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一、什么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是对疾病、损伤及死亡等进行同级分类的国际公认标准,是目前疾病分类的黄金标准。

二、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

起源于1853年,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家族分类合作中心不定期进行修订,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医学的发展,第十次修订本的名称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世界卫生组织还保留了ICD的简称。

三、ICD在我国使用时间表

1、1987年我国正式使用ICD-9进行疾病与死因统计

2、1993年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将ICD-9正式列为国家疾病分类代码标准

3、1983年ICD-10开始修订,1989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1993

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4、2002年起我国正式使用ICD-10进行疾病与死因统计

5、1999年成立了ICD-10更新顾问委员会对原文版开始修订

6、2005年正式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第二版》

四、目的和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有义务执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信息。目前卫生部推广实行的病例首页库,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实现各级卫生部门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而疾病分类实行统一的标准,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内与国际交流

(1)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要出版一本《世界卫生统计年鉴》,根据ICD分类原则收集各国的死亡原因分类资料。

(2) 国际会议文章、杂志的交流在涉及疾病时,也要求有疾病的国际编码。

(3)病人转诊时医院提供的病历摘要也被要求填写ICD疾病分类编码。

2、医院中的医疗、研究与教学

病案除了医疗参考,更被用于教学和科研,而规范的疾病编码是病案检索的

钥匙。

3、管理需求

通过疾病分类可以将病案中的信息按不同的用途加以归纳,用于对各种医疗信息的分类,对病种的管理、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4、医疗付款

相关疾病诊断分组Diagnoses Related Groups是目前各国医疗改革研究的重点,它是一个基于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的医疗经费控制系统和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将疾病性质、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相同或相似病人分为在同一个类别中,并据此而进行医疗付费和管理。采用此系统,ICD编码是分组病人的依据。由于每一组别的费用是限定的,医院不管提供了多少服务,也不能多收费。因而,医院只能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缩短住院天数来达到较高的回报。这种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医院的工作效率,自觉地消除过度医疗和浪费医院资源的现象。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 ICD-9与ICD-10区别 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其次,ICD-10 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I 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 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

ICD的分类原理 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当对一个特指的疾病名称赋予一个编码时,这个编码就是唯一的,且表示了特指疾病的本质和特征,以及他在分类里的上下左右联系。 ICD的使用方法 (1)ICD的分类编码查找 疾病分类编码的操作方法,基本上可分为4个步骤: (1)首先要确定主导词,相当于在图书馆中检索时所用的主导词。 (2)确定主导词后,在字母索引中(第三卷)查找编码。 (3)把查到的编码在类目表中(第一卷)核对编码,看是否正确。 (4)对于肿瘤的编码操作,由于要求有两个编码,所以要再次操作。 (2)主导词的选择 主导词的确定是编码操作环节中重要的一步,其选择方法有以下几条: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 眼科部分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 眼科部分 ICD码疾病名称 睑板腺炎 睑腺炎[麦粒肿;迈博姆;察司] 眼睑蜂窝织炎 眼睑脓肿 眼睑疖肿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睑(缘)炎 新生儿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 鳞状性睑缘炎 眼睑皮炎 眼睑的盘形红斑狼疮 眼睑的干皮病 眼睑湿疹性皮炎 眼睑变应性(过敏性)皮炎 眼睑瘘 眼睑肉芽肿 睑板炎 眼睑炎 瘢痕性倒睫 眼睑倒睫 眼睑内翻 痉挛性睑内翻 瘢痕性睑内翻 睑外翻 老年性睑外翻 麻痹性睑外翻 兔眼 睑皮肤松驰 上睑下垂 睑疤痕性闭合不全 睑裂闭合不全 睑裂狭小 睑缘粘连 上睑退缩症 眼睑闭锁 眼睑粘连性疤痕 眼睑黄斑瘤 睑板腺脂肪变性 眶脂肪脱垂 眉毛脱落 眉缺损 眼睑坏死眼睑睫毛脱落 眼睑白癜风 陈旧性眼睑异物 后天性内眦畸形 后天性外眦畸形 眼睑水肿 烧伤后睑畸形 烧伤后眉毛缺损 眼睑出血 眼睑黑变病 眼睑后天性畸形 眼睑囊肿 眼睑皮脂腺囊肿 眼眦后天畸形 眦畸形 眼睑充血 莫尔腺囊肿 眼睑新生物 眼睑肿物 眼睑疾患NOS 急性泪腺炎 慢性泪腺炎 慢性泪腺肥大 泪腺脱出 泪眼 泪液分泌过少 眼干燥综合征 泪器囊肿 泪器萎缩 外伤性泪器萎缩 泪溢 泪腺分泌过多 化脓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 泪囊脓肿 泪囊炎 泪小管炎 急性泪囊周围炎 急性泪小管炎 慢性泪囊炎 泪囊粘液溢 慢性泪囊周围炎 鼻泪管闭锁 鼻泪管阻塞 泪道梗阻 泪道狭窄 泪道阻塞 泪小管阻塞 泪管闭锁 泪石 泪点外翻 泪囊瘘 泪囊囊肿 泪囊粘液囊肿 泪管肿大 泪囊膨出 泪道(管)扩张 泪小管断裂 泪器系的疾患NOS 眶蜂窝织炎 眶内脓肿 球筋膜炎 眼眶骨膜炎 眼眶骨髓炎 眶内肉芽肿 眶内炎性假瘤 眼眶非特异性炎症 眼眶炎性肉芽肿 眼球后炎症 眶部出血 眶内血肿 眼球突出 眼眶水肿 眼球移位 搏动性突眼 间歇性突眼 外伤性突眼 眼眶外生骨疣 眼眶畸形 眼眶萎缩 眼球陷没 眶内陈旧性异物 陈旧性球后异物 眶部囊肿 眶部粘液囊肿 眶内上皮样囊肿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应用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应用网络填报死因常见问题及纠正 一、ICD-10相关名字的定义 (一)死亡原因 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死亡原因可以有多个,包括疾病、损伤中毒及外因;不包括临死时的表现形式,如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等。 (二)根本死亡原因 定义: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用于进行单原因统计分析,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所有报告的死因均可以被用于进行多原因统计分析。 二、国际死亡通知书表格基本格式 各国在填报死亡原因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国际死亡通知书,其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叫做基本格式。这里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如图1(国际死亡证明书基本格式) (一)第一部分 死亡原因中间的罗马字的第一部分(图1黄色部分),照ICD-10的格式,设计成ABCD四行。

这四行之间,他们又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按照表上的提示,报告在A行的这个死亡原因是直接导致死亡的这个疾病或情况,所谓的情况,可以把它理解为损伤或者中毒这样的一些疾病。而当A行的一个疾病或者损伤中毒是由下面更早的一个原因所引起的话,那么就要把它报告在B行,也就是第一部分要求B行比A 行报告的更早的疾病,同样的道理,如果B行的疾病,还可能由更早的疾病引起,那么就要依次把那个疾病报告在C行,甚至D行、E行上面,一直报告到最早的一个疾病为止。 (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在死亡原因中间的罗马字的第2部分(图1蓝色部分)。 第二部分的死亡原因,应该是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者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当值的临床医生,对导致该病人死亡的疾病,以及损伤、中毒进行了考虑以后,其中有因果关系的直接导致死亡的那些内容,按照顺序填写在罗马字的第1部分里面,而这个人身上同时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疾病的影响,而且这些疾病促进了这个人的死亡,那么就可以依次地把它填写在第2部分各行上面,在第2部分填写的内容彼此之间,不要求他们有什么顺序。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就是右面的一列(图1绿色部分),此处记录发病至死亡至今的大致时间间隔。 每一种情况从发生到死亡大概的时间写在对应的右面的各行里面,那么在这个里面,时间间隔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第一部分的死亡原因,因为前面已经提到报告在第一部分各行A、B、C、D各行之间他们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顺序,所以从时间间隔上大致可以看出来,在第1部分A行的时间间隔,应该是距离死亡时间是最近的,B行,就应该时间要远一点,C行,更远,D行是最远的,如图2。每一个死亡原因,它从发生到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应该尽可能地填写在右面的各行上面。因为在ICD的编码里面,当对某些疾病进行编码的时候,ICD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其中提到有一点就是有些疾病在它发生的期间导致的死亡,要编到疾病本身,而当这个疾病从发生到死亡已经超过一年了,而且疾病也禁止、停止了,而是由于这个病的后移的影响造成的死亡,那么要编码到疾病的晚期效应。 (四)举例说明基本格式的填写 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式,对于因为疾病造成的死亡,和因为损伤中毒造成的死亡,如何填写,自此分别举例说明。 1.首先来看一下疾病的死因链以及填写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一、什么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是对疾病、损伤及死亡等进行同级分类的国际公认标准,是目前疾病分类的黄金标准。 二、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 起源于1853年,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家族分类合作中心不定期进行修订,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医学的发展,第十次修订本的名称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世界卫生组织还保留了ICD的简称。 三、ICD在我国使用时间表 1、1987年我国正式使用ICD-9进行疾病与死因统计 2、1993年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将ICD-9正式列为国家疾病分类代码标准 3、1983年ICD-10开始修订,1989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1993 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4、2002年起我国正式使用ICD-10进行疾病与死因统计 5、1999年成立了ICD-10更新顾问委员会对原文版开始修订 6、2005年正式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第二版》 四、目的和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有义务执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信息。目前卫生部推广实行的病例首页库,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实现各级卫生部门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而疾病分类实行统一的标准,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内与国际交流 (1)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要出版一本《世界卫生统计年鉴》,根据ICD分类原则收集各国的死亡原因分类资料。 (2) 国际会议文章、杂志的交流在涉及疾病时,也要求有疾病的国际编码。 (3)病人转诊时医院提供的病历摘要也被要求填写ICD疾病分类编码。 2、医院中的医疗、研究与教学 病案除了医疗参考,更被用于教学和科研,而规范的疾病编码是病案检索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