) : 两岁半以后,由于儿童的实践活动(游玩、学习等) 日益增加, 和别人的交际范围逐渐扩大, 言语能力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 口语言的掌握逐步熟练与完善。由以上分析可见, “ 开始具有初步言语能力”是在儿童“ 言语准备期” 的后半段, 即在1 或12 个月前后; 而“具有熟练的口语能力” 则是在儿童“ 言语成熟期”的后半段,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言语、语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顺序,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 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讲述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激发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一、言语的概念 1.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儿童言语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2.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3.言语活动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儿童掌握语言的水平影响言语活动水平;语言是在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产生发展的,某种语言不再被人的言语活动所使用,就会消失,如果儿童无言语活动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言语活动包括: 1.对语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过程; 2.发出语言,即说或写。 这两种过程,不同步。其趋势是: 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1.言语发生的准备: (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2.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 1.言语发生的标志: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具体标志: (1)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 (2)持续地、自发地使用一些词,且这些词必须是成人语言中的词而非自造的; (3)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 (4)掌握l0个词左右。 2.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 (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儿童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第二节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至是掌握口语的发展,首先是掌握语音。 一、语音的形成 儿童发出语音和语音感受性的发展有不同的顺序,并非容易听(辨别)的语音都容易发出。语音形成阶段: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0---1岁):儿童在真正掌握言语之前,有一个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或称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一)言语发生的准备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二)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是言语发生的阶段。 (一)言语发生的标志 言语发生的四个具体指标 1、用嘴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 2、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而且这些词是成人语言中的词,而不是自己造的词。 3、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比如“妈妈”不是只代表自己的妈妈,还代表其他 小朋友的妈妈。 4、掌握10个词左右。

(二)言语发生的两个小阶段 1.理解言语迅速发展阶段(1---1。5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理解的语言大量增加,但说出的词语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停顿或沉默期,这时,儿童只用点头、摇头或手势示意。 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儿童似乎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语句的掌握也大量发展。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6、7岁):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这些在后面的内容中介绍。 第二节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句子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顺序 1、各民族儿童语音的发展有共同的普遍的规律:世界上2500多种语言,各种语音的发展服从一定 的普遍规律,即由中等程度差别的音向两端发展。就是说,成对的音是由中间的音发展而成的。教孩子学发音时,不必急于要求他很快就能准确发出某个音,开始学的一段时间,发音不准确是正常现象。 2、语音发展的扩展和收缩趋势:起初是扩展的趋势,3—4岁的儿童无论学习世界哪个民族语言的 发音,都很容易学会;此后学习语音的趋势逐渐收缩,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更多受第一语言语音的干扰,常常带有口音。因此,幼儿园小班要特别注意发音练习,中大班要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并推广普通话教学。 3、元音和辅音同时出现 (二)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

学前儿童的言语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言 语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的言语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9课时 第一节言语概述 一、概念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 现在世界上正被使用的语言大约有5500多种。 语言有下列基本特性:意义性;结构性;能产性;社会性。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言语的种类 言语根据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一)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 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想一想】老师上课是独白言语吗?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各有什么优势? (二)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 书面言语主要有三种形式:写作、朗读和默读。 书面言语使得人与人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古书、邮件等。

1.书面言语无法借助表情和动作来增强其表现力; 2.口头言语活动中,发言者和听众不能再感知前面的词。 (三)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的存在也是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的一个标志。 具有三个特点:隐蔽性;片段性;压缩性。 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称为外化,反之称为内化。 三、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一)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二)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 ?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四、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语言因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交流即是社会化的体现。语言成为幼儿社会化的工具和主要方式之一。 (二)言语使得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语言的作用,幼儿可以借助词把事物及其属性标示出来,以便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词 理解事物和分析比较事物,以及将事物进行分类概括等等。 (三)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言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具有使幼儿能够自我调节功能和接受他人调节与支配的功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言语活动是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对他人言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包括个人发出、表达思想的言语信息。一般来说,接受性言语(感知、理解)先于表达性言语的出现。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人们通常将儿童能说出的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 【影像观察】观察婴儿言语发生过程的记录片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一、教案头 授课内容: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授课班级13级学前教育7-10班授课时间4课时授课地点:1号楼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情感)目标1.掌握培养幼儿言语 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掌握言语和思维的概念 2.明确思维的特性和种 类。 3.掌握学前儿童言语的培 养方法。 1.使学生意识到幼儿言 语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 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 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方法。 2.思维的特性和种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提问法 能力训练 任务 1.学会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言语,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参考资料1.学前儿童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 导入:侦探小说中如何去判断和推理破案,导入本课。讲授新课: 第一节言语概述一、言语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言语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二)言语的作用 (1)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

(2)言语的概括功能 (3)言语的交流功能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二)内部言语 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1、发音准备期 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哭、ei、on、d、a、nei等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ba-ba、ma-ma、ge-ge等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mao-mao、deng-deng等 2、听词阶段 3、理解词阶段 1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所以,要多给儿童相应的强化,使儿童建立语言与对应之物之间的联系。 4、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一般3岁儿童的语音辨别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但对个别相似音(如b、p,d、t)有时可能混淆。4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2岁之前儿童尚未形成语音意识。他们往往不能辨别自己和别人发音上的错误。3、4岁开始,幼儿语音意识开始形成。他们能够评价别人的发言,并且调节自己的发音。(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1、不完整句阶段 2、完整句阶段(2-3岁) 3、词汇数量迅速增长(3-7岁)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教学文案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言语、语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顺序,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 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讲述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激发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一、言语的概念 1.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儿童言语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2.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3.言语活动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儿童掌握语言的水平影响言语活动水平;语言是在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产生发展的,某种语言不再被人的言语活动所使用,就会消失,如果儿童无言语活动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言语活动包括: 1.对语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过程; 2.发出语言,即说或写。 这两种过程,不同步。其趋势是: 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1.言语发生的准备: (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完整版)第六章学前儿童言语和思维

《幼儿心理学》教案授课专业:学前教育授课教师:张瑛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新课导入】“同学们,由于电脑临时出现了故障,这节课请同学们回教室自习。”待学生 反应完后,再解释什么是情感: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新课讲授】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 1提问:“当我们在进行‘庆三八’排球赛,比分落后于别人时,我们有什么样的需要?” 2、提问:车声、铃声在一般情况下,弓|不起我们的情感体验;当你急切盼望下课时,或在车站等候来车时,听到铃声和车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你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某些问题时,听到铃声和车声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来举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 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利于学生掌握:(1)情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主观的、 内在的,是在一定事物的影响下产生的。⑵情感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愿望、观点相联系。 (3)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区别表现在: 第一,从需要角度看:情绪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 联系; 第二,从发生角度上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出现较晚,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第三,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四,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一般发生迅速、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联系:一般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 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体现了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即从对话言语发展到独白言语,后又从独白言语经过渡言语产生内部言语。讲述能力的发展是幼儿独白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 大约4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过渡言语。过渡言语的进一步发展便产生了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与思维联系密切,主要执行自觉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同人的意识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2)从情景性言语到连贯性言语的发展。情景性言语往往与特定的场景相关,说话者事先不会有意识地进行计划,往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3岁以前的幼儿说话常常是情景性的,表现为说话断断续续的,缺乏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到了6~7岁时,幼儿才能比较连贯地进行叙述,但叙述能力的发展还是不完善的。言语连贯性的发展往往是思维逻辑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口语表达的逻辑性较差,表明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状况较低。 二、言语表达技能的发展 (1)说话技能的发展。幼儿在前言语阶段,就已经能用手势进行交流。到了2岁末,幼儿的沟通技能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2)听话技能的发展。幼儿在幼儿期所获得的听话技能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对话语中讽刺意图的理解力,以及对诚实话和讽刺话、嘻嘻话和侮辱性话的辨别能力相当迟才会出现。这表现在他们常把成人的反话当做正面话理解。例如幼儿擅自过马路时,妈妈说“你再往前走走看”,他就真的往前走,并没意识到此种情形中他是不应该再往前走的。4岁幼儿对听者困惑的眼光或“我不懂”等形式的反馈不像7岁时那样敏感。尽管如此,幼儿的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听话能力。 (3)元沟通技能的发展。元沟通技能,即幼儿对自己沟通技能的认识。元沟通技能发展得比较晚,年幼的幼儿尚不能觉知别人所传达的消息。元沟通技能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提高。 1 /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