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作业批改

生理学作业批改

第一部分作业: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生理学现象;内环境稳态失衡后对机体的影响?

答:自行举例子。内环境稳态失衡后会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正常生理活动不能进行,甚至危胁个体的生存。

2、什么叫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答: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耗能过程将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包括初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相比主动转运过程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着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

3、血压与组织血流灌注的关系?

答:血压升高对组织血流灌注起促进的作用,如机体在运动时进入骨骼肌动脉中的血压会升高,使较多的血液被分配到运动的肌肉中去,以加强对肌肉的能量供应。机体正是以这种方式实现各组织器官中血流的再分配的。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维持正常肺功能的意义?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L)。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2)增加肺的顺应性;(3)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防止肺泡萎缩;(4)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

5、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是否也是运输二氧化碳的重要方式?

答: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但不是运输二氧化碳的重要方式。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与水结合成碳酸运输,约占二氧化碳总运输量的87%。其余与血红蛋白结合或溶于血浆中运输。


第二部分作业:
1、消化道的运动对食物消化有哪些贡献?
答:(1)口腔:其咀嚼作用使饲料磨细,还可以使唾液淀粉酶等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2)胃的运动:可使食物与胃液混合成半流质的食糜,使消化液和食糜充分接触,同时控制食糜进入小肠的速度。(3)小肠的运动:可使食糜与肠壁及其消化液充分接触,对食糜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并推动食糜向后送。(4)大肠的运动:辅助其中丰富的微生物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成份,特别是水份,形成粪便,并通过排粪反射排出体外。

2、瘤胃的运动停止时,牛有何异常?
答: 当瘤胃停止运动时,较细有食糜不向后段消化道送,微生物发酵并不停止,产生的气体不能被及时以嗳气的形式排除体外,同时牛的反刍也停止,积聚的气体越来越多,导致瘤胃臌气,如解救不及时,会因心脏呼吸受压迫而导致牛的死亡。

3、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1)对食物的消化:可将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比例很大的纤维素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短链脂肪酸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这些微生物还可以合成糖原贮藏于体内,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被分解,将糖原释放出来被畜体利用;代谢中间产物氨除了一部分被瘤胃壁吸收,其余大部分被微生物用来合成自身的蛋白;分解脂肪最终为畜体吸收利用。(2)合成维生素,主要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3)可以防御外来微生物的入侵。

4、化学性消化主要改变食物的物理形态,还是分子结构?如何改变?
答:改变的是食物的分子结构。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多糖分解成单糖或挥发性脂肪酸。

5、为什么急性腹泻或呕吐时需及时输液?
答:动物的消化液分泌量是很大的。其中含有多种酶,蛋白质,磷脂,大量的水分,无机盐等物质。正常情况下,这些消化液基本上被机体重吸收回血液,这种血液循环与消化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一方面保证消化系统中酶分解大分子所需的水环境,同时重吸收回来的物质又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然而,腹泻或呕吐时,大量的食糜从消化道流失,打破了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在短时间内大量消化液的流失,直接导致循环血流下降,血压急剧下降,大脑等敏感组织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导致机体休克死亡。因此需要及时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使血压恢复正常范围。

6、牛、马是如何维持体温的?
答: 马是汗腺发达的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外周温度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1)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代谢活动加强,皮肤大量排汗,使机体的散热增加,体温回降;。(2) 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控制动物的行为,如寻找阴凉的地方或伸展身体增加散热;(3)通过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机体的散热。

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外周冷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1)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使皮肤血管收缩,通过皮肤血管的热量散失下降,当外境温度进一步下降时,则皮肤血管开放,以温暖体表组织。(2) 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控制动物的行为,如寻找备风温暖之处;通过控制骨骼肌的紧张性运动,引起肌肉战栗增加产热。(3)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代谢强度,提高产热,这样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使机温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牛是汗

腺不发达的动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通过呼吸道和唾液水分的蒸发来增加散热,其它调节方式基本与马相同。


第三部分作业:

1、说明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答: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滤过受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等因素的影响。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又受肾交感神经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体液因子的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受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的因素,影响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因素,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因素以及循环血量、全身动脉血压等都能对尿生成产生影响。

2、肾小球和集合管的分泌和吸收过程是否改变尿液的成份?
答:肾小球和集合管的分泌和吸收过程发生在终尿形成时,这两个过程都会影响到终尿的成份,具体改变如下:
重吸收作用:使最终的尿量仅占原尿量1%左右,因此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对Na+、K+等部分吸收;特别是水份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回血液。
分泌作用:集合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NH3、H+等物质进入小管液中,其中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

3、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如何调节尿量的变化?
答:抗利尿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水分,使得尿液浓缩,尿量因而减少。
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排出K+,尿液中的部分水份跟着重吸收回血液;其中吸收的Na+构成肾脏外髓部的高渗环境,促进水份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下降。

4、神经元与普通细胞结构有何不同?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普通细胞为椭圆、圆锥形、柱形等,但神经元大都具有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数量多;轴突较长,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这些突起使神经元具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5、突触传递的机能是什么?
答:突触传递是指突触处的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通过突触传到突触后神经元的方式。
以化学性突触传递为主,突触传递的机能是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从感受器传到神经元、或从神经元传到效应器,同时还具有整合不同方向、不同时间传入信息的功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

6、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如何建立?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原理:在中枢使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发生暂时性的联系。
以狗分泌唾液为例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如下:
首先

,选择健康的狗,具有正常的非条件反射;在清晨进食前、环境安静的条件下进行。
其次,先对着狗吹口哨,再给狗吃肉
如此进行多次训练后,当狗一听到口哨声音就流唾液时,口哨使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就建立好了。
条件反射的维护:此后不能吹了口哨不给狗吃肉,以防止建立好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并需要经常强化,以防止条件反射的消退。

第四部分作业:
1、激素的高效性是如何体现的?
答:激素在机体里从产生和转运到作用都是极其迅速的过程,而且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的含量很低,一般在nmol/L.甚至在pmol/L数量级。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能够在细胞内是产生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形成一个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有的激素还可以促进靶细胞内生成第二信使或开启基因的转录产生新的蛋白,调节细胞的功能,这也是激素放大效应的一种体现。

2、为什么说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答:由于下丘脑细胞具有特殊性,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元不仅具有典型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分泌神经激素,通过这些神经元可将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信息转变为激素量的变化,影响包括腺垂体等在内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对全身的组织细胞起调节作用,因此说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3、下丘脑-腺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的地位?
答:下丘脑-腺垂体是内分泌系统中枢,下丘脑分泌9种激素,直接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7种激素,其中促甲状腺素、GnRH、ACTH,作用于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影响外周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调节细胞的功能;催乳素、生长激素、促脂解素、促黑素细胞激素则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调节细胞的功能。由此形成了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调控轴,外周的激素也可以以负反馈的方式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由此下丘脑和腺垂体形成了调控的主干,对全身的组织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因此下丘脑和腺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


4、甲状腺素缺乏为什么会导致呆小症?

答: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变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性腺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促进糖和脂的分解代谢。当幼年起缺乏甲状腺素时,机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受抑,表现为智力障碍、矮小、不育等临床症状,即呆小症。


5、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肾上腺皮质功能过旺会导致何种异常?

答: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受体缺乏时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过旺时对机体的危害:
1)三大营养物质中间代谢的作用: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明显升高,可能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对不同部位脂肪的作用不同:使四肢脂肪组织分解增加,而腹、面、两肩及背部脂肪合成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可出现向心性肥胖,出现脂肪代谢障碍,同时四肢的肌肉无力。


6、生殖周期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生殖周期是哺乳类动物所特有的,表现为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生殖周期据卵巢内部及动物的外部表现分为四个时期:(1)发情前期:内部--卵巢内卵泡开始生长,雌激素逐渐升高,子宫壁逐步增厚,外部:无特殊表现。
(2)发情期:内部--卵巢内卵泡成熟并于本期末排卵,雌性激素达到最高水平,子宫壁继续增厚;外在---发情,动物不安定,食欲不振,外阴红肿,阴道流出大量粘液,雌性动物接受雄性的靠近。动物的发情期很短,约为1-3天。
(3)发情后期:内部--卵泡排卵后形成黄体,开始分泌孕激素,子宫平滑肌进一步增厚,为着床做准备。如妊娠则进入孕期,发情周期终止,如未妊娠,则黄体退化,进入发情间期。外在--动物较安静,不让公畜靠近。
(4)发情间期:黄体继续萎缩,当黄体退化完全,卵泡开始发育则进入下一个发情周期。此期动物无任何明显的性活动,外观上不易与发情前期区别,靠经验判断。

7、受精的部位在何处?

答:受精的部位0在输卵管的壶腹部。



8、泌乳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乳腺发育状况:由先天性或其它原因导致乳腺发育不良时,产后将不能产生充足的乳汁;
2)营养:营养不良可使牛等的泌乳量减少;
3)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分泌不足,阻碍乳腺的发育时,将影响产后乳汁的分泌;
4)应激刺激:惊吓、环境温度剧变、更换圈舍、饲料等刺激使乳汁的分泌量减少。
5)健康状况: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贫血等,泌乳量将受到影响。
6)年龄、胎次:一般初产泌乳量较少;老年母畜的泌乳量显著减少。




期中考试:
1、说明动脉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20分)
答: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压的主要因素,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1)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相对稳定的条

件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进入主动脉和大动脉的血量增加,管壁受到的张力也增大,收缩期动脉压升高。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小时,主要使收缩压减小,致使脉压下降。
(2)心率: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不变的条件下,心率加快,主要是心舒期缩短,心舒期流至外周的血量减少,故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相反,心率减慢时,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减少,舒张压减小。
(3)主动脉管壁的弹性: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的作用与管壁的弹性有关,弹性好,则收缩压低,舒张压相对较高,故脉膊压小;弹性差时如动脉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多,脉搏压增大,即动脉血压波动的幅度加大。

2、说明呼吸的节律是如何产生的?(20分)
答:在延髓吸气活动发生器的作用下,吸气神经元兴奋,兴奋分别传到:
(1)脊髓吸气神经元,使肋间外肌、膈肌等呼吸肌收缩,引起吸气动作,肺扩张,将诱发肺牵张反射;
(2)脑桥臂旁内侧核,该核团神经元兴奋时,将兴奋传到延髓的吸气切断机制;
(3)延髓吸气切断机制。该区兴奋的阈值较高。
当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受到3方面的刺激:脑桥臂旁内侧核传来的兴奋、延髓吸气活动发生器的兴奋、肺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上传的兴奋,当吸气切断机制达到阈值时,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发出冲动到延髓的吸气活动发生器,以负反馈形式终止其活动,使吸气停止,呼吸肌舒张,胸廊和膈肌弹回,转为呼气动作。一段时间后,延髓吸气切断机制的兴奋渐弱直至停止,延髓吸气活动发生器再次发出兴奋,通过上述机制进入吸气动作,如此循环,使动物表现出节律性的呼吸。

3、比较神经干动作电位与普通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机制的不同之处?(20分)
答:神经干动作电位:分为峰电位和后电位,其中峰电位时间很短,去极化和复极化的速度都很快,由快钠内流形成上升支,快钾外流构成下降支;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钠-钾泵启动,用以恢复静息电位时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

普通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五个时期:⒈、去极化O期, ⒉、复极过程,①复极化Ⅰ期,②复极化Ⅱ期(平台期):③复极化Ⅲ期,④复极化Ⅳ期:恢复期。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在复极化II期,持续时间内,电位几几乎不变,由慢K+外流与慢Ca+内流同时形成,其它时期形成的离子基础相近。

4、为什么物质的主动运输要耗能而被动转运则不用?(20分)
答: 主动运输指细胞消耗ATP,将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按

照热力学定律,溶液中的分子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移动,必须由外部供给能量,因此要耗能。

被动转运,使物质顺着浓度差、即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浓度差包含的势能,因而不需要另外供能。


5、说明血液凝固系统与纤溶系统是如何平衡的?(20分)
答: 血液凝固系统和纤溶系统,在正常状态下,活动保持动态的平衡。

在血小板表面吸附着相当量的凝血因子,当外伤等因素使凝血因子激活后,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并进一步形成凝血酶,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单体,交织成疏松的网状,又在钙离子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其中,形成血凝块。一方面止血,同时为血管的修复提供基础。

凝块中的纤维蛋白容易吸附纤溶酶原激活物,使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生成纤溶酶,因此在血管修复完成后,纤溶酶将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甚至纤维蛋白原分解成可溶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块中的丝网破裂,在血流的冲击下,血细胞被冲散,血块溶解,使外伤等原因形成的血栓消失,保证血流的通畅性。因此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处于这种动态平衡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