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广东江门一模)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解析集体宰相制度强调宰相之间的监督、牵制,体制外新设机构强调分权,三省六部制和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都是集体宰相制度,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和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B项错误;内阁制是正式行政体制外另设机构,三省六部制是集体宰相制度,故C项正确;内阁制、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4·广东揭阳二模)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

() 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

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

解析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而材料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这与整顿吏治,维护纲纪无关,故A项错误;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主要废

除丞相,达到高度集权目的,“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反映的是内阁地位提高,权力有所增加,皇权相对削弱,故B、C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而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并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4·广东肇庆一模)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以递增的形式出现,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宰相之间相互牵制,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皇权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故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臵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4·广东茂名一模)“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解析材料是“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

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一项措施是设立军机处,这里有出现,并且说这是清代特有的,寄信上谕是为了将皇帝的旨意完全执行,不许旁人议论,这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故A项正确;“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从文字上分析,应是数量较多,如果是为了保密,不会那么频繁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办事比前快了,故C项错误;也没有指出监察官员,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4·广东茂名一模)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析材料先说“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然后进一步指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明显突出商品经济对租佃关系的影响,而租佃关系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到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A项错误;而B项只是概括了“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这一句话,不全面,故B项错误;C项只是与“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相对应,也不全面,故C项错误。

答案 D

6.(2014·广州二模)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解析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唐朝以后耕作方式没有实现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从南宋到明清不断减少,但在明清时期许多村落却走向鼎盛,这与明清徽州商业的发展和商帮的兴盛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的发展,与城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C 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不能说明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才得到开发,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4·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当时有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在对外交往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的国号;

●苏州在当时据说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解析表中出现了“会馆”,这是明清才出现的经济现象,故A、B项错误;

第一次在国际交往中使用“中国”的国号是在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苏州在清朝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区段“地值寸金”,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8.(2014·广东中山期末)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 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这是明朝海禁政策的一个内容,这一做法的影

响中,沿海岛屿没有居民居住,控制是弱了,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中国与外国还是有交往的,只是少了,故B项错误;舟山只是推行这一政策的一个地方,材料没有说它是中心,且“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恰是说明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维护了封建统治,并且是在一定时期内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4·广东潮州二模)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他”

指的是

() 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解析从材料“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以判断。“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与王阳明“心即理也”观点相同;“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与王阳明“致良知”观点相同,王阳明认为只要恢复良知,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故D项正确;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A 项错误;程颢、朱熹认为理在客观世界中,故B、C项错误。

答案 D

10.(2014·广东中山期末)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 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强调以

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

答案 C

11.(2014·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

B.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

解析顾炎武强调“……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王阳明的心学出现危机,故A 项正确;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而不是王阳明,故B项错误;顾炎武只是认为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并不是摒弃孔孟儒学,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阳明心学的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2014·广东省实验中学考前训练)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 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可作为研究明代文学的直接材料

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说明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技术水平提高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可知B 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各朝代惯行的经济政策,没有破产,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不能体现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广东汕头模拟)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二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

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

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史实作答:罢丞相之后出现了内阁、军机处等机构,标志着皇权逐渐达到顶峰,君臣关系中君主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决策机制中,君主决策的专断性、随意性日益增强;在国家政体转型中,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结合谭嗣同的维新派代表的身份解答。

答案(1)趋势:丞相职权趋于被分散、被限制,权力趋于被削弱。

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

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

在国际政治经济变迁的大背景下,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

(2)观点: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顾炎武:“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原因:这三位明末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

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谭嗣同等人为推动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运动,致力于新思想宣传,需要汲取历史资源。

14.(2014·广东清远调研)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

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

发展”的表现是什么?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

世界联系在一起的?(8分)

解析第(1)问,回答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回答明清儒学思想的性质与进步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原因。第(3)问,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鸦片战争对政治

和经济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1)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2)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

(3)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演讲稿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从浩瀚的书籍里,我了解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祖国是长城上的一块砖,是秦始皇的兵马俑,是唐诗宋词,是《诗经》《史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集合。 世人称中国为“文明古国”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曾经创造了局势惊叹的科技成就,保持了达千年的繁荣局面。据有关资料统计,明代以前,全世界重大料技成就就共约300项其中中国发明和发现的达到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而其他各国仅占42%多。古老的四大发明,对世界闻名的进不起了巨大的作用,《农政全书》,为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着作,搅车,是棉纺技术的重大革新,水利鼓风,是冶铁技术的革命,《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天工开物》,是中国工艺的百科全书,水运浑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科学遗产。珠算,是千年不衰的计算方法,地动仪,是世界上首架测量地震的仪器;《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描述石灰岩地貌的文献;《本草纲目》被称为懂法医学巨着…… 英国学者李约博士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史学家保

罗·肯尼迪也由衷叹息:“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这就是我的祖国,让我骄傲和自豪的祖国! 令人遗憾。发人深思的是,当西方各国迅速崛起之时,古老的中国却渐渐地走了下坡路。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鉴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 为了祖国辉煌壮丽的未来,我们要发奋学习刻苦努力,长大成为栋梁之材,为国争光!让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腾飞!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讲义: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课时1 含答案 精品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1840年鸦片战争前 课时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3.康熙帝*。 注:带*的为选修或与必修都有的考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①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②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①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 处理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 ③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④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①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考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1)时间:雍正帝时。 (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3.职能 (1)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2)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通史习题: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 年前)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9四川宜宾三诊)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 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道等,这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选项A正确;儒、法思想并未走向合流,选项B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选项C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2.(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由此可见( ) A.官修史书是对古籍的严重破坏 B.清朝开始出现书籍亡佚残缺之劫 C.君主专制强化危及文化的传承 D.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文化的态度 答案 C 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行思想控制之实,造成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A、D两项理解有误,B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3.(2019福建莆田质检)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答案 A 据材料“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可知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晋商的经济活动,没有体现其经济地位提升,排除B项;“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且只根据晋商的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排除D项。 4.(2019 陕西宝鸡一模)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 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 答案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构成较大的制约,由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及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可知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B项正确。军机处主要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并不能统率六部,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指郡县制的普遍实行,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5.(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 A.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答案 C “银贵钱贱”是白银外流或短缺造成的,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不能说明白银的普遍流通,故B项错误;由颁布的诏令内

【创新设计】(教师用书)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 一、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 (1)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经济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 【考点导图】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3)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4)监察制度: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 (5)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背景 ①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 素的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②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 3.明清时期的商业 (1)货币金融: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 跃,出现票号。 (2)农产品商业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 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 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2. 科学技术成就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2)《农政全 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3)数学: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

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练习

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 滞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六十六中期中)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这反映出( ) A.市镇的繁荣兴旺 B.小农经济的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2015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北京丰台期末)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唐代诸道重税商贾以充军、清初规定片板不得下海,其共同影响是( ) A.阻碍对外经济往来 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4.(2016北京西城(南片)期末)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 )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 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2018北京海淀期中)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6北京怀柔查漏补缺)中国古代某时期曾“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以上相关政令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宋太祖时 B.清朝初期 C.清乾隆时 D.收复台湾后 二、非选择题 7.(2016北京东城模拟)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材料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十分兴旺,当时的一些笔记著述中多有记载。 《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草桥惟冬花,支(意:剪)尽三季之种,坏(意:埋)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 《燕市负贩琐记》:“卖鲜花,种类不一,有卖细花,为妇女插戴之品有卖栽花者,春天可养有卖堂花者,为厅堂陈设之品。” 《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指元宵节)赐宴之时,安放乾清宫,陈列筵前。”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繁荣的主要原因。(8分)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单元整合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

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 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思想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 C 解析材料对秦汉和宋朝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认为,秦汉和宋代的制度都是为了一家之私利,没有一点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由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C项正确;黄宗羲所谓的“法”并不是近代的民主法治,故D项错误。 三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学生版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鸦片战争之前) [时空坐标] 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阶段特征] 总特征】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具体史实】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同时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经济: 农业:农耕经济过度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出现风力水车;双季稻扩种和产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徐光启《农政全书》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制瓷技艺进一步发展,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丝织业中心:苏杭,《天工开物》、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大批商业市镇出现,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产性和专业性增强;商帮涌现;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世界经贸中心之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文化: 思想: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的沉沦(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在学术思想方面,我们有诸子百家,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等为代表的墨家思想;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名家等,并有易经等至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此外,我们还传承了佛学。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行郡县制,在交通和通讯均不便利的情况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了中国的统一。 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汉代,中国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张骞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今日的伊朗等西亚地域。 到隋唐时期,中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一方面,中国文化影响到周遍诸国,以日本为代表,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文字、服饰、建筑和思想方面,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今可见。 对西方世界,中国文化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此外,中国哲学对古希腊哲学,中国文化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均有据可考。 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元代达到极盛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至鄂霍次克海,共计2200多万平方公里。 最新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中国依然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二)大厦将倾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东方文明的核心地位,是东方世界的龙头老大,包括日本在内,对中国,只有鼎礼膜拜的份。这种长期的优越感,造成了中国对其他国家不平等的态度,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称为蛮夷之邦,不知礼义廉耻。到了18世纪末,当西方国家通过海路,与中国寻求交流时,这种视其为琉球人、高丽人的态度,依然明显表现出来。 关于通商制度,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节,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成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在广州期间,外国人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不能带家眷进入,不能买中国书,不能学中文。第一个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与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地位相仿佛,到了18世纪末,英帝国在西方世界占据了领导的地位。他们把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成模范的开明君主,认为在华通商遇到困难,责任在地方官吏。1792年,乾隆皇帝80寿辰,英王派马嘎尔尼使华,希望能派大使常驻北京,中国加开通商口岸,固定海关税则等。乾隆视马嘎尔尼为藩属的贡使,要他行跪拜礼。马嘎尔尼初不答应,后提出条件,要求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者中国派员向他所带的英王画像行跪拜答礼。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马嘎尔尼也拒绝跪拜,最后不欢而散。乾隆去世后,英王再派使节来华,嘉庆给予的待遇远不及乾隆,中英间感情失和。英国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遂开始大规模进行鸦片走私买卖。 在鸦片战争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三)沉沦的过程

2020届 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淄博模拟)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C项错误,六部没有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 答案 D 2.(2019·山东菏泽期中)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据材料“清代内阁”“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内阁主要权力被剥夺,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内阁的权力,而不是强调清朝崇尚武力,排除A项;明代六部就分掌行政权力,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D 3.(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 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 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 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 解析由材料“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为丞相制度,而废丞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江苏南通模拟)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 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 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解析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中“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相符,故选D项;专管军务,与材料中“机务及用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

2017届《金版教程》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年~1840年前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淮安月考]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反应雍正帝在青黄不接时,关注湖南雨水及粮价问题,指责地方官员隐瞒不报,C项材料未体现;A、B两项是表面现象;关注地方稳定,维护统治秩序是其本质意图。D项正确。 2.[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 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商帮的出现,故D项正确。 3.[2015·长春调研]《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答案 A 解析从题干欧洲器皿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使中国瓷器也包括欧洲风格,故A项正确;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故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故B项错误,C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意思是说中国瓷器有了欧洲风格,而不是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术,故D项错误。 4.[2015·衡水调研]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集市)。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明清时期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的时期。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所以“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提能题组] 5.[2015·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

高考历史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840年前) 含解析

第一部分板块一第3讲 (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毛坦厂中学联考,27)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吏科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监督各项祭祀、封增等 兵科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对审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 A. 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 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 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 解析:C[据材料中的“监督”说明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监督六部的工作,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唐朝三省六部是行政权而不是监督权,排除A项;据所学,六科给事中直属皇帝,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检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D项。] 2.(2020·漳州质检,27)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 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解析:C[据材料“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帝国的影响力,故选C项;据所学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活动,而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不属于改变了海禁政策,

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并非为了经济利益,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消耗了大量财富,另外,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难以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排除D项。] 3.(2019·天一大联考六,27)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娟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A[由材料明初和明后期的对比,从“风尚诚朴”到“以俭省为耻”说明民众的尚俭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时间点明后期,可以判断变化的原因是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明时,宋明理学仍占正统地位,排除B项;市民兴起是在宋代,不是明后期,排除C项;民众消费得起绸娟色衣,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奢靡风气,排除D项。] 4.(2019·蚌埠三模,27)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解析:D[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发展,故选D 项;民间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主要是在宋代,明朝活字印刷术普及,排除B项;材料中“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是文学作品世俗化的表现,而且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佛教的影响不会逐渐增强,排除C项。] 5.(2019·郑州三模,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2020届二轮: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专题卷)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成都二模)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解析据材料“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减少,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上升”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减弱,逐步僵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中平民与官员的变化,而未涉及到平民经商现象,排除A项;依所学,科举制采用糊名、誊写等方式,程序更加公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成员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恩荫等其他方式,排除D项。 答案 C 2.(2019·惠州三模)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 7.77 5.40 6.52 1.22 麦数(升) 实征麦占总 20.49% 3.32% 1.91% 3.88% 数百分比 实征米占总23% 10.76% 11.47% 1.91%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的沉沦 (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在学术思想方面,我们有诸子百家,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等为代表的墨家思想;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名家等,并有易经等至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此外,我们还传承了佛学。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行郡县制,在交通和通讯均不便利的情况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了中国的统一。 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汉代,中国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张骞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今日的伊朗等西亚地域。 到隋唐时期,中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一方面,中国文化影响到周遍诸国,以日本为代表,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文字、服饰、建筑和思想方面,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今可见。 对西方世界,中国文化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此外,中国哲学对古希腊哲学,中国文化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均有据可考。 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元代达到极盛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至鄂霍次克海,共计2200多万平方公里。 最新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中国依然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二)大厦将倾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东方文明的核心地位,是东方世界的龙头老大,包括日本在内,对中国,只有鼎礼膜拜的份。这种长期的优越感,造成了中国对其他国家不平等的态度,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称为蛮夷之邦,不知礼义廉耻。到了18世纪末,当西方国家通过海路,与中国寻求交流时,这种视其为琉球人、高丽人的态度,依然明显表现出来。 关于通商制度,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节,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成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在广州期间,外国人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不能带家眷进入,不能买中国书,不能学中文。第一个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与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地位相仿佛,到了18世纪末,英帝国在西方世界占据了领导的地位。他们把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成模范的开明君主,认为在华通商遇到困难,责任在地方官吏。1792年,乾隆皇帝80寿辰,英王派马嘎尔尼使华,希望能派大使常驻北京,中国加开通商口岸,固定海关税则等。乾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精练:第3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Word版含解析

第3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一一明清(1840年前)[增分强化练」琳患堆琳规葩塚就耆塢腐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廷推”,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并监督其执行。由此可见,六科制度 ( ) A ?奠定内阁制度的基础 B ?是对三省六部制的丰富发展 C.发挥了改善朝政作用 D ?成为废除丞相官职的导火线 解析:六科制度和内阁制没有关联,故A项错误;和唐代三省六部制也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丞相制度废除的导火线是胡惟庸案,故D项错误;六科制度改善了朝政,故C项正确。 答案:C 2?元代修史,朱熹及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至席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列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B ?明代理学取得突出的成就 C. 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 .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解析:宋代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明代王阳明发展心学,促进了理学的繁盛,“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故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道学的批判,故C项错误;道学是理学起源时期的名称,在宋代它只是理学主流学派程朱理学的特称,不包括陆九渊的心学,故D项错误。

答案:B 3?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这有利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 ?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不是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民间手工业受到压制,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限制,而不是繁盛,故D项错误。 依据材料“明万历苏民无积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故B正确。 答案:B 4.(2018安徽黄山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国”指整个中华民族 B.“天下”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 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D .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 解析:材料“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顾炎武将整个民族生活的地区冠 以“天下”的概念,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盲目自大的心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明朝读卷官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阅卷官员,史料记载:“国初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这一现象说明() A .科举考试程序严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