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节 戏曲 现代 戏.

一节 戏曲 现代 戏.

一节 戏曲 现代 戏.
一节 戏曲 现代 戏.

第一节 戏曲现代戏

一、《生产互助》

洪山戏剧目。作者缪文渭根据天长县铜南乡仙井村办互助组的事迹写成。写贫农毛二杠子和地主张不明,误认为生产互助是“慢性共产”。二流子王小溜也与毛、张一鼻孔出气。村长强迫他们3人和富农杨玉明、中农赵飞雄、贫农钱五、李抗尿等成立互助组。成立不久,便因谁家先割麦问题,及王小溜造谣说毛妻与张有男女关系等而闹垮了。指导员了解原委,批评了村长强迫命令的工作方法,将自愿结合的杨、李、赵、钱四家组成新的生产互助组。正值割麦时节,王小溜生病,互助组为他义务割了麦,并在短期内将全组麦子收完。毛二杠子、张不明雇工,三次落空。互助组又帮助他两家收了麦。感动了他们,先后都加入了生产互助组。

民国33年(1944年)7月,由天长县铜城镇青年剧团首演。主曲由洪山戏调,并采用民间小调16种,号子5种,穿插演唱。导演李育五。谢仁宏饰杨玉明,高翔饰毛二杠子,龚平饰张不明,王佩夙饰钱五,方艺饰毛二嫂,程胤饰王小溜子。民国33年8月,新四军领导人罗炳辉、范长江、李世农等观看此剧,称赞这是一台好戏。

该剧定稿得到江陵的修改,于民国34年7月,首先由《淮南日报》刊出。范长江和江凌分别为剧本写了《〈生产互助〉及其作者缪文渭》、《从缪文渭谈大众文艺方向与创作道路》两文和序言。民国37年大连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49年香港新中国书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49年以后先后出版。安徽省博物馆、天长县党史资·

·

1

5

料办公室均有藏书。

二、《程红梅》

庐剧新编剧目。1958年,石生、李可、子牛,根据刘正元提供素材创作。写民国23年(1934年)秋,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留下部分革命武装,转入地下活动,坚持保卫苏区。还乡团头目袁八,挟公仇私愤,把锋芒直指游击队长程红梅。程的丈夫许本生,被捕失节,成为敌人的得力帮凶。程红梅依靠党和群众,机智勇敢地深入虎穴。除掉了叛徒,捣毁了敌巢,赢得了胜利。

1958年,由皖西庐剧团首演。导演费广根、胡益林、杜凤山,作曲陈国华,舞台美术设计彭以慈。汪宏云饰程红梅,孙自蝉饰许母,费广根饰程松山,胡益林饰许本生。1959年,参加安徽省现代戏曲调演。1960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小型观摩演出。张治中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演员。1961年,到福建慰问守卫海防前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又到新疆慰问边陲干部。1962年,刘伯承元帅到皖西视察,观看了演出后题词“生而不死,险而不绝”赠剧团。196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移植演出,由严凤英饰程红梅。剧本发表于《安徽戏剧》1960年第五期,后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三、《妈妈》

庐剧剧目。作者石生、嘉枝(执笔)根据鄂豫皖苏维埃区革命斗争生活编成。写民国23年(1934年),大别山红军北上,师长詹国梁突围牺牲。其妻柳英,新生一子,乳名盼盼。欲托孤于苦婶,错过时机。此时,敌人追捕甚急,欲将盼盼丢于山崖,幸为村姑贺冬兰收养。敌人进村,冬兰因嫌被捕。迭遭拷问,又被其父和未婚夫所误解。冬兰忍受了种种屈辱与痛苦,在苦婶、巧姑的奋力相救下,终于逃出虎口。从此她茹苦含辛,抚育革命孤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某天黎明前夕,冬兰和敌人再度遭遇。她为掩护盼盼,倒在血泊之中,终将盼盼交给了他的生母柳英。

此剧由皖西庐剧团首先演出。导演刘嘉枝,编曲郑鸣,舞台美术设计彭以慈、章丽泉。武克英饰冬兰,梁春贤饰贺秉忠,陈其美饰柳英,杨本清饰贺老三,汪宏云饰巧姑。于1981年参加安徽省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演出。同年年底为九省、市文化厅、局长会议演出。1982年9月,赴北京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

剧本发表在安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界》(1981年第四期)。1982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曾录音、录像播放。上海沪剧团改名《母子岭》移植上演。安徽省歌剧团改编舞剧《冬兰》演出。

四、《丹枫岭》

京剧新编剧目。曾名《枫林烈火》、《金刚台》。江枫、徐味、刘夜烽、完艺舟、丁式平、徐剑鳌(完艺舟、丁式平执笔)等根据《红旗飘飘》、《安徽革命回忆录》及有关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史和金寨革命老区实地考察的资料创作而成。写30年代初,大别山丹枫岭地区,红军北上抗日,国民党保安大队长桂世候返乡后,移民并村,贩卖红军家属。游击队与地下党员洪冬花取得联系,潜入地主杨柳花家,打死杨柳花,击伤伪联保主任黄

·

·

1

5

1

马蜂,夺取了枪械粮盐。敌人大肆搜捕,拘冬花入狱,严刑拷打,并以活埋胁逼其口供。游击队长杨军,集中各区游击队,将敌人一举全歼,冬花和受害群众得救。

1959年由省京剧团排演。唱腔音乐设计王文才、吴慕耿,舞台美术设计瞿咸骏。剧中人物杨军、洪冬花、洪大妈、枫姐、桂世候、黄马蜂、姚保长,分别由安徽省京剧著名演员薛浩伟、刘美君、徐鸿培及张惠芝、佟德甫、王鸿喜、郑庭贵等饰演。1965年元月,参加安徽省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同年5月,参加华东区京戏现代戏观摩演出。“文化大革命”中,该剧被批判为“为王明错误路线翻案的大毒草”。有关负责人及剧作者均受株连。粉碎“四人帮”后,中共安徽省委员会于1979年2月18日,作出了《关于坚决推倒“文艺黑线专政论”,为安徽省文联彻底平反的决定》。决定中肯定此剧“是反映大别山老区人民英雄斗争的事迹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律推倒”。对剧本和剧作者恢复名誉。剧本收入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印的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的《安徽戏剧选》。1982年,剧本经完艺舟、丁式平重新整理,由省京剧团再度排练,于年底参加了省直艺术团体文艺新作调演。

五、《双赶车》

淮北梆子新编剧目。苏继坡1958年创作。写运输员马妙香,赶马车送水泥去大王庄,并准备顺便看望尚未见过面的公婆。途遇大雪,恰巧老汉王好强拉了一车雨布和芦席,与妙香相遇。妙香向他借雨布,买芦席,老汉不允,妙香只好用准备送给公婆的新毛毯和身上的棉大衣覆盖水泥。老汉深为感动,拿出雨布,帮助她盖好水泥。一路叙谈,老汉方知姑娘乃是未过门的儿媳,既高兴又渐愧。

1958年由阜阳地区梆子剧团首演。导演王义之,音乐设计蒋振昌,舞台美术设计郑国璋。关仲翔饰王老汉,陈德华饰马妙香。该剧形式活泼,载歌载舞。曾参加1958年12月在芜湖市举行的安徽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剧本选入《中国戏曲集成·安徽省卷》及《安徽戏曲选》中。

六、《春嫂》

皖南花鼓戏新编剧目。杨跃庭编剧。写居孀5年的春嫂,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活逐渐好转,有了重新建立家庭的愿望。她暗中爱上了农村青年王小波,王对她也早有爱慕之心。一天,春嫂邀请小波上门垒鸡窝。她主动向王表露心声。二人互诉衷曲,共建幸福家庭。

此剧由宣城地区皖南花鼓戏剧团首演。导演谢辉伟、凌树声,作曲王邦荣、陈凤祥,舞台美术设计李维林。徐建华饰春嫂,王维平饰王小波。1981年,参加安徽省戏剧调演。1982年8月选为安徽省戏曲现代戏赴京汇报演出团剧目。并于同年8月29日,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1982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饶有新意的〈春嫂〉》的文章,认为这出戏“以新颖的构思,朴实的演技,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等10多家报纸,也发表了消息和评论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录制全剧广播。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唱片。

剧本于《江淮文艺》1981年第十一期、《安徽新戏》1982年第一期、《剧本》1982年·

·

1

5

2

第十二期,先后发表。此剧舞台美术设计,参加全国第一次舞台美术展览。

七、《摔猪盆》

泗州戏新编剧目。丁文保编剧。写“文化大革命”期间,某生产队副队长二楞,把养猪能手大成,当成“资本主义”典型,扒掉了他的猪圈,逮走了他的猪仔。因此,大成妻发誓不再养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判了极“左”路线。大成又抱头小猪娃回家,引起夫妻争吵。此时,认识了错误的二楞,来赔礼道歉。大成夫妇误认为他又是来批判,因而产生了闹猪、藏猪、摔猪盆等一系列喜剧情节。最后,误会消除,政策得到了落实。

由宿县地区泗州戏剧团首演。导演王晓东,作曲张立新,舞台美术设计毛徐菲。荣爱坡饰大成,苏婉琴饰大成妻。1979年元月,参加安徽省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奖,演出一等奖,导演二等奖,音乐一等奖,舞台美术设计三等奖,荣爱坡、苏宛琴分获演员二等奖。同年5月,赴北京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奖,演出三等奖。安徽省电视台摄成戏曲电视片播放。

剧本发表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演唱》1978年第二期,并收入《安徽戏剧选》。

八、《一家人》

庐剧新编剧目。徐卓编剧。写农民张永彬,解放后分得土地,日子过得火红。1954年张积极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老伴张老奶持怀疑态度。此时,贫农李二叔因妻死地荒,借了富农鲍老六的60元高利贷。鲍逼李将地卖给张老奶。事为社员得知,大家凑钱为李二叔还债赎地。张老奶自觉有愧,交还土地,并和李二叔同时入社,还揭露了鲍老六的从中作祟。

1954年六安县新安区业余剧团演出。导演何超,配曲谢敏,戴秀芳主演张老奶。同年11月,参加六安县青年业余文艺会演,后又参加六安专区、安徽省业余文艺会演,分别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演出奖。

剧本发表在同年中国剧协主编的《小剧本》月刊。《安徽文艺》和《中国青年报》同时发表。1955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中国戏剧家协会作为1955年春节上演的优秀剧目,向全国推荐演出。1959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主编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并曾译成越南文出版。

九、《小店春早》

黄梅戏新编剧目。汪存顺、王寿之编剧。写山区供销社营业员春华,将漏油的大缸,卖给油坊小鲁。营业员雪梅发觉后,改售了不漏的小缸。顾客大伯又来买大缸,春华闹情绪拒不出售。雪梅帮助春华认识错误,春华明确了一分钱商品也是服务,终于出售了好缸,满足了顾客的需要。

1973年7月,安庆市文工团黄梅戏剧队首演。导演罗爱祥,作曲王世庆,舞美设计吴会源。雪梅先后由王富珍、甘玉华、郭幼华、丁同饰演,春华由方宝玲、严桂兰饰演,

·

·

1

5

3

小鲁由周旭春饰演。1973年10月起,先后参加安庆地区戏曲会演,安徽省戏曲调演、汇演。1975年两度赴北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及国庆文艺汇演。先后有沈阳评剧院、上海歌剧院等几十个演出单位移植演出。安徽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录音灌制唱片;中央电视台录像向全国播放;1976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黄梅戏艺术片。

十、《审椅子》

庐剧新编剧目。李骐骥根据1963年潜山县五庙公社地主抢椅子事件编剧。写1961年,正当国民党在台湾叫嚷要反攻大陆之际,地主王老五,从生产队的库房里偷走了一张红木椅子。途中,为民兵排长王德全撞见,盘问,王老五反诬王德全打人。生产队长何金花,察颜观色,揣测情由,巧设审椅子之计,终于揭露了王老五在此椅座夹层中藏有一本“变天账”的真象。

1963年秋,由芜湖市庐剧团首演。1964年春,参加安徽省创作剧目调演。徐月英饰演何金花。演出后,京剧、粤剧、黄梅戏相继移植演出。上海京剧院移植演出时,由李玉茹扮演何金花,并参加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干将于会泳染指,署“阿坚”笔名,盗为己有。改何金花名为丁秀芹,由李炳淑饰演,作为“四人帮”树立的小戏样板。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影片。

该剧首发《剧本》月刊1963年第三期。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文学》、《小舞台》、《芜湖日报》等,先后出版了单行本或转载。还改编为连环画及曲艺作品。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中国各大戏曲的知识 意义: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简介): 一、国粹——京剧 (一)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京剧脸谱不但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昆剧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昆剧特色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

戏曲专业术语介绍

戏曲专业术语介绍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章节答案

不想用劵的,联系我。3¥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1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1 1 【判断题】(100分) 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 A. 对 B. 错 正确A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昆曲发源地是哪里? A. 北京 B. 昆山 C. 昆明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 A. 《度曲须知》 B. 《度曲刍言》 C. 《习曲要解》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

A. 琵琶 B. 唢呐 C. 笛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曾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这一出是什么戏? A. 《牡丹亭》 B. 《十五贯》 C. 《浣纱记》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中国昆曲被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一年? A. 2001年 B. 2000年 C. 2002年 正确A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里? A. 山西 B. 甘肃 C. 陕西 D. 河南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清乾隆中叶严长明所著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 A. 《秦云撷英小谱》

中国戏曲种类分类大全

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 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 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戏曲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等五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经典剧目:霸王别姬(梅派)、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群英会、借东风(须生)、玉堂春(程派)、九件衣、文昭关、望江亭、徐策跑城、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全部)锁麟囊、探阴山、杨门女将、文姬归汉、罗成叫关、孟丽君、游上林(折子戏)、赵氏孤儿、谢瑶环......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基础知识 1、"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 答案:王国维认为,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2、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 3、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谁?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春秋时楚国人优孟。 4、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 答案: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 答案: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 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 答案: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 8、我国最早的剧场是哪个? 答案:我国最早的剧场是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 9、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哪一种?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丛报'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10、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京剧。 11、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 答案: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一般认为是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据最新统计,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5种。 12、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3、《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还是喜剧,为什么? 答案:《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十大悲剧之一。《琵琶记》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悲剧性的矛盾,戏剧冲突在凄凉、悲惨的气氛中展开,给观众以悲愤的感受。 14、《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5、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答案: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16、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 答案: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四种传奇《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被称为"临川四梦"。 17、元代有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8、30年代以后,丑角使用过一种特殊声型叫什么声?你熟悉善唱此声型的名丑吗?请举出1-2名。 答案:痰火声。善唱此声型的名丑有阿倪、尼姑丑、郭石梅、李有存等。 19、剧演唱上的一句话叫"千斤白、四两唱",为什么? 答案:说明念白的重要性,演员在运用唱腔和念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时,对于念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十大剧种

第一种版本,认为“中国十大剧种”包括: 1、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之际,他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200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中华戏曲之母”的雅称。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东方“歌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

小度写范文【中国戏剧种类】中国戏剧包括哪二类模板

【中国戏剧种类】中国戏剧包括哪二类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

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

地方戏曲的曲种荟萃

地方戏曲的曲种荟萃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戏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淮海戏锡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沙河调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剧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台湾省: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东昌花鼓戏雷剧梅县山歌剧粤西白戏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剧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广西壮剧广西苗戏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剧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

漫谈《仇大娘》戏曲剧目

漫谈《仇大娘》戏曲剧目 根据《仇大娘》改编的戏曲剧目,笔者收集到七个本子。本文仅就其中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剧目,作一浅探。 一. 京剧《因祸得福》 由尹徵甫改编的《因祸得福》剧本,于1919年2月在《春柳》戏剧杂志连载时,并未注明剧本是哪个剧种,倒是《京剧剧目初探》及《京剧剧目辞典》中均有介绍,当然两个剧情介绍并不相同。笔者在对照剧本后,发现前者介绍的情节,虽然有个别遗漏之处,但是文字表达情节较准;后者介绍的情节,虽然详尽,但是多处情节文字表达欠符。至于为何会出现此情况,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对剧作家在情节设置上的意图未做深入地探究,二是剧团在演出时,对剧本中有的情节做了改动。为了对该剧本写出相对准确的剧情介绍,我将两个剧情介绍做了综合处理,写出以下剧情。 晋人仇仲,前妻留下一女,人称仇大娘。大娘家贫,常来父家借贷,致父不悦,最后一次竟遭父逐。继妻邵氏生二子,长仇福,次仇禄。时贼寇至,抢去仇家财物,又将仇仲掠走。仇仲之叔尚廉乘机谋产,欲将邵氏改嫁赵员外。邻人魏名与仇家有夙怨,借机诬邵妇道有亏,赵闻而作罢。魏名引诱仇福吃喝嫖赌,怂恿仇福与母、弟分家后,仇福将他的田产变卖净光,还被逼卖妻姜氏于赵阎罗。之后,魏名故意告诉姜父,姜父控告到官,仇福惧而逃走。姜氏至赵府方知自己被卖,自杀未果,经官判归。魏名找人召来大娘,意使大娘争产。大娘至,反助继母,控告赌徒,夺回田产。魏名诓仇禄入范公子花园,意

使范公子将仇禄打死。不料,范见禄貌,喜与梦兆合,经征对联,以女赘婚。适有贼人遗赃物一包,魏名拾得掷仇家院内。失主报案,知县派人捉拿盗犯。魏名引公差到仇家搜脏,得包袱。知县不知详情,误判仇禄刺配口外,家产充公。幸得仇大娘上堂争辩,方得一半家产,使邵有了养赡。仇禄到达口外,先与其兄仇福巧遇,仇禄先助兄返家,后投军。军营内,仇禄又与同被守将救下的父亲仇仲相遇。守将得知仇禄含冤,奏明朝廷释之,仇禄与父同归到家。仇福自归家,在姐仇大娘的教育下,改邪归正。兄弟二人之妻,由于得仇大娘之助,先后返回仇家。仇家大团圆之际,因急需修整残舍,仇禄从败垣掘得藏金。仇大娘见娘家巨变,向父提出她空身来,还要空身而去。仇仲当即向全家宣布他的决定:全家田产一分为三,仇大娘、仇福、仇禄各分一份。另将两个外孙接来同居一处,共享欢乐。此时,已穷困潦倒的魏名有了悔意,便到仇家贺喜。仇仲不记前仇,反待魏名如贵宾,还让家中之人逐个向魏名道谢。感谢由于魏名一次次加害于仇家,反倒成全仇家一次次因祸得福,尤其最终使仇家骨肉大团圆。仇仲的一席直白之言,令魏名羞愧难挡,当即“昏倒在座”。仇仲忙命二子护送魏名回家,又派家院备柴米布帛随后送去。戏至仇仲道白:“正是因祸得福见天道,以德报怨见人心”落幕。 应该说看叙述再详尽的剧情,也无法与读剧本给人的感受真切度高。我在读了这个剧本后,第一印象是我为这位民国初期的剧作家,更是一位著名画家,将原作阐释、改编成一个哲理戏感到震惊。读原作,使人关注更多的是仇大娘这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感受更多的

读书感想-戏曲精品剧目研究

读完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戏剧经典剧目研究的感想 终于把这本我归类于专业的《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戏曲精品剧目研究》书读完了,历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之久从时间上来看好一本很厚或是说分册很多的著作,其实不然它仅仅只有240页,可以看出我的阅读能力是多么··· 想先说说为什么会读它。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一个长得文质彬彬,听说还有一点与长相不符的大学剧作课老师赵锡淮。上他的课很有意思很会抓我们的兴趣,看来大学的老师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主专业是戏曲导演,他经常会给我们放一些“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经典剧目,因为对于上学的我们想买齐那一套(2003年~2007年的所有剧目)是相当奢侈的,所以我们向往看戏,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也看了不少戏,就在即将结课的时候赵老师拿来他出的着本书给我们班的同学人手一本,原来它有那些碟原是为他在搞研究所用。 刚我读完了着本书几乎把从2003年至2007年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所有戏曲剧目了解了一遍,几乎都能知道了该剧是在讲什么故事,什么主题,是什么剧种由那个团演出,这些信息作者清清楚楚的都告诉了读者所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于怎么分析一出戏都是恍惚的不坚定的,在阅读到曾经看过的剧目时彷佛就又看了一遍作者带给我的剧情画面,让我从中熟悉而又清晰的看到了作者对于该剧的视角,他对于人物的分析,让剧目的分析有了新

的思路。除了从主题入手去分析剧目或是从人物之间的故事切入是我常用的写作习惯。现在我明白导演的宏观把握不一定非是先从主题起笔,无论是在导演阐述中,还是剧目分析中一定有其它的方式进入而还我没有完全的挖掘出来。但是我从书中看见了从事件的点进入或是从先描述一段人物之间的事件以及从句中和剧情的结合谈起,这些都是进入、展开描述剧情的方法。如写到川剧《金子》是,七班是先描写“《金子》的川味儿”这就是典型的从剧种走向剧情的进入式;在《变脸》的分析描写中起笔式“情、戏、理的舞台艺术特征”这是一种把故事、载体以及表演大的框架架好后逐步向里添肉注血,慢慢的文章就显得有血、有肉、有人物了。 总之,通过本书的阅读让我学会的分析剧目新的方法和切入的视角,其次让我貌似看见了“新戏曲”雏形,更具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文学的不讲究戏曲问文学我认为实在走“下坡路”。不光是文学在技艺方面同样如此,这和新时代戏曲运用舞美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满台的实景、实物怎么去表现那怎经被人学习敬仰的虚拟的程式表演方式,不是说现在的戏曲没有程式、没有虚拟了,是那些已经不纯粹不美了,没有那种看后让人称赞,使观众目瞪口呆,心里看的满足的技巧了,也可能是观众已经“看不见”了。 在此感谢作者我的老师赵锡淮教授。 霄云

戏曲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最新中国戏曲详细教案资料

一、课程名称:中国戏曲介绍课时:2个学时 二、背景分析: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对中国戏曲 还不够了解,不能经常接触戏曲。 三、教学内容:中国戏曲 四、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哼唱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简要说出他们的起源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课程】1、先介绍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然后放[天仙配],为讲戏曲作铺垫,将同学们带入戏曲的氛围中 【初步了解】1、介绍戏曲相关知识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5]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放[刘海砍樵] 2、戏曲行当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3、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4、唱腔 第一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抒情性强。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许多剧种的慢板、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放[女驸马] 第二种是叙事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中等,曲调较平直简朴,字密腔简,朗诵性强。它常用于交代情节和叙述人物的心情。许多剧种的二六、流水等均属于这一类。放[花木兰] 第三种是戏剧性唱腔,其特点为曲调的进行起伏较大,节奏与速度变化较为强烈,唱词的安排可疏可密。它常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矛盾冲突激化的场合。各戏剧中的散板、摇板等板式曲调都属于这一类。 5、国五大戏曲剧种

【最新2019】戏曲经典剧目-推荐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戏曲经典剧目 【宋元南戏剧目】 1、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后 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这出 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2、元南戏的辉煌之作──“四大戏文” 指元代四出有名的南戏作品,分别为《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 和《杀狗记》。 《荆钗记》:写王十朋与钱玉莲以荆钗为凭订下终身。王考中状元,因不肯娶 丞相之女而被贬。垂涎玉莲已久的孙当权以假休书骗玉莲十朋已负心,玉莲愤 而投江,幸遇救。后十朋与玉莲相见夫妻团圆。 《白兔记》:写刘知远与妻李三娘不容于兄嫂,刘去投军。三娘在家中饱受虐待,并在磨房产下一子,托人送交刘知远。十年后,其子外出打猎遇母,全家 团圆。 《拜月亭记》: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乱中相并订下终身之约,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说心事。后蒋考中状元,被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杀狗记》:写孙华孙容兄弟不睦,孙华之妻杨氏杀一狗伪装成人形放于自家 门外,孙华被其友以杀人罪告官。孙荣替兄抵罪。杨氏于公堂上说明原委,兄 弟和好。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 3、南戏的压卷之作棗《琵琶记》 《琵琶记》,明初高明(则诚)所做,取材于宋南戏《赵贞女》,但变一出婚 变悲剧为一出歌颂男子忠孝和女子贞烈的教化观世戏。写蔡伯喈进京赶考,高 中后被迫入赘牛丞相府。家乡遭灾饿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赵五娘卖发葬公婆, 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幸而牛小姐识大体,一夫二妻团圆。

中国戏曲品种大全

中国戏曲品种大全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上党梆子、二人台、锣鼓杂戏 碗碗腔、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孝义皮影戏、晋北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罗罗腔 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 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辽西木偶戏 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 汉调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 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 郃阳提线木偶戏 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宁夏——花儿剧 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 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 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 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 滑稽戏 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 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 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

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 宜黄戏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闽剧、大腔戏、四平戏 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 花朝戏、陆丰皮影戏 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 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 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 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重庆——川剧、梁山灯戏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 京剧 京剧女老生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评剧 明、清两代多有以唱秧歌为业者,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乐亭皮影、鼓书等,遂演变成为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蹦蹦戏”。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首尾贯穿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主要特点。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因蹦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