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文稿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文稿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文稿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文稿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堂实录文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4、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6米=()分米=()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700厘米=()分米=()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1×1=1(立方分米)

师: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师: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师生交流总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板书: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这三者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不同

的,即长度十、面积百、体积千,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6、体积单位的互化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的。

让学生相互说说后,教师指出: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

(1)出示教学例3

3.8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立方米

让学生试一试!40

教师提示: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想:因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师:请对比例3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

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尝试做了几道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教学例4

课件出示: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教师提示: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两种方法:

(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立方米作单位。

(2)先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算出体积,就是立方米作单位了。

50厘米=0.5米 30厘米=0.3米 40厘米=0.4米

方法一: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组织学生先自主读题,并进行仔细审题,交流题目的意思,交流解决的方法。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对于这两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验证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发展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1.02立方米=()立方分米 9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0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55立方米=()立方分米 8.63立方米=()立方分米

0.6立方米=()立方分米 1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8米=()分米 60厘米=()分米

2、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5米,宽1.6米,厚0.0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单位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沟通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这些单位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实录(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实录(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 实录(实用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重点识记“群、颗、堆”,会写生字“小”,认 识新画“竖钩”和新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 堆”的意思,并且初步学会正确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字,会写生字“小”,认识笔画“竖钩”

和偏旁“提土旁”。 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预设: 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讲解也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插图)这是一个热闹又美丽的农家小院。院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到了秋天,果树献出了哪些好吃的水果呢? 二、看拼音识字 (认识有关动物的词语) 师:如果你们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小动物就会马上出现。 生:(自己拼音节练习读词语)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海南省海口二中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 (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 (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盘古开天地》文字版课堂实录1

《盘古开天地》文字版课堂实录 师:课前你们预习过课文没有? 生:预习了。 师:那咱们上课之前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说反义词,想到就说,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做反义词游戏:冷——热,天——地,上升——下降,黑暗——光明,紧张——放松,伤心——高兴。)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高兴和轻松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牛郎织女》《葫芦娃》《嫦娥奔月》等动画片中主人公)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由熟悉的神话引出陌生的神话,学习就在这兴奋中轻松开始了。) 师: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师:读的很准确,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跟身体有关。 师: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 (出示: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 (指名读,师提示“血液”的“血”的字音。) 师:知道一丈有多长? 生:(听去学生回答) 师:其实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丈。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 (生举手踊跃,指名5名学生接读课文) 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读边想,想象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接读课文,师纠正个别字音。)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字! 生:棒!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创造。教师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好在哪里。)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立真言、写真景、抒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孙恒星 中学教材散文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类的作品,即所谓的狭义的散文,文史亦称美文。在这些美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显美得纯洁,美得成熟。 《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散文的意境有三个必备的要素,即语言的真切,景物的真实,情感的真挚。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赏析本文也就必须从这“三真”入手,而在这“三真”中,对语言的真切的分析又当为揭示其他“二真”的必由门径。 一以真言写真景 《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文章在收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喻。这一喻有什么不妥呢?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但在这里不行。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这样的感觉肯定不是真实的。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断断续续,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只能产生于“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寂静的月夜。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这是灿烂阳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儿正“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着,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气也是淡紫色的”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去感。为什么?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杨柳的倩影才象“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以真言抒真情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我这样细读文本 ——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窦桂梅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医生会开出一摞单子让你接受检查——“B 超”、“彩超”、“CT”……医生成了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附属品,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退化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老师们都应当问问自己,你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凭借,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究竟是如医生凭借医疗器械一般,靠着上网查阅,复制粘贴的方式寻找答案,还是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现代网络技术

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虽然最终上课只从其中取一瓢饮,但每次设计的角度不尽相同,为我们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了头脑风暴,更为今后解读同类文本拓展了视野。由此我们感到,这样的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 而且这一课,是我们“共教、共读、共写”校本教研方式年度研究的课例,目的是通过共同研究《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实现教师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 一、我们这样细读文本 1、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以细读词语为例,我们应当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说明

《荷塘月色》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临邑一中高中语文刘翠翠 【课程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散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审美,学会鉴赏美的能力。《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鲁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走进自然”第三单元“写景状物散文”第二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篇目。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己的淡淡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使人读之陶醉。它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 这一单元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理解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感的修辞手法。 【学情分析】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读出景色,但难以走进作者的心灵。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隔靴搔痒的感觉,课前让同学们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真正走进作者。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这既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设计思路】学习散文,就要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明确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神就是散文的中心,也就是散文所抒的情。这种情在文字上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缜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地表现的。 教学时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的,引领学生从欣赏景物入手,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线索(明线和暗线),欣赏文中之景,领会文中之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来分析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 三.情感态度个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了解背景 (一)【导入课文】 课件投影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周敦颐) 莲就是荷花。周敦颐笔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优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跟荷花有关文章——朱自

课堂实录的文字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一中亓秀岚 师: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到风景秀丽的地方游玩的时候,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如在图画中的感觉,有一位官员叫吴均,他到富春江上游玩了一次,结果产生辞官归隐的念头,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吴均一同去感受一下富春江的非凡魅力。 师:那么吴均是谁呢?看注释①,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 师:板书题目与朱元思书和作者(吴均) 师:吴均来了吗? 生:(笑)没有 师(笑)为什么没来?(指一名学生读注释,吴均生平) 师:题目是《与朱元思书》谁知道什么意思? 生:给朋友朱元思一封信。 师:好,本文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游记,根据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写成的游记该掌握哪些知识?知道你就站起来说,不用举手。 生1:首先是弄懂它的意思,其次是写作思路 生2: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还要看到景物是什么特征,对吧? (屏幕:1、学习目标会读写重要的词,并说出在句中的意思2、熟读并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的特点)

师:出声的朗读课文准备提问题(生自读) 生1:互相轩邈什么意思 师:有知道的吗? 生2:互相比高远 师:轩的意思是高,前面有一个互相,不能互相高,应该是互相比高,比高就由形容词变成了一个动词。 生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师:在写景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从自然风光写到了人,你说目的是干什么? 生4: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后,不想再做官。 生5:自然风景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涤荡人的心灵,忘记人间的纷扰。 师:是什么让人不愿做官,我在说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这里的风景让人不愿走了,就想留下来,说明这里的风光及其生(齐):优美 师:这种写法是什么? 生6:借景抒情! 师:还不对,是侧面描写。对不对。 生7:这篇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师:这个问题呆会儿我们还要一起研究,你记着这个问题,如果下课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记着问我。

从“矛盾”到“和谐”──《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从“矛盾”到“和谐”──《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导读:关键词:矛盾、和谐、受用、无福消受、回归文本、个性解读 看了很多关于《荷塘月色》一文的分析、赏析、教学设计以及教案,受益多多,但又感觉有些不尽人意。所以不揣浅陋,将自己的一知半解于此献丑,实为抛砖引玉,为语文教学尽绵薄之力。开篇之前,先说一些看似游离于题外的东西,故本文的入题要从第三小节开始。但前两节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些观念性的东西一直限制着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进而制约了我们的解读能力,所谓南辕北辙。这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戕害。所以先噜苏一番。 一、回归文本和知人论世 不可否认,知人论世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解读手段。所以很多论者在面对《荷塘月色》一文时,都敏锐地联系到了1927年的政局变幻,想到了国家的暗淡前途和知识分子的苦闷心境,也有论者联想到了作者因子女众多而引起的生活困难和家庭龌龊。应该说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但当我们过分寄重于知人论世,而忽略了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和感悟时,往往会落入庸俗的窠臼,变而为索引派或考据派,这又是语文教学的大忌,会限制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个性阅读的开展。笔者一直以为文本是阅读的第一手资料,知人论世只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辅助手段。文学作品具有她独特的表达方式,特别是一些不朽之作,它们在表达上的隐蔽性和多义性,带来了解读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多角度的立体研究和全方位的精密分析成为必要。但是,不管何

时,文本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这里我不想再“知人论世”,只想就文论文。知人论世一旦走向极端,要么很可笑,因为很无聊;要么很可悲,因为很机械。它和“成分论”一样,必须关在专门的笼子里。中学语文的教学,因为担负着学生文本感悟能力的培养任务,尤其是在提倡个性解读的今天,这种对文本的回归就更加重要。基于以上不成熟的认识,本文所要展开的,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和感悟,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 二、从作家回归到人──一个有痛苦有思想的生命个体 从各种现存文字看,朱自清应该是一个温文尔雅、天真率直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学浸淫的人,因此他的散文并不难懂。只是作于1927年7月的这篇散文有着太多的巧合,那是一个多事之秋,更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任何一个稍懂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想到蒋介石在上海的“四.一二”和汪精卫在武汉的“七.一五”。这些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现代史的记忆中是那么触目惊心,以致它们成为了1927的代名词。当此内忧外患关头,朱自清,能不有感乎?在文学评论和语文教学中,“知人论世”都已成为一条重要原则,既然,朱自清是一位爱国人士,既然,1927年的时代背景有这些不得不说的故事,你回避得了吗? 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师,这在文学史上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人格也是毋庸置疑的,“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杨振声《朱自清先生和现代散文》),是我们景仰的教授、作家、有气节的中国人代表。但是,这只是其中的

《美丽的颜色》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美丽的颜色》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一、由美导入,走进文本世界 师:同学们好!今天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出示相片: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知道这是谁吗? 生1:居里夫人。 师:你怎么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美女是居里夫人呢? 生1:因为她手里拿着镭。 师:观察得很仔细!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得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题目切入,体会美丽情感 师:课文都读过了吧?我问问大家,题目是“美丽的颜色”,这个五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笔标出来。 生5: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先把这个部分朗读一下(“玛丽有一天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生齐读。 投影出示: l 玛丽有一天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地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l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镭有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l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师:第一次对话,先自由朗读,然后分角色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来读,有请我们的居里夫妇。(生笑) (两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读文中的叙述语,两位同学配合默契,语调温柔,充满期待) 师:先采访一下玛丽,你觉得应该念出怎样的情感? 朗读的女生:我感觉应该是“热切的好奇”,满怀期待。 师(转身问男同学):你感受到了玛丽的热情期待吗? 朗读的男同学:感受到了(腼腆的笑)。 (其余学生也笑了) 师:那你刚才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回应你的爱人的呢? 朗读的男同学:也很期待,是理解,感觉很温暖。 师:为什么感觉很温暖呢? 朗读的男同学:感觉好像和我在谈论……(不好意思说) 师:是什么? 朗读的男同学(鼓起勇气):是即将出生的孩子长得怎么样。(生笑)因为这里的“它”加了个引号,就是说“它”是有生命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关注到了标点。是啊!居里夫妇就像在畅想肚子里的孩子长相如何?怎样漂亮?真是一种温暖美好的期待!好的,谁来念念第二次? 生6念。 教师念前面的句子:穿过院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营造说话时神秘、宁静的氛围。 师:你读到了什么? 生6:期待。

尤立增《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尤立增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散文单元。初中时我们学过不少散文,大家还记得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形散神不散。 生: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可入文。 生:散文的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生笑) 师:真如这位同学所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散文大家了。其实,你说的“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是完全正确的,但“文无定法”并非“无法”。还有哪位同学说说? 生:散文表达方式多样,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 生:散文要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观点感受。 生:我觉得散文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其实质是语言的艺术。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不管怎样,语言是表现作者思想的载体。那么,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鉴赏散文,要突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 生:语言文字。

师: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是以“文字”作为突破口。还记得老师曾跟大家说过,“语文天生浪漫,语文天生美丽”,语文的美丽和浪漫在文学类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特别是诗歌和散文。这么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应该以语言作为突破口,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理解作者所营造的优美的意境,体会、把握作者所传递的独特的思想感情。 (师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不知道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老师曾反复跟大家强调:充分地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所以,“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我想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这篇课文都读了几遍? 生:三遍。 生:五遍。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那么,当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我强调的是整体感觉。 生: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感觉朱自清先生营造的意境很美。原来我一直以为感情充沛的文章才能打动人,让我很吃惊的是作者的那份淡然也能让人感动不已。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就随着他的那份淡然一起入境。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发言包含三层:一是朱自清先生用他优美的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非常优美的意境,二是这篇优美的散文蕴含的是作者那种淡淡的情感,三是淡然的情感照样动人。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汉字专题课堂实录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信息,也看到了汉字今后的趋势,我们再来看看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随着袁鹰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 (学生阅读《汉字的魅力》) 师:看完了袁鹰的《汉字的魅力》,你认为——PPT PPT:在作者心目中汉字有哪些魅力? 生14:一个奇妙的大花园。 生15:陪伴终身,良师益友, 师:还有补充吗? 生16:汉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师:是的,汉字的创造显示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自强于世,它跟我们的文明传统、古老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每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字都是情由独衷,文中作者引用了《俄罗斯语言》,请大家一起朗读屠格涅夫赞美俄罗斯语言的语段。(〖PPT〗) PPT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我们学过的《最后一课》都德是如何赞美法国语言的? 生17:都德把法国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这位同学对都德的这段名言记得真牢!请大家看屏幕:(〖PPT〗) PPT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遵从作者的愿望,把“俄罗斯语言”改为“汉字”,一起来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课后,同学们如果在课外阅读中读到哪位作者有对汉语言赞美的文字,一定把它摘录下来。 感受着汉字的魅力,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印,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无限的自豪!——为我们的汉字!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游戏活动,看看哪些同学的知识面更广?PPT:你知道汉字的起源吗? 生18:打结记事,刻符号。 生19:仓颉造字 师:对,汉字的起源就是来自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成熟于商代,甲骨文。也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师:(边演示PPT,边讲说文字的发展史)看看甲骨文图片,后来,文字书写在竹简木牍上——帛——纸,由于纸的发明,使文字书写的代价便宜了,于是书写

王君课堂实录

《喂——出来》课堂实录 王君 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小说警示世人,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这样的诠释当然无错。但是如果我们止步于环保主题,文本丰富的资源就可能浪费了。《喂——出来》作为星新一的经典名作,集中体现着星新一一贯的风格——情节曲折,叙述冷静,主题多元,余音袅袅,引人深思。深入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充满了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突围。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拔开文本的迷雾,真正亲近 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对文本的合理的创新的阐释。 这是我上这堂课的出发点。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利用上,我也全力创新。 追求深度教学,教师更要善“导”:要善创“导”之情景,要丰富“导”之方法,要灵活“导”之技巧。只有导得自然、及时、灵动、深入、无痕,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在阅读中得到提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尽量用丰富多彩的富有语文味儿的手段铺路搭桥,带领学生在富有创意而又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啊? (生踊跃起来读,有的读得声音太小,有的读得速度太快) 师:这个女孩儿,你读得很有意思。你觉得你的处理和前边的同学相比谁更好? 生:我觉得我读得好。我的声音响亮,我还读出了拖音。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一声”。首先,这是一 个年轻人的叫声,而且是“使劲地大叫”,可是刚才的同学读得像个老人。(众笑) 师:你为什么会读出拖声呢? 生:有一个破折号啊,说明这个“喂”字延续时间很长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非常仔细,还能独立地咬文嚼字。来,同学们,像这个同学分析的一样来读好这个标题。 (生反复朗读“喂——出来”。) 师:大家再想想,年轻人最初喊“喂——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希望洞子里什么东西出来啊?生:一只狐狸。(众笑) 师:有道理。课文中前面谈到了有人怀疑这是狐狸洞。 生:我想他希望有金银财宝出来。(众笑)

《14.2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案(共两篇)

《14.2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幼儿园大班科学《吹泡泡》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吹泡泡》 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稿 内容:幼儿园优质课展示 课题:大班科学《吹泡泡》 执教:王文静 时长:30钟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剪刀、光盘、泡泡液、盆、托盘、泡泡机等。 2.前期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各类吹泡泡的游戏。 3.教师电教准备:用于猜想、实验、记录的ppt、吹泡泡的音乐 【课堂实录】: 1.激趣导入: (1)、教师与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活动室,追赶活动室内的泡泡。 (2)、谈话活动引出吹泡器。 2.动手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只要有洞、缝隙的物体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状孔的玩具,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分组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取出准备材料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在记录纸上进行验证记录,分组展示记录结果。

温馨提示: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3)、分享交流 探索发现:只要有洞、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的泡泡。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3.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器。 (1)、出示小电线、小树叶、硬卡纸、彩带等没有直接吹出泡泡的材料。 (2)、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动手制作、交流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4.动手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铝丝引发幼儿探究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 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探索发现:任何形状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 (3)、师幼共同总结:这些有洞洞或者有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圆形的泡泡。 5.和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转圈,使大泡泡变成若干小泡泡、小泡泡又合成大泡泡,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用各种工具吹泡泡,吹出了好多的泡泡,我们知道了生活中许多有洞有缝隙的东西都能吹出圆形泡泡;还知道了有些不能吹出泡泡的物品,经过小朋友动脑筋能变成好玩的吹跑器!这么神奇的泡泡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呢?那跟着老师一起去试试吧!(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赏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赏析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

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杨柳的倩影不是?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方案

荷塘月色 宁国成(宁国成——陕西省旬阳中学) 一、概述 ·高一语文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2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大概需要3课时。 ·本单元——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就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位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独具魅力,被称为写景的好手。并且在景物描写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范。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位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强化诵读,批文入景,缘景悟情;结合写景片段,体会语言美,意境美;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把握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并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点、亮点,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一)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富贵不能淫》课堂实录-新版经典.doc

----------《富贵不能淫》跳板型文本教学实录 文本类型:诵读型+跳板型文本 课堂特色: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情境语境虚拟语境 第一部分导入大丈夫 师:从前读小说《红岩》的时候,就特别向往重庆,今天踏上这片土地,内心充满激动之情。我看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幸福生活,更深切地体会到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此时见到这样精神饱满,群情振奋的你们,我想先辈们的英灵一定会看到他们所奠定的壮美事业已经造福他们的子孙后代。他们的子孙生活在幸福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那么我们在“富贵”面前如何呢,还是要遵从千年前孟子的观点“富贵不能淫”,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师:我先背诵课文,请同学们合上书,注意听,一听停顿,二听内容。 (师背读) 生:我发现了这是两个人的对话(语录体)文章。 生:我发现这是景春和孟子的对话。 生:我发现他们谈论的是关于“大丈夫”的问题。 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 生:注释说(老师提醒),有作为,有志向,有气节的男子。 第二部分是大丈夫也? 师:既然是对话体,我们分角色来读,左半部分读景春,右半部分读孟子。 (生读) 师:这是语录体散文,以对话为主,读三个反问句,读出两个人各自的观点。(齐读) 【投影展示】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生: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而孟子强烈的反对这个看法。 生: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孟子认为不是。 师:你觉得各自的语气怎样读? 生:肯定 生: 激动 【投影展示】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大丈夫也。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师:哪个字重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幸敬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自主性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点】 (1)荷塘月色景美,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2)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把握作者在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之间辗转中力求超脱的努力,灵魂挣扎的凄苦与无奈。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点拨、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设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欣赏学习,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精彩。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低调感伤情绪笼罩着全文,作者的内心是不宁静的,路是幽僻、幽静的,云、月是淡淡的,树色是阴阴的。蝉声与蛙声虽热闹,但与“我”无缘。不满现实,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至于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到日日走过的荷塘,“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于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系美景,暂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顿生。于是,由赏景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