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

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

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

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

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

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

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

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

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

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

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

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

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

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

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

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

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

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

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

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 X÷8 50+X-40

X÷9×9 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 0.9x=2.45★ 76+x=91

x÷9=90 ★ x-54=18★ 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第四课时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 +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

X÷0.5=12 48-X=25★ 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解:x=2.4○□

X=□ x=□

(3)3.6+X=5.7 (4)4.8÷x=12

解: X=5.7○□解:x=4.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 9.6y=48

解:x=31.2÷12 解:y=48÷9.6

X=2.6 y=5

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36-X=2.5

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完成“练一练”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

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 = 56 x+15 = 30 x÷9 = 23

x - 98 = 100 5 x – 6 =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新授教学

1.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

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

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专项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

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

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

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

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

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

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

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2. 练习二第10题

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

3. 练习二第11题

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

4. 练习二第12题

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

5. 练习二第13题

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

6. 练习二第14题

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

25.10元.

7. 练习二第15题

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总结

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

四、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8 P10练一练、 P11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教学P9例8

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做P10“练一练”

(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二第5-6题.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

P11练习二第7~8题.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第9~1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

最新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上五

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模具:元角分 教学时数: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

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一)认识1元 (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 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二)认识1角 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 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 (三)认识分 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假如对课堂质量只求一般,凭经验或照本宣科上课并无不可。另外,教案的质量与“写”教案的时间之有无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没有时间只好不写,不等于教案无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1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完整)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案说明: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数学》(第一册)《10以内的加法》这一单元中的《复习5以内的加法》,适合培智一年级学生。 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理解图例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锻炼看图知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学具计算加法算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4以内的加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看图知意 黑猫警长给我们带来了三个盒子,我们先打开第一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面是什么?(课件出示)(训练C组的学生说“盒子里面有玩具汽车”,训练D组的学生说“玩具汽车”。)

红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3辆红色汽车”) 蓝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1辆蓝色汽车”) 那一共有几辆汽车呢?(训练C组的学生数数并说“一共有4辆汽车”)有3辆红色汽车,1辆蓝色汽车,一共有4辆汽车。你能再试着说说吗?(A组学生说,引导B组学生说) 那用一个算式怎么表示呢?(训练A组学生说) 是3+1=4,你能读读这个加法算式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这里的3指的是谁呢?1呢?4呢?(训练B组的学生说) 2.动手操作 现在打开第二个盒子,是一个加法算式,你会读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我们来摆一摆这个加法算式,你想怎么摆?(训练A组的学生说)(课件演示)先摆2个,再摆3个,一共是5个。 下面,由我们小朋友摆一摆了,就像老师这样摆,能吗? 先用雪花片摆一摆,摆完以后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学生动手操作)3.课堂休息 你们知道黑猫警长是干什么的吗?现在我们来听一首歌,名字叫《黑猫警长》。(听歌) 黑猫警长是森林卫士,抓坏人,保护森林。 4.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5以内的加法算式,我们一起读一读我们所学的加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板书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文章首尾呼应)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书后练习3的词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2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自我形象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形象是最美的,明确努力和改进的目标。 2、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获得体验,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服饰、言谈举止、内心世界,使自己的形象更完美,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流程: 1、学生形象大采风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里、校园里进行观察,从服饰、言谈举止等方面有目的地跟踪观察形象良好地几个人,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形象大讨论 (1)各组代表交流观察所得。 (2)归纳总结出学生眼中“最美的学生形象”。引导学生做到内外一致。 3、自我形象大设计 (1)设计现在的我:采用文字形式设计自我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形象比较完美的人。 (2)设计“我的名片”:启发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 4、学生形象大展示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可以是自我形象的设计,也可以是自己名片的展示等等。 5、“班级形象大使”评比 (1)“我心目中的‘班级形象大使’演讲比赛”。 (2)参评“班级形象大使”的同学进行材料展示。 (3)投票选出“班级形象大使”。

2、我来做导游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宽学生视野,积累广博的知识。 2、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 2、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流程: 1、读读“芝麻开门”中的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会看地图。 3、制定计划:设计导游方案、画导游线路图。 4、导游活动:设计名片、设计导游帽、旗、团徽等。 5、想一想在教学流程中碰到一些意外情况怎么办? 6、做一天小导游。、活动评价: 第二课时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般来说,上课是一定要有教案的,虽然无须手不释“卷”。设想一下,如果准备一堂研究课,是否要准备一个详案?那么教案需要怎么编写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 2.技能目标: (1)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严密。 (2)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科普类文章更要给学生充分的静读默思的空间。 2.追求教学倡简,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内容、手段等),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即循文品“味”。 【设计思路】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类科普说明文是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觉得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而且课文所讲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常常让我们望“文”兴叹。 如何将科普说明文上出语文味呢?

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 1.细读课文,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 解读教材,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并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作为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再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复述内容;对比分析一组句子,了解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严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对照动画演示,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各类火星图片的出示,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便利用了这一优势,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 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老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随机引导学生课后去看相关图书或上网。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册数学教案 目录(总课时数:80) 一简单的统计(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第5课时:练习课 第6课时:求平均数 第7课时:练习课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1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1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15课时: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第16课时:整理和复习 三.约数和倍数 第17课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第18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数 第19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 第20课时:质数和合数 第21课时:分解质因数(1) 第22课时:分解质因数(2) 第23课时:最大公约数(1) 第24课时:最大公约数(2) 第25课时:最小公倍数(1) 第26课时:最小公倍数(2) 第27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期备课 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培智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第十三册数学学期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复习;乘数是-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总复习。在四个教学单元里,共安排了十九个综合练习和两个单元复习。 【教学重点】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笔算乘法的教学。 【教学要求】 1.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具和学具】 1.口算练习卡片。 2.计数器。 3.案秤、天平。 4. 课件。 5绒板。 【课时安排】

一复习………………………………………………………………..3课时 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42课时 1.一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应用题…………………………………………………..……. ..6课时 3.一位数乘三位数………………………………..………….8课时 4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7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三、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36课时 1.两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两位数乘三位数…………...……………………………. 6课时 3. 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4被乘数中间、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5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四、总复习……………................…….....................5课时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6名智障学生,根据智力障碍的不同程度,把他们分成A、B、C三组。A组学生3人,分别是王星懿、刘海峰、杨凤山,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强;B组学生2人,是刘伟、方长顺,他们有一定的言语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能较好的完整表达出来,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课堂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