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

考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试卷做完后,请将答案转涂、填到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虽不排斥客观外象直接作用于感官认知,但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B.《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C.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完全得靠直觉和顿悟,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就是无用的。

B.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顿悟而成佛,他人不能替代。

C.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都主张抛弃知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D.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3 分)

A.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B.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永光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是时,中书令石显专权。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按。”房曰:“知其巧按而用之,将以为贤邪?”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痞,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因免冠顿首,曰:“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房上中郎任良、姚平,曰:“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石显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秋八百石,以考功法治郡。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与石显有隙,不欲远离左右,及为太守,忧惧。去月余,石显短考功课吏法于上,房竟征下狱,后弃市,时年四十一。

(选自《汉书·京房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B.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C.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D.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论语》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谥号。

D.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京房要直谏皇上,故先“免冠”以谢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房跟随焦延寿学《易》,深得其学真传。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京房对此也极为精通,多次预言灾异都说中了。

B.京房以灾异之说参与政事,带来了杀身之祸。他借出现日蚀等反常天象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竟被置于死地,结局不出其师焦延寿所料。

C.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但推行受阻。京房以古代帝王按功选贤任能为例提出考功课吏法,遭到官员反对,于是请求自任郡守以试行,也以失败告终。

D.京房和石显有隙,两人斗争激烈。京房以古代帝王用人不当导致天下大乱,暗指皇上任用石显导致灾异横生;石显则憎恨京房,试图把京房排挤出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5分)

(2)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8.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2).《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3)《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4)《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两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传奇侯发山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给你一百块钱!

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

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来,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转身跑了。

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

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

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

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丫蛋天真地说道。

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

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

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8期,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

B、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来的。

C、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

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D、“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

(2)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世上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

....的空话套话。

②在国内成品油降价问题沸沸扬扬

....之时,燃油税的改革问题也成为了焦点。

③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④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

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

⑤.《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

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

....的审美感受。

⑥陕西书协换届闹剧引发舆论大哗且持续至今,固然与事件本身的“荒谬”有关,但陕西书协在面

对质疑时闪烁其辞

....,客观上也让事件在持续发酵。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C.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的那一套主张和立场在日本国内政治生态中逐渐成了气候,篡改、否定和歪曲历史成了这些势力包括目前的安倍当权派实现其政治图谋、欺骗国际社会的工具。

D.“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

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

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

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⑥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B.②③⑥①⑤④C.③⑥①⑤②④D.②⑤③④①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③,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16.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4分)

一位刚步入教坛的年轻人向一位年长的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的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

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根据学过的思维训练方法“缘事析理,写得深刻”,以《金鱼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

1.B[解析]“完全摒弃了语言”有误。过于绝对。

2.C[解析]原文为“扬弃知觉思虑”。混淆概念。“扬弃”的意思是抛弃坏的而发扬好的。

3.B[解析]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顿悟。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和结构判断。“不可许上/意向之”断句有误,“上”指“皇上”,作“意向之”的主语,“上”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 D项;“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断句有误,“诸刺史”作“召见”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令房晓以课事”承前省略了主语“上”,据此排除A项,正确答案为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论语》不属于“五经”之一,《春秋》为“五经”之一。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请求自任郡守”错,石显等人建议皇上让京房担任魏郡太守。

7.[答案](1)京房多次上奏折,预言这个现象将要出现,说的情况屡次相合。天子对他十分赏识,多次召见他。(“数”“疏”“说”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2)像这样,任用贤人社会一定治理得好,任用没有才能的人社会一定混乱,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不觉醒而另外寻求贤才呢?(“治”“不肖”“更”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紧扣重要的采分点,如重点实词等。

【参考译文】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研究《易》,侍奉梁人焦延寿。焦延寿常说:“能够学到我的思想学说又因此亡身的人,一定是京生啊。”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每次占卜都能应验。京房也格外精通。初元四年京房被举荐为孝廉而做了郎官。永光年间,西羌反叛,出现日蚀,太阳长时昏暗无光。京房多次上奏折,预言这个现象将要出现,说的情况屡次相合。天子对他十分赏识,多次召见他。京房回答说:“古代帝王按功选贤任能,则万物变化顺当,吉祥的征兆显著。现在应当命令百官考核自己的政绩,灾异就可以停止。”皇上下诏命令京房主持考核,京房于是进献考察功绩、考核官吏的法规。皇上命令公卿朝臣同京房开会讨论,公卿朝臣都认为京房说的法规繁琐,要上下级互相监督,不能同意。可是皇上倾向京房,当时各州刺史到京师奏事,皇上召见剌史们,让京房把考核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刺史们也认为不可行。这个时候,中书令石显专权。京房曾经在闲暇时进见皇上,问皇上:“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危亡?任用的又是什么人?”皇上回答说:“国君不贤明,而任用的人又花言巧语巴结奉承。”京房说:“知道他们是那样而又任用他们,莫非认为是贤才?”皇上说:“就是认为他们是贤才。”京房又问:“但是现在根据什么知道他们不是贤才呢?”皇上说:“根据那个时代的混乱和国君的危亡而知道的。”京房又问:“像这样,任用贤人社会一定治理得好,任用没有才能的人社会一定混乱,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不觉醒而另外寻求贤才呢?”皇上说:“面临危亡的国君自己都以为自己的臣子

就是贤臣,假如都能觉醒,天下怎么会有危亡的国君呢?”京房于是脱帽叩头,说:“现在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倒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草木春凋秋荣,陨霜不败。《春秋》所记灾异全有。陛下看今天的政治是清明还是混乱呢?”皇上说:“也混乱到极点了!今日作乱的是谁呀?”京房回答说:“明君应当自己知道是谁。”京房指的是石显,皇上也知道,对京房说:“已经明白了。”京房结束进见出来,后来皇上命令京房推举通晓考察功绩、考核官员的弟子,打算试用他们。京房推荐中郎任良、姚平,说:“希望用他们担任刺史,试行考功法。”石显憎恶京房,想使他远离朝廷,建议皇上应该用京房担任郡守试行考功法。汉元帝于是用京房做魏郡太守,俸禄八百石,试用考功法治理郡事。京房知道自己屡次议论时的意见被大臣们反对,又与石显有怨恨,不想远离京城,等到外出做太守,内心忧惧。京房离开京城一个多月,石显在皇上面前说考功课吏法的缺点,京房竟被征召回京城关进监狱,后被处死示众,年仅四十一岁。

8.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9.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分)

10.默写:

(1)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1. (1)A 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都是通过神情描写”不恰当,还通过对比、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不只是神情描写。C项,写中年汉子很快掌握了魔术技法错误,应该是中年汉子回去做了准备。E项,“理解、信任”在文中无依据。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发生变故,生活处境艰难;②揭示出人物的处境。将同学们的“兴高采烈”与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心情;④)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四点答任意三点即给满分。)

(3) 中年汉子的魔术“解决”了丫蛋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题,“给她变一条红围巾送给妈妈、“给她变出一个爸爸”,这是属于天真儿童的传奇;(2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因孩子的天真而相识,“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

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逐渐演变为爱情。一条红围巾创造了爱情的传奇;(2分)三个苦难人因为爱心和善良走到一起,共渡生活的难关,唱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奇。(2分)

(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得2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

(4)观点一:

同意。丫蛋妈妈和中年汉子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完美的。①从人物形象看,作者塑造的两个人物虽身有残疾,但都有可贵的怜悯同情关爱之心,他们关爱家人,也关爱陌生人。正是这份善良纯真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②从情节上看,作者采用明暗双线结构,精心塑造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互相关爱的故事,正是这种爱与怜悯使他们由陌生到相知、相助,最终走到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③从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即使人生有着种种缺憾,但只要拥有善良、淳朴的心灵,也可以得到生活的精彩“传奇”,拥有完美的人生。

观点二:

不同意。那些无聊的围观者虽然有着健康的身体,但他们缺少美丽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①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上看,作者塑造这些冷漠的看客,与文中主人公作对比,他们虽身体健康,生活稳定,却精神残缺,多了几分冷漠,少了许多关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的,不完美的。②从主题上看,作者借此呼吁人们要怀有善良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社会更加和谐。

(观点明确2分,能够结合文本对观点进行有条理地、合理地论述,对每个的观点的论述要点有两个方面即可。每个要点3分,共6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黑体字表明答题的关键之处,如果这些方面做的不好,酌情扣分。)

12. 选B项。(1)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这里使用正确。(2)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不用来形容“问题”,用错对象。(3)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不能光用于修饰人的外貌。(4)高山仰止: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仰慕和崇敬。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此处用来表达对于敏院士人品胸襟的仰慕和崇敬。使用正确。(5)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此处望文生义,“审美感受”应用“耳目一新”。(6)闪烁其辞,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13 A (B成分残缺。“随着……使得”连用造成了主语残缺;C项,语序不当。“篡改、否定和歪曲”语序不当,应为“否定、篡改和歪曲”;D.句式杂糅。“以围绕……为重点”杂糅;)

14.B【试题分析:此题考察衔接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根据横线上文和题中六句话的内容确定语段总话题的基础上,结合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及其中的特殊词语(如代词和关联词语)考虑。横线的上文讲的是诗的语言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六句话中,②是对上文句子的具体说明,所以应排在首位(于是可排除A.C两选项。比较剩下的B.D两项,发现只有③才能同②顺畅衔接,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15. 【答案】(6分)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16. 答案:用正确思想充实学生心灵,能避免错误思想的滋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