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6.言语交际艺术疑难问题解析

06.言语交际艺术疑难问题解析

言语交际艺术疑难问题解析

一、如何理解言语交际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言语交际最早的基本形式是口头交际,这种交际只能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进行。等到人类创造了文字以后,便出现了可以跨越时空的书面交际,这是口语交际的延伸和扩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又利用电路交际(如广播、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等)提高了交际的速度和清晰度,这是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的进一步发展。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交际,都包括一个从言语的“编码——发码——传递——接受——解码”的过程,这是一个信息传输、接受、反馈的双向交流的过程。

“编码”是指说写的人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择词语、组成话语;“发码”是指说话人用发音器官说出,或写作的人用书写工具写出的信息;“传递”是指口语由声波通过空气等信道、书面文字通过邮递、电子等信道的传播;“接受”是听读的人用听觉或视觉器官接收对方发出的信息代码,即能收到的话语形式;“解码”是听读的人把根据特定交际场合接收到的信息代码进行分解、合成,将话语形式还原为话语内容。比如我问你:“你好吗?”你回答:“谢谢,我很好。”这说明,信息传递正常;如果我问你:“你好吗?”你反问我:“什么?你在说什么?”这说明,信息传递失败。2009年8月香港影星郭富城做客北京电视台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为其主演的电影《白银帝国》作宣传。郭富城说到剧中天成元的掌柜时,主持人李静说:“那时的掌柜不能娶妾,也不能休妻,不像现在想离就离,那时没门儿。”郭富城肯定地说:“对。”李静接着问:“你说那时为什么没门儿啊?”郭富城茫然地看着李静:“没门儿是什么意思?”李静笑着向他解释道:“没门儿就是想也别想。”郭富城这才明白过来,自己也忍不住边笑边点头。因为“没门儿”是北方话中的表述方式,生长在南方的郭富城不理解,这就是说,交际双方话语的编码必须是一致的,否则会在传递过程中产生障碍。

在交际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包含四大交际要素:

1、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的主体要素

2、参与者的交际动机——交际的主观要素

3、用来交际的话语及其辅助手段(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交际的核心要素

4、交际环境——交际的客观要素

我们用一个小幽默来说明:

一个强盗溜进珠宝店,用手枪对准老板说:“快点儿,给我一个戒指!”

老板吓得要死,忙递上一枚钻石戒指,强盗端详了一番,吼道:“换个便宜点儿的,得让我未婚妻相信是我买的。”

这段幽默的交际环境是珠宝店内强盗抢戒指;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是强盗和珠宝店老板;参与者的交际动机是强盗要抢到一枚结婚戒指,而老板只求保命;核心要素是老板的表情、动作和强盗令人哭笑不得的话语。

通过这个小幽默,我们不难理解每一个交际过程都需要这四个要素。把握了这些要素,会帮助我们顺利进行每一次交际。

在交际的四要素中,交际的主体要素甚为关键。每一次交际交流成功与否,都能体现出交际的主体的两种能力,即组织并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和选择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有一个流传时间很长、流传地域很广、很典型的例子:

1840年2月,大英帝国女王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结婚。

生活中阿尔巴特总是让着妻子。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拌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卧室,紧闭门户,于是,女王前去敲门。

“谁?”阿尔巴特在屋里问。

“是我,英国女王。”

屋内寂静无声。女王似乎觉察到了什么,接着又去敲门。

“谁?”

“是我,您的妻子。”

这时,房门轻轻打开了。

通过这个故事,很容易理解交际中交际主体的作用,它告诉人们:有交际主体的正确认识,加之环境与话语的密切配合,就能完成理想的交际。

二、如何理解角色原则

交际中的角色,则是指交际主体,即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现实生活具体交际过程中所充当的具有某种身份的那个形象。交际者在具体交际中总是以双重身份参与交际,一个是他的社会角色,即交际者在社会地位、职业、性别、年龄、经历等方面的相对固定的身份特征;一个是他的交际角色,即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情景中显示出来的临时的身份特征。当这两种角色重合时,主要体现出其社会角色特征;当这两种角色错位时,应服从交际角色的要求,淡化社会角色特征。上述维多利亚女王的例子正说明角色是需要不断调整的。

著名影视演员李亚鹏成立了嫣然基金,专门用于治疗唇腭裂的孩子。他曾发誓,每次坐飞机都要发宣传单,而且一般是等飞机快降落时,等大家睡醒了才发。

有一次刚发完,只见一个人“啪”地把那份宣传单当着所有人的面扔在地上,李亚鹏楞了一下,这其实是毫无理由的侮辱。宣传单上的内容很简单:“如果您有一颗慈善的心,如果您还没有找到实施的途径,请加入我们嫣然天使基金,让我们一起把爱传出去。如果您不需要此信件,请转交他人。”李亚鹏什么也没说,走过去把那个信封捡了起来说:“对不起,打扰你了。”

后来有一天,嫣然基金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收到了一笔10万元的捐款,署名只写了“对不起”3个字。

这件事的完满结局,是与这件事有关的交际双方分不开的——李亚鹏和那位“对不起”都认识到了自己的角色,并认真把握了自己的角色,是遵循角色原则完成了交际任务的很好的范例。

三、什么是合作原则

“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交际态度。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首要原则、根本原则。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个记者采访一位拿到奖牌的运动员,问:“刚才大家都在鼓掌,你好像不高兴?”回答:“没有哇。”又问:“你是不是激动的哭了?”回答:“我没哭。”再问:“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回答:“我还没想好。”这样的采访毫无意义,因为记者的提问没有在运动员的兴奋点上,双方没有积极配合,属于失败的采访。

遵循合作原则,我们不妨以《时尚先生》上一篇丁真俄色活佛的小文做借鉴:一个人学会说话时必须同时学会听话,这两个结合起来才叫会说话。会说话

要先具备没有偏颇的思想和耐心的态度。说话是为了交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问多少事,或表达思想时我们都要有耐心,而且不会觉得对方幼稚或无知。别人用简单方式问,我用简单方式回答;别人用复杂方式问,我用复杂方式回答。

说话是为了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而不是找出别人的缺点,所以说话不要带出别人的缺点,这就好像去捅别人的眼睛,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有时候你并不需要讲很多道理,只要耐心地去听,就是一个理解、接受、赞同别人的态度。别人有时候并不需要听什么大道理,只要你会听就可以了。

说话太多会导致我们的话没有分量。说话太多会使这个人把一些主意和想法在没有必要的场合和不关键的地方随便就说出来了,这常常使说话变成了一种炫耀,这就使你的话没有力量。说话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不要让自己的话成了贴在厕所边的字画,显得不值钱。……

四、什么是会话含义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了解他人思想的工具。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运用语言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发话人不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想到什么就直说什么,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受话人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而必须透过字面来推导话语中的意义。这种潜存在话语中而又游离于字面之外的意义,就是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实际上是一种暗示意义,相对于从字面理解的显示意义而言,它是一种言外之意,也是一种语用意义。发话人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为外衣,将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包裹于其中,受话人则要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分析、推导,才能领会发话人潜存在字里行间的真实信息,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解,影响会话的继续。

言语交际之所以会产生会话含义,主要是因为发话人违反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n james讲座演讲时提出来的。他认为要保证交谈双方顺利进行会话,就必须互相配合,遵守合作原则,以达到交际目的。

对话双方必须合作,交谈才能正常进行下去。但在交际中,发话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把要表达的真实意义隐藏在话语中,使话里有话,于是就产生了会话含义。受话人也明白发话人违反某个准则,于是透过发话人所说话语的表面推导出真实的含义,从而了解了发话人的真实意图,达到交际目的。例如:

①甲:法国是在非洲吧?乙:那日本一定是在美洲了。

②甲:李明和王群两个为人怎么样?乙:王群对人相当诚恳、实在!

③男:请问您家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女:好像要下雨了。

④甲:你姐姐昨天上街干什么去了?乙:她买了大衣,买了毛衣,买了衬衣,买了皮鞋,买了皮包。

上面第①例中乙针对甲的提问所说的内容是不存在的,违反了质的准则,其会话含义是指甲的问题是多么荒唐。第②例乙的话语,没有满足甲需要了解两个人的要求,只对王群作了评价,明显违反量的准则,会话含义是李明为人不怎么样。第③例中女的针对提问所作的回答都是答非所问,前后没有关连,违反了关系准则。女的既不想告诉他电话号码,也不想用话语刺伤他,所以用与问题毫不相干的话语来搪塞。例④中乙不断重复同一句型,不厌其烦地罗列他姐姐所买的东西,违反了方式准则中的简练要求,真实含义是不满并批评他姐姐老是买东西。

为什么发话人要在话语中潜藏会话含义,而不直接说出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习俗等多方面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语言形式与语义内容的矛盾。

语言形式是有限的,而语义内容则是无限的,是极其丰富复杂的,运用语言,往往有“言不尽意”,“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之感慨,这样,形式与内容矛盾对立的结果,使单一的语言形式产生了层次多样的内容,出现语义增值现象,所谓“意在言外”,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会话含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在个体言语运用过程中使用十分广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四、怎样认识礼貌原则

礼貌体现了时代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交际者的文化层次和文明修养,同时它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制约。礼貌具有相对性,需要适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行为环境中,礼貌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但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却是相同的。遵循礼貌原则就是要少损人利己,少贬人扬己,多赞同他人。

中国一向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貌是我们民族重要的行为准则,而且礼貌在我们民族对言语形式的选择及言语行为的执行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饭店里,同样是觉得菜品有点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

①(轻声对服务员说)“不好意思,这菜有点淡,你看……”

②(对同桌就餐人员说)“这菜有点淡,但味道还可以,让咱们少吃点盐。”

③(大声喊叫)“服务员,这菜怎么炒的,什么味儿也没有!”

④ (发怒)“老板,这叫什么菜,厨房没盐啦?”

①②两种表述比较宽容,持“能让人处且让人”的态度,体现了礼貌原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③④两种表述有失大雅,大有“得理不让人”的架势,既不文明也不礼貌,无利于问题的解决。

礼貌原则要求我们在运用语言时,要做到热情、尊重、同情、宽容、谦虚、和蔼、友好、善意、谅解等等。

在《莫小米文集》里,有一篇《能否不问》:

常常看到因种种原因与父母离散了的孩子被采访。

常常感到采访人的残忍——

那次是在儿童福利院,采访者将话筒对准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想不想爸爸妈妈?”

“我爸爸死了。”女孩显然不愿提及妈妈。

“那你想妈妈吗?”

“我妈妈不要我了。”

两次都不作正面回答,那意思已表达得相当清楚,而且看得出孩子已经非常难过,该放过她了吧,可采访者仍穷追不舍:“那你想不想妈妈呢?”

女孩的泪水终于滴落,她无法出声,只点了点头。

这样的采访缺乏将心比心,孩子虽小,但不乏自尊。因此,礼貌原则中含有很大的尊重、谦虚、友好的成分。

五、协调原则如何理解

“协调”是指配合得当。协调原则是通过协调双方的话语形式,来协调双方的交际心理,从而达到协调双方言语行为的原则。这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保证言语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意林·讲述》有一篇《请给我一分钟》的短文,写的是台湾女高中生苏意涵获得科学竞赛奖的事。2008年5月14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世展中心,一年一度英特尔国际科学竞赛正火热进行,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其中

一个不足一平米的展位前,站着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二年级的女生苏意涵,她参赛的选题是《均相沉淀法制备CZA触媒之探讨》,这项研究对于改善混合同构型金属、加强原料电池的应用及缓解石油能源危机都有可贵的借鉴意义。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有1557名优秀的参赛者,个个身怀绝技,评委们也都是顶尖的专家,这些评委要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厅里转着找“目标”。苏意涵坚信自己研究的成果,但怎么能够让评委们对她的成果感性趣呢?她先是跨出展位,大声拦住一位评委:“您有五分钟的时间吗?”她被拒绝了,一连被拒绝了5次。终于,等到第六个评委说“Yes”,她铆足了劲儿介绍:“我叫苏意涵,来自中国台湾,我的题目主要是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一口气,讲了5分钟。为了提高效率,下午她索性将5分钟缩减为1分钟,这样又请到十几名评委来听她的实验。38小时之后的颁奖典礼上,她不但抢下英特尔国际科学展化学类头奖,还获得了“青年科学家奖”的殊荣。在分析拿下大奖的原因时,她的指导老师这样说,除了良好的选题,还得益于她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协调气氛和让评委全面了解自己实验的表达能力,当然更离不开她敢于在关键时刻跨出展位对评委说“请给我一分钟”的胆略。

在《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篇小文《心直口别快》说的是一位叫“才才”的姑娘在交际中只顾心直口快,结果事与愿违。比如她出差见到了几年没见的大学同学,这位同学告诉才才单位要派她去欧洲培训,才才一脸惊讶反复问:“为什么派你?你们领导怎么会想到你?单位这么多人怎么就能轮到你呢?”弄得同学很不高兴。再如,周末老同学们一起逛商场,一位同学看好了一件上衣,一试还挺合适,问大家怎么样,才才脱口而出:“你什么审美观点哪,这什么衣服啊,怎么穿得出去呀!”弄得大家都不好说什么,以后逛街很少有人叫上她。有一次,同事莎莎筹备单位的一个大型活动,日夜忙碌很是辛苦,才才见状想劝莎莎放松放松,便当着很多人说:“莎莎你太在意这个活动了,告诉你,越在意的事越成功不了。”几句话弄得大家瞠目结舌,莎莎头都大了。诸如此类的交际,都是失败的,就是才才太不懂得交际的策略了,让很多人不敢跟她说话。所以,心直口快应该用在仗义执言上,在非原则的生活琐事上,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除了上述主要原则,国内外一些专家还提出了道德原则、安全原则、经济原则、审美原则等等一系列交际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其实,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交际目的,面对各不相同的交际情境,追求各不相同的表达效果,因而往往可以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甚至可以标新立异,超常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原则的约束力和解释力都是有限的。然而,每个人都可以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角色、语境、话语等多方面提炼出适合自己表述的交际原则。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在坦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开头用西瓦西里语问好,结尾用西瓦西里语致谢,受到热烈欢迎,明显拉近了中非之间的距离。演讲中习主席用“真”、“实”、“亲”、“诚”四个关键词,表明中国对非洲人民的态度和感情,被媒体誉为“四字箴言”。他还引用非洲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来说明中非友谊源远流长,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这个中国成语,表达对非洲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加强合作的愿望。习主席在演讲中遵循了多项交际原则,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充分尊重与会者,那平实而亲切的话语,既积极又务实的态度,感动了在场的非洲政要及各国记者,会场气氛温馨、和谐,习主席的话一次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讲台上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习主席独具风格的的交际能力与交际方式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范例。

六、如何理解语境的作用

语境本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语境有广、狭之分,狭义语境是指一定言语活动中,或口语中的前言后语,或书面语中的上下文的环境;广义语境是指言语交际的场景和背景。

语境的内容比较复杂,构成语境的因素有语言内部的,也有语言外部的,我们分别称其为语境的制约功能和语境的解释功能。

语境的制约功能主要表现在上下文或前言后语对话语结构线索限定的作用上,这是话语组合的线性特点决定的。换句话说,语境的制约功能是如何利用说和写的功能。

2009年8月邓亚萍应邀参加央视“咏乐汇”访谈节目。有观众问她:“你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博士,支撑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力量是什么?”

邓亚萍胸有成竹地回答:“简单说就是四颗‘心’。首先是决心,在你有了一个目标或是方向之后,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其次是恒心,在努力的过程中势必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就是人生,如果不能克服困难,你也上不了一个台阶;再就是信心,最后离目标也许会差那么一点点,但一定不要丢掉信心;最后是平常心,不论结果如何,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邓亚萍幽默地说:“因为我个子矮,所以所有的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我进攻的好机会。”联系前言后语,从邓亚萍几句轻松的话中,我们解读了她成功的秘诀,她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任何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只有付出代价,才会有所收获。

语境的解释功能是指话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说出或写出的,相关的语境因素能够给话语含义的理解提供一个大致确定的语义指向。换句话说,语境的解释功能是如何调动听和读的功能。

“农夫山泉”最初的广告词是:“农夫山泉有点甜。”受众听到后的第一印象是,这种饮用水比其他的饮用水有味道。最近新的广告词更为深刻:“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简短利索的一句话,兼用了暗喻和夸张,让受众理解企业自信的同时,也让受众接受了“农夫山泉”的纯净和与众不同。

我国著名作家莫言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人问作家刘震云有什么感受,刘震云回答:“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好比我的哥哥新婚进了洞房。我的哥哥进了洞房,问我有什么感觉,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感觉。”

由于提问者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交际手段,不得体的问话使刘震云有些无可奈何,但一个比喻却道出了他的真实的感受,意思是“得奖是莫言的事,他肯定很高兴,我还是刘震云。”这就是我们从语境的解释功能中领悟到的最基本的意思。

无论是语境的制约功能还是语境的解释功能,都说明交际者在一定的语境中不完全是消极被动的,而在于人可以对语境进行创造性地利用。很多时候交际者会利用交际中的有利因素,使交际内容不仅适应语境的要求,而且充分显示内容与语境之间的恰切与和谐。

浙江大学数学系老师蔡天新曾幽默地这样说:

9对3说,我除了你,还是你;4对2说,我除了2,还是2;1对0说,我除了你,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0对1说,我除了你,就只有孤独的自己。

这是一位数学老师的思路,他巧妙地利用“除了“的多义,用四组数字表达出的四种人的感情,很生活化,很有时代感。由此我们看出,数字不是枯燥的,

完全可以浪漫起来,甚至比世上任何语言都煽情。此例足以说明,语境是辅助交际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语境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很早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做梦》

丘吉尔对杜鲁门说:“幽默好像糖衣,它可以使所有的药丸变甜。”杜鲁门和丘吉尔两个人微笑着走近斯大林,都声称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丘吉尔首先说:“昨晚我梦见自己成了世界的统治者。”杜鲁门接着说:“我梦见自己成了宇宙的统治者。”

斯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头到脚地仔细打量着这两位调侃者,如同老师审视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样。接着,他吸了几口烟,一字一顿地说:“怎么是这样?昨晚我做梦的情况可不同,梦里我说,我没有批准你们担任新职务!”

丘吉尔、杜鲁门和斯大林是一个时期三个超级大国英、美、苏的领袖,有人想象这样三位巨头在一起会有怎样的交际,于是编出这个笑话。丘吉尔声称自己做梦成了世界的统治者,杜鲁门扬言自己做梦成了宇宙的统治者,他们以为不会有凌驾于自己的权力了,谁想斯大林的一句话让两人语塞。从语境的制约功能上分析,三位大国的领袖都表达出了对“权利和占有”的渴望;而从语境的解释功能上我们能理解到三位巨头的野心,以及斯大林更胜一筹的智慧。

七、如何进行顺利的言语交际

(一)把握交际情景、把握交际情景的主旋律

交际情景是指交际时的具体环境。对任何一个交际情景,交际者都要适时地把握。反之,如果交际者对交际情景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和把握,那将成为一个交际的失败者。我们不可能僵化地把某一场合中的情景当做一成不变的模式,不能正确地把握现实中活的情景,就不会有成功的人际交往。

某电视剧有句台词,很让人们欣赏:“我每天对你的想念是一粒砂(暗喻兼拈连),于是地球上有了撒哈拉(夸张)。”

2010年5月底,温家宝总理到日本访问,他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专访时说:

“如果说三年前是‘融冰之旅’,三年后,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国建立了战略互惠关系。这次访问我们可以叫做‘信心与希望之旅’。……我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四场民间外交。通过四场活动,我感觉到,中日两国民众的心灵和感情是可以沟通的,中日合作是有广阔前景的。”

温家宝总理用四个字——心、理、情、行来概括民间外交:

“心”:第一场是在日中友好七团体和侨界四团体的欢迎晚宴上,我用“心”发表了即席演讲。

“理”:第二场是在日本经济界团体欢迎午餐会上,我用“理”发表了一篇即席演讲。

“情”:第三场是同两国文化界人士座谈的时候,我用“情”同他们交流。

“行”:第四场是在同日本民众和学生接触中,我用“行”与他们交流。

温家宝总理依照交际情景,把握住交际情景的主旋律,他用“心”、“理”演讲,用“情”、“行”交流,感动了很多人。

(二)遵守交际中的情景规则

交际的情景规则,是指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中,依据事物的动态进程,人们为适应交际氛围所采取的交际态度和使交际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交际手段。因此,情景规则常常是依具体情景而定,是很灵活且富于变化的。

例如2009年第六期《做人与处事》上有一篇朱晖写的《“青花瓷”缘》是说文物收藏家马未都与歌词作家方文山的事。

方文山写的流行歌曲《青花瓷》,将流行的曲调与古典的意蕴结合在一起,经红歌手周杰伦一唱,让听众如醉如痴。其中一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文物收藏家马未都提出置疑,他认为青花瓷诞生于明代,700年来瓶底很少写汉隶。这话很快传到方文山耳朵里,但他没有急于解释,直到半年后出版新书《中国风》的时候,面对记者的再次追问,方文山才简单地回应:“马先生挑的错属于专业范畴,而流行音乐是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有时不需要考虑太多东西就可以下笔。”事情到此打住。

2009年春节后,两人竟在同一档电视节目中相遇了。马未都见到方文山呵呵一乐,当着电视机前的万千观众,又把“青花瓷瓶底书汉隶”的错误提出来了。很多人认为这位“词坛文豪”为了保全声誉,必定会据理力争,与马未都展开唇枪舌剑的争论。不料,方文山恭敬地听完马未都的发言后,不急不慌,先是道出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我一直希望把中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器皿写进歌词,本来想选择青铜器,可是青铜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浇注成兵器,感觉太沉重。后来才想到跟瓷器相关的青花瓷。”马未都面带微笑地听着,方文山又说:“草书比较飘逸,但如果我写‘瓶底书草书’,发音不好听,字面上也不美。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办法标出朝代。要让它符合‘仿前朝的飘逸’里的‘前朝’,而‘汉隶’有一个汉朝,这样就比较符合歌词上的逻辑。”

这一席话,让马未都对方文山的“谬误”有了一定的释然,而方文山诚恳的态度,更叫马未都刮目相看。马未都感叹:“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很难再听进别人的意见。方文山非常谦逊,能够认真听取不同的观点,这点很值得欣赏。”接下来聊到中国的古典文化,气氛霎时融洽起来,两人可谓相见恨晚。

节目录完后,马未都在博客中坦言,此前对方文山歌词的批评是“率性而为”,并诚挚地写道:“与方文山匆匆一晤,……可以看出他是从内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不是应景生往古典文学上靠。……从小处做起,方文山走了他坚实的一步。”

(三)认识交际情景意义的多维性

交际情景中因有较浓的交际氛围,常常能使人们得到某种感染,而具备高素质、高水平人员之间的交际,又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凯迪博士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人际关系学》。每学期第一节课,他总要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答案是多少?”

很多学生都抢着回答:“6!”博士笑着摇头。

有一些学生毫不示弱:“2!”博士再次摆摆手。

总有学生很得意地站起来说:“哈,我知道了,答案是8!”凯迪博士微笑不语。

学生们都泄了气,很纳闷,3个答案怎么都不对?凯迪博士说:“没有人问我这是个什么题目,是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你们不了解问题,又怎么能说出真正的答案呢?处理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很多人不问青红皂白就下结论,没弄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就轻易否定,这样怎么能顺畅交流呢?”学生们恍然大悟,铭记在心。

凯迪博士用两个数字,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交际有许多学问,从而启发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可盲目,注意考察交际现象,认识时间、空间、人物的统一性,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句话是那么振聋发聩,是那么令人欢欣鼓舞,经过了长期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让国内外的敌人不得不正视这个事实。

美国电影《林肯》也有一个场面,是林肯参加一个升旗仪式,就说了两句话:“我要升起这面旗帜了,如果旗杆机械没有问题的话。但我升起它之后,就要全体公民来维护它。”

大家都知道林肯的口才超群,他这简单的两句话,并不是豪言壮语,却是睿智深刻的,让美国公民们永生铭记。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向全世界人民下跪。身为一国总理,为了世界和平屈身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媒体纷纷评论,这个形象要比有错误而不承认错误,或应该道歉而不道歉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为此,诺贝尔奖委员会一致提名通过,授予勃兰特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德国领导人在交际情景中的态度,确实让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2005年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德国总统科尔再次面向媒体,向世界人民赔礼道歉,并强调“德国人必须经常惭愧地回顾过去,德国人有责任不允许让历史重演”,其精神令人敬佩。

“新浪”总裁汪延就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德国总理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勃兰特负责任的态度值得效仿和称道。

(四)交际对象的高素养决定着言语含义生成的旨趣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交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思维的机敏和言语与交际内容的恰贴。而归根结底是看一个人的知识厚度、文化素质和表达能力。试想一个弱智、低能、缺识少见的人,在任何交际场合中都不可能生成出理想的言语含义。

画家黄永玉向郭敬明传授的人生经验:人生就是一万米长跑,如果有人非议你,那你就要跑得快一点,这样,那些声音就会在你的身后,你就再也听不见了。梁漱溟总结人生:人一辈子首先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两位大家的话不多,也不难理解,但想想道理很深奥,概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作家钱钟书先生专心翻译、写作,很少出头露面。因为《围城》而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打电话求见,钱钟书回答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一个比喻很有意思,言外之意:看书就行了,不用来拜访我。

无独有偶,作家巴金先生70多年前曾给一个非常想见他的“粉丝”写信:“对于作家,还是看他的文章有意思。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有时因为认识了这个人,连他的文章也不想读了。自然伟大的作家不再此列,它们的生活与思想是一致的。不过我够不上。因此我还是希望你读我的文章。”话说的很诚恳,实际上是婉拒了这位“粉丝”。

据说当年郁达夫经常手头拮据,一次得了一笔稿费,便请朋友去饭店吃饭。饭后,他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买单,朋友奇怪地问:“你把钱藏在鞋底,是不是怕贼呀?”郁达夫笑了,说:“金钱一直压迫我,一有机会,我也要压迫压迫它。”就这一句话,给朋友一份愉悦,给清贫的日子增加一份轻松。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我每天吃饱喝足往床上一躺,侧着身子玩手机的样子,简直就是旧社会里大烟鬼抽大烟的情景再现。如果这位网友没有觉得

“玩手机”是在消耗精力、浪费时间的话,他是不会用“旧社会里大烟鬼”来做比喻的。他试图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提醒那些还没有觉悟的网友,不要再沉湎与网络,实在有猛击一掌的意味。

当今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伶牙俐齿、风趣幽默,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他们知识丰富,经常拿当今政治、军事、经济等时事以及各大名人、明星开涮,可观众就是喜欢。仅举几例:

1. 杰·莱诺:我有一个计划,可以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我们可以这样做:我们把士兵叫回来,把投资银行家派过去。他们只要6个月,就可以把那个地方弄得一团糟。6个月!

2. 杰·莱诺:嘿,看到这个了吗?这是一个由65位历史学家整出来的全新的美国总统排行榜,布什总统从底端爬到第五名了。当然,布什一定乐坏了,这可比他上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好得多呢!

3. 吉米·法伦:看昨晚的新闻节目了吗?米歇尔·奥巴马在白宫的草坪上开辟了一块菜地。当奥巴马一家子都害怕食物紧缺的时候,你就知道经济实在是太不景气了!

4. 吉米·法伦:前总统乔治·布什刚签署了一份价值700万美元的书约。可是据报道,他原来以为合约是让他读一本书呢。

5. 克雷格·费格斯:我认为大家都应该镇静,给奥巴马四年时间,看看他能做什么。如果他遭受惨败,我们就像对待布什那样对待他——选他连任。

6. 克雷格·费格斯:今天是亚伯拉罕·林肯的20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一天,美国造币厂将发行一款面值1美分的新硬币,上面印有林肯的房子。这样做再合适不过了——如今的房子也就值这个钱了。

上述几位主持人的评论,且不说他们那张利嘴替民众表达了心声,解了恨,至少听他们这种形式的“说新闻”比看正经的新闻节目来得轻松有趣,我们在适当的场合不妨借鉴。

八、如何理解言语交际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人类社会用语言来交际和思维,通过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成不同的语言类型;不同的语言类型记载并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相伴相随、相互作用,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是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文化、传递文化,语义中还蕴涵文化色彩。虽然语言不等于文化,但在言语交际中能够考察出文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言障碍,也被人们称之为文化障碍。

第一,文化和言语交际相互影响、制约着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文化世界的影响。文化世界是指一个民族、一个社团整体对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集体认识,是客观世界在这个民族或社团成员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对客观世界作精确的复制,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一方面客观世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具有时空的无限性,另一方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观察客观世界的角度、方法、工具也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文化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差异。正是站在这一角度,我们说人的身体是生活在客观世界里的,而人的心灵却生活在文化世界之中。

反过来,言语交际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文化世界,这是由于人类对客

观世界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的过程。马克思说过:“最蹩bi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人的劳动及其他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受思维支配的劳动。而当人们把思维活动的成果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中进行传播、交流时,就形成了这个民族或社会集团对世界的集体认识,也就形成了这个民族或社团的文化世界。而把思维成果转化成可感知的物质形式的是语言,是语言决定了人类思维的方式、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深度,而思维的直接产物是精神文化,思维的间接产物就是物质文化,所以,人类构建起来的文化世界基本上储存在语言之中。当后代人学习语言时,也就把语言记录的文化世界接受了下来,也就把不同文化所描绘的世界图景接受了下来。比如自然界有各种植物,在自然秩序中没有蔬菜、水果的区别,但人们通过生活的实践,把黄瓜、土豆、萝卜、白菜等称为蔬菜,把橘子、香蕉、苹果、葡萄等称为水果,这是人为的分类。语言中的词汇就这样一辈一辈地积累,并且传了下来。汉语对颜色从古代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认识划分,但至今在利比里亚的巴萨语中只分为冷、暖两种色调。每个民族对颜色不同的认识,也必然会在言语交际里体现出来。

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概括了《东方的一切与西方的一切》,他说:“五个犹太人改变了西方世界,第一位是摩西,他说一切都是律法;第二位是耶稣,他说一切都是苦难;第三位是马克思,他说一切都是资本;第四位弗洛伊德,他说一切都是性;第五位是爱因斯坦,他说一切都是相对的。中国人认为东方就是中国。历史上五个中国人改变着中国。第一位是孔子,他说一切都是仁爱;第二位是老子,他说一切都是道德;第三位是庄子,他说一切都是逍遥;第四位是孙中山,他说一切都要大同;第五位是邓小平,他说一切都要改革。”马未都先生的观点虽是一家之谈,我们却能从十个人、几句话领悟到所涉及内容的客观性和现实性,也领悟到了东方与西方观念上的差异。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汉民族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

据说清末革命家梁启超有一次到武昌讲学,拜访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张自恃位尊爵显,才高学富,想难为梁启超。于是,出了个上联让他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话像是说得很客气,但倨傲之情溢于言表。梁启超的下联对得很巧妙:“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梁启超的口气虽然谦恭,然而回答十分得体、得力,既挫败了对方的挑衅,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体现了不一般的文化底蕴。

第二,文化反映言语交际的质量

言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人与人交往的社会行为。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人们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是由文化铸就的,而同时又是一定文化的反映。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金庸:

像金庸这样的人,学问很好,又搞文化企业,同时有空又写一点流行小说,而且小说,他也努力把通俗小说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我相信,这是一种非常值得赞叹的结构。我对他的评价很高。我不是仅仅对他武侠小说评价高,也不是对他写的社论评价高,或者是对他办文化企业评价高,而是将这些方面综合一起的状态评价高。我认为,这是20世纪华文文化圈内的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既是文化界的全才,同时又能在社会上取得巨大的反响,为社会大众所关注。

采访高手杨澜就特别注重选择受访嘉宾,因为他(她)们将严重左右着节目的深度与高度。在《杨澜访谈录》里记录了她到王光美家采访的情况。

整整四个小时,王光美带着杨澜走进了一场政治风暴的核心地带。在王光美的身上凝聚着中国当代史最惨烈的一段记忆,重提那段家破人亡的痛苦经历,杨澜在采访前特地对他说:“对不起,可能要引起你那些伤心事。”而王光美却很快回答说:“没关系,你问吧,我受得了。”

王光美是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在采访的四个小时里,杨澜在王光美充满传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了聚集在她周围泯灭了人性的恶的力量,又看到了她自内心散发出来的强大的善的力量。年事已高的王光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慈善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和解与宽容,并力所能及地关怀着需要帮助的贫困母亲。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

《说苑》曰:“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话不在多,而在贴切与恰当。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意思是:如果所说浅近,但是用意深远,就是一句好话。所以,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会让话谨慎地说,会给人厚重感,不会让人觉得轻薄,甚至招怨。

我们现在常听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说法,就是当今一些知识青年们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形象而且实际。谈到“文化国际化”我们也常用“中国元素,国际表达”,这就是说,反映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可以让世界接受和理解的。

2008年12月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个实在而鲜明的口号。报告后,社会上对“不折腾”的提法反响强烈,“折腾”是汉语使用的日常口语词,普通百姓都能理解。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希望进一步解释这个“不折腾”的含义,新闻发言人解释为:“不折腾”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不折腾”在外文翻译时,便直接音译,成为一个新的外文单词,被固定下来。

麦当劳在顾客质疑鸡肉时做出广告,画面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趴在地上与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在玩耍。旁白:“大自然是孕育万物的母亲,所以麦当劳承诺:我们遵循它的生长规律。我们不走捷径,因为成长没有捷径。”一个亲切的画面,两句平实的话语,显示了麦当劳对顾客负责任的态度。这与麦当劳的资质和产业文化有直接关系,一个成熟的企业是会秉承自己的承诺、不断弘扬自己的文化,在公平竞争中展现自己特长的。

第三,文化对言语交际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文化总是有其渊源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积淀,一种发展,一种与现实的适应。因此,人际交往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交往。

2001年7月13日,身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的杨澜在莫斯科5分钟的英文演讲,给全世界留下了近乎完美的印象。其中最让人动心的话是:

“在新北京,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交织3000年的文化宝藏的城市面貌,伴随着象征意象的紫禁城、天坛、万里长城正在向您展开,这个城市有着多样的影院、博物馆、舞厅、各种餐馆和购物中心,正在让您感到惊喜与兴奋。”

“在我结束前,让我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700年前,人们惊讶于马可波罗描述的一个美丽的遥远国度,人们问马可波罗那些关于中国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他回答道:‘我告诉你的连我看到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其实,今天我们介绍的只是一小部分,用你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北京吧!”

杨澜的陈述,从开头到结束都显示了一位资深媒体人的职业练达,她让在场的人置身于历史与现代纵横交织而成的时空界面,让他们该笑时笑,该惊喜的时候惊喜。杨澜对自己说:你就是一名信使,把信传达到是你的使命!要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把那些凝聚了许多人心血的,精简了再精简,推敲了再推敲的字字句句,都要打到听众的心里去。正是因为杨澜有深厚的文化储备,所以短短的5分钟高质量的演讲,赢得了在场的听众和奥组委的感动,为北京申奥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外国人写的《我心目中的人机对话》,其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我真正希望听到的人机对话是这样的:

“一个杯子里能盛多少盎司水?”

“你能不能问问你妈妈?”

“好吧,给妈妈发个短信。”

“她更愿意听到你的声音。”

“我不想问他这种问题……”

“晚了,已经和她接通了。”

“儿子,是你吗?”

“哦,嗨!妈妈,我只是有点儿想你了……”

如果有一天他们发明出能提醒你与人交流的语音机器,不要忘了告诉我。

这个段落足以说明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民资有着不同的文化,但亲情却是一样的。信息时代的人机对话已经被全球掌握,科技的飞速发展,更加促进了人类的文化共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了解言语交际与文化是呈双向制约的关系。而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言语行为和交际的能力,都是构成他的社会德行、人格教养、文化素质的基本条件和表征。进入信息时代,语言的运用、言语的交际,更具有空前的价值。

中国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以上各章实例已经充分说明说话、交际确实是一门不可忽视的艺术,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因此,想说话受人欢迎还有如下四点建议:

第一、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助人不只是金钱、劳力、时间上的付出,说话也可以帮助别人。例如,有些人处在尴尬得不知如何下台的窘境时,你及时说出一句帮他解围的话,也是助人的一种。

第二、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西谚云:“言语赋予我们的功用,是在我们之间作悦耳之辞。”什么是悦耳之辞?就是说好话。说好话让人如沐春风,让人生发信心。遇到因受挫而心情沮丧的人,给他一些鼓励,一些鼓励信心的话,就是以言语给他人力量。

第三、为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遇到徘徊在人生路口的人、对生命有疑惑的人,及时用一句有用的话点醒,有时会改变他的一生,甚至挽回一条性命。

第四、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无助的人信心不足,需要他人给予肯定才有力量。这样的人经常生活在别人的善恶语言中,一句话可以决定他的心情好坏。面对无助的人,我们应该多讲给予支持的话,让他对自己生发信心、肯定自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