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自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0215-2002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

导和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2月6日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2007年2月14日发布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07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等一系列文件,使新规范达到了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

规范及相关文件精神,笔者根据对新规范和相关文件的学习理解,结合近年对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对新规范资源储量估算有关规定解读的认识和体会,供同仁们商榷。

1关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1.1勘查许可范围和采矿许可范围

各阶段勘查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首先必须明确是在勘查许可,即在探矿权登记的平面坐标范围内的可采煤层可采边界内。

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首先必须明确是在采矿许可,即在采矿权登记的三度空间坐标范围内的可采煤层可采边界内。需要指出的相当一部分报告编制者在资源储量估算中忽视了开采许可标高。

1.2露天煤矿勘查范围

新规范对露天煤矿工作程度作了规定,但对露天煤矿勘查条件未作说明,近年来随着矿产勘查、开发市场化,有些探矿权人提交的勘探报告对井工和露天开采条件范围的确定有些模糊,造成资源储量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沈萍,刘喜奇,王立君,佟德文,刘志峰,刘欣

(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五五勘探队,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煤炭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山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估算依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及近年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估算工作的实践,阐述了执行新规范的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一般工业指标在具体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控制程度及块段划分。认为新规范的准确执行对煤炭资源健康有序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储量估算;问题;煤炭资源中图分类号:P618.110.9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Related Issues in Coal Resource Reserve Estimation Shen Ping,Liu Xiqi,Wang Lijun,Tong Dewen,Liu Zhifeng and Liu Xin

(No.155Exploration Team,Northeast China Bureau of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Jinzhou,Liaoning 121000)

Abstract:Coal resource reserve is major basis of coalmine exploitative construction,if the estimation basis correct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reserves.But issues of blending of new and old criteria,and cannot understand and use new criterion correctly are still existing in practices.According to new criterion requirement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s estimation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expounded issues have to be noticed in resource estimation based on new criterion such as:reserve estimation bound,mineable coal seams participating in reserve estimation,general industrial requirement issues need to be noticed in practice,controlling extent and block division.Considering that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new criterion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healthy,ordere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Keywords:reserve estimation;issue;coal resouce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1No.6Jun .2009

第21卷6期2009年6月

作者简介:沈萍(1969—),女,1990年毕业于阜新煤炭工业学校,工

程师,从事煤田地质专业。

收稿日期:2009-01-15责任编辑:唐锦秀

文章编号:1674-1803(2009)06-0006-05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09.06.002

6期

估算和评价范围不准确,有必要予以说明,以便更好地执行。笔者比较认同旧规范的规定,即露天煤矿开采范围应在详查或相当于详查工作程度的基础上,由矿山设计部门按照矿区总体设计或在矿区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露天煤矿边界。也可参照表1中关于近似的深部境界剥采比的要求,大致地圈定露天勘探的境界。在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露天煤矿范围内估算资源储量,其他未进行可(预可)行性研究井工范围内的估算资源量。

露天煤矿的深部境界,在勘查阶段一般难以正式确定。为了划定露天勘查深部的边界,可以用钻孔柱状图计算深部境界附近的岩煤比,视作近似的境界剥采比,并以此会同煤矿设计部门商定露天勘探的深部边界。

计算公式:近似境界剥采比=O+R

C·μ·d

式中:O——

—松散覆盖层的单位体积,m3;

R——

—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可采煤层以上的全部岩石和不可采煤层的单位体积,m3;

C——

—露天开采的全部可采煤层的单位体积,m3;

μ——

—煤的回采率,85%~95%;

d——

—煤的平均容重。

1.3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

勘探报告还要确定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或首采区)。对初编报告者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混淆。

新规范对先期开采地段(或第一水平)和初期采区(或首采区)有如下说明。

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地层倾角平缓,不以煤层埋深水平划分,而采用分区开拓方式的矿井,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相应服务年限的开采分区范围,为先期开采地段,它相当于按煤层埋深布置开采水平时,一般以一个生产水平来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该水平服务年限,其最浅的水平,即第一水平。

初期采区:达到矿井生产能力最先开采(或最先同时开采)的采区,为初期采区,亦称首采区。

国土资发[2007]68号文件对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划定条件和工作程度要求有如下规定:在矿床(井田)勘探工作进行前,应根据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由矿山设计部门提出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第一水平)范围,先期开采地段要有保障一定服务年限的资源量,主要由探明的、控制的资源量组成。新规范规定了资源储量比例: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探明的和控制的比例的一般要求可参照附录E1确定(露天矿比例要求提高10%),在初期采区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一般应全部为探明的。

1.4生产矿井扩大(延深)范围

生产矿井在平面或垂深超出原已批准地质报告的范围,即生产矿井扩大(延深)范围,应根据扩大区所处井田的部位,结合矿井改扩建设计对扩大(延深)范围的要求,进行资源储量估算。若扩大区直接作为开拓水平使用,其性质大致相当于勘探的第一水平,基本上以估算探明的、控制的资源储量;如近期不作为开拓水平使用,而是为了矿井生产能力增大之后有足够的资源储量,则其性质大致相当于勘探的第二、三水平,基本上以估算推断的资源量为主。

1.5压覆范围

按国土资发[2007]68号文要求,凡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因已有的建筑(设)因素(如铁路、村庄)、自然生态因素(如水源地、公园保护区)、法律社会因素(如禁止开发地段)等事实压覆的矿产资源,不必履行压覆审批手续,但应在资源储量报告中分割出压覆的矿产资源范围,估算内蕴经济资源量或预测资源量,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作为划定矿区范围(申请采矿许可证)、矿业权变更、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依据。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前已压覆的矿产资源,申请人应在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时将压覆无法开采的部分扣除。

2关于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

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包括全区可采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2.1全区可采煤层

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全部或基本全部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可以被开采利用的煤层。

2.2局部可采煤层

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大致有三分之一左右分布比较集中的面积,其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全部或基本全

表1露天煤矿类型与深部境界剥采比对应表

Table1Correspondence table of opencut coalmine

type and deep stripping ratio

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类型近似的深部境界剥采比/m2·t-1

大型<10

中型<8

小型<5

沈萍,等: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7

第21卷中国煤炭地质

部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可以被开采利用的煤层。

2.3大部分可采煤层

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可采程度介于全区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之间的煤层。

2.4不可采煤层

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其煤层的采用厚度、或灰分、或硫分、或发热量不符合规定的资源量估算指标,或符合的面积只占很小的比例;或者虽然占有一定的面积,但分布零星,不便或不能被开采利用的煤层。不可采煤层是否计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需要指出的在预查、普查阶段,凡勘查许可范围内赋存煤层可采见煤点均要采样送验和验收评级,并进行初步评价;详查、勘探阶段对普查阶段评价为不可采煤层的可采见煤点是否进行采样送验和验收评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且要在设计明确。勘查报告勘查许可范围内,所有可采煤层均应估算资源储量,其他煤层是否算量,视具体情况确定,若算量则应单列;核实报告开采许可范围内批准开采的可采煤层,许可范围外和未批准的可采煤层是否算量,视具体情况确定,若算量则应单列。

3关于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工业指标

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工业指标,在指导意见中已从各个方面作了有明细规定。笔者仅把各相关方面归纳一下,并谈一些在具体运用中需要注意的体会。

3.1煤层厚度

指见煤点的采用厚度。

3.1.1采用厚度对煤层稳定性评价

采用厚度:按照规范规定的方法计算而得的煤层厚度称为采用厚度,亦称计算厚度。采用厚度主要用于煤层可采程度和稳定程度的评价和计算煤的资源储量。

但需注意旧规范对于复杂结构煤层的稳定性评价还有如下说明:夹矸层数很多,单层厚度很小,一般均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在地质勘探和煤矿生产中,不需做分层对比工作,可以按全层厚度的变化来评价煤层的稳定程度的煤层。新规范和指导意见没有规定,在实际运用中也因人而异,笔者比较认同把结构复杂、全层厚度变化稳定煤层的稳定程度定为二型,即较稳定型。

3.1.2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

采用厚度亦称估算厚度,主要用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和估算资源储量。在研究煤层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时,以煤层的全层厚度为宜。

煤层中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夹矸,仅见于个别煤层点时,可不必分层估算。

结构复杂煤层:指夹矸层数很多,但单层厚度很小,一般均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在地质勘查和煤矿生产中,不需做分层对比工作,可以按全层厚度的变化来评价煤层稳定程度的煤层。

复煤层:指煤层全层厚度较大,夹矸层数多,厚度和岩性的变化大,夹矸的分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大于所规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在地质勘查和煤矿生产中,应当进行分层对比的煤层。

夹矸较稳定,煤分层可以对比的复煤层:夹矸较稳定,煤分层可以对比的复煤层应按新规范8.4.1条、8.4.2条规定,分别计算各煤分层的采用厚度。

夹矸不稳定,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夹矸不稳定,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虽其夹矸的单层厚度有时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但当夹矸的总厚度不超过各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为煤层的采用厚度,计算采用厚度按规范8.4.3条规定。

经对比属于同一复煤层的煤分层,当采用厚度的煤分层的底板深度与复煤层最下一层煤分层的底板深度相差较大,影响到资料使用时,是选用采用厚度的煤分层的底板深度,或者选用复煤层最下一层煤分层的底板深度,可根据设计和生产单位的要求,合理选用。

3.1.3临界厚度

临界厚度:是旧规范中名词,指的是煤层厚度比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小0.10m以内的煤层厚度。

新规范对不符合工业指标的资源是否计量,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过去和现在都有对煤层厚度比规范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小0.10m、灰分为40%~50%、硫分大于3%,予以计量的情况。笔者比较认同这部分煤层予以算量并单列(核实报告应保留以往计算的“暂不能利用储量”)。这不仅是因为符合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政策,尤其是对临界厚度采样要求可以规避一些薄煤层和煤类变化较大的煤层,在资源储量估算时煤质资料缺失的风险。在勘查施工阶段,对于最低可采厚度~1.30m 和厚度1.31~3.5m的煤层,钻探与测井厚度确定的误差一般规定不大于0.10m和0.2m。经常会发生测井可采,钻探不可采的情况,通常采用测井厚度。若现场煤心有要求没有处理,还可以采样弥补,笔者所了解到的大部分没有要求,钻孔已封闭,造成煤质资

8

6期

料缺失。因此,建议在勘查设计中对所有钻孔中的临界厚度煤层点均应增加采取煤心煤样要求,同时建议褐煤的临界厚度比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小0.20m。

3.1.4煤层厚度采用时应注意的其他情况

根据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煤层厚度的具体数字资料不能用于资源量估算,但其确定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无煤区范围等,可以在划定最低可采边界时,结合钻探采用内插法确定的无煤区范围,综合分析使用。

矿井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应充分利用井巷工程揭露的煤层厚度;槽井探煤层厚度在确定其资料可靠的情况下也应充分利用。在一些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中往往忽视了对这两类资料的利用。

一般受断层影响的煤变厚(缺失)点,不参加资源量估算。

3.2最高灰分(A d)

指该煤层可采见煤点(或全层)的灰分平均值。可采见煤点的灰分是该见煤点的可采部分中各煤分层的灰分和所有单层厚度不大于0.05m夹矸灰分的加权平均值。

资源储量估算中对于原煤灰份大于40%的可采见煤点,若是个别点应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其煤质资料可合理取舍;若原煤灰份40%~50%的可采见煤点分布有一定范围时,是否估算资源储量,可根据具体情况或探矿权人要求决定。

3.3最低发热量(Q net,d)

指该煤层可采见煤点(或全层)的发热量平均值。可采见煤点的发热量指该见煤点的可采部分中各煤分层的发热量和所有单层厚度不大于0.05m夹矸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以干燥基低位发热量作为估算指标。

对灰分和发热量指标,一般可优先考虑灰分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当灰分指标符合要求时,可不考虑发热量指标;当灰分指标超过规定指标时,以发热量指标为准。在确定估算指标时,要避免确定的估算指标不合理,从而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或破坏。

需要指出的煤质评价标准GB/T15224.3-2004与GB/T15224.3-1994标准区别是将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范围分级改为按干燥基高位发热量范围分级。对无烟煤和烟煤与褐煤分别进行分级,发热量分级由原来的6级改为:无烟煤、烟煤分5级,褐煤分3级。

资源储量估算指标是用干燥基低位发热量。三者有一定差别,在资源储量估算和核实时应按要求使用,并按相关公式进行换算。

3.4最高硫分(S t,d)

指该煤层可采见煤点(或全层)的硫分平均值。

可采见煤点的硫分是该见煤点的可采部分中各煤分层的硫分和所有单层厚度不大于0.05m夹矸硫分的加权平均值。

资源储量估算中对于原煤全硫大于3%的可采见煤点,若是个别点应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其煤质资料可合理取舍,一般不扣除大于3%范围,反之估算其资源量并单列;若原煤全硫大于3%的可采见煤点分布有一定范围时,一般扣除大于3%范围,估算其资源量并单列。

对于可选性差的高灰、高硫的炼焦煤类,不能作为炼焦用煤其资源储量估算指标的选择,新规范没有明确,因此,在实际执行中也因人而异。笔者比较认同旧规范之规定,即应按非炼焦用煤的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需要指出的煤质评价标准GB/T15224.2-2004与GB/T15224.2-1994相比主要区别除了对炼焦精煤和动力煤分别进行分级、对动力煤中无烟煤和烟煤与褐煤分别进行分级和煤炭硫分分级级别进行适当调整(比原来的标准高了)外,还对动力煤进行硫分分级时引入了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并对不同煤种规定了各自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为分级基准。应该注意的是,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要对硫分进行折算,得到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然后以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再进行分级。

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的计算方法:

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基准发热量

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实测的干燥基全硫。

基准发热量:基准发热量是指对不同煤种规定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各煤种的基准发热量见表2。

4控制程度与块段划分

4.1各类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

新规范规定的“划分各类型块段,原则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相应的控制程度,是指在相应密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在连线以外以本种基本线距(钻孔间距)的1/4~1/2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因没有明确使有条件,在执行中存在比较大差煤种基准发热量(Q net,d)/MJ·kg-1无烟煤、烟煤24.00

褐煤21.00

表2各煤种基准发热量

Table2Datum calorific power of kinds of coal

沈萍,等: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9

异。2007年2月24日颁布的指导意见对此条进行了说明:相当于“旧规范”的第10.1.7条1、2项的表述内容,包含了两层意思:达到了相应控制程度时,原则上按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或主要构造线为边界来划分各类别块段;其次是在达到了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以本种基本线距(钻孔间距)的1/4~1/2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内,都视为达到了相同的控制程度,而不再视为外推的范围(划定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外1/4~1/2的距离范围时,其外侧还应有工程见煤点控制)。上述两种块段划分办法的采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这样就明确多了。但对“在达到了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以本种基本线距(钻孔间距)的1/4~1/2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内,都视为达到了相同的控制程度”理解上还存在差异,笔者比较认同,此种块段划分办法应适用于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估算,不适宜不稳定煤层,在较稳定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时,应强调划定查明的或控制的块段,其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外1/4~1/2的距离范围时,其外侧还必须有工程见煤点控制。

4.2地质可靠程度划分条件

新规范在地质可靠程度划分条件中对可采煤层本身的勘查、研究程度有明确规定,没有列入水文地质条件、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如瓦斯、工程地质条件、煤尘爆炸危险性等)等方面的勘查、研究程度。没有列入并不是不重要,原因是这些方面一般只能以井田(勘查区)为单位进行评价,但这方面的地质工作量和质量,在过去几年执行中有所削弱和下滑,2007年2月24日颁布的指导意见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新规范中凡涉及到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安全的条款都是强制性的,如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地温变化等与开采技术条件相应的条款。规范规定的工作量是可能查明上述地质条件的最低工作量。因此,今后在地质勘查设计和资源储量评审中,必须严格执行。

4.3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

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相当于旧规范的A级储量条件。

控制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相当于旧规范的B级储量条件。新规范7.2.3条“各项勘查工程已达到详查阶段的控制要求”,指在详查阶段的一般情形,而不是勘探阶段的控制的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条件。

推断的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新规范7.2.5条“各项勘查工程已达到普查阶段的控制要求”,指在普查阶段的一般情形,而不是勘探阶段或详查阶段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条件。推断的资源量属查明煤炭资源,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原则上没有系统工程控制的要求,笔者比较认同,在普查阶段一般按“控制的”钻探工程基本线距扩大一倍,圈定为“推断的”资源量;在勘探阶段或详查阶段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条件,可以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定执行。

4.4断层两侧划为推断的块段、各类煤柱和压覆资源量

断层两侧划为推断的块段:由于断层对煤层破坏的影响,断层旁侧小断层的发育,断层位置和倾角局部小范围变动等因素,断层即使已查明,其两侧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也较差。因此,规范规定在断层两侧各划出30~50m为推断的块段。它不等同于矿井设计时划出的断层煤柱。地质报告在统计资源储量总量时一般不作煤柱资源储量统计。

压覆资源量:对煤炭资源按国土资发[2007]68号文规定的压覆的范围,所单独进行估和统计算的资源量。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时的煤柱: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应以客观地质条件为主要考虑因素,凡符合估算指标的,均应予以估算。在矿井设计和开采时,对报告的资源储量如何利用,原则上不应影响资源储量估算。在划分资源储量类别时,不能因将来可能划为煤柱而改变或降低其类别。

指导意见在说明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时的煤柱时还有一段文字:“在预查、普查和详查阶段不单独估算煤柱煤量。在勘探阶段,如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时,不单独估算煤柱煤量。对在矿井设计和生产中可能划出的煤柱(如防水煤柱、断层煤柱、广场及建筑物煤柱和其它等),设计部门如有明确的划分方案,可以单独估算和统计”这段文字和国土资发[2007]68号文规定的压覆资源量有重叠和矛盾,笔者认为,勘查各阶段均应执行压覆资源量估算和统计的规定,勘探阶段执行有关煤柱资源储量估算和统计的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有些精查报告将各类煤柱(包括压覆资源量)等列入“暂不能利用储量”,因此,资源储量核实时应将其与因厚度、灰份等工业指标原因而列入那一部分“暂不能利用储量”区分开来。

(下转第26页)

参考文献:

[1]龙荣生.矿井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2]王振有.昌福山矿区煤层厚度、结构变化原因分析[J].能源与环境,2006,(03).

[3]王生全,唐亦川.董家河煤矿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特征及变化原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z1).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地质勘查司,国家冶金工业局.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2]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国土资源部.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4]国土资源部.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S].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5]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新变革.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6]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7]煤炭科技术语工作委员会.煤炭科技术语[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8]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5224.1.2.3-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9]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5224.1.2.3-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0]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5224.1.2.3-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扭动构造;新生代以古近纪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历次构造运动在澄合矿区表现为沿倾向和走向发育的断裂和次一级褶曲,且以断裂构造为主。根据矿区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变化,断层发育程度,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于中等构造类型。

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归纳为三组,一组与矿区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即EW向,分布于矿区东西两端,有F32、F8、F10、F13等断层,断距最大可达400m;第二组走向N E—N EE,与矿区发育的剪节理(N E60°)方向一致,分布在矿区西部,有F33、F39、F30等正断层,断层面一般倾向N W,断距为100~200m;第三组为走向N E向,分布于矿区东部,如F22、F4、F1等正断层,断距最大者可超过500m。由于这三组断裂的切割,使区内呈现断块构造,改造和破坏了地层的原始状态,地层中的砂岩裂隙比较发育,煤层较之于周围岩层更为松软一些,所以受到的影响可能表现得更加明显。煤的外生裂隙以各种角度与煤层层理面相交,且裂隙面往往凹凸不平,多呈羽毛状、波纹状,通常被黄铁矿和方解石薄膜充填。所以,地质构造的改造和破坏作用是煤心煤样破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3钻孔中取煤时的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原因外,在采取煤心煤样时,由于本区煤强度低、易碎,所以当钻进时采用的钻压、转速、泵压和取煤器不恰当时,也会造成煤破碎,甚至成为粉末状。

3.4可磨性试验

实验室对煤样可磨性测试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煤的机械强度,本区3、4、5、10号煤层的可磨性指数,以全苏热工学院标准衡量均大1,属易磨碎煤,其中5号煤最易磨碎;据美国哈氏指数评价,4号煤为84.67,5号煤为89.9~140.74,10号煤为86,均属易磨碎煤。

邻近合阳和家庄煤矿2008年3月的煤炭综合试验结果报告显示本区5号煤层的抗碎强度为29%,属特低强度煤。

4结语

煤层中内生裂隙发育或较发育,疏松、易碎,在含煤建造形成后,受到各地史时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改变和破坏了煤层的原有状态,产生了一系列外生裂隙,这些是使煤心煤样成为碎块状,甚至粉末状的主要原因,钻进中的钻压和取煤工具的选择是次要因素。

造成煤心煤样破碎的原因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囿于认识水平,在此只作了初浅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对该区煤心煤样破碎问题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鉴于本区煤层的特点,在地质勘查阶段采取煤心煤样时,建议采用单动双管取煤器,通过调整钻探参数、泥浆性能,限制回次进尺等方法提高煤心煤样采取质量,确保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为提交优质地质报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2]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9队.渭北煤田澄合矿区中深部详查地质报告[R].陕西渭南:陕西省139煤田地质队,1984.

[3]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9队.渭北煤田澄合矿区石炭二叠纪煤田及煤层对比研究[R].陕西渭南:陕西省139煤田地质队,1981.

!!!!!!!!!!!!!!!!!!!!!!!!!!!!!!!!!!!!!!!!!!!!!!(上接第10页)

!!!!!!!!!!!!!!!!!!!!!!!!!!!!!!!!!!!!!!!!!!!!!!(上接第13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核实工作的重点 1、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2、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 3、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已生产矿山,要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4、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应将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作为工作重点。 二、核实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1、现场调查阶段 (1)对核实工作范围和勘查工作(或前一次核实工作)范围的叠合情况不清楚。 (2)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未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录、采样。 (3)对采空区边界的勘定不准确或不全面。 (4)对矿区内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的利用不充分,未用全仪器

法对采、探矿工程进行实测。 2、报告编写阶段 (1)对矿区内探、采矿工程分布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叙述不清;对历次勘探、核实工作的成果及其可靠程度研究不够。 (2)对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及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未予说明。 (3)对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等内容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矿山生产选矿实际工艺流程、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的介绍比较简单。 (4)对矿床勘查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与矿山开采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混淆不清,从而对实际工程控制间距的认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混乱。 (5)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没有结合委托方提供的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进行,而是纯理论的推算。 三、资源储量估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要明确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等。 2、要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要说明本次资源储量估算所

资源储量估算注意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概述 ?矿产勘查、资源储量核实的核心是查明工作区的的资源储量,资源储量估算是各类 勘查和核实报告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业主、评审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审查的重点。 只有做到资源储量估算的全过程正确无误,才能保证资源储量的可靠性。所以,必须对资源储量估算予以高度重视。 ?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储量估算的最终结果。因此, 要根据矿床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勘查工作实际,以有效、准确、简便、能满足要求为依据,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图形法、地质统计学法和SD储量计算法 (简称SD法)等。 ?几何图形法:是将矿体空间形态分割成较简单的几何形态,将矿石组分均一化,估 算矿体的体积、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这种方法目前运用最多,也是这次要讲的重点。 ?地质统计学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作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作为主要工具,对 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变量进行统计学研究,估算时能充分考虑品位的空间变异性和矿化强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使估算结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置信度高,但需有较多的样本个体为基础。此方法还能制定或检验合理的勘探工程间距。 SD法: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以断面构形替代空间构形为核心,以spline函数及分维几何学为工具的估算方法,立足于传统的断面法。适用于不同矿床类型、矿体规模、产状、不同矿产勘查阶段,还可对估算成果作精度预测。 目前,国家鼓励和提倡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二、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1、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探矿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2、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工 业指标正确圈定矿体的前提下进行。 3)根据矿床资源储量的分类结果,按矿体、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当选(冶)试验证实矿石性质差异大,有可能进行分采、分选时,应考虑分矿石类型进行估算]和块段分别估算各矿体及矿床的矿石量、金属量(金属矿产)和平均品位。 4)金属矿床中,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发育时,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混合带不发育时,可视实际情况将其划入氧化带或原生带进行估算。 ?5)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6)资源储量的单位按各矿种规范的要求确定。 ?通常情况下,一般矿产矿石量单位为万吨,金属量为吨,伴生稀贵金属的金属 量为千克;独立或共生金及稀贵金属矿石量单位为吨,金属量为千克。一般矿产的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计,金、银及稀贵金属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10-6)计。 ?7)估算资源储量时,应扣除截至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资源储量。永久性建筑物 等压覆的资源储量应予说明。

李训华:关于资源储量估算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关于资源储量估算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资源储量估算的问题,作为煤田地质勘查单位、每一个煤炭地质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也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成问题的问题。之所以在这里占用大家一点时间来讨论它,是由于我最近几年在看煤炭资源勘查报告和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报告)过程中见到一些关于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重视和探讨。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既然是讨论,就说明我要说的问题仅仅是个人的看法和理解,难免存在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资源储量估算的“估算”。在“86规范”以及以前的煤田地质勘查规范中和相关教科书中,煤炭资源储量的估算都称为“储量计算”。为啥“02规范”以及相关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中里都改称为“资源储量估算”?我的理解是:计算、估算一字之差,恰恰反映了矿产资源储量,的“量”所特有的属性。与工业产品的产量,农业粮油产品的产量不同,由于矿产资源的赋存和勘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资源储量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客观上存在不确定因素,一般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准确地度量、计算。人们在勘查、测量过程中所取得的数据与矿产资源的实际会存在一些差距,目前人们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实际,但是还不能全面地、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实际。比如一个勘查区或某个煤矿中煤层厚度,客观上是有变化的,即使在矿井下用很密集的测点测量,每一个测点的数据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勘查报告中,我们采用钻孔测量的“一孔之见”代表“一块”煤产地的厚度,本身就与实际存在误差。由于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参数并不是准确无误的,估算的结果就必然与实际存在误差。不能做到像工业产品的统计数据那样准确。所以,对勘查资源量用估算而不是计算,更接近反

(地质报告)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块段划分原则

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资 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的规定说明针对公司各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修编中资源/储量块段类型划分和块段圈定遇到的问题,公司地质测量部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对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和块段圈定做出具体规定如下。 一、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总原则依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勘查程度确定) (一)矿井地质条件以构造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750m×7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500m×1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3000m×3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500m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二类矿井: 1.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3.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00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三类矿井: 1.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结合必要的煤巷加以查明)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25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四类矿井: 1.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巷探与钻探结合进行圈定)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五类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定为333类; (二)矿井地质条件以煤层稳定性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 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

-----------------------日期: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资源储量估算章节

5.4.4、资源储量估算 5.4.4.1、工业指标及勘探类型 1、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 (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3)最小可采厚度 (4)夹石剔除厚度 2、勘探类型 (1)勘探类型 (2)勘探间距 5.4.4.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1、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1)距离反比法,简述方法及原理。 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首先是由气象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提出的,后来由于D.Shepard 的工作被称为谢别德法(Shepard)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设平面上分布一系列离散点,己知其位置坐标(xi,yi)和属性值zi(i= 1,2,…,n), p(x,y)为任一格网点,根据周围离散点的属性值,通过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求P 点属性值。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法综合了泰森多边形的邻近点法和多元回归法的渐变方法的长处,它假设P点的属性值是在局部邻域内中所有数据点的距离反比加权平均值,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周围点与P 点因分布位置的差异,对P(z)影响不同,我们把这种影响称为权函数W i(x, y),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结点到观测点的距离倒数成比例。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当

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1.0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权函数主要与距离有关,有时也与方向有关,若在P点周围四个方向上均匀取点,那么可不考虑方向因素,这时: 式中: 表示由离散点(xi,yi)至P(x,y)点的距离。P(z)为要求的待插点的值。权函数 储量估算u值取2时为(距离平方成反比)。 (2)封闭多面体估算法,简述方法及原理。 封闭多面体估算法计算的步骤是,首先根据圈定的矿体模型(三角形网)的体积,按以下过程进行储量估算,估算的结果较精确。 1)确定三角网的最小Z值(最低海拔标高),将该值作为所有参与体积计算的立体三角形的基准平面; 2)对于每个三角形,计算其与基准平面之间的体积; 3)确定三角形和基准平面之间的体积是位于模型之内还是模型之外,通常根据每个三角形的方向来进行判断; 4)如果在模型以内,就将其加到总体积中;如果在模型以外,就将其从总体积中减掉。 然后对模型内的所有样品使用简单平均或系数加权的方法得到总的品位和比重。如果样品在模型内间隔均匀,并且使用样长加权计算,而且选择了忽略缺失区间的话,那么三角网格模型的品位应该与块模型非常相似。如果样品间隔不是非常均匀,并且有很多探槽和坑道的话,那么由于线框内的样品聚集,线框品位和块模型品位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 最后,用模型的体积乘以比重得到矿石量,再用矿石量乘以品位得到金属量。 (1)数据准备及数据处理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壹、概述 (壹)矿井建设性质、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气候概况。 1、矿井建设性质及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 2、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附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外部建设条件及开发现状 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2、矿井建设(承办)单位概况。 3、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煤矿,应说明煤矿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依据。政策性文件,依据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名称、文号、颁发单位。基础性资料,资料的名称、编制单位、时间、批准单位、文号、时间等,如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扩层、扩界矿井的生产实际资料,如矿井地质地形图、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等。 二、煤炭需求现状和预测

(壹)煤炭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煤炭市场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煤炭价格分析 1、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现状。 2、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煤炭资源概况 (壹)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或矿区目前开发情况)。 2、矿区煤炭资源概况。 3、该设计和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附矿区内各矿井范围关系插图) (二)矿井的资源概况 1、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包括地层、构造、煤层、煤质) 3、水文地质条件 4、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瓦斯、煤尘、自燃发火、地温、地压、冲击地压等) 5、矿井资源储量概况(包括资源储量依据的资料、文件,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业指标、估算各种参数、估算结果)。 6、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doc

关于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规范总则 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介绍(摘要)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规范历史 1954年翻印了原苏联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按用途分为开采储量(A1)、设计储量(A2、B、C1)、远景储量(C2)及地质储量;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初步普查前为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勘探后为开发勘探; 1959年编制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和A1、A2、B、C1、C25个级别,此外,还有地质储量。其中,A1级为开采储量、A2、B、C1级为设计储量、C2级为远景储量,A1、A2、B、C1又称工业储量。 1977年编制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仍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表外两类将储量级别分为A、B、C、D四个级别,两总则的内容除了储量分类分级外,还规定了地质勘探阶段(初勘和详勘)勘探工作的原则和要求。指出各级储量比例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床规模、矿山建设规模和开采技术条件等综合考虑,并强调要实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生产建设单位的“三结合”,以便共同研究解决矿山和勘探区段的选择、高级储量的分布和比例、工业指标以及有关勘探工作和建设设计的要求等问题。1983年原地质部搞资源总量预测工作时,又划分出了E、F、G三个级别,据全国储委办公室1982-1986年组织的储量分类分级专题研究,经过条件的对比,认为其中的E级大致相当1972年两总则中D级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化工部、核工业部等也编制了本部门的规范,大体与地质部的规范相当,只有些个别差异,如,1980年煤炭部曾颁发“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将储量分为二类四级,即A、B、C、D级,实际上A级相当于前述的B级,其余各级别也均相应降低一个级别;1980年二机部的“铀矿地质勘探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储量分为二类五级,眼A、B、C1、C2、D级,其C2+D级相当于前述的D级; 1987年全国储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矿产勘查工作分段划分的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将地质勘探阶段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表 3),强调了在地质报告编写中必须增加技术经济评价章节。 1992年编制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将金属、非金属和煤等所有固体矿产包括在一个统一的总则中。将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和尚难利用(表外)两大类,其中,将能利用储量又划分为a亚类和b亚类,前者为目前能利用的,后者为目前暂难利用的,将储量级别划分为A、B、C、D、E5个级别,A 级为备采储量、B级为首期开采依据储量、C级为中期开采依据储量、D级为后期开采依据储量、E级为远景储量。 二、对于我国以往储量分类及勘查规范的评价 (一)优点:①门类齐全。我国以前共编制了45个单矿种规范(涉及了84个矿种),从普查到勘探,从野外施工、原始资料编录到地质报告编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同时还有各专业、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②内容十分丰富。如,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地质研究程度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③易于操作。 (二)缺点:静态性强、动态性差;国家计划性强、注重完成任务,市场经济性差;储量与资源概念模糊,不易与国际对比;行业分工过细,各行其是;注重储量规模,忽视经济意义,工程网度及各级储量比

李训华:关于如何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关于怎样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李训华 一、关于找煤 (一)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 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聚煤坳陷是一定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构造体系的发生和演变无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对聚煤坳陷的展布和沉积作用起到重要影响。煤炭作为一种沉积型的能源矿产,保存在含煤岩系中,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组合,通常总是保存在各类构造盆地中,所以,谈找煤就不能不谈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以四川省为例:根据全国大地构造分区方案,四川省大地构造分为上扬子陆块区、西藏-三江造山带、秦祁昆岭造山系三大Ⅰ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古陆地、巴颜喀拉地块、等四个Ⅱ级单元;四川前陆盆地、龙门山前陆逆冲带等12个Ⅲ级单元;川中陆内坳陷盆地、龙泉山前缘隆起带等19个Ⅳ级单元,四川省晚二叠世龙潭组、晚三叠世小塘子组、大荞地组等主要的含煤地层无不保存在这些不同级别(序次)的构造单元中。因此找煤工作离不开对大地构造位臵、区域构造格局以及大地分区、地质背景的认识和对含煤地层的研究。可以说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是找煤工作的两个基本要素。 煤炭是由古生物(主要是古植物)演变而来的矿产,因此它的形成、演变必然与地球上古生物物种的出现、鼎盛、衰亡联系在一起。在地史上,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演变,有其发生、发展和盛衰变化

的过程,这个演变过程与地史上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古构造往往是控制聚煤作用的主导因素。含煤建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含煤性和富煤带位臵以及各聚煤盆地间的组合规律、排列形式都和构造体系有密切关系。就我们甘肃省而言,构造体系控制聚煤盆地、含煤地层、富煤带展布的例子很多,从东部的大型内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到西部的潮水盆地(当然,中间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聚煤盆地)无不受到它们所处在的构造体系的控制,所以地质构造背景一直是找煤工作分析研究的重点。甘肃省煤田地质工作多年来找煤实践发现的陇东煤田、华亭煤田、安口-新窑煤田、靖远煤田、窑街煤田、红沙岗煤田、西大窑煤田、平山湖煤田等等主要的煤田,无一不在它们所处各类聚煤盆地中。大到东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小到毛藏-旦马盆地,尽管形成的时间、条件和规模不同(一个是在地块背景上形成大型内陆盆地,另一个是小型的山间断陷盆地),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谓——盆地。可见,找煤工作首先要分析、研究区域构造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发现那些可能赋存有含煤地层的构造盆地。 如前所述,煤炭是一种由古生物(主要是古植物)演变形成的矿产,它的形成、赋存、变质必然与地球上古生物物种的出现、鼎盛、衰亡联系在一起,与聚煤盆地所处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海水(湖水)的进退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通过对地球上各地质时代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物和煤炭资源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发现,古生物的出现、鼎盛、衰亡以及海水(湖水)的进退具有一种周期性、规律性。煤炭资源的形成、聚集、赋存总是与这种周期性、规律性有关,这就是所谓

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对于从事地质勘查的同事来说,储量估算是一项必须要面对的工作,虽然比较简单,可是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经验比较少的人来说,也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所以,最近在学习这块内容的同时,也将它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工业指标与勘查类型 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4.矿体的圈定 5.块段划分 6.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7. 资源储量计算 8.资源储量估算图件的编制 9.资源储量估算表格的制定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 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 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详查阶段一般有控制的 (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普查阶段一般有推断的(333) 预测的(334)资源量类型;预查阶段一般有预测的(334)资源

量类型。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 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 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综合确定。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 1.4 预测资源量(334) 1.4.1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 勘查境界内应对矿床整体有总体控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334 。 1.4.2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对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1.4.3 334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1.4.4 (334)再写成3341、3342、334?、3341?等都是错误的。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工程间距问题。几乎所有单矿种勘查规范中涉及工程间距都是以控制的(332)勘查工程间距为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应注意的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探矿工程和原始资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正确引用工业指标,根据地质规律和规范要求合理圈定和外推矿体;估算方法要符合矿床地质特征,能用简单方法的不用复杂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合理确定资源储量类型,块段划分要考虑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和工程网度等;正确确定估算参数。从而获得可靠的资源储量结果。 地质勘查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到所探获的资源储量上,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床潜在经济价值和矿山开发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其可靠性对矿山开发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而资源储量估算的过程正确与否和工作精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所以,资源储量估算的全过程必须正确无误。 1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1)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探矿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2)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工业指标正确圈定矿体的前提下进行。 3)根据矿床资源储量的分类结果,按矿体、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当选(冶)试验证实矿石性质差异大,有可能进行分采、分选时,应考虑分矿石类型进行估算]和块段分别估算各矿体及矿床的矿石量、金属量和平均品位。 4)矿床中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发育时,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混合带不发育时,可视实际情况将其划人氧化带或原生带进行估算。 5)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6)资源储量的单位按各矿种规范的要求确定。一般矿产矿石量单位为万吨,金属量为吨,伴生稀贵金属的金属量为千克;独立或共生金及稀贵金属矿石量单位为吨,金属量为千克。一般矿产的矿石品位

以质量分数(%)计,金、银及稀贵金属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10-6)计。 7)估算资源储量时,应扣除截至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资源储量。永久性建筑物等压覆的资源储量应予说明。 8)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态、勘查工程的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对估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正确性一般应进行检验,可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块段或矿体,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估算。 9)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时,所用的软件应是国家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评审认可,或是工业部门长期实际应用中证实是可行的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应在品位数据结构分析、区域化变量的变异函数研究、正确确定资源储量估值参数及选择估值方法的条件下进行。 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的平面范围如起止剖面线或拐点坐标,垂向范围如起止标高或埋藏深度;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数和矿体号。估算范围超出矿权范围的,应分矿权证内、证外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3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矿床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工业指标既要考虑能圈定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又涉及到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一定要符合矿床的实际情况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其确定方法基本上有四种: 1)继承法 如果矿床曾经进行过勘查,已有有关部门批准或下达的工业指标,该工业指标也适应矿床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可直接引用。但应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第21卷6期中国煤炭地质Vol.21 No.6 2009 年 6 月COAL GEOLOGY OF CHINA Jun. 2009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09.06.002 文章编号:1674-1803(2009)06-0006-05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沈萍,刘喜奇,王立君,佟德文,刘志峰,刘欣 (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五五勘探队,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煤炭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山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估算依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及近年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估算工作的实践,阐述了执行新规范的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一般工业指标在具体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控制程度及块段划分。认为新规范的准确执行对煤炭资源健康有序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储量估算;问题;煤炭资源 中图分类号:P618.110.9 Discussion on Related Issues in Coal Resource Reserve Estimation Shen Ping, Liu Xiqi, Wang Lijun, Tong Dewen, Liu Zhifeng and Liu Xin (No.155 Exploration Team, Northeast China Bureau of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Coal resource reserve is major basis of coalmine exploitative construction, if the estimation basis correct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reserves. But issues of blending of new and old criteria, and cannot understand and use new criterion correctly are still existing in practices. According to new criterion requirement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s estimation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 expounded issues have to be noticed in resource estimation based on new criterion such as: reserve estimation bound, mineable coal seams participating in reserve estimation, general industrial requirement issues need to be noticed in practice, controlling extent and block division. Considering that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new criterion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healthy, ordere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Keywords: reserve estimation; issue; coal resouce 自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0215-2002 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2月6日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2007 年2月14日发布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07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固 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等一系列文件,使 新规范达到了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 作者简介:沈萍(1969—),女,1990年毕业于阜新煤炭工业学校,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专业。 收稿日期:2009-01-15 责任编辑:唐锦秀 文献标识码:A

煤炭资源储量计算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 (一)开拓煤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倾斜长,m; 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采区倾斜长度,m; 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 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 式中: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 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 M——设计采高或采厚,m; 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开采期 (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 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 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 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二)三量可采期的计算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三)三量的合理可采期

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平均品位(C )的确定 (一)勘探工程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 采用样品代表长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其公式为: C =n 321n 332211l ......l ......++++++++l l l C l C l C l C n 式中:C —勘探工程矿体平均品位 C 1……C n —单个样品品位 l 1……l n —单个样品代表长度。 (二)剖面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 剖面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剖面上同一块段内各勘探工程的见矿代表厚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计算公式: C =n n n m m m m m C m C m C m C ++++++++............321332211 式中:C —剖面矿体平均品位 C 1……C n —勘探工程矿体平均品位 m 1……m n —勘探工程见矿代表厚度。 (三)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矿石平均品位的计算 采用两剖面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C =2 12211S S S C S C ++ 式中:C —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矿石平均品位 C 1,C 2—剖面矿体平均品位 S 1,S 2—剖面面积 (四)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 采用矿体总锡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计算。 C =∑∑Q P C ——矿体锡平均品位

∑P——矿体锡总金属量 ∑Q——矿体总矿石量 (五)特高品位的处理 当单样品位≥工程平均品位的8倍时,作为特高品位进行处理,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的矿体各样品品位平均值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进行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矿区内需处理的仅一处,在ZK801孔中,该工程的52号样锡品位达20.86%,计算时以该工程的首次平均品位7.32%代替参与资源储量估算。 二、矿体面积(S)的计算 剖面矿体面积在剖面图上直接使用计算机求得。要求两次所求面积相对误差不超过3%。 三、块段矿体体积(V)的计算 根据相邻两剖面面积差与大剖面面积之比值,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选择公式进行计算: 1、当(S 1-S 2 )/S 1 ≤40%时,计算公式为:V=L*(S 1 +S 2 )/2; 2、当(S 1-S 2 )/S 1 >40%时,计算公式为:V=L*(S 1 +S 2 +S2 * S1)/3。 3、当S1(S2)为0时,计算公式为: V=L* S/3(锥形)。式中:V为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矿体体积; L为相邻两剖面的距离; S 1 为两剖面相对较大面积值; S 2 为两剖面相对较小面积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