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科院网站所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

社科院网站所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

社科院网站所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
社科院网站所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著作

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目录

1、《西方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

3、《用马克思主义去评析西方思潮》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

5、《法兰克福学派研究》

6、《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述评》

7、《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8、《“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研究》

9、《“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

10、《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11、《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学派和他们的主要著作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1、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下卷。

2、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卡尔?马克思》

3、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实践哲学》

二、法兰克福学派(综合性研究群体):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

1、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批判理论》

2、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3、本雅明的《单向道》

4、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5、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二卷

6、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历史和结构》

三、弗罗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

1、赖希的《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学》

2、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性和革命》

3、弗罗姆的《逃避自由》

四、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莱蒂、德拉-沃尔佩

1、科莱蒂

2、德拉-沃尔佩的《卢梭和马克思》

五、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梅洛-庞蒂、萨特

1、列斐伏尔的《辩证唯物主义》;《论国家》

2、梅洛-庞蒂的《行为的结构》、《知觉现象学》

3、萨特的《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

六、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

1、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

七、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罗默 J·埃尔斯特

1、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历史、劳动和自由》。

2、罗默 J·埃尔斯特的《理解马克思》

八、生态马克思主义:高兹本·阿格尔莱易斯

1、高兹的《历史的道德》、《劳工战略》、《艰难的社会主义》、《改良和革命》、《向工人阶级告别》。

2、本·阿格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3、莱斯的《自然的控制》

九、后马克思主义: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雅克·德里达

1、埃尔斯托·拉克劳

2、詹托尔?穆佛

3、雅克·德里达

十、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詹明信)

1、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6935569.html, 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郑正真朱文雁 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5期 [摘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将分析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内研究的现状而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思考,辩证地审视分析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的当代意义,肯定其积极方面,扬弃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对柯亨的发展命题和生产力首要性命题、罗默的剥削理论、赖特的阶级理论和埃尔斯特的思想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促使我们更好地全面理解、分析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罗默;赖特;埃尔斯特 [中图分类号]D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05-05 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赖特和埃尔斯特等。随着1978年柯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的出版,引发了一股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思潮,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展开具体的探讨,由余文烈教授撰写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思潮基本观点的著作,为读者进一步全面了解这一思潮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通过国内学者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思想的现状分析进行理论反思,认为我们应当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维度,在批判和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境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深刻内涵。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概述 1.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美国当代哲学家M·怀特在评述当代哲学倾向时指出,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分析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趋向”。当然,形成这种“趋向”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应地得到了改善,但资本主义暴露出尖锐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第二,英美国家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第三,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从学术背景上来分析,首先,分析哲学为分析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研究方法;其次,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的内在要求,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谨的论证来重建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马克思主义以重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寻找出另外一种研究理论,运用更为精确的言语和严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Aboard Marxism Monographic Study) 一、编写说明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共2个学分,总课时数为32个课时。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域,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批判意识。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 2.认真研读指定的参考文献及阅读书目,并进行独立思考;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的是非得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2. 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3. 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 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 1.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6.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第二章简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一、卢卡奇 1.生平介绍 2.《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思想 3.对卢卡奇及其主要思想的评价 二、柯尔施 1.生平介绍 2.《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主要思想 3.对柯尔施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葛兰西 1.生平介绍 2.《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介绍 3.对葛兰西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霍克海默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霍克海默及其思想的评价 二、阿多诺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阿多诺及其思想的评价 三、哈贝马斯 1.生平介绍 2.主要思想介绍 3.对哈贝马斯及其思想的评价 第四章简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马尔库塞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以及对于其他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特定时空研究法、辩证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认知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85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的重大意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意义重大。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知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学术界普遍认为,狭义的马克思的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1。本文讲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理解和论述,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由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在指导实践、研究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即使在它的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它也始终没有停滞,而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继承者的努力下一直创新、丰富着。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建设发展现状,结合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1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6935569.html,/link?url=X2QkaJGAEqm_j5D2KfVlaDVZhRRjnB7jSbP0neCaQdCYKmmEBrBZwAXK8pEPmZPK 2[1] 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 2009(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2020年7月整理).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而这些党派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为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他们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加上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他们实现的政治手段是民主。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俄国的梅德维杰夫等。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1)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2)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 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 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着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超一流 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超一流 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超一流 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超一流 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超一流 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着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一流 4、赫伯特·马尔库塞(Marcuse, Herbert 1989——1979)德国人,是“弗洛伊

马克思主义文论

1,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创立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之作:《巴黎手稿》2,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一,列宁论“两种民族文化”学说1,关于文化的涵义,列宁用“文化”的概念是很严格的,他运用文化这个概念非常注意区分广义和狭义2,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的基本涵义(1)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2)两种文化各自的地位不同(3)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很早提出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理论的是谁冯雪峰对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论述.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界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文艺理论家都作了探讨。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冯雪峰很早就提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看法。他在《过渡性与独创性》中说:“我们现在是从旧的民族文化过渡到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从国民的文化走到世界的文化”,他认为民族性中也有“世界性”或“人类性”的意蕴,“任何民族在任何环境里生活战斗上所达到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的要求与理想,也是一切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生活理想与意向”,因此,“民族的独创能力和独创性要求,并不是向着特殊的民族性的树立,然而却是世界文化的到达所必要”。由此可见,冯雪峰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文化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两者并行不悖。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内容1)内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高尔基对于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都很熟悉,还系统地讲过《俄国文学史》, 所以对于各种流派的作品都熟悉,他认为在 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共有两个,即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热爱现实主义文学, 对于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深恶痛绝,并始终 不懈地与之进行斗争。有比较才有鉴别,这 样他就有可能寻找新的创作方法。2)特点1, 文学艺术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目的,要为促 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服务,反对“为艺术 而艺术”以及那些引人颓废、堕落的艺术。2, 要求作家艺术家把过去的现实、现在的现实、 将来的现实这样三种“现实”有机地结合起 来3,要求作家艺术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武装头脑,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现实 生活,讴歌现实的变化和正在成长中的社会 主义新人,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和爱美 5,毛泽东用《孟子》中的一句什么话来说明 “共同美”的存在关于“口之于味,与同嗜 焉”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 子》)译文: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 色,有相同的美感。 6,席勒式1)“席勒式”这一词语出自马 克思1859年4月19日给拉萨尔的信:“你 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 精神的传声筒。”所谓“席勒式”指席勒创 作中部分存在的一种偏向,即忽视文艺创作 形象地表现生活,使作品主人公变成宣传某 种抽象化观念的化身。2)关于“席勒式”倾 向a为一般找特殊b在艺术构思和创作中进 行哲学思考c以理想代替现实d人物形象的 抽象化、概念化e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7,文学是“人学”1)高尔基认为文学是人 学。教材里对这个问题说了三点:一是指文 学的主要对象问题;二是指体现了高尔基的 美学思想;三是指体现了高尔基对人道主义 性质的理解。这三点概括缺乏内在的逻辑贯 通,而且着眼的角度并不一致。2)笼统地说 高尔基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说法体现了高尔基 的美学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具体地说,这 个说法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文学是写 人的;二是文学是人写的;三是文学是为人 写的。 8,“主观战斗精神”1)胡风的“主观战斗精 神”强调创作主体的心理意识是一种“人” 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文艺思 想。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 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定,而客 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 翻作家的认识。这个“相生相克”的动态过 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能够促 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现实 的热情,三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 神”。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 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 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 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 表现结为一体。” 2)胡风强调要用“主观战 斗精神”拥抱现实,即要求作家在对客观现实 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强烈的主观愿望。胡 风将其概括为“主观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 和融合”,并把这视为“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他指出,优秀作家如果想投入“为人生” 的艺术创作,“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真诚 的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 的深入的认识。所…采?者,所…揭发?者,须得 是人生的真实……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 的结合和融合,就产生了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 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强调的是主观战斗 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与融合,不能发生偏 颇。为了预防这种偏颇,胡风明确反对两种 倾向:一种是偏于主观,使艺术形象成为抽 象概念的冷冰冰的绘图演义;一种是偏于客 观,即主观战斗精神被客观现象所吞没。为 此他提出要使“对生活的感受力”、“热情”和 “深邃的思想力量”三者“浑然一体”。 9,“杂取种种人”典型化:“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脚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0,莎士比亚化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的形象化表述。它要求文学创作严格地遵循 莎士比亚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客观的 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 写”(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广泛地反映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真实地评述人类 的关系”(《神圣家族》)。恩格斯批评拉萨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黎眩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概述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以来,在欧洲和美国,国家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在卡诺伊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出现了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50 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针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社会经济出现的问题对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如何理解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丰富多彩的。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理论者主观上说,个人的理论出发点、使用的方法和关注的领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归纳出国家理论的几个流派。从对国家作用的判断可以区分出“工具主义”国家论、“结构主义”国家论、“调节者”国家论和“制度平台”国家论四类。 “工具主义”国家论是在马克思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米利班德。他认为国家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间的中立的裁判者,而是一个深深介入其中的不可避免的偏袒者,是统治阶级的重要 工具,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结构主义”国家论是以20 世纪6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为分析工具的,代表人物是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和希腊学者普兰查斯。它认为要理解资本主义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结构而不是人上。只有生产关系即社会阶级才是历史的主体。结构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个人的选择和历史的方向。可以区分出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种结构,虽然经济结构有最终决定性,但是其他两种结构在一定时期也能成为特定生产方式的支配结构。“调节者”国家论把国家视为调节阶级矛盾、应对社会经济危机的主体,保持相对的自主性,通过缓和各阶级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了现有的社会结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奥菲。“制度平台”国家论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主义”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制度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杰索普。他认为国家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为社会各阶层和力量提供了活动和斗争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从关注的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学、政治学、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四种国家理论。 比较而言,前三者强调的是从各自关注的领域来理解和解释国家。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与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关系。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强调的是国家的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趋势评述

袁银传: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述评 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 自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和分门别类的孤立研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倡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普遍共识。 第二,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研究和文本比较研究。近几年来,学界日益打破"以苏解马"、"以西解马"等传统模式,反对"以儒解马",强调以"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解读,更加重视回归原文本。 第三,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或专题化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二是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研究。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从十七大政治报告精神的政策解读向学理层面研究的深化。 第四,注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全球问题的日益凸现、美国次贷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加强交流与对话,而国内学术研究环境的日益民主化与开放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公开化、深入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为我们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五,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特别是注重本学科如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全面而坚实的学科支撑。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重合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完全等同于、或者完全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二是"主从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方面,甚至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局部任务。三是"渗透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及各二级学科建设,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建设及各门课程建设,应该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及各二级学科具体建设和发展中,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大多数学者认为,"渗透论"较为正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科支撑的基本内容。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正在形成新的热潮,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英国的佩里?安德森、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伊格尔顿、吉登斯、拉克劳、墨菲,法国的德里达、列菲伏尔、波德里亚、高兹,德国的哈贝马斯,美国的罗蒂、柯亨、普特南、诺曼?莱文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注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一般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社群主义、生态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正在兴起的"美国次贷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的研究结合在一起。 就研究领域而言,国外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近年来积极开展对新自由主义、新帝国现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综述

关于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院系:哲学学号:201101359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但要想追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本源,就要回到西方社会。当代西方学者也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阐发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且马克思主义也与西方其他社会思潮相互融合,借鉴了许多科学的方法。那么,在中国学者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他们有对此有何看法?本文以介绍国内学者对西方马克思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方法的为主旨。 关键词: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以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尊重与认识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人如何认识自然、社会等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一般性的关乎人类的问题的学说,却对人类的各个认识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以,我国学者也积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历程也在发展中不断深化。 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文文献的不断引进,在客观条件的优化下,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周嘉昕(2011)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①。林艳梅(2010)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②。梁树发、彭冰冰(2008)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主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内学者在总体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理解,或者是从思想发展历程上,或者是从时代背景上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脉络有着整体的把握。张之沧(2003)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流派,根据其内在联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③。魏小萍(2005)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这一阶段的国外马克思主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著称。第二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起始于以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著称的一系列群众性政治运动。第三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 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是苏东剧变。苏东剧变后,有相当一批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转向了自由主义,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另一些学者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兴趣④。张一兵、胡大平(2003)认为从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过程,20 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⑤。

马克思文论复习资料

现实主义(恩格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充分的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是典型的;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黑格尔;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第一次被赋予引申的哲学含义;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出发点从现实出发;创作方式:典型化方式(“福斯泰夫式背景”)重要特征情节生动丰富。现实主义化。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典型化的方法,描绘出典型的社会生活场景,刻画出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深度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表现出历史内容;反映一定的思想。 “席勒式”所谓“席勒式”,指在席勒的部分创作中,从观念出发,以主观观念演绎代替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创作原则出发点从观念出发;创作方式:单纯的观念传达重要特征以“论证性的辩论”代替“剧情本身的进程”。主观化、观念化。从观念出发,在作品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作家的主观倾向,人物、环境因观念而生。“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内涵抽象化、概念化描写;以主观代替客观。 托尔斯泰主义在《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中提出。不抵抗主义和向精神呼吁是它的核心;基础是农村的社会现实;表现特征是矛盾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是“悲观主义”、“不以暴力抗恶”、“向精神呼吁”。 “镜子说”提出者:达芬奇、绘画理论、艺术理论;列宁;能动反映说(能动反映社会现实)。①时代的镜子。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势力;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的抨击。②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镜子。农民问题。③宗法制农民的镜子。农民的苦难; 缺陷:农民对所追求的新的社会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并不明了。 单向度社会1964年马尔库塞发表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提出“单向度”理论。“向度”是指方向、维度、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单向度社会”其含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成为生产的奴隶,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整个社会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现代工业社会使人被商品拜物教控制,是一种病态的社会。 单向度的人(先解释“向度”)“单向度的人”是“单向度社会”的首要体现,是指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是“工业文明的奴隶”,这群人丧失了自由、思考和判断,主体性消失。 文化工业:提出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内涵: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症候阅读比喻性说法,通过文本表层的矛盾、空白、断裂等,找到隐藏在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揭示其实质。 意识形态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政治立场相联系,思想或者观念体系。18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命题对文艺的鉴定———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马列文论的三个发展阶段①马恩阶段:无产阶级刚刚崛起②列宁毛泽东阶段:革命取得胜利(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列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③邓小平阶段:发展和繁荣时期(“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马列文论的主要特征①反映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是什么,是作家思想观念的体现,是历史、现实、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决定作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对文化的重要影响②人本主义的文学观。强调审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异化及其克服③工具论的文学观。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 为什么要学习马列文论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②从文艺理论学而言,马列文论是观察问题的立足点③从文科生的理论素养而言,马列文论能提高哲学素养。 文艺的意识形态内涵①文艺是精神领域的特殊活动:观念的上层建筑或精神生产②文艺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看待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美学和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总原则)内涵①确立了文艺批评的双重标准:艺术性标和准思想性标准②全方位的批评视野(总体原则)③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①文艺的观念形态性②能动的反映论③无产阶级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如何服务两个“深入”、两个“学习”,同时,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为人民大众服务。 对《讲话》的态度①坚持和发展其革命和科学的理论原则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评价①“文化大革命”之前17年的文艺路线是基本正确的,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特指其中科学的、正确的文艺思想③“我们的文艺队伍是好的”。 邓小平文艺思想①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属于人民: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面向群众,精益求精,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增强艺术表现能力;老一代文艺工作者还要培养年轻的文艺工作者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应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今用、古为今用的方针”③文艺标准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④坚持“双百”方针⑤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备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重要意义:激发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主要贡献①将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②进一步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从属于政治③“二为方针”的提出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创作道路⑤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原则和方法:“双百方针”、改进党的作风、重视思想教育、发挥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模仿作用。

国外马克思主义之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之研究 很幸运学校开了这门博雅,同时我也选到了这门博雅。我以前也学过马克思主义,但必须要知道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读,更应关注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这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这次的博雅课程的学习让我更深地了解了国外马克思的发展、研究以及其我国对其的研究进程。 首先国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全面地反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这就决定它必然要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纳入自己的范围。这也大大提升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它有助于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明确研究方向,开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都起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在中国进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然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创新,国外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阐释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中国想要根深的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还是有挑战的。但是在40年前,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大量有关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和思潮的代表着作被翻译介绍进来,这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要想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门学科建设好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广度上说,我们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关注比较多的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得比较少。像俄罗斯学者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所作的深层次的反思,拉美地区一直比较活跃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更不用说深入的研究了。 因此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端正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断改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