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

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

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
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

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

朴光星

一、引言

中国社会研究中有一个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得不到主流学界广为关注的领域,那就是跨国移民研究。说他重要是因为,其在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国务院侨办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外商投资中的60%以上来自华人华侨,其投资总额达3300亿美元1。中国是世界上侨汇收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界银行2008年3月发表的《2008移民和汇款概况》,2007年中国的侨汇收入达25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经济开放度非常高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8%2。中国在对外交流中取得的上述成就与本文要探讨的中国的跨国移民有密切的关联。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人口迁移现象愈益普遍,跨国移民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移民与以前的国际移民不同,如果说国际移民具有“落地归根”的迁移属性的话,跨国移民则利用全球化时代的高度流动性和便于联系性,建构着跨越国界的社会网络和生活世界,跨国流动性和联系能力成为主要特征。因此,在对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传统的国际移民。移民活动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研究范式的转化,“跨国主义理论”(tansnationaltheory)取代“地域主义范式”成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主要视角。“跨国主义”是指“当代移民跨越地理、文化、政治边界建立的,维系与联结原籍地与定居地之间的多重社会关系和互动模式”3。因此,以“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为视角的移民研究不像“地域主义”(Regionalism)为视角的研究,“地域主义”侧重于关注移民在移居地的生活、适应与发展变化,而“跨国主义”更多地关注移民跨地域建立的社会网络与其对移民群体及活动区域的影响。

在中国国内,一般把跨国人口流动问题定位于“华侨华人研究”。华侨华人研究因为其政治敏感性,在建国后长期没能受到关注,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开始受到重视。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历史性研究,而一些有关华人华侨社群研究也没能摆脱“地域主义”研究视角的局限。上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移民研究中升温的“跨国主义”视角的移民研究,当时没能广泛地影响中国,进入本世纪以后其研究才开始受到重视,相继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与改革开放后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所谓“新华侨”的急剧增加和他们的跨国活动能力空前增强、以及国外华裔学者的研究为主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国内有关。

但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在中国社会研究中仍处在边缘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研究人员少和相关研究成果有限两方面,其受重视程度远不及社会实际层面的意义。这与把“跨国主义”理解为消解“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力量而产生的忧虑有关4。但笔者认为,虽然“跨国主义”具有对其消解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对其能力增强的一面,即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整合其国内外的资源,不断增强其对外影响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国经济起飞过程中华商所起的作用正能证明这一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主义”对民族国家发展能力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其根据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融入全球化的能力对每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其中构建跨国人员网络将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跨

1黄乐枕等. 新华侨, 如何与中国经济一同增长[N]. 中国经济周刊,2006-9-5.

2刘铮,周英峰. 中国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6%, 世界第四[N]. 中新网, 2008-10-27.

3See Linda G. Basch, Nina Glick Schillier and Christina Blanc-Szanton, Nation Unbound: Transnational Projects, Pos-colonial Predicaments, and De-terrirorirorialized Nation-States. Langhorne, PA: Gordon and Breach, 1994, p.9: Alejandro Potes, Luis E. Guarnizo and Patricia Landolt, The Study of Trasnationalism: Pitfalls and Promise of an Emergent Research Field.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 ol. 22, No. 2, 1999, pp. 217-237.

4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提出了“定居者”和“移民”的区分,批判一些学者对其世界主义和跨国身份的强调,论述了因各移民群体对“多元文化”的保持以及亚国民身份的“多重认同”使“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亨廷顿. 再论文明的冲突[J]. 新华文摘, 2003)。亨廷顿对跨国移民的看法是像他的“文明冲突论”一样消极的,但也引起广泛的影响。

国移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为了推动跨国移民的研究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本文准备对最近几年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做一个大致的梳理,考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视角、领域和观点,以供与同仁商榷。

二、跨国移民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观点

以“跨国主义”为视角的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但多数的研究成果出现于最近几年。其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跨国移民的特点、认同、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侨乡发展、民间外交和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一)定义与特点

全球化时代随着华人新移民群体的活跃与兴起,已有的“华侨华人”概念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一些学者试图提出新的概念来界定这一变化。有的学者提出“跨国华人”(TransnationalChinese)的新概念,其中海外华人学者刘宏的论述具有代表性。他把“跨国华人”定义为:“那些在跨国活动中,将其移居地与出生地联系起来,并维系起多重关系的移民群体。他们的社会场景是以跨越地理、文化和政治的界限为特征。作为跨国移民,他们讲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拥有直系亲属、社会网络和事业,持续的与经常性的跨界交往成为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1。刘宏认为,现在有三类“跨国华人”:一是“再次移民者”,即一批从传统的华人移居地(东南亚)迁至发达国家的早期移民,他们在新旧移居地之间形成跨国网络;二是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因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与大陆重新建立密切联系;三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移民,与国内有较强的多重联系。他指出,这一群体的跨界活动呈现出三种模式,即“哑铃模式”(在海外和中国国内都有事业)、“风筝模式”(在多个国家发展事业的同时和国内保持联系)、“太空人模式”(在多处的事业之间来回穿梭)。

有的学者则提出“华人散居者”(ChineseDiaspora)的概念,吴前进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跨国民族主义”是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的一种跨地域的表现形式,以移民共同体为载体,具有“族群民族主义”(ethnicnationalism)和“公民民族主义”的双重特征。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少数族群,基于此解决了居住国的政治认同身份,成为华族(ethnicChinese)之后,其文化认同亦在冷战后时代开始获得新的生命力,特别是随着华人新移民在祖国和居住国之间来回穿梭,建构了全球化时代作为移民散居者的行为、关系和制度特征从而成为“华人散居者”。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居住在母国之外的移民个人和群体,其行为方式日益呈现为价值理念多元包容和情感趋向彼此兼顾。在此过程中,通过在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远程互动,移民在跨国网络中实现社会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吴前进指出,当代的华人移民与1965年以前的老一辈华人移民不同,所以“华人散居者”的概念不能再囿于旧有的窠臼。这一概念的提升,有助于认识华人散居者如何在融入居住国的同时,重新参与想象中的回归运动,并体现其祖国民族主义情怀;也有助于认识他们如何把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建构到全球化的动态网络系统中,进而有效地把祖籍地与居住地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政治推动、文化交流和价值共享2。

“跨国华人”的概念以跨国联系与互动为切入点,强调跨国社会空间的形成;“华人散居者”的概念则以认同的变化为切入点,强调全球化时代认同领域的变化所带来的华侨华人活动空间和能力的变化。尽管两个概念的观察角度不同,但所指涉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试图说明全球化时代华侨华人生活及活动领域所出现的新变化,即跨国联系和互动能力的增强。这些概念融进了新变化,提升了解释力,为跨国移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二)关于认同

认同(identity)是移民研究中的重要主题,在华侨华人研究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围绕全球化时代华侨华人认同问题,有些学者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观点。陈国贲提出了“华人世界主义认同”的概念,他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华人移民认同表现出的重要特征是“重根”,即同时具有多重认同和多种意识。王苍柏却认为,“华人世界主义”依然没能摆脱出“中心论”和“同一性”的局限,进而提出了“外地域性认同”的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

1刘宏. 战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嬗变: 本土情怀, 区域网络,全球视野[M].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15.

2吴前进. 冷战后华人移民的跨国民族主义[J]. 华侨华人研究,2006(1):20-21.

谓“外”是指它在各种形式的疆域的限制之外,它不依赖任何地理和国家的实体或者种族和文化的归属,而是依靠在自己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之上。王苍柏指出,“外地域性认同”是与“多维度”和“去中心”的崭新的华人移民模式相对应的新的认同形式1。

吴前进在她的研究中则指出,跨国移民的根本特点在于认同的多元化状态与和世界主义倾向。一方面,他们“无以为家”,尽管拥有基本的族群价值观和身份意识,但缺少精神的根源感;另一方面,他们“处处为家”,属于世界主义新身份的一群,时时与这个世界的新发展取得协调,保持同步。多元认同和全球意识的框架下,他们穿梭于祖籍国和居住国,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科技进步、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等打通方方面面的渠道,从而把本土资源和全球进程连接起来,推进和加强两国之间的互动和互惠。这种互动以本土性为基础。以全球化为归依,丰富和发展了多种文明,实现了人类价值体系的共享和共荣2。

范可在他的研究中提到了“跨国主义华人认同”。他指出,华人的跨国主义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对“社会创伤”的内在感受,外在动力则是资本的全球性流动,所以不能简单的在民族主义框架里解释这种现象。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华人控制了所在国的经济命脉,也出现了跨国资本,经济全球化与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然而,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他们需要同来自西方国家的强大商业势力竞争,于是跨国主义华人认同遂应运而生。在异国他乡相似的历史遭遇使他们形成了跨国社区、社团、中华认同——无论它是历史的、国家的、文化的,遂成为一种象征和社会资本,在社会网络的整合中发挥了它的凝聚力3。即华人跨国主义认同是面对全球性竞争的文化认同策略。

曾玲则从认同形态来讨论海外华人社团跨国网络的建立。她提出,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数十年里展开跨国活动并建立起世界性的联系网络?经过考察她指出,海外华人社团之间存在着一条被称之为“乡谊”或“乡情”的共同文化纽带,那就是对“宗乡文化”的认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全世界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时,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社团便运用此种社会历史资源与文化纽带,通过对同种、同宗、同方言或同祖籍地缘关系等的重温与强调,以世界潮人、世界客人等跨越国界及超乎政治、宗教、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来唤醒和凝聚全球华人宗乡社群的群体记忆和认同感,通过宣称和强调这种社群关系来建构了海外华人社团的跨国网络4。

陈国贲和吴前进的研究强调了华人认同的多元性和世界主义倾向,而且把它看成强化本土性和全球化互动的条件。王苍柏则强调了认同的“非地域性”,即认同的基础不是地域或国家,而是自己所建构的社会关系。范可的研究也延续这种思路,但他强调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全球性的竞争压力对认同所产生的影响,即华人跨国主义认同并不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而是顺应全球化的一种文化认同策略。曾玲则强调了“宗乡文化”对华人跨国社会网络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即本土性成了全球化的基础性条件。从上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如何看待“本土性”因素对认同的影响,成为讨论的焦点,有的学者强调“本土性”因素的影响,而有的学者则有意识地淡化其影响。

(三)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跨国移民的重要特征是建构跨越地域的社会网络,并把它转化为社会资本。李明欢通过福建侨乡的研究,提出“侨乡社会资本”的概念。她指出,侨乡通过已定居移民﹑信息网络和人情互惠提高移民操作的成功率及获益率的能力,是一种社会资本,其基本载体是侨乡的跨国民间网络,其运作机制是侨乡群体以跨国迁移为依托的互惠原则,而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链接则形成侨乡社会资本不断增殖的效益特性5。

李明欢也对海外华人社会网络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运作和功能的考察,她得出了“欧华联会”的主要功能是寻求社会资本的最大价值转化的结论。她认为,随着欧洲华侨华人人口的成倍增加,华人群体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欧洲华侨华人在欧洲及世界华人舞台上均表现出空前主动﹑积极的姿态,欧洲华人已不再是沉默的群体。从基于宗乡关系的联谊互助到自觉地将松散的跨国网络制度化;从满足于个人或小群体在欧洲谋生立足,到刻意追求华人在欧洲舞台上的群体效应,并成功建立起欧洲华人群体形象的代

1王苍柏. 也谈华人[J]. 读书,2004(10).

2吴前进. 当代移民的本土性与全球化[J]. 现代国际关系, 2004(8): 18-24.

3范可. “社会创伤”华人认同 – 华人跨国主义[J]. 读书,2005(1).

4曾玲. 认同形态与跨国网络[J]. 世界民族,2002(6):45-55.

5李明欢. “侨乡社会资本”的解读: 以当代福建跨境移民潮为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5(6): 38-48.

表—欧华联会,欧华联会成立虽然只有短短十年,却从一个特定层面展示了欧洲华人社会的面貌,代表了当今全欧性华人社团追踪时代步伐努力拓展的大趋势1。吴前进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当代移民的一大特点是族群联系的跨国性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的结合。移民群体通过社会网络的建构,实现社会网络的资本化与跨国式的族群互动,并进而形成了移民“跨国社会空间”2。

廖小建则分析了“世界华商网络”建构机制及其意义。他认为,“世界华商网络”是以世界华侨华人的血、地、神、业和文缘等“五缘”华人网络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经营关系网络。其中,血缘包括血亲、姻亲等宗亲关系;地缘,就是邻里乡党等同乡关系;神缘,即因同样的宗教信仰而建立的关系;业缘,指同行同业生意来往的人际关系;文缘,一般包括同学关系或文化上的联络。五缘观念令人们相互亲近从而产生一定的凝聚力,在外部条件或多种压力下,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便先后组成各种组织,诸如各种姓氏的宗亲会、各个地区的同乡会以及寺庙神社、学会、行会、工会、协会等,以互通信息,共同扶持,由此形成不断外延、无处不在的蜘蛛网式的联系网络。“世界华商网络”作为“社会资本”或社会基础,为各国华商相互联系提供了一个条件或平台3。

康荣平从另一个视角出发,阐述了“全球华人创新网络”的观点。他讲到,20世纪中叶以来的发展,在中国这个后进国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之间的矛盾结构中,演生出一个新的因素,那就是“全球华人创新网络”。一方面,它源自中国,与中国有着有机的、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它深深地嵌入美国的创新体系,是美国创新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因素。1990–1998年间,美国硅谷一共创建了7826家高科技企业,其中有1536家(约占20%)是由华人创办的。另外,从60年代起华人科技工作者还以各种方式成立了许多协会,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科技交流与创新的网络。这些协会的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扩大到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华人创新网络的一种载体,互联网的盛行更为这种跨国华人创新网络添加了信息联通之翼4。

李明欢的“侨乡社会资本”重点探讨了中国侨乡民间社会通过建立跨国性的民间网络走向发达国家劳动市场的流动机制。李明欢和吴前进也注意到了海外华人通过各种方式组建跨国性社会网络的过程,并由此探讨了他们的“跨国社会空间”。廖小建则从商业网络的角度分析问题,阐述了“世界华商网络”建构机制及意义。康荣平又从另一个角度,关注了华人科技工作者之间以交流为中心形成的“全球华人创新网络”。可见,华侨华人形成的社会网络并不是单一、同质的,而包含着多元、多重的内容和性质。

(四)跨国网络与侨乡发展

虽然“中国研究”和华人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但长期以来,“侨乡现象”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海外华人富豪及其与中国的联系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华人中小企业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华人对其故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合作与支持却多被研究者所忽视。中国侨乡经济的意义远超过自身的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水平。侨乡以海外移民为桥梁,发展外向型商贸网络,在资本结构和产业导向方面注重市场化和国际化,从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起了示范和导向作用5。

庄国土在他的研究中重点考察了近30年来的菲华晋江社团与祖籍地的联系。他谈到,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呈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趋势,菲华的祖籍地情结一方面因本土化趋势而削弱,但其宗亲、同乡纽带却因为社团国际化趋势而加强。这种宗亲与同乡纽带被利用于跨国网络的建构,尤其是发展与祖籍地的关系。晋江籍菲华社团在推动菲华与祖籍地的经贸联系,捐助教育及公益事业方面,起了重要的中介和沟通的作用,为促进祖籍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6。

李明欢等人全面地考察了被称为“福建旅欧第一县”的明溪侨乡形成、发展的原因和过程,着重考察了近年来各类出国人员对移出地形成的社会影响。她们谈到,“出国潮”使出国劳务收入成为明溪县经济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并促进了回乡投资和农民视野的拓宽。与

1李明欢. 群体效应﹑社会资本与跨国网络[J]. 社会学研究, 2002(2): 30-39.

2吴前进. 当代移民的本土性与全球化[J]. 现代国际关系, 2004(8): 18-24.

3廖小建. 世界华商网络的发展与潜力[J]. 世界历史,2004(3).

4康荣平. 全球华人创新网络的发展及作用[J]. 研究与探讨,2004(3).

5庄国土. 晋江侨乡海外联系研究课题的目的、进程与意义[J]. 南洋问题研究,1999(1):11.

6庄国土. 菲华晋江社团的变化及近30年与祖籍地的联系[J]. 南洋问题研究,2001(1):61-72.

此同时,她们也谈到伴随着出国潮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出国人员的身份确认、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对出国打工人员的不客观的评价等问题。她们指出,全球化带来的重要的观念变化之一是劳动力资源的全球观,当今世界上劳动力跨境流动的规模空前,但与国际大环境相比,中国输出的劳动力显然太少。她们强调,不是堵住人口对外流通的渠道,而是积极化堵为疏,为中国劳动力正常跨境流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支持,争取移出与移入地、迁移者个人与群体的共赢效应1。

郑一省在他的著作中,从历史到现实,从纵向到横向,从经济到文化,多方位﹑多视角地探讨和分析了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的互动关系。他说到,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快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华侨华人与其家乡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渐增多,多重网络又开始复兴和活跃起来。这里的多重网络是指一种联系跨界、跨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多线、多群体、多层面的复杂关系网络。这个时期的多重网络已从区域性的网络转变成全球性的网络,在其中,经贸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团网络、资讯网络也得到了加强。全球性的多重网络使侨乡和华人社会得以运转,通过这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侨乡得以利用社会资本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华侨华人也从侨乡老家那里获取社会资本,使他们在侨乡的投资较快并顺利地取得利润,并加深了他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同2。

蔡苏龙在泉州侨乡研究中,注意到侨乡传统组织重新得到复兴的现象。他谈到,当中国的国门再次被打开的时候,海外宗亲团体纷纷回乡祭祖、寻根,一度蛰伏几近消失的传统组织获得有力的刺激而复苏。侨乡需要对应的家族制度与宗亲组织和海外华侨华人接触联系,于是联族谱,修缮祠堂,让远方的亲人有所依归。本土乡亲通过修复民间社会中的传统组织,也就修复了一条联系海外、获得海外社会资源的渠道。宗族制度对于侨乡社会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的加强,对于具有浓厚家族色彩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崛起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

虽然每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了海外华人与侨乡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侨乡经济发展的影响。那么,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的互动所带来的影响是否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否又仅限于积极一面?正常的互动以外有无非正常的互动?目前的侨乡研究中对这类问题的讨论比较少,这说明侨乡研究有待于继续拓展。

(五)民间外交及国家发展

全球化时代跨国移民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对某一区域或群体的影响,而已上升到扩大民间外交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各个国家(不管是输出国还是输入国)都开始重视移民,并制定了相应的移民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在跨国移民研究中,有关民间外交与综合国力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类似的研究在中国也开始升温。

吴前进在相关研究中以新加坡的中国大陆新移民为视点,探讨了以新华侨华人为载体的民间互动如何在积极融入居住国的同时,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关系(移民输出国与输入国)发展做出跨国阐述与民间释义。她谈到,在民族国家和跨国主义互为激荡的年代,海外民间关系发展的直接后果,无疑与国家关系相连,与地区关系相合。民间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国家关系的改善、发展,地区关系的整合,奠定了厚实的民间基础。此种,跨国移民之于民间关系、国家关系和地区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多元探寻,为全球化时代的移民个人和国家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双赢互利的方向。她继而指出,民间关系的友好深入取决于跨国移民的经济成就、文化努力和社会贡献。只有当跨国移民群体在沟通居住国和祖籍国之间积极有为的时候,才能够为国家关系的持久深入奠定厚实的民间基础。她谈到,目前除了为数不多的跨国移民个人具有突出成就之外,庞大的跨国移民群体还远没有达到足以在各个领域形成广泛影响的程度4。

余万里也关注了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他谈到,全球化通过时空压缩赋予民众参与外交事务的能力,政府不再是垄断外交权力的唯一行为者。外交活动的空间在扩展,国际与国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政府不得不在众多新角色编织成的网络中寻找内政与外交的平衡,这正体现着民间外交的战略价值。他指出,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暴力打砸抢事件之后,西方社会与某些国家掀起了一轮对中国施加人权压力的高潮,对中国外交构成了严峻的挑

1李明欢等. 一个旅欧新侨乡的形成、影响、问题与对策[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3(4): 8-15.

2郑一省. 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3蔡苏龙. 侨乡社会转型与华侨华人的推动[M].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4吴前进. 新华侨华人与民间关系发展[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2):7-22.

战。在这个时候,海外华人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集会游行、舆论宣传等方式捍卫了中国的尊严和奥运的精神1。

程希则在研究中通过探讨移民的流动性,试图揭示中印(中国与印度)两国海外移民的流动性对两国发展和综合国力所具有的影响。她指出,两国不仅都通过移民获得的资金、技术、商业网络关系等增强了本国的“后发优势”,而且海外移民均以母国历史悠久的文明而自豪,努力保持和传承着文明古国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两国综合国力的增长2。

留美学者彭轲(FrankPieke)在研究中以“跨国的福建人”为例,就移民的深层意义展开理论探讨。他提出了“跨国华人”与“中国的全球化”的两大概念,并在“中国的全球化”的大框架下,以“跨国的福建人”为例,解读了“跨国华人”的各种涵义。作者指出,从“跨国华人”角度切入对于“中国全球化”的研究,实际上要研究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如何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并影响世界,同时还需要探讨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国家政权、地方政府、中国移民的接受国、海外华人富豪、海外华人社团以及各类中介机构,如何试图从不同层面左右“中国全球化”的进程。他强调,在当今世界上,中国商品、中国资本以及由中国移民带往各地的“中国文化”相互交织,越来越鲜明的彰显着“中国特色的全球化”3。

吴前进把跨国移民看成为国家关系的持久深入奠定厚实基础的角色,余万里则把他看成外交的多元主体之一,并称其价值越来越重要。程希则通过探讨移民的流动性,试图揭示移民活动对综合国力影响;彭轲的目标更大,他把“跨国华人”与“中国的全球化”联系起来,强调跨国移民是去建构中国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上述研究表明,移民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微观或中观层次,而上升为发展民间外交、提高综合国力与促进国家对外影响的战略高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跨国移民的增多,其重视程度会不断提高,这说明跨国移民研究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三、结语

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很快,出现了一批造诣颇深的学者和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中国国内的吴前进、庄国土、李明欢、郑一省和旅居国外的刘宏、彭轲、项飚等人的研究推进了跨国移民的研究,使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国际水平。但目前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一是依据详实的实证资料为基础的研究仍为少数,理论探讨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研究居多,这对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是不利的。其次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沿海传统侨乡和以此为故土的华侨华人群体,未能扩大到广阔的内陆地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跨国移民已不局限在沿海地区,很多内陆地区的人们也开始走向国外,并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需要关注跨境少数民族的跨国互动及其影响,中国有30多个跨境少数民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互动定会增强,对国家的影响也会增多,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三是对来到中国的外国移民的研究甚少,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学习、生活、工作,他们在中国如何适应、发展,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国际交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都需要做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并加快发展。总之,中国的跨国移民研究有待于提高质量、扩大范围。

文章来源:作者投稿

1余万里. 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J]. 国际观察,2008(5):32-36.

2程希. 从比较的视角看海外移民的流动性对中国的影响[J]. 南洋问题研究,2007(1):64-73.

3Pieke,Frank,Pal Nyiri,Mette Thuno and Antonella Ceccagno,“Transnational Chinese: Fujianese Migrants in Europ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年.

中国内地最全最完整移民新加坡方法教程(怎么样合法移民新加坡)

合法移民新加坡 在过去十多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各种各样的移民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以下简称PR)或国籍。多项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五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在他们看来,优质的高等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个人与财产安全,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如何合法到达移民的彼岸?这里以新加坡为例,将所有合法移民新加坡的方式方法一一例出: 1、亲属团聚移民 第一类: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不论男女),这里要特别提醒申请者不要造假,新加坡移民局打假的力度很大,一旦查出,申请者从此将很难进入新加坡。而利用假婚姻移民新加坡即使成功,只要有人检举,或通过移民局继续调查而被查实,永久居民身份将被取消。 第二类: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未满21周岁的子女。年满21周岁需另行申请,其申请将被作为个别个案对待。 第三类: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父母、岳父母可以申请新加坡长期居留签证,一般为5年或者10年,可多次往返。 2、技术移民 全称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永久居民计划。申请人将在分数制度下被评估:就业准证的种类、在新加坡时间、学历、基本月薪、年龄、在新是否有亲属。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新加坡三所公立大学及政府理工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绿卡,其他私立大学毕业的学生,要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才能申请。 b、劳工准证(WP):最低级准证,无文凭要求。与雇主挂钩,不可延期,若要延期,必须重新申请。不可随意出入新加坡,一旦离职,准证自动失效。申请时申请人不得在新加坡境内。无申请PR资格。 c、专业准证(SP):中级准证,大专及以上文凭有权申请。与雇主部分挂钩,可延期,可随意出入新加坡,一旦离职,在准证有效期内,准证仍然有效,但是必须尽快找到新的雇主,否则一旦到期,立刻遣送回国。申请时申请人可以在新加坡境内。有申请PR资格。 d、人才准证(EP):高级准证,特别优秀的大专及以上文凭,外加各种新加坡认可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有权申请。与SP待遇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EP持有者有权为自己的一位直系亲属申请家属准证(DP),DP持有者可长期在新加坡生活,不可工作,若想工作,必须申请各种工作准证(WP除外)。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新鲜出炉无论是为了投资置业还是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踏上世界舞台。历经十几年的积淀和浮沉,中国移民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市场口碑佳、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机构。中国移民行业协会最新发布了“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通过权威评测系统综合全国各大合法中介公司平台,详细可对比信息的网站,包括移民资质、联系方式、网址、所办项目、持牌律师、员工人数、注册时间、公司介绍等等,同时参考移民客户的评论、口碑,横向对比。最终产生中国十大移民服务计划机构最新排名,可以说上榜的这些机构都是中国目前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移民机构,可谓实至名归。 NO.1侨外移民 外集团是经国家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具有《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许可证》资格一家专事“出国移民定居”业务的机构,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首都北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侨外集团已经帮助成千上万个家庭及个人完成移民海外、出国留学的梦想,成为享誉国内出国移民行业的知名品牌。侨外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公民出国定居、投资移民、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其中移民、定居、留学服务涵盖了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英国、马耳他、香港、澳门等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NO.2善浦移民 善浦始创立于2007年,以“让移民创造更大价值”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国

公民提供以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移民留学、安家置业、海外投资及高端商旅等服务为核心业务,是全球诚信移民服务领军品牌和中国投资理财诚信示范十强企业。善浦拥有成都、北京、新西兰、瓦努阿图4家全资子公司。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善浦已成功帮助上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移民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成功率高达99%。善浦以专业诚信,客户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立足之道,迅速成为全球移民服务行业中的翘楚!经过十年的专业沉淀和积累,善浦深深扎根于瓦努阿图、新西兰、美国等国,成为当地移民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企业,善浦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雄厚实力为每一位移民客户打造最完美的移民方案和海外投资计划,并提供丰富的后续服务和保障,确保让每一个移民客户都能实现出国无忧的梦想。 NO.3环球移民 环球移民专业品牌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2年获得了公安部较早颁发的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移民经过20多年的专业积淀,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是稳居中国移民行业前列的尊贵品牌。 环球移民是全球护照项目、海外购房移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的行业开拓者和领跑者,成功帮助超过358231个客户拿到各国签证、绿卡及全球护照,成功率在99%!各项目平均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

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意义 有人类就开始有了移民,移民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将透过历史与现实,考证、分析移民与中国疆域形成和巩固的关系、与中华民族构成的关系、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的移民现象及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所在。从中会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国和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移民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移民的界定 世界各国对移民的定义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在一个地方合法居留半年以上就可以称为是移民了;有的认为,在一个地方合法居留一年或几年,取得了居留权,并不一定改变国籍,即为移民。在中国则往往是要改变户籍登记才算是移民。但是现在中国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差异非常大。比如深圳户籍人口不到200万,实际人口为1000多万。上海号称1900多万,但根据抽样调查分析,上海有2200万到2300万人口,其中户籍人口只有1300多万。由此说来,根据户籍不能反映人口状况的实际情况。再比如说有的人在当地已经定居多年并且结婚生子,但是却一直没有户籍,其实他早已经符合移民的标准。所以,以实际地居留或者定居作为判定移民的标准更有现实意义。 (二)移民的类型 简单地说,可以将移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存型移民。这种移民在历史上数量最多、最普遍。他们的目标就是生存,什么时候生存下来了就定居下来。历史上那些逃荒的、战争中躲避战乱灾难的难民、躲避官府迫害的逃犯、因为当地生态恶化活不下去的等等,他们在原来居住地没办法生存下去,只有迁移,都属此类;另一种是发展型移民。他们迁移的目标是追求物质或者精神的发展。比如有的人从农村到城市,并不是在农村活不下去了,而是认为城市发展机会多,因此就移民到城市;再比如说以前年轻人婚姻没有自由,就逃婚出来,这是追求精神上的发展;还有一些是因为科考、做买卖、当官到外地移民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移民所追求的都是原来居住地所没有的物质或是精神财富。这种发展型移民尽管数量与前一种比相对较少,但起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的目的比较明确,不像生存型移民那样随遇而安。 事实上这两种移民往往很难区分。以生存为目标的移民到后来发展成功了,就成为了发展型移民;相反地,那些原本想发展而未能发展起来的移民,只是落到了维持生存的地步,就成为了生存型移民。 (三)移民与文化 今天你到上海,明天你到北京,后天你到深圳,这不算是移民,只能算是流动人口。移民是定居或者以定居为目的流动人口。流动的人口只有在当地定居了或者是以定居为目的才能产生一种文化归属感。在文化层面上,你认同跟不认同;想认同跟拒绝认同是有本质区别的。举个例子,在中国有各种方言,如果你对居住地没有文化归属感,你可以不要听懂、不要学会。但是如果你对居住地产生了一种文化归属感,你就会主动地去学,去讲。否则很难融入到要归属的文化圈中。在迁入地,你也会遇到自己完全认为不好的,想去改变的文化。因此,如果迁入者自身比较强势,就会实现自己用比较先进的文化改造迁入地文化并创造出新的文化的愿望。所以移民是文化的载体。

全球环境变化考查方法说明及答案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考查办法 考查说明: 1.考查采用期末作业、出勤情况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本次考查作业占60分,出勤情况占40分。考查题目: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气候突变事件,各对全球环境造成哪些 影响。 (一)气候快速变换事件 1. D-O事件(Dansgaard-Oescheger Oscillations) 格陵兰不同地点的冰芯记录显示,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存在多次短期变暖事件,温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6℃~7℃,从较现代低12℃~13℃增加到较现代低5℃~6℃,同时降尘减少4倍多,每次变暖持续的时间尺度约0.5ka~2ka,在110~15kaB.P. 期间共有23次。 2. Heinrich事件 哈特穆特·亨里奇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的沉积层中普遍 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 融化过程。 并且,Heinrich事件与D-O事件的关系十分明显,每隔 几次D-O事件,就出现一次Heinrich事件,Heinrich事件正 是发生在D-O旋回的显著寒冷阶段。 (二)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包括两个冰阶和一个间冰阶,但前一个冰阶冰 川所造成的地貌常被后一个冰阶的冰川所改造,目前所能见

到的主要是盛冰期(25~15kaB.P.)的冰川遗迹。 研究表明,盛冰期的气温约比现今低8℃~13 ℃,而中 纬西风带气温比现在低15 ℃。雪线也明显低于现在,降水比 现在少(相当于现在80%),中国季风区可能降水更少,蒸 发量也明显减少。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 1. 定义:在1 2.9kaB.P.,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 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2. 得名由来: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沉积层中,发 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 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 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 件。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YD) 3.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过程 冰河世纪(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气候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上升。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万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2019年中国十大移民公司

2019年中国十大移民公司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730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尤其是近几年,移民浪潮正盛,越来越多的中产人群加入移民大军,移民市场缺口大导致很多移民机构涌入,移民机构实力良莠不齐,有安全可靠的实力品牌,也有浑水摸鱼的皮包公司。在中国,有哪些实力强口碑好的移民机构?移民时应该怎么选择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2019年中国值得信赖的十大移民机构。 第一名:联鸿海外(广州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市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公安部(粤公境准字【2012】029号)和广州市公安局(注册号440106000498586)北京公安局、上海公安局、深圳公安局、成都公安局和工商部门核准的专业从事公民因私出入境的中介服务机构。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由知名投资移民专业人士早期海归MBA邹丽娟女士主创。主要从事美国、香港、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地的投资移民、留学、签证、亲属移民、商务文化交流等业务。 联鸿团队从2004年从事移民留学行业至今,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及过硬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从业十几年以上在美加等国有相当高知名度的律师团队、大法官、前任移民官、海归精英人士和国内外业界知名的金融专家、会计师和投资专家。公司获得美、加、澳、新等各国政府移民机构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和美国权威的林肯律师所建立了良好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联鸿移民本着诚信、专业、和高效的服务精神及务实的作风,深受广大客户的赞誉和信赖。 第二名:环球移民(北京环球中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环球移民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最早一批获公安部颁发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的机构,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经营业务包括欧亚美等20多个国家移民办理、留学教育和投资置业等,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环球已成一门市场的顶尖品牌,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 环球服务未曾止步于国内,6家海外接待中心不仅为客户提供涵盖落地安家、子女教育、海外税务规划等定居服务,还组建海外俱乐部,定期举办同城会,为客户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第三名:侨外移民(北京侨外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侨外始终坚持“只做真正安全的投资移民”,创立6大项目审核标准,甄选安全且投资价值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有很多地方被人们认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逢年过节,中国人有祭祖思宗的传统。而在国人心目中,扬名建业,不但是个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关家族的荣耀。 姓氏变迁的背后,是一部人口迁徙、发展的大史书。 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 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年),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600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洪洞大槐村移民,多来自太原、平阳、泽、潞、辽、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县。移民流向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而后辗转迁徙,播向神州大地。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江苏苏州阊门 据史籍、方志和族谱记载,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并起,割据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衡天下。及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苏州阊门遂成了移民的出发、集散之地。于是扬州、江都、泰州、淮安、泗阳、高邮、宝应、盐城、阜宁、东海以至于连云港等地,都有了苏州阊门移民的后裔。如宝应县之刘氏、乔氏、王氏,兴化市之顾氏、张氏、朱氏、周氏、姚氏、杨氏,泰和县之葛氏、徐氏等,即是此次移民后裔。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文人名士,其祖籍均来自苏州。 江西瓦屑坝 江西瓦屑坝也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是当今安徽安庆一带众多姓氏所公认的始迁祖籍。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地处南北要冲的安庆府即成为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你来我往,征伐攻杀,致使安庆一带战乱不已,屡次易帜,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相形之下,江西饶州路之鄱阳、万年、乐平、景德镇则较少受战乱波及,人口稠密。明政府为鼓励向人口稀少的地区移民,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饶州路贫民纷纷北迁到安庆所属各县,形成一股移民浪潮。 此次移民,虽然史无明文记载,但在方志族谱中却有大量资料足以证明。如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中,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姓氏即达18个,迁自饶州和江西的达26个,占72%以上。据移民史专家葛剑雄等调查考证,今江西鄱阳县之瓦燮岭即为当年瓦屑坝故地。 广东南雄珠玑巷 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祖地。 据说,珠玑巷原为北宋京城开封府的一条巷名。当宋室南渡时,南迁臣民落足南雄之后,为表达对故都的怀念,将自己的聚居之地取名珠玑巷。这是效法东晋以来,偏安江南的历代王朝,侨置郡县的传统作法。 据曾昭璇、鲁宪珊两位先生对家谱、方志等有关资料的统计和实地考察,列出珠玑巷移民家族多达797支。因而珠玑巷也就成为无数岭南人精神上的故乡,成为维系他们桑梓之情、宗族之谊的根之所在。 湖北麻城孝感乡

中国血泪史的十次大迁移

今天的中国人从哪里来,祖居地在哪里,根在何方,为什么呈现在的布状态,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从哪里来,这是个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主要有两种说法:中国人种西来说,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从非洲迁过来的。由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字比较相像,由于中国的仰韶大发现彩陶的彩绘和以色列比较近似,且由于中国秦汉以前出土的古墓中和田玉比较多,很多人倾向于中国人种西来说。二是中国人种本地说,说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现代人有几个发源地,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中国的仰韶文化和最近发现的许昌人作证据。 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点到是肯定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发源于黄河中上游,逐渐东移南迁的,这才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1000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下,不断的东移南迁;元代以后,主要是东西向的迁徙,东西向移民最重要有以下两桩: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和湖广填四川;在清朝中后期和民国时期,中国的移民方向主要是“下南洋”、“ 闯关东”和“走西口”,主要的移民路线就是:中国的三个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和四川,河南向西北、山东向东北、四川向西南迁移,而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人则是下南洋;建国后,先是组建兵团,接着知青支边,继而三线建设,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则是前往东南沿海和出国潮,有的已经移民欧美等世界五大洲。 根据我听到、看到和想到的,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十次。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这很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很多地名都是新什么的,,如纽约,就是新约克郡的意思,还有新奥尔良,新威尔士,都是英国的地名,加上一个“新”字的。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国际环境

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国际环境合作 俞 海 【内容提要】在联合国环境署2007年对全球环境状况评估的基础上,本文总结描述了全球环境变化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角色,提出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关键利益攸关者;中国需要从全球视角审视国际和国内环境问题,着眼国际,落脚于解决国内问题;国际环境资源利益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中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资源要素利用有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统筹考虑与战略布局。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国际环境合作需要基本认识和战略上的转型。 【关键词】 全球环境变化 中国环境资源威胁 国际环境合作 【作者简介】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它自身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学者和公众讨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中国在参与和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自身环境问题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贡献和影响受到广泛的关注、甚至质疑和批评,国际上的“中国环境资源威胁论”对国家的整体利益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状况如何、全球环境问题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什么、新形势下中国国际环境合作如何来应对等是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的目标是清楚地描述和总结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和问题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分析中国在全球环境问题

和变化中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分类,全球环境问题可分为5大类:(1)大气系统,如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大气棕色云等问题;(2)土地系统,如荒漠化、土地与森林退化等;(3)海洋和淡水系统,如海洋污染、水资源匮乏等;(4)化学品与废物,如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5)生物多样性破坏。① 2007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了《全球环境展望-4》,对1987年以来20年间全球环境状况做了系统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050年全球环境的可能状况以及政策取向。这是国际社会对全球范围内环境总体状况最权威的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判断。根据评估报告,全球环境问题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和特征: (一)全球层次上环境总体状况恶化,环境问题地区及社会分布失衡加剧 尽管世界各国、相关组织和机构、各利益攸关者等通过制度、政策、技术、投资、能力建设以及国际合作等在解决上述环境问题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全球环境总体状况改善没有取得期望的结果,地球环境问题依然严重。总的态势是局部地区改善、全球总体恶化,全球环境变化的地理与社会分布失衡加剧。 过去20年间,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增长,其环境压力逐渐减弱,但是大多数欠发达、发展中和转型国家和地区环境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这是因为全球化对经济要素如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等重新配置的过程实质上是资源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重新配置和分布的过程。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站在世界产品链和产业链的高端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取能源、食物、工业产品等,其环境改善是建立在牺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利益的基础之上,导致全球环境问题的地缘分布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对穷人和脆弱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①全球和区域环境战略课题组:“全球和区域环境战略”,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内部研究报告,2008年。

美国德克萨斯州华人移民新聚集地

美国德克萨斯州华人移民新聚集地 想要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很多,但是想要移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中国人还是相对较少。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加州或者纽约相比,德克萨斯州似乎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虽然德州在美国50州中面积和人口都位居第二,如果不是因为姚明曾经加盟休斯敦火箭队,达拉斯小牛队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近年来多次在NBA夺冠,恐怕很多中国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西部片里的德州牛仔。 其实,德州牛仔就是19世纪时的移民先辈。他们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美国其它地方移民到了德州,以农牧业为生,开创了一番新天地。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你是否有意做一个新时代的德州牛仔呢?除了西部精神外,是否还有一些其它的理由吸引你移民德州呢? 1. 工作机会 美国有很多世界知名,福利待遇都很好的跨国大公司。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都要推出美国500强大公司的榜单。Fortune榜单中今年排名第一就是总部位于德州达拉斯郊区Irving的Exxon Mobil。德州总共有52家公司进榜,这一数字仅次于加州的53家,而高于纽约州的50家。如果说加州和纽约州的大公司多不出意外的话,德州公司的表现的

确引人注目。大公司总部多通常表示进入大公司工作的机会要多,这一点对于中国的职业移民非常有利。另一方面,根据一项2011年的统计,德州从2008年到2011年总共增加了7万5000个就业机会,而同时期美国丧失了560万个就业机会。在这个期间,德州几乎是美国各州中唯一的亮点。进入2011年后,美国经济开始恢复,2011到2012年中总共增加了180万个就业机会,而德州一个州就增加了23.75万个就业机会,仍为各州之冠。你是做IT 业的?加州有硅谷(silicon valley),奥斯丁有硅丘(silicon hill);你是做工程的?德州有大石油公司;你是做医疗行业的?德州有Texas Medical Center。所以,想找工作在德州可能更容易。 2. 教育 全美国最好的高中在哪个州?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World Report)给出的答案是德州。根据它的排名,德州达拉斯的两所学校School for Talents and Gifted 和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全美国所有高中里雄踞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位置,整个德州也有86所高中进入了最佳高中1000强的榜单,仅次于人口最多的加州。新闻周刊(现在的Daily Beast)的排名也是大同小异。达拉斯的两所学校排名第二和第四,德州共有85所高中进榜。德州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是有口皆碑,高等教育也毫不逊色。位于休斯顿的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在美国大学本科中排名第17。德州的两所公立旗舰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和德州农工(Texas A&M University)也是名声不错,找工作非常容易的好学校。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在德州的中小学完成教育,成绩突出,还是很有可能走出德州,考入常春藤名校。 3. 住房 50万美元(或者说300万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什么样的房子?在北京可能是北三环的一套60平方米的老旧公寓,在加州硅谷可能是一套200平米远离好学区的30年旧房,在纽约可能是皇后区的一套高层公寓,在德州就有可能是好学区400-500平米(折合五千平方英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折合一万平方英尺)院子的郊区新别墅。根据统计,德州的房子均价只有加州和纽约州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更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的房价。难怪网上调侃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奖金用途时是拿休斯敦的房价和北京的房价做比较。想用更少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吗?赶快来德州吧。 4. 天气 天气也是移民德州的一个理由?有没有搞错?就凭德州夏天100华氏度(40摄氏度)热死人的高温?不错,德州的夏天确实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太热,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非要在冷天和热天里做一个选择的话,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热天的。何况德州的冬天(从

我国移民史

原来绝大部分阜阳人和淮北人的祖籍都是山东枣林庄(在兖州)! 大槐树·瓦屑坝·枣林庄--从移民地名解读我国移民史 曹树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这一传说分布于今天河北的中南部、山东西部、中部和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安徽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只不过,在有些地区,大槐树变成了老鸹窝———一个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大槐树不仅仅是人们的口耳相传,它还被镌刻在古老的墓碑上,写在脆黄的族谱中。在山东,每一个村庄的来历都被记载在村前新立的碑石上,而到处可见的大槐树移民记载,成为鲁西、鲁中和鲁南地区的一道特殊的人文风景。 天下不独有大槐树。来自山西大槐树的移民迁入山东济南府境,开始遇到了另一支颇具规模的移民人群——来自北平枣强县的移民。在今山东省齐河县,至少有75个村庄自称元末明初迁自枣强,虽然,同一时期来自山西的移民建立的村庄更多,达到一百多个,但是,到了山东滨县,迁自枣强的村庄多达400个,而迁自山西洪洞的不足20个。阳信、沾化两县几乎是枣强移民的一统天下。在青州府北部的临淄和淄博,也能看到同样的情形。 1990年春天,一个阳光下的中午,在安徽桐城县的公路边,见一老农正在晒稻谷,我随口问起他的“故乡”,老农不解我意,指着不远处的村庄答复我。我问:“你的祖上呢?”答:“江西。”我继续问:“是不是瓦屑坝?”老人惊讶不已:“你怎么知道?”他又补充:“我们这一带的人大多数是从瓦屑坝迁入的。”在这之前,我已经从许多古墓碑和家谱中,得知了这个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移民地名——江西省鄱阳县瓦屑坝。江西省波阳县城西南约十公里的太莲子湖滨,有一个叫做瓦燮玲的地名。据该村现存的《朱氏族谱》和《何氏族谱》记载,此“燮”是由“屑”雅化而来,而土字旁的“玲”意为小土沟,与“坝”相对应。 越过淮河进入颍州境内,这里是明代凤阳府的一部分。询人故乡,皆曰来自山东枣林庄。山东是移民迁入之地,何以有人口外迁。反复思索,推测最有可能外迁人口的,可能为兖州府东部地区。1991年冬天,我来到山东省兖州县,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个在淮河两岸声名远播的村庄。此村今名“安邱府”,明鲁王裔村安邱王分封于此,始有此称。清康熙初年又称枣林庄,清末复称安邱王府庄,简称安邱府至今。当我告诉当地人,在遥远的皖西北地区,在那淮河之滨,居住着成千上万的他们的乡亲。兖州的朋友们感到了意外的快乐。在湖北的江汉平原,广泛流传的地名是江西南昌的筷子巷和朱市巷。在这一广阔的区域中,有许多人坚信不疑,南昌市的筷子巷和朱市巷是他们的祖居之地。 移民地名,是一个时代的遗迹,是活着的历史。所有的移民地名都代表着曾经或者现在仍然存在的物质实体。一棵树、一条巷、一个村庄、一座城门、一个县名,都是真实的可靠的历史见证:一批批来自这些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移民,在政府的组织下,在此集中,在此四散,踏上不归的旅途。几百年过去了,大约到清代后期,这些地名演化成移民后裔关于故乡的全部概念。 而明初大移民则与宋金、宋元及金元之间的战争有关。12世纪初,兴起于今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中游一带的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在灭了契丹人建立辽朝后,又灭了北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金对峙时期,虽然秦岭——淮河是两个政权的分界线,但事实上,战争在江淮之间不断进行,使得这一区域长期成为人口稀疏之地。元代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是对地球系统进行集成研究(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Earth System)的联合体——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nership, ESSP)的4大全球环境变化计划之一.IHDP最初由国际社会科学联盟理事会(ISSC)于1990年发起,时称“人文因素计划”(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HDP)。1996年2月,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联同ISSC成为项目的共同发起者,项目名称则由HDP演变为IHDP,秘书处设在德国波恩。 人文因素 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EC)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交织的系统驱动所造成的一系列陆地、海洋与大气的生物物理变化。 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Human Dimensions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DGEC)研究阐明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探索个体与社会群体如何驱动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发生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的影响?如何减缓和响应这些变化?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与国际社会科学联盟理事会(ISSC)于1996年共同发起,是一个跨学科、非政府的国际科学计划。 IHDP与其它3项GEC计划,即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统称“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各计划之间通过可持续性联合计划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IHDP侧重描述、分析和理解HDGEC,研究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全球环境变化的制度因素,人类安全,可持续性生产、消费系统,以及食物和水的问题、全球碳循环等重大问题。 IHDP计划围绕着3个主要目标开展、实施——科学研究、科研能力建设和国际化的科学网络。IHDP的研究需要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学科的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合作。 目的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很多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的直接活动已经改变了近50%的陆地表面,这给生物种类、土地结构和气候带来重大的影响。人类直接或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已经超过总量的一半,很多地区的地下水资料也被迅速的耗尽。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一些重要的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上升,带来了地球气候潜在的变化。沿海、海岸线的生活环境迅速的改变,世界范围内的渔业生产正在衰竭。 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些变化的起因、结果以及可能引起的自然界的响应。显然,也只有依靠全世界的自然科学家(例如,生态学家、气候学家、海

揭开中国富人移民地图

揭开中国富人移民地图:6成千万富翁欲移民美加 近一个时期,我国申请投资移民的人数猛增,多项调查显示,国内千万富翁已经或正在考虑移民的比例已近六成。专家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波移民热正在形成,其主体是国内富裕群体。《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对此做了专题调查,敬请读者关注。 以富人为主体的第三波移民热值得关注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联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通过对全国18个重点城市千万级别以上富人980份有效问卷调查,60%的富人有移民意向或已申请移民,其中东部和南部有移民意向的超过七成,亿万财富人群的海外投资比例更超过50%。 专家指出,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发生过三次较为集中的出国热、移民热:第一波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一批人以寻亲、劳务、留学以及偷渡等形式出国,并陆续定居国外,其中劳务移民是主体;第二波是上世纪90年代,一批中国人以留学、技术劳工等形式走向世界各地,不少人最终实现移民,主要体现为技术移民;2002年美国投资移民新政策出台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以投资移民为主要形式、以富人为主要移民群体的第三波移民热方兴未艾。 与前两次移民热相比,本轮移民热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先富群体成移民主体,申请移民的数量多、占比高、增速快。二、不少移民是国内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社会关注度高。三、移民热伴随着大量社会财富向国外转移。四、“移民不移居、移家不移业”。五、富人“主动寻求托庇”的移民动机强烈。 专家认为,太穷国家的人除当难民外,无法向外移民。太富国家的人无需向外移民,只有不穷不富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会大量向外移民。这类国家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对外移民的人数就会逐渐增长,直到人均收入达到大约8000美元之后,其人数才逐渐下降并由人口净输出国变为人口净输入国。 我移民最青睐美加尤喜投资房产 统计显示,美国和加拿大是最受中国千万以上财富人群青睐的移民目的地,有40%的人选择移民美国,37%的人选择移民加拿大,14%的人选择移民新加坡,5%的人选择移民我国香港地区,2%的人选择移民英国。 上海市出入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移民部项目总监侯信才介绍,我国的投资移民早在2002年就开始出现,当时主要是投资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其中美国、加拿大单纯投资移民的居多,而澳大利亚则以企业家商业移民著称。到2008年,投资移民人数开始迅速增多,一直延续至今。 富人移到哪里,往往意味着财富也流向哪里。据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调查,美国既是中国富人最大移民目的地,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海外投资国家,占受访中国富人的42%。其后,中国富人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依次为我国香港地区、加拿大、新加坡,占比分别为38%、23%和12%。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经理荆霆说,追求高收益并不是富人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有1/3的富人进行海外投资的目的是移民。中国富人进行海外投资,一半以上的人会首选房地产,然后是外币存款,接着才是股票、金融衍生品、实业、保险等。 据国际知名房地产顾问公司莱坊国际集团调查,投资海外房地产尽管存在增值空间小、房产税高等不利因素,但由于其同时具备方便移民、以房养学、较低价格、永久产权等优势,深受中国富人青睐。 各国移民政策优势各具特色 中信银行出国金融中心总经理吴波涛说,中国富人在选择移民目的地时,考虑的因素千差万别,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因素,包括投资门槛的高低、生活环境的优劣、办理周期的长短、有无移民监管、是否需要

移民给中国带来什么

移民给中国带来什么 关于移民,有人说带走了大量金钱,有人说人才流失。其实,移民对中国的好处更多。新华移民黄景情给出了如下解释。 一、经济方面 移民实际上带走不了财富,因为很多人移民了,生意并不会搬到外国,也不会放弃,而照常经营国内的生意。人走了,核心技术走不了,生意走不了。另外,很多人移民的同时,老人小孩同时也移民了,或者再担保父母子女移民,享受着西方国家的养老金牛奶金、医疗服务等等,某种程度上讲老人小孩节约了中国的资源,而且移民的学生在国外读书一般都是不用交学费的,实际上在国外要消费的金钱并不多。我们要防范的只有犯罪分子,而不是打击移民,犯罪和移民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法制上防范犯罪才是根本。 二、政治方面 移民国外后,每个华人都是心系中华的,有些人即使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西方人也会把你看作中国人,人种是改变不了的。当移民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政治上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如今,在美国加州、加拿大温哥华、澳洲悉尼等地,可以看到华人在国外的地位日益提高,我们也看到海外华人对中国作出的贡献。如今美国竞选总统也要到华人社区去拉选票,讨好选民。当华人在国外日益强大,可以影响到政治的决定,这样也就不可能有对同胞动武的情况了。如犹太人在美国的地位,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维护以色列的利益。当然,犹太人的地位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因为犹太人在美国金融界、政治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三、环境保护方面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适当的减少人口是我国对人口控制的基本方向,计划生育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口向海外迁移实际上也是计划生育的其中一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实行计划生育属于无奈,我们都希望将来不用强制制定人口政策,生育自由,同样达到人口与生态的均衡。

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1

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变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环境变化的负面影响,不仅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使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失衡,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本文着重分析人类活动会引起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变化的内容;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一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 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EC)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交织的系统驱动所造成的一系列陆地、海洋与大气的生物物理变化。由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对地球系统进行集成研究(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Earth System)、旨在促进地球系统集成研究和变化研究以及利用这些变化进行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联合体——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nership, ESSP),由以下4大全球环境变化计划组成: (1)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 WCRP); (2)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IGBP); (3) 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 (4) 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An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DIVERSITAS). 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人口稀少,而且人类除了自己的人?力之外,所掌握的、控制与破坏自然的超人力量非常有限,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开发利用离自然的承载极限还相当远。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掌握的控制与影响地球系统的力量不

关于中国古代移民

关于中国古代移民 (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黄河故道中、下游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重心所在。直至秦、汉之际,此地区的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体保持在80%左右。西汉末年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动乱,致"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黄河流域人口受到严重损失。东汉末年至三国末年前后九十年间,中原地区战乱频多,此地区人民纷纷向相对安定的南方逃亡,使"中原户口,十不存一"。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出现"名都空而不居,百城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结果黄河流域人口比重由80%下降至60%,直至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前,全国人口分布,大致稳定在这一局面。 (二)发生在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第二次造成了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官方人口统计只剩约1700万人,总数不到此一历史事件发生前的三分之一。这次战乱虽仅持续七年(755-763年),但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并没有因战乱的结束而终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国时,南迁的中原人民仍相望于道。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的状况。 (三)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再次导致中原人民南迁,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可与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相伯仲,其结果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最终完成了中国人口、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从此中国社会便进入南盛北衰的阶段。此后中原人民南迁并未停止。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几次社会大动乱,又一次次导致中原地区的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尤其是蒙古人、满洲人入主中原之初,迫使中原人民纷纷南逃避难,而先期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原移民则部分流往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