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淹亡事故防范与处置

淹亡事故防范与处置

淹亡事故防范与处置

一、发生淹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发生淹亡事故,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意外落水。海(水)上输送过程中,人员拥挤,遭遇浓雾、大风浪等不良天候,船舶晃动过大或发生侧翻;在江河湖海岸行动或井下作业;暴雨天,在山间徒涉溪河,山洪突然暴发、河水上涨,都易引发意外落水。
(二)水情不熟。在不明水域,不带救生器材私自游泳;进行潜水或从高处盲目跳水等冒险活动,容易碰撞池底、岩石或陷入水草、淤泥、黏土之中。
(三)身体不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癫痫、哮喘病等人员,水中突然发作;感冒、生病、情绪低落,以及剧烈运动或饮酒后,水中停留时间过长,造成过度疲劳,引发溺水淹亡。
(四)抽筋、呛水。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下水后心理过度紧张,突然做剧烈的蹬水或划水动作;游泳时间长,体力消耗过大;水温较低,水面波浪较大等,容易导致抽筋、呛水。
(五)私自下水。部队管理不严格,个别官兵违反条令规定,私自下水游泳、洗澡、捕鱼等,存在较大淹亡隐患。
(六)组织不严。组织水上(下)训练、作业时,场地选择不科学,人员编组不合理,救生器材准备不充分,安全救护措施不到位;组织海(水)上输送,随意租用地方船只,超载超重,人员擅自到甲板活动等,易发生船只侧翻和人员落水。
二、淹亡事故的防范措施
各级应严密组织水上航渡、武装泅渡、游泳训练、水上作业等活动,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防止淹亡事故发生。
(一)武装泅渡、游泳训练防淹亡措施。一要选好场地。训练区域避开有旋涡、暗流、礁石、淤泥、水草和水质较差、船只来往过多的水域。海边训练时,应选择贝壳少、岸边倾斜度小、沙滩延伸部宽、无鲨鱼活动和靠近淡水的港湾进行;湖泊、水库训练时,应选择没有发电站和远离水闸的地点进行。二要标示水区。训练水域应标示深水区、浅水区、警戒区和指挥观察区,并标出水的深度,拉好深水警戒线和深浅水区分界线。在深水区和鲨鱼出没的水域要重点标识,设置固定船筏和防鲨鱼网。航渡江河时,应根据宽度、流速和泅渡技术水平,标示好起渡点和登岸点。三要准备器材。重点准备橡皮舟、救生衣等漂浮器材;浮标、标杆、警戒绳(旗)、标示旗等警戒器材;扩音器、哨子、信号枪、望远镜等指挥观察器材。四要合理编组。训练前要摸清人员水性和体质状况,按照水性较好、水性一般和不熟悉水性(游泳初学者)三类

人员区分
训练编组,每组指定技术较好、经验丰富的游泳骨干具体负责训练组织和人员安全。五要科学训练。要循序渐进,按照先岸上后水中、先浅水后深水、先短泳后长泳、先单个后集体、先徒手后武装泅渡的原则,搞好分步细训;要劳逸结合,下水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下水后每游1~2小时,应上岸休息一次。六要搞好保障。搞好水文、气象保障,研究制定恶劣天气和异常水文条件下的安全防范措施;搞好救护保障,成立安全救护小组,落实人手一件救生器材;搞好卫勤保障,成立医疗小分队,备齐各类急救药品和器材。七要严格纪律。严格水域现场管理。下水、上岸要及时清点人数,做到“六不准、七严禁”:水情不明不下水、人员不编组不下水、准备活动不充分不下水、身体不适不下水、器材装具不检查不下水、观察救护组不到位不下水;严禁私自下水、严禁强迫下水、严禁无观察救护时下水、严禁跳水和潜水、严禁越过警戒线、严禁在水中嬉笑打闹、严禁脱离编队游泳。
(二)海上航渡、水上输送防淹亡措施。加强船艇结构、安全操作规程、航海基本常识学习和海(水)上勤务训练,切实提高官兵海(水)上防护救护能力;航渡前,要以艇船为单位,建立各类安全管理组织,并根据航行航道和海域(水域)的气象、海况,周密制订输送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及各个阶段安全规定,及时向输送部队进行传达;指挥员要严密组织部(分)队登离舰艇、换乘和装卸物资,人员上下船舶,待舰船停稳后,先下后上,保持良好秩序,不得在舱口、出入口处停留,防止落水;严格按照舰艇乘载标准和栽重要求乘载人员、装备和物资,对携行的坦克、火炮、车辆等重装备,实施有效捆绑加固,并经常检查武器装备固定情况,保持均衡平稳,严禁超载;遇有险情时,指挥员应当沉着冷静,灵机决断,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实施有效指挥,全体船员、乘员要听从指挥,穿戴救生服,有序登上救生筏,严防混乱和擅自跳水;驻岛屿边海防部队人员,不得擅自租借民用船只输送官兵,军用舰艇不得擅自搭乘地方人员。
(三)水上作业、潜水作业防淹亡措施。及时了解作业海(水)域情况,尽量避开养殖区、人员稠密的游泳区、码头港湾等对作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认真做好身体检查,对不符合潜水条件的,禁止参加潜水作业;及时检查记录作业器材、潜水装具、救生物资等技术性能状况,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作业场地应设置指挥员、安全观察员、水面随船救护员、军医和其他保障人员;组织潜水作业时

,应设置水下通话基地台和记录员,潜水区
域要设置标志旗、入水标志绳等标识物和水下防鲨网;水上作业人员应穿戴救生服,使用安全带或其他防护用具,严防意外落水;潜水作业人员应穿戴专用防护服,熟悉信(记)号规定,严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发生;潜水作业时,要针对潜水员受训情况和用气量,估算水下停留时间,指导潜水员安全作业和出水;携带自携式呼吸器执行任务时,要结伴进行作业。
(四)水上救援、抗洪抢险防淹亡措施。学习掌握水上救生、紧急避险等安全防范常识和技能;了解掌握汛情灾情的特点、类型、成因和常用防汛装备器材的使用要求;完善各类防灾避险预案,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科学作业,防止盲目蛮干而造成无谓牺牲;根据险情灾情和部队装备等实际,合理使用兵力,在力量搭配上,做到强弱互补、合理编配,在力量使用上,尽量分批次投入、成建制行动;合理安排水上输送工具,指定技术熟练人员驾驶,运用冲锋舟、竹排、浮桥和绳索抢救转移受困群众时,必须安排涉水能力较好的人员执行任务;使用救生船和救生筏,严禁超载,避免冒险求快而造成翻撞事故;任务部队应选择地势较高、未受洪水影响的地带进行宿营,加强值班值勤,严密监视水情和堤坝情况,发现异常,迅速报告,果断采取避险措施;遭遇洪水或被洪水包围,应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要想方设法寻求救援,在无通信工具的情况下,可点燃一些树枝和其他可燃物,或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引起搜救人员注意。
(五)徒涉江河防淹亡措施。选择涉水不深、水流平稳,无急流、旋涡、暗流和瀑布上游处过河,对水情不明地区,不得盲目涉渡;河水暴涨时,人员应及时规避,严禁徒涉;徒涉时应面向上游,侧身横走,并让膝盖顶住水流,循直线横穿或向下游斜穿过河,严防水流冲击摔倒后被河水冲走;可使用手杖或其他结实的木棍进行徒涉,既可防止跌倒,也可探测水深,若涉水区流速较大,则需使用保险绳索配合进行;携背包徒涉时,应将背包背于身体上部,利用背包重量扎稳脚步,解开背包腰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卸下;3人以上结伴涉水,无保险绳索时,应沿水流排成纵队,面向上游,每人抓住前一人的腰或肩,按序列跟随侧行。
(六)个人防淹亡措施。预防个人淹亡事故,应做到“六不准”:不准独自一人外出游泳,不准饭前饭后游泳,不准剧烈运动后游泳,不准长时间持续游泳,不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游泳,不准酒后游泳;加强人员管理,严禁私自到江、河、湖

、海和水库、水塘、水渠等处游泳、洗澡、捕鱼、漂流;营区附近水库、水
塘等场所,应设立警示标志,加强日常巡查纠察,制止私自下水行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哮喘等疾病者,不宜参加游泳;游泳过程中,如突感身体不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应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下水前要先做暖身运动,使四肢、肌肉、关节等各部位充分活动开,并使用少量冷水冲洗躯干和四肢,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不良反应;下水后严禁嬉戏打闹,不得贸然跳水和潜泳,跳水处水深至少3米,且水下无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
三、溺水现场救护方法
发现溺水者时,要冷静沉着,按照“先自救后互救,先急救后医救,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想方设法,迅速救护。
(一)水中自救。在泅渡或游泳训练中,若遇腿抽筋或被水草缠住,不要惊慌忙乱,可按下列方法自行沉着处理。一是水中抽筋。小腿抽筋身体成仰卧姿势,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大腿抽筋,仰浮水上,弯曲抽筋大腿和膝关节,再用两手抱着小腿,紧贴大腿,加以颤动,然后再用力向前伸直;脚趾抽筋,用一手划水,另一后将抽筋的脚趾用力上下拧动;两手抽筋,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抽筋消失后,应改变姿势游泳,尽快游回岸边。二是水草缠身。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两腿分开,用手解脱。如随身携带小刀,可把水草割断,将其从手脚上捋下。如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三是呛水窒息。出现呛水时,不要惊慌,应尽快将头部露出水面,可采取踩水姿势,先深吸一口气,然后连续做几次深呼吸,呛水症状会逐步减轻直至消失。四是身陷旋涡。在水中遇到旋涡时,应尽早发现,及时规避。如果已经接近旋涡,切匆踩水或潜入水中,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旋涡边,快速逆旋涡方向离开旋涡。如不慎卷如旋涡,应使身体平卧以增大半径,逆旋涡方向快速游出危险区。五是突然下沉。初学者在游进中突然下沉,一定要保持冷静,可在身体下沉时屏住呼吸,使肺部充满气体,身体自然上浮后,划小蛙泳手(手部向下按压划水),蹬小蛙泳腿(主要以小腿,脚跟由内向外划圆),逐渐过度到蛙泳。
(二)水中互救。在部队组织水上训练,或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人水中遇险时,指挥员和现场人员应迅速反应,采取多种方式快速施救。一是间接救护。间接

救护就是利用救生器材,对溺水者进行救护的一种方法。采取向水中抛掷救生圈、浮球、木板等漂浮物,
或递给溺水者竹竿、木棍、绳索等方法,帮助溺水者脱险。二是直接救护。直接救护就是直接下水游泳救溺水者。救护者发现水中险情时,应快速接近溺水者,使溺水者背向自己,采取仰泳、侧泳,或双人蛙泳、侧泳拖带法,将溺水者救护上岸。救护过程中,要尽量使溺水者仰卧,使其脸部露出水面,然后拖带其上岸,严防被溺水者紧紧抱住,一同溺水。三是组织搜救。发现溺水者下沉,因水深或来不及救出水面时,应当用长竹竿或固定浮标,迅速准确的标定下沉点或方位,同时组织搜索和摸捞。在有流速的江河中,可排成一列横队,用潜泳的方法,向下游搜索;在静水中,可成圆圈队形,由外及内逐渐向圆圈内的下沉点搜索。
(三)紧急抢救。溺水者上岸后,必须争分夺秒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通常可按以下方法步骤实施急救。首先,清除异物。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要立即撬开其口腔,清除口鼻内的泥沙、杂草、泡沫和呕吐物,用手指包纱布将其舌头拉出,防止回缩堵塞呼吸道,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其次,排除积水。通常采取伏膝倒水法,救护者左腿跪地,将溺水者腹部至于自己的右腿上,使其头部及上肢下垂,右手轻拍溺水者腰背部,以便吐出胃、气管内的积水。也可将溺水者双脚提起,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水者背部,使体内积水排出。第三,心肺复苏。溺水者获救后,应立即检查呼吸、心跳。若溺水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最佳,并在吹气后按压胸廓以辅住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则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须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第四,药物治疗。溺水者呼吸、心跳恢复,缺氧基本纠正后,还应密切观察,如现场救护条件允许,可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四、预防淹亡事故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教育训练。要把安全教育训练作为预防淹亡事故的主要抓手和基本途径,采取集中授课、示范观摩、编印手册、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部队进行系统全面的防淹亡安全教育训练。重点抓好溺水常识、典型案例和有关安全规定学习,加大水中自救、互救、紧急避险等安全训练力度,掌握通信、救生等设备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努力提高官兵安全防范能力。
(二)科学预测预防。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根据气候条件、任务特点和场地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预测预想活动,认真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完善防

淹亡事故针对性措施。要与地方气象、交通、港航、医院等部门加强协调,构建自然灾害信息通报、突发情况一体联动、紧急救护联合
处置军地协作长效机制。
(三)强化一线指挥。各级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部队进行濒海训练、抗洪抢险、航渡输送等大项活动时,要严把组织筹划、人员思想、物资准备、防护措施等安全关口。要突出抓好基层干部骨干组织指挥能力素质培养,加强各类险情应急指挥、突发情况处置的综合演练,培养各级指挥员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各级指挥员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能力。
(四)严格部队管控。要严格落实条令条例,狠抓一日生活制度落实,保持部队正规秩序,防止人员失管失控。要加强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的检查巡查,及时查纠私自下水、违规游泳等问题。部队外出训练或执行任务时,要及时了解当地气候特点,熟悉周边水域水情,健全管理规定,完善防范措施,提高部队日常管理标准,严防淹亡事故发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