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学复习重点

中药学复习重点

中药学复习重点
中药学复习重点

解答论述对比

1试述青皮与橘皮在功效和应用上的异同点。

答:青皮与橘皮二者性味均辛苦温,有行气化滞的功效,均可用于脾胃气滞证。但橘皮行气力缓,

偏理脾肺之气,且有健脾、燥湿化痰之功,凡痰湿内阻、脾肺气滞所致气证,均常用,为湿痰、

寒痰咳嗽的要药。青皮苦涩辛散力强,破气力大,主疏肝理气而散结止痛,多用于肝气郁结之胁

痛、乳房胀痛、寒疝疼痛及癥瘕积聚等;并有消积之功,治食积气滞者尤良。

★2.为什么说香附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答:香附味辛微苦甘,芳香性平,主入肝经。辛可散肝气之郁,苦可降肝气之逆,甘可缓肝气之

急。性平则无寒热之偏性,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肝藏血,又主疏泄,肝气畅达则血行通畅,

经候如常。因此本品又为妇科调经止痛之主药。对肝气郁滞所致之胸胁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乳房胀痛均为常用要药。故前人称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3.为什么止血药多炒炭用?

答:前人经验止血药多炒炭后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故止血药多

炒炭用。但也有少数以生品止血效果更好者。

4简述地榆、槐花功效和应用的异同点?尤多用于何种病症?

答:地榆和槐花都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都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衄血、

便血、血痢、崩漏等;尤多用于便血及痔疮出血。地榆还有解毒敛疮之功,善治崩漏,湿疹,热

毒疮痈,为治水火烫伤要药。槐花亦有清泻肝火功效,长于活血、便血、痔血,善清肝明目,治

肝阳上亢之目赤头痛,高血压病。

5.化瘀止血药既能活血化瘀,为什么能用于出血证?

答:化瘀止血药具有止血、化瘀双重作用,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此类出血,瘀

血不去则血不归经而出血不止,所以化瘀可以止血。因此,化瘀止血药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用于

出血证。

★6比较大蓟与小蓟的药性、功能、主治异同点.

答:大蓟与小蓟均为味苦甘性凉之品。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均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

血证以及热毒痈肿。但大蓟解毒散结消痈之功略胜,热毒疮痈多用。小蓟兼有利尿作用,以治疗

尿血、血淋为优。

7.简述乳香、没药的功效、用法及使用注意。

答:乳香、没药均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乳香亦有行气之效。二者内服宜炒去油用;外用

生用或炒用,研磨外敷。它们的使用注意是: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因二者气浊味苦,易致恶心

呕吐,故内服不宜多用,胃弱者慎用;二者同用时两药用量均须减少。

8试述桃仁与红花在功效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答:桃仁与红花均有活血祛瘀、通经的功效,均可用于血瘀所致的妇女经产诸疾以及癥瘕积聚、

心腹瘀痛、跌打损伤等证。其中桃仁苦泄质润,活血作用较强,善泄血分之壅滞,上可用于肺痈、

肠痈;并有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效,用于肠燥便秘、咳喘等证。红花辛散温通,散瘀止痛力优,

多用于瘀血阻滞诸痛及血热斑疹色暗。

9.郁金与姜黄功效及主治异同点。

答:它们都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脾肺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等。郁金性偏寒凉,行气解郁力较佳,用于瘀有热者尤宜,清热解郁,温病热病入心包,疮痈,癫狂,清热凉血,用于热血出血证,吐血,利胆退黄,用于湿热黄更。姜黄性偏温燥,活血止痛力强,用于寒凝气滞血瘀者尤宜。并兼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

10.试述三棱与莪术功效、应用的异同。

答:三棱、莪术都有破血行气、消极止痛的功效,均可用于血瘀气滞之癥瘕积聚、心腹疼痛,妇

科经闭、产后瘀阻腹痛,以及食积腹痛等证。但三棱性平,偏入血分,破血力较强。莪术性温,

偏入气分,破气力较强。

11.如何理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答:《妇人明理论》指出:“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指本品既有活血之功,又有养血之效。但经长期临证观察,丹参功善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走窜有余,而至于其补血之功,实为“瘀血祛则新血生”之效,并非直接补血。因此“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未免欠妥。

12试述川贝母与浙贝母功用异同。

答:川贝母与浙贝母二者均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均为治谈热咳嗽之主药,又可用于瘰疬疮痈。但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偏于润肺化痰止咳,肺虚久咳、燥咳多用;散结作用较弱。浙贝母苦寒,开泄力大,偏于清肺热化痰止咳,痰热、风热咳嗽多用;散结作用较强,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

13较苦杏仁与苏子功用异同。

答:苦杏仁与苏子均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肺气上逆之咳嗽以及肠燥便秘证。然苦杏仁温性较弱,偏于肃降肺气,兼有宣肺作用,各种咳嗽均可随证配伍使用。苏子温性较为明显,偏于降肺气,且有化痰之功,以治寒痰阻肺、肺气上逆之咳喘证为宜。

14较半夏与天南星功用的异同。

答:半夏与天南星均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功效,主治寒痰、湿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和毒蛇咬伤。但半夏主归肺、脾经,善治脏腑之湿痰,兼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各种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证。天南星主归肝、肺经,长于祛除经络之风痰,且有祛风止痉之功,治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破伤风、手足顽麻等风痰证。

★15述龙骨与牡蛎功效、主治的异同点。

答:龙骨与牡蛎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都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及遗精、遗尿、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滑脱证,常相须为用。但龙骨以镇心安神见长,还用于心悸失眠、心神不安、惊痫癫狂等证。牡蛎以平肝潜阳见长,兼软坚散结之功,用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等证。

★16天麻与钩藤的功效及应用有何异同?

答:天麻与钩藤均有平肝息风之功,均可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及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等证,常相须为用。然天麻甘平质润,药性和缓,偏于平肝息风而兼止痛,为治疗肝风抽搐及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眩晕常用之品,尚有祛外风、通经络、止痉挛之功,亦用于风中经络之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及风湿痹痛等证。钩藤甘寒,具轻清透达之性,长于清热息风,为治热极生风或小儿高热惊风的要药。

17.简答肉苁蓉与锁阳的功效和主治证异同。

答:肉苁蓉与锁阳均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等证;以及精血津液亏耗之肠燥便秘证。其中肉苁蓉为平补之剂,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润肠通便较好。锁阳性偏温燥,助阳力较大。

18.试述人参与黄芪在功效与主治方面的异同。

答:人参与黄芪,均能补脾肺之气,用于脾肺气虚证;然人参还能补心气,并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为治虚劳内伤等第一要药,且能生津、安神、增智,用于热病气津量伤及内伤神衰、失眠、健忘、消渴等证;黄芪温升之力强过人参,还能补气升阳,兼顾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证、体虚多汗证,气血虚弱之痈疽不溃或溃后不敛及浮肿尿少证。19.试述白术与苍术在功效和应用上有何异同点。

答:白术与苍术二者皆味苦性温,均为脾胃要药,有健脾燥湿之功,同治脾虚有湿证。其中白术煎有甘味而性和缓,以补脾益气为主,多用于脾失健运而碱湿阻之虚证;且有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治水肿、气虚自汗及胎动不安等证。苍术兼有辛味而性燥烈,以燥湿运脾为主,多用于湿阻中焦之实证;且能祛风湿、发汗解表、明目,用治风寒湿痹、外感表征、夜盲证。20.比较龟甲、鳖甲功效与主治方面的异同。

答:龟板与鳖甲均有滋阴清热、潜阳息风之功,用于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然龟板滋阴力较强,还能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用于肾虚筋骨痿弱、小儿囱门不合、行迟齿迟;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以及心虚惊悸、失眠健忘等证。鳖

甲清退虚热力较强,又善软坚散结,用于癥瘕、经闭、久疟疟母、肝脾肿大等证。

21.试述麦冬与天冬在功效及应用方面的异同点。

答:麦冬与天冬,均能滋阴清肺,润燥生津,使用与阴伤口渴,痨嗽燥咳及肠便燥便秘证。但麦冬微寒,滋腻性小,尚能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甘等证。天冬大寒,清火润燥滋阴力较麦冬强,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遗精等证。

22.试述杜仲和续断在功效和应用上的异同点。

答:杜仲断续均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证。然杜仲不肝肾之力较胜,可用于阳痿、尿频等证;还能降血压,用于高血压并。续断味兼苦辛,补中有行,以行血脉、续筋骨为重,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证;还能止血;用于崩漏经多。

23.黄芪与连翘都有“疮家圣药”之称,如何区别应用?为什么?

答:黄芪与连翘都有“疮家圣药”之称,都常用于痈疮中毒之证。但黄芪为补气,有补气托毒、排脓生肌之功,使用与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连翘为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使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

★24.比较桑螵蛸与海螵蛸功用的异同。

答:桑螵蛸与海螵蛸均具有固精缩尿之功效,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证。但桑螵蛸兼有补肾助阳之功,亦治肾虚阳痿。海螵蛸固涩之力较弱,兼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于崩漏下血、吐血、便血以及外伤出血;胃痛吐酸;湿疮,湿疹,溃疡不敛等证。25.试述莲子与芡实在功用方面的异同。

答:莲子与芡实都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止带之功效,均可用于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久泻以及脾肾两虚之带下。然莲子兼可养心,用于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等证。芡实还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均可用之品。

59.试述黄芪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证、用法及使用注意。

答: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主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称不溃或溃久不敛等证。其用法是:益气补中宜灸用,其他方面多生用。使用时应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

67.为什么收涩药须与补虚药同用?临床应如何配伍应用?

答:收涩药主治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证。本类药物主要是用其收涩固涩之性敛其耗散,固其滑脱,以治滑脱病症。但滑脱病症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仍属于治病治标。为此临床应用本类药时,需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简兼顾。如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则分别配伍补气药、补阴药;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者,当配伍温补脾肾药;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当配伍补肾药;充任不固,崩漏下血者,当配伍补肝肾、固冲任药;肺肾虚损,久咳虚喘者,当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等等。总之,应根据具体证候,寻求根本,适当配伍,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药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1、比较麻黄、桂枝功用异同点,二者解表有何特点? 相同点:发散风寒、风寒感冒重证 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适用于风寒表实无汗)、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力弱(风寒表实无汗,配麻黄、风寒表虚有汗,配白芍)、温经通 阳(温通胸阳:胸痹、心悸、脉结代温中散寒: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温 通血脉:血寒瘀阻,经闭腹痛温通经络: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温 阳利水:痰饮,蓄水证). 2、为何说香薷为“夏月麻黄”,与麻黄有何异同点? 因表证夏季多夹暑湿,而香薷化湿祛暑和中,故有“夏月麻黄”之称 相同点:发汗,利水,表虚有汗忌用 不同点:麻黄开宣肺气平喘,并通利水道,用于冬季伤寒。香薷化湿祛暑和中,用于夏季伤暑。 3、具祛风湿解表作用的药物有那几味?其解表特点是什么? 羌活、细辛、藁本、苍耳子、防风。 ①防风:胜湿止痛,风湿痹痛;②羌活:祛风散寒,风寒夹湿的感冒,风寒湿痹 (上半身),胜湿止痛,风寒、风湿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牵连项痛);③细辛:祛风散寒,风寒、风湿之偏正头痛,风寒感冒,阴虚外感,温肺化饮;④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 4、试述细辛、白芷、紫苏的功效主治。 细辛:祛风散寒(风寒感冒,阴虚外感,风寒、风湿之偏正头痛);通窍止痛(鼻

渊、齿痛、风寒湿痹);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寒饮咳嗽) 白芷:解表散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齿龈));通窍止痛(齿痛、鼻渊头痛、风寒湿痹);燥湿止带(带下过多);消肿排脓(疮痈肿毒) 紫苏:发散风寒(风寒感冒兼气喘咳嗽、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1、即解表又提升中气的药物有那几味?比较其功效应用异同点. 葛根、升麻、柴胡 相同点:发散风热、升提中气(葛根和升麻:透疹、麻疹不透) 不同点:葛根为阳明经之主药,既可解肌退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故可用于外感发热,项背强痛,津伤口渴,阴虚消渴及脾虚泄 泻等证 升麻用治风热头痛,且善解阳明热毒,升阳举陷力强,为治疗中气下陷 诸证的要药 柴胡主散少阳热邪,为治疗寒热往来,少阳证的要药(黄芩);对感冒发 热,有良好的疏散风热之功;疏肝解郁,可治肝郁诸证,为肝胆疾患必 用之品;其升阳举陷,治疗中气下陷诸证,药力稍逊 2、比较桑叶、菊花的功效应用异同点。 相同点: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头痛)、清肝明目(风热上攻,肝火上升之目)、赤肿痛(肝肾阴虚之目黯昏花)、平肝潜阳(肝阳眩晕) 不同点:桑叶疏散解表力强,且能清肺润燥。故常用于肺热燥咳;兼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轻证

中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善于治疗疔毒的药物是?紫花地丁 2主治痈肿疔疮、湿疹、蛇伤的药物是?雄黄 3善治肝热生风,惊风抽搐的药物是?重楼 4既补气,又补血的药物是?党参 5既能涌吐痰涎,又能截疟的药物是?常山 6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乌梅 7紫河车可以安胎吗?不可以 8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芒硝 9巴豆内服多入丸散,用量为?0.1~0.3g;熊胆入丸散剂 0.25~0.5g 10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乌梢蛇 11“风药中之润剂”的药物是?秦艽虽味辛、苦,但辛散而不峻烈,苦而不甚燥热,质偏润性平而无伤阴之弊,对风湿痹证,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12既能袪风湿,又能利水而性寒的药物是?防己 13即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散寒的药物是?苍术苍术苦燥力强,且味辛,在内燥湿健脾,在外祛风散寒 14善于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是?厚朴 15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被称为“利水渗湿之要药”的药物是?茯苓 16能利水消肿、解酒毒,治疗饮酒过度,成痨吐血的药物是枳椇子 17附子、肉桂、干姜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吗?肉桂没有 18陈皮、木香共有的功效是疏肝理气吗?它们共有的功效是理气健脾(陈皮的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9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山楂 20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槟榔 21素有伤科要药之称的药物是?三七 22功能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血淋的药物是?小蓟 23艾叶以产于何地者为最佳?湖北蕲州 24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川芎川芎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既升且降,其升浮而善“上行头目”,可治疗多种类型、任何部位的头痛,但以感受外邪和血瘀头痛为主,是治疗头痛的要药,所谓“头痛不离川芎”就是的了 25既能安神,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的药物是缬草

中医诊断学复习资料要点

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 绪论 【学习要点】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 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 第一章问诊 【学习要点】 一、问寒热 1、明确寒热产生的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的机理。 5、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二、问汗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 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 耳鸣、耳聋、目眩、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问睡眠 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七、问饮食与口味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

中药学考试重点复习题(精)

第一章解表药 1. 简述桂枝、柴胡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 (1 桂枝为辛温解表药 ,归肺、膀恍、心经。能发汗解表,可用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本品辛甘温照,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 , 助阳化气。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 (2 柴胡 (发散风热药 柴胡为辛凉之品,能发表、升阳。可用治外感表证,发热、头痛等症,以及清阳不升的病证。对于风热、风寒表证 ,皆可配伍使用。柴胡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 ,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柴胡苦辛微寒, 主升肝胆之气 , 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疟疾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 1. 简述鱼腥草的性味、功效及主治证 (1 鱼腥草 (清热解毒药 鱼腥草味辛,微寒;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尤以清肺热见长。既可用治外痈,又长于治疗肺痈及肺热咳嗽 , 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亦可用于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兼有清热止痢之功。 2. 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用之异同:

(1 石膏与知母 (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来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 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 ,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 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 ,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2 牡丹皮与赤芍 (清热凉血药 牡丹皮、赤芍性味苦寒,同入肝经血分。功能清热凉血,活血袪瘀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血瘀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病证。 但牡丹皮味兼辛,入心肝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 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用治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熟早凉,无汗骨蒸者。 赤芍专人肝经, 活血散瘀止痛力强 ,尤多用于治肝热目赤肿痛、肝郁胁痛。 第三章泻下药 1. 试比较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用之异同: (1 两者均属于攻下药 ,具有泻下攻积的作用,用治积滞便秘。 但大黄泻下力较猛,可荡涤肠胃,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又因其苦寒沉降,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而芒硝味咸润燥软坚,尤宜大便燥结者。另外,大黄可清热泻火,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

2020 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策略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属于职业准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注册、统一管理、分类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考试用书经过7 次修订,考试命题越来越强调“以用定考”以“用为先”以“人为本”以“业为重”。2016 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成绩已于12月19日公布(2016年执业药师成绩查询入口),接下来新一轮执业药师复习也即将开始。本文总结近两年应考内容,把脉2017 年命题趋势,助力考生一次通过。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以下简称中药一)包括中药与方剂、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内容,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涉及科目最多也是与临床应用极为接近的一门课程。 重点突出,紧扣大纲 中药一2015、2016 年各章节分值分布见表6。其中分值占比较大的 3 章是第3、6、8 章,分别占到总成绩的1/4,而第 1 章考点比较稳定,两年均分值为5 分,且分布在最佳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上。整体分析,2016 年中药化学知识部分考点中结构类型判断占据了主导地位,约60%,稍高于2015 年。从章节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第3章的第2、3、5、8、9 节,覆盖面较广,4种题型均涉及。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型较多,是难点。可选择记忆,在掌握每类成分的基本结构基础上找到共性和差异,有助于理解记忆。 第 6 章中药制剂与剂型考题中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外用膏剂等 是考试重点与高频考点。2015年,注射剂分值为 6 分,丸剂分值为 5 分;2016 年,片剂分值为 4 分,丸剂分值为 4 分,故在复习时,要掌握重点,牢记高频考点,攻克疑难点。第8 章常用中药的鉴别考查的内容繁多,但有重点,即题 目集中在根及根茎类中药中的重点药,其次为果种类中药以及皮类中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也是必考内容。2015年未考茎木类、藻菌地衣类,2016 年每个部分均出现 1 题;而2015年花类有 1 题,2016年却没有。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三)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姜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A

中药学重点药

中药学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解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泻,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栀子: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清热燥湿,清肝泻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贯众: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中医急症学考试复习重点精华版

急诊学重中之重 ●单选题 1.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冠心病。 2.心脏骤停最可靠诊断:心电图。 3.电除颤的使用指针: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非窦性心动过速。 4.喉头水肿异物清楚前,开通气道首选:环甲膜穿刺术。 5.心脏骤停首选药物:肾上腺素。先用1mg,3~5分钟可重复一次。 6.机械通气的使用指针:PaO2<60mmHg(FiCO2>50%)、PaCO2正常或>50mmHg。(PaO2>60mmHg、PaCO2正常或<50mmHg使用呼吸兴奋剂。) 7.机械通气的目的:改善通气功能。 8.有效循环血量丢失大于10%,即可出现休克早期表现。 9.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肾上腺素。 10.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洗胃效果最好。超过六小时,但仍有部分毒物残留在胃,仍需洗胃。吞食腐蚀性毒物的患者洗胃可引起消化道穿孔,不宜洗胃。 11.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主要是:阿托品。 12.发热分级:①低热:37.3~38°;②中等热度;38.1~39°;③高热39.1~41°。4/41度以上。 13.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的解毒药:纳洛酮(吗啡中毒、麻醉药中毒解毒的特效药急性);氟马西尼(安定中毒——苯二氮卓类)。 14.急性CO中毒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治疗CO中毒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氧疗。(高压氧疗P91)1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劳力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左心衰。混合性发绀可见于全心衰 16.目前诊断急性肺栓塞最准确的方法:肺动脉造影。 17.肺栓塞溶栓的时间窗为肺栓塞发生14日。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病变ALI/ARDS首位高危因素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感染。 19.ALI/ARDS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皮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20.ARDS治疗中应严格控制补液量,通常液体入量<2000ml/d,允许适度的体液负平衡(-500~-1000ml)。21.诊断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结肠镜。 22.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消化道出血:5~10mL;出现黑便:50~100mL;呕血:胃积血量在250~300mL;鲜红色血便:出血量1000mL, ●多选题 1.心脏骤停最常见的机制是:心室颤动(VF)、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PEA)。2.喉头水肿人工气道建立的常用方法为:环甲膜穿刺术、口∕鼻咽管放置术、气管造口术、气管切开术、经口气管插管术。 3.机械通气的适应症:①除力性气胸以外的任何通气、换气功能障碍;②有效闭式引流术后的气胸;③中枢神经系统衰竭;④神经肌肉病变;⑤药物中毒;⑥严重肺部疾病:COPD、ARDS、重症哮喘。⑦严重脑缺氧或水肿引起自主呼吸不能完全恢复。 4.以下原因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则需要正压通气:呼吸道不畅、肺部感染、代紊乱、肺水肿。 5.恰当PEEP的应用可以:增加肺泡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塌陷、改善气体交换和氧和合。 6.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呼吸及相关性肺炎,呼吸及相关性肺损伤,循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P24~25。7.脑复的治疗原则:维持动脉血压,补充血容量,避免或减低脑代需求。 8.脑复的主要治疗措施:①尽快恢复自主循环;②底灌注和缺氧的处理;③体温调节(低温治疗是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被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措施)。P28 9.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血肿,脑干损伤,脑挫裂伤。 10.休克代偿期表现:精神紧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动过速、换气过度、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11.休克抑制期的表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口唇发绀、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更小。严重四肢湿冷,脉搏不清、无尿代性酸中毒。 12.低血钾症临床表现:肌肉无力、抽搐、麻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肌肉瘫痪、腱反射减退;心电图:T波低平、ST段下降、QT延长、特征性U波。 13.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①血钾>5.5mmol/L,时:QT间期缩短和高耸,对称“T”波峰;②血钾>6.5mmol/L: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和“P”波消失;③进一步升高:QRS波异常、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处理原则:P60) 14.中毒的机制:局部腐蚀、刺激作用;缺氧。麻醉作用;抑制酶的活力;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受体竞争。 15.脑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肾功能衰竭。(全选) 1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处理原则:①提高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②控制血糖和血浆渗透压至正常水平;③以平稳速度清除血清和尿中酮体;④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⑤治疗发病诱因。 17.低血糖的急诊处理:①立即取血;②补充葡萄糖;③静脉滴注葡萄糖的同时血糖不升高可给予地塞米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四气和五昧 一、A1 型题 (1) 中药的作用包括:答案 A A.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B.药物的副作用C.药物的治疗作用D.药物的不良反应E.以上均不是 (2) 确定中药药性的主要依据是:答案 B A.用药部位B.用药后的反应C.药物的加工方法D.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成分E.以上都不是 (3) 药性理论的基础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 A.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B.脏象理论C.脏腑、经络学说 D.阴阳,脏腑、经络学说E.以上都不是答案 D (4 )能比较完全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是:答案 E A.消除病因B.扶正祛邪C.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D.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E.以上都不是 (5) 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 D 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D.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 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 (6) 所谓平性药主要是指:E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D.性味甘淡的药物E.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7) 五味是指药物的: A A最基本的滋味B五类基本作用一味药不止一类基本作用C.全部味道D.五种不同的滋味E.部分味道 (8) 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辛。甘。淡属于阳,辛味能芳香化湿;苦酸咸属于阴。 B

A.辛、甘、酸B.辛、甘、淡C.甘、淡、苦D.辛、苦、酸E.酸、苦、咸 (9) 甘味药可用于痛证,其作用是:C A温中止痛B活血止痛C缓急止痛D祛风止痛E行气止痛 (10) 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 苦能通泻、降泄,还能坚阴、清热燥湿;咸能软坚、泻下E A行气、活血B软坚、泻下C和中、缓急D收敛、固涩E.通泄、降泄(11) 五味之中,兼有坚阴作用的药味是:B A甘味B苦味C咸味D酸味E辛味 (12) 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B: A甘味B苦味C 咸味D. 酸味E.辛味 (13) 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 A. 甘味 B. 苦味 C. 咸味 D. 酸味E.辛味答案E 归经 一、A1 型题 (1)善治少阴头痛的药是:少阴头痛用细辛,阳明用白芷,厥阴用吴茱萸答案 C A.羌活B.柴胡 C.细辛D.吴茱萸E.白芷 (2)善治阳明经头痛的药是:答案 E A.独活B.柴胡C.细辛D.吴茱萸E.白芷 (3)善治厥阴肝经头痛的药是:答案 D A.独活 B.羌活 C.藁本 D.吴茱萸 E.白芷 升降浮沉 一、A1 型题 (1)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C A.甘、辛,凉B.辛、苦,热C.辛、甘,温D.甘、淡,寒E. 酸、咸,热 (2) 升降浮沉的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D A,明朝时代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金元时代E.宋朝时代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一、中药学考查目标 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一一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一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一一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一一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可喂奶 3.婴儿期一一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一一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一一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 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一一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出生体重3kg 1~6 个月体重(kg)= 3+月龄X 0.77~12个月体重(kg)= 7+0.5 x(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 8+年龄X 2 过重:肥胖症;过轻(J 15%):营养不良 2.身高--- 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身长50cm ;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 70 + 7 X年龄过矮(J 30%):侏儒症、克汀病、 营养不良 3.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 甲低、脑积水等。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失水 4.头围一一与脑发育有关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 5.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

中药学考试试题

中药学考试试题 第三章《中药学》 【A型题】 1.寒凉药不具备下列何作用 A.清热泻火B.凉血解毒C.滋阴除热D.补火助阳E.泻热通便 2.两药配合后,药物疗效降低的配伍关系称 A.相须B.相使C.相恶D.相畏E.相反 3.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 A.品种B.产地C.加工D.采制E.疗效 4.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神农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 7.下列何组药不是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A.甘草反甘遂B.乌头反白薇C.海藻反甘遂D.细辛反藜芦E.藜芦反丹参6.下列何药组不属于十九畏的内容 A.巴豆畏牵牛子B.丁香畏郁金C.黄芩畏生姜D.肉桂畏赤脂E.水银畏砒霜 7.中药炮制中”炒炭”属于 A.水制B.水火共制C.修制D.火制E其它方法 8.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 A.《本草纲目》B.《中药大辞典》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神农本草经》 9.解表药的主要归经是 A.肾、肺B.肺、脾C.肺、心D.膀胱、三焦E.肺、膀胱10.白芷用于何种头痛最佳 A.少阳头痛B.厥阴头痛C.阳明头痛D.太阳头痛E.少阴头痛 11.既能平肝阳又能清肝热的药物是 A.石决明B.牡蛎C.夏枯草D.龙胆草E.刺蒺藜 12.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B.延胡索C.郁金D.乳香E.丹参 13.开窍力强,寒闭.热闭均用的药物是 A.麝香B.冰片C.苏合香D.牛黄E.郁金 14.治疗膏淋、白浊的首选药是 A.车前子B.滑石C.泽泻D.扁蓄E.萆薢 15.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功效的药 A.薄荷B.牛蒡子c.蝉蜕D.升麻E.葛根 16.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荆芥B.防风C.桂枝D.细辛E.香薷

《中药学》重点分类

第1章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附: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 熟悉:香薷、细辛、苍耳子(附:苍耳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藁本、辛夷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附:葛花)、柴胡; 熟悉:升麻、蝉蜕、蔓荆子 了解:淡豆豉 第2章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熟悉:龙胆草、苦参 了解:白鲜皮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青黛、贯众、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 了解:蚤休、紫花地丁、败酱草(附:墓头回)、红藤、秦皮 4.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熟悉:紫草、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5.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地骨皮 了解:银柴胡、胡黄连 第3章泻下药 1.攻下药 掌握:大黄、芒硝 了解:番泻叶、芦荟 2.润下药

了解:火麻仁、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 了解:甘遂、巴豆、牵牛子、京大戟(附:红芽大戟) 第4章祛风湿药 掌握:独活、木瓜、马钱子、秦艽、防己、桑寄生、蕲蛇熟悉:川乌(附:草乌)、威灵仙、五加皮 了解:络石藤、豨莶草、雷公藤、狗脊 第5章化湿药 掌握:藿香、苍术、厚朴(附:厚朴花) 熟悉:砂仁(附:砂仁壳)、白豆蔻(附:豆蔻壳) 了解:佩兰 第6章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掌握:茯苓(附:茯苓皮、茯神)、泽泻、薏苡仁 熟悉:猪苓 了解:香加皮 2.利尿通淋药 掌握:车前子(附:车前草) 熟悉:木通(附:关木通、川木通)、滑石 了解:萆解、海金沙(附:海金沙藤)、瞿麦、地肤子3.利湿退黄药 掌握:茵陈、虎杖、金钱草

中药学复习题

中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语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用桂枝加强麻黄发汗解表称为(A ) A.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恶 2. 生半夏被生姜减低毒性称为( D ) A.相须 B.相杀 C.相使 D.相畏 3. A.桑叶 B.菊花 4. A.车前子 B. 5. A.白术 B.甘草 6. A.益胃生津 B. 7. A.贝母 B.白蔹 8. A.山茱萸 B. C.枳实 D.厚朴 D ) C.泽泻 D.虎杖 A ) A.蕲蛇 B.桑寄生 C.秦艽 D.木瓜 12.既可杀虫,又可消积、行气、利水者是(C ) A.使君子 B.苦楝皮 C.槟榔 D.百部 13.善治蕴热胎动不安者是(A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白术 14.丹参的功效是( D ) A.活血调经,安神 B.活血调经,消痈 C.活血调经,凉血消痈 D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15.被称为止呕要药,可用治各种原因所致呕吐者是(C ) A.藿香 B.吴茱萸 C.半夏 D.干姜 16.木香与香附相似的功效是(B ) A.散寒止痛 B.行气止痛 C.祛风止痛 D.活血止痛 17.橘皮的功效是(A ) A.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B.燥湿化痰,发散风寒 C.理气宽胸,和胃止呕 D.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8.治虚寒性崩漏下血的首选药是(C ) A.地榆 B.茜草 19. A.龙骨 B.白术 20. A.白芍 B.阿胶 21. A.淫羊藿 B. 22.郁金的功效是( A. C. 23. A.川芎 B. B.柴胡、黄芪 C.柴胡、薄荷 D.黄芪、人参、 A) C.防风 D.防己 26.功能解表,散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的药物是( B ) A.紫苏 B.白芷 C.荆芥 D.苍术 27.被称为治热毒血痢的良药是( C ) A.银花 B.黄连 C.白头翁 D.黄柏 28.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C ) A.唐慎微 B.陈藏器 C.李时珍 D.赵学敏 29. 中药的性能不包括( C ) A.四气五味 B.毒性 C.轻重 D.归经

中医学期末复习提纲

中医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医学发展简史 1、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金元四大家及其派别: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东垣—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 第二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证的含义:证指证候,是疾病的某一类型或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病势、邪正关系 第三章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的属性划分: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刚强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柔弱的、功能减退的都属于阴。 2、阴阳的概念: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阴阳失调所致的寒热变化 ①阳胜则热②阴胜则寒③阳虚则外寒④阴虚则内热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相互交感②对立制约③互根互用④消长平衡⑤相互转化 5、五行的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6、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7、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的次序;相乘、相侮)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承火,火乘金,金承木 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8、根据五行相生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第四章藏象

1、藏象的含义:人体内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现象。 2、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㈠心: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 生理联系:①心合小肠②在体和脉,其华在面③开窍于舌④在志为喜⑤在液为汗⑥与夏气相通应 ㈡肺: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主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生理联系:①肺合大肠②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③开窍于鼻,上系于喉④在志为忧⑤在液为涕⑥与秋气相通应 ㈢脾:生理功能:①主运化(水谷、水液)②主统血③主升清 生理联系:①脾合胃②在体合肉,主四肢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④在志为思⑤在液为涎⑥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㈣肝:生理功能:①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气血运行、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调节生殖)②主藏血 生理联系:①肝合胆②在体合筋,其华在爪③开窍于目④在志为怒⑤在液为泪⑥与春气相通应 ㈤肾:生理功能:①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 生理联系:①肾合膀胱②在体合骨,生髓充脑③开窍于耳及二阴④其华在发 ⑤在志为恐⑥在液为唾⑦与冬气相通应 3、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㈠胆:①贮存和排泄胆汁②主决断 ㈡胃:①受纳水谷②腐熟水谷 ㈢小肠:①受盛化物②泌别清浊 ㈣大肠:①传化糟粕②主津 ㈤膀胱:①贮存尿液②排泄尿液 ㈥三焦:①通行元气②运行水液 4、“娇脏”、“刚脏”、“水脏”、“五脏六腑之大主”指哪些脏腑 娇脏——肺;刚脏——肝;水脏——肾;五脏六腑之大主——心 5、肝主疏泄表现的五大方面 ①调畅气机②协调气血运行③调节情志④促进消化⑤调节生殖

最新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 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答案:D A.《本草纲目》B .《证类本草》C .《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E .《本草经集注》 3. “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答案:B A.《本经》B .《证类本草》C .《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答案:D A.《海药本草》B .《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E .《本草纲目拾遗》 7. 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 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 .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答案:C A. 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答案:B

A.酒 B. 土 C.醋 D.姜汁 E .盐水 淡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 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 .泻下 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 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 E A.苦 B.甘 C.咸 D.酸E .辛 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 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 .缓急止痛 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 A A.苦 B.涩 C.咸 D.淡E .辛 咸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 C A.活血行气 B.降逆止呕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 .缓 急止痛 苦味药可以治疗( ) 答案: E A.自汗证 B.盗汗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便秘证 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称为( ) 答案: D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 .相恶 属于十八反的配伍是( ) 答案: A A.甘草与芫花 B.大戟与海藻 C.贝母与半夏 D.瓜蒌与黎芦 E.白及与瓜蒌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3.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