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虞氏源流

有虞氏源流

有虞氏源流
有虞氏源流

有虞氏源流

四川省华蓥市第一中学卿召飞

有虞氏源于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氏,天吴氏也称天虞氏。天吴或称帝吴、大吴、吴回、吴雷、有虞回、康回”。它“龙兴”于济水1流域,有虞氏集团六个邦国(邹、辕、邿、遂、缗、虞)也都集中在古济水中下游流域或附近。有虞氏初起于燕山一带,以有虞氏吴回出于黄帝联盟有虞氏,姚姓。姚姓有虞氏是黄帝氐羌集团最初的部族之一,源于甘肃洮水流域,因此为“姚姓”。首领陆吾担任黄帝轩辕氏的侍卫头领,封地在昆仑山和陇山之间,称为“苍梧”,周代称为“西吴”,就是青铜器上面的古夨国。黄帝担任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后,有虞氏一部东迁燕山,后逐渐向南扩展,到达山西、山东、河南一带,至夏虞时期扩展至太湖流域等地。吴回、大舜都出自山西南部虞地的姚姓有虞氏。至蚩尤三苗九黎族众被轩辕黄帝族追杀,逃亡至鲁西的东平、台前、黑虎庙等地居住下来,称邹氏。邹氏与东夷屠比氏联姻,其后裔称邹屠氏。邹屠氏又与天吴氏联姻,后代称驺虞氏。

有虞氏部落迁到中原后,由以捕鸟为生转为狩猎为业,称夷牟人,同时该部落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转折。原来夷人熟悉鸟性,能听懂鸟的各种声音所表达的意思,在捕捉鸟时会模仿各种委婉动听的鸟语,把鸟引透出来,因此有虞幕能听协风之说。现在要与豺狼虎豹等凶猛野兽打交道,它们或藏之于深山,或出没于草丛密林,如果再延用捕鸟的方法,用叫声吸诱野

1【济水】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

兽,反而会招来野兽伤害自己,所以,夷牟人就学会了张开大口发出怒吼以震慑野兽,或把野兽驱赶到事先设下的隐井或圈套里,然后加以捕捉。古狩猎为生的氏族总有谈虎色变的感觉,怕虎又崇拜虎,为壮氏族之威,便以“邹虞”为图腾,借虞似虎非虎之虎威,取仁不杀生来教育族人,向外展示,或假想有这样即勇猛又仁善的动物。这支人被称人“邹虞氏”。同时上古的造字祖先,就是根据人们张着大口呼喊以驱虎豹的形状,造出了一个“虞”字。随着时光推移,张弓捕鸟的夷人变成了张口驱赶和捕捉野兽的虞人,夷牟也就开始演变成虞幕了。因此有《说文解字》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夷人部落深化成虞人部落,“牟”与“幕”音通,这便是舜的先祖由夷牟演变到虞幕的原因。《国语·郑语》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即虞幕能分辨音乐指挥乐队,能辨听、协调鸟图腾部落发出的各种信号。虞幕能听协风是祖传之能!虞幕既指个人,也指部族。

炎帝神农氏时期,山西南部的姚姓有虞氏一度被炎帝神农部族兼并,虞地被称为“姚墟”。有虞氏在黄帝轩辕氏时期,虞幕曾加入黄帝部落,为黄帝造矢,帮助黄帝作战。在涿鹿之战后,夷牟在黄帝之下担任要职,并离部落追随黄帝,后有虞氏融为华氏族部落集团。帝颛顼氏时期,有虞氏后裔虞幕为帝颛顼管理音乐,并在帝颛顼帮助下复国,因此有虞氏世代感念帝颛顼和虞幕的恩德,“禘”祭颛顼而“报”祀虞幕。《国语·鲁语上》“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国语·鲁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幕即虞幕,此幕为颛顼时代中后期人,很受到颛顼重用,后尊颛顼为其祖,因有虞舜源于黄帝族团之说。

帝喾高辛氏时期,帝高阳的后裔“火正”钟离讨伐反叛的“共工氏”失

败,失去“火正”之职。火正由吴回担任。火正又称为“祝融”,因此与前“祝融”钟离被后人所混淆。火正吴回征伐“共工氏”取得巨大胜利,终于击溃了共工氏,自此共工氏族不再强大。吴回,应该叫“吴同”,就是掌握了“火炼铜”技术而加工出锋利的“吴刀”而担任了“火正”和“祝融”。“吴刀”就是铜刀、吴钩、吴戈,吴回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军之祖”和新的“火神”。后世“铜”冶炼技术最先进的地区在昆吾(许昌)、宛城(河南南阳)、吴、越,都属于上古的南方,是祝融的地盘,吴回乃是始祖。

帝虞吴回功绩巨大,所以在帝喾之后被推举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称为“帝虞”、“帝吴”、“大吴”、“天吴”。上博楚简《容成氏》简4、5、6云:“□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殇死者。上下贵贱,各得其所。四海之外宾,四海之内贞。禽兽朝,鱼鳖献。又吴?(同?回?冋?)匡天下之政十有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终。”简32:“以让于又吴? (同?回?冋?),又吴? (同?回?冋?)曰:‘德速衰……’”上面“又吴?(同?回?冋?)”。又吴同(冋)”应当读为“有虞同或有虞迵”,当属于有虞部族的一位古代帝王之名。

“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一语看,有虞氏政权一直到瞽瞍都是存在着的。又“帝尧立,乃命质为乐。……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可知有虞氏瞽叟还曾担任过唐尧朝廷的乐官。《韩非子·显学》中“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夏代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据此推断,虞代积年应为公元前3600—公元前2070年,良渚文化年代与虞代年代密合!因此,对“尧舜同属虞代”、

“陶唐氏为虞前及虞时之一诸侯”之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我们可推断有虞氏于颛顼高阳氏政权后期已经掌握政权,帝喾高辛氏、帝挚青阳氏、帝尧陶唐氏都只是其部落联盟之一,掌握政权者系有虞氏。只是在战国后期或更晚期记载较少而已。可能是由于夏朝本身年代久远,文字记录也未发达;也可能是夏王朝自知取代虞朝,无论如何论证也实际难以服众而故意以各种方式干脆彻底埋没虞朝的历史,使得后来人几乎根本无法知道虞朝的存在;也很可能是儒家创始人为了美化古代,而刻意把虞朝说成是禅让时代。

夏虞时代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从颛顼到虞幕,后期从幕到舜。颛顼为“帝”的传说,反映了有虞部落在东夷族中曾一度居于领先地位并进而成为黄、炎、夷三大部落集团的盟主,但有虞氏部落的真正强盛却是从幕开始。幕受有虞氏“报”祭说明他在虞代的历史地位与上甲微在商、高圉大王在周相当,而“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的记载则透露出幕的后裔世代占据部落首领职位、氏族显贵已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的信息。瞽叟的儿子舜被举为“天子”,既是有虞部落势力强大的表现,又是氏族显贵积极推动的结果,其社会基础与商汤、武王一般无二。舜上升为天下共主以后,任命部落显贵人物担任各种官职,命皋陶制定刑法,国家机关已具有与商周相似的框架和职能。与此同时,有虞部落也随着其首领地位的上升而变为统治部落,其他部落则降到服从地位。所有这些,都表明虞代后期的社会制度在本质上不同于原始社会而近于夏商周三代。从原始社会转变为“三代”型的社会,关键性的一步是氏族显贵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步最早是在虞幕时期迈出的。

帝尧陶唐氏被推举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时,“祝融”与“火正”职能分设,“火正”由帝喾高辛氏之子阏伯担任,火正只负责观察“大火星”

的天象,成为专职的“天文工作者”;吴回的后裔有虞氏仍然担任“祝融”主持炼铜、兵器与征伐,逐步由“火神”演变为“雷神”。帝尧陶唐氏时期崇伯鲧治水失败之后被“祝融”征伐并以“吴刀”处决,这个“祝融”也是吴回的后裔。屈原《天问》记载“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吴即吴回,吴回南征三苗,直到南岳衡山(今天柱山)才终止征伐。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大舜率领有虞氏南征三苗时死于此地。大舜之后,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大禹继续南征三苗,姚姓有虞氏仍然担任征讨主力。三苗退到洞庭湖以南,吴回子孙有虞氏南进到赣(今江西新干)建立苍梧国,苍梧国就是商代称为“虎方”的那个“南吴国”,包括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今安徽铜陵(古称为“东陵”)、湖北铜绿山当时有铜矿,也是苍梧国的地盘。祝融传说就在此时到达南方各省。商代“虎方”受到商王朝的压迫和征伐,不断退到鄱阳湖南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楚国、越国瓜分苍梧国土。战国时期,楚国由于吴起变法,国力渐强,吴起曾“南收扬越”,取得今江西南部和湖南、广西间的苍梧(虎方)之地。虎方主体融入“华夏族”,另外一部分后裔演化到畲族、瑶族、苗族等部族之中。

汉代刘耽《吕梁碑》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桥牛,桥牛生瞽叟(音gǔ sǒu),瞽叟生舜。按《吕梁碑》说,穷蝉父是幕,不是颛顼。现根据其整理有虞氏简略世系(为不完全世系):回(或迵)……幕……穷蝉——敬康——句芒——蟜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

从穷蝉之后,人们对其世系没有争论。穷蝉虽不是帝王,却是一个民族部落的首领,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贡献是,善于建造穹庐民居,这在中华

民族生息发展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从此以后,百姓开始造简单的庐舍居住,而不一定要寻找山洞开凿洞穴遮避风雨。这一发明使民族部落开始克服各种恶劣自然环境而给日常生活提供了安全住所。为中华民族的部分氏族部落摆脱游牧生活向稳定的农耕社会和家庭生活转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所以说,舜的先祖穷蝉是建造穹庐民居的首创人之一。

穷蝉之子是敬康,关于敬康的事迹历史留传的不多。按照《史记》里的说法,敬康的儿子是句望,在记载中又称句芒,他是舜帝的曾祖父。句芒的古代朝内,是一个辅佐帝王管理林木的官。当时,他的部落已开始走向农耕生活,就是他对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的时节做了许多研究界定,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古代原始农业朝科学种田的方面迈进。从史书上看,牟人转向狩猎生活以后,由于中原地上适于农作物生长,已经开始种植牟麦,句芒就是继承祖先的这一事业,探索如何适时地播种农作物,他把穗上带芒的作物,也就是麦类作物种植的最好时日,确定为“芒种”。以芒种为准,确定各类作物的准确播种时间。句望的这一业绩,指导中华民族农业生产几千年,人们把他奉为“芒神”,并在芒种这一天举行大祭祀。过去,人们在小麦升镰收割前举行“祭场”,就是延续对古人创造农耕技术的怀念和敬仰。

句望的儿子桥牛,是舜帝的祖父,他在领导氏族部落期间,开始利用畜力耕田,取代刀耕火种。这是中华民族生产力水平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他发明了用牛来耕种,贡献也是巨大的。后来。历代王朝,上至帝王天子,下至庶民百姓,对句望和桥牛的农业生产中的贡献十分敬佩,把他们当作“春神”于立春之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祈祷两位春神,保佑当年农业有个好

收成。这充分印证了当时舜帝的有虞氏部落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先驱。

舜父瞽瞍,娶了显赫的邹屠氏握登氏为妻,后出任尧帝的乐师。到舜帝青年时期有虞氏部分族人跟随虞舜向南发展。逐渐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陶唐氏地域永济市东南方中条山山北一带,并在此定居筑寨名曰虞乡,尧帝赐舜虞乡侯并妻之二女于妫汭就在这里。后来,舜帝年五十代摄天子事时,尧帝为加强对虞舜的控制,准重建有虞氏国,赐号虞国,封地在今山西平陆县张店古城附近建都。虞舜登帝位后,迁都蒲阪,它神农之后烈山氏柱都城,又是尧的旧都(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改国号为虞。大舜在受禅为帝之前,就是有虞氏的君主,甚至是东夷族团的领袖;大舜耕稼渔陶于东夷各地,主要是出于示范和教化的目的,或是出于救世的目的。后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殁后禅位于禹,后由启建立夏后朝。虞有二姓,姚姓和妫姓,因原籍姚墟(今河南濮阳,一说浙江余姚)之生而姓姚。因继承王位后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让其居住妫河边(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便以妫为姓。

以有虞氏为主体的夏虞朝的遗民向外迁徙。河南的虞城、浙江的上虞大概是向东迁徙的印迹。而向北迁徙的大部分停留在农耕与游牧结合部发展。河东的称“鲜虞”,河西的称“猃狁(音xiǎn yǔn)”,实际都是“夏虞”的记音。到商朝末期,鲜虞这一族群已扩散到正定一带,可能组成了方国。后因箕子被封于此,或挤走他乡或融于其中了。“猃狁”在陕西北部、泾水一带活动,西周中后期,发展最盛,曾发展到甘青一带。古秦人在西汉水的老巢就是被“猃狁”端掉的,后“猃狁”集结于泾水中游一带,形成国家,就是“义渠”。“义渠”是“有虞”的记音,处于农耕与游牧的交界地带,抵挡了

北部游牧族群的向南深入,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屏障作用。进入春秋以后,扩散在河西、河东的山西虞朝的后裔先后完成了国家体系的建立,河西为义渠、河东为鲜虞。今河北正定东北四十五公里的新城浦,古有鲜虞城。自公元前662年后,活动在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这支鲜虞人,史料多称“狄”。因都于原中山之地“中人城”,也称其为“中山”,以其地名代替鲜虞。

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看中国哲学

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看中国哲学 要研究中国中国哲学,就得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因此就需从中国史料文献中入手。这就体现了目录学的重要性,清代章学诚提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观点,更是精辟概括了目录学在研究中国哲学的功用。 一、目录和目录学 中国历史悠久,社会动乱频繁,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文献毁坏遗失了,一些被淹没于书海之中,这就需要发掘。地下发掘往往能起到判定时代和鉴定真伪的作用,从书海中发掘史料需要做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泛观博览。泛观博览一般从查阅历代图书目录开始,然后查阅历代史籍的有关论述、总集类书、古典注释等。目录学就是关于图书分类编目的专门性学问,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 目录的原意是像人的眼睛,树木的节,类似眼睛,因而树节也称目,书之有名类似树之有节目,所以目又引申为篇名或书名。目还有逐一举要的含义。《论语·颜渊》:颜渊问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后面的四“勿”是对其前面克己复礼的具体阐释。《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目者,遍辨其事也。”所以目也含有将书名或篇名逐一列举的意思。录的原意是刻木,古代书写与刻镂是一回事,所以引申为记录或叙述,是对图

书作者及其内容的简要评价。 把一批书名或篇名与其说明依次编列在一起就是目录。刘向父子校书,已经开始使用目录一词。班固《汉书·叙传》沿用,曰:“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述《艺文志第十》。” 二、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1、“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提出 章学诚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继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之后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者,是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奠基者和先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他在其所著《校雠通义·自序》中提出的,“校雠通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章学诚在总结前人目录学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地提出目录学的任务--“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里面的辨,就是辨别。章通彰,就是彰显。考,就是考证。镜,就是使之明显。全句就是考辨学术源流正变,使之彰显。 2、“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具体内涵 《校雠通义》开宗明义提出目录学的任务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样章氏就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作为功能、价值和任务明确赋予书目和目录学。“作为章氏目录学思想的集中表述,这段文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辨考学术源流就是书目和目录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惟一的目标、功能、价值;二

挑流鼻坎末端贴坡混凝土施工方案

挑流鼻坎末端下部( 760m 高程以下)施工方案 一、概述 为满足溢洪道出口段土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工期要求,根据2007 年04 月05 日上 午《溢洪道挑流鼻坎及闸室有关问题专题会会议纪要》精神,并依据《瀑布沟水电站工程设计变更通知》水溢字2007 —03号总016号“关于溢洪道挑流鼻坎末端基础(760m高程以下)结构调整的更改通知”要求。对溢洪道挑流鼻坎末端溢0+560?0+580基础(760m高 程以下)结构进行调整:①将桩号溢0+560?0+580m高程740?760m范围(可根据现场适 当调整)内基岩表面松动、破碎岩块清除并清理平顺,浇筑4级C20混凝土台阶;②坡面布 设锚杆和锚筋束,锚杆采用①32,?400X400cm L= 8m外露1.5m;锚筋束3①32,?400 X400cm、L = 17m外露1.5m ;锚杆与锚筋束交错布置。③沿坡面及底部与台阶表层周边配置①20、? 20X20cm的钢筋网;并将钢筋网与外露锚杆、锚筋束焊接。④基岩固结灌浆孔间排距3m,灌浆深度为入岩15m。⑤在760m高程以上边墙浇筑前,应完成混凝土台阶部位的锚索施工;锚索采用3000KN级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间排距5m,长度为55m;锚索深入弱卸荷基岩。初步估算该部位贴坡台阶混凝土方量约为2500m3,边坡锚杆、锚筋束各25 根,锚索20 根,其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计。 二、编制依据 ①《瀑布沟电站溢洪道施工合同》PBG- SG- 2004 —020 ②《溢洪道挑流鼻坎及闸室有关问题专题会会议纪要》2007年04月05日上午 ③瀑布沟水电站工程设计变更通知水溢字2007—03号总016号 ④《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⑤《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01 ) ⑥《混凝土拌和用水》(JGJ63-89) ⑦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要求 - 亠——r- —/_- 三、施工布置 3.1、施工道路布置 挑流鼻坎部位土石方开挖已基本完成,施工道路已经形成。 3.2、风、水、电布置 目前, 挑流鼻坎部位混凝土浇筑、边坡支护施工用风、水、电管线等附属设施等已经形 成,具备了边坡支护及混凝土施工条件。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哲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哲学传统中,中国哲学是唯一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过的哲学。先秦时代就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墨、名、法、道、阴阳六家,特别是儒、道两家。继先秦哲学之后,又有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中国哲学致力于“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宇宙论、本体论、知识论、历史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建构了许多哲学范畴,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传统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天人关系、群己关系、人我关系、知行关系、理欲关系、义利关系等,注意对对象世界的整体把握,强调知识与德性、理智与情感、认识与行动、理性与信仰、责任与道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主张仁智双彰、美善相乐、德才兼备,讲中庸、仁义、和谐、礼义、统一、内省,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寻求智、真、美、善的有机统一。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整个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和影响着文学、艺术、伦理、教育、科学等其他文化要素。 中国传统哲学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既不能一概加以排斥,也不能无批判地继承,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创新。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一些优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相通之处。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源远流长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如“五行”说起源很早,它概括了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相应的属性;水向下,润湿、味咸;火向上,燃烧,味苦;木可直可曲,味酸;金可顺从人意改变形状,味辣;土可以种植庄稼,收获百谷,味甜。“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由此阴阳“五行”说不但广泛地说明了各种事物成分、结构的差别和多样性,而且广泛地说明了各种事物的内外联系、关系的差别性与多样性。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其主要理论形式是“气”一元论。中国古代尚未形成科学的物质概念,但却提出了接近于物质要领的“气”。人们常常用阴阳“二气”和“六气”来概括说明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对这一现象与过程的高度概括。“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它和“五行”相配合,构成了世界的秩序。 中国哲学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生活,以及探索人自身机体活动,都具有多方面的辩证思维、辩证观点和辩证方法。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点,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阴阳相补、相依相持就是各种事物的基本联系和发展,而“五行”变化,相生、相克又表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天、地、人物,构成了一个包举万有、统摄万象、道生气出、变化日新的有机统一整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整体性思维方式,关于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矛盾观,都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中国哲学历史上的知行之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与行的关系的观点。如行先后知、由行而致知的见解,强调了行是知的基础。有的哲学家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在知与行这对矛盾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行是知行统一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 中国传统哲学常把对社会历史变迁的考察和把握,叫做通古今之变。社会历史皆是由古到今的,而变化的结果是今胜于古,这一思想提出了重视经济因素和民众力量的观点,如“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为邦本,本固邦安”等等,这些思想无疑是蕴涵着唯物史观的一些因素的。 实事求是地、科学地阐述中国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

挑流鼻坎砼施工方案

*******导流泄洪洞工程 挑流鼻坎施工方案 (桩号0+492~0+533.285) *********水库导流泄洪洞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4月24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材料 (1) 3、施工总体布署 (1) 3.1施工道路 (1) 3.2施工用电 (1) 3.3施工用水 (1) 4、施工进度计划 (2) 5、人员配置 (2) 6、机械设备配置 (2) 7、施工方案 (3) 7.1、基坑开挖 (3) 7.2、固结灌浆 (3) 7.3、砼施工 (4) 7.3.1、砼浇筑工艺流程图 (4) 7.3.2、施工分缝图 (5) 7.3.3、钢筋制作 (5) 7.3.4、模板制作 (6) 7.3.5、砼拌合、运输、浇筑、养护 (7) 7.3.6、施工缝处理 (7) 8、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7) 8.1、模板制作及安装 (7) 8.2、浇筑 (8) 8.3、砼夏季施工注意事项 (8) 8.4、脱模、养护及缺陷处理 (8) 9、安全措施 (9) 10、文明施工 (9)

挑流鼻坎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导流泄洪洞工程位于大坝右岸,全长541.4m,由进口控制段、洞身段、出口段组成,进口段设放水塔。工程等级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出口位于坝轴线下游205m处,地板高程675.08m。 出口消能段桩号0+492~0+530.2,采用挑流消能,平面扩散鼻坎形式,挑坎长21.8m,底宽4.5m。挑流鼻坎两侧为砼梯形挡墙,挡墙高10.12~7m,挡墙后面石渣回填。挑坎反弧半径40m,角度23°31′38″,坎顶高程678.2m。挑坎为U形整体式结构,底板采用HFC40高性能防冲抗磨混凝土,边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侧墙厚1~2.5m。挑流鼻坎后接6.6m长护坦及10m长护坡,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砌。 主要工程量为:石方开挖682m3,钢筋制安42.743T,砼1804m3,M7.5浆砌石378m3,石渣回填1437m3。 2、材料 工程材料使用耀县“秦岭牌”水泥、粗骨料采用耀县宝剑山优质碎石,细骨料采用霸河优质中砂,钢材采用国产龙钢优质材料,火工材料从铜川市民爆公司购进,石渣回填采用本工程爆破的石料,其他物资材料从铜川市与西安市购进工地。 3、施工总体布署 3.1施工道路 拌合站至导流泄洪洞出口挑流鼻坎处施工道路为施工前期石料铺设,路面平整顺直,满足施工材料运输。 3.2施工用电 工程施工用电由布置在距导流洞泄洪洞进口300米处半山腰的变压器接引。3.3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主要包括砼拌合用水与养护用水,采用高扬程水泵从附近河道直接抽取。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虞:yu 瞽叟:gu sou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懈怠:xie dai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着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 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着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啮:nie 参:shen 舆:yu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

中华古诗文源远流长

中华古诗文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资源。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的人文素养。借助创建书香校园的契机,张满明德小学积极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通过诵读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诗文,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整合创新。同时,此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活,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楚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1168848.html, 楚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邓卫斌李青 来源:《设计》2016年第05期 摘要: 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正散发着它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及精神。本文概述楚文化元素的特点,并且论述楚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只有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楚文化,才能通过载体来传达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创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设计。 关键词: 楚文化设计元素文化内涵产品设计 一、楚文化的价值 楚文化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云气类语符、神话传说中的图符、世俗风俗的语符,在出土的文物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漆器等,体现出了楚国的信仰和审美,所传达出了楚人荜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祟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的宝责的素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不同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的涌入,令人目不暇接,新的文化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同时使得我们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何把楚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假如只是生搬硬套、纯粹的挪用文物的造型来进行设计,则会缺乏个性和活力;而如果一味地借鉴模仿、“拿来主义”,而没有新的思想融入,楚文化将会停滞不前,无法得以发展和传承。 二、楚文化元素的运用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楚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宝库:绘画、丝织品、青铜器、漆器、诗歌等,正是因为楚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以及独特的审美,造就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能够给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给中国的设计带来别样的韵昧。 2.1楚文化色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楚国一直都有拜日祟火的信仰,楚人认为,他们的祖先祝融是火神的化身,所以自古以来楚人拜日、祟火,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同时日和火都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温

24孝故事

24孝故事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故事如下: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从古自今,中国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产生了多少教育学家。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仪之邦”的大国,而敬师却是中华传统美德,必不可少的一点。尊师重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曾子.荀子,这些古代被人们尊敬的教育家,也成为了现代人人皆知的优秀教师。 尊师重道的美德不久久限制于过去,在现代,尊师重道的美德更加得以发扬。 毛泽东.李大钊.刘少奇.陈毅等等这些老革命家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 现在,人们尊师重道的越来越多。 宋代的苏轼曾说过:“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苏轼对老师,可见是多么尊重。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早已成为传统了,并且代代相传。 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父母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他人身上……

对楚文化的认识

对楚文化的认识 摘要: 楚文化因楚人和楚国而闻名,是周代楚人创建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南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楚文化极大的促进和发展了华夏文化。在与华夏融合的过程中,楚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楚文化后来居上,引领风骚,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先秦南方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在当时甚至在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楚文化发展地位当代中国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在众多的群星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楚文化。楚文化作为周代区域文化,以华夏文化为主导,融合蛮夷文化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南方文化。事实上,楚文化的首创者楚国人在开始并不是很有影响力的,在西周初期进行分封的时候,楚之先祖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可见楚国在当时只是一个小国,甚至是不为人知,但在短短的时间里,在春秋时期,楚国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另其他诸侯胆颤。那么楚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就是回顾楚文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1.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学生选修这门课,我想在学完这门课后至少应该明白楚文化的兴起过程,它是如何走向辉煌的,我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2.众所周知楚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个如此有影响力的文化的兴起必将会引起我们的兴趣。 三本文研究框架和方法 (1)本文采用方法如下: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是实际的抽象与总结,实际是理论的基础与前提,两者互为前提,不可偏废。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以楚文化的代表实物和参观省博物馆的实践学习和上课老师讲的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理解楚文化。 2. 演绎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学习楚文化不应该孤立的来看待它,而应该把它与中国古代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作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看待楚文化。 (2)本文展开结构如下: (一)楚文化的发展至全胜(包括楚文化的发展阶段,形成原因) (二)楚文化的地位(包括楚文化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它在中国古代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三)楚文化与现在的中国(主要谈中国的现状) (一)楚文化的发展

撰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来源处与文献检索

撰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来源处与文献检索 目录 一、文献检索的定义 (2) 二、文献检索的原理 (2) (一) 书目检索 (2) (二) 事实检索 (2) (三) 数据检索 (3) 三、文献检索的四个要素 (3) (一)文献检索的前题----文献意识 (3) (二)文献检索的基础----文献的来源 (3) (三)文献检索的核心----文献获取能力 (3) (四)文献检索的关键——文献利用 (3) 四、文献检索的方法 (4) (一)直接法 (4) 1.顺查法 (4) 2.倒查法 (4) 3.抽查法 (4) (二) 追溯法 (4) (三)综合法 (4) 五、文献数据库 (5) (一)科学网数据库 (5) (二)年刊系列 (5) (三)Engineering Village平台 (5) (四) PubMed数据库 (6) (五) MEDLINE数据库 (6) (六)Psyclnfo数据库 (6) (七)ProQuest平台数据库 (7) (八)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 (7) (九) 中国期刊网(CNKI) (7) (十) 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十一) 万方数据库 (7) 六、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8) (一)文献检索是读书治学的基本功 (8) (二)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8) (三) 文献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先导 (8) (四)文献检索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8) (五)文献检索是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8) 七、总结 (8) 参考文献 (9)

撰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来源处与文献检索 摘要:近来论文的撰写越来越频繁,对特定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的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文献检索原理,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文献数据库检索方法,如:通过科学网数据库、年刊系列、Pub Med数据库和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的进行分析,希望有益于提高论文的文献检索效率。 关键词:论文;文献检索;数据库 一、文献检索的定义 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有序的文献集合中检出所需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在科学交流中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为了合理地分发情报和充分地利用情报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文献检索不仅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迅速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从而加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进程。 二、文献检索的原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与情报工作辞典》(1976年版)则定义为:“从一个文献集合中查找专门文献的活动、方法与程序。”两者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即文献检索是从众多的文献群中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献检索也就是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按其查找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检索: (一)书目检索 这是以检索工具(书目、索引、文摘、题录)为检索对象的一种检索。凡是查找某一主题(时代、地区、著者、文种等)有关文献的检索过程,均为书目检索。如“汕头经济特区投资环境研究都有哪些文献?”其检索结果是一条条的书目记录,包括论著题名、作者、文献出处等书目数据记录。 (二)事实检索

挑流鼻坎末端贴坡混凝土施工方案

挑流鼻坎末端下部(760m高程以下)施工方案 一、概述 为满足溢洪道出口段土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工期要求,根据2007年04月05日上午《溢洪道挑流鼻坎及闸室有关问题专题会会议纪要》精神,并依据《瀑布沟水电站工程设计变更通知》水溢字2007-03号总016号“关于溢洪道挑流鼻坎末端基础(760m高程以下)结构调整的更改通知”要求。对溢洪道挑流鼻坎末端溢0+560~0+580基础(760m 高程以下)结构进行调整:①将桩号溢0+560~0+580m、高程740~760m范围(可根据现场适当调整)内基岩表面松动、破碎岩块清除并清理平顺,浇筑4级C20混凝土台阶;②坡面布设锚杆和锚筋束,锚杆采用Φ32,◎400╳400cm、L=8m、外露1.5m;锚筋束3Φ32,◎400╳400cm、L=17m、外露 1.5m;锚杆与锚筋束交错布置。③沿坡面及底部与台阶表层周边配置Φ20、◎20╳20cm的钢筋网;并将钢筋网与外露锚杆、锚筋束焊接。④基岩固结灌浆孔间排距3m,灌浆深度为入岩15m。⑤在760m高程以上边墙浇筑前,应完成混凝土台阶部位的锚索施工;锚索采用3000KN级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间排距5m,长度为55m;锚索深入弱卸荷基岩。初步估算该部位贴坡台阶混凝土方量约为2500m3,边坡锚杆、锚筋束各25根,锚索20根,其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计。 二、编制依据 ①《瀑布沟电站溢洪道施工合同》 PBG—SG—2004—020 ②《溢洪道挑流鼻坎及闸室有关问题专题会会议纪要》 2007年04月05日上午 ③瀑布沟水电站工程设计变更通知水溢字2007-03号总016号 ④《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⑤《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01) ⑥《混凝土拌和用水》(JGJ63-89) ⑦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要求 三、施工布置 3.1、施工道路布置 挑流鼻坎部位土石方开挖已基本完成,施工道路已经形成。 3.2、风、水、电布置 目前,挑流鼻坎部位混凝土浇筑、边坡支护施工用风、水、电管线等附属设施等已经形成,具备了边坡支护及混凝土施工条件。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朝代:虞 孝子:舜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孝子,叫做舜,妈妈很早就过世了,而爸爸总是听后母的坏话儿,经常叫他做这做那,有时候呀,还打他、骂他呢。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也就是舜的弟弟,非常的不喜欢他,所以,他们经常想法办来欺负舜。可是,舜却一点儿也不介意,邻居们见到了舜,都说:舜真是个好孩子。 当时的皇上,想实行禅让制,就问大臣:朕想找一个百姓信服之人,把皇位传给他,以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众爱卿有何建议?有一位大臣就说:陛下,民间有一个以品行孝行闻名之人,叫做舜,应该可以担此重任。皇上一听,马上下旨:爱卿速速查明此事,如若属实,宣舜上朝。 舜奉旨上朝,他的言行举止,让皇上感到非常满意,居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好多好多粮食。于是,舜就带着两位公主还有粮食回老家了。两位公主到舜家里以后,经常洗衣做饭,还一起孝顺父母。 可是,舜的弟弟象,看到舜娶了两个美丽的公主,还得了那么多的粮食,就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那一天,象正在

跟父母商量这件事,正好被公主听到了,马上回家告诉了舜。舜听了之后,笑了笑,说:你不要担心,我以后小心点就行了。 果然有一天,爸爸叫来了舜,说:舜呀,我年纪大了,好多活儿都干不了,家里的米仓破了个洞,你上去修一修吧。舜咕咚咚咚爬上了米仓,他在上面补呀补,正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象居然偷偷拿了火把,把米仓给点燃了,想把舜活活烧死。舜意识到有点不对劲,扭头一看,呀……,火马上就要烧到身上了。这时候,只见舜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两个大斗笠,一手一个,像大鸟一样飞了下来,一点儿也没事。象看到这种情况,鼻子都快气歪了。 这件事之后,象依然不死心,就跟爸爸商量,让舜挖井。于是,舜每天挖呀挖,从早上挖到晚上,再从晚上挖到早上。象看着井越来越深,深得已经看不到舜了,脸上露出了恶毒的笑,马上往井里填土,想用这种方法,来活埋了舜。谁知……,舜一弯腰,钻进了一个地道。原来呀,舜早就料到了,所以,在挖井的时候,也顺便挖了一个地道,舜就沿着这个地道,回家去了。 舜的行为感动了上天,上天就派来了大象和鸟儿来帮助舜。看,大象耕田,鸟儿除草,大家在一起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大象拉车,鸟儿歌唱,庆贺丰收,好不热闹。

凤与楚文化

凤与楚文化 刘玉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 龙,作为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象征,这已是起码的常识。然而,与龙并称对举的凤,是否也象征着某些文化? 如今,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已向人们提供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凤--楚文化的标识。 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表明,楚人是祝融的后裔。史载楚国别封之君夔子由于不祭祀祝融和鬻熊,被楚人视为大逆不道,惨遭灭国之祸。而正是那位被楚人尊为始祖之神的祝融,却原来是凤的化身。《白虎通义》说:“南方之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就是凤的别称。楚人崇拜祝融,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楚人对凤的崇拜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 典藉中的凤,大多生于南方。《艺文类聚》引老子说:“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山海经》记:“南禺之山,有凤凰鹓雏。”《易林》则称:“凤生五雏,长于南郭。”所谓“南方”、“南禺”、“南郭”,当均在中原之南。《楚辞·抽思》也说:“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明确指出了凤与汉水的关系。而当时居于汉水一带的民族,恰好是楚;这当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先秦时期,以凤喻人的唯有楚人。《史记》记楚庄王答进隐者问时,曾把自己比作一只“三年飞天,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神鸟--凤,它体现了楚庄王超凡的胆识和气魄。同楚庄王相比,庄子笔下的凤则具有更大的功力和灵性。《逍遥游》中的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这鹏,也即大凤。《左传》记楚人子西说:“胜(白公胜)如卵,余翼而长。”在这里,子西是以毛满翼长的大凤自况,而把白公胜比作翮羽未丰的雏凤,傲然之慨不难想见。不只庄王、庄子和子西,屈原也常常将自己比作凤凰,而把楚王左右那些卑鄙猥琐的小人比作鸡鹜,《九章》中就曾发为“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的愤激之辞。 在楚人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他们对凤的景仰,既表现在楚地出土的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也反映在文采风流的楚人文学作品中。妙不可言的是,同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狰狞恐怖的龙相比,楚人崇拜的凤则显得雄姿英发、气度非凡。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出土的楚国丝织丝绣品上的凤图案,凤或引颈高歌,或头戴花冠,是那样潇洒俊逸;江陵李家台楚墓出土的立凤木雕和江陵雨台等地楚墓出土的木雕凤架鼓,凤或振翅欲飞,或足踏虎背,是如此气宇轩昂;尤其是出土于寿春的凤龙相搏青铜塑像和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凤龙相斗帛画上的凤,更是显得伟岸英武,正气凛然!相对而言,楚人文学作品中的凤则愈发显得神奇。在楚辞《大招》中,楚人甚至以凤来引诱所招之魂,故而发出了“魂兮归来,凤凰翔只”的呼唤。更有甚者,楚人还憧憬着在凤的导引下周游八极,往观四荒,《楚辞·远游》说:“前飞廉以启路”,这能引路导向的飞廉,想必是凤凰家庭的要员。

琴行论文参考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1]. 教育+智能+体验=2014上海乐器展——展会全新活动“抢鲜”看[J]. 音乐研究,2014,05:49. [2]娄雪玢. 东北亚国际钢琴艺术节持续发展的探索之路[J]. 艺术评论,2014,02:144-146. 摘要“琴行”核心期刊参考文献 [1]袁安府. 琴行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5,25:97-98. [2]解瑂. 女性令乐坛更见姿彩——写在华人女作曲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J]. 人民音乐,2013,04:11-13. [3]宁鹏东. 社会音乐教育中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 音乐创作,2013,07:175-177. [4]赵赞. 广州市琴行音乐教育模式的现状和特征[J]. 大舞台,2013,07:176-177. [5]. 关于举办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全国钢琴比赛的通知[J]. 音乐创作,2013,08:196. [6]. 教育+智能+体验=2014上海乐器展——展会全新活动“抢鲜”看[J]. 音乐研究,2014,05:49. [7]. 柏斯琴行介绍[J]. 音乐创作,2011,03:197. [9]齐磊. 音乐浙江任光[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02:2. [10]巩成国. 宁波人——我国钢琴制造业、调律业的先驱[J]. 人民音乐,2001,03:32-33. [11]张录勇,胡楠. 长江钢琴“送文化进校园”中国音协高校联盟艺术团全国巡演圆满落幕[J]. 音乐创作,2012,07:196. [12]杨毅平. 天津制琴名家——宋家维[J]. 中国京剧,2003,11:24-25. [13]瘳勇. 琴与情的交响──何浩总经理访谈[J]. 乐器,1999,01:12. [14]罗敏. 跨越重洋的隔世之晤[J]. 乐器,1999,01:37. [15]. 正辉琴行承诺[J]. 中国京剧,2000,01:23. [16]. 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报纸诞生[J]. 新闻通讯,1993,02:12. [1]周勇. 在实践中探索音乐教育的价值——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03:113. [2]管建华. 生态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文明归复——礼乐文明实践哲学与希腊文明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J]. 中国音乐学,2015,01:25-41. [3]李焱. 太原市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62-64. [4]陈佳. 论音乐艺术实践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蝴蝶效应”[J]. 教育评论,2015,01:81-83. [5]项阳. 音乐文化研究的音乐学人才培养之我见[J]. 音乐研究,2015,01:33-39+55.

楚文化研究论集

楚文化研究论集 本帖最后由春秋大义于 2009-8-12 00:42 编辑 《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一集目录 序(顾铁符) 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的分析(俞伟超) 长沙楚帛书通论(李学勤) 再论湖南楚墓的分期与年代(高至喜) 江淮地区楚文化初论(杨立新) 荆州地区楚文化调查与探索(陈耀钧) 淮阳楚墓论述(曹桂岑) 试论湘西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特征(吴铭生、贺刚) 楚文化在湖南的发展过程(黄纲正) 澧水下游楚文化的分期及其相关的两个问题(曹传松) 益阳楚墓辨析(盛定国) 郢爰与战国黄金通货(刘和惠) 楚金币研究(吴兴汉) 楚系铜器略论(刘彬徽) 谈楚车(裴明相) 湖南的战国漆器(周世荣) 试论楚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后德俊) 江汉地区楚式鬲的初步分析(杨权喜) “大子”鼎辨伪(李国梁) 楚国的“士”墓辨析(郭德维) 盛君萦及擂鼓墩二号墓墓主的国别(何浩、宾晖) 马鞍冢楚墓墓主考(马全) 朱家集楚王墓的形制及棺椁制度(李德文) 楚城试探(马世之) 楚郢都寿春考(涂书田) 东陵考释(陈怀荃) 从江苏东周时期遗存看楚文化的东渐(刘兴) 从曲阜两周墓看鲁文化面貌及楚文化对鲁国的影响(王恩田)精美的吴越青铜剑和矛——兼析楚与吴越的关系(陈振裕)试论楚国器铭中所见的府和铸造组织(郝本性) 寿县楚器铭文考释拾零(陈秉新)

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二集【目录】 序——对楚文化总体研究的一点期望.........................................................俞伟超(1)太保玉戈与江汉的开发...........................................................................李学勤(5)试论“滞缓期”的楚国经济..................................................................马世之(11)考古所见楚国铁农具初论.....................................................................郭胜斌(17)楚郢都的制陶手工业...........................................................................杨权喜(30)诗论楚墓出土漆器的产地问题...............................................................陈振裕(44)东周时期楚国的玉器及有关问题............................................................杨立新(57)从安徽繁昌县出土蚁鼻钱铜范来探讨楚“囗”字贝的铸造工艺.....................汪本初(74)楚囗略考..........................................................................................刘彬徽(81)包山2号楚墓用鼎制度的推定......................................................胡雅丽王贱苏(93)安徽楚墓研究....................................................................................吴兴汉(101)湖南晚期楚墓及其历史背景..................................................................何介钧(112)包山2号墓的年代与墓主.....................................................................王红星(125)再谈淅川下寺2号墓的墓主与年代.............................................赵世纲罗桃香(105)舒城九里敦墓主考..............................................................................杨德标(143)楚俑略说..........................................................................................王从礼(151)果品与祭祀——从信阳楚墓出土植物种子遗骸谈起....................................裴明相(164)战国长沙楚城初论..................................................................黄纲正吴铭生(167)湘西北楚城调查与探讨——兼谈有关楚史几个问题....................................曹传松(177)寿春城遗址遥感调查的............................................................丁邦钧李德文(191)楚音乐略说.......................................................................................舒之梅(199)楚国乐器初论....................................................................................谭维四(210)楚国青铜砝码中的数学问题..................................................................后德俊(223)蔡侯墓文化属性试析——兼论楚式青铜器的形成及其外因...........................刘建国(229)略论秦镜及其与楚镜的关系..................................................................高至喜(243)论黄国与黄国青铜器...........................................................................何光岳(260)古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官制研究...............................................................罗运环(270)“楚亡中山”辨正..............................................................................何浩(290)“囗郢”辨析....................................................................................黄锡全(311)包山二号墓《卜祀祭祷》竹简的初步研究...................................................彭浩(325)寿县蔡侯墓出土铜器铭文通释...............................................................陈秉新(348)后记 (36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