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_赵琛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_赵琛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_赵琛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_赵琛

学术论坛美术学

ART EDUCATION 2013 / 10

128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

【内容摘要】白族民居彩绘作为古代建筑装饰的一部分,因其自身地域性和习俗性而呈现出独特韵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它是建筑史上重要的历史遗产,对研究当地历史、民风民俗等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文章就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护和传承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白族民居彩绘 彩绘艺术文化 建筑 传承发展

◆ 赵琛

一、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体现(一)历史价值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身影和不可磨灭的足迹。洱海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可以说是白族文化史上的辉煌。洱海新石器文化的装饰艺术的产生,青铜文化装饰艺术的发展,南诏、大理时期密教的盛行,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建筑的发展都成为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艺术坚实的根基。特别是唐朝初年的大理南诏国就是在中原统治者的支持和扶持下建立的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奴隶制政权,一直延续到五代、宋时的大理国。由于中原政权的空前强大,影响了当时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统治阶级大兴土木,营建城镇宫殿和寺庙塔刹,不难推想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如太和城、白崖城、大理城等建筑的修扩建,以及大理三塔、下关蛇骨塔佛图寺塔、弘圣寺一塔等佛教建筑的建造,都对白族民居建筑民族风格和彩绘装饰特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大理一些曾经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随处可见,而在这些深宅大院的大门、照壁、墙面、梁柱、天花板等部位都绘有精美丰富的彩绘图案,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是无法实现这样独特的艺术构想的。我们可以通过现存的民居老建筑的外貌形态、彩绘装饰技艺的多样性、彩绘图案的丰富样式以及彩绘数量的多少等信息,作为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佐证资料,对大理白族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二)文化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是白族文化的独有符号,其功能不仅限于保护和美化建筑体,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多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符号思维,亦即象征思维,是与逻辑思维并重的两大思维方式之一。在符号思维盛行的原始时代,它常常成为思维的主导者,创造神话、建立仪式、主宰巫术和宗教等一系列早期文化现象。然而在过去,符号思维是很难被理解和揭示的,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从事艺术创造的手段,没有充分意识到它在人类早期思维实践中的主导地位。直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也没能影响其在某些领域的重要地位。

白族民居彩绘作为一种特殊的意指符号,常用象征性和寓意性的手法去构筑和装饰意境空间。例如人们经常在彩绘中使用象征洁身自好、圣洁高贵的莲花、牡丹、菊花等花卉;松、竹、梅、兰寓意内心的坚忍不拔和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用蟠桃、葫芦、葡萄等瓜果造型祈福家族人丁兴旺、长寿多福,表达劳动人民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渴求等。彩绘的图案题材内容纷繁复杂,这些彩绘符号

传递出一个家庭或者族群的兴衰荣辱、历史沧桑,承载着人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心理诉求,让人感受到了白族祖先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与大自然长期共存发展的过程中,以民居建筑作为载体,运用彩绘这一表现手段,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图案造型和民族色彩的装饰符号以表达纳福迎瑞、风调雨顺、消灾免难等美好愿望,这种由物质空间表象映射的文化效应是白族民居彩绘最大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三)艺术价值

云南大理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古朴典雅、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建筑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六合同春”。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的独门独户为单元和“四合五天井”的多户人家的长廊式天井院落。房屋根据不同的朝向和地形,作纵向或横向拼接而成,体形规整、对称、严谨;而屋内院落布局、庭院绿化、照壁门楼、白墙青瓦、坡顶屋面、流檐飞阁、淡墨彩画、精美石木雕刻、泥塑等细微之处无不彰显出白族民居装饰艺术的细腻和丰富,使白族建筑特色尽显无疑,成为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的点睛之笔。

白族民居彩绘是构成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表现形式多采用淡墨画、彩画和泥塑,运用颜料、油漆在建筑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天花、大门、窗户、转角等部位上彩绘。涉及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普遍以动物、植物、器物、文字、山水以及历史神话故事为主。常绘制的图案有龙、凤、狮子、兔子、蝙蝠、松鼠、鹤、喜鹊、鱼等动物类;梅、兰、菊、竹、牡丹、荷花等植物花卉类;琴、棋、书、画、福、寿、禄、喜以及诗、词、歌、赋和传统古典文学作品等都用到了彩绘之中。其装饰题材的广泛性、装饰技艺的多样性和图案的美观性构成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艺术语言,传递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及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建筑风格与彩绘艺术相辅相成的完美融合,是白族先民经历千年创造并汲取优秀建筑和装饰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二、白族民居彩绘的现状(一)民居建筑形态的改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出现了一个融合的时代,这样的融合趋势也很快反映到了民族建筑形式中。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从平房到楼房,从土木结构到砖木结构再到混凝土结构和框架结构,

学术论坛艺术视角

学术论坛

美术学

2013 / 10 艺术教育

129

建筑领域的现代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承载彩绘艺术的白族民居面临着建筑结构上的一次次革新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彩绘艺术也随承载体的变迁而发生了改变。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苍山洱海之畔及经济收入较好的广大农村土地上,一批具有现代风格的洋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有取代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之势,传统民居彩绘艺术也在这种变化中求生存和寻发展。

(二)民居彩绘传承的滞后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大理多地的老建筑因为修复不善以及人们保护意识不强等诸多内外因素而遭到毁坏,民居上的彩绘艺术文化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和研究。随着更多新思潮的产物孕育而生,青年人在时下浮躁的环境中已无暇去审视和思考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所在,更多外来的“时髦”装饰物件登堂入室,能熟练掌握民居彩绘艺术技能和审美内涵的青年人越来越少。虽然现在我们还能在大理喜洲、周城、洱源凤羽等地看到一些保留较完整的白族传统民居和精美的彩绘艺术,还有工匠画师在继续着这项古老工艺。但是,如果对白族民居建筑以及彩绘文化艺术的价值认识不足,传承保护的方法和力度不到位,对当地群众的民族意识引导不重视,对现存的民居彩绘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加以系统整理、研究和利用,在不久的将来,苍山洱海明山秀水之间的白族村落将失去自己的民族特点,子孙后代只能在照片中想象传统白族村落的古朴美景以及欣赏那些逝去的建筑彩绘艺术了。

三、白族民居彩绘的传承发展(一)旅游促进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提升动力,旅游又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是双向互利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旅游者的日趋成熟,他们的需求逐渐从单纯的自然风光旅行向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的综合感官体验发展。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本土旅游业的提质增效靠的就是不断增加的民族旅游文化的内涵。而内涵建设就要靠保护资源特色。大理是最具厚重民族文化和浓郁人文风情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特色就是白族民居彩绘艺术,它的艺术文化价值财富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对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是促进大理白族特色旅游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可以借助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来带动。自古以来,每个民族的建筑和艺术水平都反映着该时期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艺术的丰富多样是与大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人们用装饰艺术来美化和增加建筑财富的价值;另一方面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当地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有效提升民族自豪感,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保持原有民族的工艺技艺、内涵文化以及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大理白族民居彩绘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空间。

(二)教育传承

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构建完整、可行、科学的现代学校艺术教育机制和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建设一套系统、科学和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彩绘艺术教学,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引入课堂,纳入九年义务制民族艺术教

育实践中去。要做到从本地做起,从小教起,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将民族文化精髓植入到本民族的下一代中。逐步形成大理白族地区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和培养白族建筑彩绘艺术人才体系,真正使白族民居彩绘文化传承纳入正轨,利用政策和社会机构切实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其更好地为当地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本民族发展服务。

(三)实践创新

白族民居彩绘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求变求新是在现代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白族民居彩绘艺术的价值不只表现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更重要的是将民族传统技艺和精神内涵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延续,它是白族的历史经济、思想观念、宗教习俗、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建立一个“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基地”作为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研究的平台,更好地整合现有研究资源,让长期工作在一线的研究者、民间艺人和工匠师傅们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交流探索空间。同时,这个研究基地也是提供实践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传承不能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继承,在很好领会和获取先辈留下的宝贵艺术文化财富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来思考传统民族艺术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传承白族民居彩绘艺术。该基地的功能还在于它可以在服务本领域研究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校民族艺术教育的师生们提供一个交流实践的空间,通过实践交流去感受白族民居彩绘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年轻人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传承手段和自身的创新发展,能更好地对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进行竭力抢救、保护和利用,积极促进原生态民居彩绘艺术文化代代相传,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语

云南白族民居彩绘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与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相依,它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与汉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成为了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历史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渠道。探索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传承方法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寻与时代同步的契合点进行多层次发展白族民居彩绘艺术,并注重弘扬其民族精神,保持其民族文化个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道路。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法则和管理规划,加快对白族民居彩绘艺术资源的抢救,为白族民居彩绘艺术的发掘保护、传承发展与多元化开发利用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张喆.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研究[D].东南大学,2009.

[2]胡晓燕.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起源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3]申江,胡红.符号思维与易图发生[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4]陈存千.白族建筑艺术史略[J].新美术,1992(3).

[5]徐游宜.大理白族民居的彩绘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6]李东红,杨利美,寸云激.白族民居的价值及保护开发对策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4(1).

[7]胡晓燕.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图案的立意与造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5).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学术论坛艺术视角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

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白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石(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坡屋顶。在民居建筑的物质材料选择上,多就地取材,采用周围的石头、砖瓦、木材等等,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瓦结构,都追求一种典雅、实用、简朴的建筑风格。据记载,古代大理南诏国的民居建筑为“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指的就是当地建房取材的特点。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正是沿袭南诏时的建筑方式。大理白族民间俗语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恰好是千百年来,白族人适应环境,善于总结的真实写照。大理点苍山出产的大理石便是大理的建材特产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作用,自古以来就因晶莹细腻的石质和绚丽多姿的天然画面而蜚声海内外。大理石最早名为“点苍石”、“苍山玉”,又因多用来制作砚台、笔架、笔筒、镇纸等书房用品,故人们又称之为“文石”,至清代才统称“大理石”。大理石上天然美丽的花纹给白族民居增添了无数韵味,民间百姓也为上天赐予的这份礼物而发挥了各自的想象。 传说王母身边有一个专门织五彩云锦的仙女,叫玉女。一只领略过苍山洱海风光的凤凰飞到天宫里,把绮丽的风光讲给玉女听,玉女听得入了迷,她多想亲眼看一看那不曾见过的人间仙境呀。 机灵的凤凰给玉女出了个主意:“你只要对王母说,你要把苍山洱海的景色描摹下来带回天宫,作为织造云霞的图纸,她一定会答应你去的。”果然,王母答应了玉女的要求。于是,玉女驾着一片白云,由凤凰引路来到了苍山中和峰上。每天不是伴着洱海的碧波描摹苍山十九峰俏丽的山峦,就是披着苍山上的彩云俯视洱海中的点点白帆。 这天清晨,玉女和凤凰来到应乐峰下的隐仙溪旁梳洗,却看到一群面黄肌瘦、衣着褴褛的人在一锤一凿地开挖石头。玉女呆住了,说:“凤凰,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方,还有人在受苦呢?”“玉女啊,这些人都是因为交不起国王的租税,只能采石过日子呢。” 玉女和凤凰正说着,却看见一个采石的年轻小伙子晕倒了。她们上前扶起小伙子,原来小伙子叫白郎,自小没了母亲,后母教唆父亲把他赶出家门,他只好到苍山上采石度日,又累又饿,就晕倒了。 玉女见白郎是个勤勤恳恳的好小伙子,就鼓起勇气,说愿意和白郎一起过日子,白郎喜出望外。他们成了亲,一起在应乐峰上开采石头。玉女走过的地方,普通的石头都变成了

白族民风民俗

文化 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 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 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 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 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 黛,以酥泽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襦”。“若子弟及四军罗苴以下,则当额络为髻,不得 戴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 皂绫绢。”“曹长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带)”。“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即虎 皮)”。南诏王室及清平官、大将军,已效汉服,上衣圆领宽袍大袖,下着宽裤紧腿,有 靴。诏王头囊为钟鼎式,文官头囊为黑色莲花式,武官为虎头式。 习俗 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民族民居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 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 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 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 “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 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 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 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 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 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 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有的在两边 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 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 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白族民居建筑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

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比较富裕的家庭,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理坝子以及鹤庆、洱源的部分地区,在民居结构上更为讲究和丰富。这些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 格, 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相比又有所不同。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典型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和院落, 正房坐北朝南, 东西为厢房, 大门多布置在东南角上, 用一个很大的过厅横跨大门和正房之间,把院子分为两部分, 前为庭, 后为院, 功能区分十分明确。给人以幽深、典雅的感觉。而白族民居则大多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深入, 大门布置在东北角上。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由上所述,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反映在建筑上, 则表现为当时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也追求建筑的美。这正符合王安石的辩证观点: 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 人们决不会“谨此于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 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兼求并取。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

论白族的装饰文化特色

论白族的装饰文化特色 ——话说大理 【摘要】说起大理,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白族风情及其民居。人们来到古城,无不为白族花园的古色古香和环境清幽所倾倒。大理白族是“家家养花、户户流水”,置身其间就像到了江南名园,此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在大理,最有名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坐落在周城村和喜洲村。 【关键字】大理白族建筑艺术 去年暑假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旅游,在大理,我们接触到了白族人,也看了大理古城,那里白族人的习俗以及大理白族的居住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说起大理,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白族风情及其民居。人们来到古城,无不为白族花园的古色古香和环境清幽所倾倒。大理白族是“家家养花、户户流水”,置身其间就像到了江南名园,此所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在大理,最有名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坐落在周城村和喜洲村。 1、古风古韵的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它修筑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后,明朝以来五百多年间,这里曾经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文献记载,它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城的四角还有角楼。时至今日,大理古城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的民居在这里比比皆是。他们的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的门楼照壁工艺精致,清新典雅。 夕阳渐渐从头顶滑落,金色的光线缓缓划过街道两旁被青瓦相联的民居、商店、作坊。贯穿全城的涓涓溪流默默流淌,垂杨依依山,茶朵朵装点着条条大街小巷。是谁,用诗情画意的笔调,浓墨淡彩的线条,浅浅勾勒出一幅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中国水墨画。 1、古朴典雅的周城白族民居 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约有近9000人口,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这里曾是大理国王的御花园。村内有古戏台,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现已被辟为白族民俗旅游村。在这里可参观白族民居,集市、白族扎染的制作,并可领略白族婚礼,还可品尝白族风味食品,选购白族民间工艺品。

白族民居的大理石之缘

张家花园的大理石之缘 张建春撰 中国因瓷器而得名,大理由石头而闻名于世界。 横断山脉星星点点的山峰横列如屏,从蓝色天空中俯看,白雪披鳞的大理苍山十九峰,酷似书法家笔下点染的山峰,故又名点苍山,苍山发育于二亿年前,别名又曰灵鹫山。 十九山峰下高山杜鹃南北横带成林,野生茶花争奇斗艳,山谷兰花幽香,翠鸟常鸣花谷,山崖横断,苍松亭亭玉立,十八溪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涌入洱海母亲湖,造就了大理名符其实的风花雪月大花园。 苍山雪冰川的尽头,马樱花的红色,紫色,高山杜鹃和龙胆花的花色,报春花的菊黄色,用花的生命本色造就了山基土下的汉白玉,用亿年造山运动的岩浆造就了世界的五彩奇石…大理石。 早在原始公社时的大理先辈用大理石造就了石器时代,大理石在点苍山穴居的时代用来打造精美的生活用器皿,青石用来打造生产工具石斧、石铲之类,就在人们寻找生产和生活器皿石头的时候,在两种石材的交接地带,意外的发现了带有天空五彩云霞,百鸟奇兽,江河湖海,奇花异草,杜鹃茶花森林的汉白玉和青石五彩尽染的奇石,它就是大理石。 大理石因珍贵稀少,而被用作古建筑的柱基,并雕饰鱼虫花鸟,作为大理白族民居廊柱的基石,用其美观的石质,

坚固的质地而在大理有一个别名叫础石。 点苍山峰峰有石,要看苍山蕴藏什么石头只看十八溪清澈的山泉水的鹅卵石就知道了,郭沫若先生有名句“苍山蕴风月,奇石吐云烟”,苍山大理石风情万种,包罗万象,有讲不完的故事,有看不尽的画图,因而全世界把酷似大理云纹的汉白玉演化石材统称为大理石。 白族的灶台板是大理石的,因为我们每天上学前都要吃在大理石上糅的面,这样看到在云海上江河中的糅情,口感更好,最主要是矿物通过大理合到面中而产生对食物的诱惑,所以大理人精明。 古城街巷的传角处,天才蒙蒙亮,二盆梨木碳火,一块清爽的大理石,花生辣醤,烤出大理白族的香味,每当一个夹馍饵块成饼之前,大理石板上的千般蹂躏总是最精彩的。 十年前,大理张家花园横空出世,2008年8月开辟成大理白族民居旅游景点,大理石随着八年磨砺的张家花园走进被称为“六合同春”的白族民居,加工成了础石柱基,雕刻成了大理白族人喜欢的大理石图案,画成了大理石屏画,那星星点的颜色被画面构巧成图,屏门,棂窗一概被大理石点染,天棚地面尽显奇石吐云烟之象,花园因大理石的大量应用,而成为大理白族民居云石博物馆。 进入张家花园的大门,门前横穿一条明清时候的大理石

白族民居建文化初探

白族民居建筑文化初探 摘要: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民居建筑无论从选址、房屋格局、建筑构造和特有的建筑形式,还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都展示出了白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反映了白族悠久的建筑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映射出白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关键词:白族民居;建筑特色;装饰艺术;构造;格局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繁荣文化的民族,主要居住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姿的民族风采,特别是白族的民居建筑,既与自然和谐发展,又融入了白族的特色文化,充分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名族风格。对此,通过过导游的介绍、走访白族民居以及书本文献的阅读,对白族民居建筑作了初步的探析。 1 白族民居建筑的基本格局 白族民居是一个独立封闭式的住宅,多为二层楼房,主要由门楼、照壁、正房、左右厢房、耳房(正房的两侧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和天井组成。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因此,一般以西房为正房,正房正对面砌有一堵照壁,照壁左前侧开有大门,房和照壁围成的院心称为天井。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正房厢房、门楼及照壁相互搭配、映衬、对比,使整个庭院显得富有层次。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和楼上楼下全部贯通的“走马串阁楼”等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大多数白族民居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三坊一照壁”。 1.1“一正两耳”、“两房一耳” 普通农户的住房多为“一正两耳”、“两房一耳”式。“一正两耳”即一幢三开间的瓦房加两头两个耳房。“两房一耳”式又称两向两坊,即由两坊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向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坊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1.2“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坊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

大理张家花园旅游导游词

大理张家花园旅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花雪月之都,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旅游观光。我很荣幸的以金花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大理民居苐一园張家花园,大理历来是以风花雪月著称的中国旅游胜地,魅力大理,文化大理是高原上的一颗旅游明珠,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大理,四季花开,幽兰飘香,茶花争艳。 张家花园四季繁花似锦,花开不断,白族民居的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奇异的白家民俗,古老的神话传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采,无论是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中的大理白族民居,或是郭沬若先生笔下的神韵大理,自古大理就是彩云之南的旅游胜地,古往今天梦寐以求向往的神话之都。 大门口导词;用在張家花园影壁下,《男》 花园地理文化: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理张家花园地处横断山脉点苍山脚下,洱海西岸,南距大理市区10公里,北行5公里到大理古城,与千年妙香古寺大理开国寺庙“观音塘”毗邻,在历史上这里曾有观音负石阻兵神话传说,感通寺无极和尙向明太祖朱元璋敬献大理茶花,“马嘶花放”成为佳话。千百年来云南的普洱茶,沿着张家花园门前的这条茶马古道的足迹,通向藏区,播撒了云南的马帮文化历史。 站在大门台坎上;《女》 白族民居与白族人:

白族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少数民族居住的文化建筑,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文化民居建筑呢?因为白族民居的墙壁和厅堂、地面、天棚等部位,就是唐诗、宋词、元曲的一部书,只要有空白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白族民居,那么白族和自已的民居是怎样一种关系呢?白族是一个在苍山洱海之间由游牧民转向农耕的民族,概括起来就是四点;讲着自己的白族话,穿着蒙古人的服装,踏着唐诗宋词风韵,享受风花雪月美景。 站在鹿鹤同春坊里,《男》 历史上的張家: 远古时候大理称叶榆,叶榆池就是現今的洱海,洱海像一只耳朵,洱海流域北有玉螺部落南有金鱼部落,形成大理百二河山,北有大院,南有花园,是南诏大理国的建筑遗风,在喜洲古镇大家都习惯的称呼大院,如严家大院,董家大院,而大理古城以南则惯称花园,如赵家花园,杨家花园,張家花园地处南端所以把花园作为雅称。 站在大门台坎上,《女》 云南張姓由诸葛亮赐姓,河北清河是張姓的发祥地,所以大门上的“清河榆庐”的含义,也就是华夏張氏家族在大理的民居。張姓家族是云南的统治者,南诏以前有白子国的国王張乐进求施行了600余年的大冶,因此在大理,張家当之无愧成为大理最古老的王族,整座花园也就有了昔日的王者之风。 站在三坊一照壁下,《男》

周城白族民居的变迁

周城白族民居的变迁 姓名:罗智文 班级:2013级建筑学 学号:2013164149 教师:高永吉

1.概况: 我国白族的80%以上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昆明、元江、南华、丽江等地;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意为白人,1956 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立时,正式以白族作为本民族的统称; 周城是大理重要的白族村落,人口约万余,是全国著名的扎染之乡; 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聚落形态和典型的白族民居类型, 在建筑学和传统人居环境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族是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的一个少数民族,从洱海周围出土的文物看,很早就与中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公元8 世纪建立的“南诏”政权统治集团中有许多是白族首领,通行汉文,许多典籍都是从内地传入;“大理国”时期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 元朝设云南行省,大理地区设大理路; 明朝改土归流,由于内地与边疆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白族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汉族地区已无多大区别,大多数白族人民通晓汉语; 与内地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对白族建筑影响较大;内地来的一些能工巧匠,曾与当地白族人民一起在洱海地区建造了许多宏伟工程,对白族建筑包括民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据考古学家发掘和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栖息在巷山半山腰,据一半圆形坑,以坑壁当墙,上面用石头压盖成一个圆锥形的茅草顶以遮风避雨和避光,这种住房,考古学家称之为“棚”。现在花甸坝和蝴蝶泉背后神摩山顶发现螺蛳壳堆积层,有人认为是古代洱海水位到达山顶的证明,实际是古代先民居住遗留的人工堆积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洱海冲积层不断扩大,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基本构造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基本构造 白族民居平面布局多以三个开间组成一坊为单元,两边住人。开间一般3.3米至3.6米。中间为堂屋,开间一般为3.6米至3.8米。进深5至6米。前设走廊,前檐柱至金柱中距1.8米至2米,单层走廊上盖瓦屋面.并有大出厦和小出厦之分。楼层走廊安木栏杆。民居一般为二层,硬山屋顶。 庭院布局一坊单元房子,可以单独加围墙、厨房、厕所等建成为一般普通民居建筑。也可以组成“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即由三坊单元房子同一方围墙即照壁组成三合院。在“三坊一照壁”中主房比厢房室内水平高15厘米左右,主房与厢房的交接处在转角小厦上设麻雀台及二个漏阁,漏阁一般由比主房进深及开间浅小的二间房子组成,连接于主房并用围墙联系组成小天井,漏阁可做厨房及堆放杂物用。“四合五天井”可以做成有走廊小厦瓦屋面,四坊房子楼层相互不连通的式样。也可以做成四坊房子楼层相互连通不设小厦瓦屋面,而是设楼层走道为木栏杆的形式。 白族民居一般都是石木结构或土木结构。青筒板瓦屋面,墙裙及墙角是用麻条石支砌成直立平放的形式,后檐墙、山墙墙裙以上用毛石墙或土基墙。屋面出檐除正面两山墙内皮之间做成木椽出檐外,其余抬青石板飞檐石,后檐墙抬大号飞檐,山墙抬中号飞檐,正面墙角抬青石板虎牙,在飞檐石下还安飞砖、飞瓦。屋面檐口飞檐石的设置是白族民居区别于其它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别具一格。 白族民居的木结构大架是做成古建构架结构,屋面硬山形式,有五架梁、七架梁等之分,根据房屋进深决定梁的架数。大架一般做成金片结构或工字形构架结构。大架是用立柱和横梁以榫卯组合,数层重迭的梁架逐层缩小加高,直到最上一层承托梁檩中脊。屋面檩条除屋脊是用三根即一根枋木挂枋,两根圆木盖梁叠合外,其余为一根枋木挂枋和一根圆木盖梁叠合。挂枋下再设千斤担。在檩条间根据板瓦宽度钉椽子。建筑物重量全部

拓展阅读: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出精美的民居建筑。中华民族的人居依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而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中华民居凝聚了华夏各民族的聪明才智,是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自然科学高度结合的产物。 中国云南省的大理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也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了精美的民居建筑。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建盖一所像样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白族人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

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 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是封闭式的住宅,其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大多数白族民居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三房一照壁”。“三房”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侧的两幢配楼,共3幢房子;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对着的一堵墙壁,四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大理盛产石材,大理城也被称为石头城。当地人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用石头建房子是白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白族民居中,各种各样的石头都能派上用场,石头不光用于墙基墙角,也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甚至整座墙全用石头垒砌。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从门楼建

云南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介绍

云南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介绍 喜洲镇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居建筑保存得最完好的,有助于全面了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建筑特色。其中,严家大院和董家大院最具代表性。 景点信息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 门票:严家大院50元 交通:从古城或下关乘坐开往喜洲的中巴,沿滇藏公路招手即停,从下关至喜洲需1小时。 饮食:喜洲耙耙,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 旅游小贴士

1.喜州可住宿。 2.从这里到蝴蝶泉很近。 景点相关资料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在大理,甚至在云南,像喜洲这样的农村乡镇压,大概是很少有的。喜洲是历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因此可以说,了解大理和白族,不能不首先了解喜洲。 建筑特色 喜洲白族民居,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喜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桃檐飞角青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言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墨或粉彩绘图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山墙则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绘以云纹、如意纹、莲花、菱花纹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质门楼。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整体建筑艺术在白族民居建筑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优点,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大理白族民居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

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白族民居格局丰富,庭院布局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就是三面三栋楼房,另一面是主房对着的照壁,中心是天井。“四合五天井”是四面各四栋楼房,每相交处有一耳房和一小天井,加上院中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了。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对面的墙壁,一般都要做成照壁,照壁漆成白色,可反射日光为正房提供充足的光线。一般在照壁的周边上边区域绘有各种彩画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或镶嵌大理石图案,或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显示出白族民居的独特个性;照壁的前面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

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使照壁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门楼

大理白族文化

白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基调。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及黑领褂。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外套丝绒领褂,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 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三月街"--白族的集市: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衔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逐渐演变而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三月街

据地方志记载,早在明代中叶,每年三月十五日,就在"苍山下贸易各省货"。1636年徐霞客在游记中记有:"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真实地记录了三四百年前三月街"诸商云集,环货山积"的盛况。清代白族音乐家李燮羲也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三月街的盛况"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全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三月街以骡马、木材、药材、毛皮等土特产品贸易为大宗,附近农民在三月街购买耕畜、农具,以备春耕。而今,三月街成为滇西各族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联欢大会。其中彝、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赛马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

浅论大理喜洲白族民居

目录 一、大理白族民居遭破坏的原因4 二、大理喜洲白族民居5 [1]、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与形成大理白族民居特点的原因…… (5) [2]、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6 [3]、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6 [4]、为什么要建造“三坊一照壁”7 [5]、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 (8) [6]、大理喜洲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9 三、喜洲民居特色建筑之一——严家院9 [1]“六合同春”10 [2]“走马串角楼”10 四、如今的严家院10 五、怎样保护喜洲白族民居11 [1]、对于严家院的保护措施11 [2]、对于普通民居的保护措施 (11) 六、结论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大理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得我们保护,是如今这些民居正在慢慢消失。是什么使 关键词 大理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保护保留 浅论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的价值意义与保护策略 一、大理白族民居遭破坏的原因 灾之中……① 在1987 民居被破 出这样惊世骇俗的民族建筑了。

居民更愿意舍弃原来的老民居、老建筑换成现代化的高楼房。这样就使得老民居越来越少了。 几代人的居民来说他们对老房子有了深厚的感情是不想搬出老房子 民居列入文物保护的行列 把它实际的保护起来。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在摧残着我们身边这 现有的老民居也在慢慢的消失。

二、大理白族民居 [1]、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与形成大理白族民居特点的原因 白族人民对 座西向东的原因。 [2]、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 格的典型代表。 灰。喜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 照

剑川概况

剑川概况 县城全景 【地理位置及气候】 剑川县境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跨北纬26°12'—26°42',东经99°33'—100°33'之间,东连鹤庆县,南邻洱源县,西与云龙县和怒江州的兰坪县毗连,北和丽江县接壤,县城金华镇,海拔2195米(十字街口),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藏公路从这里穿过,距大理州首府下关126公里,距丽江75公里,距省会昆明526公里。 自然概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5公里,总面积3405665.1亩,折合2270平方公里。其中:山原面积1670.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25%;盆地面积57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1%;水域57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2%。主要山脉、河流呈南北走向,山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河川交错,地貌类型复杂,有高山深壑,也有平坝丘谷。从地形上分为高寒山区、山区、半山区、坝区。县内主要山脉中部有老君山(4247.2米)、石钟山(3032.8米)、佛顶山(3038.9米)、东面为白山母山(3795.1

米),东南面为华丛山(3265.8米)、南面为鹅尖山(3327.6米);西南面为千柏山(3715米);西部为天台寺山(3763米)。盐路山主峰雪斑山,海拔4295.3米,为州内最高海拔点,象图河河谷的沽泥盆和黑潓江边的米子坪海拔1973米,为县内最低海拔点。主要河流分金龙河——黑潓江水系,白石江——弥沙河水系,象图河水系,均属澜沧江流域水系,剑川坝子中的剑湖为淡水湖泊,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 气候特点:县境位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气候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属南温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类型,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3℃,最冷1月均温4.5℃,最热7月均温18.5℃,正常年份年降雨724.4毫米,无霜期151天,日照2218.15小时,有晚霜重冻、降温过早、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为地震多发地区。 【行政区划】 剑川县辖5个镇、3个乡:金华镇、甸南镇、沙溪镇、马登镇、老君山镇、羊岑乡、弥沙乡、象图乡;红旗林业局。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1金华镇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学号:2013128203 姓名:滕达专业:旅游管理 2 班关键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 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平面形状方正规矩,主次分明,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这种布局明快紧凑,和周围的地理环境(苍山,洱海)极为协调,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无明显的主次之分,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总是在既定的,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这样,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

大理张家花园的导游词-导游词

大理张家花园的导游词-导游词 各位游客,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风花雪月之都,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旅游观光。我很荣幸的以金花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大理民居苐一园张家花园,大理历来是以风花雪月著称的中国旅游胜地,魅力大理,文化大理是高原上的一颗旅游明珠,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大理,四季花开,幽兰飘香,茶花争艳。 张家花园四季繁花似锦,花开不断,白族民居的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奇异的白家民俗,古老的神话传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采,无论是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中的大理白族民居,或是郭沬若先生笔下的神韵大理,自古大理就是彩云之南的旅游胜地,古往今天梦寐以求向往的神话之都。 一、花园地理文化: 大理张家花园地处横断山脉点苍山脚下,洱海西岸,南距大理市区10公里,北行5公里到大理古城,与千年妙香古寺大理开国寺庙“观音塘”毗邻,在历史上这里曾有观音负石阻兵神话传说,感通寺无极和尙向明太祖朱元璋敬献大理茶花,“马嘶花放”成为佳话。千百年来云南的普洱茶,沿着张家花园门前的这条茶马古道的足迹,通向藏区,播撒了云南的马帮文化历史。 二、白族民居与白族人: 白族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少数民族居住的文化建筑,那么为什么说

它是文化民居建筑呢?因为白族民居的墙壁和厅堂、地面、天棚等部位,就是唐诗、宋词、元曲的一部书,只要有空白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白族民居,那么白族和自已的民居是怎样一种关系呢?白族是一个在苍山洱海之间由游牧民转向农耕的民族,概括起来就是四点;讲着自己的白族话,穿着蒙古人的服装,踏着唐诗宋词风韵,享受风花雪月美景。 三、历史上的张家: 远古时候大理称叶榆,叶榆池就是现今的洱海,洱海像一只耳朵,洱海流域北有玉螺部落南有金鱼部落,形成大理百二河山,北有大院,南有花园,是南诏大理国的建筑遗风,在喜洲古镇大家都习惯的称呼大院,如严家大院,董家大院,而大理古城以南则惯称花园,如赵家花园,杨家花园,张家花园地处南端所以把花园作为雅称。 云南张姓由诸葛亮赐姓,河北清河是张姓的发祥地,所以大门上的“清河榆庐”的含义,也就是华夏张氏家族在大理的民居。张姓家族是云南的统治者,南诏以前有白子国的国王张乐进求施行了600余年的大冶,因此在大理,张家当之无愧成为大理最古老的王族,整座花园也就有了昔日的王者之风。 白族民居的照壁是艺术的化身,是白家人的姓氏名片,到大理做客是要有文化的,要想喝三道茶,看白族阿鹏金花,如果看不懂照壁上的姓氏,可能就进不了门,也就得不到热情款待,因为我们的贵姓都在照壁上,各位有谁可以讲出“百忍家风”的含义是什么?那就是大理人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