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人大代表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

浅谈人大代表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

浅谈人大代表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
浅谈人大代表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

---------------------------------------------------------------范文最新推荐------------------------------------------------------ 浅谈人大代表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于推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着重大意义。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各级人民代表负有特殊的使命。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治理国家的使者和代言人。因此,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对各级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担负起依法治国的重任,更好地行使权力,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种政治职务。既然是一种职务,就具有和其职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1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简称“《代表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和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集中到一点,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应当说,这是一种重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代表执行代表职务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在代表全体人民或者本行政区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说话办事。既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载入宪法,各级人大代表就应当按照《代表法》的要求,“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出与自己的代表职务相称的贡献。

其次,应当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律素质。人大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依法行使职权。这就对代表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代表要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发挥作用,首先,要学习《宪法》以及《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法律,掌握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的必备知识。同时,要学习一些法学理论,加深对法律的基本精神笔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的理解,以便在参与制定、审议通过以及监督实施某个具体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精神和原则作出自己的判断,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将相继出台,代表还应不断地学习这些的法律法规,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

---------------------------------------------------------------范文最新推荐------------------------------------------------------ 第三,应当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代表法》规定:代表依照本法的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不论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还是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坚持依法办事,是代表执行职务的基本原则。在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和执法检查中,要结合视察检查的执法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把握其重点和要点,以便在视察检查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职能作用。

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活动,是由法律作保障的。《代表法》规定:“国家和社会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保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为本行政区域内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应当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为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重大情况的制度,各级人大在组织视察和执法检查中要重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只要各级人大代表自觉地、主动地发挥自己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落实“三个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一校一特

3 / 12

色、一生一特长、一个不能少”的目标。我校建立送星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送星评价。学生是学校加工出来的产品,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有用人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采用什么样的评价。送星评价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一、在评价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特长

㈠“送星评价卡”演绎希望之彩。

学生每人设立一张“送星评价卡”,“送星评价卡”纵向部分是由“责任星”、“智谋星”、“毅力星”、“合作星”、“艺术星”五个部分组成,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放在中心位置。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责任、智能、毅力(心质)、合作、特长”等方面,评价指标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对应,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为了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善于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张扬个性,发展特长。

1、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素质。

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评、比、展”活动,给个性特长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提供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⑴定期评选。各班进行单项星(素质)的评选,对那些在思想、品质、能力、个性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授予单项星的称号,如“表演星”、“学习责任之星”,“好习惯之星”、“交流星”、“积累星”等。⑵比赛。学校开展“写字、作文、口算、计

---------------------------------------------------------------范文最新推荐------------------------------------------------------ 算、讲故事”等能力的比赛,让具有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脱颖而出。

⑶展示。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学生作品(或才艺),及时发现有某种天赋的学生,并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评、比、展”活动中,教师对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就在“送星评价卡”相应的指标栏里画一颗星,肯定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由兴趣的稳定逐步向特殊能力发展,为学生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奠定基础。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环境,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健康发展的天地。“武术、经典诵读、跳绳、舞蹈”传统项目丰富多彩,一颗颗闪闪的星汇成璀璨的星河。

课余时间,“武术社团”的小学员们练得多认真,一招一式多威风,那飘动的蓝带子给舒展的动作增添几分秀气;“乒乓球社团” 的小队员们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球感、发球、接发球、拉球、脚步移动的训练;“跳绳社团”的小运动员们进行跳绳训练,一根短绳随着韵律性音乐上下飞舞,不仅有效地陶冶情操,还提高小队员的协调能力;“舞蹈社团”的小演员们在进行节奏、基本功、情感练习,专职的指导老师在旁给予具体的、专业的指导;“合唱社团”的小演员们正在进行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清意深情也真。学校各种社团遍地开花,学

5 / 12

生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同时也收获了一颗颗耀眼的红星。

㈡“星满班级”谱写希望之歌。

学校的班级文化以“送星评价”为主,小星星随处可见,班级里的评比栏“小星星闪呀闪”、板报上的“每月一星”、展示台“学生作品”里的星……初步形成由群星汇聚而成的“星满班级”班集体,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班级里的每个成员在争取得“星”时,展示自己的潜在才能和个性风采。学生个性化(点)影响学生的(面),再由“点”带“面”地使学生成为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形成“责任、协作、进取、创新”现代班集体。

㈢“五星学生”绽放希望之花。

以往各种评选因缺少数据(学习成绩成为唯一的数据来源),造成评选过程中随意性强,扼杀学生期盼张扬的个性,抹杀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不到激励学生发展的作用。为了改变了这种状况,学校要求各班在单项星评选的基础上,累计送星评价卡每个纬度“星”的颗数评选“五星学生”。单项星的评选范围很广,评选的对象偏多数,评选的方式重过程,评选的重点倾特长,具有先进性,并且规范、公正、公平,比原来各种评选制度更科学,更健全。单项星可以多次兼得,获得最多的学生均有可能成为“五星学生”。单项星的评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拓宽个人发展空间,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五星学生”是送星评价的自然产物,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学生迈向成功的起点。整个“五星学生”的评选过程洋溢着对

---------------------------------------------------------------范文最新推荐------------------------------------------------------ 学生的关注,对灵性的爱抚,对发展的期待。

罗江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罗江县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53家,个体工商户4679个,从业人员达11674人,党员321名,党员业主45人,私企业主党员25人,其中担任党支部书记的6人,有3名党员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2家,现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2个。建有工会组织120个,会员8126人。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和市私企工委的指导下,以抓组建和规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主要做法和经验1、立足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我们把组建党组织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领导、深入调查、广泛宣传,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大了组建力度,使党组织的组建面不断提高。一是加强领导。县委调整充实了私企工委,建立了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工商局、经贸局和工商联等单位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县主要领导、私企工委成员和乡镇党政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制度,及时指导企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切实做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二是深入调查。为了使组建工作不留“空白点”,县委组织部与私企工委一道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取“听、看、议”(“听”私营企业发展状况,私企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私营企业主的思想状态;

7 / 12

“看”企业党建活动手册、电教手册和规范化建设的落实情况;“议”党建工作的开展)的方法,全面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状况和开展党的工作情况以及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动态,及时为组建工作提供动态数据;三是派驻党建联络员。2003年,我们对尚不具备建党条件,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比较拥护和支持,而其它条件较完善的企业,通过下派党建联络员的办法,努力创造条件帮其组建党组织。2003年初我们向13家企业派驻了党建联络员,一年来,党建联络员深入企业开展宣传、指导共110余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人,建立私企党支部4个;四是突出宣传。我们认为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支持与否是影响组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突出了对非党员厂长、董事长的宣传教育,结合企业主的思想动态,合理设置工作载体,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我们在县电视台利用《党建园地》栏目集中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先进事迹,有力地扩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影响。2、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规范化水平我们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的要求,在抓好组建工作的同时,加强了私企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建一个,活一个”。一是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把企业中懂经营、善管理、企业主信任、职工拥护的党员选为支部书记。同时将他们纳入全县党务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通过党建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了他们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组织规范化运作。我们要求已建的党组织都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

---------------------------------------------------------------范文最新推荐------------------------------------------------------ 制度、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等。我们为私企党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制度,各支部按照要求都把各项制度和工作内容规范上墙,目前各私企支部基本做到了“八有”(有党支部的牌子、有20M2以上的党员活动室、有党旗、有桌椅、有制度、有学习资料、有党支部活动记录、有入党誓词。);三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我们建立了定期考核制度,做到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通过检查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3、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流动性大、从事行业不稳定等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坚持标准,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我们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管理者、科技骨干和一线优秀青年上。在发展过程中,严把程序关、质量关。同时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双向培养”工作,坚持把业务能手、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管理骨干,2003年有14名业务能手、管理骨干被培养成党员;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我们针对部分企业党员素质不高,作用力弱化、先锋意识淡化等问题,立足于企业的特殊环境和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特别是加强了对党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了

9 / 12

对党员的理想、宗旨、党员标准和组织纪律的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先锋意识和角色意识。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注重开展市场经济理论、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知识的培训。2003年7月邀请了省工商联钱卫东教授为70余名私企业主作了讲座,2003年6月,组织了部分私企党支部书记到德阳森普中房集团等企业参观学习私企党建和企业经营工作,增强了他们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心。结合“四五”普法,我们在全县私企业主中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年请法律专业人士到企业上一堂法律课、送一本法律法观小册子、搞一次法律法规知识问卷)、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专题教育活动。4、探索作用发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为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渠道。一是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求企业党组织要摆正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既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窒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又不能使自身变为企业的附庸,要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其次,要求党组织要发挥在企业中的“帮助、促进、协调、监督”作用,努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监督企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督促企业进行合法经营,帮助企业协调劳资关系。二是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企业党组织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党员中开展党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示范行动,建立党员示范岗、示范车间。三是发挥党组织在经营决策中的参与作用。要求企业

---------------------------------------------------------------范文最新推荐------------------------------------------------------ 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在生产经营中,做到对企业参与不干预,监督不滞后,配合不迁就,引导不强制,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党组织要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及时向企业提合理化建议,积极出谋划策,使企业的决策合理化、科学化。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私企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1、发展党员难。由于大多数企业用工不固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差,导致了发展党员难。2、党组织组建难。一是多数企业规模小,员工流动性大,党员队伍不稳定;二是一些企业主对组建党组织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特别是在一些外企中,连工会、团支部这些群团组织的建立都相当困难。3、党的优势发挥难。一是私企党组织保障监督作用被弱化;二是工作手段陈旧化;三是部分党员观念退化。4、部分私企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方面存在形式单一的现象,客观上影响了党组织作用和党员作用发挥。5、个别乡镇对私企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同时私企党支部活动经费还比较欠缺。6、个别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系统,党支部开展活动很难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加大私企党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面,营造良好的氛围。2、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规范一个”的要求,抓好组建工作。4、积极探索私企党支部党员教育、党员作用发挥和党支部作用发挥的新机制。5、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工程”。6、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11 / 12

教育。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几点思考

对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作用的思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人大代表是各级人大的组成人员,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行使的质量和人大制度的效能。只有人大代表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代表人民行使好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才能真正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一、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性 人大代表的性质、职权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代表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程度如何,关系到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为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推动“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发挥代表闭会期间的作用,不仅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也是人大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阶段,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才能使代表作用得以发挥。 人大代表的作用,归根结底概括为紧紧围绕人民代表大会的整体职权,充分依法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努力把人民的意志及时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国家意志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使通过的国家意志能更好更多地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集体行使职权,是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最基本形式。二是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各种活动。由于代表大会的时间短,代表仅仅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才能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因此组织好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闭会期间代表作用的发挥谈几点认识。 二、闭会期间代表发挥作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是代表工作的基础和延续,是代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发挥代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我县整体情况而言,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尚不尽人意的地方,代表作用的发挥与代表法的规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㈠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工作实践和调查了解,闭会期间代表发挥作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开展或指导代表活动较少,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经常性作用的问题。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由于工作经费、组织活动条件等种种原因,组织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较少,加之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人数较多,造成从整体上代表参与闭会期间活动的机会较少,知情知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渠道不够开阔,制约着代表作用的发挥。二是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效果不显著。由于知识水平、工作分工等差异与不足,部分代表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几点浅见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几点浅见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几点浅见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工作都十分重视,代表在推进民主法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从县乡人大代表工作实践中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代表工作期望还有差距。一是贯彻代表法还不够深入,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代表职责意识不强,缺乏履职积极性,甚至不参加相关和闭会期间的活动,代表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代表小组活动水平有待提高,对在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建议,缺乏跟踪、督办措施,影响了活动的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要强化代表职责意识。代表是职务,也是一种责任。代表的职责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代表个体作用和权力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一要把好代表的选举关。重视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工作。改变把人大代表当作政治待遇、荣誉安排的观念。要关注代表素质,改变候选人介绍方式,使选民对候选人有所鉴别,好中选优,使当选的代表对履职的目的更明确。同时,每届代表应保留一批素质高、热心人大工作的人大代表,保持代表工作的连续性。二要抓好代表培训工作,组织代表学习领会代表法的精神实质,明确自身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代表活动。三要建立代表工作创先争优制度,

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四要组织代表向所在选区选民述职,汇报履职情况,征求选民对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接受选民的监督。 二要围绕中心开展代表活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的原则,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济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群众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要把代表活动的重点放在监督经济方面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上,通过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保障经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三要提高代表小组活动实效。首先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的出发点应放在注重实效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力求与党的中心工作合拍,与政府工作同步,与本地实际相符,与群众要求吻合。其次,要注意代表活动后继工作的连贯性,不能满足于“工作视察了,意见提过了,情况反映了”,要采用跟踪督查的方法,做到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抓出成效来。第三,要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开展视察之前,要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上级要求,请政府有关部门介绍工作情况,力求对所视察的部门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视察时,应明确重点,拟定印发视察提纲,使代表能够围绕提纲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四要创新代表工作思路。代表工作是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并在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进程中不断加强。代表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不

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早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法家学派自成一家,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可以看作是“法”的精神的一次宣扬。伴随着秦朝的统一,使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在这期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法”的精髓已经植入了中华民族的本身。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万物百废待兴,新中国各项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法制建设也开启了新的篇章。但是“十年文革动乱”摧毁了中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制薄弱基础,虽然中共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的进行弥补,依旧没有改变公民淡薄的民主法律意识。为此,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即依法治国! 何为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从小的方面说就是完善、普及各行各业法律,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体方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1、实行依法治国,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法律体系的完整与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健全与否的前提。新中国初期的法律单一,立法不完善才使得在文革时期甚至出现了"要人治不要法治"的思想,领导人的权威大于法的权威,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不完善的原因,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修补法律漏洞,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 2、实行依法治国,是民主建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人民心中的“人治”大于“法治”!这样人民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无法实现公民自己的民主权利,又谈何让人民翻身做主人?因此,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国家权力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2、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真实意义与成熟形态的依法治国,即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故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3、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可以说是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能够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制文明属于制度文明的范畴,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依法治国反映了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依法治国可以保证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样就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能力。 5、实行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支撑,依法治国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保证。只有社会处处充满了和谐,国家才能够繁荣昌盛,才能够长治久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法制的建设,而中国法制的完善建设是从依法治国开始的!

关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3-04-28 15:20:56 查看次数:716 次 ****街道人大工委 人大代表作为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人大代表除在人代会上依法行使各项权力外,大量的工作是在闭会期间开展的。因此,闭会期间代表履行职务显得尤为重要。近日,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内部分区人大代表座谈,并结合实地考察的形式,对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街道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8.4万人,有区人大代表29人。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优势和作用,****街道积极探索人大工作的新路子,全面推进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的建设,在河南社区、东阳村、周岗社区三个片区分别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 二、主要做法和成绩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区人大的指导帮助下,在辖区全体区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人大代表之家”建设 1.领导重视。在“人大代表之家”的整个建设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年初,街道专门组织人大工委委员及人大办公室相关同志到南京主城区几个“人大代表之家”建得比较好的街道进行了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回来以后,根据****实际,一方面向街道党工委做了汇报,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及时对街道人大工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就“人大代表之家”的各项建设工作细化到人,定时间、定要求、定责任,切实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 2.投入到位。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严格遵循“六个有”的要求,即: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通过实地调查,选择了在工作环境相对宽松、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河南社区、东阳村、周岗社区三个地方,专门腾出了占地约30平方米的会议室作为“人大代表之家”的活动室;有一台专用电视,供代表活动学习之用;有一个选民建议意见箱;有一套组织网络,根据****实际,将工委主任、副主任、委员、区人大代表进行分组,做到照片、姓名上墙;有一套系统制度,建立并完善了《代表视察制度》、《人大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有一个长效的运行机制,明确了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日和代表接待选民日,设立了接待意见、建议反馈簿,并建立了由听取意见、整理归纳、反馈意见、及时督办、办理结果通报选民的一整套办理程序。 3.宣传到位。“人大代表之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方便代表和选民,建立更加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为了让代表和选民了解“人大代表之家”创办的意义和作用,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利用组织代表学习、调研、座谈等机会宣传“人大代表之家”,使代表和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这一平台,从而扩大“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的影响面,提高代表之家的知晓率。(二)规范运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作用 “人大代表之家”是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新平台,是发挥代表作用的新载体,也是新时期创新代表工作的新举措。为把“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成为提高代表素质的基地、建设成为代表建言献策的舞台、建设成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街道一直秉承“四个强化”原则: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确保“人大代表之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在“人大代表之家”的实际运作中,专门成立“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小组,由2-3名成员参与,轮

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看法

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看法姓名:廖武鑫 14体教一班学号:201413003516 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国人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径指明方向。以“打虎拍蝇”为主题的反腐风暴高压推进,其中一些委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撤销职务。据统计,在十八大以后的21个月里,光省部级干部,就有近50人落马,每两个月,落马5人。在某些省份,省委常委有近一半被查。在依法反腐上取得进步。中共从严治党的举措深获民众支持与赞许。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依法治国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依法治国意义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提出了依法治国理论,强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认为:当前一些青少年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政治课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这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早在一九九七年九月,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一九九九年三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笔者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来看,“法治”和“人治”这两种不同的治国理论,原则的对立和争论,在中外的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在古希腊,有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人治论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法治论之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人治,即“贤人政治”。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把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完善地结合起来,把国家和个人引导到善。哲学家是智慧理论的化身,掌握着真理性的知识,它比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要文明得多。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则反对人治而主张法治。他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1]“要想使事物合乎正义,必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合乎中道的权衡。”[2]而且“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3]与古希腊几乎是同一年代,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展开了一场以儒家的人治论与以法家的法治论之争。儒家主张“人治”,强调决定国家命运的是人的作用。“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而法家则强调“法治”。“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4]“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韩非提出治国要“以法为本”,[5]“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6]这些思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依法履职特色典型材料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依法履职特色典型材料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党和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监督工作是体现人大工作的重要方面。新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两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X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和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作为依法履职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方面,我们多措并举,持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工作实践中,X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深刻把握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全覆盖开展代表履职培训,积极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化规范化,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推动代表工作实现新拓展。 一是建好代表联络站,聚人气。建好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与选民联系,接受选民和群众监督的有效载体;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我们专程到周口太康等先进县市考察学习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充分调研、认真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九有”标准(即有

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确定宣传政策法律、服务选民、学习交流等主要内容和选民接待日,监督日、述职日等活动要求,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让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服务中心的“主战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建言献策的“议事厅”、建功立业的“新平台”。 二是强化代表培训服务,强底气。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代表作用发挥的好坏。我们坚持把加强代表培训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代表学习长效机制,自人大换届以来,连续三年举办县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邀请X进行经验交流,对全县人大代表进行培训。为人大代表订阅书籍,提高了代表依法履职和为民发声的能力和水平。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服务、落实保障,是人大常委会的法律义务和职责。我们建立健全了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制度,增强办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理质量,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完善服务保障制度,落实好各项法律和制度保障人大代表的权益,及时解决代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提士气。人大代表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我们按照“代表组织起来、活动开展起来、作用发挥出来”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奋进新时代,砥砺新作为,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动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X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当好新时代新X的参与者、推动者。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定期上报活动影像资料,对先进典

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保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预防和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序地进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如何才能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 (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体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青少年如何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青少年: 1. 要增强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参政议政意识,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牢固树

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要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P77 1、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2、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 3、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为我国反腐倡廉提几点建议: 1.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惩治犯罪,加大反腐力度;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 3.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健全监督机制; 4.公民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控告检举各种违法犯罪分子。 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依法治国,本质特征是把广大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用以治理国家,也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由广大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必须也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只是在人民授权范围内行使某些行政管理权或司法权,任何机构和个人绝不能未经人民授权或者超越人民授权成为站在人民之上的治理国家的主体我们常讲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果公仆成了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成了治理的对象,这就把关系颠倒了。所以,依法治国,包括依法治市、治区、治厂、治乡等等,都不能异化为由少数国家公务人员以权治民,把法作为权的工具,作为行使权力的手段去对付人民群众,这是与依法治国的宗旨背道而驰的。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治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专制时代也讲法制,而那是“法令者,防民之具也”,法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进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没有自觉地清除人治的影响,建立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法制很不完备。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党的十五大更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要用法治取代人治,要以民主之法,治社会主义之国但是从总体来看,我们现在仍处在由人治向法治转化的过程中,处在由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向依法监督制约权力的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当前,在不少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中,口头讲法治,实际行人治的现象,“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不愿接受人民对权力监督制约的现象所在多有_因此,在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上,真正确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念,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依法治国,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二有些同志,其中不少是信奉“人治”,信奉“权大于法”的人,把人大看成是搞形式、走过场的地方,甚至把人大当成是找麻烦、多事的机构,看来这些同志应该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真正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切实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人大也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大的立法职能、监督职能,真正体现出广大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权力.对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监督权力,把人大建设成为宪法所规定的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 二、依法治国重在以法治权、治官 我国现己颁布实施的法律中,80铸是通过行政活动来体现和实施的,所以,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全体公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要依法规范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使他们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做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这是依法治国十分重要而又大量的任务。 国家干部奉公守法的表率作用会给广大群众带来很好的影响,而政府公务人员、司法人员违法乱纪,比普通老百姓违法造成的危害更大影响更坏。有些老百姓的违法行为,既有本人的责任,也有不少是与大大小小的当权者有关。有些当权者为了自身和局部的利益,以自己手中的权力幕后指使或包庇纵容违法犯罪行为。当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假冒伪劣有增无减,滥伐森林、污染江河、乱占耕地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当地当权者的默许和保护。事实表明,法不能治权、治官,依法治国将是一句空话。 把依法治国的重点放在以法治权、治官上,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靠法律来规范、制约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前进中也不断出现种种干扰和阻力。你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有人就以权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你要搞活流通,有人就以权搞地区封锁、部门垄断,搞官商结合、权力经商;你要珍惜土地资源,依法保护耕地,有人就以权倒卖耕地;更有甚者,有人以权走私、以权抗税、以权弄虚作假,等等。总之,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人却使权力进入市场,搞“权力经济”。事实表明.如果不以法治权、治官,我们推行的一些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作法,在有些地区或部门,或者执行不下去,或者“走样变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很难真正建立起来的。 三、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要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执行宪法和法律,是按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办事,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保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依法治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是以宪法和法律所具有的更为普遍的约束力和更为广泛的权威性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推行依法治国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各级党委领导要带头学法、懂法、强化法治观念。第二,党委要模’范守法、自觉用法党委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时,在制定各项重要决议、决定以及发表重要讲话、指示时,都要认真做到处处注意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委能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实施党的领导,就会推动政府更加重视依法行政,从而确保全党全民意志统一,政令畅通。第三,重视发挥人大的作用,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又是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政党,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应成为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领导人民前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注重和善于运用人大的立法职能,以法律形式体现党委的主张和意图;对涉及本地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人大依法作出决定;依靠人大依法强化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以及通过人大经民主与法律的程序任免干部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党的领导置于更为广泛的人民民主的基础之上和法律的权威之中,无疑会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正确有效。 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1996年2月8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同年3月17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战略目标,1997年1月21日在中国法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中国法学界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载入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可以充分看出中央领导人依法治国的决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依法治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也势必造成混乱。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导下,法律逐渐形成了体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还不够完善,还要进一步推出适合中国经济改革步伐的、满足国家管理、新的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然而单纯从法律体系方面着手依法治国,还远远不够,而必须树立全党、全社会依法治国的观念,这就必须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一、 1.法律是中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具体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及其执政党并不完全代表人民,而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因而,其法律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体现的是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广大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这一立法机关,实现对国家重大问题的立法权,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立法权,对国家机关的组建与监督权,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种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这也是社会主义能够,也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地方。坚持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用法律来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 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承担义务和责任,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均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保障公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侵害,必须高举法律的武器,提高法律意识,对侵害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行为都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法律制裁,使公民得到公正的保护,只有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个人民主权利,才能够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强化三个意识,全力支持人大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三个意识,全力支持人大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三个意识” 全力支持人大发挥职能作用 中共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常委会 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牢固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强化执政意识,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明确支持人大工作的总体要求。县委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统一起来,自觉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从强化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识、积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大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全县党政各部门如何支持人大工作提出要求,并对人大工作如何围绕县委提出的“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发挥作用,提出了目

人选时,县委及时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对需要人大任命的干部,支持人大依法按程序办理。本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共任免干部83名,全部实行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免职提请、供职报告、无记名投票表决、颁发任命证书制度,实现了“一府两院”被任命人员为党负责和为人民负责的有机统一,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创新意识,支持人大开创工作新局面 支持创新监督方式。支持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年度工作测评暂行办法》,并在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五次会议上对政府各部门进行了划票测评,代表共提出工作建议159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正式文件形式转发至各单位,有效改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支持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法职人员监督暂行办法》,从建立法职人员履职档案、实行错案追究、不良执法备案、季度履职写实等方面督促法职人员依法履职,并在常委会议上对全县法职人员进行了年度工作测评,有效维护了司法公正。支持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强对上级垂直管理单位监督的暂行规定》,对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参照对政府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这次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作出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一步深化,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要深入理解这一战略部署,有必要回顾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体上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到1997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如何执政?采用什么方略治理国家呢?在这个问题上,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1954年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十年动乱之后,在总结“文革”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方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段谈话,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确而简洁地概括为16个字,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为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目标。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方针”,准确地描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内核,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为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还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进一步指明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方向。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立法工作。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该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在宪法中的最早表述,初步奠定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宪法基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人民而言,它是基本权利的宣言书;对我们党来说,它是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恢复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立法机关开始推进立法进程,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等一系列重要的民事、经济法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法制建设稳步前进。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开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依法行政”,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这一时期,国家赔偿、行政复议、公务员等法律制度相继建立,政府的行政行为逐步被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权益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与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治理相适应的司法体系。 在这一阶段,依法治国方略虽然尚未提出,但“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和宪法及一系列重要法律的修订出台,清晰阐释了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开始形成,这为依

人大代表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人大代表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人大代表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不仅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体现,更直接决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能否真正落实。今年4月以来,调研组成员通过召开市人大代表、镇街人大主席多个层面工作座谈会,对市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调查,剖析人大代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代表作用进行分析与思考,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概述

我市现有市人大代表228名,其中党政干部63名,占%;工人、农民104名,占%;专业技术人员41名,占%。代表中45周岁以下的93名,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37名,占%。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着力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夯实代表履职基础、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提升代表履职成效上下功夫,促进了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代表整体履职情况较好。 1.提升素质,代表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是决定其作用发挥的关键,也是人大整体履职能力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把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作为代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培训,拓展履职视野,促进代表依法有效履职。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今年5月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任职培训,集中学习了

《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对人大制度理论,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代表的权利、义务和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等全方位进行培训,提高了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形势政策辅导讲座,拓展代表知识面,增强其议事决策水平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二是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既让代表熟悉常委会的审议程序、了解“一府两院”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又便于代表直接向常委会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自2007年以来,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及工作评议、视察调研等工作共计1100余人次,让代表在参与中知政情,在实践中增能力。 2.健全机制,代表履职基础进一步夯实。代表作用充分发挥,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机制,从而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基础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十分注重代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制度层面为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

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摘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和选择的治国之路。 【关键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概述 (一)依法治国涵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二)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此基础上深刻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 二、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几个方面 “依法治国”属于法治活动的范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能够

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国家,是一个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国家。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如何实施好依法治国方略、走向法治国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实践问题。“依法治国”的方略自从党的十五大确立,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实施17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法治实际出发,探索和研究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障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贯彻实施。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但在法治化进程中,人治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滥用权力、以言代法、以权废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无疑会对我国法治的进程形成阻力。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放在核心位置,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最新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