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农业资源与区划

地理位置重庆市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主城区东部,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重庆市主城区50千米。东北邻垫江县,东南接涪陵区,西北靠四川省邻水县,西南与渝北区接壤。位于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东西宽千米,南北长千米。全区幅员面积平方千米。

自然状况长寿区地质构造属压应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形为主,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斜纵横张烈隙发育的特征。地域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体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基本一致。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之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全境山区占18%,深丘占35%,浅丘占42%,江湖水面占5%。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大堡至复元长江水面海拔154米。山脉为锯齿状,以明月山为大,其支脉支峰分布较广,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米,为全区最高峰。黄草山、铜锣山和五堡山,是境内主要山脉。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气候特征长寿区划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常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出现。常年降水量毫米,最高降水量毫米,最少降水量毫米,日最大降水量毫米。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

行政区划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2010年长寿区辖4个街道,14个镇。即: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新市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共设223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

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白族、藏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2个少数民族。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352747户,902112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22人,比上年减少48207人,城镇人口275990人,比上年增加49312人。人口出生率为‰,死亡率为‰,自然增长率为‰。

农业资源

(一)植物资源: 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二)动物资源: 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原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脊椎动物218种。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三)土地资源: 长寿区域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面积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底,有耕地面积52120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6672公顷(水条件23942公顷),临时性耕地15172公顷。有园地面积11278公顷(其中茶园面积55公顷,果园面积

11223公顷)。有水域面积11149公顷,可养殖水面8000公顷。

(四)水资源: 长寿区境内有一江、三河、十三溪、三十五条沟、175处地下水、两个人工湖及十六座小(一)型水库,总水面积11149公顷,河道总长公里,多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灌溉、养鱼、航运、发电等皆得其利。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万千瓦。地下水中,有世界罕见的义和乡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含锶、铕、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水质好,酸碱适度,矿化度低,常年水温15℃,已经开发利用。

农业园区《重庆市长寿区现代农业种植园区总体规划》经区政府第5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5月举行了启动仪式。长寿现代农业园区由现代种植示范园和沙田柚种植示范园两大园构成,按照“一年成势、两年成形、三年成园”的建设思路,规划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和拓展示范基地等各类基地60万亩。2010年6月,园区被确定为首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止2010年底,澳门恒河集团、北京冬润果蔬集团、重庆维丰公司、重庆市和兴源公司等21家企业已经入驻园区,引资额达亿元,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园区已建成各类产业基地64200亩,其中,柑橘基地26500亩,沙田柚基地3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设施蔬菜3200亩。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800万元,新建公里宽为8米的沥青路面环道主干道和沙田柚园区人行观光便道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3个骨干水系项目,为入园业主规划新建变压器10座,增加供电300千伏安。预计2012年园区可基本建成,全部项目达产后,年收入40亿元,税收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0元,人均增收4350元,土地亩收入达6200元,比种粮收入高5200元。

农业经济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林业产值4789万元,比上年增长%;牧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渔业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75万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商品产值(现价)亿元,比上年增加%。实现农业增加值(现价)亿元,比上年增加%。

农业生产除粮食生产外,主要有柑橘、蛋(肉)鸡、水产三大支柱产业和蔬菜、生猪两大菜篮子工程。2010年全区播种面积85726公顷,较上年增加137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715公顷,较上面增加61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68539吨,较上年增产%,平均亩产363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1831公顷,较上年增加598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1831公顷,产量249140吨,较上年增加22050吨,平均亩产1404公斤;水果总产量万吨,较上年增加万吨;油料总产量8335吨,较上年增加808吨。肉类总产量万吨,较上年增加吨;茶叶总产量53吨,较上年增加6吨;蚕茧产量395吨,较上年增加15吨。

农村家庭基本情况全年农村居民2010年人均总收入元,同比增长%;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增长%;人均总支出元,同比增长%,其中生活消费支出元,同比增长%;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亩,同比增加%;平均每人拥有住房面积平米;平均每人消费粮食公斤,同比增长%;平均每人消费蔬菜公斤,同比减少%;平均每人消费食用植物油公斤,同比增加%;平均每人消费肉类公斤,同比增加%。

一、综合情况

长寿区位于重庆腹心,距主城区65公里,面积1423平方公里,人口88万。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辐射的重要中继站。辖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长寿通过全力打造“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城郊农业基地、区域物流中

心”,力争在2020年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独具特色的大城市。

二、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长寿区域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6276公顷,(其中田27703公顷,土18573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有园地面积2366公顷(其中茶园面积174公顷,果园面积2192公顷)。有水域面积11149公顷,可养殖水面7161公顷。荒地4903公顷,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长寿区境内有一江、三河、十三溪、三十五条沟、175处地下水、两个人工湖及十六座小(一)型水库,总水面积11149公顷,河道总长公里,多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灌溉、养鱼、航运、发电等皆得其利。水能蕴藏量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万千瓦。地下水中,有世界罕见的义和乡干坝村碳酸盐多元素复合型优质饮用矿泉水,含锶、铕、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水质好,酸碱适度,矿化度低,常年水温15℃,已经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园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100个编号(含粮食作物及森林害虫和害虫天敌),脊椎动物218种。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植物资源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三、农牧渔业生产情况

长寿区是我国商品粮、猪肉、商品蛋、渔业、蚕茧、柑桔主产基地之一,闻名遐尔的产粮大区,史称县地为“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榨菜、茶叶、柑橘、蚕桑、生猪、鲜鱼等。长寿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西瓜等水果质优量大,是长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1980年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连年增产,农牧渔商品量逐年增加,大大改善了全区人民生活,并为国家提供了较多的粮食和农产品,先后被国家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区、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试点区、长江上游优质商品水果生产基地区城、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区、商品鱼生产基地区。

2008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各类果树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其中:柑橘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6万亩,产量万吨,实现产值万元;新建沼气池5830座,配套完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一建三改”3100户;全年新增转移10800人,培训转移5250人;全区耕地流转面积万亩,流转率%,规模经营面积万亩,规模经营率%;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30元。

2008年

二、农业

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8年,全区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万吨,增长%。蔬菜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出栏生猪万头,比上年增长%;肉类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19%;水产品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业商品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农业商品率达到%,比上年同期的61%提高了个百分点。

2008年,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共投入各类水利资金5190万元,新修整治各类水利工程206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恢复改善与新增灌溉面积公顷。新建沼气池5830座。“一改三建”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全区累计完成“一户三改”示范户3100户。

此外,“森林长寿”建设全面启动。投入亿元、造林万亩。完成渝长高速公路、晏家立交桥景观林、桃花新城、长寿湖库周绿化和绿色产业带建设,完成速丰林基地建设1万亩,封山育林万亩。继续巩固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表2: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单位2008年2007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吨370505 345624

1、小麦吨25080 17566

2、玉米吨82675 82370

3、稻谷吨199471 185719

4、薯类吨49370 48027

5、杂粮吨13909 11942

油料总产量吨9095 5877

#油菜籽吨8107 5176

甘蔗吨892 1018

茶叶吨31 29

水果吨95354 87353

年内出栏生猪头697275 54510 19

肉类产量吨64881 54796 19

#猪肉吨52296 43650

牛奶吨3148 2888

禽蛋吨41932 34860

家禽产量百只74733 62992

水产品产量吨15960 14360

附:年末生猪存栏头493973 416000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22900 25113

2012年

一、综合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从动态看,全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1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上半年增长%,前3季度增长%,全年增长%。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粮食产量达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产量16万吨,增长%;肉类产量万吨,增长%。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农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农业“三园”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种植园:新建晚熟柑橘基地3000亩,产业基地总面积达万亩;沙田柚种植园:补栽补植沙田柚5000亩、塔罗科血脐2500亩,沙田柚种植总面积达万亩、投产面积达万亩;现代畜牧园:3500头奶牛养殖项目建成并预投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1、地貌特征: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较多。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整个地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由北向南呈横向双波型。东北部为全市地势最高,地形最复杂的群山丘陵区,群山向外是滕、薛、枣一片海拔为100上下的山前平原。往南,从峄城区东部边界起向西至薛城附近又隆起东西走向的带状山脉。再往南又是海拔100米上下的山前缓平地。西部滨湖及南部沿运地区为海拔30—40米的沿湖洼地和交接洼地。枣庄共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和洼地三种农业地貌类型,三种地貌类型的大体比例是二洼三平五山丘。 2、土壤类型及分布:枣庄市土壤多属于历史悠久的农业土壤。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1)棕壤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以北部和中部的丘陵地带较多,与褐土土类成复区分布。棕壤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17%,居第二位,该土类肥力一般较低,供肥性好,保肥性差,其缓平地带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部位较高地带宜作花生、地瓜、小杂粮等。(2)褐土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的山体上及山体周围山间谷地,山前倾斜平原上,缓岗及低洼地片的周围亦有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8.93%,是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居第一位。褐土区一般水源较缺,易受干旱威胁,耕层较浅,犁底层坚硬,适宜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梁、棉花、黄烟及其他小杂粮等。(3)砂姜黑土类:是我市第四位土类,其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1%,主要分布在滨湖沿运(河)地势平洼地上以及北部山区洪积扇缘的低洼地带。(4)潮土土类:全市潮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5%,居第三位。除峄城区外,其他区(市)均有分布,以滕州西部平原分布较广。潮土依水傍河,水资源条件优越,地势一般较平坦,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精种高产区。(5)水稻土土类:我市水稻土较少,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44%,主要分布在滕州西部濒湖平洼地及台儿庄区运河东段两岸的平洼地上。 3、农业气候资源:枣庄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旱少雨。全市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52.3×108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量地理分布不均匀,一般南部少于北部,平原洼地少于山 丘地带。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58%。累计平均气温13.2~14.2℃,年气温日较差一般为11~13℃。我市≥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800~5200℃,≥1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300~4700℃,≥2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2700~3000℃。全市无霜期在190~215天之间,光热条件基本能保证一年两熟。我市降水年平均为815.8毫米。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雨季与高温期基本一致,对喜温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 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 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 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 源较少。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读大庆市地图,回答4~6题。 4.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 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 6.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C 5.A 6.A 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第5题,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丰富的石油资源。第6题,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市应利用技术优势延长工业链,发展相关石油装备等制造业;并且利用其广阔的地理区域,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2018·江西五校联考)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 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空1行 摘 要 【目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施监测一直是难点。 【方法】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 成为业务化运 行的主要数据源。为此,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锦市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2)对神经网络分类的结……;(3)选取关键水稻物……,【结论】……。(字数不少于350字) 关键词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关键词3-8个) 空2行 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1]和土地变化科学[2] 的热点问题。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3] 。 1 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域 本文选择□□□□□□□□□□□□□□□研究区 Email: yangp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8808353.html, 。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五宋体 小五黑体 小五宋体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号黑体,顶格 四号黑体,上、下各空半行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宋体,居中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农业资源与区划 地理位置重庆市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主城区东部,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重庆市主城区50千米。东北邻垫江县,东南接涪陵区,西北靠四川省邻水县,西南与渝北区接壤。位于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东西宽57.50千米,南北长56.56千米。全区幅员面积1423.62平方千米。自然状况长寿区地质构造属压应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形为主,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斜纵横张烈隙发育的特征。地域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体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基本一致。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之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全境山区占18%,深丘占35%,浅丘占42%,江湖水面占5%。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大堡至复元长江水面海拔154米。山脉为锯齿状,以明月山为大,其支脉支峰分布较广,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米,为全区最高峰。黄草山、铜锣山和五堡山,是境内主要山脉。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 气候特征长寿区划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常年平均气温17.68℃,最高20.4℃,最低16.7℃,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6.1℃出现。常年降水量1162.7毫米,最高降水量1457.7毫米,最少降水量836.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96.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 行政区划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幅员面积1423.6平方公里。2010年长寿区辖4个街道,14个镇。即: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新市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共设223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 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白族、藏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2个少数民族。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352747户,902112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22人,比上年减少48207人,城镇人口275990人,比上年增加49312人。人口出生率为14.15‰,死亡率为11.87‰,自然增长率为2.28‰。 农业资源 (一)植物资源: 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二)动物资源: 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原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脊椎动物218种。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简述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总结分析了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当前,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对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缺乏高层次整体规划,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三是资源保存分散,共享效率低。长期以来,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的行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手中,存在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的现象,机构之间以及保存者与利用者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共享的整体能力较差。 四是资源评价、鉴定等技术工作不深入,典型性和关键性数据缺乏,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五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技术支撑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出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2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设想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物资源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破环严重,农业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及研究利用越来越迫切,任务十分艰巨。 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

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特别提醒 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2.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开发中的问题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特别提醒 (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为:①加强对沟壑,坡面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堤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我国东北地区部分河流下游沼泽遍布的原因是:①纬高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③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④河流流向高纬度,且流域内有结冰现象,易发生凌汛。总之,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例1】(2009·广东三校)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教案全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本章规划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学习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之后,理应关注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因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章就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探讨。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通常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就其自然属性而言)等。陆地自然资源中有一部分为人类提供能源,我们称之为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采掘加工是能源工业的主要任务。能源工业的产品包括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还有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和转换的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等。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出更新、更强、更高的要求。 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条件密切相关。首先从能源的产销分布看,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源产销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还将长期存在。它不仅加重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江河不仅给人类提供水源,便利航运,而且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领域中颇具潜力,且我国理论蕴藏量与实际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相差悬殊,为此须大力发展水能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教学大纲——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全国农业专业

附件4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教学大纲——《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 发布日期:2010-12-10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ir Use and Zoning) 二、总学时 40学时(2学分)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主干课程。课程以我国的农业资源为主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介绍我国农业资源现状、分布、利用特征,探讨我国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策略与措施。课程结构由整体到个体,然后再综合,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区划、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以及我国农业资源特点与分区概况。第二部分为各论,分别介绍我国各类农业资源的状况、特征、分布与分区,分析各类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对策与技术措施。第三部分为讨论,根据我国农业资源区划与利用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分专题分别讨论问题的起源、现状与对策。 四、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我国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壤、农业养分、土地、水、气候、农业废弃物、生物等)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及利用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掌握农业资源区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专题讨论和自学。整个课程将各类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看作一个系统,根据生态系统的理论,从整体和有机联系的角度去分析农业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通过讲授和学习,研究

作者投稿模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栏目名称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谭□□1, 杨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510275) 空1行 要 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本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的精度显著高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水稻用6月份分别高0.55%、1.37%,在8月份分别高0.62%、2.34%;(2)对神经网络分类Majority 滤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稻分类的精度,水稻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在6 0.14%、0.5%, 在8月份分别提高1.56%、1.43%;(3)选取关键水稻物候期的遥感影像获取2.67%、3.45%;面向对象算法的水稻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2.6%、2.48%。未来350字)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不少于5空2行 种面积的27%,而其产量则达到粮食总产量的35%[1]。与此同时,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2]和土地变化科学[3]的热点问题。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4]。 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由于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中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包括Landsat TM/ETM+、SPOT 、CBERS-1/2 CCD 、HJ-1A/1B CCD 等(表1),其分辨率主要在100m 以内,是当前最常用的水稻遥感监测数据源,其特征是卫星类型多、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较高且时间序列较长,可实现大范围、多时 期水稻种植的长期监测。Peng 等[5]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 影像对丽江县包 1收稿日期:2013-11-08 作者简介:李心(1973—),女,汉族,河南泌阳人,博士、教授;国家进步二等奖或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管理。※通讯作者:杨□(1976-),男,汉族,湖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遥感。Email: yangp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8808353.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西藏地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四宋体,居中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考真题集锦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考真题集锦 高三地理备课组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2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3.图4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图4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4.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5.图4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6.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 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 “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16分)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2分)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 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 主要原因是。(2 分)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 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 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 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7分)(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7.(25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

农业资源与区划

区划: 1.农业区划:是在查明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农业资源的 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规律,研究区域资源的优势、劣势、生产发展潜力,按市场需要论证其生产方向和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宏观发展决策的应用科学。 2.农业自然条件区划:指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水文 地质、土壤、植被等分别进行的区划;主要包括农业地貌区划、农业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等; 3.农业部门区划:是对农业生产部门及作物的地域分布进行的区划。它是依据各个农业生 产部门及各种作物生产的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分析评价它们对各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地区分布、存在问题,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各部门、作物的生产条件,结合市场对该项产品的需求趋势,作出的部门及作物生产的发展区划。包括中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区划等。 4.资源容量临界值:指在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或劳动对象的经济系统中,经济活动对这种资 源的最高消耗量不得超过该生态系统固有调节机制可以维持的自然再生产量。过牧、过渔。 5.环境容量临界值:一方面指经济活动排入生态系统的废物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力, 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指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如农药、化肥等,经过生产周期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降解能力。 6.共享资源: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不能划定边界或归属权,从而只能由某一个社 区或集团所共同拥有的自然资源。地下水、公海 7.经度地带性差异:因距海远近而引起的自东南向西北以水分条件为主的差异,反映了自然 条件的经度(海陆)地带性差异。 8.纬度地带性差异:因地球与太阳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纬度高低、南北之间以热量条件为主的 差异叫纬度地带性差异。除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气候以垂直变化为主,属高寒气候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热量条件为主的气候变化,都呈鲜明的纬度地带性差异,从北而南,可分为9个温度带。 9.垂直地带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地形、地貌和地势起伏等不 同而引起的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呈现的规律性差异变化。 10.典型调查: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个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 型的调查来认识研究总体情况的调查。 11.抽样调查:就是从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以推算总体。 12.定性分析分区法:是指在掌握一定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依据区划的目的,确定分区原则 和指标体系或绘制有关指标的单因子分区图,相互叠加进行分区,对分区中存在的不确定边界或有争议的分区界线,由区划研究人员运用自己拥有的经验,在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 13.定量分区法:根据分类单元及其指标体系所含的特征量经过数学处理,对研究地区进行分 区划片。 14.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既包括天然 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又包括人类社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科技产品以及技术手段。 15.自然资源:是指存在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 的作为生产、生活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 16.社会资源:即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中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状况,农业资金条件,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政策、法规、信息与管理等。 17.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

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精品文档)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农业资源优势问题 自然 条件 气候 资源 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 较好 受寒潮、低温、阴雨、干旱 等气象灾害影响 生物 资源 丰富多样,生长速度快,产 品产出能力强,茶叶、竹子、 油菜等是典型的亚热带经济 作物 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 挥潜力,经济效益低 土地和土 壤资源 山地丘陵比例大,垂直分异 明显,类型多样,为立体布 局提供了条件 植被破坏后,山上易发生水 土流失,山下水冲沙积,旱 涝无度;红壤有机质少、酸 性强、黏重 水资源 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建水 电站和农业灌溉 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总体 评价 各种资源类型多样,是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 小的地区之一,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人文 条件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交通方便、市 场广阔 特别提醒 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条 件 地形 山环水绕,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适合机械化 作业

农业资源的概述及分类-教育文档

农业资源的概述及分类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基本信息 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1],包括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前者主要由气候资源、水资源、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组成;后者主要包括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其他有关经济技术条件。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和共同规律。 基本概念 农业资源[1]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

目重点是给出农业自然资源。 基本类型 1、自然资源: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主要特征 1 、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 、多用性和有限性 3 、整体性和层次性 4 、稳定性和变化性 自然资源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①不可更新资源,如铁、煤、石油等。 ②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 ③用之不尽的资源,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 农业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环境要素,又是人类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的认识理解

对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的认识理解 姓名:郭明珠年级:2012 学号:2012120078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的国内外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对农业区划和农业资源利用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做出相关阐述,然后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的新时期特点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区划发展特点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ization understanding Name: GuoMingZhu Grade: 2012 Student id: 2012120078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to make,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rio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its own views. Keyword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1发展简介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区划是揭示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农业区划就是这种客观的农业地域差异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 1.1国外农业区划发展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在古代,农业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不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出现农业的地区分异现象。近代最早比较科学地从事农业区划研究的,是俄国К.И.阿尔谢涅夫,他于1818年首次按照气候和土壤的特征,把俄罗斯分为10个“经济区”。20世纪20~30年代,欧美更多地理学家对各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广泛地进行了农业区划研究。例如1925年O.约纳森对欧洲,1926年O.E.贝克对北美,1937年J.L.卜凯对中国,先后进行过农业分区的探讨。应指出的是,В.И.列宁在1899年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914~1915年的《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两书中,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相关理论基础。① 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农业区划工作,首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苏联多次组织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了全苏和加盟共和国的各种类型的农业区划的调查研究,制订过多种划区的原则和方案,为苏联制订远景发展计划和农冶生产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1975年由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编的《苏联全国土地自然-农业区划》即其一例,它把全苏划分为3个带、14个地带、1个地区、5个亚区。 1.2国内农业区划发展 中国领土辽阔,农业类型多样,2000多年前成书的《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分区叙述农业的著作。1949年前只有少数学者作过全国或某一省的农业分区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配合编制国家五年计划,多次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并将其列为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成立全国和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委员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学科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1981年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潜力、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商品基地选建、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造等,提出了新的论点、建议和战略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和分级系统,分别阐明了10 个一级区和38个二级区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受食品消费升级、工业原料需求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农村人口迁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农业资源及其农产品需求总量将呈长期刚性增长趋势。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以及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以耕地资源为代表的农业自然资源总量持续下降。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所需农业自然资源前提下,单纯依靠国内农业自然资源无法保障中国其他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应。农业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用农业资源区划对农业进行系统分区是当前的必然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1.生物资源的概念:生物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季节性、地域性、周期性 (2)产出和投入的复杂性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 (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的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农业资源气候的特征: (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 (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 (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6.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关系 (1)种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农业气候区域性基础上的 (2)农产品品质的好坏也有区域性 (3)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也是与气候、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相适应的 由此可见,农业生产的区域性是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这是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依据。 7.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因子和指标是: (1)光能资源 (2)热量资源

(3)水分条件 (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 8.区划的分区系统由3个等级组成 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包括: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 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 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 9.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 气候大区 10.农业气象灾害——干旱(认真了解) 干旱发生规律: 华北、西北、东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 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是我国有名的重旱区之一 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和秋旱,春旱很少 华南南部多秋、冬旱和冬、春旱,夏旱不多,个别年份有秋、冬、春三季连旱 川西北多春、夏旱; 川东多伏旱; 干旱的预防措施:(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 (2)兴修水利,搞好农业基本建设 (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 (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 (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地抗旱保墒技术等 11.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必须从3各方面考虑: (1)要充分合理地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资源的生产力 (2)要不断提高农业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 (3)要注意改善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