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战争教案

信息化战争教案

信息化战争教案

同学们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军事高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高技术兵器,那是高技术战争。那么在战争中大量使信息化平台进行作战指挥、控制,用信息为主要作战手段和方法的战争,就是我们未来将要面临的一种新型的作战争样式。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年爆发的局部战争虽然称不上完整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但它显示了信息化战争的一般特征。未来的战争不将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时代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增强爱国、卫国、建国的自觉参与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

第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第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第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第四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信息化战争与过去的传统战争有些什么样的区别呢?对于我们在座的大学生来讲可能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增强同学们对常规战争的一种感性化认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亮剑》(放短片)

从短片中我们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常规作战。残酷、血腥,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抗。不过我

们从短片中要学习一种精神。敢于胜利,战胜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战争将是另外一种模式,那就是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在这里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国防环境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相区别就是“信息化”,也可以说,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战争的根本特征和主要标志。不认识和不理解信息化,就难以正确把握信息化战争。

从信息化概念的提出至今,无论是对信息化概念本身,还是对社会信息化、军事信息化或战争信息化,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对信息化理解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从军事创新角度认识信息化,核心是用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形成大的系统,目标在于”提高能力“。

第二种观点:以”系统集成“为主要途径,强调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即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系统集成过程。

第三种观点:把信息化模块化。即认为,信息化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数字化、网络化、精确化和智能化。从而实现人与武器、人与战场的最完美的结合。(放短片)(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对于信息化战争不同的专业也有不同的叫法。通信专家叫信息战,计算机专家叫计算机战,网络专家叫网络战。各有其意。

信息战是近几年来国外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信息战并不是外国人的新发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就有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当时还不可能提出信息战的概念,但已经把信息战的精髓—获取和利用信息对克敌制胜的重要性说得明明白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电子学、光学、材料、计算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反获取、反利用信息的招数也越来越巧妙,如此推动着信息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现代军事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概念

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称为信息化战争。

具本来讲: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信息网络系统,综合运用作战保密、军事欺骗、电子战、心理战和实体摧毁等手段对敌方的信源、信道和信宿实施有效控制,进而瓦解或摧毁敌方战争意志、战争能力、战争潜力的军事活动。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海湾战争。为什么要讲海湾战争呢,因为海湾战争是现代历史上,

被军事专家认为是第一场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战争。

……起因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5 %,天然气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 %。日产石油约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的23 %;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 万桶,约占世

界石油日出口量的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 个特大的油田,有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 万桶,其中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这一切都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决定武力解决。

(结合幻灯讲解)

萨达姆决定以死对抗,是因为萨达姆觉着自己的防空力量还可以。

海湾战争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战争准备阶段 (沙漠盾牌)

伊拉克兵力情况

美国兵力情况

美军在伊拉克周边的兵力部署情况

在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三个方向建立了战略电子对抗网络,部署了EA-6B、EF-111A、EC-135等一批具有电子、红外干扰设备和全向靠警系统的空中电子侦察与干扰飞机,以及装备有雷达发射定位侦察系统、雷达侦察接收系统、通信侦察收测向系统、通信干扰系统的8个电子战情报营和5-7个电子战情报连,完全掌握了战区空间的制电磁权。

第一阶段的结果

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军作战部队兵力对比是1:2,多国部队的坦克、火炮数量也比伊军少,但多国部队海空力量远远超过伊军。

第二阶段:空袭与反空袭阶段 (沙漠风暴)

在海湾战争打响之前,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即在海湾激烈展开。多国为了对伊军主要目标和战场情况始终保持着高透明度,美军把海湾战争爆发之前5个半月用侦察、监听、截获、破译以及照相判读等方法获得的伊拉克领土上的无线电信号和资料,全部储存在计算机内,供制订作战计划、确定攻击目标和实施电子干扰时使用。

“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E-3A“哨兵”式、E-2C“鹰眼”式预警指挥飞机和F-4G“野鼬”式反雷达飞机、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飞机首先升空,和其他电子对抗设施一起,对伊军的电台、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压制性干扰,使伊军的通信联络中断、电子设备丧失功能、雷达显示屏一片混乱,连巴格达广播电台的信号都听不清楚。盟军完全取得了战场上的“电磁优势”,多国部队用电子战开辟了空中通道,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就获得了制空权,为大规模空袭准备了条件。

1991年的海湾战争,被美国军方认为是第一次把信息战从研究报告中搬上实战战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特工利用伊拉克购置的用于防空系统的打印机途经安曼的机会,将一套带有病毒的芯片换装到这批打印机中,并在美军空袭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潜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瘫痪。然而,正当美国人为此沾沾自喜时,他们的计算机专家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方网络系统遭到黑客们的无情攻击。

在这个阶段,美军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F-117阿帕奇武装直升

机,爱国者导弹以及航母编队。

第二阶段的结果

通过大规模空袭,切断了伊拉克北部与南部的联系,阻止伊军向科威特战区增援和提供后勤补给,孤立科威特战区的伊军,削弱了前线伊军的战斗力。

美军的空袭使伊军第一线部队实力下降50%,第二线部队实力大约下降50-25%

伊军向以色列发射17次38枚“飞毛腿”导弹,其中17枚被“爱国者”导弹拦截。向沙特发射17次42枚“飞毛腿”导弹,其中33枚被拦截。

第三阶段:地面作战阶段 (沙漠军刀)

根据作战方案,多这部队原计划三路攻入科威特,中路从科威特正面攻入,西路从科威特以西迂回,东路从科威特以东海路发动登陆战役。在原计划中,中路则是主要突击方向,西路则是包超方向,目的是切断科威特与巴格达之间的联系。东路从海的进攻则

是侧应。但是萨达姆已经充分估计到美军的主攻突击方向,在入侵科威特后的5个多月时间里,建立起一个倒三角形的防御体系,把部队的主力顶在科威特的南部。要是这么打,就是硬碰硬,大战在即,施瓦切可夫夫当即立断,针对伊拉克在沙伊边境没有配置重兵的情况,突然将主力集团快速向西机动200公里,改为向伊拉克防线西侧实施主要突击,这样临时改变部署,即便被伊拉克察觉,他也来不急调整部署了。1991年2月24日,美军以急袭的方式,开式了沙漠军刀行动,共有13个国家的军队,53人参加了这次行动。

地面作战四天中,多国部队摧毁伊军坦克约300辆,俘虏伊军士兵10万人。至此,

海湾战争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信息化特征的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那么信息化战争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内容:

由于光缆通讯、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及传感技术、信息联网及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信息化战争的产生提供了特质技术基础。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方面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推行“横向一体化”的原则,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军队,使用信息化作战平台,并也再投入实际的战争之中。

美国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以及它的科技优势和综合国和优势,在信息化时代的国际事务及军事活动中要推行霸权主义是必然的。那么中小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也必然建造自己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军队,以反对霸权主义。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一个核心——指挥控制战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蝈蝈有时无故跳水“自杀”。经研究发现,寄生在蝈蝈体内的线虫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在水里完成生长,并依靠水来繁殖。怎么办呢?这时线虫幼虫就会分泌一种化学元素,在结构上与寄主的控制中枢神经细胞生长的特定蛋白极为相似,能破坏和控制寄主的中枢神经,导致蝈蝈“神经失常”,跳水“自杀”。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战的原理类似于线虫幼虫诱使蝈蝈“自杀”——通过计算机病毒调动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军在一次“网络勇士”的演习中,一名空军中尉用一台普通的电脑和调制解调器,在马萨诸塞州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的系统中心控制室里,通过一根电话线使他的计算机联入互联网,不到几分钟就进入到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指挥控制系统,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舰队司令员的指挥权,该舰队司令员却浑然不知。

两大支柱-----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军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战场,精确打击、精确保障、精确动员等“精确系列”业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代名词,让诸多兵家深信“战争迷雾”即将散尽,“透明”的战场指日可待。

三个能力-----全面掌握战场信息能力;

多种有效的攻击能力;

对被攻击目标实施毁伤评估的能力。

当前战场评估的准确程度也还远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实施第一次“斩首行动”时,深信侦察实时、定位准确、打击精确,萨达姆必死无疑,一切均在掌控之中。但事实是没过几个小时老萨就神态自若地现身,给美军当头一棒。现阶段,评估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战场上被摧毁的实物、空中侦察报告、攻击时的录像、人工情报、现场目击者、卫星侦察结果等。显而易见,这些数据主要是根据观察对有形设施的破坏得出的结论,偏重反映物质毁坏情况,而打击产生的破坏性、震撼性效果却得不到反映。不仅如此,这些数据均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战场客观的部分情况,难以做到全、细、准,因而评估的结果难以保证精确,“看透战场”也就愈加困难。

四种形式-----精确战、计算机战、

隐身战和“虚拟实战”

精确战(谢菲尔德号)

精确作战有很多典型战例。(播放幻灯、结合幻灯讲解)其中,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役中,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就是精确作战的一个典型战例。

(点击幻灯)“谢菲尔德”号是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导弹驱逐舰,造价高达两亿美元。英国人对它有一个爱称,叫“闪光的谢菲”。

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的水上巡逻飞机发现了停在马岛附近的英国的“赫尔墨斯”号航母和“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阿根廷立即出动(点击幻灯)两架法制“超级军旗”攻击机去攻击这两艘军舰。两架“超级军旗”以1200公里/小时的速度,掠着海浪超低空飞

行,同时关闭机载雷达,以避开英舰雷达的探测。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一般海上超低空飞行,最低只能飞到距海面80米的高度。而阿根廷飞行员突破了极限,飞到了距海面30米的高度。这时飞机上的高度表已经完全指向了零。此时飞行员打个喷嚏,飞机都会一头栽进大海。

目标越来越近。在距“谢菲尔德”46公里处,“超级军旗”突然跃升至150米,同时启动机载雷达。雷达锁定目标后,两枚“飞鱼”导弹直扑目标。然后“超级军旗”迅速转弯,并急剧下降高度,高速退出战场,顺利返航。

两枚“飞鱼”导弹紧贴水面呼啸而至。其中一枚被“谢菲尔德”号的自动干扰波发射器干扰,飞向邻近水域。另一枚因距水面很近,英舰上的雷达没有捕捉到它。一阵剧烈的震撼,导弹不偏不倚正中预定位置:“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操作、控制中心。

(点击幻灯)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飞鱼导弹击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一瞬间。随后这枚飞鱼导弹又接连穿透了两个舰室,几乎是从中间穿透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将整个“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拦腰斩断。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安静的沉入了海底。闪光的“谢菲”,永远不再闪光。

例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海军出动3架舰载机轰炸伊拉克一座发电厂,其中两架A-6E“入侵者”重型攻击机各携带有“斯拉姆”空对地导弹,另外一架A-7轻型攻击机予以协同。A-6E发现目标后,首先发射一枚“斯拉姆”导弹,把坚固的厂房炸开一个直径10米的大洞。2分钟后,另一架A-6E攻击机向目标发射了第2枚“斯拉姆”导弹,奇迹出现了:第2枚导弹居然从第一枚导弹炸开的洞口穿入厂房内部,将电站彻底摧毁。这一战例说明,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具备了现代的“百步穿杨”术,可以进行“点穴”式的打击。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精确作战更是唱了主角。

计算机战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的研究生罗伯特·泰潘·莫里斯向互联网上传了一个“蠕虫”程序,使美国军方8500台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000台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美国国防部战略通讯系统陷入混乱状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美元左右。

隐身战

隐身技术大量投放战场。隐身技术作为防护技术的“软力量”,正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继飞机、舰船大型装备成功应用隐身技术后,不久的将来,隐身坦克、隐身火炮、隐身战士等会在战场上时隐时现,从而进一步模糊了交战双方的感知领域。

虚拟实战

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统计,已知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受到外来袭击的次数:1992年53次,1993年115次,1994年225次,而1995年559次。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估计,五角大楼的计算机系统实际遭到袭击次数多达25万次之多,而其中约有65%获得了成功。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黑客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目前,“黑客部队”规模最大、建立最早的是美国。2002年,为防止出现所谓的“网络”9.11事件,布什总统发布了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司令部。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也称为“140部队”。目前,美军大约有4万人从事与网络战相关的工作,整个美军的网络战部队将于2030年左右全面组建完成。除美国外,

世界其他国家也积极跟进组建“黑客部队”。俄、法、德、日等国已基本开成了自己的网络战理论,相继成立了网络战机构或部队,并公开征召计算机人才。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1、国家战略能力成为战争的制胜基础

2、“综合强制”成为达成战争目的的主要方式

3、“一体化联合”成为作战争体系的基本形式

4、信息优势成为衡量战争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

标志

5、外层空间、信息空间等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

导空间

6、“大空间多方位精确直达作战”成为信息化作

战的基本方法。

信息优势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了C3I系统的巨大威力。在美国本土和海湾战区之间,有全球军事指挥通信系统和国防通信网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各种信息,从海湾地区和世界各地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本土的指挥控制中心,经过计算机处理,在几分钟之后,又迅速传回到战地指挥部。

美国建立的GPS系统是由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的18颗卫星和各种地面系统组成的,可以自动显示出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定位精度达到了不超过15米,测速的精度达到每秒0.1米以上。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还特意发射了6颗卫星,使卫星定位精度不超过7米。

1905年5月,两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大摆战场。在以东乡平八郎为司令的日本舰队中,有一艘军舰的几名无线电技术人员把追踪到的俄国舰队的无线电波,破译成电文,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俄国舰队的航行路线。5月27日下午,俄国舰队果然出现了,早有准备的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出现在俄国舰队面前。东乡平八郎一声令下,一阵猛烈的舰炮枪火,立即就把一艘俄国战舰击沉了,旗舰“苏沃洛夫”号也受到重创,旗舰上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日斯特文斯基身受重伤,并且被日军俘虏,俄国舰队立刻大乱。日军又监听到了溃散的俄国军舰互相联络的无线电通讯。第二天上午,正当残存的俄国军舰重新集结起来,准确向海参崴军港驶去的时候,早已经摆好战斗队形的日本舰队包围了上来,俄国舰队只好挂起白旗投降。

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

1、信息嵌入时期的信息化战争

这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初始阶段,信息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快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微电子、芯片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始不断嵌入机械化战争体系,完成着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原始积累。

2、综合集成时期的信息化战争

这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中级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机械化作战体系中的大量嵌入,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整个武器装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并在战争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机械化作战的思想的影响将越来越小,信息化战争的理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形成信息化战争体系的雏形。

3、体系融合时期的信息化战争

这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称作成熟阶段。战争中将很大程度地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并在陆、海、空、天、电、信息、心理、认知等多维空间展开体系性对抗。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2、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

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武器载体。这些作战平台是自动化指挥系统的节点,是自动化指挥系统发挥打击威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或准备多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如M-1080型智能坦克、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联合先进技术”飞机、1.42战斗机等。以1.42战斗机为例,它是俄罗斯研制的第四代作战飞机,机上装有雷达、激光、红外组成的火控系统,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达400公里,可同时跟踪与识别1520个目标,同时攻击其中的68个目标,挂载的空空精确制导导弹射程达400公里,具有远、中、近距离全向、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和“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隐身化、无人化。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往往是相反相成的。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对付各种侦察的威胁,就是采取相应的反侦察措施和手段,让敌人“看不见”、“摸不着”。隐形技术和隐身武器装备应运而生。隐身化就是运用材料、结构、电子、红外光学等隐形技术,减小雷达反射面积,降低红外辐射强度,减弱噪声、缩小目视探测距离,达到提高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目的。目前,隐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坦克、舰船等作战平台。第三代B-2轰炸机和F-117A战斗轰炸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1m2。第四代隐身战斗机F-22,具有全频谱隐身性能,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8m2。此外,隐身通信系统、人体隐身器、隐身军用机场等装备和设施也已研制成功,可以预见,隐身技术和隐身作战平台将给未

来战场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3、作战形式将发生质的跃进

一是电子战将贯穿始终;二是机动战将广泛实施;三是计算机病毒战将普遍展开;四是非接触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方式;五是隐形战将充满战场空间;六是太空战的逐步展开;七是虚拟战场欺骗战将悄然兴起。

四、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一)确立信息化的思想观念

(二)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三)大力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

二炮部队东风15导弹部队,一连的军官竟占全连人数的三分之一,且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还有一名博士,两名硕士呢。我们操纵的可是最新型的地空导弹,没有这么多高素质的官兵,玩不转。

事实真像党小煜说的这样吗?记者怀着一种神秘感登上新装备的一个作战平台——指挥控制方舱。可在观摩一连的战斗操作演练时,却意外地发现,新装备的操作非常简单。战位上的5名军官,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打开几个开关、按下几个按钮、敲击几下键盘就完成了整个战斗操作。

“呵呵,原来以为新装备多么复杂,没想到操纵起来这么容易啊。”记者随口说道。

“是呀,这就叫信息化的装备,…傻瓜化?的操作。”搜索军官王军的附和让记者感觉到,这么多高学历干部“窝”在一连,有点浪费了。

可是在晚上的聊天中,党小煜谈及两件事,让记者哑然了。

5月18日,一连和某新型战机进行对抗演练。空勤军官王春田利用新装备的自动跟踪系统,稳稳地把“敌机”锁定。突然,新型战机在机动转弯时释放出强干扰信号,荧屏顿时被雪花状的杂波所淹没,目标丢失。此时此刻,只见王春田稍作思索后,顺手按下一个操作按钮,启动了另一种搜索跟踪方式,目标又出现在荧屏上。

党小煜说:“王春田这个按钮可…按?得不简单,得要迅速调动大脑里的…内存?,判断出干扰类型、强度、波段。如果没有他在西安电子学院的大学本科知识作底子,没有平时对电磁学理论的积累和对新兵器性能的掌握,是很难果断地在众多按钮中选定那个按钮的。”

再说去年底,一连跟随营里赴某地执行演练任务。实弹射击的前1分钟,油机突然告警,油温达到理论临界点。若不采取措施,新装备将启动自我保护系统,自动关机。而此时,正

是导弹引而待发之际,如果系统关机,必将延误战机。怎么办,此时此刻,战位上的6名大学生干部一致决定按下取消“保护屏蔽”的按钮,让装备正常工作。说时迟,那时快,导弹按时发射。关机检查,毫发无损。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高素质人才,谁敢下那么大的决心取消保护屏蔽!”

(四)搞好信息化战场建设

(五)建立与信息化战争要求相适应

的武装力量

(一)武器装备研制、采购、维修费用上升

由于武器装备日益向着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件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往集中了许多科学研究成果,研制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研究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费用和购置费用的投入明显增加。美制“土星”-5火箭飞船,耗资300亿美元;一艘航母价值40—50亿美元,一艘潜艇十几亿美元,一颗间谍卫星10亿美元,一架战斗机3000—4000万美元,F—117A隐形战斗机1亿多美元,B—2飞机22亿美元,一辆M—1Al坦克300万美元,一枚战斧巡航导弹135万美元。这些武器在使用中的能耗、弹药、零部件也都花费巨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坦克由5万美元上升为200~400万美元,战斗机由10万美元上升为3600~4亿多美元,航母由700万美元上升为30~35亿美元。

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消耗巨大的战争。海湾战争只持续了42天,多国部队总耗资达61亿美元,平均每天1亿多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共耗资100多亿美元。英阿马岛之战,双方共耗资50亿美元。高技术武器十分昂贵,

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十分繁重,弹药、油料、食品、生活用品等消耗量越来越大。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在开战头50分钟就发射了3000吨炮弹,平均每分钟发射60吨,以军在战前所储备的10万吨弹药,仅10多天就消耗殆尽。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共消耗弹药2万余吨,日均消耗近300吨;消耗油料70多万吨,每天耗油近万吨;消耗各种物资10余万吨,人均消耗量近3000千克,每人每日40千克。在海湾战争中,弹药的日消耗量是朝鲜战争时的20倍,越南战争时的4.6倍;水的日消耗量为4.5万吨,全部靠净化后运来;食品日消耗量约2600多万美元;油料日消耗为1 900万加仑。有人计算,海湾战争中,美国从国内运往中东的各种物资等于把美国一个中等城市搬到了海湾地区。为此,美军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空运上,动用了军事空运司令部90%的运输机,还租用了国内、韩国和德国等30多

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海运上,军事海运司令部出动了135艘运输船,后备船队出动了170艘商船,还租用78艘外籍船;在地面运输上,美国本土动用了7个州的2400节火车车皮,在沙特组织了5000辆运输汽车。据不完全统计,海湾战争中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1200多万苏军在4年卫国战争中消耗660万吨物资的一半。

为了使导弹等类武器处于良好的状态,要有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维护、保养。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有20多个种类各种型号的飞机3000多架,每架飞机起飞一次就需要几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保障。如果按日出动2000架次计算,每天就需要几万人进行这种技术保障。技术保障除了要有熟悉技术的人员外,还需要大量各式各样的配件及保障的作业工具和场地,战场技术保障任务的繁重也给组织指挥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另一方面又对技术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技术兵器零部件数量多,技术保障复杂,如F-16战斗机发动机系统零部件达4500多个;“爱国者”导弹操作程序有600多道,技术人员培训需要 38个教学周。而技术越复杂,就越容易产生故障,保养时间也越长。为保证高技术兵器处于良好状态,各种保障人员占美军总数近1/2。

战后美军不得不把900多架直升机全部拆卸,进行清沙。

2003年至2005年3个财政年度,美国在伊拉克军事行动中的开支分别为510亿、773亿和873亿美元,而今年预计将达到1018亿美元。就算美国今年开始从伊撤军,仍需再花费3000多亿美元。加上在阿富汗的战争开支,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国的军事行动总开支最终将超过8110亿美元。

数字化战场

海湾战争以后,美国陆军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提出一项“21世纪部队”的现代化计划。实现战场数字化是这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字化战场,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文字、话音、图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变成数字编码,通过无线电台、卫星通信、光纤等传输手段,把战场指挥部、各参战部队。单件武器直至单兵以及后勤分队联系起来,形成纵横交错的战场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上下左右近实时的信息交换,最大限度地实现战场信息共享,使陆军各级部队更快、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及时掌握战场态势,优化指挥控制功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生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例如,在这个通信网络中,陆军通用地面站接收从卫星、侦察机和地面侦察系统获取的目标信息,通过数字化系统迅速传输给指挥中心,使指挥官及时了解战场态势,迅速做出决策,下达作战命令。把信息直接传输给武器系统,可帮助射手及时发现和摧毁目标。又如,车际通信系统可沟通战车之间的联系,某辆战车发现目标,可及时通知处在有利射击位置的另一辆战车进行攻击。单兵数字化装备又称“士兵C(U3)系统”,包括士兵计算机、无线电台、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微型摄像机等,可在士兵之间、士兵与其他武器和指挥部之间传输数字信息,及时通报敌情,同时帮助士兵辨别方向、识别敌我和进行精确射击。实现战场数字化,使战场的透明度增加,作战指挥效能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加快,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增强,后勤保障更加有力。信息技术是战场数字化的基础。利用数字化设备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是

实现战场数字化的有效途径。美国陆军正在实施战场数字化计划,1994年已组建第一个营级试验性数字化部队,1996年将建成数字化旅,1997年建成数字化师,到2010年实现整个陆军数字化。美国海军和空军,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军队也有类似的计划。未来战争是以信息战为特征的战争,实现数字化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