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9日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韩寓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省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在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十一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18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546元。

财政总收入411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5.3亿元,分别增长22.7%和26.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2.5亿元,增长16.3%。进出口总额952.9亿美元,其中出口586.5亿美元,分别增长23.9%和26.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

城镇新增就业10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9.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分别增长13.5%和11.1%。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0529.8亿元,比年初增加1314.2亿元。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文明山东、平安山东、诚信山东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 坚持有保有压,全面清理新开工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全年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14.9亿元,增长19.8%,增幅回落14.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农业、高新技术和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分别增长22.8%、31.5%和18.7%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加大"三农"投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端。全年省财政共统筹安排"三农"投入1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048.8万吨,增加131.4万吨,连续4年实现丰收;主要经济作物和畜产品、水产品稳定增产。

(三) 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

加快培育100个重点产品、100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快骨干行业和企业联合重组,制造业强省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122.8亿元,增长23.6%;实现利税4283.6亿元、利润2634亿元,分别增长28.2%和26.3%。

新增中国名牌产品68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以金融证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978.8亿元,增长14.2%。

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实施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0.7%和20.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2%,提高2.1个百分点;新增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

制定了重点行业资源节约标准和建筑节能标准,实施了节能"三百工程",推广了百家企业集约用地经验,突出抓了高耗能行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和农业"两减三保"计划,加快南水北调沿线治污和燃煤电厂脱硫项目建设, 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明显降低,17市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4.2%,去年又有两个市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5个市被评为国家级节水城市。

(四)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税全部取消。企业改革继续深化, 60%的省管企业完成了主辅分离,74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或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

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运行质量提高。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和综合治税水平明显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五奖一补"政策效果明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5市进行综合试点。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电子芯片、造船、汽车发动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增长11.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提高2.3个和1.5个百分点。

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成效明显,纺织、家电等企业境外加工贸易规模扩大,境外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台湾地区经贸往来日趋密切。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培植特色产业和发展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到27.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2005年度有2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比上年度增加2个。

"三个突破"取得明显成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全省海岸带规划编制完成。继续加大对菏泽的扶持和对口帮扶,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84个,完成投资84.3亿元,菏泽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基础教育不断巩固,职业教育发展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33.8万人。泰山学者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28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博会和第21届省运会,体育健儿在15届亚运会上创历史最好成绩,第11届全运会和青岛奥帆赛筹备进展顺利。人口和计划生育任务圆满完成,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双拥共建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和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人防、气象、防震减灾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七)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城乡就业全面增长。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实个人账户工作开始启动,社保基金和住房基金管理得到加强。提高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

生活困难群众得到积极救助。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870万平方米,竣工41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制度在设区城市普遍建立。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继续下降,信访量明显降低。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八)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

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政府规章8件,颁布了依法行政"四五"规划。各地普遍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8个省直部门设立了行政许可窗口。电子政务建设进展加快。新闻发布制度和听证制度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格执行"五个不许"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特别是商业贿赂案件,全年共查处大案要案2280件,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案件210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依法监督、省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驻鲁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向在我省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最后一年。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围绕省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

按照省委工作会议以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历届省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工作中体会比较深的是: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省委的工作部署,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粮食生产"三条底线",努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突出抓了"三个亮点"、"三个一批"、"三个突破"、发展县域经济和服务业,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更加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土地集约利用,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民生、人与自然、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经济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农业连年丰收,工业效益增幅保持在3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在25%左右。在遭遇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旱涝灾害、煤电油运紧张、能源价格多次上涨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经济增长没有出现大的起伏。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比例关系得到改善,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两年超过生产总值增幅,外贸出口增幅保持25%以上,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格局正在改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全省用于"三农"的投入连年大幅增长。

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56万亿元,形成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能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万个。

一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电力、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行,一批用于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产业化步伐,一批利用外资大项目落地建设,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紧紧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农村"路水电医学"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造农村公路9.7万公里,全省94%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98.1%的行政村通了客车;农村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007万人,普及率达到71.5%;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省级财政累计投资1.9亿元,对36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改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试点县(市、区)达到88个,惠及农民4063.2万人;累计投资30.9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845万平方米,筹措"两免一补"资金10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45万人次。连续三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口大于失业人口。

城乡社保体系、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1%。解决了11万户城市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集中查处了一批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拖欠职工工资、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三,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全面落实省委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突出抓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提速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共减少审批事项373项,制定各类应急预案99个。努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突出抓了政务公开、决策咨询和社会监督等制度建设。

省政府重要会议先后邀请19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重大决策邀请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同志咨询论证30多次。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省政府举办法律讲座9 次,各级举办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100多万人次,修改或废止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70件。不断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注重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搞好队伍建设,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工作的落实。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也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够协调,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低,消费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轻重工业比例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途径不宽广。二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偏小,制造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竞争力有待新的提高。节约能源资源、治理环境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节能降耗治污监管还不够有力,有些地方和部分企业对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重视不够。

三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政策还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救助体系须尽快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执法体系不够完善。五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人甚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影响恶劣。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07年的主要任务

2007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更加注重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

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民生、人与自然、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

主要约束目标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排放减少7%,化学需氧量排放降低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做好今年的工作,关键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是着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使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协调配合,合理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切实在"好"上下功夫,做到好中求快。

二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突破口,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三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

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富民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的家庭财产丰厚起来,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把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深入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区域发展战略,形成特色明显、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促进东中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五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扩大开放。

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稳步务实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促进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坚持用现代科技和现代物质条件改造装备农业。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积极创建国家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机械化和动植物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建设力度,扩大粮食、良种、农机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坚持用现代生产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村企互动,实施金农工程。大力培养新型农民,重点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示范农户5万个、农村劳动力25万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

(二)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和农用地转用总量。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土地监察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严厉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加强基本农田规范化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强化采煤塌陷地治理,加快已毁山体治理。

(三)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胶东地区引黄调水、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骨干河道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二期标准化堤防建设6大重点工程,基本形成山东水网骨干框架。今年实现胶东调水工程通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建设一批水源工程和节水工程。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回用。

(四)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益。实行涉农价格与收费公示制度,控制农资价格,规范农村"一事一议",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积极推进农村林权和水利设施、渔港码头等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金,稳步推进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加快推进乡镇机构、

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五)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培植县乡财源。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和园区集中,提升产业集聚度。继续实施"双30工程",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六)继续推进"路水电气医学"工程建设。

今年重点做好12件实事:一是改造农村公路9000公里,并尽快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二是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目标任务,在确保水质安全的基础上,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三是加快户用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0万户。四是在全省农村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40元。五是从今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六是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七是搞好敬老院建设,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八是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再帮助5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九是搞好库区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十是完成2万个行政村的"农家店"标准化改造。十一是结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搞好乡镇文化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十二是加快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范围扩大到20户以上的自然村。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是关键、是保证。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高于上年。

今年省财政拟统筹安排"三农"投入21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拟增加21.6亿元。各级都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尽最大努力,确保"三农"投入的落实,确保各项承诺的兑现,确保新农村建设年年都有新进展、新突破。

四、努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各位代表,我省有9309万人口,人均土地居全国第21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我们要从这一基本省情出发,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创新型省份、制造业强省和生态省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积极推动投资与消费相协调。

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按照区别对待、正确引导、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把投资的重点切实引导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三农"和社会事业投入。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今年要突出抓好南水北调、海阳核电站、济青客运专线等一批大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青岛大炼油、造船、碳纤维、离子膜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建设。

要强化投资项目源头管理,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坚决制止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

积极扩大消费。努力提高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即期消费。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督促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较多地增加职工工资,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

今年各级政府都要加大投入,在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上迈出较大步伐,制定科学的消费引导政策,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开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增加文化、旅游、健身、休闲消费。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建设经济适用房,稳定住房价格,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

努力扩大农村消费,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供销社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城镇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市场欺诈行为,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品种,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二)突出抓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

坚持节约发展,力争在节能、节地、节水上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抓好10大高耗能行业和100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加强节能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快推广节能"三百工程"。加快实施循环经济"123工程"。

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搞好节约集约用地。督促各类开发区、各类企业搞好存量土地的挖潜利用,加快城中村、城边村和空心村改造,不断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工业生产用水定额标准,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推行合理定量、分类计价、超用加价、累进计价的城市用水管理制度。

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环境就是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继续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南水北调山东沿线治污工程。要强制性推动燃煤电厂脱硫计划实施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从今年起到2010年,压缩淘汰4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制止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扩散,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搞好环境监控体系建设。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荒山造林和村镇绿化,加强自然保护区、重

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湿地建设。

要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责任制,完善能耗、污染物排放、节约集约用地省定标准,完善有利于节能节地环保的财政、税收、价格和信贷政策,完善能耗和环境信息公报制度。积极研究探索节能、环保执法新手段。严格实行土地管理问责制,严格限制划拨用地,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非经营性用地实行公示制度。

(三)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全面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济南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和青岛国家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建设,加快组建生物能源与过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等国家级研究院所,搞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参加重大科技计划, 用足用好技术开发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继续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抓好泰山学者、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搞好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四)加快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今年全省技改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要达到30%以上。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集中抓好15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建设20个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强化装备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作用,着力培育汽车、造船、工程机械、大型成套设备等总成产品和终端产品。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各类园区建设。四是积极推进行业调整和企业重组。重点抓好9个热点行业的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五)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消耗资源能源低、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快、产业关联度高。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战略来正确认识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重点抓好机制创新、政策落实、加大投入和载体培育,加快上规模、上水平,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要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做大做强恒丰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大力推进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创新。依托大型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鲁东、鲁中、鲁南三个物流区域,积极争取建设青

岛保税港区。

要着眼于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精品项目,扩大市场营销,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和咨询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济南、青岛等大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培植服务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和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服务业知名品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价格、土地等政策。

(六)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抓好"三个突破"。一是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省财政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今年拟安排转移支付160.9亿元,比去年增加26.5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对口帮扶,进一步启动内在活力,继续支持和促进菏泽加快发展。

二是支持济南提升产业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今年重点推进区内交通、旅游、信息、环保一体化建设。

三是加快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青岛龙头作用,带动半岛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推进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区域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

四是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规划的实施,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五是完善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六是全面落实海岸带建设规划,开展多学科、多产业、多领域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要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集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和使用办法,规范国有资产转让行为。

加快省属国有大企业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完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是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转移支付规范化、法制化。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全面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强化税收执法,推进社会综合治税。

三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支持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面推进社会公益类

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理顺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四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强化对垄断行业价格成本的监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五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领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推进地方金融、中介服务等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贷款。

二是着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扩大机电、高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支持纺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引导加工贸易由加工装配为主向设计制造、自主研发延伸,提高加工深度。有重点地支持国际性展会。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重要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加快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

三是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支持各类有条件、有信用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开发紧缺资源,建立生产和销售基地。加强对外工程和外派劳务管理,保障在外劳务人员和机构安全。

四是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应对工作机制。积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完善出口产品预警、贸易摩擦应对和产业损害调查工作机制。

六、大力推进和谐山东建设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一)努力扩大就业。

要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效增加就业岗位。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

统筹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严格执行和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大中城市实行最低小时工资制。

严格实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工资行为,坚决杜绝政府项目拖欠。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积极推进省级统筹,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统筹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资金,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加快推进市级统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和基金监管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是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财政负担机制, 适时提高补助水平。建立完善城乡特困家庭、农村大病统筹医疗、受灾群众生活、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和残疾人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红十字事业。继续做好优抚工作,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四是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 在所有市县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争取两三年内解决城市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好这项工作,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上半年消除中小学现存D级危房;对城市低保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扩大培养规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实施高等教育质量立校行动计划,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鉴于近年来高校和一些职业学校规模扩展较快,负债较多,省政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责成有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研究具体政策办法,帮助高校解决实际困难。

在不断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和奖学金制度的基础上,省政府今年拟拨出专款建立政府助学金,切实保证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不失学。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所有儿童、青少年创造接受教育的条件,切实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四)大力加强医疗卫生事业。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一是推进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今年对

尚未改造的1127所乡镇卫生院全面进行改造。做到每个乡镇由政府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卫生室。

二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省财政对开展城区卫生服务的人口实行补助,各市也要加大工作力度,使城市居民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继续加强艾滋病、肺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职业病防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四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五)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省财政拟安排文化体育投入比上年有显著增长。抓好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开工建设省博物馆和档案馆新馆,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继续抓好青岛奥帆赛、第十一届全运会赛事筹备工作,办好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

(六)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

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 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接待和联系群众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减少可防性案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搞好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的食品药品。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科普推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问题。着力提高新编志书质量。

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和防震减灾工作。搞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为驻鲁部队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质量,认真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深化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

七、加强政府管理创新与自身建设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更好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支持社区依法履行职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审批权力与责任挂钩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要着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切实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二要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四五"规划,严格按照法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工作。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加快建立行政问责制。

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等公开渠道,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把指标考核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四要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认真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完善和健全廉政制度,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政府组成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廉洁自律,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加强惩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依法惩处,决不手软。

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

面对改革与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不仅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为群众多谋利益,

更要将从严治政贯穿到行政的全过程。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作风。要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要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办公大楼和豪华楼堂馆所,狠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规范公务接待,降低行政成本。要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既满怀信心,又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在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征程上不断争取新的胜利!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议译文(北外)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往往比较死,读起来不够地道。这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外国专家的参与(发布前属于国家机密),而国内译者比较谨慎,不敢脱离原文的束缚。下面向大家提供的,是比较灵活的翻译,当然希望同时忠实于原文意思。 星期一, 10/12/2009 - 14:13 —李长栓 说明:有LCS标记的为李长栓的建议,其余均为周蕴仪(Chow Wan Ee)修改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harmony and peace during development LCS: pursu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harmony and peace LCS: Adopt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harmony and peace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LCS: 全面是指从各个方面) LC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opt scientific approaches LCS: Ste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a scientific course. 4.科学发展 Develop with a scientific approach 5.走科学发展道路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6.科学民主决策 Rational and democratic decisions Scientific decisions 没什么意义。 LCS: 在此文件中,建议保留scientific。关于科学的含义,有许多争议。 7.中央 The national leadership/the centr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原为:the central authorities) 要看上下文。 8.今年提出GDP增长8%左右的指标 The proposed GDP growth target this year is around 8%. LCS: This year, the GDP growth target is set at round 8%.(强调“提出”) 9.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Culture and sports made further progress. 10.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Support programs for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LCS: Support progra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CS: 几个词的演变:disabled person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1.我们要发展老龄事业 We will develop old age programs. 或者:…Programmes for the elderly. 12.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唐山市迁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迁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建设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总揽全局,以庆祝撤县设市十周年和“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建设五周年系列活动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统筹建市、双源兴市战略,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突破,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市域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2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万元,同比增长25.4%。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6.9:58.8:34.3调整到 5.5:61.8:32.7。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13868万元,同比增长22.9%,人均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998元,同比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8369万元,同比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8430万元,同比增长30.9%,三项财政收入指标均列全省各县(市)首位。全市有9个镇乡全部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6.1亿元,同比增长22.1%。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82个,竣工投产170个,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8亿元,同比增长17%。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2.4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0.9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元。在2005年度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37位,比上年前进15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居第33位,比上届前进10位。 --- 钢铁迁安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工作方针,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装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累计投资114亿元,实施了106个工业重点项目。全市钢铁产业进入了规模壮大、优化重组、产品多样化的发展新阶段。首钢的龙头作用更加突出,首钢迁钢项目顺利投产,迁钢基地形成了450万吨铁、450万吨钢、45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下大力量抓好钢铁企业整合,迁安轧一钢铁集团、迁安联合钢铁集团先后挂牌,首钢、唐钢参与地方钢铁企业整合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钢铁产业链条延伸成效显著,松汀钢铁公司80万吨中宽带、轧一联成钢铁公司100万吨轧材、九江钢铁公司280万吨高速线材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非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中力量抓好弘业公司机织地毯二期、正元集团卷筒纸预印、博达公司3万吨高档纸制品等重点项目,全市形成了1440万平方英尺地毯、380万吨水泥、375万吨焦炭、15万吨纸及纸制品的生产能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丽水市景宁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丽水市景宁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创建”战略,扎实开展“平安景宁”建设,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兼顾,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县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产增加值为3.09亿元,二产增加值为5.66亿元,三产增加值为4.55亿元,分别增长4.6%、19.6%、13.1%;财政总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18.3%,同口径增长2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3元,分别增长6%和8.6%。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重农扶农政策,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和效益四增长,总产量达到4.8万吨,同比增长11.6%。坚持“茶竹富农”,农业结构得到调整。新建和改造茶、竹、药、果等各类特产基地2.5万亩,高山蔬菜、花卉、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食用菌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袋料黑木耳、珍稀菇等较快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成效明显。金奖惠明茶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我县编制的《浙江省无公害厚朴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填补了国内同类标准研究的空白;在省农业博览会上,我县农产品获得“三金四优”的好成绩。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县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深入实施“五万农民素质培训”、“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工程,实施项目69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新整理和复垦农用地497公顷。完成72万亩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达到22家。水电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建电站13座,全县电站已达121座,装机达到21.38万千瓦,被国家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阀门铸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产值2.5亿元,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又一新亮点。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在我县落户发展。维康和海南亚洲两家制药企业技改基本完成。民族经济开发区、鄞景扶贫经济开发区保持平稳发展,外舍工业区块建设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经济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认真组织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县引进市外内资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1.1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2个,实际到位资金45.5万美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外向型经济再创佳绩,外贸自营出口总额达到1338万美元。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二十周年县庆暨第二届中国畲乡风情节,提高了畲乡景宁的知名度,达到了办节促开放、促发展的预期目的。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8.2万人次,同比增长34.3%,实现旅游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9.5%。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2亿元,贷款余额8.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和0.26亿元。商贸流通、房地产、社区服务、邮政通讯、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等均有较快发展。 移民工作开局良好。坚持“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把移民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

石家庄市新华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新华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和2006年工作情况 过去的四年,是新华区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全区人民一起,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圆满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期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四年来,发展思路更加科学完善。确立了构建“乳品工业生产基地、华北重要商埠核心区、省会绿色生态休闲区”三大主体战略,编制了《新华区城区发展规划》,在战略层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清晰、科学的定位。明确了构建和谐新华的任务目标,更加注重改善城区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掀开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四年来,主要指标保持了高位基础上的稳定增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是2002年的3.8倍;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8.06%,是2002年的3.9倍,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6.5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0.6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是2002年的6.6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7%,四年累计完成255亿元。这四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四年来,城郊农村发展跃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城郊农村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切实维护了村民的各项权利。充分挖掘城郊发展潜力,四个乡镇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郊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造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郊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增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11元。这四年,城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化进程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年来,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大力推进南水北调、西北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和石环公路建设,城区西北部成为省会生态环境的新亮点。四年来,累计投入1.44亿元,组织实施了一批事关城市载体功能、形象品位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建工程,共改造道路215条、居民小区16个、小街背巷40条,新增绿地1.12万平方米。理顺了城区三级管理体制,消除了一批影响城区形象的顽症。这四年,是新华区历史上投入最大、城建工程最多、管理水平提高最快、城区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四年来,社会日趋和谐稳定。按照构建和谐新华的要求,努

建设内陆新特区,山东菏泽迎来未来五到十年最大发展机遇期

2013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菏泽开始了新的征程,菏泽崛起吹响了新号角。乘着我党十八大新一届高层铁血治国的东风,菏泽大地,变革春雷滚滚,一场大机遇在菏泽干群之间酝酿;加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平民百姓与庙堂之高的新共识。英明山东省委自2004年春天启动“突破菏泽,加快发展”战略后,短短七八年,菏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网民共睹。十八大刚刚开过,全国上下,清明政治之风吹的菏泽网民笑逐颜开,菏泽也迎来了未来五年新的领路人,开启了菏泽崛起的冲刺期。如何踢好这临门一脚,菏泽网友关注着,菏泽近千万父老期盼着;如何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和全省其他发达地区,把差距真正缩小,菏泽党政的压力可想而知!菏泽百姓与网民是菏泽崛起的最大智囊团,菏泽网友无不关注着故乡前进的每一步,赞叹故乡的每一次突破。菏泽新领导人履新第二天即去鄄城视察,更是让菏泽网民看到了“接地气”的表率,菏泽互联网对此多有反响。 菏泽崛起,建设四省八市交界处科学发展高地,是山东省委对菏泽高层的要求,更是菏泽百姓网民的期待。“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菏泽崛起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如果那个领导人,抓不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离任时菏泽网友会在网络上给他扔臭鸡蛋的!纵览百年中国,中华民族何日能有此扬眉吐气过!“甲午战争”硝烟处“辽宁舰”威武逼人;“洋务运动”挫败阴影下,改革开放让共和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当大中华经济总量10倍于日本时,才会让这个欺软怕硬的邻居心服口服。“戊戌变法”的鲜血,让每次改革都风口浪尖,“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抓不住历史机遇的领导人,堪称一个地区的绊脚石。菏泽恰恰是百年积贫积弱中国崛起的缩影,地处共和国“长子”,中国口碑最好的省份山东;但是过去其长期霸主经济社会发展倒数第一的位置,巨量的人口,辽阔的土地,非但没为山东增光添彩,反而让胶东网友讥讽为,菏泽特产乃“上访、告状”,菏泽当家人情何以堪! 一个国家、民族抓不住历史机遇,只会落后挨打“受气”。从小兄弟朝鲜能看到类似的影子,贫弱是替罪羊的最佳人选。然而机遇只给有准备的民族、国家与地区准备着。有智慧的人,没有机遇也能创造出机遇、机遇来临时也会紧紧抓住它。比如苏北的仇和,同样的江苏“省尾”宿迁,创造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让一个和菏泽同样落后的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些领导人可以在纸面数据上短期弄虚作假,但是你瞒不过纳税额、瞒不了用电量、瞒不过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后要让那些欺下媚上的“庸官”丢丢面子,敲敲忧患的警钟,官员不受点委屈,百姓就跟着过苦日子,宁愿毁誉也要加快发展。麻痹懈怠,坐失良机,必然会愁云密布菏泽城,只有发展,菏泽才能破茧成蝶,才会让世人真正不敢轻菏泽。 十八大后,后发达地区发展思路更清晰。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既定路线走,狠抓落实,就可以在机遇叩门时,把崛起的机遇探囊取物。菏泽落后了百年,天佑菏泽,近年巨量的资源浮出水面;而以往一颗石子都需要从济宁“进口”的尴尬,让菏泽领导人与百姓的心在滴血!但是现在世界级的大煤田、大铁矿、石化冶炼内陆基地首屈一指,得天独厚的资源生态容纳

2005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28日在咸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张立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化”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好势头。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38.6亿元,比上年净增50亿元,增长13.1%,增速创近8年新高,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7亿元,增长37.8%;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7.2亿元,增长53.1%,高出全省平均增长速度29.8个百分点。区域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同口径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同口径增长16.4%。其它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改革开放全方位推进。东靠西联战略稳步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西安咸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西安咸阳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运营良好,两市电话升位并网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复。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不断深入,先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65个,为我市注入农业发展资金1.7亿元,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38项,建成了

一批农科专家示范基地。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80户市属企业退出国有序列,西北医疗器械厂整体出售,市天然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国有股权成功转让。完成了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企业并联审批试点。财税、金融、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全年引进合同项目800个,合同引进资金18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3亿元,较上年增长77.7%,签约项目开工率91%。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1%,拉动全市GDP1.8个百分点。 “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对旱腰带地区特困户减免农业税,增加支农资金,设立支农贷款贴息,落实粮食生产直补,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粮食、果业、蔬菜、乳品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安排财政支农资金2.1亿元。减免两税直接为农民减负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的两位数增长,整个农村一片丰收景象! 工业化迈出新步伐。能化、电子、医药、食品、纺织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91.1亿元,增长18.2%。能化工业实现产值95.5亿元,增长27.6%,总量和增速均居五大支柱产业之首,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彬长煤田开发步伐加快,当年完成投资13.4亿元。彬县下沟煤矿300万吨和旬邑燕家河煤矿90万吨技改工程已经完成,彬县火石咀煤矿300万吨二期技改工程、年产120万吨的长武亭南煤矿、年产400万吨的彬县大佛寺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原煤产量达到750万吨,成为全省第二大产煤市!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年新修城市道路、桥梁24.3公里,完成投资6.8亿元,相当于前十年的投资总和。渭河(咸阳湖)、沣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渭河1号、2号橡胶坝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

长岭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DOC版

长岭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1月19日在长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樊晓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3年以来工作回顾 2003年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牧业富县、开放兴县”战略,与时俱进,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了本届政府工作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速度快、成效好、变化大的时期。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6年,本县生产总值可实现54.2亿元,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2.3%;全口径财政收入可实现1.04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到20亿元,是200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3.6%;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64:12:24调整为50:23:2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以来,全县共新上工业项目269个,完成投资39.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可实现2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今年可完成24亿元,是2002年的9.6倍,年均增长76%。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几年来,在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投向农业的扶持资金达3亿多元。农业连

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的阶段性水平。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可实现46.3亿元,是200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000元,是2002年的2倍,年均增长19.2%。畜牧业健康发展。建设牧业小区280个,牧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加快了农田水利、农业生态建设,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几年来,累计引进域外资金40.8亿元;对外输出劳务2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4亿元;有8户企业获得外贸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全民创业氛围初步形成。开展了三批“轮岗创业”活动,共有2990人参加,创产值9.1亿元,安置1.5万人就业。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6万户,从业人员达到7.8万人,分别是2002年的2倍和1.8倍,年均分别增长15.8%和19.7%。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长、太两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本届政府每年都确定十几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通过努力都已完成并有较大突破。几年来,共新修县乡公路511公里,启动了“村村通”工程,已有127个行政村通上油路或水泥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009公里。改造低压电网3400千米、低压变电站12个。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万户。县城共新建楼房173栋61.7万平方米。修建网络油路15公里,硬化人行道9万平方米,安装路边石5.1万延长米,环城公路以内的街路全部实现了硬化。铺设供排水管线2.5万延长米。架设路灯620盏。世茂商城、人民体育场、县直机关综合楼、广电综合大楼、集中供热、商业步行街等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投入2000多万元,加快了工业集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功能日益增强。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对工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普九”成果得以巩固。累计改造校舍14.3万平方米,二中、三中、四中教学宿舍楼及职教中心相继建成,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广电事业、产业发展较快,城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三级卫生保健水平逐年提高。低生育水平得以巩固。

2017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2019年3月16日山东省事业单位统考考题及解析(综合类)

2019年3月16日山东省事业单位统考考题及解析(综 合类) 2019-09-27 一、单项选择题(A1-60小题,每小题0.8分,共4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5.古人所说的“绿蚁”“欢伯”“般若汤”,指的是()。[0.8分] A.茶 B.酒 C.豆浆 D.蜂蜜 参考答案:B 解析: 酒的别称:欢伯、杯中物、金波、白堕、冻醒、壶觞、壶中物、酌、酷、、醍酮、黄封、清酌、昔酒、缥酒、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等。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 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

嘉筋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故本题答案选B。 6.唐代诗人李白对山东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极为喜爱,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其中《古风替我游齐都》写到“昔我游齐都,登华不住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诗中的“华不住”位于[0.8分] A.泰安 B.曲阜 C.淄博 D.济南 参考答案:D 解析: 《古风.昔我游齐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华不住”是山名,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北地区。故本题答案选D。 7.2018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创建了()。这也是继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的中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0.8分] A.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B.原核生物支原体 C.染色体 D.原核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 8月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根据生物学定义真核生物是含有多条线形染色体,而原核生物通常仅含有一条环形结构的染色体。研究团队将具有16条染色体的单细胞生物酿酒酵母通过染色体融合,最终创建了只有一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故本题答案选A。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

产能力取得成效,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出口商品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吸收外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9.6%。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7%和5.7%。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0.6%。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增长1倍多,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山东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序

山东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序 《201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度,山东省将开始实施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工作计划,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发展,山东省国企混改工作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侧重于探讨山东省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序,主要文件依据为《山东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鲁国资收 益〔2018〕6号)。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般流程

(点击可看大图)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审批程序 国企混改过程中,主要涉及混改方案的审批、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批、资产评估结 果的核准/备案、员工持股方案的备案(如有)等,下文将逐一进行详述:(一)混改方案的审批 山东省省属企业的混改方案,依混改主体不同,审批层级亦有所区别: 1、省属一级企业混改后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的,混改方案报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2、省属一级企业及其所属的关系全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子企业,混改后国有资本不再控股的,混改方案由国资监管机构审核后报省政府批准。 3、省属一级企业所属的其他二级及以下权属企业混改方案由省属一级企业审批。拟混改企业需提交审核的申报材料包括:集团公司请示文件、有关决策文件、可行性 研究报告、混改方案、营业执照、产权登记表证;法律意见书;财务总监意见等。 (二)清产核资结果的审批 企业实施混改方案时,应履行清产核资程序,审批主体及层级具体如下: 1、省属一级企业混改涉及的清产核资结果,应由省属一级企业董事会审核后上报省国资委审批。 2、省属一级企业所属的二级及以下权属企业混改涉及的清产核资结果,须由混改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进行审核后,逐级上报省属一级企业进行审批。 另外,如混改企业为省国资委派驻财务总监的企业,清产核资审核结果在提交董事会审议前应经财务总监审核并发表意见。 混改企业申报清产核资结果报送材料包括: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审核确认请示文件、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及有关备查材料、企业根据决策程序审议通过的清产核资结果决议(股东会或董事会相关决议)、派驻 企业的财务总监出具的审核意见。 (三)资产评估结果核准/备案 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或备案前,企业应当逐级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需要报国资监管机构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省国资委派驻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应出具独立审核意见,审核完毕后,混改企业应在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将申请材料上报核准或备案主体: 1、省属一级企业及需报省政府批准的企业,其混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资监管机构负责核准。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DOC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辛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创新中破解难题,各项改革建设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整体经济运行良好,速度效益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亿元,增长14.6%,创1998年以来最高增速;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70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69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9.12%和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3亿元,增长32.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3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3.55亿元,增长10.2%;出口创汇4.61亿美元,增长23.7%。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市共开工建设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3个,到年底,117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20.1亿元,增长34%。无论项目数量、投资规模,还是增长幅度,均创近几年最好水平。一

是项目单体规模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二是生产性项目多。在8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生产性项目57个,总投资34.1亿元,分别占总量的71%和82%。三是项目档次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以及中外合资合作项目明显增多。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对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完成工业产值156.5亿元,实现利税14.6亿元,分别增长24.1%和21.8%。皮革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上技改扩建项目35个,总投资6.33亿元;产品创新和争创名牌工作成效显著,“束兰”皮装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佰立特”、“伊鹿奇”皮装荣获国家免检产品,有8种产品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称号;全市皮革业销售收入76.5亿元、出口创汇4.06亿美元,分别增长9%和21.94%。以辛化集团、双吉化工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业,以澳森公司为代表的钢铁机械业,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快速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辛化集团兼并石油化工厂正在加紧运作,气缸盖厂由宁波得创机械有限公司整体收购,集大公司与石家庄市长江实业公司合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三家企业转制重组,不仅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存量资产重新发挥效益,而且将增加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进行,28家基层粮站完成人员身份置换。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达到48.7万吨。优质专用麦稳定在25万亩,优新果树面积达到24万亩,奶牛存栏达到1.25万头,蛋鸡存栏稳定在2500万只,生猪出栏达到67万头。15个动物防疫检疫分站建成投入使用,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新上和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总投资6.84亿元;以产业协会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4个,新增入会农户万余户,全市农民累计入会4.8万户,入会率达到33%。节水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铺设防渗管道30万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