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判断题(1)

马克思判断题(1)

马克思判断题(1)
马克思判断题(1)

题号题干答案

2214

6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Y 2215

5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并不排斥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Y 2215

9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N 2217

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Y

2217 8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

的反映。

Y

2218 0 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劳动者的个体经济基础的存在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社会

主义性质

N

2219 5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

环节。

Y

2220 3 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解体

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Y

2221

8

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N 2222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党制度N 2223

4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Y 2224

4

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完全的自我否定。N 2225

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N 2225

6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Y 2225

7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Y

2226 3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真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N

2226 4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

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

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Y

2226

5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N

2227 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

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

N

2229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N

2229 9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

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Y

2230

1

非理性因素都能对认识起着积极作用。N 2230

5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Y

2230 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阶级已经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新社会的

主要建设者

Y

22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N

2231 2 解决问题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跟随着

解决了。

N

2231

5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N 2232

3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可以是思想理论本身,也可以是客观事物。N

2232 6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Y

2233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Y

2234 4 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

的关系是家庭关系。

N

2234 6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Y

2234 8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Y

2235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Y 2235

1

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N 2235

5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能动性的前提。Y 2236

2

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N

2236 5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的根据是社会与自然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Y

2236

8

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Y 2237

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N

2237

3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否定了社会形态的统一性。N 2237

8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N 2237

9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Y 2238

5

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Y

2238 6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

心主义。

Y

2239 4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Y

2241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的规律。

Y

2242

3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N 2243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N 2243

6

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N 2244

1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Y 2244

2

社会形态更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Y 2244

4

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关系的国际化。N 2245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Y 2245

4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N 2245

7

“学而不思则罔”是指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N

2246 0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N

2246 9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Y

2247 6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

方向,这种观点是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Y

2248

7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N 2248

9

社会形态是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N

2249

9

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N 2250

意识的真正源泉不是人脑而是外部世界。Y 2250

7

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N 2251

5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Y

2252 5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N

2252 6 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

对性。

Y

2252 8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Y

2253 2 一般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

的价值量。

N

2253 5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

N

2253

6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N 2254

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Y 2254

9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N

2255 4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

展开的过程。

Y

2256 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Y

2256

4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Y 2256

7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N 2256

8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N 2257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失衡主要表现为过剩。Y 2257

5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N

2257 7 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

完全一致的。

Y

2257

8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Y

2257 9 资本是以货币、生产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因此,一切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

资本

N

2258

2

时势造英雄Y 2258

3

商品的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N 2259

2

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Y

2259 9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否定和抛弃原来的经济

体制

N

2260 6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它要促进

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Y

2260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Y 2260

9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N 2261

社会活动参杂了人的主观意识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可能是客观的。N 2261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N 2261

5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N

2261 9 马克思说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在内,因此科学是生产力的实体性和独立要

N

2262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N 2262

1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Y 2263

5

国家政权、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俗习惯都属于上层建筑。N 2263

8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关系。N

2265 6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Y

2266 7 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

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Y

2266 8 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Y

2267 3 认识的反复性原因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

的限制。

N

2267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不断更新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的发展

Y

2267

9

社会的基本结构有物质经济结构和社会观念结构。N 2268

1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Y 2268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N 2269

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N 2269

7

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N

2270 2 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会落后于经济

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N

2270 3 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经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N

2270

4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Y

2271 3 能动反映论与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

认识的能动性。

Y

2271

8

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N 2271

9

质变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即间断性。Y

2272 3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资本主

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N

2272

6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N 2272

8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Y 2273

3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Y 2273

7

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N 2274

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Y

2276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Y

2277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与遵循客观规律相违背的。N 2277

2

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Y 2277

3

垄断资本能够规定垄断价格,因此价值规律不起作用N

2278

7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Y

2279 2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Y

2279 8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Y

2280

8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Y 2281

3

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Y

2281 4 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所以,只要生产力

高度发达就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N

2281 7 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

可言。

N

2282 1 资产阶级国家的收入调节政策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工资,改善贫困阶层的生

活水平

N

2283

5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N 2283

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N 2283

8

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Y

2284 5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Y

2285

5

科学性、实用性、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N

2285 6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

论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N

2286

6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Y

2287 3 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

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Y

2289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N 2289

3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的。N

2289 6 虽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Y

2289

9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Y 2290

1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Y

2290 4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是后天形

成的、变化的、现实的和具体的

Y

2290

6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推理、表象。N

2290 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

N

2292

5

遵循真理尺度,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Y

2293 4 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人劳动一天得到一天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N

2294

2

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N

2294 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

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Y

2294

9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科学技术和劳动者。N 2295

2

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N

2295 4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

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最完整和最全面的思想

体系。

N

2295

5

劳动力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Y

2295 8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Y

2296

3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N 2296

4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Y 2296

8

社会革命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Y

2296 9 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这是一种相对主义论辩论的观点。

N

2297 0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

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Y

2298 6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

元论的根本要求。

Y

2299

2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N 2299

3

把握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把握质是认识事物的深化。Y 2299认识过程中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N

5 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2299

6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Y

2299 8 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

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

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

N

2300 5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商品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大。

N

230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N

2301 7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Y

2302

1

社会存在是指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N

2302 7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

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N

2302

8

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是自发实现的N

2303 8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

Y

2304 4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

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Y

2304

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N

2304 8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

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Y

2305 6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Y

2306

2

商品经济经历了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三个阶段。N 2307

6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Y 2308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和客观事物的辩证性是统一的。Y 2308

2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Y

2308 6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

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强调了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N

2309 6 对于自发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采取轻视,傲慢的态度,而应

该采取积极参加、教育和引导的方针

Y

2310

7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Y

2311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这句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N 2311

7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N 2312

4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Y 2312

6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N 2312

7

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合体。N 2314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Y 2314

4

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而获得的N 2315

6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N

2315 7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

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地飞跃。

Y

2315

9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Y

2316 3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

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N

2316

6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Y 2317

1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N 2318

2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N 2319

6

书本知识能够代替直接实践经验。N

2320 5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理论与实

践的统一。

N

2320 7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N

2321 0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Y

2321

3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Y

2321 7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Y

2321 8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绝对主义的观点

N

2322

5

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真理与价值Y

2322 9 和谐是矛盾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Y

2323 0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Y

2323 4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

受到破坏

Y

2324 1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历史作用,属于折衷

主义观点。

N

2325

4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Y 2326

3

垄断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Y

2326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

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既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Y

2327

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N

2327 2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Y

2327 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

因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N

2328

2

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Y 2329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N 2329

7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Y 2329

9

加快资本周转可带来更多剩余价值,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产生剩余价值N 2330

9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Y

2331 5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

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的革命。

Y

2332

6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共同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N

2332 8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认识、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Y

2334

8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Y 2335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N

2335

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Y

2335 7 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从缓和逐步变得愈加

剧烈。

N

2335 9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N

2336

3

资本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N 2337

6

自在世界是客观的,人类世界是主观的。N 2338

4

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N 2339

5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N 2339

7

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N 2341

5

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N 2341

8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Y

2341 9 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是

关于整个人类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N

2342

5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N

2342 6 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

定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

N

2343 4 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

Y

2343 7 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

物与自然的关系。

Y

2344

3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N 2344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狱、法院和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Y 2345

6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不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N 2346

2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N

2346 9 辩证唯物主义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是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Y

2347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Y

2347 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解决。

Y

2347

9

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这个轴心展开的。N 2349

2

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是不进行质变的。N

2349 8 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按其意愿不断创新的学

说的体系。

N

2350 0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

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N

2350

8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Y

2351 3 生产方式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

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N

2352 3 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而劳动者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N

2352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

越高。

N

2353 4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

表现

Y

2354

5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Y

2354 8 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而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

旧的社会体制。

Y

2356

4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N 2357

3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N 2358

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N 2358

3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N 2359

形式逻辑学、哲学、美学以及法学都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N 2359

9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Y

2361 1 人的衰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仅仅是一个量变的

过程。

N

2361

4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N

2361

5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表明事物的变化就是不断的重复。N

2361 9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

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N

2362 2 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

实践的成功。(

Y

2362

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Y

2362 6 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

体系。

N

2362 8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其活动不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限制,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N

2363 2 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

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N

2363

6

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Y

2364 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

产生于科学实验。

N

2364

9

实践并非是人所独有的活动。N 2365

1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有缺陷的。Y 2365

8

英雄史观主张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N

2366 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就是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

规律。

N

2367

社会改革和革命没有根本差别,因为它也是解放生产力。N 2367

1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N 2369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N 2369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N 2369

4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旧唯物论的观点N 2369

5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N 2370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N 2370

2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Y

2371

3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N 2371

4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Y

2371 5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

历史阶段相联系,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Y

2373

2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N 2374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Y 237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Y

马克思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彻底批判和抛弃了以往一切思想观点。×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变革,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1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2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2.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6.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8.只要获得了理性认识,就自然会正确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9.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10.人类认识能力只具有至上性。× 11.真理与认识都属于意识范畴,两者是一回事。× 12.认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3.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14.价值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 15.“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对真理一元性的否定。× 16.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践检验的基础。× 17.认识的反复性主要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造成的。× 18.凡是对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所得到的理性认识都是科学的理论。× 19.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20.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马克思复习之判断题.doc

绪论 判断: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懂得,当自己遇到问题吋,能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 判断:凡是真理,凡是美好的事物,总会有人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把它实现出來。这同某个人、某些人相不相信它没有多大关系 判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正意义在于“用之改变自身生活”。 判断:马克思主义就是成功学!更准确地说,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成功学。 判断:一个人若公然处处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成就的。 判断:“从大家对事物的肯定中找出否定的存在;从大家对事物的否定中找出肯定的存在。〃这是成就人生的重要法宝! 判断:英国广播公司《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这与“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说法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判断:未來财富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都埋藏着一个理想或者梦想,期盼着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影响。我们和我们应得的财富Z间,只是距离我们双耳之间的六英寸!我们每个人都坐在一座金矿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判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个人成就人生的重要法宝! 判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判断:理想、信念,是人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现实中)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 判断:当今大学生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一章 判断:“所谓'成功学’、’激励科学',过分强调人的意识的作用,纯属主观唯心主义伪科学”。 判断: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生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哲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哲学。判断:〃弱者等候机会,而强者创造它们〃。"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來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 判断:“做一件事情,如果时机成熟,那不只是一个人两个人能看到的,而是许多人都能看得到,大家-?拥而上,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血。〃大家都以为是机会,实质可能是“陷阱〃判断:“敢为的人,总是善于抓住不成熟的时机。在机会不成熟的时候,他会先行一步,赢得主动,占据有利位置。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先发制人,赢得全局。 判断: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空间更加是金钱”。要学会拓展人际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 判断:"未弄清事实而乱下结论〃的坏习惯对人生所造成的不幸,比其他坏习惯加起來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判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是永恒发展的过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其他规律、范畴都是其进一步的展开、深化。 判断:全见性思想方法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思维方法。缺少这个, 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世界,也无法很好地改造世界。 判断:现代社会是网络?系统的时代,要★善于利用网络?系统打造人生的辉煌! 判断:把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理的重要意义是:大胆地站在新事物一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判断:投资明星企业不可能今天投下钱明天就能获得利润,我们应该看远一点,三年之后,或五年、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P1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4类。P17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P12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n=N/f c A,即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 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 ,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γj =0.724。P50式(3.87)[由于G 1=G 2,可知m 1=m 2,那么WO γj =X 11+X 12 X 112+ X 122=1+1.618 1+1.618=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γγγ+++=。P75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指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第i 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第i 层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P77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查表)P103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防止构件混凝土产生脆性的斜压破坏。P117 P121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约为6.45度,罕遇地震烈度约为9度。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6.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错误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错误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错误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 错误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错误 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错误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错误 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错误 25.假象就是一种错觉。错误 2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27.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28.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29.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3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正确) 3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32.认识开始于经验。错误 55.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6.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5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5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属于( B )的马克思主义。 A、狭义 B、广义 C、具体 D、抽象 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 B ) A、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B、德国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C、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 D、英国的欧文 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一到( D )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A、自然观 B、社会存在 C、物质世界 D、社会历史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矛盾性 D、实践性 5、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 C )。 A、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围绕着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展开了( B )的争论。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D )。 A、认识运动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8、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是指( A )。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D、从理论到行动 9、真理的本性在于( A )。 A、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直接现实性 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D、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 10、在认识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是( B )。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抗震期末考试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 1、为什么不用地震震级,而是用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地震设防的目的是通过建筑物加固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损毁,从而减轻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建筑物的损毁情况不能用地震震级衡量,而要用烈度衡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烈度表示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越大建筑物损毁越严重。因此抗震设防的依据应是地震烈度,而不是震级。 2、解释抗震设计中“规则”的含义。如何处理不规则结构? “规则”的含义有: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动力系数β 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动力系数β 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 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4、何为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时,何时应考虑概念设计(从烈度的角度)?何时应该进行抗震计算(从烈度的角度)? 答: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概念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对乙类建筑以下应考虑概念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应进行抗震计算。 5、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有哪些?危险地段有哪些? 答:有利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党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3、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 4、申请入党者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 5、在特殊情况下,在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接收党员。(√) 6、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是说只要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都可以入党。(×) 7、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 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0、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党的宗旨。(√) 11、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12、开除党籍是党员的党内最高处分。(√) 13、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14、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就是说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完全一样。(×) 15、党员如果对党的决议和政策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16、端正入党动机是一个入党申请人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17、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才能被组织

列为发展对象。(√) 18、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 19、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0、预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 21、预备党员必须经过两年的考察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22、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 2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4、党员的党龄,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2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VE N V f f ?=,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 系数。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1.4T g 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党建测试题答案

2017年管党治党责任落实调研督导知识测试题

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A职务开始依次撤销。 A.最高, B.最低, C.兼任, D.视情况而定 10.《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恢复党员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B的职务。 A.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低于其原任职务, B.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 C.低于其原任职务, D.视情况而定 1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D内不得重新入党。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2.某乡党委副书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操办儿子婚礼,大摆筵席,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应给予B处分。 A.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3.《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在申诉期间,问责决定D。(D) A.停止执行, B.延缓执行, C.中断执行, D.不停止执行 14.《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B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5.《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A谋取利益。 A.内幕信息, B.公告信息, C.公开信息, D.财经信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 2.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 ) 3.《党章》规定,党员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 4.《党章》规定,党员个人代表党组织发表重要主张,如果超出党组织已有决定的范围,只能提交上级党组织决定。(√) 5.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6.《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规定,党委(党组)无需将检查考核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通报。(×) 7.《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规定,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协助同级党委(党组)开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或者根据职责开展检查工作。(√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抗震简答题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 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对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 答: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2%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为多遇地震。 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10%的地震烈,又称为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左右的地震烈度,又为称为罕遇地震。 2、 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 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3、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适用条件: (1) 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2) 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4、 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5、 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 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6、 框架梁抗震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强剪弱弯”? 答: 强柱弱梁,梁端先于柱出现塑性铰,同时塑性铰区段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强剪弱弯,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强节点、强锚固,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 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Gb n r b l b vb V l M M V ++=η 7、 简述“强柱弱梁”的概念以及实现“强柱弱梁”的主要措施 答: 强柱弱梁概念为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b c c M M η 其中c η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8、 简述提高框架梁延性的主要措施? 答:(1)“强剪弱弯”,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值,以保证框架梁先发生延性的 弯曲破坏,避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2)梁端塑性铰的形成及其转动能力是保证结构延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应限制梁端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 筋率或相对受压区高度,另一方面应配置适当的受压钢筋

马克思原理概论判断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Y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Y 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Y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Y 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N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Y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空想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N 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总是积极的、进步的 N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N 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N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Y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N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N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N 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N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大,斗争的作用小. N 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周期性。N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Y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 资本是一种物,其本质并非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错 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错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错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对 生产力是不可以跨越发展的 N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必看必考判断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服务的】有些资本家不信马克思主义自然不为其服务。 3.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决定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决定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唯心主义者中有可知论者,也有不可知论者,所以并不一定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4.世界统一于存在(×)【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的唯一属性是客观实在性。】30 5.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此处删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主义也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他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3对立统一,,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8.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改变 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 就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以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46 9.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一刀两断”(×)【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既克服又保留。】 10.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根本上说,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具体科学中的运用和体现,因而他们有相互联系。】 1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主体不等同于主观,人即作为主体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而主观则不包括物质现象,是第二性的东西。客体是人的活动指向的客观对象,并非一切客观事物,而客观则泛指意识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1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真理是客观的。而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对某一事物的反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结果。】【强调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的客观事物的最后判定,并不是说否定了客观真理。】 1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上的作用,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1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6.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

1、从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现象来看:震级较大、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对长周期的结构的破坏,比同样地震烈度而震级较小、震中距较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坏要重。试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解答:地震波在由震源向外扩散传播时短周期分量衰减快而长周期分量衰减慢,历次地震表明,大震级、远震中距地震记录的长周期分量明显比小震级、近震中距地震记录的大,因而对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其震害也较重。 此外,长周期地震波在软土地基中放大较多,与周期较长的柔性结构产生共振现象。 2、简述框架抗震设计时,有哪些改善框架柱延性的措施? 解答:(1)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 (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 (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3、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解答:动力系数为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它是无量纲的,主要反应结构的动力效应; 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它反应该地区

基本烈度的大小。基本烈度愈高,K值愈大,而与结构性能无关;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动力系数与地震系数的乘积。 4、以框架柱和抗震墙为例,简述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结构形成理想的总体屈服机制? 解答:对于框架结构,理想的屈服机制是让框架梁首先进入屈服,形成梁铰机制,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防止塑性铰在柱子首先出现(底层柱除根部外),形成耗能性能差的柱铰机制。为此,应合理选择构件尺寸和配筋,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要控制柱子的轴压比和剪压比,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构件,特别是预期首先屈服部位的变形能力,以增加结构延性。 为使抗震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在发生弯曲破坏之前,不允许发生斜拉、斜压或剪压等剪切破坏形式和其他脆性破坏形式,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 5、试述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 解答: 基础隔震:将整个建筑物或其局部楼层坐落在隔震层上,通过隔震层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控制上部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和隔震部位的变形,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可靠性;

发展党员工作知识测试试卷题库

XXXXXXXX发展党员工作知识 测试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1.《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是根据______和党内有关规定制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共产党党章》 C.十八大报告 D.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2.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吸收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______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群众路线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展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______、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A.基本思想 B.基本纲领 C.基本原则 D.基本要领 4.发展党员工作的总要求是按照______、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A.把握标准 B.均衡发展 C.适度规模 D.控制总量 5.发展党员工作应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______放在首位。 A.思想意识 B.党性修养 C.政治标准 D.政治觉悟 6.发展党员工作禁止突击发展,反对______。 A.“关门主义” B.草率从事 C.不正之风 D.违规操作 7.党组织应当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断扩大______队伍。 A.发展对象 B.预备党员 C.入党积极分子 D.入党申请人 8.年满______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A.十六岁 B.十八岁 C.二十岁 D.二十五岁 9.入党申请人应当向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没有工作、学习单位或工作、学习单位未 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向______提出入党申请。 A.街道党组织 B.社区党组织 C.居住地党组织 D.组织部 10.流动人员可以向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或单位主管部门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也可以向______提出入党申 请。 A.街道党组织 B.社区党组织 C.居住地党组织 D.流动党员党组织 11.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当在______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了解基本情况。 A.三个月内 B.一个月内 C.半个月内 D.半年内 12.在入党申请人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应当采取党员推荐、______推优等方式产生人选。 A.民主党派 B.单位领导 C.群团组织 D.群众代表 13.______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情况。 A.培养联系人 B.入党介绍人 C.支部书记 D.党小组长 14.党组织应当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______理论体系教育。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党的基础知识 15.党支部每______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 A.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季度 16.对经过___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 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______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 A.一年支部委员会 B.一年党小组 C.半年支部大会 D.三个月党员大会 17.发展对象应当有______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 A.一名 B.两名 C.一至两名 D.两名以上 18.入党介绍人一般由______担任,也可由党组织指定。 A.培养联系人 B.党办成员 C.支委会成员 D.上级领导 19.受______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党员,不能作入党介绍人。 A.警告 B.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留党察看 20.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认真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______、工作经历、现实表现等 -1 - -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