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性学习论文集锦

研究性学习论文集锦

研究性学习论文集锦
研究性学习论文集锦

研究性学习论文集

目录

1、杜甫的诗歌之浅谈

2、刘禹锡诗词初探

3、李煜诗的认识

4、李煜心中几多“愁”

5、唐代的爱情诗

6、李贺的诗歌创作特色

7、李商隐《锦瑟》诗浅析

8、怀才不遇的古代诗人

9、唐诗宋词中的“泪”

10、唐诗宋词中的感伤诗

11、浅谈秦观词的艺术风格

12、时事造就的不朽

13、李清照的性格与成才

14、宋词中一颗璀灿的星

15、别具一格的李清照

16、酒与愁

17、开放研究型试题解法学习赏析

18、浅谈数形结合

19、怎样测楼高

20、一类分工问题的方案研究

21、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2、碘与人的身体健康

23、生物学的最新发展

24、生命的奇迹——DNA分子的述说

25、环境呼唤煤的综合利用

26、英语学习资料的购买和使用

27、谈英语研究性学习

28、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29、反思中西文化差异-----价值观

杜甫的诗歌之浅谈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具有“诗圣”之称。他所留下的一千四百首诗歌,多为精典名作,是我国宝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在我国文化史、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杜甫的这些诗篇中,他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腐朽堕落的反动本质,真实地反映了祖国各地雄奇壮丽的山川,记叙了自己辗转流离的辛酸遭遇。当时朝政的大事,重要的战役,军阀的混战,严重的边患,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现象,都在他的诗里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景观。一千多年来,历代作家都从他的诗篇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哺育着后代诗人作家的成长。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也是唐玄宗信任权奸,宠信宦官,重用边将,穷奢极欲,肆意聚敛,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历史时期。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在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他以稷、契自许,表示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有人认为杜甫的诗都反映现实,笔调悲凉,令人惆怅。其实杜甫诗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他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卓然成章。他的诗歌有的是抨击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巧取豪夺;有的是深刻反映人民苦难重重,啼饥号寒的悲惨生活;有的是指斥安史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有的是感时忧国,慨叹今昔;有的是反对各民族间互相攻伐,主张和睦相处。此外,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蓄着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思,对战乱流离的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这些都是杜甫诗歌中的精华应该充分肯定。但必须指出,杜甫有的诗篇表现了浓厚的忠君思想,有些则是粉饰太平,这是杜甫诗中的糟粕。

元稹在《故检校大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说,杜甫的诗是“尽得古今之体势,南昌兼人人之所独专”。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说:“至甫(杜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的确,杜甫的诗歌可以说是众体兼备,又有所创造,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从《诗经》汉魏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并且把它提到了空前的高度。首先他向乐府民歌学习,写了不少“无复依傍”“即事名篇”的诗,内容丰富多彩,笔调清新,形式活泼。其次运用五言、七言古体这种传统的诗歌形式,铺陈展述,抒怀议论,回环往复,气势雄伟。再次,杜甫的五律、七律,韵律谨严,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成为唐代五、七律的模式。其它如绝句,不论五绝、七绝,都能得心应手,或评人论诗,或伤时抒情;或状物写景,都能各尽其妙。因此,杜甫诗歌在艺术成就上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当然,杜甫有些诗篇过于雕琢,刻意追求工稳,这是不足取的。

唐朝当时有这样一种社会风尚,青年人士在参加举业之前要到全国各地漫游。杜甫从

洛阳出发,后到江宁(现在的南京)。第二次是齐赵漫游。在这期间,不少山水咏物诗大量涌现。如《登兖州城楼》、《望岳》、《题张氏隐居二首》、《刘九法曹石门宴集》、《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等,《房兵曹胡马》、《画鹰》也可能作于此时。《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等(皆为五律)艺术上都颇见功力,《望岳》(五古)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全诗境界壮阔、气象雄浑,标志着诗人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来的不平凡的气魄与才华。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又使杜甫涌现出不少名作,如《寄李十二白十二韵》、《昔游》、《遣怀》、《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居》。诗大都慨叹人生的不如意和无限惆怅之情。分手之后,杜甫又作了《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饮中八仙歌》诗篇。

杜甫在政治上的挫折,生活上的穷困,使他比一般人更能深刻地看到人民的苦难,看到社会的弊端,更加激起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因此,他创作了不少揭露统治阶级腐朽本质。关心人民疾苦的优秀诗篇。《登慈恩寺塔》、《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诗人从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中汲取营养,“即事命篇、无复倚傍”,创造了一种新的乐府诗体,开拓了起自国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

安史之乱是对广大人民的一场空前的浩劫。安史叛乱发生时,杜甫目睹了这交叛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他作了许多诗篇反映这场叛乱,如《后出塞五首》、《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月夜》、《哀王孙》、《对雪》、《春望》、《哀江头》、《忆幼子》、《一百五日夜对月》、《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等都是名篇。这些诗篇描写劫后长安的惨象,抒发诗人的爱国热忱,情景交融,感情沉痛,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但是杜甫最著名的诗篇是《三吏》、《三别》。这六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诗人走向生活、走向人民所达到的程度。安史之乱爆发特别是相州战役之后,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主要集中在兵役问题上,作者就从这里着笔,通过各种不同人物辛酸的遭遇,各种不同场面的描写,真实而广泛地揭露出当时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当然,以上列举的各种诗体的诗篇,只是杜甫诗歌中的极少一部分。杜甫的大半生是在患难流离中度过的,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没有忘记祖国和人民,在他去世前夕,还在诗篇中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对国家战乱的局面,对人民的灾难痛苦,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杜甫的诗篇像天上的星座,永远发出不灭的光辉。他的作品彪炳千古,永垂不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刘禹锡诗词初探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生活在中唐时期。由于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唐王朝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为了解救唐王朝的危机“二王、刘、柳”进行了政治革新,反对宦官掌握兵权、政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潘镇手里收回盐铁专卖的权利,免除民间积欠,革除额外进奏,罢弃苛税繁赋。这一切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而刘禹锡的进步政治主张,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在他的哲学论著《天论》中,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坚持天是由元气构成,天没有意志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思想,反复论证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规律不同,“天之能”,人未必能,“人之能”,天也有所不能,同时他还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而且他又提出了“逃乎数而越乎数”的例题。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在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的第一首中,“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里的“前朝曲”是指《梅花落》和小山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请你不要再吹奏已陈旧的《梅花落》和《招隐士》了,请听一听,唱一唱刚改作的新曲吧。因此这首诗符合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而实际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在当时,塞北用羌笛吹奏的《梅花落》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都已陈旧过时,人们的思想也已发生变化。因此再用这些陈词滥调不免会使人们丧失欣赏的雅兴,所以要“听唱新翻杨柳枝”。其次,这符合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而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在当时,《梅花落》是汉朝乐府民歌,它距刘禹锡生活的年代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因此这两首陈曲虽说不上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但起码已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了,它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时代变化了,社会进步了,因此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应运而变。《杨柳枝》的出现则正是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除此以外它还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等。

不仅这一首,刘禹锡还在他别的诗词中,也蕴含着一些哲学思想。比如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都多多少少地流露出了他的辩证法思想。

仁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刘禹锡毕竟在哲学上的观点与今天相比有一点缺陷和不足。比如说在《金陵怀古》一文中,他阐述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思想。然而在今天看来,六朝的灭亡不仅仅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所造成的,更重要的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致。

虽然刘禹锡的部分观点有些不足,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的发展能有如此独到的分析,不仅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对近代哲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

李煜诗的认识

李煜,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演绎了多少风云,多少悲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观念使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自然受到了不少人的唾弃。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位政治上的匆匆过客,在文学史上却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历史记住了秦始皇,也同样记住了李煜。

有人称李煜为“词中之妖”,这也并不为过。他的词风格超逸,虚灵在骨,芳华如空谷幽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旖旎的风景。李煜不仅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词,他更给今人留下了一分沉重、一分思考。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多才多艺,工书善花,尤长诗词。据说,李煜的每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故名“重光”,被视为吉兆。但这并没有改变南唐灭亡的命运。事实上,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国君,若倾心于朝政,体恤民情,治理好南唐这样一个小国,并没有什么疑问。而他好声色而不恤国政,把现实抛开,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过多的陶醉于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之中,以致在他登上金銮不到十五年,宋军便踏平了南唐都城金陵。李后主也由此沦为阶下囚。

生活于田园之中,致力于诗词,这是李煜所向往的。他曾作两首题画诗《渔父》“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这是李煜所向往的。字里行间中坦率地流露了对渔人悠闲生活的艳羡,即便是幽囚于楚,他还念念不忘“绿水青山”。他在《开园乐》中云:“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词中“心事”,自然是归隐青山,可是空山只有白茫茫的大雪,野路阒然无人,后主只好回到牢房。严酷的现实击碎了词人的理想,只剩下无限愁恨。

亡国后的李煜,被封为违命侯,软禁起来。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位失去尊严,失去自由的阶下囚,这时的他悔恨不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阑人静,小楼中人,倚栏远望,春花秋月本为良辰美景,词人却无法消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溶溶月色,徐徐清风,都化成一缕思愁,随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却流不尽两眶的眼泪、一肚子的愁。其愁永久,其忧浩渺,其哀无边无涯。

这首诗历来被奉为神品。《玉琴斋词序》评之为“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以水喻愁,

荡气回肠,直抒国破之恨、家亡之愁。宋太祖也是读了这首词之后大怒,下令将李煜毒死,《虞美人》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他的国愁家恨,生活理想终结在一杯毒酒上。李煜曾因一幅画,误中挑拔离间之计,一杯毒酒便使得南唐的塞上长城——林仁肇命送黄泉。他未曾想到,他竟和林仁肇走上同一条不归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李煜一生的写照,这也成了历史的千古遗憾!这也是李煜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原因。

李煜,在漫漫千年中的每一个循环往复的日子里都有你恒温的叹息。国已破,山河灭,你才知晓,这与你面面相觑的现实,你拖不开,也卸不掉啊!可你为何总不肯面对它呢?回归现实,直面人生,这虽是人的悲哀,但更是人的成功。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人生固然可怕,但那种醉生梦死、游戏人间的生活,不更让我们唾弃吗?

人一出生,便沉没在一个无法选择的现实中,正如李煜无法改变自己帝王世家的命运一样,从他登上金銮殿的那一刻起,天下百姓的安危便担在他的头上,那一声“万岁”,一顶皇冠下隐藏的是凡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与无奈。李煜热爱诗词、向往田园。但诗词中纵有雨雪霏霏,田园中纵有杨柳依依,他也要面对天下、面对苍生。得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是他应立足的现实。他不肯面对现实,不敢直面人生,更不敢承受沉重的现实,便结束了他的梦、他的风流才华,也结束了他的人生。如果说现实是一片广袤的土地,那么人生的理想、抱负、才华就是一颗颗种子,只有深埋在土壤中,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试想,李煜若平定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到那时,他再归隐田园,潜心于诗词,必将成为历史佳话。然而,他没有。他在自己的梦中醉得太深了。

李煜曾想抛开现实,而现实却给他开了一个大的玩笑,让他的才华气质、让他的一腔悲酸、满腹哀怨,最终化成一把历史的冷汗!

千年已过,我们再读李煜,那一生叹息中依旧包含了太多的沉重。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类文明之河依旧汩汩流淌,日新月异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但机遇和挑战同在,成功和失败同行,我们无可回避。在生命的单程列车上。我们离终点还有多少时刻呢?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才是真的猛士;把握今朝,把握此时,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站的更高。

最后,笔者以诗作结,与大家共勉:

岁月蹉跎无奈天,匆匆一生去不还。

今朝有梦勤勉奋,莫留缺憾白发年。

李煜心中几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这一句,将愁之无形化有形,抽象化形象,被历代文人推为古今状愁之第一,流传千古,而纵观重光之词,无一篇找不出“愁”的影子,而篇篇又都有其独到精妙之处。让人不得不叹其为一写“愁”之高手。

一.缘何词人之愁有如“一江春水”之多呢?

李煜,字重光,号隐钟,世称李后主,五代南唐后主,词人,在位十五年,过着公私不分偷安、享乐的生活。公元975年,宋兵攻破金陵,被宋册封为违命侯。九七八年“七夕”因作《虞美人·春花秋月》等怀国之词,并命歌女谱曲调唱,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将其毒死,他擅长诗文,精通书画,通晓音律,尤以词名世.前期作品多描绘宫庭享乐腐化生活,表现伤时怀人、离愁别恨情调 .被俘后的作品,一变而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主要抒写对昔日帝王生活的眷恋及对眼前囚徒生活的哀叹。其父李璟在位时便恣意享乐,荒于国事,对其影响亦潜移默化,自然其生活淫靡,迷恋于儿女之情。而李煜的感情亦极细腻,极易感时伤怀,对男女之情尤甚。他有着细腻丰富的感情,极高的文学与艺术天赋,李煜的不幸也许就在于他是个帝王身,所以人们在提到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艺术家”时,却总要先加一个“亡国昏君”的称号。

二.亡国思乡之愁

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往事》)再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亦有很深的爱国之情。在亡国后亦有对自己未尽一国之君责任的愧疚。怪只怪他感情过于细腻,细腻得有些软弱无能,只知逃避。而享乐的思想又太重,自以为整日作乐寻欢也能保千秋之业,闹得兵临城下亦无所知的,除了“门外楼头”的陈后主,也只有李煜一人了罢。昏归昏,被迫降宋后,宋太宗对其亦不薄,饱食终日,依旧佳人歌舞。他不像刘阿斗般“乐不思蜀”,而是终日以泪洗面,怀念故土,愁由此生,最后也终招杀身之祸。

三.于人生迷惘之愁。

如“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人生》)等。

李煜的内心实是很空虚的,虽万乘之尊,衣食无忧,终日过着无聊玩乐的日子,不免对人生产生迷惘,彷徨,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把精力投入在艺术、文学上亦难以

排遣空虚之情,最后却将自己牵托在了道教上,整天只知谈经论道、“炼丹成仙”。赵光义也利用他这一点,派了一能言善辩者,以此来蛊惑他,使其越陷越深,愁也越深,最后,据说宋兵都已攻下金陵时,他还正在净居寺听经,仓忙之中肉袒出降……荒唐之至!

古人亦多有咏愁之句。有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亦脍炙人口,我却独爱李煜的“一江春水”之愁。

唐代的爱情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天浩海的文学宝库中,永远有个闪亮的明星——唐诗;而在其唐诗中有一种以爱情为内容的诗一直被人遗弃在一角;但是唐代爱情诗的魅力不可轻视,虽然它不如宋词中的艳词。

唐爱情诗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而前期的唐代爱情诗主要受前朝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受“诗经”、“楚辞”和“古诗十九首”中爱情诗的影响较重。前期的特点在于淡雅、朴实,以朴感人,用真写诗。其中以李白、王昌龄、李益、沈全期为代表的,他们的诗主要描写宫怨,以词藻艳丽、内容朴质、细节描写逼真、以小见大的特点。如“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又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悔教夫婿觅封侯”和“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另外以孟郊,王建、权德舆为代表,他们的爱情诗以描写女子思夫、勤俭美德的感情为特点。通常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表现女子对丈夫的期待和对丈夫的爱。由以“昨夜裙带解,今朝僖子飞”和“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为代表。但这个时期的爱情诗有感情压抑,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也不够细腻,因而价值不高。

白居易是唐朝前期和后期爱情诗风格转化和过渡的关键人物,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白诗传情,并且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通过这首爱情诗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深情。突破前期的清淡平庸;并寓有深意,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后期的诗人写爱情诗指明了道路。唐后期的极大成者为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的情诗有一种超然的水平。在朦胧中感受爱情的真谛;李的情诗曲折而绵邈的抒情手法与一般诗人不同,能将人物的情感描绘得细致动人;并且他的艳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脱离亵俗味,臻于完美,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远路应悲春炬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等

等。而杜牧的情诗则受白居易影响较大,在诗中融入历史,融入自己的深情,使其清秀而又深邃。我们可以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蜡烛有心还惜别,替入垂泪到天明”中窥之一二。

唐诗中的爱情诗给人一种清雅感觉,与宋词中的艳词各有特点。从唐诗的爱情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风俗人情,看到人文地理,看到那时人们的苦思别离。

或许世界不会有孤独,也正如不会只有宋艳词则无唐情诗一样。

李贺的诗歌创作特色

李贺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却比较难读。诗作多为感慨人生,抒发愁苦悲愤之作。其诗风奇峭不羁,瑰丽凄恻,诗境怪异浪漫,变幻莫测,并且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不过令我们感到新奇的是这位创造性诗人的不少诗作是从马背上得来的。李贺有个习惯,即每天早晨骑匹瘦马出门,后面跟着个服侍他的小童,小童背着个用织锦缝的袋子,遇到景物,心有所感,便写在纸条上,装在袋子里。晚饭后,李贺摊开纸,磨好墨,取出小纸条,把在外面记的诗句加工提炼,整理成一首首的诗。他妈妈每天要检查他那个织锦缝的袋子,发现里面的纸条多,非常生气,说:“这个孩子,难道非要把心都呕出来才罢手吗?” 李贺本来身体瘦弱,又呕心沥血地作诗,不幸早逝,在人世间只呆了短短二十六个春秋。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李贺从马背上得诗,同时他还有二十三首写马的诗,与马的关系真是非同一般。

李贺不是简简单单的写马赞马,而是用独特的一笔,托物言志,把自己的仕途失意和一心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既有不能施展才能的纹花骏马,也有驰骋塞上、立功疆场的功臣马,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被精心饲养的驽马和那些风雨中受折磨的宝马。在这二十三首诗中,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马都在李贺的笔锋中突出其形。丑恶的被批判的一丝不挂,美好的被赞美的缤纷多彩。像他的这首“龙背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诗中写的就是一匹背上有连线花纹的骏马,驰骋时有若风生云涌,却无人赏识,有才能而无施展之处。诗中骏马的际遇和诗人的生平颇有相似之处:其父的名字叫晋肃,“晋”与“进”同音,嫉妒其才能之人因而反对他参加进士考试,只做了掌管祭礼的九品官奉礼朗,使他无缘于仕途官场。韩愈做“讳辨”为其辩护而未果,终其一生只做了三年的“臣妾气态间”的奉礼小官,郁郁不得志,最终只能弃官归家。李贺的诗作因而充满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怒与无奈,正如韩愈的《马说》说到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当然,在李贺的马诗中表现他仕途不得意而郁郁不得志的诗句不是唯一,比如这首“内马赐官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这首诗通过驽马在皇宫中被精心饲养,给宫女戏乐;而骏马却中午拉着盐车上高坡,在风尘中受尽折磨。对比之中政治的黑暗,贤愚的颠倒,有才而不能施展的痛心彻彻底底的被揭露出来。还如“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凡马,但马的处境和王者的明暗、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王者不明,政事不理,这匹素质好境遇却不好的马已被折腾的不成样子了,但却仍然骨带铜声,骨力坚劲。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是这匹瘦马。作者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在李贺的马诗中,还有一首别具特色、诙谐的讽刺小品。这就是马诗二十三首:“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平庸低劣的“肉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怎么可以骑着它上天呢?有识有才之士被弃之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居高位,挤满朝廷,依靠这些人怎么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呢?嬉笑之中含蕴丰富,读起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

李贺郁郁不得志,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这表现在他始终怀着一颗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如他那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由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斗之意。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此诗表达的就是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一颗爱国心始终跳动着。

马诗通过咏马、赞马、讽马或感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夜读李贺马诗,不禁要问:“昔日肥马轻裘的少年,如何瘦成了一声酸楚的长嘶?”你却拍拍瘦骨嶙嶙的胸膛:“一窝黄铜色皮肤的意象一直在我的体内受孕至今!”

李商隐《锦瑟》诗浅析

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晚年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诗的旨意隐藏很深,历来说法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这首诗,诗人元好问、王渔洋诸人,早就发出了“一篇《锦瑟》

解人难”的感叹,元好问在读完本诗后叹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

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对于本诗的内容,最通行的解释是“悼亡之

作”。清代朱鹤龄、姚培谦、冯浩、朱彝尊、毕沅以及近代孟森等,都持这种意见。而岑仲

勉、吴调公二人则认为它寓有政治寄托,是自伤生平之作。清代人何焯将上面二种说法折衷,

认为《锦瑟》既是悼亡诗,又是“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学术界认为此说更接

近诗人思想感情的实际。

从标题上来说,古人认为它是咏物诗,但近来大多数学者认为这首诗不是单纯的咏物,而是一篇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宋代人刘分在《中同诗话》中云:“李商隐有《锦瑟》诗,

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这里我也试将“锦瑟”以“青衣”的身份,对“无

端”之意粗浅地作一个探讨。

一、一、锦瑟来无端。

据史料记载,锦瑟最初是跟随宫廷乐师温庭筠来到汴州刺史令狐楚家,并在此遇见了前来拜师求学的李商隐。对于锦瑟的来“无端”,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研究:锦瑟到底只是一

个普通的歌妓,有美丽的姿色,会弹奏琵琶和古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歌妓都具有这两

个条件;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绝大多数的骚人墨客都与歌妓有染,譬如“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柳永等等。温庭筠,作为“花

间派”的创始人,常有歌妓陪伴左右也是有情可原。令狐楚认为这位“太原温生”有音乐天

分,便将其留在府里长住,当然也留下了他带来的歌妓——锦瑟。

二、锦瑟与李商隐的“无端”情结。

锦瑟,据称她有“沉鱼羞花之貌,歌喉袅袅扼云,绕梁三匝,不绝于耳。”李商隐和锦瑟初见,便对她的倾国倾城之色动了心。而锦瑟亦被李商隐在令狐楚家非凡的才能所折服,

对李商隐一见钟情。后来李商隐别师回乡,就很少再见锦瑟,但两个人一直都对对方念念不

忘,甚至李商隐与王氏结婚并有了儿子,闲来还会想念锦瑟。李商隐与锦瑟的恋情是一种“无

端”的甚至有些盲目的爱。同时不可忽视也不可否认的一点:锦瑟作为一个社会地位极低下

的软弱女子,在令狐家这个可以算得上“上流社会”的地方,几乎没有选择自己感情的余地。

初到令狐家时,她的感情很不稳定,在温庭筠和令狐绹之间左右摇晃,甚至在李商隐到来之

后,她的感情依旧是风雨飘摇。当她真正知道自己所爱的是李商隐的时候,李商隐已离开了

令狐家。这种阴差阳错的际遇,更让李商隐与锦瑟的感情带来一层朦胧色彩。

三、锦瑟的悲苦生活无端

锦瑟也是王候之家的女孩,自幼被母亲带至道观,后来母亲病逝,锦瑟还俗入乐籍。由于她歌喉响亮圆润,且瑟弹得绝妙,于是便起名叫“锦瑟”。李商隐辞师回乡不久,温庭筠云游江湖,锦瑟便留在了令狐家乐籍。令狐楚告诫他的儿子们不得与歌妓胡来,但是八朗令狐绹却偷偷地迷上了锦瑟,并对李商隐以及锦瑟对李商隐的态度怀恨在心。当温、李二人都离开了令狐家,令狐绹便处处为难锦瑟,给锦瑟穿小鞋。锦瑟就在令狐绹的折磨下痛苦地捱日子,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偶尔来看望她的温庭筠给她带来的李商隐的讯息。听到李商隐之妻王氏病逝,商隐将赴蜀,锦瑟想跟随李商隐一起走,然而,看到李商隐对亡妻的感情,她只好把感情藏在心中,希望李商隐能有朝一日不嫌她曾嫁令狐绹,将她接到他身边。李商隐赴蜀,一去就是五年,这五年中,他完全沉浸地对亡妻的怀念之中,“今日涧底松,明日同头蘖。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直到五年后回汴州,才知锦瑟已去世。于是在万分悲痛之中,李商隐写下了这首《锦瑟》。

《锦瑟》作为一首悼亡诗,不仅悼念着令狐家的锦瑟姑娘,也同时悼念了自己的亡妻王氏。所谓“锦瑟无端五十弦”,真正有五十根弦的是古琴,后世的瑟只有二十五弦,若将二十五弦割断,则为五十弦;而“断弦”在俗语中正是丧妻的意思。李商隐作此诗已近五十岁(公元856年),“五十弦”亦有对自己感伤身世的叹惋。

锦瑟姑娘的来无端、情无端、境无端,是李商隐写作“锦瑟无端”的直接理由。我认为,了解了锦瑟的三点“无端”,将对人们阅读此诗有极大的帮助。

怀才不遇的古代诗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盛朝,按理,应该不会有什么怀才不遇的愤愤之子了。可是,偏偏不是如此,唐朝文学史特别是诗史上,抒发这种“怀才不遇”之情的很多。且不说那些泛泛之辈了,单挑几个比较著名的“大家”就可知了。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在遭权贵高力士的谗毁被贬而退出政治舞台后,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愤之情渐生。《行路难》中写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而发出“行路难!行路难!”的感叹。李白被逐出长安时的那种失意与憧憬相交织,郁愤与不屈相交错,在文中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得淋漓尽致。只可怜他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感叹的“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只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已。而另一位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杜甫也有这种情感。杜甫在诗《古柏行》中感叹“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诗以古柏为题,借题发挥,看似写古柏,实是写自己。诸葛亮才大不能尽其用,但尚有君臣际遇建功立业之机,而杜甫一生怀抱“致君尧舜上”的大志,却一再受到朝廷摒弃,最终尝尽漂泊之苦,抱恨终身。人们都说白

居易可是“居都城容易”,其实不然,白居易虽胸怀济世之情,才华卓越,却在元和十年被逐出京城贬为江州司马,后作《琵琶行》。诗中叙述了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诗人把琵琶女凄凉身世和自己逐客生涯联系在一起,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叹息。“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又一个“沦落人”——晚唐时的李商隐虽有“宝剑”之利,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在《贾生》中咏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很明显,他在借古讽今,借贾生之事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怜贾生实则怜自己。

唐朝尚且如此,那么战乱纷扰的宋朝就更不必说了。苏轼为宋朝一大奇才,但他的一生可谓坎坷,屡遭贬谪和打击。尽管他心胸十分旷达,也还有“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之疑虑及“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的叹音。一代文豪如此,宋朝的环境可见一斑了。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虽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志向,却只能发出“学诗漫有惊人句”之怨。“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从少年的春花秋月之闲愁到“白发生”的家国之痛,这是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六百多首词中反复表达的面对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愤愤和他壮志难酬的悲哀之情。另一位时时以国家、民族为重一生意在报国的爱国诗人陆游的遭遇与辛弃疾又是何等的相似!“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同,身老沧洲!”(《诉衷情》)“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歌、伤怀吊古。”(《谢池春》)

当然,唐宋两朝这类“天涯沦落人”不仅这几个,其他还有许多。诸如唐朝王勃、张九龄、陈子昂等,宋朝的柳永、秦观等。有如此之多的“千里马”却未有“伯乐”,我们不禁惊诧了:这仅仅是科举制度造成的吗?这些诗人高尚的人格与当时腐败的封建政权格格不入,所以他们才被埋没、被扼杀!他们也只能在诗文中发一些“怀才不遇”的感伤而已。

好在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了,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我们怕的是自己没才,而不是怕怀才不遇了。

唐诗宋词中的“泪”

文人天生多愁善感。瘦削的文人,总爱立于天地之间,以一杆苍笔,挥洒壮志豪情,评点人世沧桑。不知哪位神灵赋予了那一个时代以文学的性灵,唐宋文人似乎更具一颗颗百转千回的诗心、词心。游子意、故人情、离别绪、相思苦,无不温情脉脉,令人柔肠百转。又有贬谪痛、失意恨、去国忧,将不羁的文人绊得失魂落魄,清泪涟涟。这泪也显出万般风情,有离人泪、征夫泪、儿女泪、将军泪、英雄泪、行人泪,更有春泪、红泪、粉泪、清泪、胭脂泪,又有老泪、别泪、相思泪、两行泪、千行泪、万行泪、点点泪、衣上泪、桥畔泪……如此种种的泪意象,构成了唐诗宋词,尤其是宋词的一个规模不小的泪的专题。它不仅内容丰富深邃、感人至深,艺术手法更是多姿多彩、令人回味久远。今笔者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试作一探讨:

一、同是洒泪亦不同,伤心人各有怀抱

林逋《长相思》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一对心心相印的男女,本该把罗带打成同心结而结为夫妻,如今却必须诀别了,谁人知道他们此刻撕心裂肺的诀别之情?泪水盈盈,潮水已平,船必须开了,留给今后的,怕只有“长相思”了!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词人用“离人泪”将人、物、情融为一体,神思飞越,展开想像:这哪是柳絮,分明是人们离别时伤心的点点泪花。和林、苏二人一样,唐宋人似乎写离别总也少不了泪水,例如:

1. 1.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夏竦《鹧鸪天》)

2. 2.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3.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世间洒泪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林景熙《读文同集》)洒泪而别是常情,是多见的场面,泪水可以使对方完全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惜别之意,而含泪哽咽,甚至不愿让亲人因自己的流泪而更加痛苦,以至“阁(搁)泪汪汪不敢垂”,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更深沉凄婉而深重含蓄的爱。夏竦之前,五代韦庄曾写过“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女冠子〉》),也很动人,不过那位女子毕竟哭了出来,只是怕心上人看见,所以低下头,转过脸去了。比较起来,“阁泪汪汪不敢垂”更见深情,更见克制,也更具难度。无怪乎后来的柳永也这样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关汉卿更是直接搬

过去:“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沉醉东风》)

以上诸例,均为人们离别时洒泪场景的描写,所述皆精妙细致、动人心弦,姑且称之为“离人泪”。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翻开唐宋诗词时,便可发现这代表着“软弱”的泪水却也时时闪现着须眉的身影。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将那句“男儿有泪不轻弹”抛得无影无踪,这些泪,或慷慨悲怆,可凄恻缠绵,或孤苦忧愤,或愁肠百转,然而都可称之为“英雄泪”。例如:

1.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2.忆故将军,泪如倾。(刘过《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3.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6.胡未来,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陈德武的〈〈水龙吟·西湖怀古〉〉乃南宋亡后怀古伤今之作。宋亡元兴,改朝换代,依靠谁来洗雪当年耻?作者触景生情,伤今悼古,感情激越,对湖光山色的爱完全变成了恨。希望传说中的力士来推山移海,再造乾坤。只因这秀丽的山川腐蚀了豪杰,结果亡国败家。那么,就借钱塘的潮汐洗净国耻,洗净岳飞等忠臣良将含怨而死的悲愤泪水吧!一腔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同是写英雄泪,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却别有一番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桓温北征见在琅琊时所见柳树已有十围,遂慨然兴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借史慨叹个人虚度年华、壮志未酬的悲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世不我知,缺少同道。那么,只有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红巾翠袖擦拭我悲愤的泪水,得到一点安慰了。这是辛酸的无可奈何的悲叹——“不平之鸣,随处辄发!”

又有李璟“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摊破浣溪沙》)代表着“失意者之泪”。

作为帝王,南唐中主李璟没有乃父李昇开疆僻土的壮志凌云,倒与其子李煜一般,都有着一副词人的风骨情怀。其词〈〈摊破浣溪沙〉〉是他借思妇之口而抒写自己情感的悲秋之作。“多少泪珠何限恨”泪眼潸潸,没有捶足顿胸、呼天抢地的痛不欲生,只是罗步轻移,“倚阑干”。状似无声,然而那种沉郁之态、凄然欲绝之肠,正含隐在这无声的泪珠中。而这不正是词人黯然心绪的外化吗?作为君主,虽有锦衣玉食,但没有太多自然情的欢娱,伤春悲秋,又非帝王所宜为,所以,只有借他人之口,言自己之伤。其字里行间,更是道破了千古

失意者的情结。

二、泪的夸张性描述

1.富有色彩的泪

泪本无色,多情的文人因了创作的需要,赋予了泪水以天地万物的性灵,泪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来,有清泪、红泪、粉泪、春泪、胭脂泪,例如:

(1)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

(2)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李清照《清平乐》)

(3)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秦观《沁园春》)

(4)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

(5)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6)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秦观《点绛唇》)

《乌夜啼》)是李煜被俘后的自伤之作。暮色时分,花褪残红,伤春惜春的感情中暗含的是词人那份夹杂着的无奈的喟叹。此时的无奈显然不是“窗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的那份无奈。这份无奈和上“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的懊悔,搅得词人万般痛楚怅惘。“胭脂泪”,即女子的眼泪,女子泪眼迷离,犹如带雨梨花,怎不令人萌生醉意?可这又是怎样的醉意?不是陶醉,而是心的凄惶。钟嵘《诗品》中有“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之语,意即伤春悲秋,人所自然,然而李煜此刻的伤感却非常人可比。“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所用虽是“如幽匪藏”的委曲之笔,然而,我们仍可以从中听到他那凄婉而懊悔的欷嘘之声。

与之相比,欧阳修笔下的思妇更具一往情深。行人愁深情苦,思妇离愁更甚一层。她终日怀寸断柔肠,显盈盈粉泪。登高眺望,她的心早已飞到了行人身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境界在此而出,那望之不见、思之不得的内心的极度痛苦,则可想而知了。

但无论是亡国之哀,还是相思之苦,怎比得上陆游固守了60年的凄恻动人的爱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痛红浥鲛绡透”,哭吧,让泪水带着胭脂红色湿透了薄纱手帕,泪眼朦胧中,再看看这废阁、闲池和落花,当年那永不相负的海誓山盟,那彼此忠爱的依依深情都还在啊!陆游在婉丽的字里行间里表达的,是独具的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情怀。读着这首词,谁又能不说这是字字血、声声泪呢?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放翁词跋》引用修语云:“(陆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此评并非过分。正因为如此,后人一代又一代为之热泪难忍。

另有秦观《沁园春》词:“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将雨后花上水滴拟作女子淋浪的“红泪”,既形象地写现了雨后清露的自然情状又暗含着主人公孤寂幽独的心绪,比拟新颖贴切,借物言情,堪称佳妙。

2.以“千行”、“万行”等喻泪之多

宋人写泪给人的视觉形象,以“双泪”最为少见,如:“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李清照《青玉案》)“才话暂分携。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秦观《望海潮》)。然而,词人那颗善感的心稍一动摇,便滴落出千滴泪,万滴泪、点点泪、既而化作千行泪、万行泪、倾盆泪……这便是泪的另一种夸张性描述。例如:

(1)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吹下,千行泪。(李清照《孤雁儿》)

(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

(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4)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黄公绍《青玉案》)

(5)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乐婉《卜算子·答施》)

(6)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

(2)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3)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汉武帝时曾于长安建章宫建造铜铸仙人,仙人用金掌承托露盘。魏明帝时诏宫把铜人从长安搬到洛阳,据说在拆卸时,铜人潸然泪下。“泪盘如露”,伤心的泪水就像仙人承露盘里的露水那样多,其间寄寓了无限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之曰:“……词是悲宋,曲折来说,有多少眼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向来被认为是苏轼的婉约之作。作者与亡妻生死诀别,整套十年,阴阳相隔,邈远茫然。其间,词人屡遭不幸,历经坎坷,有多少话要向妻子诉说。昨夜满怀幽思,梦中回到了家乡。意想不到的相见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竟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一行行悲喜交集的热泪,流满了彼此的脸上。这种抹煞生死线的痴语,哀婉缠绵、悲凉沉郁,实是感人至深。

苏轼之后的张孝祥在宋代词人中,有一点最引人注目,他力主抗战,是南宋前期辛弃疾之前抗金呼声最高的词人,其词不仅数量多,慷慨之风亦强。《六州歌头》或可作为典型:据说张孝祥在宴席上即兴写成此词,当时都督江淮兵马的主战派大将张浚读了,不禁流泪罢席而出。是啊,“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字字洋溢着一股维以抑制的“忠愤”

之气,淮河以北,现在已经是金国了,本来的中原文化弦歌地,现在竟然是一片膻腥。还有那些爱国之士,他们刀剑尘封,空怀壮志、消磨一生,无路报国,却早忘了中原是该收复的国土!这一切,真叫人“泪如倾”啊。无怪乎张浚读罢,十分赞赏、感动而心情沉重,于是“罢席而出”(事见元陶宗仪《说郛》所引《朝野遗记》)。

另有一类泪的夸张性描述,其夸张程度之深,艺术效果之高妙,令人拍案叫绝。

(1)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洒平芜。(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2)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张炎《八声甘州·辛卯岁……寄赵学舟》)

(3)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姚宽《生查子》)

(4)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张炎〈〈月下笛·孤游……积翠岩舍〉〉)(5)枕边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

(6)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李清照〈〈青玉案〉〉)

(7)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南宋都下(长安)名倡聂胜琼《鹧鸪天》词,极忧伤,极缠绵,情真意切,将女性情怀用细腻之笔表露无遗。屋外是凄风苦雨,屋内是伤心情泪暗滴,“枕边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将情与景密密地缝缀在一起。语调的伤感、凄切几乎令人不忍猝读。

三十年代,中国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首经后人谱了曲的词:“西城杨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泪空流。此即秦观寻亲不遇所作愁苦之词《江城子》。“重过阊门万事非”,物在人亡,触景伤情:“便做春江泪,流不尽,许多愁。”纵使这一江春水都是我愁苦沮丧的泪水,又怎能道得尽那悠悠不绝的恨呢?太虚笔下的泪,映照出的是一个不幸文人的人生悲剧,其凄凉难忍,让人“每一吟诵,辄不胜情”。

秦观寻亲不遇,凄凄然撒下春江泪;相比之下,晏几道笔下的思妇似乎是幸运的。然而,她又如何忍受“千里念行客”的孤苦等待!“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砚墨”,临窗滴泪,泪弹不尽,就足以说明愁之深,思之痛,而又有“就砚旋砚墨”;以泪砚墨,冠之以“旋”字,就更足以表现愁思之缠。砚墨为了作书,和泪写书,悲痛欲绝。此时此刻,思念者的幽情深愁,跃然纸上,它把赏读者的思绪,带进情泪之中,为止心催泪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晏词“无人不爱,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也是这个道理。

三.倾洒弹垂堕咽挥,一人一把辛酸泪

在宋代词人的笔下,泪不仅富有诗意画意的色彩,流泪更有多姿多彩的描摹手法。从

统计的角度来讲,以“泪滴”、`“洒泪”、`“弹泪”最为多见,例如:

1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2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3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李清照《多雨·咏白菊》)

4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刘克庄《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

5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高观国《雨中花》)

6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7留得罗襟前日勒,弹与征鸿。

(李清照《浪淘沙》)

8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秦观《一丛花》)

高观国《雨中花》词实是作者怀友之作,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情使他推想史达祖再见旧京劫后余灰一定会产生黍离之悲,痛心流泪。严羽《满江红》中的儿女泪实是虚写,以曲笔写送别,时有忧愤露出:我们都是有抱负的大丈夫,虽然相别也绝不洒儿女泪。与此对比,周邦彦则是柔情似水:“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词人怀念那“月榭携手,露桥闻笛”的日子,仿佛都是一场梦一样,是男人,他也暗暗地流下了泪水。

另有刘克庄《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词,其观点与严羽类同:“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作者规劝友人不要游冶青楼,华夏中原大片国土还没收复,国难当头,好男儿应当去那里一显身手。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要把泪水洒在妓女聚居的水西桥畔,沉溺酒色,忘却了家国之恨。

唐诗宋词泪意象的表现手法多样,艺术魅力动人。其实,从“长叹兮以掩涕”的屈原

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哪一位文人不是爱悠悠、恨悠悠呢?他们长啸,他们低吟,他们痛苦,啸心中之愤懑,吟心中之凄楚,笑自己之顽愚……笔者不想驻足国门之外,指点它的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只想进入这个王国的内部,去欣赏它的瑰丽奇异,去领会它的华瞻丰富,去感受它的精妙绝伦,当笔者搁下这支笔掩卷长舒时,一股不可阻挡的文学的底蕴与人文气息由里向外无遮无挡地升腾出来。笔者深深地感到:这实则是根基于整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理念的啊。而这仅靠笔者几千字的论述又怎能表达得尽呢?惟愿读者能够从中悟出唐诗宋词作为一类文学样式的深邃蕴涵,感常驻其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

参考资料:

《宋词三百首》

《李清照秦观词选》

《宋词精品》

唐诗宋词中的感伤诗

文人骚客大都多愁善感,他们为国、为民、为情、为自身遭遇而感伤。“清泪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是陆游的感伤离别之词句;“空见说、鬓怯琼梳,客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是写人的苦思苦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悔愁无限。笔者试对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做一归纳。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从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爱情悲剧,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爱情感伤作。

谈到爱情悲剧,人们自会想到陆游与唐婉。陆游在二十岁左右,和唐婉结为夫妇。两人相亲相爱,伉俪情深。但陆母不喜欢儿媳,终于迫使他们离了婚。不久唐婉改嫁,陆游也由父母包办另娶王氏。十年后二人在一次春游中相见,陆游凝视着那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熟悉而又陌生的可望而又不可及的倩姿丽影,悲痛欲绝,“怅然久之”,于是在沈园墙壁上提写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这首词情真意切,语言优美,叠字运用巧妙而新颖,是爱情词中不可多得的佳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知识讲解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 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已经得到了落实,现在对其一般步骤进行介绍。 1、确定课题。 大多数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课题开展的,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确定课题。课题的内容来自三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 2、划分小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实施的保证。而且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和对研究方法适当运用的开始。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时间、地点还要包括适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工具材料的准备,特殊情况的应对等,尤其是必要的安全方案。 4、计划实施 根据计划实施具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问题研究现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验验证、可以对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等。实施阶段

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充分的占有真实的资料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保持第一手资料,体验经历过程,在实际中注意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5、整理总结 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学生要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综合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再次的相关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6、交流展示 通过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得,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欣赏。 7、自我反思 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二、研究性学习中如何选择好课题 进行科学研究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一)怎样选择一个好课题 什么样的课题是好课题?对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来说,要符合下面的要求: 1、目的性

职业道德总结范文

职业道德总结范文 职业道德个人总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 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 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 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 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 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集锦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集锦 知道旅游管理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整合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哦。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 一、传统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行为,究其本质,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含量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今旅游业的主题。 旅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文化孕育了传统旅游,中国的传统旅游根植于传统文化。在中国,旅游从来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旅游活动与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及至民俗等等联系起来,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父母在,不远游”,让中国的传统旅游者的脚步大多局限于所生活的周边地区;如提倡仙游的道家,为炼制丹药得道成仙遍访奇山异水;不管是帝王的封禅巡游,还是节俗之旅如清明时节的祭祖、重阳节的登高,民俗和旅游紧密相连。 传统文化又是旅游的灵魂与重要内容。不同旅游地就有不同特色的传统文化,旅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渠道。不管是官员的宦游,还是平民百姓的游学,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留下了无数诗文瑰宝和人文景观,如白居易、苏轼在杭州为官,便留下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钡氖?歌和白堤、苏堤。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会是全球入境旅游第一大国,出境旅游第四大国。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工作。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高职旅游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能够在各级各类旅游企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代旅游的理念及素质,熟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与手段,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一定的创新能力。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指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处世、修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学生为实

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的一生,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各个时期都需要用钱。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还可以依靠工作,但是老了时又该拿什么养活自己呢?有人会认为我有孩子,孩子可以养活我,但是谁又愿意自己老了成为孩子的负担,愿意看着孩子力不能及时的脸色生活呢?也有人会说,我是公务员,国家会养活我的,但谁会保证工作以后不会变呢?有人会说我买养老保险,但养老保险到你老的那一天是否还可以让你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呢? 其实,撇开养老的问题不谈,就算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这一段漫长岁月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变数。随着通货膨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许多人只靠一份稳定的工作已难以支付自己的欲望和生活开支。因此,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实现个人财务安全,甚至财务自由,就必须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理财。只有自己的口袋里有钱,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需要。 一、那么,人的一生中都需要应对哪些方面的需要呢? 1.应对恋爱和结婚的需要 在我们步入成年之前,主要是依靠父母,步入成年独立生活之后,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恋爱和结婚。虽然有些人对恋爱和结婚并不感兴趣,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恋爱和结婚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恋爱需要钱,结婚也需要钱。

许多人都知道真正的爱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又能支撑多久呢?女孩子都喜欢浪漫,如果没有钱就没办法浪漫,虽然你也可以用逛马路、看星星这类不要钱的方式制造浪漫,但是逛的时间长了,看的次数多了是会腻的。她也许想要吃烛光晚餐,也许想要品尝一下哈根达斯的香甜。如果没有钱,你就只能带女朋友去路边吃大排挡;如果没有钱,你就只能给她一瓶矿泉水或一个甜筒。 而结婚呢?不言而喻更是需要钱的。且不说买钻戒、拍婚纱照、办宴席需要用钱,如果有人愿意和你单单只去民政部门办理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而不大操大办婚礼的话,你起码也得给俩人置办一个“小窝”,如果没有房子,你就得租房,不可能还住在集体宿舍或与人合租,还得置办简单的日常用品,而这些以最低标准计算也得花上个几千元。 2.应对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从租小房子到租大房子,从租大房子到自己买房子,从没有汽车到自己有汽车,从普通汽车到换上高级的汽车,这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要提高生活水平,就需要钱的支持。比如以买房子为例, 如果想买100平方米的房子,按每平方米10000元算,这座房屋的总价是100万元,首付至少20%,其他的80万房款采用银行贷款,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分20年还清。我们算一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少钱才可以搬进新居。

研究性学习资料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一、根据研究性学习学科分类为: (1)自然环境类:主要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发明创造类:主要从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发现物品的缺点,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科技发明尝试,争取取得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一是课题(问题)研究类。课题(问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专题性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研究等。 二是项目(活动)设计类。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某一个操作性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两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希望有更多的同学选择“实验研究”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等课题类型,推进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作、发明等成果;也希望有的同学选择一些社科方面的重点课题,推出一些社科方面的创新成果。 三、综合性课题 (一)环境保护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4、(某某地区)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5、(某某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6、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7、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绿岛的保护 1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7、酸雨与人体健康 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20、汽车与环境 21、无污染汽车 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4、降解塑料的发展 25、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6、水体的富营养化 27、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8、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9、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30、创造绿色电能 31、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2、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3、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4、绿色消费 35、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6、电磁辐射污染(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1、农用生物肥 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生命之源——营养 4、家庭包装 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9、油烟革命 1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11、金属防锈的研究 12、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13、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14、化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Word版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题目: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发展与消逝 班级:高二《13》 指导老师:罗云芳 组长:陈秋成 组员:王嘉伊庄淑晔潘雅静林琦竣林航霆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语文历史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音乐文艺政治 研究目的:我国皮影艺术遍布民间,历经几次兴衰。然后现状却呈现濒危之势,后继乏人。为了挖掘我国皮影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俗文化。使青少年更多更好地接触将已消逝的非物质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延续文化发展。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非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皮影戏等一些文化面临消逝后继无人的危险,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重视且广大青少年能够引起一定的影响。我们仍要为文化的继承发展奉献一份力。 目标:1。为了呼吁当代青少年关注国家皮影戏文化遗产。 2.通过宣传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3.在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更该具备文化内涵。 假设:高中生对皮影戏文化并非了解,通过这次研究,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皮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 内容:从皮影戏的起源,发展,现状,艺术价值,前景等方面进行研究。 方法:可以在网上查相关资料,运用调查问卷,图表,统计方法,归纳总结,了解青少年对皮影戏的认识。 人员安排: 制导老师:罗云芳 指定调查问卷:庄淑晔潘雅静 写作:陈秋成 收集资料:林琦竣林航霆 总结排版:王嘉伊 时间安排和活动步骤: 1,2周确定研究课题并写出开题报告 第3周调查问卷的资料总结 第4周将收集的资料整理 第5周写出开题研究报告 可行性分析:我们对皮影戏充满浓厚兴趣,运用业余时间多方面了解这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物质条件:家中有电脑,查阅资料方便。 时间条件:有充裕的时间讨论总结。 预期目标:尽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皮影戏。 总结:研究性课题涉及课内课外的知识,较为广泛,能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研究各领域课题中,有利于我们掌握运用更多的知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会计论文: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论文: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作用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指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财会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是对财会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下降问题备受关注,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会计信用建设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既是贯彻执行《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举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涣职,更不得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偶尔发生失误,必须速查原因,拿出对策,杜绝类似错误再度发生。总之,要切忌患得患失,做到悟尽职守。 2.熟悉法规,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

建筑论文集锦

1.室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摘要:现代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西式简捷的风格在服装、饮食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上也已经成为了流行趋势,但中国元素作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应该被继承的。在国内外众多的的室内外的公共环境,家居环境中,中式空间的设计,中国元素的运用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 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西式的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多年来,室内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的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中式风格,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中式风格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佛道文化也颇有渊源。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材料和制造工艺上质的飞跃,这对传统的取材和手工技法是巨大的冲击,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式风格的设计是我不变的立场。作为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把中国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中,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它又重新发掘出我的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我的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的作用,随着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它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有灵性的人群。 一、中国元素所包含的内容 (一)中式家具 每一件中式的家具都是有生命的,虽然或许只是整个空间的一个细节,但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决定这个地方的气质 西方设计界认为:“没有中国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时下最时髦的一种家居风格,便是以西方的装饰风格和家具为主,混合入一到两件中式家具,往往产生极美的效果。 事实上,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目前还可见到的中式家具,已经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所以也就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我们在关注中式家具的时候,除了考虑它的材质,恐怕应更注重其内在设计体现出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居智慧。 案又细分为供案、画案、书案。供案通常在厅堂中陈设,多采用雕刻作装饰。案出现在神圣的场合,后来出现的画案、书案则是案类家具的生活化,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特点。 桌中式家具里的桌子有长桌、方桌、书桌、炕桌等。厅堂方桌是一家的门面,通常要上好的硬木,造型稳重端庄,做工细致,装饰考究。桌面通常是1M的距离,这是中国古人的社交距离 椅中式家具的椅子,有太师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其中清太师椅最大,常放在正厅中。 床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中式床,是四柱式或者六柱式的架子床,架子上可以围上帷幔,床顶部有顶盖。这是不是有点“屋中之屋”的意思呢?中式床还有罗汉床,有点像加宽的长条椅,没有架子,通常放在书斋午休时用。 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板划上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注重细节才能突出效果,在住宅的细节装饰方面,具备现代眼光的重视装饰风格非常讲究。尤其是在现代戏是结构的住宅中,往往可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手法,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像屏风,帷幔,翘头案等这些家具,被设计师做来局部装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美感。 每一件中式家具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在每一个流动的音符中都蕴涵着深深的韵味,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一些哲理来,它独特的魅力也会吸引很多的视线,不过材质,线条,色彩搭配的不到位,很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为了更符合居住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中国元素,才能让居室散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二)中式装饰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 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 “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寓意人应不畏强暴、不怕困难。 同理,石榴象征多子多孙;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松鹤表示健康长寿。 (三)中式设计思想 中国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细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 1、宜设而设,精在体宜 在明清时代,“宜”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国内专家对其的解释是:“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发表时间:2009-10-21T15:07:55.763Z 来源:《华夏教育》第8期供稿作者:杨双伟[导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河北省永清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杨双伟 065600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 一、中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窨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选择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方法是阅读牧师的保证。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通过阅读,感悟作品主旨,积累语言素材。 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不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不失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精典名篇之外,不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田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因此,学好语文必须多阅读,善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灵台一中高一(10班马宇琛 在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帮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自己动手学习带来的快感,体验研究的步骤,对学习的促进,对情感的提升,因此,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灌输”、“识记”,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 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使得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而这种封闭性的教学模式致使许多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建立了一种从内容到实践都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模式。这一模式必将在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驱力。 2.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中,学校教育偏重于在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对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内容涉及很少,因而要达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就非常困难。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有了新的突破,这将极大地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说,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收获: 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论职业道德重要性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 作为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调整的是管理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保证的是对群众行为实施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在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往往与作为其职业道德,也过多地把“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摆在重要位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群众择业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引入竞争,以及在当前法规尚不完善,监督管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对**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的影响着社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业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从业人员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这伟大的时代,宏伟的事业,对这个特殊的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按照“四有”的标准,遵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从而发挥独特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应当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去加强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我认为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和树立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道德主体意识问题。如果做为一个劳动

研究性学习报告_研究性学习感悟

【实习报告】 下面是分享的研究性学习感悟。供大家参考! 研究性学习感悟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会了组员的团结的力量等。例如我们上街发调查问卷、采访时,遭到了许多人的白眼与不理解,但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检讨了自己的错误,选择更加合适的话语与人交流。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次的时间较为紧凑,使我们觉得课件还不够完美,我相信如果再有时间的话,大家会完成的更好! 参加这个研究性调查小组我很荣幸,我们忙活了很久,选择我们组的题目时就吵了好久,才将调查题目定下来,期间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发调查问卷时,个个脸都特别红,特别不好意思,发完并收完了之后,便长舒一口气,我和汤涵是统计调查问卷的。 为了这个,我们两个搞了好几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后,手好酸,后背好疼,到了组长写调查报告时,总是喜欢抱怨,她就是有点刀子嘴豆腐心,但还是把它写完了,到了最关键的步骤时就要靠我们的老板了,我们几个也未能帮上大忙,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更多的是在心中为他们加油鼓劲,参加了这个组,让我体会到了组内的团结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组长丁月和李真的

带领下,这个研究性调查小组更加好了,我们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太多太多,使我们小组组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收获了友谊。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知道了团结是一个组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团结,我们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险阻,所以这是一次终生受益的活动。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我学会了付出,让我体验了一回真正的成长历程,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在一步步的走来,我们渐渐的体验自己的汗水播撒的种子种出的瓜果最甜。为此我会更加的努力体验社会中必要的锻炼,从付出中快乐与收获。 在这次的研究性调查学习活动,我们利用了课余时间,进行了小规模的采访与发放收回调查问卷,这让我们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既对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方面有了初步了解拓宽了我们知识与视野又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这些成果使我们每一个组员都珍惜这一次锻炼的机会,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互相帮助,积极进取,在任务分工上分工明确,尽职尽责,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员都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这次的额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通过这次调研,让我学会了团结合作得到重要,我们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一起搞调查,我们开始时还知道怎么搞,通过一起讨论后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调查。这次调研不仅让我们的友谊得到加强,还让我们了结了现在社会的重大问题,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业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伟大的时代,宏伟的事业,对工人阶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按照“四有”的标准,遵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从而发挥独特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应当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去加强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

有关于文秘的论文范文集锦

有关于文秘的论文范文集锦 作为职业而言,文秘工作自古便存在,历史悠久。而作为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年轻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对文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文秘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文秘人员具备适应各行业发展的行业知识,同时具备相关的综合能力。然而,当代社会文秘工作的现状却是:一方面,优秀合格的文秘人员成为各行业炙手可热的职场宠儿;另一方面,大量的文秘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却因种种原因被拒斥于理想工作之外。如此便形成了文秘行业截然对立的两极:社会需要大量专业的文秘人员,但优秀的文秘人才却一将难求,与之对应的大量的文秘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社会的窘境,高校作为培养秘书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传统的教学方法、滞后的教学手段、不完善的师资队伍等无疑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当前我国高校文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模糊 在高校文秘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尽管业已从高级保姆花瓶摆设人格失真等误区中摆脱出来,但依然存在着偏差:一是混淆文秘与助理的职能,将文秘工作等同于助理工作,偏重文秘人员的参谋管理职能,忽视文秘工作的琐碎性、事务性,以致部分应届生对接打电话、发传真、订机票等常规工作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帮领导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才是真正的高级秘书所从事的工作,由此造成思想上的偏颇、行为上的失误。二是过于重视文秘的交际能力,将文秘人员等同于公关人员。交际能力固然是个体社会生存的一项重要本领,但就广义的文秘工作而言,它不仅包括客户服务、媒体应对等需交际能力的沟通支援工作,还涵盖撰写公文、档案管理、收发公文等事务性工作及办公室管理、操作电脑、会计与财务、设备采购等管理性工作,后两类工作更需要秘书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优秀的个性特征。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学与需求的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

谈谈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谈谈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家公务员的内涵,阐述了我国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现状,指出了问题所在,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国家公务员队伍中出现道德失衡问题的多个主观和客观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总结研究得出了提倡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的结论,指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从作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重点的权力道德、作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核心的集体主义观念、作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基本途径的机制健全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必要性重要意义措施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公务员作为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主体,其权力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他们除了严格依法行政,遵守公众的道德以外,还应遵循特殊的职业道德。总结起来应当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忠于国家,严守机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忠诚积极、以身作则;依法行政,秉公办事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有力的执行效果,但是一旦公务员坚守这些职业道德,那将是一种比法律还有力的力量。公务员一旦真正领会了这些职业道德的涵义,他就会明白什么是“权为民所用”。在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所以必须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当前公务员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上升、进步的,公务员主体意识的增强、富民思想的确立、道德观念的更新、道德价值感的强化,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部道德失衡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表现有: 1、公仆意识淡化。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在我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政治常识。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一些公务员在灵魂深处就搞错了自己的位置,一朝权在手,便处处摆显高人一等的优越性,可悲的是,他们的下属们对此的态度往往不是鄙视而是“羡慕”和付诸实际的追求;一些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

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规章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简述什么是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 二、论述什么是制度化管理?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好处是什么?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指单位治理中强调依法治理,法制规章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必须管理制度完善,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单位的制度化管理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有这样几点:一是可将优秀人员的智慧转化成为单位众多职员遵守的具体经营管理行为,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行为体系;二是能够发挥单位的整体优势,使单位内外能够更好的配合,可以避免由于单位中的员工能力及特点的差异,使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产生波动;三是为单位员工能力的发挥制定了一个公平的平台,不会因为游戏规则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不同,对员工努力的评定产生大的误差;四是有利于员工更好的了解单位,能够更好的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让员工能够在其中找对自己的位置,有法可依,使工作更顺畅;五是有力于单位员工的培训,有利于单位员工的自我发展,单位员工由于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可以自己明了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

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自己可以发现差距,有自我培训发展的动力和标准。 三、如何实现制度化管理? 一个国家的管理靠法制,一个单位的管理靠制度,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是在一个单位要真正实现制度化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实现各项工作的突破,是要有一定的开创力。就如何实施好制度化管理,谈几点看法。 1、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说,抓制度化管理首先要从领导抓起,从领导班子的制度化抓起,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集体的制度建设开始。一个单位的各项制度建设伊始首先应建立领导们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办法,只有把这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且领导成员真正遵守,单位才能制定出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而且班子成员带头遵守执行,不搞特殊化,给单位的其他成员树立榜样,就可以使单位上下共同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上行下效,调动单位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制度化管理,收到应有的效果。反之,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成员都不能遵守或执行单位的制度,却要求其下属去遵守,势得其反,引起下属的不满,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差,执行各项制度走过场,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各项工作成绩自然也就上不去了。因此说,领导带头遵守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各项工作全面上升的关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