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一: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

法(一)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

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

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

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

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

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

创造能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

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篇二: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

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

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

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

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

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

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

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

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

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

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

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

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

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

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

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

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

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

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

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

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

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也是平均分。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

)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

合作探讨。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

平均分的方法;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

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

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呢?” 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

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篇三: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

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

例2(8-9页)。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

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

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

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

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

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

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

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

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

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

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

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

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

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

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

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

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

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

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

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

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

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

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教师必须舍

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

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

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

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

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

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

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

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

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

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

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

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

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

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

智力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的理念。】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说一说课堂所得所获,锻

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平均分

第一组:2、2、2、2、2

第二组:3、3、3、3、3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第三组:2、2、2

第四组:5、5、5、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

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

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

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

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

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

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

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

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

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

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

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

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

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

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

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

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

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

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教师小结:虽然采

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

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

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

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激发兴趣。】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方法

例2:按指定的份数分

例3:按每份的个数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

平均分的方法;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问题诊断:

新人教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新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2)教案

表内除法(2) 学习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础训练。 1、把6朵花平均分给3。 2、圈一圈,填一填。 (1) 一共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算式是()。 (2 一共有(,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个。 算式是()。 3、算式24÷3=8,读作(),除数是(),被除数 是(),商是()。 4、计算20 ÷ 5 = 4时,想口诀:(),商是()。 5、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6、一本要2元,10元钱可以买()本。

7、 在( )里填上“>”、“<”或“=”。 5( )20÷5 30÷6( ) 6 40( )6×5 12÷3 ( ) 5 6( )36÷6 20 ( )4×5 二、知识应用(判断对错)。 1、有24块,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 ) 2、“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3、△△△ △△△△△△,列式: 6 ÷ 3=2 。 ( ) 4、把 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 ) 三、解决问题。 1 、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4? 3、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6的5倍是多少? 四、看图写算式。 1、 ( )×( )=( ) ( )÷( )=( ) ( )÷( )=( ) 2、 30米 ?米 ?米 ?米 ?米 ?米 ( )=( ) 五、用数学。 1、 需要几个筐? 2、(1)有8只兔子,平均装在2个笼里,每个笼装几只? 24棵

二年级数学 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一) 一、 精学精练 1、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 (1)□ □ □ □ □ □ □ □ 一共有( )个□,每4个一组,分成了( )组。 (2)△ △ △ △ △ △ △ △ 一共有( )个△,每3个一组,分成了( )组。 (3)○ ○ ○ ○ ○ ○ ○ ○ ○ ○ ○ ○ 一共有( )个○,每2个一组,分成了( )组。 2、填空,在横线上列式,不用答题。 (1)10根筷子,每2根配成一双,可以配成( )双。 。 (2)公园门票3元一张,12元可以买( )张门票。 。 (3)一本书有24页,小明4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看 ( )页。 。 (4)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 3、完成表格 二、 活学活用

1、找出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空格里的数 (1) (2) 2、把18个○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先画一画,再列式。 3、动脑筋。 (1)数一数,一共有( )只蝴蝶。 (2)如果每3只蝴蝶飞到一朵花上,要( )朵花。 (3)如果每2只蝴蝶飞到一朵花上,需要( )朵花。 (4)如果有2朵花,那么平均每朵花上有( )只蝴蝶。 (5)如果有3朵花,那么平均每朵花上有( )只蝴蝶。 4、一条长16米的绳子,小聪把它对折了三次,这时每折绳子有多长? 表内除法(二) 一、 精学精练 1 5 9 21 35 21 14 21 19 45 43 12 10 23 36

1、兰兰要把6个☆平均分成3份,你认为第()种分法是正确的呢?在它后面 画“√”。 第一种分法:☆☆☆☆☆☆ 第二种分法:☆☆☆☆☆☆ 第三种分法:☆☆☆☆☆☆ 2、填空: 图中共有()个草莓,平均分给2人,每人()个; 平均分给3人,每人()个; 平均分给6人,每人()个。 3、填空:如果每2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盘。 如果每3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盘。 如果每6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盘。 4、填空并列出算式,不答题。 (1)10个气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个。。 (2)10个气球,每5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3)20人去划船,每4人乘一条船,需要()条船。。 (4)20人去划船,分乘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人。。 二、活学活用 1、把12块饼干平均分一分,想一想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2、根据要求写出算式。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说课稿 》(四篇)

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一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二下《表内除法(一)》练习题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选择。 1.30÷6=5,读作( )。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2.20里面有4个( )。 A.10 B.4 C.5 D.16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12÷3 B.36÷6 C.20÷4 D.24÷6 4.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可能有( )个。 A.24 B.25 C.36 D.35 5.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 A.5+6-9 B.5+6-9 C.5×6-9 D.5+6-9 二、填空。 1.30 ÷ 5 = 6 |||| ( ) ( ) ( ) ( ) 2.用下面卡片上的数摆成学过的除法算式。 3. 6÷口=口,表示6只大公鸡,每 ( )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 )组。 4.如果□+□+※+※+※=21, □ +□+※+※+※+※+※=27 那么,□=(),※=() 5. 乘法算式:( )X( )=( ),( )X( )=( ) 除法算式:( )÷( )=( ),( )÷( )=( ) 三、计算。 1.填表格。 被除数101524812 除数3825 商56346 2.想一想,算一算,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 四、应用。 1.一个乒乓球2元钱,4个羽毛球12元钱,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2.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3.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探究题)有一串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排列,第十九个珠子是( )颜色。 2.(信息题)35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可以每4个人分一组,也可以每5个人分一组,怎样安排没有剩余? 3.(创新题)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发给4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 4.(信息题)一天中午正在下着大雨,明明问菲菲:“再过36小时太阳会不会出来?’’菲菲说:“那可说不定。”明明说:“我可以肯定,再过36个小时太阳一定不会出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5.(开放题)在下图的○中填上不同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答案: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1.A 2.C 3.B 4.B, C 5.B 二、1.30 ÷ 5 = 6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2.20÷5=4 20÷4=5 12÷4=3 12÷3=4 18÷3=6 18÷6=3 3.6÷2=3 2,3 4.6,3 5.3×5=15,5×3=15, 15÷3=5,15÷5=3 四、1.乒乓球便宜。每个便宜l元钱。 2.12元 提示:方法一:先求单价,再求总量。6÷3×6=12(元) 方法二:6瓶中包含着几个3瓶,就包含着几个6元。 6瓶÷3瓶× 6元=12(元) 3.36÷6=6(天),36÷4=9(页)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白色 提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珠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按照“1黑、2白、1花”的次序每4个分为一组。 因为4×5=20,表示5组共有20个。而第十九个 应向前数一个就可以了。或从第(4×4=16个)再 向后数3个。 2.解析:每5个人分一组,正好分成7组。而每4个 人分一组,不能正好分成整数组。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教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表内除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说课稿(附教案)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2.动手操作,探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表内除法分一分说课材料

表内除法分一分

表内除法 分一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8个五角星,12支铅笔,3个盒子。 学生准备:20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第65页主题图

学生观察这幅图中的小朋友课间活动时在干什么? 尽可能从图 中发现以下信息: (1)操场上一共有30人。 (2)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3)6人1组,可以分几组? 教师:这些小朋友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为了方便开展活动,采用了 分组的方式进行。你们在课间活动时,也有过这样分组进行的经验吗?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需要分一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出示例1,提出分的要求。 出示6个★。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教师:要把6个★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分一分。 教师:请你数出6根小棒代替★,动手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 (3)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抽学生上台,在展示台上展示把6个★分成两堆的不同分法。 ★★★★★★ ★★★★★★

★★★★★★ 教师:这3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特殊? 为什么?(第3种,因为分得的每一堆的个数一样多。) 教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把第3种分法贴在黑板上,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4)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分一分,并呈现学生的不同分法。提问: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 2.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刚才通过分五星和小棒,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有12支铅笔(出示12支铅笔),要平均分成3 份(出示 3个盒子),可以怎么分? (1)独立操作。 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12支铅笔,动手分一分,预设学生可能的分法: ①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 ②每次每份分2支,2次分完。 ③1次每份分3支,1次每份分1支,2次分完。 ④每次每份分4支,1次分完。 ⑤先把12 支铅笔分成3 份,再把多的移给少的,逐渐变成每份 4支。

表内除法(平均分)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图片、小棒。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出示桃子图片)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学生操作摆桃子。 (设计意图:有操作才有收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产生多种答案。这节课是在一般中寻找独特,分法有很多,主要让学生在比较中生成学习资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指导学生每3个一份,看看结果是几份,交流。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操作分,但每3个一份的分时,教师巡视指导。因为教材仟2次操作,都是每2个一份地分,防止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进行比较,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强调: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提醒学生先圈一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气球,每3个一圈,看看圈出了几分,每一份就是给一个人。求出结果。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书第42——4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和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初步认识。 (出示课件)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桃子)你们喜欢吃桃子吗?(喜欢)请你们数一数有几个桃?(6个)现在我们要利用这些桃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首先请大家把题读一遍。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请大家想一想。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生1:两堆都是3个。 生2:一堆2个,一堆4个。 生3:一堆1个,一堆5个。 师:小朋友想得太好了。那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公平? 生1:第一种,他们都是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 生2:后两种分法一堆分得多一堆分得少,第一种分法两堆都是一样多。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 师:那刚才第二种和第三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学生动手分)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生1: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生2: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最新表内除法分一分

1 表内除法 分一分 2 3 第一课时 4 教学内容 5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 6 题。 7 教学目标 8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9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10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1 教学重、难点 12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3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4 教学准备 15 教师准备:18个五角星,12支铅笔,3个盒子。 16 学生准备:20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17 18 教学过程

19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 1.出示第65页主题图 21 学生观察这幅图中的小朋友课间活动时在干什么? 尽可能从图中发现以下信22 息: 23 (1)操场上一共有30人。 24 (2)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25 (3)6人1组,可以分几组? 26 教师:这些小朋友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为了方便开展活动,采用了分组的方式27 进行。你们在课间活动时,也有过这样分组进行的经验吗? 28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需要分一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29 30 板书课题:分一分。 31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2 33 (1)出示例1,提出分的要求。 34 出示6个★。 35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36 教师:要把6个★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37 (2)学生独立分一分。

教师:请你数出6根小棒代替★,动手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 38 39 (3)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40 抽学生上台,在展示台上展示把6个★分成两堆的不同分法。 ★★★★★★ 41 42 ★★★★★★ 43 ★★★★★★ 44 教师:这3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特殊? 为什么?(第3种,因为分得的每一45 堆的个数一样多。) 46 教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把第3种分法47 贴在黑板上,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48 均分? 49 (4)课堂活动第1题。 50 学生独立分一分,并呈现学生的不同分法。提问: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51 么? 52 2.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53 教师:刚才通过分五星和小棒,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54 有12支铅笔(出示12支铅笔),要平均分成3 份(出示 55 3个盒子),可以怎么分? (1)独立操作。 56 57 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12支铅笔,动手分一分,预设学生可能的分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导学案人教版.doc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1) 1课时 (2)平均分(2) 1课时 (3)平均分(3) 1课时 (4)除法(1) 1课时 (5)除法(2) 1课时 (6)练习课 1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1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1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4)练习课 1课时 (5)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表内除法说课稿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说课稿 》(四篇)

2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一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篇一:2014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 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 例2(8-9页)。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 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 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 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 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 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 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 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 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练习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一) 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2、如果是平均分,请你在后面的“()”里画。 (1)() (2)() (3)() 3、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平均分成5份 (2)把所有平均分成2份 4、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 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2)

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第2课时 平均分(二) 1、圈一圈,填一填。 (1) 有()个苹果,每()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共需要()个盘子。 (2) 每只小猴吃5个,能够分给()只小猴。 (3) 这些花要放在()个花瓶中。 2、动动小手画一画。 (1) 每只小熊分到5个,这些苹果可以分给几只小熊?能分给几只小熊就画几个△。 (2) 每2只和1朵花交朋友,这些共可以和几朵交朋友?请你画出来。(3) 需要几个鸽房就画几个○。

3、有12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1)平均分成4组,每组()个小朋友。 (2)每4个小朋友一组,可以分成()组。 第3课时 除法(一) 1、填一填。 (1)写出下列运算符号的名称。 +-×÷ ()()()() (2)12÷4=3读作:()。 (3)18÷6=3读作:()。 (4)16除以4等于4写作:()。 (5)15÷5=3表示把15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动动小脑瓜,一起做一做。 (1)一共有()枝。 (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4=()(3)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4)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5)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3、看图写除法算式。 (1)(2) 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朵?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4、解决问题。 (1)每条小船上有3个人,4条船上一共有()人。 (2)如果这些人坐2条小船,平均每条船上有()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