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甲流诊疗方案

甲流诊疗方案

甲流诊疗方案
甲流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本诊疗方案是在5月8日公布的第一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近期国际诊疗研究及我国内地近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总结资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

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 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4.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天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

(一)高危病例。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妇女;

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重症病例。

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症病例:

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

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六、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人房间进行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安排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对其中的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二)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治疗,可多人同室。对其中的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七、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对于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予45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5.当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时,可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ICU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杭菊花10g

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

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

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3g杏仁10g生甘草10g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5g黄芩15g

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

3.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咳嗽,胸闷憋气,或喘促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水牛角15g生地15g赤芍10g银花15g

丹参12g连翘15g麦冬10g竹叶6g

瓜蒌30g生石膏(先煎)30g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

八、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样本

娄底先锋实验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市教委联合印发的《湖南省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指导意见》, 结合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特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要求, 吸取预防”非典””甲流”的工作经验,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以构建预防为主的防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工 作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 以保证不出现传染病疫情为 目标, 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 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确保学校稳定。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周超光罗伟桃( 书记校长) 负责防控全面工作 副组长: 彭伟东( 后勤副校长) 负责疑似病例学生住院及家长联 系工作并负责逐级上报工作。 曾佳( 教学副校长) 负责学生疾病教育、疾病排查( 如晨检、午检) 以及卫生消毒的管理工作。 成员: 刘雄飞( 政教主任) 负责学生不明原因离班离校跟踪排查与班级日志管理工作。

周红梅( 校医) 负责学生发病初期指导消毒与上报工作, 协助教学副校长做好相应工作 曾必成( 办公室主任) 主要任务是及时填写各类报告、信息联络和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它任务。 周长庚( 工会主席) 肖忠玉( 团支书、辅导员) 主要任务是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规法律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保证校园稳定。 聂奇鹏( 总务主任) 主要任务是负责物资供应。 黄鹂( 教导主任) 主要任务是指挥、协调全校的疾防工作, 指导检查消毒、疾病监测、及时和上级疾控中心联络谢梦雄( 政教员) 主要任务是检查与督导, 了解疫情学生的动向, 严格控制出入校门的各类人员。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常抓不懈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学校公共卫生水平, 落实防控措施, 做好日常检测, 一旦发现疫情, 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迅速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疫情的传播与蔓延。 2、依法管理, 落实责任制 在区教委体卫中心、区卫生局的领导下, 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的决策领导工作, 制定工作应急预案。将责任分解到部门, 落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AJG: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类疾病被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口腔和/或肺引起的症状的综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爱因斯坦医疗中心胃肠病学部Philip O. Katz等人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复杂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了整理,形成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指南发表在2013年6月The American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1.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推断诊断可以建立在存在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基础上。根据经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建立诊断中推荐应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级)。 2. 疑似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非心因性胸痛在进行规范治疗之前需进行诊断评估(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对存在胸痛的患者在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之前需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能(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3. 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不推荐应用钡剂造影(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4. 对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存在警报症状或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推荐进行内镜筛查。对于不存在巴瑞特食管以及无新发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反复复查内镜(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5.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推荐进行远端食管粘膜活检(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6. 在术前评估中建议食管测压,但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无作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7. 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在考虑患者是否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时建议进行。该项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是否耐受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疑诊的情况(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是评估反流与症状相关性的唯一方法(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8. 无论食管存在巴瑞特食管的病变长度的长短,都不需要依赖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 9. 并不推荐对胃食管反流患者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检查,同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不是常规抗反流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 对于超重及近期体重上升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进行控制体重处理(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 2. 夜间反流症状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在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并且可适当在入睡时抬高头部(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3. 常规球部消化的食物一般容易诱发反流(如巧克力、咖啡、酒精、酸性或辣的食物)在进行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过程中建议避免摄取(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4. 为了减轻症状以及促进腐烂食管炎愈合,推荐进行疗程为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类型在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5. 传统的延迟释放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推荐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以获得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2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 A、Hela细胞 B、豚鼠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2.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3.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流感病毒。() 4.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流感潜伏期一般l~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7.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8.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 三、填空题 1.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 系。 2.流感病毒属于()。 3.流感的“小”变异与“大”变异,小变异包括抗原漂移(Drift )、( )、人群存在不同程度预存免

最新骨科诊疗指南

目录 第一章上肢骨折 (1) 第一节锁骨骨折 (1) 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 (2) 第三节肱骨干骨折 (5) 第五节尺桡骨骨折 (9) 第六节桡骨远端骨折 (12) 第二章手外伤 (14) 第三章下肢骨 (18)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18) 第二节股骨转子间骨折 (21)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 (22) 第四节髌骨骨折 (24) 第五节胫腓骨干骨折 (25) 第六节踝部骨折 (27) 第七节跟骨骨折 (29) 第四章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 (30) 第一节脊柱骨折 (30) 第二节脊髓损伤 (34) 第三节骨盆骨折 (39) 第四节髋臼骨折 (42)

第五章关节脱位 (45) 第一节肩锁关节脱位 (45) 第二节肩关节脱位 (46) 第三节肘关节脱位 (48) 第四节桡骨头半脱位 (49) 第五节髋关节脱位 (49) 第六节髌骨脱位 (51) 第六章周围神经损伤 (54) 第一节总论 (54) 第二节桡神经损伤 (58) 第三节正中神经损伤 (59) 第四节尺神经损伤 (60) 第五节股神经损伤 (61) 第六节坐骨神经损伤 (61) 第七节胫神经损伤 (62) 第八节腓总神经损伤 (62) 第七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63) 第一节概论 (63) 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 (65) 第三节腰肌劳损 (68) 第四节狭窄性腱鞘炎 (70) 第五节肱骨外上髁炎 (71)

第八章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76) 第一节颈椎病 (76) 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82) 第九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89) 第一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89) 第二节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90) 第三节化脓性关节炎 (91) 第十章骨与关节结核 (93) 第一节脊柱结核 (93) 第二节髋关节结核 (95) 第三节膝关节结核 (96) 第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 (98) 第一节强直性脊柱炎 (98) 第二节骨关节炎 (101) 第三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103) 第四节大骨节病 (106) 第十二章运动系统畸形 (110) 第一节先天性肌性斜颈 (110) 第二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12) 第三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116) 第四节特发性脊柱侧凸 (119)

甲流防控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众志成城抗击甲流,共建和谐校园 ――甲型H1N流感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评选事 迹南奇乡北章学校 杨雪涛 众志成城抗击甲流,共建和谐校园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评选个人事迹2009年,在墨西哥、美国等国发生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蔓延日益严重。在文教局以及总校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甲流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校师生未发生一例甲型H1N1 流感病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校人员密集是重点场所,是甲流防控的重点单位,是流感防控工作重中之重。一旦有师生感染流感病毒,可造成疫情聚集性爆发,危害严重。我依靠上级领导和学校的支持,根据上级甲流防控文件、会议精神,联系实际,为实现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目标,做了大量工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校成立了甲流防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甲流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和解决甲流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上级甲流防控文件、会议精神,联系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甲 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学校晨午检 制度》、《学校场地及物品消毒制度》、《学校通风制度》、《学生因病缺课追查及登记制度》、《日报零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甲流防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经领导批准后在学校予以实施,效果良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和缺勤师生跟踪制度,以及师生的体温检测。在校园门口设立分离区进行晨检午检和学生体温检测,晨午检重点检查学生是否有 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或疲劳等,学生是否出现腹泻或呕

食管最新诊疗指南

ACG:Barrett 食管最新诊疗指南 概述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 10%~15% 发生 Barret 食管(BE)。后者因与食管腺癌(EAC)密切相关,其诊治受到广泛关注。2015 年 11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在 Am J Gastrolenterol 杂志上在线发布了更新的 BE 临床诊治指南,对该病诊治提供了更多的循证依据,尤其是对需要筛查的高危患者范围规定以及内镜治疗的新内容更是亮点。 该指南共有 45 条推荐意见,分为诊断、筛查、监测、治疗(药物、内镜、手术)、内镜治疗后续处理、内镜培训等几个方面。采用 GRADE 系统,证据等级分为:高、中等、低、极低四级,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有条件二级(详见表 1)。 部分内容解读及循证依据 1. BE 诊断的建立 突起长度 < 1 cm 不诊断 BE 的原因为不同观察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及发生 EAC 的风险极低。在美国诊断 BE 要求存在肠上皮化生(IM),而英国不要求。研究发现 BE 发生 EAC 风险与 IM 有关,因此本指南仍以 IM 做为诊断 BE 的条件。而 IM 的检出率与取材量正相关。未证实 IM 者需在 1~2 年内复查,因有研究发现约 30% 会在复查时检出 IM。

2. BE 的流行病学及自然史 发生 BE 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5 年以上)GERD 史、年龄 >50 岁、男性、吸烟、中心型肥胖、白种人。饮酒并不是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保护因素。BE 患者的一级亲属更易罹患。 BE 患者发生异型增生及 EAC 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E 的突起长度、中心型肥胖、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质子泵抑制剂(PPI)/ 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足。BE 不同阶段与癌变的关系:无异型增生者癌变率约 0.2%~0.5% / 年,轻度异型增生(LGD)0.7%/ 年,重度异型增生(HGD)7%/ 年,>90% 的 BE 患者并非死于 EAC。3. BE 的治疗 近年来成瘤性 BE 的内镜治疗方面进展迅速,与上一版相比,本版指南的最大变化在于治疗。 化学预防:目前大部分 BE 患者存在症状性 GERD,使用 PPI 可以控制症状,即使无 GERD 的 BE 患者,也有研究显示持续 PPI 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加之 PPI 目前价廉、安全,因此推荐使用。尽管有研究表明 NSAIDs 有预防食管癌的作用,但鉴于其副作用可能致命,且内镜治疗能有效预防 LGD 癌变,因此本指南不推荐使用NSAIDs。 内镜治疗:近 10 年来,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大大拓展了 BE 的治疗人群,这也要求内镜医师更好地掌握循证研究成果进行内镜治疗决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

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2.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及建议。 3.通过审核的更新版临床指南/规范,科主任负责在科室落实执行,并由医务科负责督导和检查落实情况。

医疗机构使用二氧化氯防控甲流解决方案

医疗机构使用二氧化氯防控甲流解决方案 总代理:亦缘安康(北京)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OO九北京

目录 一、关于二氧化氯 1、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 3、二氧化氯杀菌时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 4、二氧化氯的用途 5、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6、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安全性 7、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优点 8、对二氧化氯的评定 9、二氧化氯与其他常用消毒剂的比较 10、各国对二氧化氯使用范围的法律规定 11、二氧化氯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杀灭作用 二、希洁二氧化氯 (一)希洁二氧化氯简介 1、希洁产品技术创新性体现在 2、希洁产品领先性体现在 (二)希洁二氧化氯技术产品的特性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1、性能比较 2、价格比较 3、性价比比较 4、最低杀菌浓度的比较

5、和稳定型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的性能比较 6、希洁二氧化氯系列产品和稳定性二氧化氯化学分子形态的比较 7、希洁二氧化氯与氯气相比其杀菌特点 三、产品介绍 1、希洁二氧化氯消毒液——小空间空气消毒剂 2、希洁二氧化氯消毒液 3、希洁二氧化氯发生器(空间消毒机) 四、希洁二氧化氯的应用 1、市场介绍 2、希洁二氧化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医疗机构内使用二氧化氯防控甲流解决方案 1、当前疫情的主要特点 2、防控目标 3、医院内部空间消毒技术要求 4、二氧化氯消毒设备的建议配置 5、上海某医院二氧化氯发生器设备投放情况案例

一、关于二氧化氯 1、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ClO2)是汉弗莱·戴维于1811年发现的。根据浓度的不同,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分子量67.45,具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气体,760mmHg时沸点11℃,熔点-59℃,比重为3.09g/L。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便有爆炸性,但在水溶液却是十分安全的。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20℃、10kpa分压时达8.3g/L,在水中溶解成黄色的溶液。 由于ClO2高效、安全、无毒,在美国,ClO2用于饮用水处理已超过50年。 2、二氧化氯的杀菌机理 二氧化氯由一个氯原子以两个配位键与两个氧结合其电子结构成不饱和状态,外层存在着一个不成对的自由电子,具有很强烈的氧化作用,二氧化氯与微生物接触释放出新生态的样及次氯酸分子而产生强大的杀菌消毒作用。这种强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富电子或供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如氨基酸内含有硫基的酶或硫化物、氮化物等)进行攻击,强行掠夺电子使微生物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抑制其生长并将其杀灭,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在杀菌过程中不会是蛋白质改性,对高等动物细胞基本上无影响,无氯的刺激性气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氯不和烷类产生氯化烷,与绝大多数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烃反应,不产生致癌的有机物三氯甲烷,其残留物为水,微量氯化钠和二氧化碳等无毒物质。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30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pH 值<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4459863.html,)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

科学防控甲流演讲稿精选作文1000字

科学防控甲流演讲稿精选作文1000字教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近两周来,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教学比武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英语教研室陈蓓、张娟教师以荆州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我市参加全省英语课堂教学比武、创新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数学教研室甘玉梅教师参加全省数学教师教学比武获得我市唯一的一个省一等奖;政治教研室张龄教师获得全省政治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在周六举行的湘鄂部分省级重点实验中学教学比武中我校历史教研室张君教师、语文教研室肖蓁蓁教师、生物教研室王晓芳教师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让我们向以上获奖教师表示热烈的恭喜!同时,我们还要向以上获奖教师所在的教研室主任和全体教师表示热烈的恭喜,正是这些教研室主任认真、扎实、有效、长期坚持抓青年教师专业开展,正是全体教研室教师积极主动无私地支持,这些青年教师才会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这两周,我们共同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防控甲流。对于甲型流感,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甲流的传播非常快,易感人群面大,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 首先,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安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家要尽力保持教室的空气

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下课后要经常出来走动,呼吸新鲜空气,要重视体育课。 假如自己感觉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该自我隔离,待在家中,不要来上学或者去其别人员密集的地方;要注意休息,大量的喝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并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尽量避免与别人接触。假如四周的同学或亲人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要避免与其亲密接触,劝其就医。 高度重视甲流的防控是应该的,但不应该有些没必要要的恐慌。虽然各地对因患甲流、因注射疫苗而死亡的病例有些报导,但相对于整个感染人群其比例其实不是很高。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有多大,我们暂且不谈,据统计,仅仅全世界因在海边漫步,每年被椰子树砸死的就有150多人。 同学们,防控交流不是别人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认真了解相应的防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学校施行的每日晨检管理办法、因病缺课的登记管理办法以及随访管理办法,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防控,我们会顺利的渡过难关。 我的讲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学防控甲流演讲稿精选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甲(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

甲(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 一流行概述 甲型H1N1流感概述 甲型H1N1流感(过去称猪流感)2009年3月以来在墨西哥和美国流行;我国香港与2009年5月1日确诊了一例,该患者曾途径上海;WTO 和我国高度重视. 1976年美国约500曾感染甲型H1N1 ,首次证实可以从猪传播给人;1999年香港一女婴曾感染甲型H3N2,已康复;近些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报道,但都无大流行. 二病毒概述 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三类即:甲、乙、丙种人类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根据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成许多亚型;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 单股负链RNA 病毒.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并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氨酸、次氨酸、盐酸等)、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

10 g/ L 高锰酸钾、1 mL/ L 升汞处理3min,750 mL/ L 乙醇5min,1 mL/ L碘酊5min,1 mL/ L 盐酸3min和1mL/ 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 mL/ 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 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 ℃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三病毒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传染期现有资料表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 潜伏期尚不明确;参照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数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注: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致使肺组织严重伤害,出现炎症. 高危人群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易流行季节猪感染一般在夏秋;人感染通常在冬春. 四、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44368

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44368

娄底先锋实验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市教委联合印发的《湖南省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指导意见》,结合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特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要求,吸取预防“非典”“甲流”的工作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构建预防为主的防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工作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保证不出现传染病疫情为目标,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稳定。 二、组织机构 组长:周超光罗伟桃(书记校长)负责防控全面工作 副组长:彭伟东(后勤副校长)负责疑似病例学生住院及家长联系工作并负责逐级上报工作。 曾佳(教学副校长)负责学生疾病教育、疾病排查(如晨检、午检)以及卫生消毒的管理工作。 成员:刘雄飞(政教主任)负责学生不明原因离班离校跟踪排查与班级日志管理工作。

周红梅(校医)负责学生发病初期指导消毒与上报工作,协助教学副校长做好相应工作 曾必成(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是及时填写各类报告、信息联络和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他任务。 周长庚(工会主席)肖忠玉(团支书、辅导员)主要任务是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规法律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保证校园稳定。 聂奇鹏(总务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物资供应。 黄鹂(教导主任)主要任务是指挥、协调全校的疾防工作,指导检查消毒、疾病监测、及时和上级疾控中心联络谢梦雄(政教员)主要任务是检查与督导,了解疫情学生的动向,严格控制出入校门的各类人员。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学校公共卫生水平,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日常检测,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与蔓延。 2、依法管理,落实责任制 在区教委体卫中心、区卫生局的领导下,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的决策领导工作,制定工作应急预案。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 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93.33%,A 6.67%;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46.67%,A 40%,A-1 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推荐级别:A+73.33%,A 13.33%,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4. 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29.41%,A 64.71%,A- 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5. 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4.71%,A 11.76%,A-23.53%;证据等级:高质量)。 6.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可选择单纯pH监测,正在使用PPI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58.82%,A 41.1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7. 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行常规食管活检(推荐级别:A+37.5%,A 56.25%,A-6.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8. 食管钡剂造影不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8.75%, A 18.75%,A-1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9.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60.0%,A 33.33%,A-6.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82.35%)。

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精选

2018 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 和(或)NA 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 蛋白 D、多聚RNA 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 细胞 B、豚鼠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 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 持续发展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 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2.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3.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 流感病毒。(×) 4.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流感潜伏期一般l~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7.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8.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 三、填空题 1.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Yamagata 系。 2.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3.流感的“小”变异与“大”变异,小变异包括抗原漂移(Drift )、表面基因发生点突变、人群存在不同程度预存免疫,大变异包括:抗原转换(Shift )、基因重配、人群缺乏预存免疫

传染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传染病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陈建 副组长:赵长海 成员:中层领导及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负责。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栏。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相关宣传资料,供全校师生传阅学习,增加预防常识,由负责。 3、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由负责。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服务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从即日起,在卫生员加强平时检查的同时,必须由领导小组成员李泽江负责进行督查。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由负责。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负责。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

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预防甲流教案

“讲卫生,防甲流”主题班会 08秋计算机1班: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了解预防“甲流”的知识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预防“甲流”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 四、电化教具: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1、观看阅读有关“甲型流感“的报道,让学生认识其危害性预防的重要性。 2、说说关于“甲型流感“的预防知识与方法。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我国卫生部下发的相关诊疗方案明确解释说,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A型(甲型)流感病毒,H1N 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可以人传染人,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

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这种疾病潜伏期一般1~7天,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2)、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症状? 这一疾病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3)、食用猪肉能否感染? 法国流感专家说,该病毒害怕高温,食用烧熟的猪肉不会感染该病毒。美国疾控中心也指出,猪肉加热至71℃,就能杀死该病毒,人不会因吃猪肉或猪产品感染该流感。 (4)、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何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说,通常情况下,儿童和老人更容易遭到流感病毒的感染,但此次墨西哥发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大多为年轻人,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5)如何使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2.勤洗手,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