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如何实现管理现代化

企业如何实现管理现代化

企业如何实现管理现代化
企业如何实现管理现代化

企业如何实现管理现代化

在市场急速变化的环境下,企业要从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等方面切实转变,真正实现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那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管理思想现代化。即要有服务观念、经济效益观念、时间与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知识观念、人才观念、信息观念。

⑵、管理组织现代化。即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出发,依照分工明确、指挥灵活、信息通畅的组织原则,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适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有条不紊地进行。

⑶、管理方法现代化。即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总结和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包括现代经营决策方法、现代理财方法、现代物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法等等。

⑷、管理手段现代化。即信息传递手段现代化,如无线电传真设备、自动显示装置等在管理中的运用。

⑸、管理人员现代化。即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人才知识结构现代化,使企业所有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

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的途径应该从哪些方面呢?

⑴、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逐步地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

⑵、要从提高企业基本素质入手,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⑶、要自觉地把企业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

⑷、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企业只有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

(文章来源于中旭企业培训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2442153.html,/转载请注明!)

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一、什么是“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去开展竞争与合作。“走出去”战略又称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化经营战略。“走出去”是与“请进来”相互对应的,“走出去”与“请进来”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方面。 为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中国制定了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新型对外开放战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经济“走出去”迈出了重要步伐。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就把支持企业境外投资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并辅之以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 二、中国为什么要“走出去” 一国经济归根到底取决于本国资本的积累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仅仅依靠外来资本的集聚来支撑本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不能持久的。当下,中国需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拓展全球资源、重构全球价值链、实现全面战略升级。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随着资产规模、国内储蓄、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赴海外投资的相应条件。 在政府层面上有如下四个原因。第一是为了保证能源和资源安全,很多资金都投资在能源、资源领域。第二是外汇储备多元化,中国外汇储备多,且大量集中在美元。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内经济学家都在讨论外汇储备如何实现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同时也涉及中国海外资产收益率偏低的问题。第三是产能合作,主要是为了寻求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纺织业已经开始向柬埔寨等国转移。第四是提升技术水平和获取技术溢出。 从企业或企业家层面看有如下五个原因:一是对财产权利和契约权利的保障。企业对财产安全和契约执行常表现出担心,比如法院判决后,可能还是难以尽快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09工商(1)班陈茹0916101029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中。这其中有避开贸易壁垒的考虑,有拓宽国际市场的战略要求,有获得战略性资源的需求,有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技能等不同的战略目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的不法与力度,其中有成功更有失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到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之处。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MIV扩张战略模式。第三部分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和行业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第五部分是启示与反思。 一、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 1.1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包括跨国经营(经营范围只是几个国家)、多国经营(此种战略侧重于产品和营销定制化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全球化经营(经营范围为全球)等不同的形式。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逐步从国际贸易向国际投资、从南南合作向南北合作、从仅对单一国家投资到逐渐对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的跨国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有进出口贸易、特许经营、合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等。

1.2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为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的结合。 1.2.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但通观比较优势理论之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受到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甚至一些理论就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2*2*1模型(2国、2种产品、1种生产要素)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其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和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的进口,来增加自身的福利。在该理论中,发生国际贸易的关键在于比较,即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比较,国际贸易的利益及其流向都取决于每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 1.2.2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贸易行为,而企业的国际化却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只有贸易。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国际化的全部内容。此外,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及其企业为研究对象,未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企业国际化的发生原因,同时还支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形式、动因的区别。 发达国家企业国家化动因的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内部化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原则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 原则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摘要: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最近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吹起了国际化并购之风。TCL 集团,联想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海尔集团,中海油,中石油等中国的大牌企业都在试图在国际化的运营上做点大文章,这些已经在中国这个市场搞出很明显优势的大企业正在以一种非凡的自信心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的梦想。美国一个全球顾问公司的总裁说:中国将刮起今后10年内世界上最大的并构热。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见解:一是中国企业迟早是要国际化的,以海尔为例;迟走不如早走;二是中国企业在目前根本是不需要国际化,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市场,目前这样的说法在一些专家中有很多的市场,三是国际化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走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是适合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本身缺乏这个能力,硬是要去做一个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国际化结果是不理想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

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 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实践总是最好的途径,而实践后的结果总是最有说服力的。我 们以中国企业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国际事迹来说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 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TTE的研究课题: 2004年8月,TCL的电视机业务与汤母逊的电视机业务合并,组 建TTE..TCL通过其多媒体公司持股67%,汤母逊则持股33%. 在TCL和汤母逊原先的业务基础之上,组建了中国,欧洲,北美, 新兴市场,策略性OEM5个利润中心. 在北美市场,已经开始对汤母逊注入的墨西哥生产基地的重组工作,把三间工厂合并为一间,整个重组计划可以在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 2005年4月21日,TTE与汤母逊签定谅解备忘录,昂热工厂的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昂热工厂将成为TTE的来料加工厂,汤母逊在欧洲,北镁为TTE销售电视机的业务将转让给TTE. TTE5个月以来的整合成果:中国利润中心的彩电销售上升13.4%,达到888万台,销售收入为111亿元,占TCL集团彩色电视机销售的48%,毛利率上升2%.而新兴市场的彩电销售量有305万台,较同期增长31%.销售收入到22.8亿元,占彩电总的销售额的10%. 从2005年7月开始,TTE将获得在北美,欧洲等原先属于汤母逊的销售业务,汤母逊以后只做承包商,不再参与经营,有专家认为TCL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原则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原则 最近的一段时刻以来,中国企业吹起了国际化并购之风。TCL集团,联想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海尔集团,中海油,中石油等中国的大牌企业都在试图在国际化的运营上做点大文章,这些差不多在中国那个市场搞出专门明显优势的大企业正在以一种专门的自信心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的妄图。美国一个全球顾咨询公司的总裁讲:中国将刮起今后10年内世界上最大的并构热。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咨询题,目前要紧有三种见解:一是中国企业迟早是要国际化的,以海尔为例;迟走不如早走;二是中国企业在目前全然是不需要国际化,因为中国市场本身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市场,目前如此的讲法在一些专家中有专门多的市场,三是国际化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走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是适合去做这件情况,如果本身缺乏那个能力,硬是要去做一个自己不适合做的情况,那么如此的国际化结果是不理想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咨询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确实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咨询题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实践总是最好的途径,而实践后的结果总是最有讲服力的。我们以中国企业最有阻碍力的几个国际事迹来讲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咨询题和应具备的差不多原则。 第一我们来看看关于TTE的研究课题:

2004年8月,TCL的电视机业务与汤母逊的电视机业务合并,组建T TE..TCL通过其多媒体公司持股67%,汤母逊则持股33%. 在TCL和汤母逊原先的业务基础之上,组建了中国,欧洲,北美,新兴市场,策略性OEM5个利润中心. 在北美市场,差不多开始对汤母逊注入的墨西哥生产基地的重组工作,把三间工厂合并为一间,整个重组打算能够在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 2005年4月21日,TTE与汤母逊签定谅解备忘录,昂热工厂的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昂热工厂将成为TTE的来料加工厂,汤母逊在欧洲,北镁为TTE销售电视机的业务将转让给TTE. TTE5个月以来的整合成果:中国利润中心的彩电销售上升13.4%,达到888万台,销售收入为111亿元,占TCL集团彩色电视机销售的48%,毛利率上升2%.而新兴市场的彩电销售量有305万台,较同期增长31%.销售收入到22.8亿元,占彩电总的销售额的10%. 从2005年7月开始,TTE将获得在北美,欧洲等原先属于汤母逊的销售业务,汤母逊以后只做承包商,不再参与经营,有专家认为TCL的世界市场的营销体会将面临真正的考查.而那个咨询题真正表现在TCL在中国市场上所积存的营销体会在国际化的表现中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复制。 再看联想与IBM个人PC的合并: 目前市场调查机构IDC公布了市场调研报告,调查表明,2005年第2季度的出货量,联想在合并后重新夺回了亚太地区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04年同期的11.7%上升到19%.销售同比大增90.9%.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不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进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进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时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进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确信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进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舞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打算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进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进展时期。在这几个进展时期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1.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加入WTO后,关税降低、贸易壁垒作用减弱或消失,将迫使中国的企业面对市场国际化的现实。因此,中国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加速自身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主动出击,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可以说,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即使在国内市场,也无法避免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目前,国外的许多大企业均看好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置了分支机构,有的甚至把亚太总部迁到中国;在中国的外资、合资企业逐年增多。外国企业与国内企业抢市场、争人才,并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管理,正逐步蚕食着中国的市场。因此,无论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外国企业的存在和竞争。 对于目前正在或者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定要从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做好筹划,有的放矢,有备而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比较优势为依托,优选条件相对有利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基本点:必须从企业长期发展出发,科学制定全球战略,分步实施,这是企业“走出去”国际化

经营的核心。第二,创新方式,多方合作,减小阻力。根据国际规则和实际情况,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如在境外投资时,尽管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国有企业争取平等地位,但在一段时期内误解和歧视还会存在。为此,企业可视情况寻求多方合作,包括与其他国家企业、西方跨国公司联手开拓第三国。第三,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自身机制,练好“内功”是搞好跨国经营的基础。“提高国际竞争力”,根本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这可以包括市场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生产能力优势、技术结构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在自主知识产权(IPR)、品牌、国际经营网络、国际化经营人才、本地化等几个方面。 国际化道路不是一蹴而就,也是分步骤和分阶段进行的,而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选择的道路也会不尽相同。纵观中国企业近几年来的国际化进程,大致可以将国际化道路分为三种模式:1、海外办厂模式:早就90年代,海尔在美国、德国等当地建厂,直接在当地打品牌。作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志高,也相继在亚、非国家投资设立自己的生产厂;2、资本运作的海外并购模式:如,联想并购美国IBM 的PC业务、TCL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的彩电生产线、法国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等;3、加工贴牌模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格兰仕。格兰仕借助海外品牌,通过委托加工贴牌,从而缔造了其微波炉帝国。 纵观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从对国外技术引进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开始,到与国外市场发生联系进行偶然和零星的出口活动;

15.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伴随经济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十五”期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了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之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条件 1.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石油、天然气以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蕴藏量不足,即使国内拥有一定的资源量,人均占有量也比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部分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实行跨国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 2.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市场机会。根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中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居第三位。截止到2004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5621.01亿美元。随着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将跨国公司的文化和形象带入了中国,我国一些在国内市场上发展势头不错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仅在家门口获得成功已不足以说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事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企业,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获胜,才是真正的优势企业。同时,跨国公司大量在华投资使中国企业增长了跨国经营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国内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信息渠道,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此外,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双边关系的改善,这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国际投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海外投资的动因来看,我国企业到了有必要向海外发展的阶段。根据英国学者邓宁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个国家在其投资发展周期上存在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很少或者没有,因为没有独特的技术,对外来投资也不持欢迎态度;在第二阶段,国内经济有了发展,开始吸引外资,而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很少,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外国技术或“购买”进入外国市场的权力;在第三阶段,本国企业逐渐成长,外来资本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长,该国在直接投资领域开始参与国际分工;第四阶段,该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对外投资大于外资的流入,这表明该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都十分雄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水平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在今后的5—10年中,我国会进入第三阶段,对外投资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来看,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89935亿元,占当年GDP的77.04%;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达到18家,行业分布在贸易、金融和制造业等不同领域①。而且,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磨练,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原则

摘要: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最近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吹起了国际化并购之风。TCL集团,联想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海尔集团,中海油,中石油等中国的大牌企业都在试图在国际化的运营上做点大文章,这些已经在中国这个市场搞出很明显优势的大企业正在以一种非凡的自信心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的梦想。美国一个全球顾问公司的总裁说:中国将刮起今后10年内世界上最大的并构热。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见解:一是中国企业迟早是要国际化的,以海尔为例;迟走不如早走;二是中国企业在目前根本是不需要国际化,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市场,目前这样的说法在一些专家中有很多的市场,三是国际化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走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是适合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本身缺乏这个能力,硬是要去做一个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国际化结果是不理想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实践总是最好的途径,而实践后的结果总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以中国企业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国际事迹来说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TTE的研究课题: 2004年8月,TCL的电视机业务与汤母逊的电视机业务合并,组建TTE..TCL通过其多媒体公司持股67%,汤母逊则持股33%. 在TCL和汤母逊原先的业务基础之上,组建了中国,欧洲,北美,新兴市场,策略性OEM5个利润中心. 在北美市场,已经开始对汤母逊注入的墨西哥生产基地的重组工作,把三间工厂合并为一间,整个重组计划可以在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 2005年4月21日,TTE与汤母逊签定谅解备忘录,昂热工厂的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昂热工厂将成为TTE的来料加工厂,汤母逊在欧洲,北镁为TTE 销售电视机的业务将转让给TTE. TTE5个月以来的整合成果:中国利润中心的彩电销售上升13.4%,达到888万台,销售收入为111亿元,占TCL集团彩色电视机销售的48%,毛利率上升2%.而新兴市场的彩电销售量有305万台,较同期增长31%.销售收入到22.8亿元,占彩电总的销售额的10%. 从2005年7月开始,TTE将获得在北美,欧洲等原先属于汤母逊的销售业务,汤母逊以后只做承包商,不再参与经营,有专家认为TCL的世界市场的营销经验将面临真正的考验.而这个问题真正表现在TCL在中国市场上所积累的营销经验在国际化的表现中是否可以顺利的进行复制。 再看联想与IBM个人PC的合并: 目前市场调查机构IDC公布了市场调研报告,调查表明,2005年第2季度的出货量,联想在合并后重新夺回了亚太地区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从2004年同期的11.7%上升到19%.销售同比大增90.9%.

中国企业国际化(安踏案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长远战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

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的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2)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在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为何要国际化,是为了国际市场存在的潜在机会?为了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给?还是为了确保生产的低成本?又或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该表明一下几点:(1)企业的经营领域;(2)找出企业经营领域方面的差别优势;(3)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的安排时间;(4)期望取得的目标成果。 实际上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并且不止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走向国际化后,企业是否能最大化地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些企业国际化也许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但对其他企业则完全不是这样。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防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1979—1995年这16年中,我国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9.1%,远远超过同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997年起,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1827亿美元,首次进入世界贸易排名第十位。199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947亿美元。2000年1—6月出口1145亿美元,外贸出口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总体看,出口创汇依然是对外投资的最大动因,而“厂商利润最大化”还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我国现有的跨国企业,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向国际市场的自然延伸,而是政府行为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理念国际市场障碍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根本症结 (一)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 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带有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在中国企业近年的国际化实践中,有的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仅没有获得预想的收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2003年,国内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花2000万欧元收购德国支线飞机厂事件曾喧嚣一时,却以梦碎告终。这是一个典型的缺乏成本概念的盲目行为。德隆只看到2000万欧元的收购价不高,却没有通盘考虑被收购方的研发成本、债务、现金流等其他因素,更致命的是对未来的市场销售没有实在的把握。 “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并非个别现象。据跨国经营研究部组织的一次专题调研显示,多数企业在回答“走出去的首选目的”时,填的是“开拓国际市场”。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跨国经营行为要付出多大成本,就贸然行事,面子上轰轰烈烈,骨子里却在吃亏。 因此,现在我国的企业战略虽然做得不少,但真正达到国际水平,能够按照现代战略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把成为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作为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还不多见。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22种模式 【来源:《新经济导刊》】【作者:陈小洪马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陈小洪 课题协调人:马骏 国际化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手段。不同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模式不尽相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课题组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归纳为4大类22种基本模式。 一家企业在不同阶段会采取不同模式,亦可能同时采取多种模式。不管模式如何变化,成功的企业国际化都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独特的资源条件相适应的。 根据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我们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分为四类:主要为获得市场的市场国际化战略,主要为获得技术的技术国际化战略,主要为获得资源的资源国际化战略和主要为获得国外资金的资本国际化战略。初步考察中国企业在实施这4种战略时有22种战略实施模式。 并购海外下游企业可以迅速获得渠道, 但要经历重组整合的考验 一、市场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模式 模式1:国内名牌自建销售网络走出国门 国内消费品名牌企业,通过境外自建销售网络扩大海外市场销售。这种模式有三个主要特点:企业是国内名牌,有的历史悠久;主要方式是投资自建销售网络;目标是扩展国际市场,由国内名牌变为国际品牌,甚至名牌。 企业在海外建销售渠道和网络,可以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直接建立客户关系,减少中间环节。目前,建海外营销渠道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模式,各行业都有。据商务部统计,境外贸易性企业占中国境外企业半数以上。 企业境外销售是直接到海外销售,还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销售,需要权衡利弊。出口规模小且又刚刚起步的企业,间接销售风险较小;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提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未完全摆脱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出口产业的资源、环境压力大,能源对进口依赖程度高,外贸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二是贸易摩擦的压力较大;三是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四是出口产品的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仍较为薄弱,五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整体上看中国企业还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目前,研究如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使中国各类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对外投资实际效益,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新的动态竞争优势,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加速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转化 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形成国家,社会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三位一体鼓励自主创新的投资机制。政府对重要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竞争性技术和战略性技术,要加大对

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支持。针对飞机制造、集成电路等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逐步摆脱在重要战略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要设立企业自主创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另外,还要完善支持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鼓励社会金融机构给予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向自主知识产权领域流动,通过国家、社会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三位一体的投资结构,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激发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创业投资的积极性加快完善相关措施,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项目等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可以借鉴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做法,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经费凭专利部分报销制度,根据专利实际情况给予适当额度研发费用补偿。设立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成果奖,对开发和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好的企业,予以奖励和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专利发明人给予物质奖励,所发放的奖金,企业单位可以计入成本,事业单位可以从事业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防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 中国加入WTO的几年以来,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强劲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行业领域也进一步拓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正由传统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新方式转变。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1、起步阶段(1978一1988年):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企业国际化就是这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务院于1979年8月13日颁布了15项改革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与日本东京一商事株式会社在东京合资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标志中国企业正式开始进入国际舞台。 2、自觉推广阶段(1988一1992年):1988年,中国化工进口总公司获国务院正式批准为跨国经营试点单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自觉推广阶段的标志。 3、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企业开始把国际化发展提升到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并使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战略相结合,进而进入战略发展阶段。 为了更好的参加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市场,中央于1999年初,适时地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转型所提出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1、多样化的企业国际化方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多样,主要有:①利用外资在境内开办“三资”企业;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③扩展国际市场上企业进出口业务;④在境外创建跨国公司;⑤国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2、国际化综合力量弱。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 摘要:国际化经营发展方式的理式有渐进式和跳跃式。渐近式认为企业从国内经营到国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而跳跃式认为国际化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比较这两大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理式依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渐进式:渐进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为瑞典的约汉森和瓦德协姆·保罗,该理式认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实绩来看,从国内经营到国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突然飞跃。 跳跃式:渐进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跳跃式认为国际化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具体表现为多种形式。 无式是渐进式还是跳跃式,都是企业选择国际化的方式。而当代中国企业应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当代中国经济的宏观局势来确定。企业最终会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特色化国际化道路。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发展速度。 随着中国进入了WTO中国经济,正在熔入世界经济的大的市场并不断的适应和改进自己的各个方面的制度,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发展自己。区域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不断的加强,

区域之间的联盟的性质也逐渐明显。目前的世界经济已经是象干枯的河水一样,急需要新的水源与它相容,长期以来欧美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机,迫使他们不得不以发展新的经济合作,而发展自己。这就为中国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的魅力,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但目前还不是时候,欧美现在的经济已经在低谷位置,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中国企业现状分析: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和财政局四部委共同修订的新《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低于5000万元以下的均为小型企业。按此新的划分标准计算,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随着我国入世与国际接轨,中小企业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提供国家税收新的税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小企业在国家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支撑作用。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建议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建议》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建议 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经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具体如下: 一、企业国际化的定义 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就应先了解什么是企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内容是什么?企业国际化的特点有哪些?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企业国际化包括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六个方面。一个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上述六个方面。 企业国际化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企业在确定经营方向、制定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国际市场的需要,并自觉遵循世界经济规律,按国际 贸易规范和国际惯例办事。 2、企业一般根据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确定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3、企业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投资领域,配置生产要素。 4、企业一般利用国内外资源,尤其是国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5、企业既可以从某一局部或某些个别产业出发,也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多种经营,通过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完整的企业国际化目标。 二、走向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

黎忠坚 LS09005000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 年 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 企业国际化发展,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从宏观上来看,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是指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以及培育人才来融入国际化的过程。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国际化是指国外市场目标的选择、进入市场的方式选择、竞争方式选择等具体市场操作。 一、企业对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现在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一些行业的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价格疲弱导致市场机会越来越少,而企业积累的资本、技术、和产品需要更新、更大的市场容量。在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大为减少,大大改善了企业的国际经营环境,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战略不清晰。 许多公司向海外扩张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一些投资决策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有的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仅没有获得预想的收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从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来看,很多企业创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荣誉、名声,而不是可持续发展,这肯定创造不出国际品牌。品牌管理是个复杂的、科学的过程,需要用严谨的手段和务实的精神来塑造品牌。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如海尔走的是分销战略,它在美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为其作分销,通过分销方式打进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现在很多企业的战略虽然做得不少,但真正达到国际水平,能够按照现代战略理论、结合国内国情,把成为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作为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还不多见。 2、管理体制落后。 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投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的,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海外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低、重大投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正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