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莆田文化概述

莆田文化概述

莆田文化概述
莆田文化概述

莆田文化概述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中部,为八闽名郡。莆田文化发达,文物彰明,名闻遐迩,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莆田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秦代,为闽中郡的一部分。西晋末,中原战乱,大批南下的士族百姓,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与当地闽越人一起劳动、开发,使莆田的经济文化出现了飞跃。到了南朝陈光大二年 (568),莆田开始立县。唐武则天圣历二年(699),析莆田西部设立清源县(后改名仙游县),莆仙两县均属当时的清源郡(郡治在今泉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又析莆田、仙游等部分区域设立兴化县,置太平军(旋改兴化军),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军治由游洋迁到莆田,辖莆田、仙游、兴化三个县。莆田逐步成为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景炎二年(1277),兴化军升为兴安州。元代改称兴化路。明代改为兴化府,裁撤兴化县,辖地分别归并莆仙两县。清代仍为兴化府。民国时期,废府,历属南路道、厦门道、福建省、兴泉省和福建第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莆仙两县历属福建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专区、闽侯专区、莆田地区。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莆田撤区设市,辖城厢、涵江两区和莆田、仙游两县,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座新兴城市。2002年5月,再次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莆田县的部分乡镇分别划入城厢区、涵江区,并新设立了荔城区、秀屿区。莆田市现辖有城厢、荔城、涵江、秀屿四区和仙游县。

莆田区位优越。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镇八闽水陆之要冲。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及众多的岛屿,是莆田兴市的宝贵资源;肥沃的莆田“南北洋”平原和仙游“东西乡”平原,果荫成带,稻麦金黄,是莆仙人民的“金色粮仓”;东北及西北,青山连绵,峰

峦俊秀,是莆仙人民的“绿色银行”和天然生态屏障;漫长

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是莆仙人民的“蓝色田园”和加强

与海外交流联系的便捷通道。

莆田风光秀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造就了巍峨秀丽

的群山,诗情画意的溪流,灿若明珠的岛屿,富饶肥美的平

原,而且还打造了诸如壶山致雨、永兴神石、九鲤飞瀑、木

兰春涨等奇山秀水;勇于开拓的莆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

把先人留下的丰厚文物遗迹和美丽的山水有机结合,再创了

诸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众多新景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为古府新市增添新的光彩。

莆田重教兴学。“开莆来学”奠定了教育鸿基,“家贫

子读书”蔚然成风。古代,科甲佳话绵延不断;近现代,教

育事业更是突飞猛进。自古迄今,壶山兰水哺育了灿若群星

的经世致用的俊才。进入新世纪,莆田学院的创办,圆了莆

田人民的“大学梦”。

莆田文化发达。钟灵毓秀之地,吸引了多少文人雅士云

集,他们或吟诗作赋,或秉笔著述,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曲,推陈出新,多次晋

京献演,誉满京华;体坛健儿,频频捧金摘银,改写了诸多

运动项目纪录;还有那形神兼备的国画艺术,笔补造化的书

法艺术,巧夺天工的工艺美术,惟妙惟肖的摄影艺术……这些异彩纷呈的艺术门类,使莆田赢得了“戏剧之乡”“田径之乡”“武术之乡” “摄影之乡”

和“绘画画乡”等崇高赞誉。

莆田英杰辈出。千年名堰木兰陂的潺潺流水,诉说着建

陂先贤的悲壮和不朽的业绩;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掩埋着

莆田抗元英雄的铮铮忠骨;古朴肃穆的林墩戚继光纪念馆,

流传着戚家军和兴化人民并肩抗倭的感人故事;龙脊山上的

巍巍丰碑,镌刻着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五星红旗插上莆田城的

光荣革命历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莆田屡历风云变幻,

饱经人世沧桑,无数志士仁人坚韧不拔、前赴后继、英勇奋

斗,迎来了今天改革开放、莺歌燕舞的美好春天。

莆田崇尚开放。远在古代,莆田就大量接受了北方移民,同时,莆田人也勇于走南闯北,形成了对外开放和交流的良好传统。近现代,又有大量莆仙人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留学、考察,与我国的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建立了密切联系。独具特色的“海上和平女神”湄洲妈祖及其信仰传播所形成的妈祖文化,更是扩大莆田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在对外开放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从莆田传向四面八方,而且也广泛吸纳了外地优秀文化,形成了莆田文化的一大特色。

古府莆田为我们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新市莆田继续前进的坚固基石。

莆田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探亡日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白额春联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

莆田民间节日的奇特习俗

莆田民间节日的奇特习俗 “做大岁” 莆田民俗,正月初四夜,要跟除夕夜一样过,名曰:做“大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至今莆田群众仍沿袭这个风俗。正月初二不串门 农历正月初二日,是莆田、福清两相邻县份的禁忌日。此俗亦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倭寇进犯莆田、福清,两地被杀者众。戚家军打赢倭寇后,出外避难的老百姓纷纷回家探望,大家悲喜交集,既为生者幸存而庆幸,又为死者不幸而悲伤。初二日,许多家庭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因此初二串门就成为不吉利之事。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探亡日”,每年这一天互不串门,即使是至亲,也不例外,只有居丧之家才允系友上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系友家拜年,初二日就不必忌讳。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的春联均为一色通红,唯独莆田春联的联头上多了一截白额,红白相间,格外醒目。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为粉饰太平,强令家家户户贴上红联。人们在贴红联

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悲。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以后沿袭为例,流传至今。 “耙鼎”闹元宵 在莆田一些地方,当迎神队伍经过他们的家门口时,就把煮饭的铁锅端出,倒置地上用锄头把锅灰“耙”掉,这时,全村充满“几查、几查”的声音,其意一则驱邪,二为纳福。这个习俗据传是在元末明初,有一对年轻夫妻流落在外,因闹元宵的迎神队伍经过自己寓居的家门时,没钱买鞭炮燃放接驾,只好将耙锅发出的响声权充鞭炮声以表示虔诚。年过一年,他们的家业越来越大,人丁越来越旺,把这归结为耙锅声感动了神明而赐予洪福,于是元宵耙锅迎神便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吉利的举措并广为流传。有的地方还有定例:在大年三十把铁锅底的锅灰耙干净后,必须等到元宵节才能再耙,否则来年会没有财气,如今老百姓生活提高后,逐渐用煤或液化气当燃料,这一奇观也就少了。中秋节吃芋头米粉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中华民族习俗是吃月饼、赏明月。但在莆田,特别是农村,过去吃月饼并不很流行,是夜,家家户户却都要吃芋头炒米粉。这主要源于莆田方言的“芋头”与“熬”谐音。过去人们生活艰辛,吃芋头炒米粉表示“熬一熬”就到“头”,以寄望来年时来运转。

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莆田是闻名海内外的戏曲之乡,当地人民群众对古老的剧种莆仙戏情有独钟,数百年来形成了莆仙民间许多独特的戏俗。所谓戏俗,就是民间演戏规俗和观戏风俗。其俗繁文缛节,非常复杂,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极具莆仙地方特色。如演出规俗有落棚礼、彩棚、净棚咒、弄八仙、跳加冠、弄五福、招财进宝与寒山拾得、状元游街、田相公踏棚等十多种;而观戏风俗也有大年三十看《戏》、请戏、文武棚、棚前约会、戏前杂食等多种。其中较为独特的有以下几种戏俗。 演出习俗有落棚礼、彩棚、弄八仙、跳加冠、状元游街等习俗。 落棚礼。旧时在莆仙,凡新组织的戏班,在雇买童伶、招聘后台吹鼓手后,就择个吉日,举行落棚礼。这一天的深更半夜,全体童伶一律穿上洋布或广东玉长衫,由扮丑、末的提灯前导,扮生、旦的敲着大锣,扮净脚的捧着田公元帅的神龛,到达指定地点请香火。香火请回后,净脚马上扮作开路将军形象,大放烟雾,散发纸钱,在台上彩棚。彩棚后由扮生、旦的上台,一进一出,各唱一段莆仙戏曲牌《锦庭芳》,然后对坐谈心,亲切会晤,以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感情,互道吉祥如意。 彩棚。旧时,莆仙戏演出无论日场夜场,都是四出戏,即三个折子戏,一个戏本,俗称一场三折。戏开始时,必先演彩棚,由鼓手击鼓三通,吹唢呐“知达”二下,司砂锣的“扁扁”敲二下,名曰报鼓,作为预备演出的通知。当戏班一切准备好了,接着就放鞭炮,锣鼓三通,俗称“三锣鼓”。在三锣鼓中结合吹唱,唱的曲牌是《思娘家》(亦名扑灯蛾),唱词不用方言,而近官腔。曲词原有九段,一般只唱三段,只有在唱对台戏文武棚时,为了显示本领,才唱完九段。继而后台齐念四句大白: 盛世江南景,春风昼锦堂。 一枝红芍药,开出满堂红。 每念一句,打锣鼓一通;彩棚毕,接着吹打一段没词曲的上下词,曲文只有罗哩连三字反复吹唱。据说这是宋人的遗曲,也有人说这是戏神田公元帅的咒语。唱毕,后台齐喊发彩二字,一个三绺黑须的文老生出场,相传此人物是唐明皇。他对观众拱手作揖,念了四句定场诗: 一篇翰林黄卷,多少礼部文章; 琴弹阳春白雪,引动公侯将相。 念毕下场。旧时莆仙戏班演彩棚,主要是为驱鬼邪、保戏班和乡村平安。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 正文:一、福建的地域风貌 1.1福建地貌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 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2.1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2.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客家人因没有其他较为普遍的民众娱乐,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客家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也很严,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到了山间就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2.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2.4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更多体现出文化古城和

莆田官间风俗

莆田官间风俗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凌晨,开门置鞭炮,各家拜神明先人,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点,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命。初二不相返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顶有送年之例的归应。初四日,在持续迎年中,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在车饱队蜂拥下,按户募弃木柴。下战书则有娘妈请花,愿望能庇其早生贵子。傍晚垒柴木于社庙前,举火焚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快返家中,日夹火母盼望财如火发。 春节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遥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运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其习俗是: 除旦,午夜过后,家家焚放鞭炮,叫开正。初一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奠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遇雨衣

不干之说。吃面后,亲邻戚朋间互相拜年,仆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是日,人们纷纭到城镇,或到山村旅行名胜,叫做游春。 初二日,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宰者泛滥,至正月初一贼初退,遁难的人们返家发殓遭难亲敌,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而,此日就成为不吉害之日,忌去来。不外凡初一到过的,不犯此忌。 初三日,因初一、初二两天关井门不与水,初三早才祭神开井门汲水。开店展的生意人于此日早也叫炮开门营业。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息伴,回外家向父母拜年。在仙游,这天仍是做十日,祝寿亲友川流不息。祝寿的礼品正常有线面、鸡蛋、炮烛(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数目多少有必定的讲求。 初四日晚上做大岁。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庶民逃难,没有在家过岁,翌年初一回到家里,收葬逢害亲友后,于初四剜过除夕,俗称做大岁。在仙游则是初五做大岁。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结婚习俗(用方言翻译)

象头句后梳前达xx头前 前梳后夫妻随老老 脚踏金肖物,越做越有 金肖物深深财发万金 仙椅后后有人让有人疼 赞十盘全 红团圆圆,新娘妇嫁人做夫人 橄榄生生,一结婚就生 线面,万寿无疆,xx 红枣,早生贵子 龙眼干,xx做大官 苹果,家庭做好好 梨,做事聊聊心 花生,博士研究生 上轿赞句 上轿变十八样,夫人奶奶了象象 赞轿脚,好达高 赞轿夫,好丈夫 赞轿底,早早做娘底 赞轿边,xx

赞轿后,夫妻随后后 赞轿顶,代代大发展 赞葫芦,葫芦双双层 夫妻幸福万万年 下轿赞句 新郎公开轿门,生子中状元 新郎牵新娘,家庭做有有 新娘妇牵厅前,金银珠宝xx来 拜堂 今日结婚好日子,亲戚朋友来xx 现在新娘妇花轿到,欢迎大家来放炮 大人小孩围去看,畏惧害羞用伞罩 新娘妇花轿到礼岳,大人小子跑去躲 灶里有火用水泼,以后合家xx 现在新娘妇花轿到门前,手提布花遮脸前想要新郎公跑去牵才肯满意到厅前 厅堂布置崭崭新 xx结婚姻 一拜天地xx,花开并蒂xx xxxx,下代xx传多多 xx二转,添丁添家尾

xx三下,新郎公亦早做爸爸 进房 脚踏新娘房喜葱葱 新娘妇遇到一个好xx 喊起四句齐喊好 新娘妇xx娶财宝 年头结婚年尾生 生了七男共八女 胜过唐朝xx仪 问候父母 xx父母大人亲,感谢父母xx 夫妻交拜心连心,相亲相爱进洞房交杯酒xx 一杯美酒xxxx夫妻两人结成婚 奴和xx吃美酒世代传出好xx 二杯美酒敬贤妻 好酒xx吃下北肚 三杯美酒实在xx 今生今世真有缘 四杯美酒齐来饮 百年好合心相印

五杯美酒满盈盈 美酒佳肴庆成婚 六杯美酒吃得意 同心努力齐生产 七杯美酒敬新人 糖果看烟大家分 八杯美酒重如山 情投意合精神爽 九杯美酒结同心 百年好合随到老 十杯美酒吃不醉 尊老爱幼xx名扬试比酒量谁高低咱是一对好夫妻 两人对面结成双 xxxx 美满姻缘今朝成 事业成功竹成林 君奴交杯xx饮 相亲相爱好感情 夫妻两人要和气 奴说这话xx记

莆田风俗文化

莆田风俗文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莆田,,隶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中心,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文献名邦、海滨”的美称。有、、三大海湾。莆田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莆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可以从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话,工艺美术,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调研。(立意)民俗文化:莆田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只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莆田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白头春联 清军侵入福建时,莆田人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648年,克复了兴化府城,但同年七月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清兵第二次夺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剃发令的威胁。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办丧事贴白联。到了新年,清军强迫贴红联给“新朝贺岁”,否则死罪。按中国老习惯,丧家未到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不得已贴上红联,但巧妙地留出一段白联以示抗议。第二年为了纪念这一惨痛时刻就于大红纸上边特制一段白头,渐成习俗。 莆田闹元宵 莆田的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才结束,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闹元宵,节目丰富多彩,盛况赛过春节。元宵,是指新春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晚,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亦称“上元节”。莆田各地到处建有宫、庙、社、坛,每个里社均按古时划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还有“总元宵”、“末夜灯”等活动,系较大社庙集中举行的大型元宵绕境活动。体现出莆仙文化所独有的强烈内聚力和乡土气息。 莆田时,民间有到郊外春游的习俗,叫“踏青”。不少人家带着“清明龟”和“卷”,以及饭、菜、香烛、银纸上山扫墓,表示对先人的悼念。回来时,带回一小束青枝绿叶。清明节多逢下雨,百姓可在清明前后各3天去扫墓,俗有“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之说。 “清明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糖做成的,先将饭团或面粉加糖捏成一个个粉块,然后放入木刻的“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莆田文化风俗成语

莆田文化风俗成语 由于莆仙话单音节词汇较多,莆仙话成语虽然以四字格式为主,但也有二、三、五字等格式。莆仙话书面材料较少,成语大都是人们口里常说的习用语,长期沿用,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歹歹才:一表人材,在莆仙话方言里多用来形容年青男子英俊潇洒。 清清靠:非常干净,用来形容一个人穿着利落体面,也可用来形容院落、房间整洁干净。 卫生古:对极其爱好干净讲卫生之人的描述用词。 老豆鬼:对不讲卫生、邋遢之人的形容词。 土土连:过度的憨厚老实。 下嘴接:对爱好议论是非之人的形容词。欠欠灶:傻、少根筋。 三不动时:随时随地。喜花大开:心情好到极至。 无味六厝:没有味道,用来比喻饭菜极其的不可口、毫无味道可言。 说东塌西:天南地北胡扯一通。 牛头夜叉:粗鲁、野蛮,比如:死仔、如此“牛头夜叉”,刚买的新裤子、才穿一会儿裤裆就开裂了。 牛筋马力:年轻力壮。黑头七寸:黑不溜秋。 三岁二秋:本指二三岁幼齿,也用来讽刺成人做出幼稚的行为。 贪先给先咬:本想贪图便宜、反受“便宜”所害,相近汉语“偷鸡不成反蚀米”。 骚讲二十痛:用法和汉语“胡说八道”相同。 不三字三四:不规范,不像样子,不伦不类。 说有说无:有的没的乱扯一通,常用来比喻人说话不靠谱、瞎掰。 说天毒落地:海侃、漫无边际的谈论,相近汉语成语“谈天说地”。 鸡嘴捏成鸭嘴:恶意的颠倒是非黑白。 狗头猫狸面、说死的八并:有点相类似汉语成语“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常用来讽刺一个人总改不掉身上的毛病。 上晚暝坐鸡、下晚瞑坐狗(鸭):善变、主意摇摆不定,同汉语成语“朝三暮四”。 【红青白绿黄】五颜六色;花花绿绿;颜色鲜艳。 【椅子椅子迈】家底薄。椅子迈,指比一般椅子更小的小椅子。“迈”的意思为小。 【胡蝇草蚂】用于“胡蝇草蚂拍拍”中,指正业以外的较小的收入或活动;不合正道的收入或活动。草蜢:蚂蚱。【古锣古斗】古旧的锣,古花瓶,比喻老古董,老面孔,不变的事物。“斗”在莆仙也指花瓶,如“落斗”,指把花插到花瓶里供观赏。 【天猫天狗】能干或敢干的人们。如“叫一帮天猫天狗去帮忙”。 【菜头菜块】白萝卜煮成的菜和白萝卜切块腌成的小菜,比喻质量差的小菜。如“喝稀粥配菜头菜块”的意思是吃稀饭,而且下饭是萝卜腌菜,也就是伙食很不好。在莆仙,用于盐腌的蔬菜有以下几种:芥蓝菜、芥菜、包菜、白萝卜、南京菜(甘蓝)、菜花。 【亲情大细】亲戚和同族的人,泛指所有亲戚。莆仙话“亲情间”指亲家。大细人,指族亲。 ●厝边隔壁莆田人称房子为厝,此语即左邻右舍。 ●孤形独相指某人喜欢单独行动,性格孤僻,与众不同。 ●日曝雨“沃”(淋)指在外受到烈日暴日西,暴雨淋身。 ●张形做状故意做个样子给人家看,即虚张声势的意思。 ●嘴长目凸指某人怒气冲冲,说不出话时的脸面。 ●讲天对地天与地相差甚远,此语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意思。 ●有头有尾指某人做事善始善终,让人满意。 ●头叫尾应前头呼叫,后头答应。比喻某人反应敏捷,听从指挥,对上级格外殷勤。 ●无面无目即不给人家脸色看的意思。 ●渡船客店人在过河时才呼唤渡船,在远出时才投宿客店,所以此语是临时处所的意思。

莆田市城市文化建设及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莆田市城市文化建设及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设“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为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伟大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长远着眼谋划文化立国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已成为一种政治责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活力源泉,文化发展战略在提高国家及区域整体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 “十二五”时期是莆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一系列宏伟蓝图的实现,有赖于文化的引航和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考虑文化建设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制定《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对于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服务莆田建设宜居港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指导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规划》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立足莆田市文化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在回顾总结莆田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阐明未来十年莆田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组织政策保障,并提出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为“十二五”期间推进全市文化发展和安排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提供基本依据。 规划基期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20年。 本《规划》参照依据如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莆田风俗文化

莆田,福建地级市,隶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莆田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莆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可以从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话,工艺美术,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调研。(立意) 民俗文化:莆田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 年初二 游县是 等活动,系 各3 “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工成约三坟长的长方形粉块,在粉块当中压一条小线,然后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粉块中的小线会自然展开,形似书卷。有的人家还在“卷”上印制红花,寓意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清明节期间,莆田人上山扫墓,除以祭品对着墓碑“呼神”致祭外,还要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并放上一叠纸钱,用小石头压住,以示此墓的后裔已来祭扫。祭扫完毕,折下一枝松枝叶带回家,以示枝荣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另外,莆田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唱清明戏的习俗,所唱剧目多为人们所熟悉的莆仙戏《白蛇传》、《拾玉镯》、《人面桃花》等戏剧中有关清明故事的折子戏片断,用以烘托清明的独特气氛。 妈祖文化 妈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惟一的救苦救难的海神。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是福建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大家了解莆田民风民俗吗?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吧!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1】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

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

莆田婚嫁习俗

从莆田婚俗文化变化看人们的心理 【摘要】莆田的婚俗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挺复杂的。但是这些年也在发生改变。从研究婚俗中研究当代莆田人一些心理观。我主要是采用访问家里年长的老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来完善我的论文。 【关键词】婚俗;文化;心理观 莆田的婚娶礼仪中就有古代"六礼'的痕迹。六礼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是男方使媒人通言,表示通婚之意 问名是问女方的姓名及生辰以便“卜其吉凶” 纳吉即婚约告成 纳征是男方向女方交纳聘礼 请期即男方向女方请以成婚之礼 亲迎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迎娶 莆田的婚俗程序有个组成:说媒,相亲,送庚帖,纳征,放定,看日子,送嫁。我挑几个程序阐明。 1.说媒 儿女长大后,父母托媒人为其物色对象。有一段时间婚姻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兴起自由恋爱,在外面工作生活的孩子往往在外面找对象,也省去了“说媒”“相亲”的过程。 但最近几年,不仅仅是莆田人,很多人发现自由恋爱的婚姻不及相亲的婚姻那样长久。现在在莆田其实更多人选择相亲组成的家庭。其实莆田的离婚率是比较低的,选择相亲组成的家庭不是因为离婚率低,我觉得有更根本的原因。 (1)莆田人愿意和本市的人结婚。 在莆田很多男孩子随着父母在全国各地经商,在外面是会遇到很多的女孩子,但是莆田人大都接受本市的女孩子。女孩子也是这样。 (2)女孩子到了要考虑婚嫁的年纪时,往往都会现实地考虑男方的家庭背景等等,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在过年的时候找媒婆帮忙介绍对象,从媒婆那边了解男方的家庭有时候比和男朋友相处几年都要多。 当地人似乎更推崇这样的婚姻,认为没有付出太多的感情以及比自由恋爱要更加了解对方,所以在莆田的婚姻过程,说媒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相亲 媒人说亲之后,其父遇“门当户对”的,即可代儿女登门相亲(一般是男方到女家相女儿)。对方要煮线面或鸡蛋当点心招待,鸡蛋线面又称为太平面,这也是煮线面招待客人的一种寓意。男方若对女子(包括家庭状况等)感到满意,便可以吃下月老蛋;若不中意,就不吃这碗蛋。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当事人的心意,避免双方产生尴尬不愉快。男方吃了月老蛋后,女方还会煮出点心~线面(长寿面),意即平安长寿。经过了相亲,男女双方及其尊长都无反对意见,这门亲事就算基本议定了。 3.订聘——纳征

《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

《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 10对外汉语卓志辉2010013507 莆田话即莆仙方言,是闽方言五个次方言之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它还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方言与文化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方言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下面我以自己的方言知识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从莆田方言与莆田戏曲、历史、习俗、文字书写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作粗浅的考察。关键词:莆仙方言;文化;民俗;比较关系;示例。 (一)莆仙方言与莆仙习俗 语言是人们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一个地区的方言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这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莆田人祟尚礼仪,讲究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礼遇有加。这从莆田人的称谓和日常礼节性用语中便可反映出来。如莆仙话称“女婿”为“子婿”,称儿媳为“新妇娘”,称“亲戚”叫“亲情”。小女孩的泛称比较多,有阿妹哥、阿妹囝、阿妹丁。这些都是对他们的爱称,以这样的称呼来显示出他们亲昵的关系。在相互交往中说得最多的礼节性语言是“不要紧”、“没得关系”、“真过意不去”、“真难为你了”。这些客套用语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润滑剂。在待客方面也很热情,在家中一看见认识的,就大呼“快来坐一下”,继而便要客人“吃杯茶”“说新闻”,若有重要客人来,主人定要亲自下厨。 (二)莆仙方言与莆仙戏曲 莆仙戏是流行于莆仙方言地区的戏曲,莆仙话中的许多谚语大部分来自莆仙戏。如:“有人救刘寿,没人救三娘”。语出莆仙戏《华岳三娘》,此语比喻别人家有人去救(或帮助),却没有人来救(或帮助)自己。再如“徐永年亲眼见过”。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高继祖》。徐永年是高继祖的老仆人,继祖一家被害,他都亲眼看见过。此言比喻某人对某件事发生的全过程都看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作为证人。而莆仙戏中的唱词又用莆仙方言演唱,在唱腔、表演上也极具莆仙特色,因为莆仙戏的剧本创作大部分都取材于莆田人的日常生活,并在莆仙方言的演出,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娱方式。 (三)莆仙方言与莆仙历史 语言——它是文化的根,是历史传承的媒介,从莆仙话的古老窥见莆田历史的悠久。莆仙话保存着大量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如称“书”为“册”、称“绳”为“索”、称“哭”为“吼”、称“房”为“厝”。莆仙话中把“昨天”叫“昨暮”,,源自《史记》卷六十七:“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这里的“昨暮”就是指昨天。清代有位学者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莆仙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莆仙方言中还带有古代原住人闽越族的语音遗留。如北方称牲畜居处为“圈”,莆仙则称为“栏”,音义和壮族、水族、傣族相似。又如莆仙方言的“坂”字,音义与壮侗语的一样,意为村寨,用于地名。从中可以看出莆仙话的古老与莆田的历史悠久。 (四)莆仙方言与文字书写 兴化方言任何一句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来历。如,莆仙人将淘米水之类的猪饲料叫做“潘”,1949年大众书局出版的《大众字典》第377页关于“潘”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福建地貌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有较大的沿海平原,如

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省内城市间往来在过去往往要经水路来达成。有闽江、晋江、九龙江下游冲积而成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一、福建气候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福建的风土人情 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

福建莆田现代名人录

福建莆田现代名人录 1000多年来,莆仙人繁衍至今,境内有310.26万人口,播迁海外和港澳台同胞有70多万人,共计530多个姓氏。莆田市姓氏研究会秘书长林春德告诉记者,早在汉代,陈、胡、何姓人口开始入莆,陈氏来到九华山,胡氏来到壶公山,何氏来到九鲤湖,他们是最早入莆的三姓。据莆田市公安局户籍部门统计,莆田陈姓48万人,林姓44万人,黄姓22万人,三姓总人口占全市30%,郑、吴、李、张、蔡等姓人口均超过10万人,全市有52个姓氏人口超万,110个姓氏人口达千人,420多个姓人口在千人以下。莆田籍名人简要罗列如下: 林兰英(1918- 2003)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世界级的科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 陈宜瑜,莆田市仙游县人,国家自然基金会主任。 闵桂荣,卫星技术专家,莆田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三院院士。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卫星总设计师、。 林华宝(1931.05.29--2003.08.17),福建省莆田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返回技术专家,中国返回式卫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吴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围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 翁祖烈(1909-1992),福建省莆田市城厢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 陈肇雄,国际机器翻译科研领域的知名专家,现为湖南省副省长。 林文肯,1945年11月出生,福建莆田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纪检组组长。 林元培(1936.2.8 -)桥梁专家。出生于上海市,福建省莆田县人。主持工程设计主要成就和贡献(1)上海南浦大桥(获199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上海杨浦大桥(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上海徐浦大桥(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4)上海卢浦大桥(5)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家沱长江大桥(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 (7)东海大桥杨浦大桥建成时,不仅跨度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在造型上创造了许多的世界第一。他主持设计的上海卢浦大桥建成后,也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多项第一。打破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 林元和,1950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佛山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林超伦,福建莆田,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译。

【民间传说(十三)】莆田官间风俗(一)

莆田官间风俗(一)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凌晨,开门置鞭炮,各家拜神明先人,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点,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命。初二不相返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顶有“送年”之例的归应。初四日,在持续“迎年”中,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在车饱队蜂拥下,按户募弃木柴。下战书则有“娘妈请花”,愿望能庇其早生贵子。傍晚垒柴木于社庙前,举火焚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快返家中,日“夹火母”盼望财如火发。 春节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遥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运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其习俗是: 除旦,午夜过后,家家焚放鞭炮,叫“开正”。初一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奠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遇雨衣不干”之说。吃面后,亲邻戚朋间互相拜年,仆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是日,人们纷纭到城镇,或到山村旅行名胜,叫做游春。 初二日,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宰者泛滥,至正月初一贼初退,遁难的人们返家发殓遭难亲敌,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而,此日就成为不吉害之日,忌去来。不外凡初一到过的,不犯此忌。 初三日,因初一、初二两天关井门不与水,初三早才祭神开井门汲水。开店展的生意人于此日早也叫炮开门营业。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息伴,回外家向父母拜年。在仙游,这天仍是“做十”日,祝寿亲友川流不息。祝寿的礼品正常有线面、鸡蛋、炮烛(女的“做十”要加花粉)、布料、鞋帽、中堂等,数目多少有必定的讲求。 初四日晚上做“大岁”。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庶民逃难,没有在家过“岁”,翌年初一回到家里,收葬逢害亲友后,于初四剜过“除夕”,俗称做“大岁”。在仙游则是初五做“大岁”。 初五犹如初一,早饭每人一碗面,而后去游春或探访亲友。 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泄的停止日(社瘪自十二月十六日起)。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连续的时间相称长(原果是各村的时间不同,最早的初八,最迟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弛灯结彩,晃“宴桌”、叠糕果,城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行傩步队绕境一周,家家在厅堂陈设香案,应队伍经过期,燃烛燃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企求全年安全如意,俗称“接行傩”。接完行傩,主妇们把余烬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来年更红火。是夜,游灯、“摇棕轿”(跳傩火)、舞龙舞狮,直闹到天黑。有的村还“做大棚”(几班戏子合演大型连台历史剧)。有个别村过元宵节的方式极特殊,如城厢区城郊乡广甫仔村的过节方法是在正月十三日凌晨五至六时,家家把烧饭的锅,掏出倒扣院子里“耙”几下,即算过节。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二月二”,也称“头牙”。因每月的初二、十六两日,各行业主于晚上以祭神福余,请伙友们聚餐,叫做牙祭,此例从二月初二开端,十二月十六结束,故名。是晚,各行业业主特为“首福”邀请店员、伙友聚餐,未得邀请者,就象征着被“辞退”。在仙游这一天为蒙馆(私塾)开学日。这天家长们把孩子梳洗清洁,挎上一篮炒米花(俗称“炭模”),炒糖豆。篮上放七根青葱,八个布钮扣,象征孩子“七聪八窍”、“聪慧花开了”。学生到受馆拜学生、孔子,正式入教了。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2239299.html,/ebook/e4d16874b307e87100f69627.html

消失的文化莆田民间结婚赞句

消失的文化:莆田民间结婚赞句 998 2019-06-26 14:03 只看楼主 1、起头赞句 今早上头灵鸡啼,八仙聚会房中来, 今夜夫妻成佳偶,百子千孙耀门楣。 今早上头喜苍苍,对门两姓结成双, 夫妻好合鱼得水,举案齐眉效孟光。 2、开帘赞句 今者轿帘两旁开,金银财宝成堆来。 新郎新娘入房内,生子生孙生秀才。 3、挂表德赞句 今天成婚好日子,现时赞句话开始, 挂起表德齐喊好,亲戚朋友齐贺喜。 挂起表德是吉时,自古至今传下来, 二姓婚配结成双,月老注定无差时。 挂起表德喜苍苍,夫妻连连结成双, 一家和偕喜洋洋,福如东海寿如山。 挂起表德在中堂,厅堂金玉在满堂, 三星拱照福禄寿,百子千孙满堂红。 三元五桂真威风,千古扬名传四方, 百子千孙积德大,周朝一统八百代。 4、安床赞句 四角眠床齐齐安,福禄春夏与秋冬, 金砖银钱藏四角,福如东海寿如山。

眠床垫上太平钱,岁岁平安福来临, 一对鸳鸯高颈眠,夫妻恩爱亲百年。 四角眠床垫铜钱,今宵夫妻笑盈盈, 天上嫦娥临凡界,天赐贵子骑麒麟。 5、婚礼拜堂赞句 红灯花烛真辉煌,并蒂花开满堂红, 新娘入厅大大方,新郎心里热烘烘。 一拜天地喜洋洋,厅堂龙凤共吉祥, 且喜今朝行婚礼,合卺交拜百年长。 齐拜高堂父母亲,谢谢大人养育恩, 夫妻恩爱心连心,亲戚大小真开心。 厅堂布置斩斩新,幸福美满好婚姻, 才郎淑女好匹配,相亲相爱进洞房。 6、送房兄五子登科闹房经文 脚踏房前逢圣旨,今天成婚好日子, 乡里大小齐帮忙,亲戚朋友来贺喜。 开天开地开分明,周公祭礼出其桌, 出有某人去说话,两性配合结婚姻。 宗之一字好卜头,玉老注定真正搞, 五百年前天注定,注定今宵意自然。 明之一字日月光,男凤新房好生装, 果然生好西施貌,身上红衫百样装。 义之一字三盖头,表德挂了就象头, 大家一齐就来看,亲情朋友来贺喜。 章之一字立共早,夫妻思随届身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