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休克

休克

休克
休克

一、选择题

A型题

1、休克的概念是E

A.休克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休克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休克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休克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E.休克是因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以致细胞损伤、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

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c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A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D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C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明显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A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E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0、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E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静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静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A.多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A.不灌不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少流

D.多灌多流

E.少灌多流

14、休克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A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接近正常

D.可高可低

E.以上都不是

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B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16、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C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

17、血栓素A2产生的部位主要是A

A.血小板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肥大细胞

18、组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A

A.肥大细胞

B.红细胞

C.内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19、前列环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A

A.内皮细胞

B.红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20、在感染性休克中起关键作用的体液因子是

A.肿瘤坏死因子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心肌抑制因子

21、心肌抑制因子

B.组胺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A2

E.前列环素

22、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激肽

D.前列环素

E.组胺

2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E

A.心脏

B.肺

C.肾

D.肝

E.胰腺

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B

A.组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激肽

D.腺苷

E.内皮舒张因子

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E

A.心脏

B.肝

C.脾

D.肺

E.肾

2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B

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E .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C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

28、下列哪项因素不易引起ARDS E

A.休克

B.创伤

C.长期吸入高浓度氧

D.烧伤

E.急性心肌炎

29、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B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30、下述哪项不是ARDS的病理变化E

A.局限性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形成

C.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D.肺间质脱水

E.肺泡水肿

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E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D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E

A.发病机制复杂

B.易导致心力衰竭

C.早期常伴有高热

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

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

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

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D

A.心源型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C

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C.促成TNF合成

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

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

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A

A.感染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烧伤性休克

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B

A.10%

B.20%

C.25%

D.30%

E.40%

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溶量性休克E

A.烧伤

B.创伤

C.呕吐

D.腹泻

E.心律失常

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C

A.心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B

A.失多少,补多少

B.需多少,补多少

C.宁多勿少

D.宁少勿多

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

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D

A.动脉血压

B.心率

C.尿量

D.肺动脉楔压

E.心输出量

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A

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

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E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45、感染性休克伴腹膜炎 C

A.需紧急手术治疗

B.需待休克好转后才能手术治疗

C.待休克好转后手术治疗

D.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E.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46、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予扩容治疗,首先应补充 D

A.右旋糖酐溶液

B.全血

C.血浆

D.平衡盐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47、休克病人早期尿的变化哪项是错的C

A.尿量少

B.尿比重高

C.尿钠高

D.尿pH值下降

E.尿钾改变不明显

48、休克指数是指 C

A.脉率+脉压-111

B.脉率/舒张压

C.脉率/收缩压

D.舒张压/脉率

E.收缩压/脉率

49、大面积烧伤病人,口渴、尿少,尿比重1.030,脉搏140次/min,神志淡漠,肢体冷,首要的处理应是 E

A.清创

B.给予吗啡止痛

C.给予强心剂

D.创面涂抗菌药物

E.静脉快速补液

50、下列哪种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和内脏继发性损害比较严重C

A.心源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50、休克时的重要代谢障碍为 A

A.酸中毒,高血钾

B.碱中毒,低血钾

C.低渗性脱水,低镁血症

D.低钙,低血糖

E.呼吸窘迫综合征

51、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出现烦躁,多由于E

A.疼痛

B.精神紧张

C.早期毒血症

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E.血容量不足

52、抗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E

A.输氧

B.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C.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D.补充血容量

E.控制原发病

53、休克的根本病因是D

A.血压下降

B.中心静脉压下降

C.心排出量下降

D.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E.微循环障碍

B型题

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1、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B

2、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C

3、严重腹泻可引起C

4、高位脊髓损伤引起E

A.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B.毛细血管内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C.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微血管形成

D.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处于动态平衡

E.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5、休克早期A

6、休克期B

7、休克晚期C

A.肥大细胞

B.血小板

C.内皮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8、组胺主要分布于A

9、TXA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B

10、PGI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C

A.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

B.收缩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

C.收缩血管,抑制心肌收缩力

D.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

E.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

11、血栓素A2可E

12、前列腺素可D

13、血小板活化因子可E

14、儿茶酚胺可B

15、组胺可A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16、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降低可见于E

17、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可见于D

A.高动力型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正血容量性休克

18、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外周阻力↓可见于D

19、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外周阻力↑可见于C

20、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外周阻力↑可见于B

21、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外周阻力↓可见于A

1.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2.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大量失血、失液或烧伤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休克。

3.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病毒和霉菌感染,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又称败血症休克。

4.心源性休克:指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心律紊乱而导致的休克。

5.心肌抑制因子:指休克时胰腺严重缺血,外分泌腺细胞溶酶体膜破裂,释出的组织蛋白酶分解组织蛋白而生成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抑制单核吞噬系统功能和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的作用。

6.自身输血:休克早期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回心血量。

7.自身输液:休克早期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使毛

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

8.暖休克:即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心排出量增高和总外周阻力降低。由于皮肤血管扩张,使皮肤温度升高。见于部分感染性休克。

9.冷休克:即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心排出量降低和总外周阻力增高。因皮肤血管收缩使皮肤温度降低。常见于失血、创伤、急性心泵功能障碍和大部分感染引起的休克。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旧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肺,指严重休克患者晚期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尸检可见肺充血、肺水肿、肺不张、微血栓形成、肺出血、肺泡透明膜形成及肺重量增加等病理改变,临床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

11.休克肾:休克时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出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早期为功能性ARF。休克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肾缺血或肾毒素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使转变为器质性ARF,并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13.血液重新分布: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α受体密度不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亦各异。腹腔内脏及皮肤血管因α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强而收缩明显;心、脑血管则因α受体密度低而无明显改变,而使心、脑血流增加的变化。

1、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以致组织细胞发生继发性损伤,致使_________机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

2、当失血、烧伤或创伤造成_________或因剧烈呕吐、腹泻引起_________时,易导致__________性休克的发生。

3、休克早期,微循环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_____阻力增加显著,使大量毛细血管网关闭,致使微循环灌流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

4、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是因为机体通过代偿反应使_________增多,________增加和________升高所致。

5、休克早期,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能够缓解机体血容量的绝对不足。

6、休克早期,_________增多使腹腔内脏、皮肤、肾等部位_______急剧减少,而对_________血流量影响不明显。

7、休克期,微动脉_________,微静脉________,致使微循环灌流处于_________的状态。

8、休克期,持续的缺血缺氧可引起_____酸中毒,降低______和________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致使毛细血管前阻力________后阻力,大量真毛细血管开放。

9、休克晚期,微循环小血管失去对_________的反应性,致使微循环处于________的状态。

10、根据微循环变化的特征,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又分别称为_______期______期和_________期。

11、心肌抑制因子的主要生成部位上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2、在休克过程中所生成的体液因子中,_________、_________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而__________和_______则抑制心肌收缩力。

13、休克早期_________是最易受伤的器官之一,因缺血首先引起_________功能衰竭,当严重缺血致________坏死时,可导致_________功能衰竭。

14、ARDS是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_________减少与病理变化之一局限性肺不张的形成有关。

15、低排低阻型心源性休克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6、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病环节是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性休克、__________性休克及________性休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是心输出量_________、外周阻力___________。

17、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容量丢失的_________和________,当快速失血量超过机体________的20%时即可导致休克的发生。

18、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早期与疼痛和_________有关,晚期若继发感染,可发展为________,并易合并__________。

19、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__________,在________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20、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________功能和回心血量,__________主要反映左心功能和回心血量,当发生__________休克时,宜动态监测后者进行补液。

参考答案:

1.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重要生命器官

2.失血失液低血容量性休克

3.前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5.自体输血自体输液

6.儿茶酚胺血流量心脑

7.扩张收缩淤血

8.乳酸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小于

9.儿茶酚胺麻痹扩张

10.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

11.胰腺抑制心肌收缩收缩内脏血管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2.儿茶酚胺组胺IL-1 MDF

13.肾功能性肾肾小管坏死器质性肾

14.进行性低氧血症进行性呼吸困难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15.心输出量低总外周阻力降低

16.血容量下降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降低升高

17.量速度血容量

18.低血容量感染性休克败血症

19.需多少补多少充分扩容

20.右心功能肺动脉楔入压低血容量性

1.试述失血性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

2.试述休克早期机体组织器官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及其机制?

3.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其机制?

4.试述休克早期变化的代偿意义?

5.试述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其机制?

6.何谓ARDS?试述其发生机制?

7.为什么感染性休克时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

8.试述休克晚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DIC形成的机制?

9.试述休克晚期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10.休克治疗时,为什么采取“需多少,补多少”的补液原则?

11.何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SIRS时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分类

休克分类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临床表现 创伤性休克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急诊时必须根据伤情迅速得出初步判断,对重危伤员初诊时切不可只注意开放伤而忽略极有价值的创伤体征。注意观察伤员的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的姿态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的程度等。 1.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伤员兴奋、烦躁、焦虑或激动随着病情发 展,脑组织缺氧加重,伤员表情淡漠、意识模糊,至晚期则昏迷。 2.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时皮肤色泽苍白,后期因缺氧、 淤血,色泽青紫。 3.当循环血容量不足时,颈及四肢表浅静脉萎缩。 4.休克代偿期,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前可以摸到脉搏增 快,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5.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肢端温度降低四肢冰冷。 6.用手按压患者甲床,正常者可在1秒内迅速充盈,微循环灌注不足时, 则说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7.临床上常将血压的高低作为诊断有无休克的依据。但在休克代偿期由于 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收缩压可以正常,可有舒张压升高,脉压可<4.0kPa (30mmHg),并有脉率增快,容易误诊因此应将脉率与血压结合观察。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一般正常为0.5左右。如指数=1,表示血容量丧失20%~30%;如果指数>1~2时,表示血容量丧失30%~50%。 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血压脉率差法正常值为30~50,数值由大变小,提示有休克的趋势。计算法为:收缩压(mmHg)-脉率数(次/分钟)=正数或> 1为正常;若等于0,则为休克的临界点;若为负数或<1,即为休克。负数越小,休克越深。由负数转为0或转为正数,表示休克好转。 总之,对血压的观察应注意脉率增快脉压变小等早期征象,如待休克加重、血压下降、症状明显时很可能失去救治时机。 8.正常人尿量约50毫升/小时。休克时,肾脏血灌流不良,尿的过滤量下 降,尿量减少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可采用留置导尿管持续监测尿量,电解质、蛋白比重和pH值。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他定势” 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4)文化冲突 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5)文化曲解 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6)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7)文化距离 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 (8)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导致休克发生的重要环节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主要受三个因素调节,即血容量、心脏排血量和血管张力。影响以上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均可导致休克发生。休克分类目前也倾向于依据对以上三因素的初始影响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事实上各类型休克对循环动力学影响决不是单一的,尤其到休克后期常常是各影响因素交叉存在,对休克处理也应依据对病情的综合分析,按照以上因素对机体影响的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休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低血容量是指血管内有效血容量的减 少。可由于全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 出血是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动脉压降低通过压力感受器介导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表现为动静脉收缩和直接心肌兴奋。静脉收缩对于维持静脉血液回心从而维持心排量尤其重要。动脉收缩起初是为在心排量降低时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由于脑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对维持心脑灌注有益。但对其他器官,如肾脏,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将严重减少血流灌注。交感神经兴奋的心脏表现是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 在无出血情况下循环血浆丢失也会引起与失血症状相似的休克。如严重烧伤可引起足以导致休克的血浆丢失。由于血浆丢失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相同,只是选择性血浆丢失增加了血液粘滞性,加重了血流淤滞。体液或电解质丢失也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呕吐腹泻时体液大量丢失,肠梗阻导致大量分泌或渗出液体被隔离在肠管内,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渗出到腹腔内也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处理以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为主,能抑 后期因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及合并心功 制,处理也趋于复杂化。 二、心源性休克由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心泵功能衰竭,导致左心室不能泵出足够的血量。起初,外周循环通过血管收缩来尝试代偿,但如果左心功能损伤足够严重,不能维持正常循环,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当左心室心肌坏死超过40%时心脏即难以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其他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少见原因还包括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和败血症。 大多数术中心肌梗塞的病人会发生对输液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低血压,心电图动态变化有助于证实诊断,一旦诊断成立,建立有创监测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并随时评价治疗效果。围术期心肌梗塞的临床处理包括维持理想前负荷,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早期溶栓治疗能否应用应结合外科情况综合考虑。术后争取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三、血流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内分泌性等,其中以感染性休克为最常见。感

休克的定义

休克的定义 休克这词由英文Shock音译而来,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 发病过程分期 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没有休克、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 1、休克代偿期Ⅰ期(休克早期) 休克刚开始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皮肤、内脏血管收缩明显,对整体有一定代偿作用,可减轻血压下降(但严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血流量能维持正常。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休克进展期Ⅱ期(休克期)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就会进入可逆性失代偿期。这时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少尿甚至无尿,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血液重新分布中的优先保证,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2、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3、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瘀斑。失代偿初期经积极救治仍属可逆,但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难治期。 3、休克难治期Ⅲ期(休克晚期) 休克发展的晚期阶段,不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2、毛细血管无复流;3、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和DIC的发生,全身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心脑肺肾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编辑本段病理 概述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2011-08-15 22:08:54| 分类:我思我在|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摘要】:近年来各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方兴未艾,许多外国学生怀着对中国的向往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留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文化休克现象。本文以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为例说明“文化休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并对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寻找一些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休克;文化适应;对策 一位法国教师曾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她收到了一封措辞十分尖锐的信,写信的是一位刚由她推荐到中国某高校学习汉语的法国留学生,信上指责法国教师不负责任的推荐让她错误地选择了我们学校, 致使她遭受了极大的内心折磨。这件事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查,我们了解到事实上是由于这位法国留学生只身来到陌生的环境后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而感到痛苦,于是她把这种情绪全部归咎到推荐她的老师身上。经过努力, 误会最终得以消除, 法国留学生在一年后回国向她的老师道了歉,并向她所在的学校递交了一份在我校留学情况的报告,其中记叙了她是如何从刚来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个案例所反映的就是跨文化交际中典型的“文化休克”现象。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及其表现 社会学家借“休克”这一医学名词把由于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的使“文化休克”产生。这一时期的症状是:孤独、悲伤、想家、易激动、好发脾气等。这一时改变而引起对人的心理的冲击与震动称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文化休克”使在华留学生面临着心理上的挑战。它的表现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 “文化休克”前期( 也称观光期):这个时期的长短因人而异, 也许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新奇感”:一套蓝色中山装, 一双布底鞋, 用筷子吃闻名遐迩的中国饭——似乎已经分享到做中国人的快乐。通过参观、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似乎领略了东方文化的神韵,使他们再次分享到做外国游客的喜悦。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2. “文化休克”期( 又称挫折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减弱,语言上的障碍,生活上的不习惯,学习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促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绝大多数人经自身调节和外力帮助,转入“文化休克”的恢复期;二是少数人因情绪持续紧张而得不到缓解,最终导致精神崩溃。这方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3. “文化休克”的恢复期:这一时期, 来华留学生开始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与途径。随着对周围一切的逐步熟悉和习惯, 他们开始扩大自己的交际领域, 适时调节自我心理, 坦然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相异,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4. “文化休克”的痊愈期( 也称康复期):这一时期,留学生开始把东道国的文化、习俗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另一部分。许多人自愿接受、自我调节, 更友好地看待周围事物, 使身心达到最佳程度,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第二语言习得与“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存在特殊性,比如不同的文化圈、种族、政治体制、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适应的障碍会有不同,或者身处不同的亚文化环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经历的“文化休克”时间、程度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文化休克”的普遍性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大多数人对环境的突然改变往往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 对新的文化环境都要经历

案例分析模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模板 基本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致框架: 【第一部分】材料展示的是一位到国外教授汉语的志愿者,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不适应,然后逐步适应,最后融入异文化的过程。初到文化环境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1.对当地生活条件、环境不适应。 2.对异文化环境中人际交往原则及因习俗了解不够全面而产生的困惑,例如,性别观念、交际方式、时间观念、衣着打扮、隐私保护、称呼称谓等。 3.对国外学校课堂教学方面了解不全面。 4.国外异文化环境下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如:课堂提问、说教指导、姓名差异、违反纪律、课堂秩序等。 5.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所导致的教师自身的问题。 6.人际交往中对宗教信息、文化禁忌了解不全面而产生困惑。 7.由于汉语本身难点所导致的讲解困难与学生学习困难。 8.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当。 9.对敏感话题应变能力不到位而产生冲突。 10.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够。 11.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 12.汉语本身的难点导致的学习困难。 【第二部分】上述一系列问题都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由于是几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势必会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一系列文化冲突,即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跨文化交际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文化休克主要产生在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 材料中主人公×××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产生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下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逐条分析)例如:1.独立生活能力不高 2.去国外之前对目的地文化了解不够 3.应变能力不强 4.基本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 5.处理问题缺少细致分析 6.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严重 7.缺乏向当地老师、学生、家长的虚心学习和请教 8.自身心理因素 9.学习动机 10.自身性格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 1.去目的环境之前尽量多了解当地文化民俗、社会习惯等。 2.平时多培养、锻炼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3.接触民族中心主义和刻板印象,尊重不同文化。 4.理解并适应文化差异,坚持求同存异的态度。 5.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遇事无法处理切莫独断,向当地人请教。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战略联盟案例分析1998年5月,欧洲最大的工业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进行了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他们之间互补的产品线,不同的市场势力分布,协同平台低成本的可能性,都给当时大多数投资人和社会公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新婚的蜜月期实在太短,2 年不到的时间内,克莱斯勒非但没有从合并中获得好处,反而于2000年夏天,在美国市场份额自90年代以来首次跌至14%以下。2000年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惊人的18亿美元的亏损。而在之后的几年中,除了2005年,克莱斯勒曾短暂地再度辉煌过外,整体业绩都乏善可陈,这也难怪,戴姆勒-奔驰公司于2000年就开始酝酿出售克莱斯勒的企图。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都认为,进行合并,分别对自己公司的不同生产线进行截长补短。戴姆勒公司的豪华轿车、商用汽车以及运动型汽车和克莱斯勒的低价位轿车、轻型卡车、小货车以及小型篷车互为补充,除了少数产品外,他们的生产线几乎没有重复。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展现了各种惊人的数据。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4.4万人,去年营收1,400亿美元,比前年成长12%,宾士车和 Smart 车系的销量,从92万辆突破到107万辆,而克莱斯勒旗下的四个品牌,包括 Chrysler、Dodge、Jeep 和 Plymouth,销量也比前年的300万辆增加了20万辆。这些事实说明,双方的合并起初对彼此都带来一定的好处。合并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1、企业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该战略帮助克莱斯勒规避了欧洲某些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它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对其市场份额的垄断。 2、企业在迅速增长的行业中竞争需要。在行业成熟之后,为了避免过度激烈的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企业往往选择横向一体化战略。从不同产品线匹配的角度分析可知道该并购案是采用的战略类型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导读: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以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循环障碍所造成的组织血液灌注 量不足,细胞缺氧,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的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人们对休克的认识,大致为休克的临床症状是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搏细弱、神志不清、高热,休克严重时会死亡。但这些认识是还不够全面,因为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休克,下面编辑为大家介绍一下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以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循环障碍所造成的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细胞缺氧,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的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人们对休克的认识,大致为休克的临床症状是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搏细弱、神志不清、高热,休克严重时会死亡。但这些认识是还不够全面,因为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休克,下面编辑为大家介绍一下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一、休克分类 根据病因的不同,休克分为八类。第一类为感染性休克,又分为中毒性休克和脱水性休克,发病原因分为微循环障碍和严重肠道感染;第二类为出血性休克,发病原因为外伤或器官破裂以致出血过多;第三类为创伤性休克,发病原因为外伤、烧伤;第四类为心源性休克,发病原因为心律紊乱或心肌损害;第五类为

过敏性休克,发病原因为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或虾等海鲜过敏;第六类是神经性休克,发病原因为神经活动功能紊乱;第七类为血浆渗出性低血容量休克,发病原因为血浆大量渗出,血容量减少;第八类为溶血性休克,发病原因为血型不合。 *二、休克处理 休克分类比较多,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中毒性休克和脱水性休克的处理方法。 1.中毒性休克 中毒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的临床病症,同时病情危重复杂,因此常常给治疗带来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尽快有效控制感染;(2)补充有效循环血量;(3)改善微循环;(4)增强心肌收缩力量;(5)纠正酸碱紊乱;(6)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7)积极预防与治疗各种并发症。 2.脱水性休克 脱水性休克的治疗应包括抗菌治疗和休克的抢救两个方面。抗菌治疗是对因感染而引起的脱水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是,抗菌治疗必须在抢救休克的基础上或与抢救同时进行。休克的抢救是指由于休克前人的体内大量液体排出,以致严重脱水,由此纠正脱水是抢救休克的主要措施。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养生疾病库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 (6)文化模式: 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的,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个体对一定情形作出反映的某种心理准备状态和确定的心理倾向。又分“自定势”和“他定势”

护理学导论部分精彩试题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一章 1.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题根据是:A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2.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B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3.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A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E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结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E. 护理从属于医疗 5. 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E A.疾病为中心 B.病人为中心 C.护患关系为中心 D.护理伦理为中心 E. 健康为中心 6.专业的特征包括:ABCDE A.以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 有专业自主性 第二章 1.有关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下列说确的是: D A.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主要受患者的角色改变的影响 B.患者体像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改变的程度与个性相关 C.疾病所致的家庭角色改变主要为角色重叠和角色缺失 D.疾病常导致患者和家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E.以上都不对 2. 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深远又最能被控制的因素是B A.自然环境因素 B.生活方式 C.生物遗传因素 D.健康服务系统 E.社会环境因素 3.钢琴家某,37岁,因车祸需要双腿截肢,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形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B 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 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 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 4.小上班途中看到有车祸发生,上前对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制动措施,此行为属于C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保健行为

跨文化交际案例

案例一:文化休克与教学 汉语教师志愿者小胡被分到了加拿大的一所孔子学院,每天的教学任务都是晚上的课程,而且小胡所住的公寓距离上课的地方很远,每天小胡都要在晚上自己打公共交通上下班。小胡每天下班回家时候都很害怕,久而久之,小胡变得很焦虑,甚至有点抑郁。她平时是一个内向的姑娘,给家人打电话时候,喜欢报喜不报忧,父母问起她在加拿大的生活时,她也不愿意倾诉她的苦恼。小胡很长时间都睡不好觉,每天上课也不精神。只想着早日回国。 分析:小胡作为汉语教师外派志愿者,在异国遇到这样的文化休克,是很正常的。但是小胡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只是一心想结束任期,是完全不可取的。在小胡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我们通过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避免和解决的。首先,小胡作为女生不适应每天晚上的课程,可以跟外方学校或孔子学院提出申请,将自己的教学安排在白天,或者有其他教师陪同一起回住所的时间。其次,小胡应该对这样的事情又积极的态度,积极排解自己的不好情绪。可以给祖国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倾诉,得到来自朋友鼓励和支持,努力适应生活。更应该外向的与当地的同事其他志愿者好好相处。积极融入加拿大的生活。如果真的觉得失眠会造成生活上的问题,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积极治疗,早日恢复平常状态。不应该不让心理上的生活上的问题影响自己的教学,反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中,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来自学生的积极的反馈也会使小胡更有动力。总之,遇到文化休克不可怕,应该主动适应调整,早日度适应跨文化的环境。 案例四:斋戒月与学习 老师发现法益在晚上的补习课堂上表现不佳,好几次在老师面前睡着了,交

代的课业也没完成,学习效率变差,课堂测试中的表现也很不好。老师的心里感到十分焦急,这样下去对法益的学习很不利。可是法益之前的表现一向非常优秀,为何近日却如此反常?下课后,老师向法益了解情况,才得知近日是斋戒月,法益是虔诚的穆斯林,每日清晨4点起身膜拜吃早餐,傍晚7点才可进食,他的生活作息有了巨大变化,无法专心上课和写作业。然而,斋戒月为期近30天,老师无法容许让法益以这种状况学习,但也无法阻止法益进行斋戒活动。老师该如何帮助这位学校在斋戒月期间有效学习? 这个案例涉及到的是宗教信仰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冲突问题。每种宗教都有其行为规范和禁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了解不同的宗教文化,从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作为老师,更应当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目的,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做出努力,尽量避免文化冲突,避免其对教学活动产生的负面作用。 案例中的法益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斋戒月,斋戒活动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学习节奏。休息时间短,饮食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学习压力大,课程任务重。老师也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平衡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宗教活动。当然,我们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宗教活动,在平时里力所能及的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和帮助。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跨文化交际相关案例分析

材料: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老师上课时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作报告。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王兰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她经常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看她。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经常要提出问题,甚至和她争论。这让她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答:总体来说,该材料所反映的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一、问题1:认识上的误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 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 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老师上课很少自己讲 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作报告。 分析1:王兰认为,在中国教师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形阿象,庄重,严肃,言谈举止中常带有教师的尊严,从着装上也比较讲究传统,正派,师生关系相对比较融洽,但是界线比较清楚,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记,老师提问,学 生回答,学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或者自由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是由 于王兰把中国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正是因为这样,加 上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所以出现认识上的误区这一障碍。 解决1: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是有害的。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 异的习俗。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 己的跨文化意识。 二、问题2:民族中心主义。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 分析2:所谓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王兰觉得中国“尊师重道”的行为规范才是正确师生关系的表现。 而美国学生的直呼其名和与老师争论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这是出于民族中心 主义而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不准确的概括所形成的“文化成见”的影响。 解决2:尊重不同文化,这是对待任何一种文化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各民族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都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和特点,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美国学生如 此表现并不像王兰所认为的那样不尊重老师,而是在美国文化中崇尚个人的“独

休克的治疗原则

无论哪种休克,都有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液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休克时应按如下原则处理。一、扩容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保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路则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反应等。 2.常用扩容液体电解质溶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输全血、血浆等。右旋糖酐:能提高渗透压,常用中、低分子两种。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仅能扩容,也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二、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地处理原发疾病,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如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疾病。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抢救和治疗。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其中一类为升压药物。这类药物为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有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另一类为血管扩张药,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具体何时应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而定。一般扩容后,血压仍低于8.0kPa(60mmHg),可应用血管收缩药,但扩容后血压能维持在12kPa(90mmHg)以上时可适应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精品

【关键字】英语、方法、模式、传统、矛盾、现代、合作、沟通、发展、研究、特点、位置、内涵、意识、理想、思想、精神、环境、方式、特色、作用、标准、结构、任务、反映、关系、分析、教育、转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Social Featur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 3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Oral English 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8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 10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11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12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 13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4 The Lost Generation—“Nada” in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 lace” 15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 16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 17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8 Feasibility of Popularizing Bilingual Teaching 19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 20 《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2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与讽刺 22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23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 24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25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6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7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28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29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30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31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任溶溶译本为例 32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 33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 34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35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 36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37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38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总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先修课程: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 交际意识。 通过中外文化异同分析,正确认识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地位与影响。了解跨文化交际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典型案例,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晓中西方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提高理论水平与思辨分析能力。 通过对文化态度、文化观念,以及跨文化交际心理的探讨,使 学生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形成平等、尊重、宽容、客观的跨 文化观念。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综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对外交际的能力和学生对中国文化掌握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促使双向沟通的教学内容。所谓双向沟通是指我们的学生和所在国的人们的沟通和他们所教的学生将来和中国人的沟通。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这双向沟通而展开。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两种案例让学生分析,一种是他们在生活中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案例,另一种是在课堂上、在文本中的中国文化问题的案例。双向沟通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学生在国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时能顺利完成任务。 主要章节: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二章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1 价值观中的文化冲突 民族性格 案例分析 2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1)语言的习得与发展

(2)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 (3)定势与偏见 3 自然环境、空间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4 心理环境与跨文化交际---隐私 案例分析 第三章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1情景与跨文化交际 2角色与跨文化交际 案例分析 3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案例分析 第四章规范系统与跨文化交际 1 关于规范和规则 2 规范系统的层次性 3 中外规范系统的不同 案例分析 第五章符号、代码系统、编码和译码与跨文化交际 1 符号 2 代码系统 3 代码系统的不同层次 第六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1什么是“文化附加意义” 2“文化附加意义”的特点 3 中外语言中文化附加意义的不同 4 词汇与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 案例分析 第七章交往规则与跨文化交际 1 社会语言差异 2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3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案例分析 第八章社会礼仪、社会习俗与跨文化交际 1 送礼 2 禁忌 案例分析 第九章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 1 称呼 2 邀请 3 拒绝 4 招呼 5 请求 6 恭敬 7 道歉与感谢 案例分析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导致休克发生的重要环节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主要受三个因素调节,即血容量、心脏排血量和血管张力。影响以上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均可导致休克发生。休克分类目前也倾向于依据对以上三因素的初始影响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事实上各类型休克对循环动力学影响决不是单一的,尤其到休克后期常常是各影响因素交叉存在,对休克处理也应依据对病情的综合分析,按照以上因素对机体影响的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休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低血容量是指血管内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可由于全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 出血是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动脉压降低通过压力感受器介导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表现为动静脉收缩和直接心肌兴奋。静脉收缩对于维持静脉血液回心从而维持心排量尤其重要。动脉收缩起初是为在心排量降低时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由于脑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对维持心脑灌注有益。但对其他器官,如肾脏,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将严重减少血流灌注。交感神经兴奋的心脏表现是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 在无出血情况下循环血浆丢失也会引起与失血症状相似的休克。如严重烧伤可引起足以导致休克的血浆丢失。由于血浆丢失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相同,只是选择性血浆丢失增加了血液粘滞性,加重了血流淤滞。体液或电解质丢失也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呕吐腹泻时体液大量丢失,肠梗阻导致大量分泌或渗出液体被隔离在肠管内,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渗出到腹腔内也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处理以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为主,后期因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及合并心功能抑制,处理也趋于复杂化。 二、心源性休克 由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心泵功能衰竭,导致左心室不能泵出足够的血量。起初,外周循环通过血管收缩来尝试代偿,但如果左心功能损伤足够严重,不能维持正常循环,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当左心室心肌坏死超过40%时心脏即难以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其他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少见原因还包括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和败血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