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实施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实施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实施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实施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实施与护理进展

孟共林、宋小花、李香莉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临床护理教研室湖南邵阳422000)

关键词:糖尿病;运动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R473.5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高能量食品的摄入过多及体力活动减少等,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若干横断面的研究表明: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又会引发代谢综合征[2]。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临床实践证明: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益处非常明显[3]。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运动处方是对每个糖尿病病人具体实施运动的方案。运动处方能否科学,运动处方的措施能否安全有效地实施、护理直接影响到运动的效果。现将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研究与护理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述。

1、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研究实施的现状

糖尿病病人运动治疗的历史,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病人康复的重要性,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外治秘要》都记载了糖尿病的的运动疗法,如糖尿病病人“不欲饱食便卧,亦不宜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也,亦不可强所不能堪耳”,说明运动、运动的量、运动的方式对糖尿病病人治疗的作用。

运动疗法机制是能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都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运动还有积极的心理作用,可消除精神紧张,使心情愉悦,促进睡眠。大量的事实研究证明了这一观点。如胡永善[4]等通过实验说明运动训练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病理特征,使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最大结合率、亲和力常数及受体浓度均下降,从而在相同的胰岛素水平下,更好地促进血糖的摄取和利用。近年来孙敏莉等[5]利用糖尿病大鼠进行

了不同运动量对糖代谢和瘦素影响的研究,表明了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在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均有明显作用,同时瘦素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朱红军等[6]证实了低强度的运动训练以及联合胰岛素治疗均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骨髂肌细胞p38信号激酶,提示低强度运动训练降血糖作用明显优于高强度运动训练,低强度运动训练和胰岛素治疗是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适宜的治疗方案。而刘传道等[7]研究提示运动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的表达,而运动强度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对糖尿病运动疗法提供了生物学依据,但涉及到运动的量、运动的时间和运动频率的方向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糖尿病运动处方的实施

运动处方是由美国生理学家维特首先提出,“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8]。很多资料对运动处方的量、强度、时机、频率巳做了大量的研究。

2.1 运动方式运动疗法可采用急性和长期运动两种方式,急性运动是有一定强度的单次负荷运动,长期运动可视为急性运动的叠加。研究表明,适当的急性运动对改善糖尿病病人生理指标有一定即时效果;长期运动可视为逐步提高病人的生理状态,纠正异常的生化过程,达到药、膳、运动三种方式综合治疗的目的。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长期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尤为重要。具体至于采取何种形式,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兴趣的运

动项目,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2 运动的强度和量汤庆华[9]将26例NIDDM患者按病情随机平分成A、B两组,各13例,两组均采用严格饮食处方及进行定期教育和血糖监测。A组患者同时而进行有计划的轻、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并且在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监护和具有血糖、心率等监测下完成运动计划。运动强度相当于50-60%V o?max的运动水平,每次运动40-60min,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周至少安排5d(或相当5d的运动),实验时间为1y。B组不进行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两组在实验前后分别对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2)、血脂、血压、体重、身高等项作检查,比较两组的之间的差别。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y的实验后,A组各项指标疗效显著,并且A组优于B组。

2.3 运动的时间和频率NIDDM患者的运动一般安排在餐后1-2小时内进行,国内有研究报导认为餐后90min进行运动,其降糖效果最好[10],IDDM患者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在胰岛素使用前进行,以减少低血糖反应。有资料表明终止运动3d,巳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11]。故运动频率以3-5d/周为宜,如果能坚持1次/d最为理想;运动的持续时间为20-60min/次. d,包括5-10min热身放松运动。王旭[12]对老年NIDDM病人研究结果,得出选择散步,固定餐后时段的运动疗法,更有利于病情改善。

3.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实施与护理

3.1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实施与护理现状

在临床工作中,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实施、护理巳被医护人员所重视,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运动知识匮乏,往往不能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精细的指导,大多数医护理人员只能笼统的让病人每天花1h的时间做一些运动如散步、打球、做操等,而很少根据病人的病情程度给出具体的消耗量[2];而糖尿病病人对于糖尿病的运动治疗认识不足从而运动依从性差;或有运动处方、运动计划,能否使运动治疗安全有效,并且随着病程、年龄层次(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其生理、心理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体重、血糖的改变,运动内容和运动量都要做相应地调整,目前糖尿病运动教育无法达到这个要求。

付楠等[13]在对糖尿病病人运动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糖尿病是否都能恰当地实施运动疗法以及医护人员是否对他们有满意的运动指导。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3.1.1护理人员的知识不足。指导糖尿病病人采用恰当的运动疗法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糖尿病知识,而多数护理人员未受过系统的糖尿病运动疗法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难以实施高质量的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教育。而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偏低,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占绝大多数,部分护理人员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护理队伍的人员又不够稳定,这些均导致护理人员知识不足。

3.1.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由于人手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给病人进行详细的运动指导,只是笼统地介绍一般的运动知识,病人无法接受更深层次的运动教育。并且护士往往只把运动教育停留在知识的单向传播上,事先没有评估病人的学习要求,在改变病人及家属的知识结构、态度及建立运动行为上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1.3 教育方法亟待改善教育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对教育效果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使教育流行于形式。

3.1.4 病人对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包括:教育、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和自我监测。运动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起效较慢,且难以坚持,许多病人更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因此病人缺乏接受运动治疗教育的意识和积极性。

3.1.5 病人不遵医行为也是导致运动疗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病人不遵医行为往往是自制力差;或工作较忙、生活担子较重,没时间坚持运动;或病程较短、年龄较大、文化程

度较低等,导致运动教育受到影响。

3.2 糖尿病实施运动疗法未来发展的方向

加强护理人员糖尿病运动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具备有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运动治疗指导的能力,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运动治疗,找到实施中的问题,与医生协作一起制订出科学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从而达到运动疗法的目的。

3.2.1 医院领导重视,合理进行护理人员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护士积极性,让病人享受到更高层次的运动指导,以提高护理质量和社会效益。

3.2.2 改善教育的时机和方法,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普及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知识,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让人人皆知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好处。

3.2.3 增加病人对运动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病人遵医行为。

4 展望

我国糖尿病病人巳达4000万人左右[14]。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是终生性疾病。运动疗法与饮食控制和/或药物治疗结合,可达到治疗糖尿病、减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目的。糖尿病的运动治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护理人员都应主动向病人宜传、推荐这种经济易学,不需任何设备的运动疗法,并让病人认识运动治疗不用花钱,又能降血糖,减少脂肪存积,坚持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些轻型病人只要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的目的。病人运动时最好有专业人员护理指导,坚持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均衡的运动原则[15]。我国的运动治疗实施、护理研究才开始起步,如郑丽君等[16]老对年NIDDM 病人进行实施运动疗法研究,护理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健康教育很重要,运动处方要个体化,有针对性,指导病人判断运动的量是否适宜,指导病人正确执行运动处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运动持之以恒。胰岛素注射的避开活动部位,以防胰岛素吸收过快而造成低血糖。

我们的护理教育不断地完善,护理队伍高层次的人材不断地增加,有关护理的政策的出台等为运动疗法的护理探讨、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何将运动治疗措施落到实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情、不同文化程度等病人及时调整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同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为糖尿病病人进行运动治疗时保证他们安全,真正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有待我们护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攻克。

参考文献:

[1] 周多奇,龚莉.糖尿病运动疗法及其机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12(3):107-109

[2] 陈莹,陈青云.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与现实问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0):6039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nce recommendations 2002.Diabetes Care 2002;25(suppll):S64-S68

[4]胡永善,冯光斌,吴毅,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7,12(3):109-111

[5]孙敏莉, 胡永善,吴毅,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61-265

[6]朱红军,江钟立,张秀伟,等.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p38信号激酶调节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249

[7]刘传道,江钟立,朱红军,等.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44-247

[8]刘国良.糖尿尿病病人运动治疗与实施[J]中国糖尿病,1999,7(2):98-100

[9]汤庆华,周勇.体育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

27-29

[10]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rlicine.ACSM`s Resource Manual for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M].1995.3-4

[11]熊艳,梁奕铨.餐后不同时间急性运动负荷对NIDDM患者的降糖作用[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12(5):360-362

[12]王旭.不同时段运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2-63

[13]付楠等.糖尿病病人运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3,17(12):1375-1376

[14]王红.糖尿病治疗中运动干预的意义[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0):600

[15]曾永红,黄小红.干预生活方式治疗糖尿病128例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杂志,2001,5(10):100

[16]郑丽君,吴治,王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3-4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5-09-17T15:52:36.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陈双萍[导读] 潜江市中医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上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按医嘱服药。陈双萍(潜江市中医院 433100)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性老龄化社会现象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安全。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对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并且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常导致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中,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低下,不利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遏制病情发展。因而及时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 状态对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理状态总结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关键词:糖尿病;矛盾心理;心理护理;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06-01 1. 糖尿病患者现状分析1.1 饥饿感与糖尿病饮食的矛盾。 糖尿病人由于血中葡萄糖增多,超过肾糖阈而经肾脏大量排出。 葡萄糖是体内能量和热量的主要来源,为了维持机体活动,就要补充由尿中失去的糖分,这就需要多进饮食,因而病人表现为容易饥饿,但因病人机体不能充分利用糖,若饮食失当则会引起血糖过高,易促进并发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饮食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很多重要的位置。临床上对病人的饮食采取适当限制,供给病人糖尿病饮食。对于食欲亢进,食量超常的患者来说,糖尿病饮食的份量是很少的,所以常感饥饿难熬,内心非常矛盾和痛苦,常不遵医嘱,私下到外“补食”。病人饱食之后,往往引起病程反复,甚至加重,因而疗效不佳。 1.2 慢性病程与治疗信心不足的矛盾。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病程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上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按医嘱服药。这类病人往往诊医院多,接受治疗的方法也不少,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时,就易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他们常常幻想能觅得一种灵丹妙药,能药到病除,一旦愿望破灭,他们就大失所望以至完全丧失信心,甚至不愿就医治疗[1]。治疗信心的下降势必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降低,这直接导致患者不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主动服药及自我饮食控制,进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精神因素是导致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悲观、失望、恐惧、紧张与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1.3 依赖药与抗药的矛盾心理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1 和2 型两种,1 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给药途径是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一天几次注射又增加了病人肉体上的痛苦。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及小儿来说,更会使他们害怕、厌烦,以至抗拒治疗[2]。给治疗带来麻烦。口服磺石尿类药物容易引起继发性失效,导致血糖又升高,需更换其各类口服药,使病人害怕、厌烦、产生抵触情绪,给治疗带来麻烦。 2.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疾病与治疗的矛盾心理最为主要,而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矛盾心理进行分析可知,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工作。 2.1 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首先要对患者解释糖尿病的具体病理机制,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认知程度,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与减轻不必要的恐惧、焦躁和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树立同疾病斗争的耐心和信心[3]。二是要对患者说明饮食调节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把控制饮食建立在病人自觉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三是组织科内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验交流,让他们自谈体会、经验,以互相启发、鼓舞。 四是让家属也了解一些糖尿疾知识,使他们了解病情,理解病人,开导病人的思想,并切实配合治疗工作。这样能够使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三方相互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血糖治疗效果病人很快就好转出院。 2.2 要注意医患之间的情感沟通首先,医护人员对待糖尿病患者的态度要积极、热情,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支持,在与病人的沟通接触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态度和蔼,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舒适安静的就医、住院环境,使患者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减轻精神压力[4]。同时,医护人员要对糖尿病患者保持足够的同情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照相,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这样,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才会实现情感沟通。而病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又会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大大增强其治病的信心和同疾病斗争的意志。 在病情控制期即应向患者或家属作出院指导,使之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特殊要学会尿糖定性试验,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了解应用降血糖药物的注意事项[5],学会注射胰岛素技术及观察常见反应,注意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定期复查,当有并发症时及早就医,平时随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 2.3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着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的现象,部分患者由于失去治疗信心而自暴自弃,这直接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病情加重的临床结局。对于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与其进行深度沟通,对于心态不稳定、自暴自弃的患者应用心理专业知识进行疏导、干预,阐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对其的危害,使患者保持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范作息时间,禁烟禁酒等,督促患者家属起到监督作用,并进行不定期抽查,掌握患者生活、饮食习惯改善情况。 3. 小结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侧重与患者的深入沟通,要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认知,掌握基本的糖尿病防治知识与自我监测手段,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社会、家庭支持。 参考文献:[1] 薛芮兰.糖尿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7):2187.[2] 黎姣.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3):309-310.[3] 朱云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甘肃中医,2010,7:60-61.[4] 李淑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42-243.[5] 姜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记录(1).doc

护理记录 科室内分泌科病房42 床号18 住院号1064 一、首次护理记录 2016-2-28 9am 患者,男性,62岁,主因“糖尿病”,门诊以“陈旧性心肌梗死”于2016年2月28日9时收入病房。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 身体评估: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 辅助检查: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 H:173cm; 二、主要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 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2.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注射,主动定时复查。 3.尽可能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如发生酮症酸中毒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会足部护理的方法,保持皮肤完整性。 三、日常护理记录 2016-2-28 2pm 根据病人的理想体重及活动量,参照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营养师共同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讲解合理饮食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嘱病员按时、按量进餐。嘱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量。如果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病员住院期间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缓解,血糖逐渐降至正常。 2016-2-29 2pm 说明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与疾病康复的关系。讲解尿糖、血糖监测的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二、糖尿病饮食禁忌*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1、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饮食护 理 让患者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应 严格定时进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应注意。检查每次进 餐情况,如有剩余,必须计算实际进食量,供医师作治疗中参考。 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 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 2、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胰岛素护理 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同样 在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者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度以下。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 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与安排,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 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甚 至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抽血检查血糖外,可口服糖水 或静注50%葡萄糖40m,待患者清醒后再让其进食,以防止再昏迷。 3、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之卫生护理

告知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内衣质地要 柔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水性、透气性要良好,鞋袜不宜过紧;每晚用温水洗脚,保持趾间干燥,经常检查足部,防止足部损伤,经常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有感觉异常的病人,要防止烫伤。 糖尿病饮食禁忌1、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低钠高纤维素饮食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造成粥样动脉硬化,所以不要吃 过多的钠盐,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可以 溶解的纤维素,这些食物能够改善胆固醇、脂肪以及糖类的代谢,并且可以减轻体重。 2、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淀粉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多余的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会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淀粉的摄入,而糖类更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类能直接加重糖尿病的发病,所以需 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3、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易于合并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需 要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脂肪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同时糖尿病易于合并肾病,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给肾脏造成负担,所以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护理 标签:糖尿病;心理;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饮食习惯社会活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难以治愈且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残疾和早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1]。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分析有助于恰当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1例。年龄以35~65岁居多,血糖12.0~18.4 mmol/L。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者10例,肾病综合征3例,无合并症者2例。 2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由于年龄、阅历、病程和知识水平、家庭条件等不同,患者表现不一,主要有以下心理状态。 2.1焦虑、恐惧、不安心理糖尿病难以治愈,一旦患之伴随终身,控制不当则会继发多种并发症。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将终身服药,若是没有外源药物替代治疗将会继发代谢紊乱危及生命。如果患者对本病知识了解不足,缺乏信心,就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心理。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性格变暴躁,抑郁等[2]。 2.2孤独、悲观、自暴自弃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饮食和药物剂量掌握不准,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理想,患者则会对治疗药物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治,继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对治疗不配合,自暴自弃,整日沉湎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 2.3怀疑和满不在乎心理被确诊的早期,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对本病认识不足且患者症状较轻,或无明显不适,有的身体健壮,红光满面,能吃能喝,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没大影响,有的甚至怀疑是否医院诊断错了,所以满不在乎,不注意控制饮食;有的不能及时按时用药或拒绝用药,毫不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病情加重。 3心理护理 综上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3.1解除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

糖尿病常见护理诊断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糖尿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缺乏饮食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确定宣教内容 2、根据病人病情向病人讲解每日饮食需要量及合理的膳食结构 3、帮助病人选择每日的主、副食的品种和量 4、每周称体重 5、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二、个人应对能力低下与产生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感受 2、鼓励病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 感,如: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等 3、指出或赞扬病人已取得的进步,并强调成功和进步同等重 要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行皮肤保健,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皮肤受伤后应立即治疗,如伤口不愈合或已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 2、做好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或温度变化疑为感染应立即就医,不可用锐器抠老茧或鸡眼,每日穿干净袜子,不宜选择过紧的袜子或长筒袜

3、指导病人做好口腔牙齿保健 4、增强病人抵抗力 四、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当、饮食因素、应激有关 护理措施:1、监测实验室酮症酸中毒的指标,监测并记录尿糖水平 2、评估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3、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厂 4、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够 五、潜在并发症低血糖与患者应用胰岛素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人血糖 2、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六、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患者糖尿兵易出现足部并发症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2、足部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糖尿病个案护理

个案整体护理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0901 钱佳丽 基本资料: 科室:西内一床号:628 门诊号:70175771 住院号:0273016 姓名:沈伯泉性别:男年龄:80岁民族:汉族婚姻:已婚 入院诊断:中医:消渴西医:2型糖尿病 入院时间: 2011.10.12 10:00 入院时令:秋发病节气:寒露后 入院介绍:对症宣教,住院须知(饮食、休息、卫生、探视、陪客、物资保管等等) 入院原因:发现血糖上升10余年,控制欠佳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发现血糖上升,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口服药治疗,近半年来,血糖控制欠佳,出现多尿,口干症状,体重减轻,检测空腹血糖控制在15~20mmol/l左右,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更换多种口服药物,目前口服诺和龙每日一次,每次一粒,二甲双胍缓释片0、85每日两次,血糖仍控制不佳。今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查空腹指末血糖17.0mol/l,门诊拟“1型糖尿病”收入院,患者病程中否认意识不清,深大呼吸,否认肢体麻木,近期有视力模糊。拟诊“2型糖尿病”收入院。 患者半年来,胃纳夜眠可,排尿多,排便可,体重减轻3~4公斤。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多年前有阑尾切除手术,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承认有血吸虫病疫区接触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否认烟酒嗜好。 婚育月经史:已婚已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体温:36.2 °C 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 神清,气平,面容萎黄,精神稍软,双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清,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空腹指末血糖17.0mmol/l 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 疾病认识: 概念: 糖尿病是有多种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 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症。除碳水化合物之外,尚有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因和机制:与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及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诱因,免疫损伤是结果。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高热量饮食、创伤、手术、精神刺激、多次妊娠与分娩,其中病毒感染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分类及临床表现: 糖尿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异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临床上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为主。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此,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目前总结多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多例来我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糖尿病的发展、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伟恒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于过程,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下,常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现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心里护理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1]。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 焦虑、恐惧 这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 悲观、绝望

糖尿病人护理查房

糖尿病护理查房 主讲人:傅晓玲 基本资料:姓名:周文祥,年龄:69岁,性别:男,职业:退休教师,婚姻:已婚。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视物模糊3年余。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四肢麻木,无间歇性跛行,伴逐渐消瘦,诊断糖尿病,先后予格列齐特、唐力降糖, 在家未监测血糖,自述门诊检查时示血糖控制不佳,目前予拜糖平降糖。 患者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 程中,患者精神胃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频、尿急、尿不尽、夜 尿增多,无尿急,近1年体重下降10斤。 既往史:2001年有心肌梗死病史,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平素服阿司匹林及倍他乐克。 入院体检:T:36.0℃,P:11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Wt:58.5Kg,H:173cm; 一般情况:身高173cm ,体重58.5 Kg ,BMI 22.95Kg/m2,无特殊体型,无特殊面容。皮肤、粘膜:无色素沉着,无紫纹,无溃疡,无痛风结石。眼:眼 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晶体无混浊。甲亢眼征:无突眼,无上睑挛 缩,眼裂增宽,Mobius征(-),Stellwag征(-),Von Graefe征(-),Joffroy 征(-)。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入院诊断:1、糖尿病 2、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V级 护理问题: P1、营养失调:抵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P2、疾病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P3、有感染的危险(糖尿病足),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有关。P4、潜在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与胰岛素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感染及各种应激反应有关;②底血糖,与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有关。③视力模糊,与血糖控制不好,眼底血管病变有关。④潜在出血,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与治疗用药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体重恢复正常水平并保持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6、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患者血糖控制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感觉不适,应适当休

息. 2、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3、遵医嘱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一旦确诊低血糖发生,立即口服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物品,如一杯饮料(雪碧、可乐、果汁等)、糖果(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糖水(温开水冲白糖或葡萄糖25~50g)、口服葡萄糖片、一勺蜂蜜或果酱等,如果5分钟内症状仍无改善,应再服糖1次,若10分钟仍无改善,考虑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切不可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4、评估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电解质及体重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5、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血糖〉 16. 7mmol/l.或空腹血糖〈4. 5mmol/l (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尿中有酮体;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心悸,气促,恶心,眩晕;身体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视物模糊等。 6、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鞋、袜,防外伤致足部感染。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妊娠期 1.入高危门诊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 超和宫底高度监测等,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控制血糖方法与母儿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 2.饮食控制控制热卡,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lg/kg,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3.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每次20min,运动注意个体化。 4.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体重。测体重时应注意空腹,排空大小便,着装相同。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砖红(++++)、+16U/d,橘红(+++)、+12U/d,黄(++)、+8U/d,绿(+)、+4U/d,蓝(一)、0或一4U/d。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首次剂量 0.1U/(kg.h),经静脉滴注,酸纠正(血pH>7.34,尿酮体转阴)后改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和血糖异常变化的临床症状,以便能作进一步检查,积极处理。 5.胎儿监护,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6.预防感染,向孕妇讲解糖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并落实预防措施。 (二)分娩期 提供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应: 1.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 2.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若胎心异常或CST出现晚期减速,立即报告医生。 3.做好术前准备、助产器械准备和新生儿急救准备。 4.糖尿病孕妇孕周已接近足月,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需终止妊娠,应按医嘱对剖宫产孕妇术前注射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监测血糖、尿糖动态,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 初患糖尿病新入院的病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以及与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常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是神经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癔症、恐惧、强迫和抑郁。现将糖尿病病人心理障碍及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病人31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为首次收入院的病人,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56.7岁。 1.2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以交流沟通的方式,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并通过血糖监测的方法观察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 1.3结果 31例病人中,焦虑14例,恐怖5例,抑郁4例,其他心理障碍5例,无明显心理障碍3例。根据血糖监测患有抑郁、焦虑以及对血糖测定恐惧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大,且情绪越消沉,血糖越不容易控制。 2护理 2.1焦虑及护理 病人因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焦虑,表现在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害怕并发症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感、盗汗、腹部不适、感觉异常、胸痛、怕冷等。要帮助焦虑病人排解压力: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病人顾虑,有针对性的解释,恰当说明病情,以减轻病人压力,提高病人自我调节能力[1]。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语气温和,注意分担病人的痛苦[2]。病房要选择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房间。避免与精神症状严重的病人同居一室,避免激惹病人的因素存在,防止加重病人的焦虑情绪。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3],定期组织座谈会,安排医生为病人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并为病人解答疑虑。 2.2恐惧及护理 病人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在对血糖测定、胰岛素注射产生持续及不必要的恐惧以及极力回避。在5例恐惧症的病人中,有1例43岁女病人,在门诊确诊时号啕大哭,入院后对胰岛素注射不了解,对各种并发症恐惧,情绪波动较大。就此例病人进行了如下护理: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为病人详细讲解病区的设施和介绍所有的医护人员,以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将此病人病房与另1例血糖控制好、心态积极的病人安排在一起,以减轻其精神压力,使病人增强信心。为病人讲解医学知识,提供治疗信息。讲解时尽量采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 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 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 糖素。 2016年7月26日

护理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方法在临床的实习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监测与护理。结果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对患者要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运动,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病因及临床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再加上环境因素,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 1.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1.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精选.)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

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指导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 二:护理知识指导 1心理支持与自我调试指导: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从而积极配和医护人员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应该坚信,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2饮食与营养指导: 1)控制总热量,必需防止热量过多。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护理评估】 1.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后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重者昏迷。 2.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出入液量 3.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等。 2.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条,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如无心力衰竭一般在2小时内需输入1000~2000ml液体,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严格控制胰岛素给药速度: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血糖下降过快或过慢均应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输注葡萄糖溶液,按每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告知病人进餐前仍需皮下注射胰岛素。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定期监测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用胰岛素治疗期间,测量血糖每1~2小时一次。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每3~4小时测量一次,至基本恢复正常。 6.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如眼球凹陷、唇裂、口腔、皮肤黏膜干燥,感觉异常、麻痹等有无好转或加重。 7.鼓励清醒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8.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素剂量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 【护理指导】 1.鼓励清醒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2.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指导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