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外协遴选文件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背景介绍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2019年3月15日,我局下发了《深圳市规划

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环评法的要求,需针对《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我市2020 年至2035 年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资源利用和环境生态视角对总体规划成果的科学评估,对我市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拟委托专业机构协助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二、项目基本要求

(一)技术要求

1. 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等多个方面。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特点及资源禀赋,重点对深圳市国土空间开发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诸多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论证规划的环境目标可达性和合理性,并提出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规划分析介绍规划不同阶段目标、发展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内容,梳理规划的环境目标、环境污染治理要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内容。分析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区域“三线

一单”管控要求、同层位规划的符合性,识别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2)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分析深圳市资源利用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状况及生态功能现状。结合深圳市污染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结合深圳市“三线一单”现阶段研究结果,分析深圳市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等现状与区域资源利用上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等管控要求之间的关系,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规划方案内容和年限,识别和分析评价期内规划实施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和方式,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筛选出受规划实施影响显著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作为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重点。衔接深圳市“三线一单”现阶段成果,结合规划实施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针对环境影响识别的资源、生态、环境要素,根据不同阶段规划目标设置预测情景,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环境质量、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开展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分析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结合深圳市“三线一单”现阶段研究结果,分析规划实施能否满足“三线一单”要求。

(5)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结合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论证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内容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基于对规划方案中已明确的环境污染防治、生态

保护、资源能源增效等相关措施的评估,针对规划方案实施后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方案和管控要求。

2. 计划进度

预计周期为3 月,具体视主体项目报批程序而定。

第一阶段:至2020.1.30 形成初步成果,完成规划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及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等内容。

第二阶段:至2020.2.29 形成中期成果,包括完整研究内容,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至2020.3.30 ,成果公示,并召开专家评审会。第四阶段:根据意见完善报告形成最终成果,通过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外协项目验收会,与主体项目共同完成报批程序。

成果内容《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报告、图集。

3. 质量要求

参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等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及技术文件,完成专题研究工作。

4. 成果验收研究成果需通过专家评审会及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外协项目验收会,最终与主体项目共同完成报批程序。

5. 后续服务本项目成果通过最终成果验收程序后2 年以内,乙方仍应配合甲方就本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6. 保密要求乙方须以保密方式处理双方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任何资料,以及因本项目调查工作所直接或间接取得、处理或接触的任何其他资料。未经甲

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任何有关项目的内容,或公开任何项目中间成果或最终成果。

(二)项目采购预算本项目预算采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柒拾伍万元(¥

750,000 )。(三)对参评外协单位资格要求

1. 参评外协单位必须执有企业法人的授权书、营业执照、相关经营范围等其他证明材料。

2. 参评外协单位必须认可我中心外协邀请文件涉及的相关规定。

3. 允许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 家。如为联合体投标,须出具《联合体投标协议书》。

三、投标材料要求

(一)标书基本格式

第一部分资信证明(所有复印件需加盖公章)

*1 企业法人授权书(法人、被授权人身份证)

*2 企业营业执照

3 行业资质证明

4 联合体投标协议书

5 其它(证明企业有承接项目能力的补充证明材料)第二部分参评材料

1. 企业情况简介

* 1)企业概况

* 2)注册经营主要业务方向

* 3)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 4)同类项目业绩介绍

5)其它

2. 项目开展工作大纲

* 1)工作内容

* 2)工作进度

*3)工作思路

*4)实施方案

*5)人员配置

*6)计费标准

*7)质量保障措施

8)其它

注:*为必须提供材料项。

(二)提供材料要求

1. 外协参评企业授权代表需准备下列外协遴选文件(分开密封):第一部分资

信材料:一份。

第二部分参评材料:一式10份(一份正本9 份副本)。外协遴选文件必须经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第一、第二部分材料分别包装,且以密封形式提交。

2. 外协遴选文件均须应用A4 或A3 幅面的纸张打印。

3. 外协遴选文件外包装按统一格式(详见附件)。

四、参评须知

(一)鉴于项目特点,此项目外协遴选采用专家打分法。

打分标准如下表:

(二)已投参评材料的参评单位,原则上不得退出。私自退出的,将不得参与我中心其它项目外协遴选。

(三)所有受邀外协单位参加遴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自行承担。(四)本活动解释权归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密封袋封面

委托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名称:

参评单位:

11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 摘要:国土资源是国家最为宝贵的基础资源之一。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效,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土资源管理高效化。概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为相关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措施;社会资源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及市场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国土空间格局产生了一定改变。基于这一背景,要想确保国土空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积极创新、放眼未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管控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1]。 1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我国战略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与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因素相结合,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等进行科学规划。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土空间规划是其他规划、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的主要参考[2]。 国土空间开发可以分为3个时期。①工业化初期时,采用“一规统揽”方式规划城市。②中期时,对规划进行编制,形成“双规协同”。③现阶段,进一步细化国土空间规划决策,规划主体功能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以城乡规划、环境规划、土地规划及国土规划等为支撑依据,形成“多规共管”。 2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滞后 首先,对于土地统筹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土地供需矛盾过大,无法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其次,规划理念和内容不够先进。在过去,国土规划理念对经济增长较为重视,缺乏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出现了规划整体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必须要及时调整。再次,要进一步增强规划的调控作用。上级国土规划缺乏有力调控,地方政府随意增加城市建设规模,同时林业、国土资源及环保等部门没有将空间管理和统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3]。 2.2 国土规划职能分工不明确 就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来讲,由于部门不同,在规划设计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各部门之间有互相制约。在初期,国土规划主要是探索自然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但此种区分空间的办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土空间的完整性和综合性,从而导致各类职能划分不够明确[4]。 在我国,划分国土空间主要通过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来体现,出现3类分区方式,也就是主体功能区、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此外,由于各部门间主要功能间具有一定的区别,协调性不强,国土空间分区职能分工不明确,无法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用发挥出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由上层建筑结构决定,空间性规划内容不足。同时,这些层面的空间规划专业性相对较强,其组织编制工作由专门部门进行,协调合作水平较低。 2.3 上下级土地空间规划存在重复 在国土规划层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实际规划难免会有重复,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约束性较差,职能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就国民经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8T10:11:07.82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甘小凤 [导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及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事关城建、水利、生态、交通、农业以及环保等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能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改革政府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1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 在综合大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升级版,其充分运用云计算、GIS等技术和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整合各类国土空间要素信息及数据,开展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对国土空间分布特征、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动态仿真和可视化表达,进行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的统一规划[2]。它倾向于多种手段的组合与集成运用,自下而上公众参与,具有较强的综合环境适应能力,建立在最新科学思想与技术方法基础上,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3]。 2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大数据”是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集合,经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后,将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因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等突出特点,正逐步应用于生物工程、电网、交通以及医疗等诸多领域。就国土而言,多从土地流转、城镇土地定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甚少[4]。国土空间规划是涉及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的规划整合。现行的规划体系中呈现出“纵向”自上而下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相互渗透的运行特征,存在内容交叉、管制重叠以及标准不一等复杂问题,给规划实施层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市、县各级规划实施工作中,由于规划依据的法规体系、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期限、编制审批等不同,各类规划的矛盾集中爆发,出现内容冲突、管制重叠错位、相互牵制、审批复杂等问题,实施主体为协调和符合各类规划消耗大量的行政资源,同时导致了空间资源利用的碎片化和资源管控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规划的执行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以转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式,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5]。 3大数据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3.1数据采集平台的研究 国土空间的数据体系,以全域数字化、人地要素全覆盖为基础,涉及的数据资源多达一两百项。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数据源来说,如遥感数据等,能够支撑持续摄取是一项很关键的能力。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稳定性高且扩展能力强。内置实时数据、离线数据以及互联网采集三类采集方案,支持http、udp等多种通信协议,可以采集数据库、文件等多种数据源,数据可落地到hdfs、数据库等。技术上的实现,采用了主流的nifi、kafka、scrapy等开源技术,支持采集规则和采集模板。可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如土地供应、用水/电/气、互联网地图POI、根据数据的特点采用更合适的技术。 3.2数据处理平台的研究 将数据摄取到大数据平台后,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计算耗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是否支持空间分析?这些问题是数据处理平台必须解决的。具体到国土空间规划,则是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叠加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多级时空网格的处理方式,将多要素的数据基于多级网格进行汇聚。利用基于内存的分布式计算引擎Spark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结合ArcGIS大数据平台和GeoSpark的聚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多要素在多尺度网格上的汇聚叠加分析,满足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及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分析需要。 图1大数据下的空间分析 3.3数据挖掘平台的研究 数据挖掘平台将指标库和模型库作为平台分析洞察的主要载体,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具体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模型,实现基于指标的量化分析,辅助开展三线保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绿色发展、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定期评估。指标库和模型库提

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建设之总体架构

规划治理一体化决策支持智能化 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城乡发展“规划治理一体化”的核心决策和管制依据。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利用新技术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已成为实现智慧规划的重要支撑。同时,自然资源部也要求,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空间治理工作同步扎实推进两个平台建设。 01 总体思路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城乡全域数字化、规划监管智能化、治理工作网络化三方面相互支撑,形成空间管理手段完整体系。 利用需求研判(Demand driven)、数据融合(Data fusion)、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决策支持(Decision support)、动态反馈(Dynamic feedback)的5D新技术体系,为数据采集、规划编制、成果实施、监测评估、预警预报各个阶段的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撑,多方位地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施的效率、监测评估预警的及时性及公众的参与度。 02 技术架构——三库六图六应用 在AI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三库六图六应用”的总体技术架构,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两大平台,实现空间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支持。

总体技术架构 1三库 数据库: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包括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 预警等全过程的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以标准为依据,丰富和完 善现有数据资源体系(一基三普一调现状数据;不同类型规划数据;审批、监察业务数据; 工商、交通部门数据等),充分融合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社会大数据,并进行持续更新。 指标库: 分层分级设计、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指标。将部级指标体系研究成 果地方化、特色化,使各省市县可以根据行业指标基本要求,结合当地发展定位、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灵活增减设计当地指标。 模型库: 包括规划辅助编制、监测评估模型体系,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数字化编制、评估及实施管控,具体为空间分析模型、遥感解译模型、资源环境评价模型、人口及产业预测模型、功能网络 识别模型、设施评估与选址模型、城市运行仿真模型等。清华同衡在国土空间及城市规划研 究方面的深厚积累为模型库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六图 以数据库、指标库和模型库为基础,实现多维专题数据空间化的管理、表达和使用,构建现 状一张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张图、监督一张图、监测一张图和预警一张图,作为支撑相 应业务需求的分析或决策基础。 3六应用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5T16:19:40.51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作者:陈萌 [导读]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山东深科空间规划勘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海量、高效的大数据带给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价和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也通过对人的活动、移动和交流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国土空间。数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分析国土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与特征的基本素材,更是解释国土空间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增长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 引言 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新时期中国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从落实国家战略定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实现编制高质量空间规划的目标。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与自然资源调查、年度更新变更调查和有关专项调查相结合,有助于摸清家底,协调矛盾,科学编制空间规划的底数、底盘和底图。“大数据”蕴含的研究价值自新千年伊始就为西方主流学界关注,起初聚焦于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领域反应最为热烈,为社会科学空间转向下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是一种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它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集合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城市区域条件等各种要素,从而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环境容量和空间发展规模作出预测和控制。传统的规划技术手段停留在小数据的模式上,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的画像,大数据改变了这一模式,通过集成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对城市空间和居住在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时空化的画像和长期跟踪,通过各种标签识别全面了解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 2大数据应用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2.1打通数据获取及分享通道 从来源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包括空间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集等传统数据及网络新兴数据的。传统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是物质空间规划,基础数据以传统数据为主,而网络新兴数据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正方兴未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而较少应用指导实践行为,导致部分规划空有物质空间的“完美蓝图”,却缺乏能够绘制社会空间“科学蓝图”的城市居民行为、产业情况、公共空间利用等网络新兴数据指导。在规划实践中,数据获取及共享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能够突破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使数据获取及共享更为顺畅。 2.2规范数据整理模式 首先,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采用条块式的管理模式,造成现有多门类数据之间标准不统一、相互矛盾,数据交叉、冲突、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故需要统一标准、规范,对现有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国土空间大数据虽然来源复杂、类型繁多,但相互衔接性较强,可通过关联规则,规范数据信息资源采集的内容、方式、频率等,对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库体系,从而为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打好基础。其次,数据整理过程及发布环节必须重视数据保密性。国土空间大数据中的地形图、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居民活动个人隐私数据等重要信息均涉及国家机密,必须受到严格保护,防止其遭受恶意用户或黑客的攻击。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妥善保存和管理,而是被滥用,将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侵害。 2.3拓展应用领域,增强理论向实践成果的转化 从横向来看,在土地利用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效益研究、入地功能流转研究、自然资源利用监测等方面;在总规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人口规模、用地识别、空间结构、总规评价等问题;在控制性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地块业态评价、空间可达性分析等问题;在专项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教育、医疗、商业、休闲、产业等用地布点及使用效果等问题;在交通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站点位置、线型选择、换乘设置等问题;在城市设计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公共空间评价、就业吸引力评价等问题。 从纵向来看,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在后期监测和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而大数据与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随时随地捕获、测量和传递信息,实现空间各个系统的实时感知,全面、精确、直观地反映国土空间要素的行为模式和动态变化,结合各门类要素的属性特征,对要素的质量、价值或效益开展综合评价,做好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护、治理监督等政府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 3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信息的爆发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突破,人类文明正从信息(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向数据科技(Data Technology)时代飞速变革。在过去的十年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近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明确了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促进民生服务普惠化,加快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在大数据运用中:①要特别注意研发与探索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问题,如数据的存储,已由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仓库系统转为分布式处理系统,如海量非结构数据的过滤与抽取,如对传统的数据传输工具流程重新设计等。②要切实统筹好数据标准化建设,各类大数据统筹利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目录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1) 项目背景 (2) 解决方案 (3) 逻辑结构 (3) 体系结构 (4) 系统体系架构 (4) 主要特点 (5) 应用价值 (6)

项目背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下简称“基础信息库”)项目的牵头单位。项目参加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总参谋部测绘局、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 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明确提出的国家电子政务四大基础信息库之一,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期、稳定、标准化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产品及服务。这对于建设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跨部门电子政务合作机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2008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项目总集成任务。

解决方案 逻辑结构 基础信息库分布在1个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采用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建设及运行服务模式。专题信息产品库由11个分中心分布式建设和运行维护;综合信息库由数据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共同建设,各分中心分别建设相应综合信息子库,主中心汇集各分中心建设和维护的综合信息子库,构建综合信息汇集库,建设综合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信息产品库和综合信息定制产品库(应用系统)。基础信息库通过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主中心和各数据分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发布、访问和传输,在逻辑上形成统一的整体。

新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汇报

新背景下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汇报

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思考 共筑生态、合作共赢 1 2 3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作用。是此轮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大突破,也是自然资源部的重要职责。

国土空间规划局职责: ?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承担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工作并监督实施。 ?组织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并监督实施。 ?承担报国务院审批的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核、报批工作,指导和审核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国家重大专项规划。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2018.9.12日,《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布 :自然资源部为国务院正部级设27个机构16个外派机构

1.建设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规划级别部级规划 省级规划 市县级规划 规划类别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项规划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规划职责更统一?空间管控更严格?指标管控更便捷?数据获取更容易?项目落地更顺畅新在哪??? 1.建设背景——新背景变化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规合一”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对空间进行规划时,不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发展,也利用了多学科和其他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不仅完善了城乡规划和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为乡镇振兴和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 1、前言 我国在城乡规划和立法方面,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在城乡规划方面,已经面向了全域的范围,所以人们更加广泛地关注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问题。近年来,随着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使得对空间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全国在实行多规合一,消除空间管控冲突,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内涵分析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整合,有效地呈现了国民经济发展成果,使得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更加合理,也使得社会发展规划更加科学。然而,由于法律依据、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及期限,实施管理主体的不同,会存在规划冲突及规划盲点,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空间治理的效率,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目前

“多规合一”可以有效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有效地融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破除了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体系方面的障碍。当前在技术体系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数据基础,使得用地标准和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空间管控方面的差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多规合一”;2016年2月,国务院提出了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目标,再到今天的机构改革,这整个过程就是多个目标的规划和协调,而且每次规划都是多规模的升级。所以多规合一不是单独的新编规划,也不是比较简单的空间规划,重点是协调和有效消除空间冲突,是有效实现蓝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融入空间整体规划,以及全过程常态化的工具。这个过程有效地驱动了城市发展进程。 3.对多规合一的发展阶段分析 3.1初级阶段分析 初级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两千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土地规划,主要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明确建设用地的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规划。环保部门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时,也要依据法律法规及土地承载能力、污染物现状等,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物防治等目标及措施,给各类开发和建设活动提供一个控制底线。而

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1:48.6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于晓聘[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600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也有了进步。现阶段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日趋成熟,各类规划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得到全面开展,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也得以肯定。然而,各个部门空间规划在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均有矛盾,直接影响了空间发展效率,影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以理顺国土空间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整理规划内容,精简规划数量,建立健全统一的规划管理衔接体系,系统性解决各个空间规划之间的矛盾,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质量和编制效率,改革规划体制与机制,全面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与管控作用,降低规划领域的制度性损耗成本。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引言 关于市域国土规划技术实施,各地区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社区的自主组织作用,坚持市民的主体地位,结合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全面展开市域国土规划,推行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的制度,灵活把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优化城市整体布局,统筹市区空间,合理安排市域国土资源,全面开展经济活动、环境治理、生态维护、城市建设、农业生产、文化传播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科学指导国土资源的使用,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创建幸福家园。 1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功能定位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我国很多领域的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现阶段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要想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要意识到自然保护地规划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等,在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要素,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如何在最基本的角度出发,实现对现有资源合理的利用,在保证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自然资源的整个承载力可以实现有效利用,这样可以实现对开发利用的整个强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这种逻辑的提出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通常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多符合实际要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其自身可以体现出的自然保护价值也非常高。所以,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比较看重的就是开发和保护的这两个过程。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主体功能区域范围内的规划要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对其中的开发区划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2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土地规划利用与其他行业规划利用衔接问题 土地规划利用比较复杂,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具体实施中极易和其他行业规划利用发生冲突,引发系列问题。如,宗地容积率发生改变的问题,传统做法是由住建部门负责审核超容积率面积,国土部门负责审核超占用地面积,缴清住建部门主管的超容积率罚款和国土部门主管的超占用地面积的罚款后,由国土部门办理土地相关手续。用地方如果只办理土地证,不办理房产证,国土部门就不知用地方是否超容积率,很容易疏漏而造成补缴出让金程序进行得不够及时。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7年,国家将土地证、房产证等不动产证,实行“多证合一”的不动产证办理程序,相对比以前的宗地利用监管政策优化,但不清楚是程序法仍未真正的破旧立新,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干扰,行政大厅内,房产仍是办理房产业务,地产仍是办理地产业务。究其原因,各部门规划的利用有各部门规划利用要守护的领地。 2.2引进GIS技术,提高市域整体规划水平 在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作人员可以引进GIS技术,重点关注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探究城市建设发展问题。工作人员要将GIS技术作为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与分析的核心技术,利用GIS技术对城市中心空间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探索城市中心空间的分布特征,通过数据分析、等值线分析、空间波动分析、核密度分析、空间高度拟合分析,等手段对城市中心空间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城市国土空间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探索出市域国土空间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调整用地情况,优化规划。 2.3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 强化全域管控,健全用途管制,现代空间规划起源于空间用途管制,目的是纠正市场机制失灵,解决空间开发负外部性问题,空间的过度开发和多项规划的重复使用,导致空间均衡性失调,空间使用重复累赘,规划之间相互打架,亟需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的秩序,使空间利用规范有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由初期的理想蓝图转变为成熟期的国家资源资产管理阶段,空间规划亟需转型以适应发展需求。推进“多规合一”,统一空间规划,深化细化用途管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提高国家国土空间治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效能的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空间开发利用的社会整体利益。 2.4通过大数据规范数据信息整理 在传统的数据和空间规划中,都是采用的条块式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样,甚至出现矛盾,数据使用时出现冲突、重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分类。国土规划分析的数据虽然来源多,种类繁杂都是之间可以相互关联,通过制动相关规则,对数据呈现的来源、用处、内容、形式等进行整理,建立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为日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数据在整理和发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密情况,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到的地形图、经济调查、人们生活状态等都是国家的保密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保密,防止泄露或者遭到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信息如果不严密保存,一旦泄露出去会对整个国家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5通过大数据打通信息分享通道 大数据的使用,将规划工作带领到全新的阶段。从大数据的来源上看,规划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有空间目前状态的信息、规划后的信息、空间的管理信息、社会经济调查信息等传统的现代化的信息集合。在传统的国土空间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物质空间规划,采用传统数据进行工作,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并且已经渗透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领域内,但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很少能进行实际的规划,信息科技下,会创建出很多出色的蓝图,但是无法精确规划出人们的日常出行、产业的情况等具体行为。在大数据规划工作中,数据收集的过程需要强大的机构进行协调组织,从而突破现状,让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变得更为通畅。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第五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一、概述 二、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基础 (一)、网络基础设施 (二)、某市地理信息标准 (三)、地理信息数据现状 1、各部门现有地理信息数据 2、市规划局现有数据 三、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 (一)、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 (二)、各部门构建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三)、市规划现有系统 1、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 2、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 3、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5、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6、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 四、地理信息地图的应用 1、卫星底图 2、彩红外影像图 五、某地理信息建设组织机构 六、某地理信息使用单位

第五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一、概述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它可以为各种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提供最为基础的数据支持,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某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数字某”的宏伟目标后,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提出了建立为单位业务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性信息,是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几乎为所有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设计,并将它作为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现代化手段。 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以遥感为先导,1980年在天津和1983年在京、津、渤地区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89年,在常州、洛阳和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研究探索和建设。1990年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在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建设速度加快,已进入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业务应用阶段。用户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迅速增强。目前我国有相当一批城市,如广州、北京、上海、重庆、青岛等大城市,深圳、海口、北海、厦门等中小城市等建立起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他专题数据库,诸如规划与土地管理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水利数据库和交通数据库等。在城市信息的查询,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土地、规划或房地产管理的计算机化,乃至部分城市问题的分析评价与科学决策,以及某些数据或信息更新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先进技术,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浙江省省内城市中杭州、宁波两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早。“数字宁波”早在2001年就成为建设部的应用试点,“数字宁波”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宁波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数字宁波”的统一数据平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建立宁波多源、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并在次基础上,建立起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工程。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并开发了“数字社区”、“数字民政”、“地下综合管线”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嘉兴市已在2005年底初步建立起全市同意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以此作为统一的数据平台,完成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三维虚拟城市”等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如何做好国土空间引起广大同行深入的思考。 如何有效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国土空间有效保护 利用需要要探索的重要一题。目前,各地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市县镇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编制过程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受传统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约束,就需要跳出传统城 市规划的各类思维定式,深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同时关注于创新,实现编 制体系和指标控制体系的改变,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 指导国土空间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发展 1我国传统土地空间规划思维定式研究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满足国土空间体系的保护发展,就需要突 破传统空间规划领域的一些思维定式,跳出传统理念的束缚: (1)敢于大胆探索与创新,突破统计学和图形学的机械思维定式,如在传统空 间规划中常出现的“一核五圈四带”等思维定式,以及以土地开发为目的的规划编 制体系。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双评估、双评价的新的体系下重 新定义,着眼资源能源生态保护,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应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多元要素的介入使得原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需要做深入调整。(2)改变传统单一性思维。过去几十年的城乡规划一直在思维形式上表现单一,无法将空间与各类资源要素做整体考虑,因此难以满足可持续社会的发展诉求。 因此,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将土地、生态要素、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起来通 盘考虑,创新规划编制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取得经济、生态、社会的多重效益。 (3)敢于摒弃计划经济的理念: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应深入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性,注重城镇、生态空间的协调性、开放性和产业迭代升级需求,同时突破以 增量为依赖的外延化思维定式,国土资源的空间规划纳入存量思想,挖掘现存可 利用土地资源更多的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应用。 2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需求 随着文明冲突的日益显化,地缘政治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国土安全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规划不仅要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要满足国土安全要求。 新冠疫情的发生,折射出我国现有城乡体系在规划体系上还需不断更新完善。首先,城市应急空间考虑不到位,城市发展备用地储备不足,导致医疗应急救治 医疗体系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运转。其次,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在重大疫情发生时 无法及时转换为应急救治空间,极大地延缓了救治效率。因此,新的国土空间规 划体系,需要在平战结合上做深入考虑,在用地类型、空间转换上给予足够重视。 前一段时间,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导致部分河湖水 系水位高涨,甚至达到或超出历史最高水位。部分市县城镇被洪水淹没,数万亩 农田被淹,严重影响了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从国土空间规 划角度考虑,如何从规划角度避免和降低洪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否该反思城 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将防灾减灾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规划是否存在考虑不周、 调研不深入等问题。因此,新的规划体系,应深入考虑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造成 的影响,应在深入调研、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最大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规划调控和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1.行动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7〕3号)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统一部署,编制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与我省“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相衔接,统筹谋划国土保护、利用、开发和整治,优化开发格局,提升开发质量,规范开发秩序,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2.行动实施: (1)开展前期研究。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实效、问题导向、积极创新、部门协作的原则,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开发引导、保障能力建设和配套政策创新等问题研究。全面梳理现有各类国土空间调查数据,提出统一基础数据的思路与机制。根据需要,确定重要问题,对一些特殊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夯实规划工作基础。 (2)制定实施方案。围绕确定的重大研究专题,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参与部门和合作单位,保障专项经费,完善保障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3)开展专题研究。按照实施方案,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战略研究、新旧动能转换与空间组织研究、城镇化发展与空间优化研究、国土生态安全与陆海统筹研究、国土综合整治与资源开发研究、齐鲁文化传承与发展空间优化研究、国土规划信息系统设计研究等八个专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4)编制规划文本。在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和重大问题需求分析基础上,同步开展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形成征求意见稿。 (5)组织成果报批。经充分征求意见、协调论证后,报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审核,按照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后,经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复。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林业厅、环保厅、统计局,各市人民政府。 时间期限: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预计2020年底编制完成。 二、编制实施村庄规划 1.行动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条件的或有需求的地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2.行动实施: (1)出台指导意见。研究出台我省《关于规范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编制标准要求。从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管制规则。从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引导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紧凑,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2)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市)要做好村庄规划的指导督查工作;各县(市)要制定具体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乡(镇)作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安排,完善保障机制。 (3)规划成果审批。规划成果应由规划文本、图件、表格和管制规则等组成。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作为修 - 1 - / 3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方案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概要设计方案 2019年9月

文档信息 版本记录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5) 1.1项目名称 (5) 1.2项目背景 (5) 1.3建设目标 (6) 1.4建设内容 (7) 1.4.1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软件设计 (7) 1.4.2 数据服务建设 (7) 1.4.3基础应用服务建设 (8) 1.4.4专题应用服务建设 (8) 1.4.5数据增量动态维护更新和多版本管理服务建设 (9) 1.4.6平台运维管理建设 (9) 1.4.7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和汇交功能建设 (9) 1.4.8 成平台的安装部署与培训 (10) 第二章需求分析 (11) 2.1功能需求 (11) 2.1.1数据资源服务需求 (11) 2.1.2基础应用服务需求 (11) 2.1.3专题应用服务需求 (11) 2.1.4数据增量动态维护更新和多版本管理服务需求 (11) 2.1.6平台运维管理需求 (12) 2.1.5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和汇交需求 (12) 2.2非功能需求 (12) 2.2.1 应用需求 (13) 2.2.2性能需求 (13) 2.2.3安全需求 (13) 第三章概要设计 (15) 3.1总体设计 (15) 3.1.1设计原则 (15) 3.1.2总体框架设计 (16) 3.1.3 技术框架设计 (17) 3.1.4服务框架设计 (19) 3.3数据资源服务设计 (20) 3.3.1建设思路 (20) 3.3.2目录体系结构 (21) 3.3.3 数据资源分类体系 (21) 3.3.4 数据核心元数据 (23) 3.4基础应用服务设计 (24) 3.4.1建设思路 (24) 3.4.2 数据浏览服务 (25) 3.4.3 数据查询服务 (25) 3.4.4 空间分析服务 (25) 3.4.5专题图制作服务 (25) 3.5专题应用服务设计 (26) 3.5.1建设思路 (26) 3.5.2专题应用服务框架建设 (26) 3.6.3支撑系统建设 (31) 3.7数据增量动态维护更新和多版本管理 (32) 3.7.1建设思路 (32) 3.7.2数据增量更新 (32)

04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梳理 通过梳理国内部分地区“多规合一”的试点成果及当前浙江、广西、广州、武汉、厦门等省市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编制的情况,结合国内学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研究探索,以及各大设计机构已经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应该说在具体的研究和编制内容上,有以下几个基本共识: 第一,即对当前执行的规划情况进行统一的实施评价,全面掌握现行规划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二,全面开展“双评价”工作,即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 第三,进一步划定“三线”工作,明确空间管控重点与机制。即在前者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第四,关于规划编制的序列问题。即纵向传导与横向传导同步推进。 1关于规划实施评价 开展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现行规划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其评估的对象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以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为主的城市发展战略评估; 二是对以空间管制、公共服务体系、市政基础、生态、交通体系、历史文化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为主的用地空间布局评估; 三是对规划决策机制体制的评估; 四是对以规划体系构建及管理体系为主的规划编制体系评估。 2关于开展“双评价”工作 开展“双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的潜力,进一步核定城市发展的底线极限。

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评价,反映国土空间对承载开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的承载等级等。 承载能力越高,意味着越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未来建设用地布局的首选区域;其承载能力越低,则意味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越弱,应作为生态保障,优先发挥保障作用。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等构成的建设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