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支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应采用: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解决

3、社会救济属于: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4、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筹资模式。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解决

5、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部分组成。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商业保险

2、属于我国社会保险内容的是:

A、食品券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E、生育保险

3、从管理体制上来看,社会保险有()类型。

A、国家社会保险

B、地方社会保险

C、联合社会保险

D、企业补充社会保险

E、委托社会保险

4、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有以下几种:

A、社会保障税

B、现收现付式

C、部分基金式

D、完全基金式

E、以支定收式

5、政府对社会保险市场干预的理由是:

A、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

B、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C、降低决策成本

D、家长主义

E、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第三部分判断题

1、社会救济的资金一般从财政收入中筹集,是国家财政资金单方面的转移。()

2、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

3、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完全基金制的筹资模式。()

4、社会保险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缴费率高,随后,就可以降低缴费率,以保持收支平衡。()

5、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救济。()

6、社会保险是国家按照市场等价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

7、社会保险的受益与支付是一种完全对应的关系。()

8、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完全来自于财政拨款。()

9、社会救济的享受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

10、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来自于人们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故政府养老保险的支付将减少人们实际可支配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储蓄也相应减少。()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

部分基金式

第五部分问答题

1、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保障市场?

2、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4、我国养老保险应采用何种筹资模式?为什么?

5、试述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E

3、A、B、C、D、E

4、B、C、D

5、A、B、C、D、E

第三部分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对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2、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

3、社会保险:是国家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4、社会福利:是国家、集体和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兴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和福利性物质帮助,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公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社会性制度。

5、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6、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险的计划依据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即当年的缴费收入仅能够满足当年的保险计划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储备资金。

7、完全基金制:是在对有关人口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长期预测的基础上,预计社会保险成员在享受保险待遇期间所需开支的保险基金总量,并将其按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或投保期间。

8、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两种方式的结合,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以确定收费率。

第五部分问答题

1、

(1)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问题

(2)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3)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降低决策成本。

(4)家长主义

(5)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2、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2)社会保障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3、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包括:

(1)社会救济

(2)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和生育保险、丧葬补助、失业保险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4、部分基金式

(1)我国养老保险不宜采用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模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的缴费并没有为自己建立养老储备基金,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实际上是靠后代支付的,必须靠政府的声誉和强制性才能维持下去的。在人口结构年轻化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模式比较适宜。但它难以应付人口老年化的挑战。

(2)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年化的时代。

(3)完全基金模式目前也不适宜我国的国情,因为较高的缴费率是国家财政、企业和职工个人都难以承受的。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实行部分基金式。

浅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经 济 纵 横 28 INTELLIGENCE 浅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蒲亚茜 摘 要: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发展态势以及社保支出的重要性,探究当前中国社保支出水平低和不适度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 国家财政 二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 法制化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转移支出的,它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保障指出的重要性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保障不仅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3、可以为国家筹集资金,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二、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的总体态势及特点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支出是不断增长的 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2006年社会保障总支出是1992年的7.41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2006年是1992年的6.23倍。(不考虑物价上涨原因)而且1999~200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比同年GDP 增长的速度快。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也预示着这将是政府责任体现的一个重要板块。 2、社会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中国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凸显 社会保险制度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这不仅是在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和立足国情的深切思考后作出的选择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老龄化日趋严重,走市场调节经济之路的产物。 3、农村覆盖范围窄,二元机制明显 在我国,城市居民享受着很好的国家福利,社会保障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不仅有齐全的险种也有晚上的低保。而在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确是以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为主为主。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分配上极其的不均衡。1998年,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农村的30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是农村的100倍,这是多么可怕的差异。 三、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低水平和不适度的原因分析 由于社会保障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导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适度。我国有必要在保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保的供求平衡、适度发展。 1、我国现处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期,社会保障需求大。 中国正处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不断完善的时期,要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并增加社保项目、提高保障水平必然要扩大社会保障的支出。 (1)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上的不稳定和激烈的现代社会的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为了得到生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保障这促使人们对保障的需求极大地增加,希望能够通过保障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因此也就迫切的需要社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来为人们排忧解难,也大大的扩大了社会保障的需求。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呈二元结构特征。城市社保覆盖率高,而农村社保覆盖率低,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保机制,扩大农村社保覆盖范围十分重要,这必然增大了对社保支出的需求。 2、人均国民收入低,社会保障供给有限。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三方负担,即政府、企业、个人,这三方的供给水平是怎么样的呢? (1)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中国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是比较少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将福利给了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靠国家和政府的大力财政支持。中国在这方面仍需努力。 (2)企业社会保障负担过重:在我国,企业在社会保障基金的贡献中一直担负着很重的责任负担着很重的社会保险缴费。这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也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劳务成本。因此往往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拖费欠费。如果一直让企业承担较高的缴费比重是很难进行的。 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实力。欧洲发达国家大多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良好的国家福利政策。若社保体制漏洞百出也会使得人们减少消费扩大储蓄,不利于通过内需拉动国名经济持续发展。 对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完善社保体制建立,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明显的水保二元机制让中国大多数农民都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大趋势应该是想农村地区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社保水平,将广大的农民都纳入我国社保体系,完善农村社保项目。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拨款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最主要来源。我国可以通过合理界定国有或国家控股垄断企业的利润分配,防止资产收益的“内部化”“企业化”,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努力扩大社保支出水平。我国也可以采取适当压缩行政管理成本还有其他建设方面的支出,这部分开只具有很大压缩空间可以为社保的支出腾出空间。 3、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加大社保基金筹资力度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支出的源泉。首先应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其次社保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考察。敦促他们按时足额缴纳费用,也要严厉打击拖费欠费的企业。同时,加大城镇居民缴费比例为社保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可以大力宣传鼓励捐赠。 4、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把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社会保障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基金的安全关系到社保制度的落实。不能随便挪用社会保障基金。因此,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落实相关社会保障立法,明确政府职责,保障社会保障的健康运行和资金的安全。同时我国还要改革基金投资制度,提高账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2011-02-22 18:03:58) 王延中龙玉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与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不仅财政支出的总量不足,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规模结构问题 作者简介: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00732; 龙玉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2。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2011年第1期。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缓解贫困、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也是现代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和公共支出的主体部分。由于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量、结构、范围、重点及运行机制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状况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研究社会保障支出状况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政府对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视程度,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或者深化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模式的理解与认识。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差异很大。欧洲福利国家把社会保障统称为社会保护支出或者社会性支出,美国主要指政府财政直接负责的各类扶贫计划和保障性支出。中国把社会保障视为一个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在内的庞大概念,但往往又不把保障性住房、基本卫生服务和教育事业包括在内。本文将中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支出分为三类,一类是指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社会福利与救济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即口径一,或者说狭义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也是目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所运用的口径;第二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支出,其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出和尚未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即口径二)。第三类即广义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政府用于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支出纳入进来(即口径三,或者说广义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类似或接近于一些国家的社会性支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主要立足于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但从总体上以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单位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主体。国家财政仅仅对严格界定的绝对贫困人口提供生存保障,对政策优惠对象提供有限的社会福利。1992年,中国社会抚恤、福利和救济支出为66.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8%和GDP的0.25%。[①] 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中国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基本制度框架。尽管社会保险制度引入了个人缴费和多主体责任共担机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优化方案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优化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全国GDP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由于我过人口众多,又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不断加强,我过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如何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的需求,保证老有所养,贫有所助,从而更好地稳定社会环境,安定社会秩序,已经成为社会保障支出的一大难题。我们组就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以及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情况作了详细论述和比较分析,并对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合理分配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分析 2001-201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表

一是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明显超过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1996年,社会保障支出662.31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 8.34%。这一比重在1997年略有下降,自1998年以后又迅速上升。2000年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达到1922.37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增加到 12.10%。“九五”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年均递增30.53%,而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年均递增率仅为18.94%。 二是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快于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地方依赖中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从支出总量来看,1996年中央支出仅占 15.09%,而地方支出占84.91%。从1998年起,中央支出比重逐渐上升,到2000 年两者已基本持平,分别为49.59%和50.41%。从增长速度来看,“九五”期间中央支出年均递增 75.75%,而同期地方支出年均递增仅为 14.57%。分项目来看,1998—2000年,全国财政“两个确保”支出总计1097.5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75.8%,地方财政仅占24.2%;从增长速度上看,1998—2000年全国财政“两个确保”支出增幅为年均 103.6%,中央财政支出的增幅为123.7%,而同期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幅仅为62.3% 二、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工作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所做出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但是,尽管成绩是显著的,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依然很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很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桎梏。可以说,社会保障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和谐的“安全网”,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既不利于保障民生,也不利于通过稳定消费预期、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是政府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者以下几方面缺陷: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论文题目: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 析与借鉴 学校北京工商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学院财政系 专业财政学 学号10011310529 姓名龙华建 指导教师姜竹 2012年10月13日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摘要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一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应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支出可以直接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量;也可以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通过增加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国际上主要的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各自在社会保障上的分项支出上对其支出的深入比较研究,然后通过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比较,从中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支出;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一,即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的价值基点,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接轨。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二,是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从从中发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直接借鉴过来,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服务。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三,是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多有差别,具有分类比较的价值。有比较才有借鉴,正因为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制度理念、保障项目、缴费水平、资金给付、管理体制等方面各有千秋,这才为我们的国际比较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具体内容,进行不同体制的比较,发现其共同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 关于社会保障模式,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的社会保障模式。因为社会保障模式的不同,可能在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的社会保障项目、主体和形式的标准会略有不同,但是通过这些国家的社保支出统计口径的调整和整理后,还是可以客观反映出各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从而为我们的比较研究提供比较好的借鉴和实证案例[2]。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2541124.html,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贾桓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2期 摘要: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范围内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反映社保基金的供求关系,而且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发现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差距,优化保障水平,最终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更加稳定有序。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范围;支出水平;适度;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一、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的比较 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项目和内容都可能有所差异。不过,各国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范围还是有一定的界定,各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有共同的参考范围和指标。如:几乎所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都有面向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面向低收入者的基本社会救助项目等。 从具体国家来说,英国、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智利都设立了包括养老、残疾、死亡、疾病、医疗护理、工伤、失业、家庭津贴等社会保障项目,绝大部分国家在疾病保险方面除了提供基本保险外还提供医疗和住院治疗保障。其他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仅设立了养老、工伤项目,菲律宾没有设立失业和家庭津贴项目,科威特只设立了养老保险,相对来说都不尽完善。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首先,长期风险项目比如老年、死亡遗属、工伤保险等,绝大多数国家都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进行设立。其次,社会保障支出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一般支出水平高、公平性也较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较强的经济后盾做支撑,社会保障只能停留在基本阶段。 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反应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衡量的指标主要有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三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这个系数是用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除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容易获得和计算,而且可以从总体上反映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状况,有利于国家间进行对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各个国家都呈现上升趋势。对于英国、瑞典、丹麦这些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摘要: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保证社会公平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在“十五”工作计划中提出将社会保障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重要的一项和社会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在快速增长的GDP背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规模却没有相应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 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 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个主要途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政府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一直相对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虽总量不断增加,但与GDP的相对增加量基本保持不变。自20XX年至20XX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从亿增长至亿,绝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由于GDP水平同时在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比重保持在11%左右。这一数字相对较小。同时,若将社会保障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对比可发现,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远远不及行政管理费用高。并且,这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如果此种现象不断发展,必将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失衡,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与建设廉洁政府的要求。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这一事实还可通过与其它国家对比发现。我国自20XX年起,人均GDP超过了20XX美元,已达到了中等以上发达中国家的水平。然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以1980年的中等以上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为例。1980年,哥斯达黎加的社会保障支出达到了在人均生产总值中占%的水平。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尚不如八十年代的中等以上发展中国家,更不用说是社会保障支出比例高达40的各发达国家了。可见我国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一、名词解释 1. 受益基准制(规定受益制、确定给付制):它是指社会保障组织先规定对受益人的给付水平,再依照精算原理确定缴费水平的社会保障模式。 2.缴款基准制(规定缴费制、确定缴费制):它是指预先确定缴费水平,再根据基金积累额及其投资收益给付受益人的社会保障模式。 3、现收现付制:是将一定时期(如1年内)所需支付的费用,分配于各参加保险的被保险人,它预先不留出储备金,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前的需要。 4、完全积累制: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5、部分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二、简答题 1、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点及代表国家 社会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1)以劳动者为核心。即社会保险制度面向劳动者,且主要是工薪劳动者,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风险设置保险项目。 (2)实行“自助”原则,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且以个人和雇主投保为主,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 (3)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4)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5)社会成员之间统筹使用,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原则。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福利国家型模式的主要特征:(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4)强调公平优于效率。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强制储蓄型模式:称公积金模式、东南亚模式,其目标是以自助型为主,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特点:(1) 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不具备再分配和互相调剂功能。 (2) 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起到激励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政府负担。 (3)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4) 由雇主、雇员双方按规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政府不提供任何资助,管理实行社会化,政府只负责监管。 (5) 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

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与建议(修改)

相适应时,它对经济起着积极的保障与促进的作用, 当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 它也能起到反的”乘数作用”。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法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即从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角度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保水平.本文选取1997-2004年为样本年份,根据这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分项支出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以及社会抚恤支出,并计算出社会保障总水平(见表1)。 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表1)单位:(100 million yuan) 年份GDP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工伤生育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抚 恤事业费支出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费主要民政事业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水平(%) 1997 74462.6 1251.3 36.3 40.5 6.1 4.9 1339.2 36 27.1 63.1 1402.3 1.88 1998 78345.2 1511.6 56.1 53.3 9.0 6.8 1636.9 39.4 34 73.4 1710.3 2.18 1999 82067.5 1924.9 91.6 69.1 15.4 7.1 2108.1 51.1 52.3 103.4 2211.5 2.69 2000 89468.1 2115.5 123.4 124.5 13.8 8.3 2385.6 60.8 65.4 126.2 2511.8 2.81 2001 97314.8 2321.3 156.6 244.1 16.5 9.6 2748.0 69.4 90.6 160 2908 2.99 2002 105172.3 2842.9 186.6 409.4 19.9 12.8 3471.5 74.7 167.5 242.2 3713.7 3.53 2003 117390.2 3122.1 199.8 653.9 27.1 13.5 4016.4 94.9 196.9 291.8 4308.2 3.67 2004 136875.9 3502.1 211.0 862.2 33.3 18.8 4627.4 104.1 372.6 476.7 5104.1 3.7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 表中对老年人定义为60岁以上的人。联合国把60岁作为界限,规定老年人是指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人,参见UN Doc.E/C.12/1995/16/Rev.1(1995),这一标准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采用这个年龄划分标准。 穆怀中教授利用相关回归统计分析法,考察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W)则:=Q.H; 其中: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Q: 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H: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根据国际经验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H的值界定为75%比较适合并具有现实性。 则测定模型可写为: 其中:代表老年人中占总人口的比重。Z代表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代表工伤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代表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根据国外经验和中国已经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及数据资分析,“Z”的上下限值—般为1%~1.5%;“J”为0.016%~1.5%;“M”为1%.~1.5%,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测量主要的依据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的水平我们可以测量出相应时期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下限与上限。 根据表(1)的数据,结合测定模型,我们得出表(2) 表(2) 年份老年人口比重适度下限实际社会保障水平与支出适度下限的差距 1997 9.97 8.99 1.88 -7.11 1998 10.36 9.28 2.18 -7.1 1999 10.56 9.43 2.69 -6.74 2000 9.89 8.93 2.81 -6.12 2001 10.45 9.35 2.99 -6.36 2002 11.09 9.83 3.53 -6.3 2003 11.96 10.48 3.67 -6.81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进展的影响 一、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将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的实际状态更为即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体现出来,并能够为各种决策的颁布以及政府的下一步工作等提供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包含多种模块:社会优抚统计、社会福利统计、社会救助统计、社会保险统计与人力资源统计。 (一)社会优抚统计社会优抚的对象包括从事政府部门工作,从事军队工作以及其他特别部门工作人员及家属,社会优抚的工作就是对社会优抚对象给以抚恤、优待和安置。这其中主要包括向残疾军人、烈士、复员军人、烈属、军属提供抚恤金、补助金工作;为退伍的荣誉军人提供生活保障;妥善安置退伍军人工作。所以社会优抚具有一种特别的社会保障,它能够安抚军心,实现军民团结,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状态。 (二)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社会大众保证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并给予他们各种津贴,提供多种服务,建立利民的社会公共设施等,从而令国家的福利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而我们在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时考虑更多的是狭义上的社会福利,它是指政府和社会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和协助,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自立水平。其实我国早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就大致建立起来,但统计主体为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保险统计等也逐渐归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之中,但保险福利统计逐渐被社会保险统计替代,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统计也包含于其中,该阶段,我国新兴的统计体系雏形已初步形成,该体系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而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关于社会保障的统计体系将逐渐演变为独立的个体,而在该体系中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也将出

解读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解读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刘阳国际经济与贸易03班20100101 [摘要]解读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发展态势,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发现社保制度现存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出应对措施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转移支出的,是国家财政的在再分配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 2、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 全网”和“减震器”。 3、政府之所以必须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 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4、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国家筹集资金,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我国曾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但时过境迁,我国现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此方针已不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国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国富与民生的失衡,应将公平与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实现公平,就需要依靠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二、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的总体态势 1、中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是不断增长的 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绝对值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比较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形成和完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快。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和财政高速增长,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性的支出比例相对比较稳定。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习题与参考 答案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 ________________ ,目标是______________ ,标准 是 __________ ,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____________ 。 2、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 _____ 国通过了 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二、单项选择 1、“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 A、1601年英国《济贫法》 B、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 C、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 D 1944年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 2、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 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B、消除贫困 C、保持社会稳定 D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自助者公助 B、权利和义务对等

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D维护社会稳定 4、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 _ A、法国 B 、德国 C英国 D 、瑞典 5、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瑞典 &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A、7% B、8% C、10% D、15% 三、多项选择 1、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是指() A、实施对象具有社会性 B、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 C、强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 D社会化管理 2、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目标为() A、促进经济发展 B、充分就业 C、协调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D保持社会安定 3、属于社会经济运行动力系统的内在机制是() A、市场的供求机制 B、计划预测机制 C、风险机制 D社会公平机制 4、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发展的表现()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制度类型多样化 B、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西社会保障支出比较及思考

最第200107暂砚期学A。未i。麦l】aI善Seri蕊jl铲3N02总第期堑!塑竺!竺竺坠!!竺兰!竺!!:!!!』!!:!==—=—!===—==—===——目—====————!===————====;—————————————一一 中西社会保障支出比较及思考 陈庆海,(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徐月英 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在预算表的凸现性、覆盖面、类剐厦比重、管理制度、支出质量、支出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应在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下,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支出体系,单独编制社会保障预算,提高社会保障效率n [关键词】社会保障;比较;中国;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飓lo.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02—0075—03 目前,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中西社会保障支出,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取人所长,补我所短。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嫂的社会保障支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社会保障支出比较 1r{1西社会保障支出的理论比较。在理论上,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支出内容和范围的提法差别很大。据世界经济导报解释:社会保障支出亦称社会安全支出或社会福利支出。联邦穗国一些专家认为,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是包括和平与安全支出,使在竟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井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与竞争的人在生活上提供保障。我国理论界主流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公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护支出、国家救济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和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等四个方面。 2.在预算编制中的地位不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有一专门科耳列支.并单独编制社会保障预算。通过它们的预算表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已成为财政支出比重最大的一项支出:1980年和1984年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联邦财政支出的49.23%和50.22%;美国为34.】l%和32.08%。我国长期以来将社会保障资金分别划人各行业、各部门,没有单独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只在财政总预算中由“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代表社会保障支出.但其比重非常小。我国这种预算体制未能真实反映隐藏在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社会保障支出,给人们造成我国没有社会保障支出及某些行业、部fJ(如教育、国防等)的支出比重已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错觉,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覆盖丽不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称为“全民保障”,“社会保障网”,它涵盖了所有的国民——只要符合社会救济、保障条件的人都可以享受到,有些国家(如德国)还分门别类,以确保所有国民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在我国,只有行政事业单位才能享受到财政拨款的社会保障,国有企业职工享受的也只是企业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占全国总人口213的农民几乎没享受社会保障,也未被纳人该体系。 4.类别比较。在西欧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分为五类:(1)家庭补助支出。它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发放家庭补助形式支出,通常只根据家庭人I:1数,有时根据年龄或小孩个数发放。这与西欧各国鼓励生育的政策相适直。第二类是提供税收减免,它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目前也有人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负所 【收稿日期j2002—09—20 【作者简介]陈庆悔(1967一),男.福建厦门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讲师,从事财敢、税收理论与实务研究。 ?75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保证社会公平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在“十五”工作计划中提出将社会保障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的目标。 标签: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重要的一项和社会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在快速增长的GDP背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规模却没有相应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 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 1.1 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个主要途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政府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一直相对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虽总量不断增加,但与GDP的相对增加量基本保持不变。自2000年至2007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从1517.9亿增长至5447.16亿,绝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由于GDP水平同时在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比重保持在11%左右。这一数字相对较小。同时,若将社会保障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对比可发现,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远远不及行政管理费用高。并且,这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如果此种现象不断发展,必将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失衡,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与建设廉洁政府的要求。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这一事实还可通过与其它国家对比发现。我国自2006年起,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已达到了中等以上发达中国家的水平。然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以1980年的中等以上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为例。1980年,哥斯达黎加的社会保障支出达到了在人均生产总值中占30.80%的水平。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尚不如八十年代的中等以上发展中国家,更不用说是社会保障支出比例高达40的各发达国家了。可见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很低的。虽然,在发达国家,高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福利病”,但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距国际水平仍有较大距离。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就无法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或无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性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性分析(作者: 谭建军马斌) 时间:2008-07-24 ——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 谭建军马斌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现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这一指标还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同时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深度区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科学的分析国家或区域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理论指导作用。本文基于广东省社会保障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将广东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与沿海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对比,计算出广东省的社会保障适度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搞保障水平的政策和建议。 一、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状况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首先要求计算国家(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现有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指标主要由以下六部分支出构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补助。 另外,还有不同的统计方式和额度来计算不同区域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高利平(2002)计算山东省社会保障支出把保障总支出分为社会福利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价格补贴、住宅投资四项统计指标;梁磊(2006)在江苏省社会保障支出中采用保险福利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价格补贴三项指标。作者认为这两种社会保障支出额的计算含有计划经济的影响,住房补贴一般在货币工资中发放,价格补贴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中取消,所以现有保障支出总额计算一般剔除住房和货币补贴。 1、广东省社会保障总体支出状况 本文计算广东省社会保障总支出包括:保险福利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计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Analysis on China’s Fisc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since 1978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与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不仅财政支出的总量不足,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规模结构问题 Analysis on China’s Fisc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since 1978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e fisc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This effort has scor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has been playing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people’s subsistence lives, safeguard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great disparity still exists between the fiscal investment in social security and people’s social security demand, which largely because of the total inadequate fiscal expenditure and its inappropriate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e expected function of the adjustment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in income distribution is not fully realized. Therefore, some advice are proposed i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fisc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Keywords: Fiscal,Social security,Scale,Structure,Problems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缓解贫困、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也是现代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和公共支出的主体部分。

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

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属于用人单位、职工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缴费的项目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与前项内容比较,现行我国社会保险是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既体现公平与效率,又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公平是一切现代法律的基础。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核心也是公平与义务。西方基督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基本贯穿在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之内。中国虽然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谚(经查考:似乎最早出现在戏剧“秦香莲”台词里面),但相比较,中国崇尚孔孟之道更有悠久历史和影响,《春秋》中《礼记》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但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必须要采用和贯彻前一种精神思想。检讨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惠多上及大夫,而少下及平民”的情况是存在的,是不公平的(其形成尽管有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但这个问题不应该长期存在下去。另外,还需明确认识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财富再分配问题。什么是国家财富?由谁占有?由谁共有?这涉及到深化制度改革,没有这个思想认识,就不会有改革;没有这些改革,就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由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原因,形成的条块分割,利益自得的割据局面已经形成。比如,建一个矿山,建一个工厂,如果矿上的管理者和工人群体,除了法定纳税之外,扣除经营生产及再生产的费用,其余全部作为收入分掉,而不向社会保障帐户交纳资金,自己的社会保障资金从哪里来?不向国家的社会保障帐户交纳资金,农民的、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补贴资金哪里来?这是历来国内外经济学都没有提及的盲点,也更是我国政府没有意识到的盲点。 但是同时中国的社保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1、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城乡贫富差距大。 2、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 3、社会保障制度法规不甚健全 4、群众对社会保障缺乏信心,缺乏参与保障意识。 5、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进度不相适应。 6、社会保障标准不一,不同统筹范围劳动者流动养老保险无法衔接,导致社保制 度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