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牵学生的手 用心比用力好

牵学生的手 用心比用力好

牵学生的手用心比用力好

——2010届学生教育工作总结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陈培峰老师

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

是啊,在有些老师看来,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娇气、蛮横、懒惰、散漫、目无尊长、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兴趣被学习之外的东西所占据等等,几乎没有一个优点。带着这种观念去教育学生,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由于现在的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异,造成现在学生与以往的学生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这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学生难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学生自身,而是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是教师没有客观的认识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教育的精髓。时代在变迁,教育的理念也必须与时代同步,教育的方法、策略也必须要改进。以传统的标准来看待学生,以传统的模式来管理学生,必然会产生矛盾。而化解矛盾的关键不是要求学生适应老师,是老师要适应学生。

当然,学生自身存在问题,这是肯定的。那么在当今,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呢?

在2007~2009年这一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从教育方法和理念上做了一些改进,并坚持推行。经过三年的努力,结果还不错,在2009年的中考中我所带的班级总平均分年级第一,超过年级均分12分,其中多个单科第一,而且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全部达线,这是学校历年所没有的。那么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第一,通过《家校通》、邮件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递我的教育理念

现在的学生家长基本素养都比较高,对学生的成长都比较关注,也很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到自己成长过程的影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是犯经验主义错误。比如,家长总是在教育孩子时提及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如何的勤奋,如何的艰辛,也因此要求孩子要专心学习,勤奋努力,争取考到好成绩,考到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等等。殊不知,这种忆苦思甜式的经验主义教育早已让孩子感到厌倦。还有一些家长也认识到现在教育的弊端,但是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和经验教育自己的孩子,于是病急乱投医,结果孩子没教育好,还把自己搞得越来越糊涂。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自己对学生教育的一些看法,我就采取了一种方法,以每周一份《家校通》为平台,与家长探讨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这样既统一教育思想,又给一些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参考。

比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很关注,经常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是很多家长在方法上欠考虑,过度的干涉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孩子学习、思考能力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家长写了下面的一篇文章:

家长会放手孩子会学习

进入初中后,许多家长感觉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小学那样令人满意了,甚至有的学生小学成绩没有低于过90分的,到初中后连及格都困难。于是许多家长就感到担心、焦虑,因此到处取经,想找到一个好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帮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有的在家帮助孩子做作业;有的帮孩子找家教等等,总之是使出浑身解数,结果是越帮越忙,孩子成绩没有见长,反而越来越迷糊,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小A小学摸底成绩是270多分,在全年级是第29名,可是进校后的几次考试都在年级150名以后,期末考试竟然到年级300名以后,下降非常厉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她的学习表现就不难发现原因:她上课时经常走神,有时还和同学讲话,课堂听课效果非常差;作业也经常犯错误,特别是做错的题她也不去认真订正;课余时间很少去复习,更别说去做一些课外习题了。所以成绩下降是很自然的事了。更让人担心的是每次成绩下降她自己却没有一点担心或感到压力,就好象学习不是她自己的事一样。

可是她小学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很好呢?

原来在小学期间,她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但是每天放学后,妈妈都能和她一起把当天学习内容再巩固一遍,然后妈妈把她的作业认真的批改一次,把重难点帮她分析一下,甚至把下一节课所讲的内容也给她提前上掉。在周末时间妈妈再找一些课外习题给她做。如此以来,即使她上课不听课,她的成绩依然很优秀。长此以往,她便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可是到初中以后,知识难度加大,知识内容增多,即使妈妈仍然一如既往的帮她学习,但太多的内容她记不住,复杂的内容没有

专业水准的妈妈讲的总不是那么通俗易懂,再加上上课又没有认真听懂,所以成绩必然直线下滑。可以肯定的说,小学的成绩完全是妈妈的功劳,初中的小A将面临着重新学会学习的挑战,而且她必须独自面对,否则她将永远不会学习。

小B也曾经面临着学习成绩下降的困境。开学以来,小B的作业每次都非常工整、认真,作业质量很高,很少有错题,即使很难的题他也做得很好,有时老师还把他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跟他的作业质量相差很大,我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到他家家访。原来情况是这样:他妈妈因身体不好,一直在家休养,有很宽裕的时间,而且他妈妈的学历是本科,文化水平很高。每天的作业都能帮他检查,不会的题妈妈能很快的帮他解决,为使自己不犯错误,每次遇到难题,他首先就要请教妈妈,妈妈也很有耐心,每次都给他讲的很清楚。到后来,他为省事,一遇到稍微难的题就喊:“妈妈,这题怎么做呀?”想都懒得想,妈妈审题后,就给思路告诉他,然后他自己整理步骤。表面上看,题目是他自己写的,实际上,最关键的地方妈妈代劳了,就好比吃螃蟹时妈妈把蟹黄吃了,一道题的最精华部分他没掌握。这样他自己就丧失了分析问题的机会,长期下来成绩能不下降吗?。

了解情况后,我给他妈妈提出了以下要求:无论下次小B问她任何问题,回答他的都是“不知道”,让小B自己独立思考。妈妈也不要检查他的作业了,错了随他去。接下来的时间,小B的作业果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了,错误不断,有时连最基本的题也会犯错。这时我多次找他谈心,要求他必须上课认真听讲,对错题要认真订正,没搞懂的地方要及时向我请教。小B很听话的按我的要求做了。再后来我发现他的错误越来越少了,每次测验成绩都在上升,数学期末考试考了137分。

以上两例都是因为家长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学习过程,使孩子不能独立体会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学习面临困难。也有家长做的比较成功的例子。

小C的爸爸是一个银行职员,社交活动不是很多,基本每天晚上都能陪孩子一起学习,当小C做完作业后,他都帮他仔细的检查一遍,对做错的题都做上记号,然后让他自己重新再做一次,实在不会做的题,他也不给小C讲,只是对小C说:“这个知识你还没有搞懂,明天老师讲课时你要认真听讲,然后再仔细订正。”如果第二天老师没讲,小C还是不会做,这时他就会给小C讲解。过一段时间后,他还会把这道题拿出来,让小C再做一次。如果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小C没有把前面的错题订正过来,他将会狠狠的批评小C。这样,小C就把每个知识点搞懂了,所以小C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班级前列。

小D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开学之初作业总是拖拖沓沓,作业质量也不是很高。我把情况反馈给家长后,家长很快就做出了决策:1、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如作业上交情况、作业质量、上课状态等,每次都在放学后,带着小D一起去找老师了解情况;2、采取激励措施,即每次只要小D拿到学习进步奖,家长都满足孩子一个与学习有关的合理要求;3、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买孩子喜欢的书籍,并和孩子一起欣赏。通过家长的努力,小D学习成绩上升很快,期末考试总分700多。

当然,班上也有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比较懒散,缺乏上进心。

小E父母都很忙,他基本是由奶奶带大,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即使成绩垫底,他自己也无所谓。经常迟到,作业不交,喜欢玩游戏。我最担心的是怕他结交外面不三不四的人,从而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所以我多次和他家长交流,希望家长能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但效果甚微。希望小E的状况下学期能好转。

……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不能包办的太多,只能督促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不能代替孩子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只能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摸索。当然,家长更不能甩手不管,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能让自己后悔。

总而言之,家长会放手,孩子会学习。

在我国,隔代教育问题目前显现的越来越严重,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了原则,使现在的孩子存在很多问题,如:自私自利、心里容不下他人;没有上进心,没有奋斗目标;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过分的代劳,孩子自理能力下降等等。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也很难杜绝隔代教育问题。在我班就存在这种情况,而且还比较多。在一次家访中,我无意发现一个比较成功的隔代教育现象,于是我就把我对隔代教育的个人体会和家长进行了交流:

老红军小红军

——现代家庭隔代教育之我见

夕阳西下,老爷爷一手牵着小孙子一手拎着小孙子沉重的小书包小心翼翼地穿行于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之间。小孙子反

应敏捷,速度时快时慢,老爷爷紧紧地拽住小孙子的手,步伐矫健,左突右挡,好不容易才挤到离家不远的巷口,车少了,人少了,小孙子却缠着爷爷,要爷爷讲故事。老爷爷笑容可掬,满口答应,?从前,有一个小红军……?每天下午放学后,小巷的人们都能看到爷孙俩乐呵呵地从门前经过,老爷爷不仅给孙子讲红军的故事,还要求孙子一定要向红军学习: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做人要正派,要有奉献精神……久而久之,人们戏称这对爷孙为老红军小红军。

——这是我到汪雨阳同学家家访时,听完其父母介绍孩子小学时的成长情况后,我眼前所浮现的一个场景。

家访是在汪雨阳同学爷爷奶奶家进行的。初到他家,给人的感觉就是整洁、有序,没有豪华的摆设、考究的装潢,几件老式家具显得格外古朴,同时也散发着丰厚的生活气息。爷爷是一位很有涵养、有文采的退休老干部,但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他把所有介绍孩子成长过程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的父母,他没有对孩子发表过多的评论,虽然孩子也是他一手带大的。奶奶一直在忙着家务,对她最疼爱的孙子也没有发表任何评价,但从她老人家微笑、慈祥的面庞上使我感觉到家庭中重要的气息——和谐。

汪雨阳父亲在交通指挥中心上班,母亲是一位教师,平时都很忙。孩子从上学开始都由爷爷接送,一日三餐由奶奶照料,晚上和周末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好,但爷爷奶奶从没有让孩子在外面买过一瓶饮料,没买过一份零食,从不让孩子乱花一分钱。学习之余,父母总是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网、打篮球这些现代孩子很少享受到的待遇,却是汪雨阳课余生活的调节剂。在学习上,他很轻松,与同龄人相比,在学习上他花的时间不及别人的一半,但他的学习效率极高,每次考试都是在年级前列。在和同学交往中,汪雨阳又是很有人缘的好伙伴,因为喜爱运动的人是心胸开阔、不拘小节的。在处理问题时,他总是胸有成竹,不慌不乱。同时,汪雨阳同学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对爷爷奶奶及父母都很尊敬,从不在家里无理取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家长操心。

从汪雨阳现在的表现来看,他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借此我便对目前社会的一种说法表示质疑:隔代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有人认为祖父母的价值观念、饮食习惯、以及传统习俗,因为时代经历的不同,必然会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差异,把这些教给孩子,孩子长大后必然会落后于同龄人,落后于社会。其实不然,祖辈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自然常识,是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题材。孩子们可从中得知许多新奇或不寻常的资讯:家谱、地理、历史、童谣、风俗、传说、人生故事、当地名人等等。试想一下,我们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的典故,谁不是先从老辈们的口口相传而获知的呢?更重要的是祖父母传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孩子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产。

——?祖父母每天都很早起床,大多在早上三、四点钟,就去田里工作,因为他要管的范围很大,有农作物,后院还要种菜,还要照顾鹅、鸭、鸡,因此常让我体会到赚钱不容易。过年时还慷慨包给我们大红包,这些红包都是他们辛苦赚来的钱。每次我们回老家看他们时,回程还会送菜给我们,而我们尽量也都到田里去帮忙,他们从来不要求我们回报他们,只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够平安地长大。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小孩,能感受到祖父母的爱,从中体会到老年人的智慧和慈爱,我们应该感谢先人帮我们铺好的路,以及学习祖父母大公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也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蔡向荣(台湾小学生)

还有人说,祖父母对孙辈的影响,常常是做父母的感到头疼的事。一般来讲祖父母对孙辈的关怀更多的是出于对天伦之乐的享受,甚至认为是一种排除寂寞的自私表现,简直就象养一只宠物狗,不像父母那样承担很重要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他们对孙辈们表达的爱的方式方法不加考虑,往往更趋于娇纵与溺爱。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呵护之中,生活细节中的代劳代办现象时有发生。当孙辈们与小伙伴打架、发生矛盾时,祖辈公然在自家孙子面前护短,责怪甚至辱骂对方,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因而使孩子不仅失去孩童时的伙伴,也错失了对孩子交往能力和融合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惟我独尊、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等,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因此我们常常听到父母同他们的同事和朋友谈起:只要有爷爷奶奶在,他们就无法管教孩子;只要将孩子送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住几天,回来后肯定?疯?得不成样子。

但这种爱都会产生不良结果吗?那也未必。

——?我和外孙女一年顶多见一次,但她回来第二天就跟我腻在一起。我女儿说,现在外婆第一大,其他人都可以退位了。我的经验是让她知道我爱她、喜欢替她做些事。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家有几百本故事书,我就每天跟她讲,一下子就抓住她的心。孩子犯错我不会教训她,让她爸妈来纠正。但我会告诉你‘你这么做不对’,还是要指出来。当祖辈很容易太放松,一不小心会变成溺爱。孩子的成长太快,年轻时候没闲情逸致观察孩子怎么长大,现在有了第二次机会,才知道原来孩子会这么想、这么做。我外孙女很迷‘神奇宝贝’,要我跟她一起玩。想想很滑稽,都一把年纪了,可是当我跟她站在一起变成5岁,才知道真的很好玩。她会跟我玩扮演游戏,要我演巫婆她演公主,还用沙发堆城堡叫我待在里头,我都很乐意,觉得好像回到了童稚时候。?——薇薇夫人(专栏作家)。

目前,在我国隔代教育现象极其普遍,据调查,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将近一半的孩子隔代教育;全国:近五成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而且在隔代教育中确实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否能在我国拒绝隔代教育呢?——难,一方面我国的传统习惯于?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隔离祖孙是不合常理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还不能像日本那样,形成专职的家庭主妇,夫妻都得工作来养活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夫妻双双在外打工,祖孙留守现象非常普遍,由老人来教育孩子已成为必然。

其实,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不在于?隔代教育?本身,而是我们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有时,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问题全部依托于祖父母,除了物质供给,从不参与孩子的思想教育,这样产生的结果是问题往往比较多。

怎样才能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每一代人对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是有分歧的,这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生活理念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现在的年轻父母,是在20世纪中成长起来的人,社会更新巨大,人的思想也经历了全面革新,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方面与上一代人的差距甚大,自然会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上表现出来。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不能避免与他们的接触与碰撞,在某种程度上是各行其是,于是家庭矛盾自然就产生。父母与祖父母因教育孩子而产生的矛盾是最具有代表性家庭矛盾之一。改变祖父母的看法与做法是不可能的,不和他们来往或隔离祖孙也是有悖人情的。做父母的不能因祖父母对自己的小孩有些娇溺,就心中不快或做出影响大家庭彼此感情的事情。

其实,只要彼此关系和睦,最好能够互相沟通,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由于祖父母退养在家,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的起居,同时,祖父母经历了艰苦的生活磨砺,形成的传统美德可以影响孩子,使他们传承下去。一个生活于三代同堂家庭中的孩子,有了与祖父母、父母同住的生活经验,这所带来的容纳差异的美德,使孩子融于社会的能力会更成熟;老人家较慢的生活步调,更适合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分享过程。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正在经历工作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社会生存的压力,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今后人才发展的方向,教育孩子时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他们生活的快节奏也能使孩子认识到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二者若能有机结合,摈除溺爱的因素,对于孩子的成长乃至家庭的和睦都是积极的因素。

现在的物质条件丰富了,家庭生活也富裕了,娇生惯养的孩子整天生活在蜜罐子里,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所以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就显得很低俗。而家长们能给予孩子的除了丰富的物质还是丰富的物质,很少有家长能成功地激发孩子高尚的精神追求。而我认为,一个人一生如果过得有价值,有意义,更应该在精神追求上显得丰富多彩,于是家长到底要教会孩子做什么,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予乎欲乎

有这样一个民工,每次工地上有空闲时他并不象其他民工那样在工棚睡懒觉,养精蓄锐,而是骑着拣来的自行车,满街区的游荡,特别是喜欢在他曾经劳动过的商品住宅楼附近闲逛,用一种特殊的眼光和羡慕的心情欣赏它。不久他接来了妻儿,并倾其所有把儿子安排在城里读书。每到周末他总是带着儿子在高档商品店、星级大酒楼转一转,虽然每次儿子都是爱不释手地欣赏着高档商品,垂涎欲滴地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享用着午餐,甚至埋在酒店松软的沙发里不肯离开,可他却没有一次为儿子花一分钱,因为他没有钱。有一次,服务生好奇的问道:每次你来都没有消费,可为什么还要每个周末都要来呢?民工低着头红着脸说:我是给儿子一个更高的生活盼头。

说来让人欣慰,这个儿子还真争气,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第一,老师说,不出意外,考上重点高中不成问题。我不知道,这位民工的做法与孩子学习成绩的优秀是否有直接的关系,但我觉得他的这种想法却十分可取——给孩子以美好生活的欲望。什么是?欲望?,简单的说就是对物质、精神的最原始的追求,要么是占有,要么是达到一种台阶或一种境界。它没有?理想?那么崇高,它一般不带有社会的价值取向(理想其实是一种崇高的欲望)。当一个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欲望时,那么他的人生将是光明的、积极的,反之他也将走向消极的、阴暗的一面。但人不可能无欲,因为生存本身就是欲望的不断延续。

记得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一年脚上只有一双鞋一双袜子(只有到鞋袜破到无法补时才能换新的),由于我的脚特别容易出汗,所以鞋里终年都是湿的。特别是在冬天里,只有周末才能洗鞋和袜,平时我只有穿着湿漉漉的鞋袜,在教室里忍受寒冷的煎熬,每年脚都生冻疮。每当我脚冻得十分难以忍受时,我都暗暗发誓:等我有钱了我一定买许多鞋、袜,每天都换干的、新的。当我在思考怎样才变得有钱时,脑海里总是浮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情景,我总幼稚地认为,像父母那样的劳动是不会变为有钱人的。要想改变自己的未来必须不能像父辈那样无休止的机械劳动。所以在学校,我竭尽全力努力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对自己说:坚持,考上大学什么都会改变。可能许多人会觉得我当时的这种愿望很俗,不值一提。但正是

这种要改变生活的欲望给了我无限的动力,正是这种信念才支持我,使我坚持完成学业。在当时我也有过自己的孩提时代的理想:长大后成为一个科学家、当一名医生、或者成为一个作家等等,总之当时的理想很多,但没有哪一个能像?多买几双鞋、袜?那样使我产生如此之大的动力。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日渐充裕了,很多随着物欲膨胀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对生活的追求缺乏积极性,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思考,觉得现在的优越的生活条件是他们应该得到的。长期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是不知道苦是什么滋味的,根本就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曾经有位有钱的家长责问他的孩子:我辛辛苦苦给你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条件,你为什么就不好好的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呢?孩子正色的回答道: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我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何苦要那么辛苦的学习,去考什么破大学?

没有学习的欲望哪来学习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调动现在孩子学习的欲望呢?

很多时候,家长们总是用这种绝招来刺激孩子学习: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达到班上第几名,我给你买什么什么。为什么这种方法总能行之有效呢?因为家长们通过刺激孩子对物质的占有欲,从而达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种方法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这样会使孩子形成一个错误观念:学习是我与家长谈判的筹码,要使我学习,就得满足我的条件,否则我就不好好学习。我家念高二的侄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暑假,他突然对大哥说:?爸,我不念书了。?我哥问:?为什么呀??他说:?别人都有手机,我没有,太丢人了。?大哥解释说:?现在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再说一个高中生哪有时间给别人打电话呢?等你考上大学一定给你买。?可是侄子就是不愿意,说不买手机就不到校读书。就这样,没办法,大哥只得给他买了部手机。

看来这种用物欲来刺激孩子学习的方法不是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好方法,因为这只是外因在起主导作用。那么在物质充裕时代怎样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呢?

香港大亨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由于李嘉诚是在逆境中奋斗起来的,他深知优越的家庭条件对孩子的成长并非是好事,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德的培养。在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也不忘对孩子进行磨练,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在孩子还小时,常带他们到外面去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带他们去挤电车,去看穷苦孩子一边劳动一边看书学习的刻苦态度。孩子长大后,他把他们送到美国求学,但却只给他们相对较低的生活费用,而且鼓励他们在美国能像其他人一样自食其力,边打工边学习。有一次,当他去美国看望孩子时,在路上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大大的行囊匆匆地穿行于人群与车辆之间,心里在想:?这多危险啊!?,当?大行囊?走近时才发现,原来是儿子李泽楷在利用课余时间给别人送货。后来,他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因深知父亲创业的经历,和平时父亲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兄弟俩觉得,应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努力拼搏,使自己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他们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的勇敢、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试想,如果李嘉诚也像一般的家长一样,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就业岗位,那么能成就现在的两个孩子的事业吗?说不定就给社会培养了两个纨绔子弟。

从李嘉诚教子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现在的物质充裕时代,要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应先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奋发向上的品质。当一个人有这样的品质时,他对精神的追求就很高,那种达到更高境界和层次的欲望就更强烈。而且这种强烈的欲望是发自内心的,所产生的动力是持久的。

对物质匮乏的人,物欲可以激发他奋斗的动力;对物质充裕的人,就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激发其精神欲望——追求更高的目标。千万不能把充裕的物质变成?糖衣裹着的炮弹?,摧毁了孩子的意志。

?鱼乎?渔乎??一直以来是教育的焦点,它关注的是教给学生纯粹的知识还是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阶段,在物质逐渐充裕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要考虑一个新的教育的焦点:予乎?欲乎?即,是给予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是激发孩子健康的精神欲望。

对于孩子的零花钱,我们很多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任孩子自己随意支配,有的家长全部控制孩子的每一分钱。到底哪一种方式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好处,或者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这值得家长们去思考,于是我就抛砖引玉,写下了下面的文章:

孩子的零花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仅家庭收入多了,孩子的零花钱也多了。接踵而来的问题也多了,有些孩子利用零花钱买一些不该买的东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如:女孩子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小饰物、化装品,男生上网玩游戏,抽烟喝酒并由此结交社会上一些闲杂人员,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更有甚者,因孩子身上有钱而招致别人的敲诈勒索,影响孩子的学习及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孩子处理零花钱不当而造成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正确处理零花钱呢?

有人认为,如果孩子想自由支配手里的钱可以靠节省,靠自己去挣。这完全是美国的教子方法。在美国,绝大多数小孩的零花钱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很少有直接向家长伸手要的。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想拥有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可是一辆新自行车需要100多美元,而自己仅有一点平时帮父母洗碗、拖地而取得的劳动报酬,离购买一辆自行车还差的很远,为了尽快能得到新车,他利用假期去送报,同时增加了家务劳动的量,比如剪草坪、修理工具等。但假期结束时,他挣的钱还是不够,于是,他就向父母借了部分钱,偿还的方式是每天继续劳动,直到还清为止,等于就是提前支取工资。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小孩想在晚上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可自己没有钱买电影票。于是他就像往常一样,用剪草机去修理草坪。可是这次父亲不仅没有给钱,反而还罚了款,因为他没有按时剪草坪,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3天。

从以上例子来看,美国小孩子的零花钱必须由自己挣,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使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更能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使孩子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美国有这样的观念:教孩子理财与教孩子做人同样重要。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要我们的孩子也通过劳动来换取零花钱是很难被大多数国民接受的。

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专门给孩子零花钱,在我国,孩子的一切费用都由家长支付,大到学费、保险费,小到买铅笔、作业本。孩子无须再有零花钱,多余的钱只能造成浪费,或者说是养成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毛病,使孩子学会了攀比。我不这么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私事,也要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隐私权,不能做任何事都没有自己的观念,那样不能尽早适应社会,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让孩子们早点适应社会,学会精打细算,对他们的将来会有一定的帮助。

什么是零花钱?零花钱就是除必须的生活、学习用费之外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钱。作为一名中学生,身上有点零花钱是有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它可以体现自己的意志。记得在去年的一次慈善捐款活动中,我校有一名学生就以不记名的形式向一重病患者捐了自己的零花钱400多元,这不仅给患者送去了温暖,表达了自己的爱心,也给学生做了榜样。在报纸上曾看到有这样一个高中生学生,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用自己的零花钱在菜市场购买一些不法分子捕捉的鸟类(供人食用),然后放生,并且他还有自己的设想,等自己长大了要成为一名环境志愿者。足以看出该生是多么的有爱心。在我的上届学生中,有一个小女孩,家庭条件很不好,不仅经济收入不高,而且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要离婚。小女孩学习成绩较好,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她获得了50元的奖学金。在父亲生日那天,她给父亲买了一瓶酒,亲自给父亲炒了几个菜,那一晚,父亲喝的酩酊大醉。从那以后,父亲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工作积极了,也不和母亲吵嘴了,曾经要破碎的家庭出现了久违的甜蜜。

在我国,孩子每年的压岁钱是零花钱的重要来源,很多小孩把自己的压岁钱都交给了父母,充当部分学费或用于家庭的建设,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这样,从小就培养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孩子勤俭持家的理财技能也在逐步形成。但还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疏于监管,零花钱成了自己任意挥霍的小金库,买不卫生食品,做毫无意义的事情,甚至达到了犯罪的边缘。有这样的一个孩子,父亲是我市一家医院的有名的外科医生,他经常在父亲的办公室做作业,被父亲拒收的红包有时却成了他的战利品。由于有了这样一笔巨额的经济来源,他成了同学们崇拜的?大款?,并由此?团结?了一群不爱学习、经常旷课的?二流子?。在他们的怂恿下,他竟然帮一家歌舞厅卖摇头丸。幸好学校发现及时,告之与父母,才没酿成大祸。但孩子养成的大把花钱,不爱学习的坏毛病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所以,对待孩子的零花钱,作为家长,我们要允许他们有自我做主的权利,但是,必须加以引导。现代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我们在指导孩子花钱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思想传播给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带孩子去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让他们知道,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许多人因地域、疾病、灾祸、失业等原因正忍受着贫困的折磨,一些孩子还面临着失学的威胁。这些弱势群体正期待着社会各方人士去关心和帮助。当孩子为之动情的时候,我们再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拿出一部分零花钱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资助一定的对象,或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培养孩子的爱心。我也赞成家长在家里设立机制,让孩子学会赚钱,鼓励孩子参与劳动,通过正确的手段挣钱。对于孩子已掌握的零花钱,家长不仅要引导孩子花钱,还要注意钱的来源,对于不正当的来源,一定要加以制止,千万不能听之任之。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不能让孩子成为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者。

钱是好东西,但有钱最容易使人变坏!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关键,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可是现在许多孩子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都没有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很多孩子还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

是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时没有注重科学的引导。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许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搞好学习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实不然,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应该有其它的很多东西要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很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耐心,激发他思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让读书成为习惯

到刘韩家家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她自己的书柜,有她自己的藏书、读物,虽然不多,但也经典,特别是当我得知她还有自己的期刊杂志时,我不禁感到惊讶:她哪有时间看这些书呢?她还有那么繁重的学习任务。这时刘韩的父亲告诉我刘韩是如何有时间来看书的:平时学习时间较紧张,一般在中午放学后,午饭前后看报纸、杂志之类,在周末、节假日看一些自己喜欢的长篇名著之类,如在?五〃一?期间就看了《哈里波特》并写了一篇很好的读后感。在长期的坚持中,看书已成为她的习惯。

多好的习惯啊!

说到这儿,有些家长可能会感到为难: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那么重,还有必要看课外书吗?其实不然,作为青少年,非常有必要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份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记得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已达到非常紧张的时候了:哥哥们要建房、结婚,父母是典型的农民,又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我读书的费用已经是一项沉重的家庭负担,特别是在住校以后,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仅使我食不果腹,更重要的是与别人相比的自卑感让我多次差点辍学回家。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仍然坚持读书,也正是坚持读书才使我有幸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书中的主人翁孙少平那种敢于改变生活现状,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给了我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让我坚持完成了学业。可以说没有这本书,也许我的人生道路是另外一条轨迹。感谢?孙少平?,感谢?读书?。如今虽然我是一位数学老师,但我对学生读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每次放长假我都会给学生布臵读书任务。但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没有养成习惯,而是当作一项任务吧。当读书成为一项任务时,读书可能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小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母亲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他们都有读书的习惯,在小芹的印象里,父母除了做家务活,都是在读书,或做与读书有关的事。受父母的影响,小芹从小就喜欢读书,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几乎读完了所有的经典名著。正如其父母所说:这孩子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已经成为一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成为习惯,这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务活重,很多家长很难有时间或心情去读书,这是实情。但培养孩子读书还有很多方法,如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当孩子有满脑子的疑惑时,他自然会想到从书本中得到答案,久而久之,他也会养成读书的习惯。另外,家长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孩子走出校门以后,就不再想看校内学习用的课本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辅导书,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扩展视野?的书,家长就不应该强迫孩子在课外也要多读?对课内学习有帮助的?诸如《××科习题精选》、《××必读》等书。因此,家长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孩子们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家长可订、购《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等。当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孩子养成天天自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基本条件。在孩子刚接触书籍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不时的提问、讨论,与孩子一起分析书中的情节、人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孩子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周末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书店逛逛,看看最近的书市行情。节假日父母可以买些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礼物是书籍?。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来买书。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教会孩子收藏有价值的或自己喜欢的书籍。允许孩子向同学借书……

有些孩子好动,缺乏耐心,让他静下来读书,简直就是对他的惩罚。对于这样的孩子,更要让他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读书对于他来说已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耐心,激发他思考的有效手段。但让这一类孩子养成读书习惯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在一开始采取强制性手段,如给他制定读书任务,定时、定量,强迫他写读后感;在节假日伴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复述故事情节等等。当然在一开始,应选取简短、有趣、易懂的书籍让孩子读,在读书过程中别忘了鼓励孩子,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要有一定的表示,哪怕是口头表扬。读书的成绩是孩子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肯

定,这样,他们读书的自觉性、坚持性就会大大加强。另外,要注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能让他一心只牵挂在电视、游戏或者其他方面,否则他就不会把读书放在心上。我想,随着孩子的阅读量的不断加大,他的读书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缺乏甄别能力,难以抵制不良书籍的诱惑,家长还要监督他们的读物,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好的读书内容,?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如果让孩子接触不良书籍反而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特别是一些黄色、武侠、怪诞、言情之类的书籍。所以在孩子选择读物时要不断给孩子灌输?读好书、立大志?的思想,不要被一些低级趣味的无聊书籍所迷惑,特别不要被一些不良书籍所伤害。

选择读书时间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在上课时也在下面偷偷摸摸的看课外书,还有些孩子被书中情节所吸引,放学回家也不完成作业,整天的沉迷于故事情节之中。如果这样,势必对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怎样安排读书时间呢?其实在本文一开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刘韩同学对读书时间的选择是很有科学性的,不妨让孩子们试试。

?读书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可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使孩子过得充实、快乐。让孩子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将使他终生受益!

每次考试后,都有很多家长来询问孩子的成绩,给我留下印象较多的是对孩子成绩的不满,和对孩子学习态度的不满。责备孩子、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的事时有发生。家长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育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为此,我写了《期中考试分析》,既是一次阶段总结,也是和家长的一次交流,希望家长能在平时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把目光放在考试分数上:

期中考试分析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半个学期就过去了,但从期中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在前两个月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特别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后面的尾巴过大,有些科目不及格的人数太多,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对学习的投入还相当不够,少数同学过于注重穿衣打扮,过于贪玩,与学习好的同学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严重。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今后我们班工作的重点。

从语文学科来看,优秀率比较高,均分也比较高,说明同学们的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还有许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考试题目中的许多基础知识是老师平时讲过的,做过的,但错误率还是很高;在阅读理解方面,丢分也很多,理解能力还不够;作文总体水平不错,但得高分的少,许多同学文章陈旧,立意不新,同时字迹潦草,这也是直接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克服语文学科方面的不足,我的建议是:1、加强基础知识巩固,对课本中的知识能做到全面掌握,或者尽可能多的掌握,提高基础训练作业的准确率,强化早读效果;2、多读书,读课外有意义的书籍,丰富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3、多练笔,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同时,要有意识的加强练字(不一定非要专门练字,可以在平时的作业当中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准确性)。

这次数学没考好,主要体现在不及格的太多,但考试的内容基本上都讲过,甚至还有些是讲过的原题。有些是课本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可错误率仍然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上课进度过快,使部分同学消化不良;2、有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课效率不高;3、对同学要求不严格,作业质量有所下降,错题订正没有很好的监督;4、复习时间紧,对知识点的把握不是很牢固、全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1、放缓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2、增加单元测试的次数,检测学生阶段学习情况,使学生自己把握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3、加强作业监督,要求作业必须认真完成,对错题必须认真订正。

这次英语考试两极分化严重,高分的多,低分的也很多,特别是不及格的特别多。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有:1、换老师后,有些同学很快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法,而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状态;2、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投入不够,不能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比如抄写、背诵、默写、朗读、听力等作业完成的不是很好;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重点把握不准,认为学习英语仅仅就是背单词,对语法知识掌握不好。建议:平时上课多记笔记,课后多复习。另外还要加强读、写、听的练习,课后可适当做些试卷,以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所有学科中物理学的相对较好,主要原因是:1、物理刚开始学习,知识内容还不是很多,容易把握,学生学习兴趣高;

2、物理老师的课堂效率高,教学水平高,学生很容易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但仍然有少数同学没学好,要加强反思。

政治、历史学科部分同学认识偏颇,课堂听课效率不高,误以为只要课后记记背背就可以过关,其实不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要注意课堂效果,注意理解老师的分析、讲解。否则课后将花大量的时间去记、背,事倍功半。地理、生物有部分同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不学,或不认真学,这是导致少数同学没学好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大部分同学考试发挥正常,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些同学考前紧张,没有发挥正常水平,也存在部分同学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巩固学习基础,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学习认识的宣传,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2、强化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3、成立学习小组,进行互帮互助;4、加强任课教师间的联系,对存在跛腿学科的学生加强管理,以提高总体学习水平;5、加强心理教育,克服考前综合症对考试成绩的影响;6、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因青春期思想波动对学习造成影响的问题;7、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8、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为让孩子能学得轻松愉快,也给家长提几条建议:1、正确解决孩子的思想压力,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切不可把压力转化为思想包袱;2、注意平时的言语,不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激化孩子的叛逆情绪;3、帮助孩子反思,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不能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4、关注孩子课余生活,适当丰富课余生活,否则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5、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孩子知识面,陶冶情操;6、关注孩子的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防止孩子拼时间,建议帮助孩子养成午睡习惯,提高下午的学习效果。

不管现在学习成绩怎样,即使成绩很差,也不能过于责备,要分析原因,让孩子摆正心态,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很多家长多次向我诉说,孩子现在长大了,脾气也大了,经常对父母发火,有时真的无法忍受。更可气的是他们现在只知道向家长索取,从不为家,为父母做点贡献。发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孩子处在叛逆期,对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顶撞父母,为所欲为,这并不足为奇。但是,另一方面,孩子缺少“感恩”的心是出现问题的关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的心呢?这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一直以来,孩子都处在家庭的重心,他们一直都是被关心,被宠爱。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是家长教给他们的,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对他们无条件的奉献,从不要求他们做任何学习之外的事,“索取”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没有经历生活艰辛的孩子是不能体会家长的辛劳的,所以对父母无私的奉献,孩子并不是感激涕零,反而无动于衷,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那么“炽热”,孩子对父母却那么“冷漠”,“感恩的心”在哪里?

教会孩子感恩

我曾接触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因迷恋上网游戏,父母又忙于生计,无力管教,便花高价送到一所民办全寄宿制学校,但孩子不太愿意,为使孩子留下,家长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要求,其中有一条是每周日下午2:00家长必须到校接他出去。可是有一次因太忙,没按时到校,第二天下午2:00时,孩子父亲匆忙赶到学校,并且带了许多好吃的。可当老师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与父亲见面时孩子做了一幕惊人之举,抓起一把椅子就砸向父亲,父亲躲闪不及,头部当场就起了一个大血包……

事后,我向孩子的父母了解了情况,大体是这样:孩子小时候很乖,很听话,所以大人们总是宠着他,虽然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孩子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后来孩子上学了,但家里却更忙了,没有时间为孩子的成长操心,所以总是觉得欠孩子太多,因此,在物质上无论多节俭,都要给孩子最好的,直到让孩子满意为止,上初中以后,家长也发现孩子一些不正常,比如,由顶撞家长到呵斥家长,有发牢骚到直接指责,在家唯我独尊,谁都不怕,谁的话也不听,家长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稍有不合意的便大发雷霆。后来孩子迷上网络游戏,为防止孩子在网吧学坏,父母多次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毫无效果,万不得以,家长狠狠心,勒紧腰带,买了一台8000元的电脑供他在家玩游戏,可还不到一周,孩子的新鲜感没了,依旧沉迷于网吧。无奈之下,父母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不久就发生了前面的那一幕。

可当我和孩子谈心时,孩子的一席话更让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为了自己快活,把我扔在这儿,我没有这样的父母。再说,他们说话不算话,应该受到惩罚。?孩子的冷漠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可孩子到底缺什么?

?也许孩子现在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心浮气躁。现在还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我曾这样安慰孩子的父母,但是细想起来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孩子的这种表现明显是缺乏感恩之情,而没有感恩之情,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是啊,当你忘记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忘记了朋友和亲人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时,剩下的可能就是自私、不满和仇恨,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揪心呢?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除了物质上的无私供给之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古人教育孩子感恩的依据,而这些却没有流进我们的骨血。

如何教会孩子感恩呢?

教孩子感恩,先要教孩子知恩。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读大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辛辛苦苦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无私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当父母每天都在替孩子奉献时,孩子已经麻木,突然某天父母不为他劳累时,他可能会体会到父母的恩情。有一个小女孩和母亲发生口角,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几天后身无分文,饥寒交迫的她被一个开小饭馆的大娘发现,了解了情况后大娘为小女孩下了一碗面条,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小女孩感动的哭了,大娘的一席话让小女孩彻底醒悟了:我为你下了一碗面条你就感动的哭了,可你妈妈每天为你烧许多好吃的,为你做出了许多牺牲,你是怎样感激你妈妈的呢,孩子,记住母亲是你一生都无法报答的人。为什么让一个不去感激自己亲生父母的人,却被只为自己下一碗面条的人所感动呢?因为他不知父母的恩情,正如一个人久处香室而不闻其香一样,长期被爱包围也感觉不到爱。所以爱孩子不仅仅是对孩子无私的奉献,还要让孩子知恩。

很多时候父母为孩子做了许多,并且也多次向孩子说明,要他们珍惜,可孩子总是无动于衷,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孩子根本没有体会到父母的劳动到底有多艰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让孩子知恩还要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当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别人帮他一把,他会铭记在心,而无须帮助时,别人的好心他并不领情,所以作为父母,并不需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并不需要一切为了孩子,否则他们会把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已当作一种必然,一种义务。只有自己动手做了才能从切身体会中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才能真正感激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在给学生的家庭作业中有这样一项内容:每个人必须学会烧一道拿手的好菜,在家访检查时,多数学生能完成任务,但每个学生完成的都很不容易,烧菜后个个都叫苦连天,其中有个学生就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总以为烧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今天的劳动让我彻底改变了认识,烧菜简直是一项工程,从早晨起就要买菜,买来的菜既要便宜、新鲜还要考虑家庭成员的口味、营养;买回后还要清洗、搭配;完了还要根据不同的菜种采取不同的烧法,蒸、炒、煮、炖、焖每种烧法都要有配料、火候、营养保存等等,哪一道工序都是劳心费神,能做好这样一个工程师,妈妈真不简单,以后我再也不会埋怨妈妈烧菜不好吃了。

教孩子感恩还应要求孩子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从实际行动中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天主教徒在饭前都要进行祷告,感谢主所赐的食物,这也是最好的感恩教育方法之一。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家庭的晚餐上,母亲没有象往常一样,捧出丰盛可口的食物,而是端出一盘草,家庭其他成员感到非常奇怪,便问为什么,母亲说:我为你们做了一辈子饭,从来没有听你们说一声谢谢,这和吃草有什么区别呢?是啊,连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希望得到别人一点点赞许、感激,何况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有恩于我们的人呢。所以在孩子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一定要他学会报答别人,也许不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至少要说声谢谢。?感恩中国?网站创始人张仁杰,小时候受到过一对老夫妻的帮助,为感恩,他放弃了很多,以自己绵薄之力来救助弱者。受?希望工程?救助的?大眼睛?谢绝了优厚待遇的诱惑,毕业后回到了贫苦的农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些都是学会感恩的具体体现。

教孩子感恩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送点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帮父母做些家务活,等等。

另外,教孩子感恩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孩子在对比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可以带小孩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教会孩子感恩,其实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只有会感恩的人才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才不会认为社会的不公平,才不会对生活感到悲观和失望,他的一生将永远因知足而常乐。

现在的孩子成长太顺利了,就象温室的鲜花一样,经受不了风吹日晒。脆弱的他们心理素质极差,在遇到困难时总是逃避,甚至漠视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而,现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有人就曾经提出过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我很赞同这个建议,但是对于如何进行“挫折教育”我有自己的见解:

说说挫折教育

北大一新生因不适应新环境,无法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刚开学不久,其父母不得已在北大附近租房陪读,几天后的中午,父母与其商量,由于当地住房租金太贵,想在较远的地方租一间比较便宜的住房,但要求孩子自己往来于住处与学校之间,孩子没表示支持,午饭后就默默地到了学校,大概在下午两点左右跳楼自杀。这个事件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没受过挫折,所以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容易走极端。因此一部分人就提倡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并提出了许多进行挫折教育的意见和方法,如创造逆境,过多的承担劳动或心理压力等等。其实,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挫折?不够,而是孩子的能力不足。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还应该加强能力锻炼,提高应对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多,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就是解决困难而不是退缩;反之,则束手无策,畏畏缩缩,当困难解决不了时就会转化为压力,成为负担。长此以往,会因过大的压力改变孩子的性格。小贝的父母工作非常忙,在小贝小时候没时间照顾他,于是就把他寄养在农村的大伯家,因大伯没孩子,所以对他视如己出,在孩子上初中时,父母把他接到城里读书。可是到城里后,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活泼开朗。父母以为孩子想大伯,于是把大伯也接到城里,但孩子依然整天沉闷不语,心事重重。原来孩子在学校压力太大,别的孩子什么都会,而他除了学习上能有点基础外,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所以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在学校,小贝什么都不去做,也不敢做,往日活泼好动的他彻底变为一个沉默少语,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的少年。因为在农村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小贝缺乏一定的能力,到城里后,由于能力不足,小贝自卑,封闭了自己。所以,缺少能力改变了小贝。我的高中同学阿明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什么都会做,大到组织同学开展活动,小到生活琐事,样样精通,就连每个月洗被子的事都是自己完成。只要同学们有困难,肯定是他帮着完成的,在同学们中的威望很高,因为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阿明不会做的事,到大学后很快就成为学生会主席。

谁都想成为有能力的人,但能力从何而来?能力不会遗传,更不会从天而降,它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与家长共同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公益事情热情做。父母千万不能包办,包的越多,孩子锻炼的就越少,孩子的能力自然就越差,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越多,受打击的程度就越大。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伸手,我们可以做示范,做榜样,与孩子一起解决困难,千万不能做孩子的奴隶,什么事都先替他做。

有能力的人就会有信心,遇到困难就能解决,自然不会受到挫折。

现在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他们不仅要面临同学同伴之间的学习竞争,还要接受家长对他们的“特长”教育,最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高压之下,孩子的情绪变化就特别强烈,给家长的感觉就是非常“任性”。有些家长就开始不耐烦,也很无奈,束手无策时显得很焦虑。其实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并不一定非要采取一个对策去解决,有时“不作为”可能就是一剂良丹妙药。

任性是孩子的天性

朋友的孩子今年初二了,可朋友说自己的孩子怎么也长不大,更让朋友费解的是,孩子在学校表现的特别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行为举止样样让别人称赞,被学校列为学生的榜样,成为老师的宠儿,每次学校颁奖,他都榜上有名。而一回到家里,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撒娇、任性、好发脾气,且频率很高,简直不可理喻。每次谈到孩子,朋友都是一脸的无奈,有人建议朋友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但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在?好孩子?中发生的比例还不少,家长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高度关注,防止发生意外。

按照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观念,人的本性分为自我和超我,自我是人的本能的反映,是各种自然的、基本的、原始的需要,它的最直接反映是满足自我的快感,是人的最自私的一种欲望的膨胀。简单的说就是能给他一种环境,让其?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而超我则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使各色各样的人能循规蹈矩、遵章守纪的一种约束力。这两者始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但?自我?的为所欲为与?超我?的各种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约束力处理不当就成了鱼与网的关系了,于是心理障碍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调皮的孩子多任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各种情感尽情宣泄、释放,自我很少受到压抑,所以在调皮好动的孩子中很少发现有心理障碍的。而好孩子为了做到更好(或为得到老师、家长更多的表扬),总是压抑自己的情感,即使自己的心情不好,也不流露出对学校或老师的不满,长此以往,积郁过深,不发则已,一发而不可收,这也许是马加爵一类产生的原因吧。所以朋友的孩子在家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才能保证他在学校的各种优秀的表现,如果在家也不让他发泄一下,可能他的心里就会憋出毛病。

有资料显示,宣泄自己的积怨是一件很有利于健康的好事,只要不过分。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女人多选择哭泣,男人则多选择喝酒、高谈阔论;有人引吭高歌,有人面对空阔地大声疾呼。而作为一名单纯的少年,偶尔一下恶作剧也不乏是一种天真的反映,不足为怪。而对那些仅仅回到家才耍横、发赖、撒娇任性的可怜的?好孩子?,作为家长除了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应有对孩童十分的理解,抑或还要指引孩子不要在学校或在学习上承载过大的压力,不要仅仅为做?好孩子?而做?好孩子?。

家长、老师要允许孩子适度的任性表现,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千万不要憋坏了孩子。任性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今阶段,家庭文化似乎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家

庭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家长必须要认清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航船的港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青少年精神、物质共给的源地。和谐的家庭给孩子安全、自信、快乐,反之则使孩子自卑、自危,缺乏自信心,自我封闭,对人冷漠。那么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算是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某教育局张女士说:?和谐的基础是长幼有序,平等相处?,她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应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每个家庭成员能在家庭中享受天伦之乐,每个成员地位平等,责任分明,分工合理。中学生李丽说:?家庭和谐就是全家人整天都乐呵呵。?李老师认为和谐就是恰到好处,他说:?和谐就好像一幅非常精美的图画,多一笔则显得臃肿,少一笔则显得平淡。?按他的说法就是达到非常完美的人际关系才算是和谐。这样的和谐是很难达到的,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和谐的家庭应该是和睦的、平等的、相对自由的,每个家庭成员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小明的父亲是一个局里的干部,母亲是一位教师,在小明的印象中好像没有父母吵架的影子。他父亲是一个?乐天派?,说话非常幽默,每次母亲生气时父亲总有本事使母亲破涕为笑。虽然父母不是?男耕女织?那样分工明确,但每次回家总发现父母在共同做着家务活或者都在干着自己的工作,有时父亲应酬多些,但母亲也没有唠叨什么。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学习,但从不强求他达到什么目标。在接受思想教育方面,他觉得很自由,每次做错事后都是父母在很友好的氛围下帮助他指出来,虽然有时候他不能接受父母的观点,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指责。他觉得自己个性很鲜明,但许多方面又摆脱不了父母的影响,有时候自觉或不自觉的去模仿父母。小明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中等偏上。他性格开朗,也许是遗传的原因吧,在班上小明也被同学们称为?乐天派?,而且他的爱好特多,特别是手风琴拉的特棒。他也觉得自己生活的很有规律,每个周末除了能和爷爷奶奶共享一次大餐外,一家三口还可能有一次郊游……

小明是幸福的,而对于阿静来说生活却不是那么愉快。

阿静的父亲是?老三届?,下放后回城做贸易赚了一些钱。母亲曾是纺织工人,现在下岗在家主持家政。由于经济地位的悬殊,父亲有些看不起母亲,所以他们经常吵架,而且都是以父亲长期不归而告终,在她的印象里,母亲一直是以泪洗面,她很不愿意干涉父母间的关系,但每次家庭大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恨父亲,但又觉得父亲每次给她买许多东西时又是那么真诚的爱她。进入初中以后,她越来越矛盾,有时上课时也因父母的事分神,她曾经对同学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挽着父母的手三个人一起逛街。?她现在最担心的是父母是否离异,为此她一直在为解决他们的矛盾而努力,但收效甚微。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也多次找她谈心,她很烦。所以她现在越来越寡言少语了。

不同家庭孩子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健康与否完全取决于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所以,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应建立和睦的家庭人际关系。

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平等持家,父母与子女无障碍沟通,这是和谐家庭中重要的成员关系。根调查,目前婆媳矛盾是影响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目前有许多家庭妇女难以处好婆媳关系,不孝敬公婆,甚至打骂公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违背人伦的做法无疑给孩子是一个反面教育,长大后他们会孝敬父母吗?夫妻平等相处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基础。夫妻平等主要体现在:1、家庭决策权平等,大事小事夫妻商量后决定,而不是一方说了算;2、劳动关系平等,要打破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但也不能搞?女权运动?,家务活要共同承担,而且最好是共同劳动,给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和谐印象?;3、教育子女的权利平等,夫妻要共同教育子女,要意见统一,不能一个打一个护。父母与子女无障碍沟通是搞好家庭关系的重要层面。所谓无障碍沟通就是在平等的前提下,父母与子女能够相互理解、支持,通过毫无芥蒂的交流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但现在许多家庭?代沟?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因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谈心、交流,导致与孩子越来越疏远;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子女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父母,听从父母的安排;3、不能接受新潮事物,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兴趣、观念、习惯、爱好等等。因此要克服?代沟?现象,父母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人意见,尽量抽出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特别要关心孩子的内心活动,对孩子要多关注、多鼓励、多引导,多教孩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极力地去帮孩子解决。同时,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使自己能跟上时代步伐,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其次,形成健康的家庭文化。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家庭有各自区别于其他家庭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娱乐方式、处世态度,即我们所说的家庭文化。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所从事的职业的差异,导致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也各具特色。所以各个家庭的家庭文化差别很大。这种已经形成的家庭文化对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勤劳人家的孩子

就不怕吃苦,崇尚节俭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学会了节俭。?虎父无犬子?、?大家出闺秀?这些都是古代家庭文化对孩子影响的结果。

什么样的家庭文化是健康的家庭文化呢?

乔乔的父母都是教师,在乔乔的眼里父母总有改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他很少看见父母看电视,他觉得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古典文学,而母亲则总是看自学考试书籍。现在母亲由专科文凭升到本科文凭,好像母亲还准备?考研?。受父母的影响,他也爱看书,现在在初一的他,已经看完了《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现在正准备看难以理解的《红楼梦》,而且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睡觉前不看一会儿书就睡不着。洋洋的父母是在菜市场贩卖水产的个体户,一天到晚在菜市场里忙碌,干的活又脏又累却赚不到什么钱,小朋友多次问及父母职业时他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但自从有一次他亲眼看见母亲冒着炎热跑了将近1里远的路程追上买鱼人,只为了还买鱼人错算的2元钱时,他彻底改变了自己对父母的看法——父母是勤劳而伟大的。杨洁的母亲是个街道干部,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每件事好像都与自家无关:调解家庭纠纷,替别人照看小孩,关心邻居家老人的健康等等,家常里短,事无巨细,件件关心。有时对母亲很反感,甚至鄙视母亲为?市井小人?,但每次看到街道邻居到家感谢母亲时,杨洁又打心眼为母亲骄傲。

像这样的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起着促进作用的,因此,我们把符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时代精神,在科学民主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对孩子成长有促进作用的家庭文化称为健康的家庭文化。但有些家庭却没有形成健康的家庭文化。

赵琴的父母是双职工,经济收入尚可。父亲好客,家里经常高朋满座,而且经常是吃喝过后就?砌长城?,一玩就是半夜,有时通宵。不仅父亲好玩,当父亲玩累了时,母亲也急不可待的挽起袖子上场。在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下,赵琴无法坚持学习,有时候也看看大人们打麻将,所以很快她也学会了打麻将,偶尔当大人缺位时,她也可上场抵挡一阵子。像这样的家庭孩子能不学坏吗?

家庭文化其实就是家庭所特有的氛围,它受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影响。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的兴趣、爱好、习惯的自然流露的结果。兴趣爱好是可以转移的,各种习惯也可以在自己主观意识的控制下进行改变,所以家庭文化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因此,健康的家庭文化是可以在父母主动行为下逐步形成。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文化形成的基础及存在的作用,在生活中随意性较强,没有主动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去创造一个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的家庭环境。这也是目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不要把父母间的矛盾转化给孩子。

小翔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母亲在派出所上班,在小翔六年级前,他是很快乐的,每天不是爸爸接送就是妈妈接送,而且每到周末全家人还能在一起幸福的度过。可是到六年级时,家里开始发生了变化。刚开始还只是发现父母拌拌嘴,然后很长时间不说话。可到后来父母就开始争吵,并且发展到大打出手,每到这时小翔就感到世界末日来临。随着矛盾的升级,吵嘴打架的频率越来越高,小翔整天在担心和恐惧中度过,因此,小翔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坏,原来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离他越来越远了,他自己对此也很苦恼。不久,父母离婚了,小翔跟了母亲。离婚后的母亲把全部责任推向父亲,经常当小翔的面哭诉父亲的种种不是,因此,在小翔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抛妻弃子、十恶不舎的大环蛋。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下降,被老师和同学疏远的直接责任人是父亲。在他读初二时,父亲成立了新家,并有了孩子,而母亲还是单身,生活过的很不顺心,所以平日里母亲对父亲的怨言也越来越多,因此小翔对父亲的恨也越来越深,终于有一天小翔向父亲要零花钱未果时举刀凶狠的刺向了父亲……

小翔是不幸的,但随着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不幸的?小翔?会越来越多,因此,我奉劝那些离异或即将离异的父母们,在追求自己的新生活时要顾及孩子的感情,不要让争吵惊扰了孩子,不要把矛盾转嫁给无辜的孩子。

小倩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母亲是一个营销员,在小倩初三时母亲有了外遇,在父亲多次真诚的挽回下,他们的婚姻还是走向了终点。在离婚的前一晚,小倩才知道父母的决定。虽然她很惊讶,也哭过、闹过,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事实——她监护权判给了父亲。每周往返于父、母之间,虽然刚开始有些别扭,但后来由于忙于中考,慢慢的也就习惯了。由于中考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所以小倩考上了一个较好的高中。她现在从不干涉父母的家庭,周末分别去和他们团聚一次,每有大事时还召集他们一起商量。用她自己的话说:?父母的事咱管不了,但无论怎样,他们还是父母。?现在两个家庭都对这个懂事的女儿关爱有加,所以小倩还是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电影《中国式离婚》很深刻的刻画了目前中国婚姻家庭状况及人们面对婚姻的种种心态。在我国,大多数走向失败的家庭,夫妻间最后的结果是两败惧伤,且受伤害最深的是无辜的孩子——这正是目前我国婚姻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并且这种危机已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据调查,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而这犯罪少年有80﹪以上来自于婚姻破裂家庭或夫妻感情不和家庭。在此,我慎重呼吁,广大家长们要珍惜自己的家庭,珍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婚姻走向失败,也应理智处理——为了可爱的孩子。

和谐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繁荣昌盛。构建和谐社会是2004年中共十六

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政治目标,她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课题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她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首先从构建和谐家庭开始。

十多年前我们都在提出要实行素质教育,十多年后的今天应试教育依然盛行。当然,我们不否认这十多年素质教育的成果,但是由于迫于中、高考的压力,多数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其实,不能完全推行素质教育这也不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学生家长给学校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他们只希望孩子考试能得到高分,能进入好大学,其他的好象关注的并不多。所以给家长介绍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减少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差距

三十多年前,我国有一支教育考察团到美国进行考察,回国后,结合自己在美国的见闻,在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后,考察者提交了份厚厚的见闻录,在其中有以下几点记录: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3、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摇来晃去。在报告的最后还做出了以下断言: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做为礼节性互访,美国也派来了考察团到中国,在进行认真的观察了我国几所学校后,他们也做了四点记录:1、中国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报告的结尾,他们也做了断言: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的甩在后面。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教育最终还是落在美国后面,而且差距还是很大,这是为什么呢?世界上最用功的学生为什么就学不到知识的真谛呢?在学习知识方面,我们的学生的确不含糊,每次世界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我国中学生选手都是载誉而归,甚至有时候能得到大部分奖牌,许多国家人民都称赞我国基础教育抓的好。可为什么到后来我们的高才生很难有建树呢?

差距之一: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一直都是很大的,学习负担一直是很重的,可是,一些研究减负的教育专家表示,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学习负担重,生活负担轻;脑负担重,手负担轻;左脑负担重,右脑负担轻;机械记忆负担重,主动思维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接受挫折教育负担轻。造成这些畸形负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升学竞争?。这些畸形压力造就出一个个、一批批考场高手,到目前为止,却无法成就一名诺贝尔奖得主。

差距之二:填鸭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我国一个留美教育学博士,一次把自己三岁儿子的临摹画拿给一个美国的同事欣赏,同事赞赏有加,表示要向名师请教。当博士说是他三岁儿子的作品时,同事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博士不得已解释道:自己到美国已多年,爱人一直想到美国,为使自己儿子将来能有本事,爱人在国内一直在培养儿子各方面能力,每天儿子的日程满满的,除了上幼儿园,还额外学习画画和弹钢琴。儿子的画就是在学习时临摹老师的作品。美国同事还是不能相信。两年后,博士的妻儿终于到了美国,因为画画是儿子的专长之一,所以博士想儿子继续学画画,于是就送儿子到当地一家有名的学习班学习。一天后,儿子就不愿意上学了,究其原因,儿子回答道:?这里的老师没水平,教室里乱哄哄的,上课时老师让学生随便乱涂乱画,也不挂一张画让我们学着画,有的小朋友画苹果画得像屁股,老师还一个劲的 very good, very good的称赞。跟这样的老师肯定学不到东西,还不如我自己在家学习以前国内老师给我的作品。?童言本无忌,可是从博士儿子的话中我们是否可以有以下思考:学习画画是临摹老师的作品,把画画得尽善尽美,还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真正的自己的作品。

差距之三:研究问题缺乏实干精神。每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一项重要的作业就是要写一篇毕业论文。严格的说论文要研究一项实际内容,然后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假设、推理并得出结论,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只有亲身研究后才能得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东西。然而,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数是网上完成的拼凑文章,大部分观点都是别人的。本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由于抄袭了别人的观点,借用了别人的发现,短短一月或一周甚至更短时间就完成了,不知这样的论文有何价值。而在美国,小学生就开始写论文,而且他们的论文非常规范、有实际意义。有一名美国小学三年级学生,

写的论文内容是《观察鲨鱼的生活习性》。接到任务后,他首先要求家长带他到海洋馆去观察鲨鱼,然后到市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忙碌了整整一周,记下了厚厚的一本笔记,然后才着手写论文。他的论文有标题、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和最后结论,虽然只有短短千把字,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重要的是他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不仅付出了劳动,而且所有的观点都是自己的,虽然有些观点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想可能是这种实干精神才成就美国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两种教育差距最根本的可能还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我国教育强调的是学习、模仿、借鉴前人的发现、经验、科研成果,多以?填鸭?的形式来完成,所以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学生的思维始终被禁锢在前人的思维之内,所以很难超越前人,有所新的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动手实践过程,所以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多思想保守。而美国教育强调个人发现,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是自己发现的都是好的,所以从接受教育一开始,学生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做法,正是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去创新,并逐渐形成习惯,所以美国的社会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每年都有无数的创新发明。这样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学生多开放、前卫,面对失败,承受能力强。

所以要减少我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距,不是加大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力度,而是改变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这本身并没有错,然而,有些父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甚至把自己一生没有完成的夙愿转嫁给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就成了家长后半生的依托。在学习上,举全家之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生活上做好孩子的所有后勤工作,抛给孩子的只有一句话:你只管搞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就行,其它的不用你管。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龙成风,过高的期望造成了孩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建议家长:

别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记得在2005年10月份,我在另外一所学校带上届学生时,有个学生家长问我:?陈老师,我孩子考一中有希望吗??因为我是班主任,所以就把所了解的情况向家长做了介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他学的很认真,估计考二中是很有把握的。目前孩子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整天不见笑容,就目前状况来说,不宜给孩子过大的思想压力。??那不行,他必须考一中!?家长的态度很坚决,我无奈的摇了摇头。很快孩子就转学了。

可2006年中考时,孩子只考了496分(总分为790分),连二中的计划外成绩都没有达到……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自然就会转化为孩子的奋斗目标,家长的期望过高,那么给孩子的奋斗目标也就过高,如果以现有的条件或基础难以达到目标,那么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适当的压力对孩子的进步提高是有利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过大的压力就会让孩子悲观失望,长期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就存在思想压力过大的情况。他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为让孩子能有更高的学习动力,家长就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在班上考到前10名,我给你买最好的自行车,但如果考不到,你就一直步行上学!?刚开始,孩子还能认真学习,可是在一次月考时他的学习成绩虽然有进步,但在班上还是排名在后,在这种强大的思想压力下,孩子彻底崩溃了,整天看不到笑容,神情恍惚,他的学习成绩又回到原来的状况,甚至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在了解情况后,我与家长交流了一次,达成共识,重新制订学习目标:每次考试都比上次有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恢复了自信,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虽然与班级前10名还有距离,但孩子学得认真,学得高兴。——这比什么都好!

就目前来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家长把自己年青时未完成的梦想寄希于自己的孩子,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强行要孩子按自己的设想去做,这使得孩子很无奈。项强的父亲年青时只差几分没考上大学,一直以来他都耿耿于怀。当项强刚入学时,他就制订了孩子的学习目标——考上重点大学。所以父亲对项强的学习成绩要求特别高,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非打即骂。去年高考时,项强的成绩很不错,达到二本分数,可父亲不满意,不顾孩子个人感情,强行要求孩子复读一年。眼看半年过去了,可项强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现在的心情特别糟糕……

还有些家长感到现在社会的生存竞争压力很大,为了使孩子今后有充分的竞争优势。从小就给孩子提出很高的希望。其实我们的孩子实在是太辛苦,一个小学生的日程都相当的紧张,连周末都被占用,早晨6:00就要起床,7;00就要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开始一天无休止的课业,放晚学后还有额外的小灶:?剑桥英语?、?数学奥数?……一般要到晚上10:00以后才精疲力竭地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还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骂。为了搞好学习,满足家长的期望,许多孩子都成了整天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这简直是对孩子童年的摧残。

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这本身没有错,望子成龙是做父母的共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龙?成?凤?,?成人?

才是根本。——这却是许多家长所忽略的。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做过七品县令,又是画、诗、书法?三绝?的艺术大师。52岁才得一子,应该说他的儿子是富人家的爱子吧,但郑板桥却是另有爱子之道:?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要求儿子?忠厚悱恻,毋为刻急?,?要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而且还要求儿子不要有优越感,应当与家人(佣人)的孩子一样看待,?凡鱼飨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可见,郑板桥教子时,首先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天真的,少年应该是快乐的。但如果承载过大的心理压力,必然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所以家长不应该

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因为过高的期望会令孩子无望。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做班主任工作在很多时候不是做学生工作,而是做学生家长的工作。改变家长的认识,与家长达成共识是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捷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家访、信访、约见学生家长、家长会等等,我采取的方法就是以《家校通》为平台,通过我的文章向学生家长介绍我的教育观点、理念。同时,我还给家长发了我的邮箱号码,家长可以把自己的见解、意见、好的方法发到我的邮箱,以下摘录的是我和家长的交流内容:

陈老师您好:

收到第三期家校通,非常高兴。刘韩作为学习之星出现在?每周一星?这个栏目中,对她是个激励,我们也很欣慰。我们知道这与老师的教导和关心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您对学生的评价不单是结论,更是一个极好的正面导向。我们也希望刘韩能不辜负老师的辛勤劳动。

您对班级复习情况的介绍和对学生复习方法的建议,我们深有同感。学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不能指望考试前夕突击?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求孩子平时十时前入睡,考试前尽量不加班,但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最后一个星期有时延长了三十分钟。

对于考试,我们反复强调不要害怕,不要过分看重分数和名次。这次考试前后她的情绪比较平静,我们觉得她在自我调适方面有进步。听说有同学有畏惧等情绪,老师可能要适当引导。

?班主任感言?也是对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指导,我们深受启发,同时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还需要注意引导孩子读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我想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自觉实行?亲子读书计划?,那么孩子读书的兴趣和效果一定会更好。

暑假即将来临,如何指导孩子们制定计划,培养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可能还需要老师做一些统一的规划。一是暑期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问题,除了七本作业之外,还要适当复习已学知识,补缺补差;二是阅读与习作问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看一些书,写一点读书笔记,甚至是规定几篇习作任务(作文的练习也很重要);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家庭服务性劳动问题,可以适当参加社区活动或学校组织或自发组织的实践活动(参观、旅游等),培养对社会的认识与服务意识,家务劳动可以有选择地参与;四是个人兴趣的培养与提高问题,按照自己的兴趣坚持着做下去,让课外特长的效果更加明显;五是对新学年的学习做好准备,希望老师给出建议;六是一些需要特别提醒的问题,如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与次数,作息时间的安排,同学之间的交往等。

还有一件事想麻烦老师在班上泛泛地(不点名)说一下:建议学生利用假期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牙齿等器官,如果有近视、龋齿、牙齿不齐等(我们想帮刘韩矫正个别牙齿,她有点不愿意)要引起注意并利用假期矫正或治疗,以健壮的身体迎接新学年的到来,也为今后的学习或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上周有点忙,回信迟了,抱歉。

谢谢!

刘韩家长:刘和润

2007、8、4

刘校长:

您好!感谢您多次提醒、建议,您的支持将使我更加自信,也将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初二开学前,我本不打算这么急切地去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在初一就给同学打过招呼,初二要开始抓学习成绩。我原准备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我认为,在过于强调学习的同时,学生必然会有许多心理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上届中考打乱了我的一切,来自家长、学校的强大压力不得不让我重新考虑问题。

在强大压力下,有些孩子表现的彷徨不自信,有些表现的很紧张,还有些表现的很盲目,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不佳,反而因过于相信孩子自己,使班级少数学习控制能力差的同学扰乱了原有的平静。正如您所说,起点有了,落点没找好。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有些问题我可能想的过多,有些愿望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较多,比如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快速进步,达到较好的水平,这就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工作。现在想起来我到觉得应该这样去思考,或者说是处理问题:让所有孩子都能进步,逐步达到理想水平。在班级出现思想波动时,首先要明确主导方向,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强制实行,少数不能统一的,让他们自己强制消化。——这样才符合民主的本质。对所有人民主,本身就是不民主,兼顾所有人等于谁也没有兼顾。

通过几天的工作,班上纪律有所好转,但达到较好的水平还有待时日。强大的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必然的,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我会密切关注并尽力尽快解决。同时也请您多在孩子们的观点中发现问题,并能针对一些问题向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十分感谢!

另外,在家校通中,我提出了许多看法,这些只是抛砖引玉,在强调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我建议家长能鼓励孩子对我所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我的初衷不是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这样做,只是希望引起家长和孩子们思考,更希望家长能把好的教子经验反馈给我,我再反馈给其他家长。我最大的理想是让所有的孩子能得到适合自己、不苟同于他人的最好的教育,使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次感谢支持,并恳请一如既往!

陈培峰

2007、8、6

陈老师:

您好。我是王子立的父亲。由于近来手头的琐事特别多,一直没能和你联系,很是抱歉。不过您编的每期家校通,我都看的,很仔细地看了。从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您的用心和对学生的那份关爱,我很庆幸我的孩子能够拥有你这样的老师。正是因为这些,才让我现在是带着不好意思的感觉在和您交流。

说说子立的情况吧。正如你说的,随着慢慢的长大,小孩的心理和身体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最近,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没以前那样喜欢和我谈心了,尤其是那无忌的带着童真的语气更是少之又少了,心不在焉的模样,不耐烦的情绪,故作深沉的表现,这些都让我担心,也让我不敢施加稍许的的负担(学习和生活上的)给他,显得很是无奈。但我发现,一旦孩子提到您,从他那轻松的口气里,我就会感到他愿意也希望和您交流,更期望得到您的表扬和重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亲,我是多么的想得到您更多地支持。但这并不是推脱,我会尽力配合的。谢谢!提个小要求吧,我希望在看以后的简报时,能够更多地看见子立的名字,进步了!闪亮了!哪怕是又犯点小错了,我都会高兴的,因为,我知道,在子立的成长中有那么多的人在关注着呢!!

陈老师:

您好!

今天王子立一次交给我两份家校通,让我很恼火也很惭愧,老师很守时很严谨,而我作为家长却食言了,请老师原谅。

王子立上次月考应该不理想,我感觉到的,但看得出他自己也很不是滋味,所以我没责备他,只是希望这次期末他能吸取教训,他果真也紧张地复习了几晚上,特别抓紧了语文和数学,不过听他说这次数学考得并不如意,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希望陈老师在布臵暑期学习任务时对他们作些针对性的要求。

王子立接受启蒙教育很早,幼儿园中班就能自己看小故事书了,而许多汉字并不是我们家长刻意去教,是他急切想读明白故事本能地通过各种途径联想琢磨出来的,过程很奇怪也很有意思。他读书的习惯一直非常好,兴趣面很广,尤其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我们有时候遇到问题还请教他,他往往能给我们惊喜,我真希望这能在接下来的理化学习中能对他有帮助。与他交谈有时也感觉他很有思想有见解,前不久我就他做事拖拉效率不高与他谈心,我拿管理学当中的?泰罗工作法?举例,为提

高劳动生产率,泰罗通过分解分析工人具体劳动过程,剔除和禁止多余动作,哪怕是一个步伐一个弯腰,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干更多的活。王子立认真听我说话,承认了自己的毛病,但紧跟着一句话让我感慨了好几天,他说,他倒认为泰罗工作法有一个弊端,容易导致模式化。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过去真是大不同了!象刘韩这么优秀的孩子在我看来也变得正常,只是他们长大后面临的竞争将何等激烈,我们家长和你们老师肩上的责任沉甸甸。

但王子立的阅读也有问题,比如他不喜欢古典文学,中国的外国的,他都读不大进去。这方面我让他多向徐一彤学习,他这几天就在试着读莎士比亚文集,我也想请他们班那位了不起的语文老师给他们列个暑期阅读书目。

陈老师,王子立马上要步入初二了,对他我充满信心,同时也有一个更高的期盼,而最让我担心的是王子立身上最缺乏的——钻研。他最大的公认的毛病也许就是浮躁,就在前段日子他还告诉我说现在的老师也是这么评价他的,他这次是真的反省了一次,毕竟算起来这是他得到的第四个?浮躁?评语了。表面看来他学习没跛腿,但也没特别突出的,一方面说明他基础不错,同时也反映出他缺乏钻研精神,陈铭这方面真是他最合适的榜样。暑期我就想让他在代数上钻研钻研,陈老师您看可有必要,我想再一次通过您给予他鼓励、压力和建议,如果你同意的话。

假期欢迎老师来我家做客!

附文章一篇:

孩子,妈妈是你的BABY

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角色分工,父母是给予方,是强者,孩子是受纳方,是弱者,这一切似乎天经地义,可在我们家,我和儿子之间倒不完全这样。

孩子是我的老师。我自己的知识面不算窄,可现在的孩子可了不得,简直是百科小全书,而我最乐意虚心向他请教,洗耳恭听后醍醐灌顶再做崇拜状,让好为人师的他过足了瘾。他最拿手的是自然科学,有一阵我常请教历史人文方面的,他有些招架不住,很快我就发觉他床头新增的阅读计划。让孩子做老师,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还能大大增强他的表达能力。

孩子是我的保护神。我不算一个娇弱的女人,可在儿子的眼中妈妈倒是需要保护的。他惧怕虫子,可他知道妈妈比他更怕,他理应帮我清除,忍着一身鸡皮疙瘩;他不强壮,可他知道妈妈辛苦,大包小包他得帮着拎;母子出门旅行,看地图认路问路是他,旅途安全防范他也责无旁贷,因为出门在外他是男子汉。俗话说,?勤娘出懒子?,让孩子保护我,他能成长得更快,学会坚强和关爱,独立自理能力值得骄傲。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我的职业也和学校教育有关,儿子自然就成为我工作上的伙伴。我拿学生早恋问题和他探讨,他语重心长开导我,在他看来早恋的孩子不是坏孩子,正常的事情重在引导,他还承诺如果他喜欢哪个女孩了他就告诉我;我为一个聪明但不钻研的学生焦虑,他为喜遇知己兴奋不已,说对待他们这样浮躁的学生,适当的挫折和打击也许很必要,只要不失信心和斗志。适当的有选择的把大人的事情与孩子分享,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和他一起成长一起完善。

孩子是我的家长。他的零花钱他自己管理使用得非常合理,他还经常对我的开支提建议,利用批零差价他就比我老练,甚至他还能对我的投资策略做修正。过年过节他是我们家的使节,代表全家电话问候长辈是他的专权,他是我们大家庭孝敬老人的模范。他是我的家长,他就能大度原谅我的过失;他是我的家长,他就能理智检讨他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当当家长,让他感觉一份责任,学会包容,学会生活。

我是孩子的妈妈永远不会改变,但我可以丰富我和孩子间的角色关系,孩子是我的良师益友,孩子是我的领导和伙伴,孩子是我的偶像是我的依仗,这是多元生活的需要,更是有益于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一种刻意设计。

王子立妈妈:马卓川

2007、12、9

王子立家长:

您好!来信悉知。

王子立目前在班上的表现进步很大。在初一时,他还是个小不点,当然是那种不谙世事的调皮虫,经常恶作剧,甚至上课时还和同学们拌嘴,影响老师上课。作为孩子的天性,我觉得不应该过多的压制,所以,就没有过多的批评他,我认为,他总

有一天会长大的。只是在学习上对他的要求较为严格,记得曾经为学习的事我还麻烦你们到学校来过。

王子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也很用功,只是偶尔放松了些,记得在上学期的一次月考中,他的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当我找他谈话时,他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但后来每次考试语文都考得很好,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还考了130分,全年级第二,最高是131分。他在上学年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当然也还有进步的空间。进入初二后,他的各方面表现都很正常,学习习惯、与同学交往都显得比初一时成熟。我也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进入初二后能在学习成绩上能有所突破,他回答得也很有信心,我也很放心。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的主要观点是引导,而不是过于压制,对孩子所犯的错误采取的是包容,让孩子自己在成长中去体会成长的酸、甜、苦、辣。我认为自己经历的才是最宝贵的。过多的压制只能让孩子感到压力,甚至会使孩子的心灵扭曲,形成不健康的心态,这样也会剥夺孩子成长的快乐。所以一般没有特别严重的情况,我不愿意请家长到学校,原因就是怕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过重的负担。正如您所说,孩子需要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这方面,对王子立确实做的还不够,这个我今后会改进。

从王子立在学校的表现来看,他的成长还是很快乐的,这也说明你们对孩子的成长很关注、关心,同时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当然,在家庭教育方面,你们是成功的。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家庭生活的快乐源泉。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变化很大,希望家长还要更加关注,特别是要和孩子保持近距离的接触,对孩子的思想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但又不能事无巨细,使孩子发烦。既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又要能把握孩子思想动向。既要尊重他的人格、思想、建议,又不能纵容他,还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纠正他的错误。既要把他看成大孩子,因为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又要把他看成小孩子,因为他的有些行为、思想确实很幼稚。所以,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这就是一项工程。

陈培峰

2007、12、24

陈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繁忙中特意给我们回信,您对王子立的肯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您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帮我们能更清醒理智地思索。

子立最近这次考试并不理想,他也感觉没实现自己的目标,感谢您在我们之前就找他谈了,所以他已经很认真地在找原因,今天我们与他谈时,他表现得非常诚恳、冷静耐心,而且看得出您和我们所提的建议非常一致,子立很认同,并且还很具体地谈了他自己下阶段的想法,他没有泄气。

孩子这样,我们家长还能说什么,但我们的确有信心有耐心有宽容心,因为和您一样,我们也把教育当做事业和工程来做,把目标和关注点放得更长远更全面。

您在上一次家校通谈到零花钱,王子立专门和我说:您告诉陈老师,你们对我的零花钱是宏观管理啊。看得出他很自豪,他觉得他很受信任,所以他不会轻易失去这份信任的。

王子立妈妈:马卓川

2007、12、26

陈老师:

你好!我是陆可舟家长,一直想给你写封信,可没有机会,现在有了这个信箱,终于可以和你聊聊了。在写这封信的同时,想到了和你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当时你和我谈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要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要让孩子全面发展,教他们三年,让他们受益三十年?,听着这些话,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当下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孩子很幸运,可以遇着你。知道吗,在陆可舟很小的时候,我和他爸爸都希望她可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长大后可以是一个快乐、自信的人,所以小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逼她学任何技艺,只是让她撒着欢地在操场上玩,到了上学年龄,我们没有择校,并非是经济原因,而是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说要就近入学,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于是我们就让她就近上了离家很近的德一小。但现在想想,这可能是个最大的错误。孩子的第一个班主任是个特级教师,是那种传统的、严肃的老教师,她严厉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开始不快乐了,但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教孩子适应老师。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开始困恼了:究竟要孩子的分数,还是快乐?作为父母,实在没有勇气,也没力量,在如今这个教育环境中,在人人都追求分数的情况下,不去用这些去考量自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没能让孩子找到一个既能学习好、又能很快乐的法子。进入高年级后,情况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孩子回来说,老师在考试的时候,把好坏学生搭配坐,对有的孩子作弊睁只眼闭只眼,到学校做了调查,果然有此事,于是我们就告诉孩子: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但你千万不可以这样做。孩子好像听进去了,但后来看来,环境仍然对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刚入学时发生了那些事,因为在她看来,考试不严肃也不是太大不了的事。我们没有当孩子的面说过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但我和她爸爸却是非常地痛心。进入初中,孩子的成绩,成为我们的担忧,我们开始反思,是否小时候放得太厉害了,让她到

现在也收不了心,孩子也很苦恼,她发现自己竟然有许多地方不如人。于是我们想抓她的成绩,这样一来,她似乎更加不快乐了。也许你会说,成绩还行,不要要求太高,但现实的应试制度,我们又怎敢拿孩子的中考来下注呢?以她现在的成绩,要上一中,还是很困难的,我们是没有勇气再让她进不理想的中学了。一直在说孩子的成绩,好像和你的来信不太合拍。现在就谈谈孩子的其它方面。孩子从五年级开始,我就让她自己的书包、鞋子自己洗,让她自己整理书包、书桌、床铺,但几年了,孩子还是很懒散,不愿主动做这些事,我自己也感到很失败,怎么就没办法教会她勤快?当然,我还在坚持。她现在的情况是:不主动,但也不拒绝,只要我们说,她也会去做擦灰,洗碗,收叠衣物等小事,然后只会炒蛋炒饭。孩子的心里很有数,前段时间,我关节炎发病,不能提重物,于是每次上街买东西,她都会主动提重物,这次五一出行,在火车上也是她提放行李,不时照顾我,为此,我也比较欣慰。梅眉出事后,她不回来说,也可能是怕我担心,但通过这次事情,我们也看到了孩子在为人处世上的不足,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以后会在这方面,多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会感到很累,总有事与愿违的感觉:想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家里也订了不少书报,平时更是不间断的买不少书,但孩子还是要看电视玩电脑,只有在没得选择的情况下,才会去看那些课外书,希望孩子快乐,可孩子却越来越不快乐,希望孩子可以独立自信,但她却越来越自卑,教育学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套用过来,也就是说我们是不会教的家长,所以非常高兴,孩子可以遇上你,也许在你的影响下,孩子会有所改变,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有时希望可以和一些好学生的家长沟通一下,看看他们如何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的,如何教育孩子的,也希望你能多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我们会非常配合的。最后再次说声:感谢!感谢你对孩子的关爱,我们很庆幸孩子可以在你班上!

祝教学顺利!

陆可舟家长:祝捷陆惠中

2007、6、11

陆可舟家长:

来信悉知,请允许我套用一句广告词:您所担心的正是我所关注的。

孩子的成长是让所有家长揪心的,即使是我们认为较好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成长时不让家长担心,不是孩子太好,而是家长不负责任。试想,让一个纯洁如白纸的孩子,让他成长为一个能承担社会责任、能有一定社会竞争能力的人是一项多么复杂的工程?难道会有某个孩子天生就会自己管理自己?天生就会适应社会?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教出来的。为什么同样是教孩子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这当然是方法上的差异了。什么是好的方法呢?好方法就是适应孩子个性的方法,因为孩子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所以同样的方法可能适宜孩子甲但不适宜孩子乙,在教育孩子时针对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即因材施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应允许孩子犯错误,甚至允许孩子不断的犯错误,现在犯错误是为将来不犯错误。有这么一句话,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珍惜。是啊,有什么比自己亲身经历的更宝贵呢?对于一个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孩子让他什么错误都不犯的唯一方法是让他什么也不做,否则一做事他就会犯错误,因为他不是天才,他不会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天才也会犯错误,就连无所不能的上帝都会犯错误,何况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有人说教育孩子要放任自流,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顺其自然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方式,引导孩子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最后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才?,不是家长、老师所能规划好的,相反,如果这方面对孩子干涉的太多或包办的太多,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发展。那么我们到底要为孩子做些什么呢?为孩子学习、成长提供条件、解决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成长的方向,让他们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谁跌打的更厉害,谁就具有更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干什么都要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其实只要孩子在尽力做每一件事,结果还重要吗?只要孩子在尽力,还有达不到的目标吗?除非目标太高,太高的目标会让孩子丧失斗志,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所以现在最好是鼓励孩子努力去最好每一件事,为他每一次成功喝彩,不要把沉重的负担过早的压在孩子头上。

祝:全家安康!

陈培峰

2007、6、15

很多时候,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都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对学生教育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即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它还是社会的事、家庭的事。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整合社会和家庭的力量给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资源。可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师只管学校教育,孩子在家由家长去管,二者互不相干。所以造成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不统一,教育方式相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负责任、不科学的。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班主任、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学会和家长交流、互动,在教育学生的理念上达成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