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信原理新教案(第七章)10-11

通信原理新教案(第七章)10-11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的系统运行,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权力。社会是大系统,传播是重要的子系统,使人认知环境,改造环境。多种定义:1、共享说:共享信息的过程或传播符号。#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以理解和产生为共同条件#以规范性批判未定义#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愿望2、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播者对受传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或过程#缺点:把劝服者看成一切目的和本质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3、联系说:把生命世界不相连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 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传播的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重要前提之一,受传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五人哈罗德拉斯维尔:划分传播研究领域(5w)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忽略信息反馈)。。1控制分析领域2控制分析领域3传播渠道领域4受众分析领域5效果分析领域。贡献:1传播体系的初步建设2从功能角度提出的三大功能:1、雷达功能(环境监测功能),作用:让人们从社会成员变成公民(参政议政被告知)2、协调功能(社会变化快,利益团体,群体结构复杂)3、协调功能(讲台作用:教化—传播大众)作用:文化传播(广告娱乐功能) 5w评价:他把传播看成现行单向的流动过程,没充分认识到受传者主观能动性,没看到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保尔—拉扎斯菲尔法:利用实证派的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大众传播,改变了美国社会学面貌。有限效果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作用有限,有时是微乎其微。两级传播:信息由传播媒介传向一部分人,再传到大众。量化: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大规模社会问题) 2、库尔特—卢因:开创两领域:1、完整心理学奠基人2、群体动力学:人的心理要与其他人合在一起 3、卡尔—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开创人之一,耶鲁学派著名奠基人:1研究人的态度的改变,用说服方法改变态度2创立一方面与两方面理论,正对不同人,说服策略不同,用文化程度区分。启示:传播活动取得传播者想要的效果取决于受传者原有的态度和个人差异 4、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创立者合集大成者贡献:1《传播学概论》开创这一学科,创建高水平研究机构,为传播学培养人才,确立传播学学科地位2编写一批高水平传播著作和教材,建立完善体系3出版传播学教材,整合传播学理论 四大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着眼于认知层面):理论:1大众传播媒介在现有社会影响到人们的议程设置2大众传媒通过信息传播活动和新闻报道,认为重要的时间为人们提供了议事事件的重要性,显著性依据特点:1在认知层面客观上测量到了大众传媒强大影响力2研究着眼于大众传媒信息报道3暗示了拟态环境的强大意义1开放性2开创了政治传播学的研究3揭示了大众传媒政治经济力量的存在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1每个人有两种社会人性,趋利避害和怕被孤立2人在社会发表意见之前,都有一种准统计器的感觉系统,优势意见是什么,则就会支持优势意见,如果与优势意见不一致,则保持沉默。优势意见就是大家都同意的意见。3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成为优势意见最主要提供者舆论效果(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的影响因素):1共鸣效果,多数传媒内容具有高度类似性2累积效果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3遍生效果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广泛性大众传媒对其影响:1大众传媒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2对何种印象正在增强形成印象3队和中一件可以公开发表而不受孤立形成印象理论特点:1舆论观a政治哲学把舆论看做公意,是共同体最高意志,是民主政治基础,政治合法化途径b是社会学有机体概念,认为不是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是社会互动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c行为科学的观点诺依曼舆论观点: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在维持社会正和方面起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引起的社会解体2效果观a在认知态度行为各个方面都起作用b大众传播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2、涵化理论/培养理论,涵化就是文化化:1(1)提出者乔治.格伯纳美国传播学家(2)研究起点:控制世界的是讲故事的人—西方谚语“如果控制讲故事的人就能控制世界”(3)a 电视机是美国家庭中心成员,成为大多数时间解说最多故事的人b看电视多的人观念意识,外界信息来自于电视某一特定节目,他们有共同世界观价值观c此类人涵化效果,如果是暴力节目则有恐惧感,消除的方法就是回到电视中继续看暴力节目d实验法,对比实验(4)

通信原理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值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携带信号的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 1- 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偶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变换、储存;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缺点:一般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系统设备较复杂。 1- 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信源编码: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降低码速率),完成A/D 转换。 信道编码/ 译码: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认为扰乱数字序列,加上密码。 数字调制与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1- 5 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 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 7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FDM,TDM,CD。M 1- 8 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答: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向传输。半双工: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收发消息。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他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方式。并行传输一般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如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串行传输使用与远距离数据的传输。 1-10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几个有名的传播学理论

1.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据“第三人效果”理论,受众倾向于认为传媒信息对其他人(第三人)的影响更大。在此次碘盐危机中,受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家里缺不缺盐,而是预计其他人会因为碘盐恐慌而抢购。因此,为了避免“后下手遭殃”的结局,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当群体不约而同形成这种共识时,“恐慌购买”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9.媒介霸权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通信原理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5-1 已知线性调制信号表示式如下: (1)t t c ωcos cos Ω,(2)t t c ωcos )sin 5.01(Ω+。 式中,Ω=6c ω。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和频谱图。 1(1)cos cos [cos()cos()] 2[cos cos ]{[()][()][()][()]} 2 1 (2)(10.5sin )cos cos [sin()sin()] 4 [(10.5sin )cos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t t F t t t t t F t t ωωωπ ω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ωπδωωδωωΩ=-Ω++Ω∴Ω= --Ω++-Ω+-+Ω+++Ω+Ω=+-Ω++Ω∴+Ω=-++ 解:)]{[()][()] 4 [()[()]]} c c c c j π δωωδωωδωωδωω++-Ω---Ω+++Ω--+Ω π π 5-2 根据图P5-1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图P5-1 解: 从波形中可以看出,DSB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输出波形失真,不能恢复调制信号;而AM 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能正确恢复调制信号。 5-3已知调制信号m (t )=cos(2000πt )+ cos104 πt ,进行单边带调制, ()sin(2000)sin(4000) 1111 ()()cos ()sin cos(12000)cos(14000) 22221111 ()()cos ()sin cos(8000)cos(6000) 2222 USB c c LSB c c m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s t m t t m t t t t ππωωππωωππ=+=-=+=+=+ 解:则 5-4 将调幅波通过残留边带滤波器产生残留边带信号。若此滤波器的传输函数H(ω)如图P5-2所示(斜线段为直线)。当调制信号为()[100600]m t A sin t sin t ππ=+时,试确定 图P5-2 (横坐标的单位为f/kHz )

传播学原理笔记详细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就是物质或能量,就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她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与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就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主体与客体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就是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就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就是否合理、传播渠道就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就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与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存在就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②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独立性与能动性:精神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发展,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把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既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也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后者:仅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②前者: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后者:回避这些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③前者:精神生产既然就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产品;后者: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通信原理习题答案-西安邮电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常用通信术语;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定义; 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离散消息的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源熵)的计算; 衡量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传码率、传信率、频带利用率、平均传信率和最大传信率的计算及其关系; 误码率和误信率的定义及计算。 一、简答题 1.消息、信息、信号,通信的含义是什么通信系统至少包含哪几部分 2.试画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并指出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说明数字通信系统有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的工作方式及其特点。 4.举例说明如何度量信息量。 5.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是什么这些性能指标在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中指的是什么二、综合题 1.设有四个符号,其中前三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4,1/8,1/8,且各符号的出现是相对独立的。试计算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 H x bit/符 2.一个由字母A、B、C、D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10代替C,11代替D,每个二进制脉冲宽度为5ms。

(1)不同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 1 1 1 3 P A ,P B ,P C ,P D 5 4 4 10 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R b max 200 bit/s R b bit/s 3.国际莫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 表示,“点”用持续1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1/3。 (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I 2 bit I. bit H x bit/符 4.设一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出现的概率为 1/224。信息源每秒发出 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试计算该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R b 6405 bit/s 5.已知某四进制数字传输系统的传信率为2400b/s,接收端在小时内共收到126个错误码元,试计算该系统的误码率P e 。 P e 105 6.某4ASK系统的4个振幅值分别为0,1,2,3。这4个振幅是相互独立的; (1)振幅0,1,2,3出现概率分别为:,,,,求各种振幅信号的平均信息量 (2)设每个振幅的持续时间(即码元宽度)为1s,求此系统的信息速率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张辉第五章

5-2 解(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由得 式中,是的频谱函数,在功率谱密度中,第一部分是连续谱成分,第二部分是离散谱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 (2)当基带脉冲波形为 的付式变换为 因为 所以该二进制序列不存在离散分量。 (3)当基带脉冲波形为

的付式变换为 因为 所以该二进制序列存在离散分量。 5-3 解(1)由图5-7得 的频谱函数为 由题意 且 所以 代入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双边功率谱密度函数式,可得

(2)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离散谱分量为 当 代入上式得 因为该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中存在离散谱分量,所以能从该数字基带信号中提取码元同步所取得频率的分量。 该频率分量的功率为 5-6 解AMI码为+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HDB3码+1 0 -1 +1 0 0 0 +V –B 0 0 –V 0 +1 0 -1 5-7 解PST码为- + + 0 + - - + 0 - + 0 - + + - 双相码为01 01 10 01 10 10 01 01 01 10 10 01 01 01 10 10 5-8 解原信息代码为101000010000110000101 5-9 解(1)令 由图5-8可得, 因为的频谱函数为 所以,系统的传输函数为 (2)系统的传输函数由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波器三部分

组成,即 因为 则 所以,发送滤波器 和接收滤波器 为 5-10 解(1)总特性H (f )可以看成是图5-11两个三角形特性之差,即 H (f )=H1(f )-H2(f ) 其中 []211111()()(1)(1)2H f h t W Sa W t α απαα +?= ++g []222111()()(1)(1)2H f h t W Sa W t α απαα -?= --g 所以冲激响应 [][]122222 1`1`()()() (1)(1) (1)(1)22h t h t h t W Sa Wt W Sa Wt ααπαπααα =-+-=+--g g (2)因为该系统克等小成理想低通特性1 1 1,()0, eq f W H f f W ?≤? =? >?? 它所对应的无码间串扰的最高传码率为2W1,所当传输速率为2W1时,在抽样店无码间串扰。 (3)系统实际带宽为 2() i s s H C T T ππωω+ =≤∑1(1)B W α=+,因此频带利用率为 1122 (1)1B R W B W ηαα = ==++ (4)该系统的h(t)的谓不衰建较快,与2 t 成反比,因此有利于减小由码元定时误差所引起的码间串扰。 5-11 解 方法一: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当最高传码率1 B s R T = 时,能够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的基带系统的总特性()H ω应满足 2() i s s H C T T ππωω+ =≤∑

(完整版)数字通信原理第五章纠错编码习题解答

第五章 纠错编码习题解答 1、已知一纠错码的三个码组为(001010)、(101101)、(010001)。若用于检错,能检出几位错码?若用于纠错,能纠正几位错码?若纠检错结合,则能纠正几位错码同时检出几位错码? [解]该码的最小码距为d 0=4,所以有: 若用于检错,由d 0≥e +1,可得e =3,即能检出3位错码; 若用于纠错,由d 0≥2t +1,可得t =1,即能检出1位错码; 若纠检错结合,由d 0≥e +t +1 (e >t ),可得t =1,e =2,即能纠正1位错码同时能检出2位错码。 2、设某(n ,k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为: 001011100101010110G ?? ??=?????? ①试确定该(n ,k )码中的n 和k ; ②试求该码的典型监督矩阵H ; ③试写出该码的监督方程; ④试列出该码的所有码字; ⑤试列出该码的错误图样表; ⑥试确定该码的最小码距。 [解] ①由于生成矩阵G 是k 行n 列,所以k =3,n =6。 ②通过初等行变换,将生成矩阵G 变换成典型生成矩阵

[] 100101010110001011k G I Q ?? ??==?????? 由于101110110011011101T Q P Q ???? ????=???? ????????, ==,可知典型监督矩阵为 []110100011010101001r H PI ?? ??=?? ????= ③监督方程为5424315 300 00 a a a a a a a a a ⊕⊕=??⊕⊕=??⊕⊕=? ④所有码字见下表 ⑤错误图样表即错误图样与校正子关系表,见下表

通信原理部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 1-10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有哪些?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涉及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可维护性等。其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主要性能指标,在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同样的消息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度,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具体误差率指标有误码率Pe、误信率Pb。 1-11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来衡量,差错率有误码率,误信率。 第二章确知信号 2.试分别说明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特性。 答:能量信号的其能量为有限的正值,但其功率等于零;功率信号其能量为无穷大,其平均功率为有限值。 7.自相关函数有哪些性质? 答:(1)自相关函数是偶函数。(2)与信号的能谱密度函数或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傅立叶变换对的关系。3当I=0时,R(0)等于信号的平均功率或信号的能量 第三章随机过程 3-6.已知噪声的自相关函数为 =(为常数) (1)试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2)试画出及的图形。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复习: 1.何谓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是?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将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是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历史的演进过程?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人类传播的演进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符号和信号时代 (2)说话和语言时代 (3)文字时代 (4)印刷时代 (5)大众传播时代 (6)网络传播时代 通过上述对传播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传播在以下方面呈现出的特征及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3.何谓传播学?传播学研究对象有哪些? 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学问。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即:(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对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重要的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时间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2)人类传播的形态。我们所说的传播形态是指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传播形态。同时在一个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又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比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们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等研究。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从普遍意义上,对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传播学的深化研究,即深刻地研究传播的本体活动。 4.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 2、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 2、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又与《广播电视概论》等课程密切相关。 (四)学时、学时分配安排 本课程51学时,每周3学时。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入适当的传播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2课时) 1、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

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2课时)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2、符号的类型 3、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意义的定义 2、符号意义的分类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课时)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1、人类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传播过程的特点 3、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 4、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 第四章大众传播(8课时)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学原理郭庆光版

传播学原理复习 1、传播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对象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 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③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现象、人类传播的规律、社会传播的系统、传播的发展。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3、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4、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5、信号的特点 ①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②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6、象征符与信号不同的的特性 ①人工符号,人类社会的创造物;②既可表示具体事物,也可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

通信原理第五章习题解答

习题 5-1 设待发送的数字序列为10110010,试分别画出2ASK 、2FSK 、2PSK 和2DPSK 的信号波形。已知在2ASK 、2PSK 和2DPSK 中载频为码元速率的2倍;在2FSK 中,0码元的载频为码元速率的2倍,1码元的载频为码元速率的3倍。 解:波形略 5-2 已知某2ASK 系统的码元传输速率为1200B ,采用的载波信号为A cos(48π?102t ),所传送的数字信号序列为101100011: (1)试构成一种2A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并画出2ASK 信号的时间波形; (2)试画出2ASK 信号频谱结构示意图,并计算其带宽。 解:(1)2A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如图5.2.1-2,2ASK 信号的时间波形略。 (2)2ASK 信号频谱结构示意图如图5.2.1-5,则其带宽为B 2ASK =2f s =2400Hz 。 5-3 若对题5-2中的2ASK 信号采用包络检波方式进行解调,试构成解调器原理图,并画出各点时间波形。 解:2ASK 信号采用包络检波的解调器原理图: cos ωc t (t ) (a ) 图5.2.1-2 2ASK 信号调制原理框图 (b ) (t ) 开关电路 图5.2.1-5 2ASK 信号的功率谱 e

各点时间波形:(下图对应各点要换成101100011) 5-4 设待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100100010,采用2FSK 方式传输。发1码时的波形为A cos(2000π t +θ1),发0码时的波形为A cos(8000π t +θ0),码元速率为1000B : (1)试构成一种2F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并画出2FSK 信号的时间波形; (2)试画出2FSK 信号频谱结构示意图,并计算其带宽。 解:(1)2F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如下图,时间波形略。 (2)2FSK 信号频谱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其带宽 221240001000210005000FSK s B f f f Hz =-+=-+?=。 载波 ~ f 1 ~ f 2 载波 开关 s (t ) S e 02FSK (t )

通信原理答案5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六章 \设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 (t )和-g (t )组成,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 为P 及(1-P ):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解:(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P s (ω)=f s P(1-P)|G 1(f)-G 2(f)|2 + ∑|f s [PG 1(mf s ) + (1-P)G 2(mf s )]|2δ(f- mf s ) 由g 1(t)=-g 2(t)=g(t)得 P s (ω)= 4f s P(1-P)G 2(f) + f s (1-2P)2∑|G(mf s )|2δ(f- mf s ) 式中,G(f)是g (t )的频谱函数,在功率谱密度P s (ω)中,第一部分是其连续谱部分,第二部分是其离散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 S=1/2л∫P s (ω)d ω =4f s P(1-P)∫G 2(f)df + ∑|f s (1-2P) G(mf s )|2∫δ(f- mf s )df =4f s P(1-P)∫G 2(f)df + f s P(1-P)2∑|G(mf s )|2 (2)当基带脉冲波形g(t)为 ????? ≤=t T t t g s 其他,02 ||,1)( g(t)的傅立叶变换G(f)为 s s s fT fT T f G ππsin )(= 因为0sin )(==s s s s s T f T f T f G ππ 由题(1)中的结果知,此时的离散分量为0。 (3)??? ??≤=t T t t g s 其他,04 ||,1)(

g (t )的傅立叶变换G (f )为 2/ 2/sin 2)(≠== π ππs s s s s s T T f T f T f G 所以该二进制序列存在离散分量s s T f 1 = 1. 设某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脉冲为三角形脉冲,如图所示。图中s T 为码元间隔,数字 信号“1”和“0”分别用g(t)的有无表示,且“1”和“0”出现的概率相等: (1) 求该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并画出功率谱密度图; (2) 能否从该数字基带信中提取码元同步所需的频率s s T f 1 =的分量,若能,式计算该分量的功率。 解:(1)对于单极性基带信号,)()(,0)(21t g t g t g ==,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为 ∑ ∞ +-∞ =--+ -=m s s s s s mf f mf G p f f G p p f f p ) ()()1() ()1()(2 2 δ 当p=1/2时 ∑∞ +-∞=-+=m s s s s s mf f mf G f f G f f p ) ()(4)(4)(2 2 δ 由图可得 ????? ≤-=t T t t Ts A t g s 其他,02 ),21()( g (t )的傅立叶变换G (f )为

传播学原理读书笔记

传播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一:传播学原理笔记(详细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 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 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 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 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 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 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 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既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也研究精神活动 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 后者:仅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关系的本质。 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 受 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 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 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 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 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 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 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 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 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传播学原理、自己整理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 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传播学,研究“传播”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 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 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 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 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 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信息:什么都是信息。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 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 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 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

一、两种分类方法 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二、自我传播 三、人际传播 四、组织传播 五、大众传播 六、各类传播的特点 各类“社会传播”的特点之比较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 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 空间小中大 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 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 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 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重点:施拉姆)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 三、传播学的形成 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 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 四、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 1.H·拉斯韦尔(1902-1977)

通信原理-第六版-课后答案

思考题第一章 1-2 数字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第一,数字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尤其在中继时,数字信号可以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积累;第二,传输差错可以控制,从而改善了传输质量;第三,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第四,数字信息易于做高保密性的加密处理;第五,数字通信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使通信系统功能增强。 1-3 按消息的物理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答:根据消息的特征不同,通信系统可以分为:第一:电报通信系统;第二:电话通信系统;第三:数据通信系统;第四:图像通信系统。 1-4 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答: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5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答: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6 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答: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可以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1-7 通信方式是如何确定的 答:通信方式是根据消息的传送方向与时间关系确定的。

1-8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传输速率和差错率。 1-9 什么是误码率什么是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所谓误码率,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起的说,误码率即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所谓误信率,又称误比特率,是指错误接收的信息量在传送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表示差错率的。 1-10什么是码元速率什么是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常用符号“B”表示。信息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递的信息量,单位是比特/秒。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二进制下,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只是单位不同;在N进制下,设信息速率为Rb(bit/s),码元速率为Rbn(B),则有:Rb=Rbn*log2N(bit/s) 1-12 什么是信源符号的信息量什么是离散信源的信息熵答:信源符号的信息量是它出现的概率P(x)的函数。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称为信源的信息熵。第三章信道 3-1 什么是调制信道什么是编码信道 答:所谓调制信道是指调制输出端到解调输入端的部分。所谓编码信道是指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短的部分。 3-2 什么是恒参信道什么是随参信道目前常见的信道中,哪些属于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