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哲学领悟爱

用哲学领悟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0829196.html,

用哲学领悟爱

作者:刘成纪

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01期

中国哲学是一种为人生的哲学,爱构成了这种哲学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爱不但是爱人,而且也爱自然,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爱对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来讲,是一个弥漫性的范畴。西方哲学以求取真理为目标,所以爱智慧,因此可称为真理之学、智慧之学;中国哲学以建构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美好社会为目标,所以它是爱世间的,是一种人间哲学。

爱的哲学根据

从哲学角度讲,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任何一种爱都在这个民族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里都有着纵深性的原因。在中国,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同质关系,是中国哲学世间之爱的根据,当然也是中国美学世间之爱的根据。这个同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中国道家哲学讲的“万物皆有道性”。虽然老子、庄子都讲道,但是两者讲的道是有差异的。老子的道论是讲道体,即道在本质上是什么;庄子的道论更多讲的是道性,即道在万物中的呈现。在庄子看来,道不是一个形而上的实体,而是浸于万物之中的道性。他讲万物皆有道性,意味着道并不仅仅为人间的一些高贵者拥有,一般贫民也可以分享道。当然进一步来讲,不但人分享道,自然界中任何一个微弱的生命都可以实现对道的分享。在《庄子·知北游》中曾讲,道无所不在,它存在于蝼蚁卑微的生命中,存在于杂草中,存在于瓦罐中,乃至存在于更污秽的事物中。这就是道不远人,道不远物。按照后人的讲法就是目击道存,触目皆真;眼之所见,就是真实。进而言之,万物皆有道性,意味着万物通过对道的分享而表现出同质性,因为本质一致而相互平等,因为道的整体贯通而成为一个无差别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关系就是爱得以实现的哲学基础。按照这种观点,不但人与人相爱是正常的,人与自然相爱也是正常的,我们没必要歧视自然。甚至反而言之,在人与自然之间,人只不过是其中微末的生命组成,自然是人的来处,也是人的归处,所以爱自然的重要性要大于爱人自身。

第二个方面是自然的可知性。在人与自然之间,中国道家强调万物皆有道性,人和自然同质,这为他们建立顺畅的相互理解关系提供了可能性。关于这一点,《庄子·秋水》讲:有一天,庄子与他的好朋友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看到桥下一条细细的小鱼在水中自由游动,非常感动,于是感慨道:“水中的游鱼是多么快乐啊!”惠子反驳道:“您又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这里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即人到底是否能够感知到鱼的快乐,或者人与自然之间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情感沟通。在这个问题上,庄子是一个自然可知论者,惠施是一个自然不可知论者。显然,中国道家如果没有体认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同质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的本质差异,那么人和鱼之间就是不可理解、不可以相互沟通的。但是庄子认为人和万物共同秉承道性,具有本质的无差别性,这就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个顺畅的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