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

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

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

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在下表中)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长波辐射.

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

A、黄绿光

B、红橙光

C、蓝光

D、紫光

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B、分子热传导

C、土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

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

A、增加

B、减少

C、变化不大

D、不变

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

A、冷锋

B、暖锋

C、静止锋

D、锢囚锋

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切变线

B、低压

C、高压

D、锋面

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

A、寒潮B、寒露风

C、晴暖天气D、台风天气

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

A、地下水量

B、水库水量

C、降水变率

D、年降水量

10、广东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海洋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小题1分)

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

3、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 )

4、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 )

5、我国是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所以我国在冬天常受蒙古气团的影响,夏天常受热带海洋

气团的影响。

( )

五、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积温的利用。

2、简述大气各成分的生态作用。

3、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季节性活动规律。

4、简述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六、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影响广东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几种?试举出你学

过的其中二种,详细说明其定义、出现的时间、概况及带来的危害和防御的措施.

2、最高、最低温度表的构造有什么特征?怎样安装?观测完最高、最低温度后应如何进行调整?

3、学习农业气象学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对搞好专业学习有哪

些具体帮助?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这门课程应从哪

几方面进行改革?

七、综合题(9分):画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图,并说

明其特征。

参考答案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三、(共10分,每小题1分) B,B,A,B,B,C,A,A,D,D

四、(共5分,每小题1分) 1、×,其变化范围是±23°27'。

2、/。

3、×,能忍受的。

4、/。

5、×我国是不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

五、 (共20分,每小题5分) 1、可用于鉴定各地的热量资源,可预报作物和昆虫的生育期,可作为作物品种特性的指标。2、干空气:N2是植物氮素的来源,O2是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温室气体;H2O是水分循环主要的环节;固体和液体微粒:是形成大气降水的凝结核心;大气污染物:CO对动物有害,SO2对植物和动物有害。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呈季节性的南北位移,随大气环流的变化东西摆动。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及临近地区主要的天气特征为:(1)在高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闷热,易产生干旱天气。(2)在副高的西北边缘,常有西风带的天气系统(锋面、槽线、切变线等)与其相互作用,形成很强的降水带。(3)在副高的南侧,常形成台风。我国天气气候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不同,每年都有很大变化。4、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递减,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植株高度的2/3处,农田的湿度取决于天气和土壤水分,风速从植株根部向上不断增大。

六、(共30分,每小题10分) 1、台风、暴雨、干旱、洪涝、寒潮、低温、霜冻、高温等。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广东洪涝灾害的特点是:降水集中,范围广,每年3-6月是前汛期暴雨,7-9月是台风暴

雨。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干旱是指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的现象。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防旱抗旱应采取的措施:选择抗旱优良作物品种;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

2、最高温度表的感应液是水银,其结构与普通温度表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是在其感应球部内嵌一枚玻璃针,针尖插入毛细管使这

一段变得窄小成为窄道,当环境温度上升时,感应球部水银体积

膨胀,迫使水银挤过窄道进入毛细管;在降温时,因水银的内聚

力小于窄道处水银与管壁的摩擦力,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窄道

以上毛细管中的水银无法缩回感应球部,因此,水银顶端对应的

读数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温度;安装:水平放置,且应先放感应部分,调整:每次观测后,用手握住表身中上部,用力甩动几次,直到水银柱读数接近当时的温度。最低温度

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在温度表毛细管的酒精柱中,有一个可以滑

动的哑铃状游标,游标远离感应球部一端所对应的温度读数,即

为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安装:水平放置;调

整:每次观测后,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是游标滑到毛

细管酒精柱的顶端,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先放表身,后放感应

球部,以免游标下滑。

3、要点:收获;问题还有哪些需要解决;改革的方向。

七、综合题(9分):图(5分);说明特点(4分)。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应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教案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爱国守法观念.展望未来,要高瞻远瞩,以民族发展大计为重,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报效祖国. 教学难点: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阅读讨论:课本内容,明确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 2、小组合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确定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写出具体的安排表。 3、调查采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主动联系、实地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片、实物资料等。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口语训练: 演讲爱国主义诗歌. 三、导学读标: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四、释疑解难: 针对疑惑,提出解决方法。 五、精读探究: 1、创设情境,点燃热情 电视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片断,营造演讲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2、演讲竞赛,学生点评 演讲要求:脱稿,重点介绍当地爱国人士的事迹; 点评要求:从选材内容、个人的感悟、演讲技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六、拓展延伸: 1、成果展示: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2、反思感悟:联系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点讲解学习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 点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 热:温度 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 气:气压 风: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1、辐射要有温度;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 –23.5°≤δ≤23.5° 。 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t-12)×15 °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 h=90-φ+ δ 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23.5°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23.5°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 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 δ ?ωtg tg -=cos ? =152t ω

全天可照时间(t)为: φ为纬度。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ω=(t-12)×15 °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 0°) 夏至:δ=23.5°冬至:δ=-23.5° 第三章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J/(m·s·℃) 导热率意义: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3.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答;它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小 4.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定义: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热扩散率。单位:m2/s K=λ/ Cv 意义: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直接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5.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三种热特性怎么变化 答:导温率语与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导温率反而减小。 9.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答: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率。单位℃/100m 。与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后两者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10.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 答:山腰。因为山腰易出现你逆温现象,能搞保证作物安全过冬。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新编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如释重负轰轰烈烈千钧一发心有灵犀 B.不耻下问海阔天空耐人寻味言外之义 C.颠沛流离忍俊不禁海市蜃楼可歌可泣 D.鲜为人知语无伦次悲天悯人家喻户晓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鼎湖山听泉》一文重点是写山泉,以泉水之美来表现山林之美,揭示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B.《陈涉世家》选自东汉司马迁的《史记》,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作者描写黄山的壮丽景色,揭示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 D.《画山绣水》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描写了从漓江上观赏到的山水美景,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3 . 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使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一拨,年轻斑羚一拨。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农业气象学讲义

农艺师职称考试辅导讲义 农业气象学 第一节黑龙江灾害性天气与预防 一、霜冻与冷害 (一)霜冻 1.霜冻的概念 霜冻是指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时期,地面和作物体表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是由于低温造成的作物生理现象。一般霜冻出现在春末和秋初作物生长季节的夜晚和凌晨。 形成霜冻的原因:一是发生大寒潮时,冷空气席卷的地区会剧烈降温,这叫平流霜冻;第二种是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由于地表或作物强烈地向外辐射散热冷却时,霜冻随之而生;第三种叫平流辐射霜冻,它要在既有冷空气,又有地表散热作用时才发生。 霜与霜冻是两个不同概念。霜是近地面水汽凝结现象,出现霜时植物可能受冻也可能不受冻,而霜冻是气温陡降,引起植物遭受伤害的现象。 气象上常以秋季最低气温降至0℃时作为霜冻指标,它必须与作物的是否受伤害相联系, 这是与霜的重要区别,群众常以“白霜”、“黑霜”加以区别。 2.霜冻的危害 霜冻发生时,由于温度过低,植物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这些冰不断地从邻近细胞中夺取水分从而导致原生质胶体物质的凝固,细胞死亡。最有害的是霜冻后植物受到阳光直接辐射,温度迅速升高,蒸发加强,受冻细胞来不及从根系吸水导致受凉部位枯萎、死亡。作物受害程度因其品种、种类、器官的不同而异。繁殖器官(花和蕾)最不抗低温,大多数情况下轻微或短时间的低温(0~2℃)即可使之受害。扁桃、杏桃的开花期在-3℃低温即可产生危害。早春谷类和豆类能忍受短时间的-8~-10℃的霜冻。大豆、苘麻能耐-3~-5℃的霜冻。 3.霜冻的防御 防御霜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培育和选育抗霜冻能力强的品种;选择适当的播种期;根据小气候特征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品种。此外还可采用灌水法、熏烟法、人工烟雾法及覆盖法等物理方法来进行防御。 由于霜冻发生在农作物生长期内,并且霜冻发生时间的年际变化大,所以就限制了各地区热量资源的充分利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霜冻危害,提高生产效益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冷害 1.冷害的概念 冷害系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20℃左右时,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2.冷害的类型与防御 2.1 延迟型冷害:作物生育期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不能在初霜到来之前正常成熟,而导致产量降低。 2.2 障碍型冷害:在作物生殖生长期,主要是孕穗期、抽穗开花期,遭受短时间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结实率降低,收获时空壳增多,导致减产。 2.3 混合型冷害:两种冷害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相继再现或同时发生给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带来危害。 2.4 冷害的防御:掌握低温规律实行安全栽培(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比例,确定适宜播期、移栽期,以防冷害);根据冷害发生规律,选育耐冷、早熟、高产品种;采用综合栽培技术防御低温冷害;加强低温冷害预报。

《应用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知识点准备(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Chap1 绪论 1、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意义 2、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科学系统的行业气象指标,应具有的“三性”和“二化”主要是什么? Chap2 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学概念 2、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几个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5、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温 周期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气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分类型及 其有效性、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水分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7、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 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 8、农业上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各灾害的分类 9、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及举例 Chap3 建筑工程气象 1、风与城市规划, 2、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条件 3、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采暖区划的气象指标 5、全国集中采暖区划标准及我国划分情况 6、采暖室外计算标准 7、冻胀划分及其强弱的表示方法 8、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9、基本雪压、基本风速、基本风压定义 10、外场施工的天气影响 11、风速、风压在非规定高度处的计算 Chap4 交通运输与气象 1、飞行湍流、飞机积冰、海洋气象导航、公路翻浆、温度力、锁定轨温、飞机颠簸等定义 2、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及气温、风、气压对飞行的影响 3、高原机场跑道与一般机场跑道哪个更长?为什么? 4、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要素以及机场关闭的标准 5、低空风切变定义及各类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起飞、降落的影响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基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第三节大气的结构 第一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第四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五节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节地面净辐射 第七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二章温度 第一节土壤温度 第二节水层温度 第三节空气温度 第四节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蒸发 第三节水汽凝结 第四节降水 第五节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七节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气压与风 第一节气压和气压场 第二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第三节大气环流 第四节地方性风 第五节风与农业第五章天气与天气预报 第一节天气系统 第二节天气预报 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农业气象灾書概述 第二节由水分条件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第三节由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由光照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五节由气流异君导致的气象灾害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第一节气候的形成 第二节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三节气候变迁 第四节中国气候特征和中国农业气候特点第五节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第六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 第八节季节与物候 第八章小气候 第一节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农业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农田小气候 第四节设施农业小气候 第五节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气象要素 1气象学(概念: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过程:物质和能量的输送与转化过程,如大气的増热与冷却,水分的蒸发与凝结等; 物理现象:风、云、雨、雪、、冷、暖、干、湿、雷电、霜、露等。 2 研究内容 (1)物理气象学。它从物理学方面来研究大气中的过程和现象,揭露这些过程和现象发展的物理规律。 (2)天气学。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就是天气学。 (3)气候学。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就是气候学。 (4)微气象学。微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及其它微小环境内空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物理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二、气象要素(概念: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1.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三、农业气象要素学的定义、任务及研究方法 1.农业气象学概念: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3.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 (1)农业气象探测:包括一起研制、站网设置、观测和监测方法等。 (2)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 (4)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 (5)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气象预报与气象情报 (6)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7)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4.农业气象学的任务:(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3)农业气候分区、区划、规划与展望 (4)农业气象措施、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指标、规律、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5.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测、试验等结合完成。 6.平行观测法:(1)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 (2)主要气象要素、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记载。 7.在平行观测的普遍原则和指导下,还采用下列方法: (1)地理播种法。(2)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3)分期播种法。 (4)地理分期播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6)气候分析法。 四、我国气象及气象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按成分)分类: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一)干洁空气组成(25km以下)(%)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 名词解释 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 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建议取值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单位hPa d﹦E-e 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 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论文 2010.12.29

对植物保护的一些了解 在开始学习这门专业之前,我说说我对这门专业的理解。 植物保护专业是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专业。有较多的就业选择和广泛的工作范围。 关键字:发展学科研究 一、植物保护的发展 植物保护学科主要是由植物病虫害专业发展而来的。学位制度恢复前一些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学科已包含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三个专业。l983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这三个专业分属于农学一级学科内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农药及农用化学制剂三个二级学科。昆虫学科还同时并存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内。l990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昆虫学科被合并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内的一个二级学科,而农药学科和植物病理学科仍作为农学一级学科内的两个二级学科。根据“科学、规范和拓宽,,的原则以及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在农业上的重要性,1997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将植物保护学科列为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中含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从而形成了以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和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完整知识体系. 现代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总趋势是朝着微观、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同时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并将并将微观资料进行宏观分析和处理,不断发展病虫治理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宏观方面,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监控决策体系;在微观方面,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对病虫灾变机理进行分析,并为决策提供依据。21世纪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必将为建立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植物保护技术握供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效调控,提高农作物生物灾害控制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 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在挑选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 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 埃及神仙发病期几乎在刚下缸几周内或换新环境时才会发生,不明原因有拒食、紧迫、缩尾缩鳍、鱼鳍有血丝、断尾断鳍、霉菌通常一发生后,什么灵丹妙药我看都没什么用了。准备捞鱼尸吧!那是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带原生虫[学名:肠管鞭毛虫]加上紧迫而并发霉菌感染的疾病,所以选购时非常的重要,觉得有问题的鱼最好不要捉,捞鱼也要很小心不要捞起来断尾断鳍就不好了。 埃及神仙鱼选购

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幼鱼体质虚弱,常常生病。主要原因是舟车劳顿、环境拥挤、缺乏氧气、还有更严重的是因为原产地的渔民用毒鱼方式捉鱼,更危害幼鱼生命。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得小心才是,最好问一问老板鱼是那时候进来的,再观察看看一群鱼里头有没有生病的鱼(正常的埃及神仙不会缩鮨,而且十分贪吃)。一些小细节最好要十分留意,最好不要购买刚进口的幼鱼,建议你在水族馆进货一二星期后,鱼只稳定开始成群结队、觅食以后再仔细挑选,一次最好购足10只以上,会比较好养,毕竟埃及神仙是群居的鱼类。 挑鱼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境内的欧利那可河和哥伦比亚的RioOrinoco流域及其上游的支流RioAtabapo均有发现。埃及神仙鱼的寿命一般在4-5年就算长寿了,最长的埃及神仙鱼寿命可以有8年左右,人工饲养埃及神仙鱼只要科学饲养,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把这些统称为大气现象即气象。 天气:指某一地区的某一瞬时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暖干湿风雨雪霜等用几个气象要素或几个天气情况来综合描述的。 气候:指一地长时间或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通常用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量来表示。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干洁大气:除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和气体。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直呼,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暖增温的作用。 农田中的CO2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和大气。 作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为大气。 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的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太阳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0.15~4.0um 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3~120um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的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使太阳辐射能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来,这一现象称为散射。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辐射:地面按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RLu) 地面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空间,这部分辐射称为地面反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亦称净红外辐射。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Rn),也称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光饱和现象: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减小而降低,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植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热容量: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第七章 大气环流

第七章大气环流(P.111-125) 本章主要介绍大气环流状况、大气活动中心、季风和地方性风情况,使学生对大气环流情况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大气环流模式(P.111-112) 大气环流: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平均)状态及其时空的变化过程。 一、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一致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哈得来环流图):赤道两侧地区终年受太阳的直射,得到的热量多;两极附近,太阳终年斜射,得到的热量少。因此,赤道两侧的空气受热上升,极地的空气冷却而下沉。在北半球,赤道附近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向北吹,到北极附近下沉,然后又从地面上向南吹,再回到赤道附近,于是形成了一个闭合流动圈。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实际上,在自转的地球表面只要空气一运动,地转偏向力即随之发生作用,使环流变得复杂起来。 二、三圈环流 1941年,美国气象学家罗斯尔(Rossby)提出了三圈环流模型:从图8—1(P.112)可以看到:假设地表均匀。 (1)由于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赤道地区由地面上升至高空的气流向北运动时发生偏转,至20°—30°N时,气流变成自西向东的纬向环流;这样就阻碍了低纬高空大气的继续北流,从而使大气在那里堆积,并辐射冷却而下降,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 (2)地面副热带高压的空气分南、北两支流动,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带,它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汇合形成赤道辐合带,这样在30°N与赤道之间的经圈剖面上形成一环流圈,通常称哈得来环流(信风环流圈)(即热带环流圈); (3)副高和极地高压之间(60°N附近)相对是一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副高低层流向极地的暖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称为西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农业气象学》课程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中药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等专业的科类基础课。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天气学、气候学、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生物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形成、演变规律和中国的主要天气、气候状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灵活应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气象学概述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1. 干洁大气 2. 臭氧和二氧化碳 3. 水汽和大气杂质 习题要点: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 1. 大气的热力学分层 2. 大气的其它分层方法及大气上界 习题要点: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气象要素 习题要点: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 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常见的光、电、声现象。 第二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 1. 辐射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习题要点:辐射的概念、度量及单位,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太阳辐射 1. 日地关系和太阳视运动 2.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 习题要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一年四季的形成,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日照时数、可照时间和光照时间的概念,可照时间的变化规律,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 第三节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1.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和短波净辐射 2.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长波净辐射 3. 地面辐射差额 习题要点:地面辐射平衡方程,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短波净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净辐射和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日、年变化规律。 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 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 2. 光照与农业生产 3. 光能利用与农业生产 习题要点: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太阳能利用率的概念,不同波谱段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光、温变化对植物南北引种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鱼类学知识点

1、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硬骨鱼类为直管形、U型或V型。 2、性逆转最典型的例子是黄鳝。 3、卵巢的发育和分期 I 期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Ⅲ期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Ⅳ期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期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Ⅵ期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Ⅱ期 4、精巢的发育和分期 I 期特征和I期卵巢相同,也是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 Ⅲ期呈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作精巢切面时塌陷;不少鱼的Ⅲ期精巢呈肉红色。 Ⅳ期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作精巢切面时,切面塌陷;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随即溶散的成熟度高,此时已进入成熟期。 V期为生殖期,精巢柔软,内充满乳白色精液,提起鱼头或轻压腹部就有大量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为生殖后的精巢,体积缩小,外观萎瘪,经恢复后转为Ⅱ期。不少种类精巢比卵巢的恢复期要短。 5、鱼卵的生态类型 浮性卵:大黄鱼、鳓、鲐、真鲷、鲻、梭鱼、乌鳢、斑鳢 粘性卵:鲤、鲫、团头鲂、鲶鱼 沉性卵:卵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 漂流性卵: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 6、鱼的体型 纺锤形:鱤、金枪鱼、鲭 侧扁形:团头鲂、鳊、鲳 平扁形:鮟鱇 圆筒形:黄鳝、鳗鲡 其他体型:河豚、海马、翻车鱼、鲽 7、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8、鱼的体长 草食性鱼类体长较长 9、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 (1)胚胎期:从受精开始至孵出仔鱼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发育在卵膜内进行,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点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 热:温度 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 气:气压 风: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1、辐射要有温度;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 –°≤δ≤° 。 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t-12)×15 °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 h=90-φ+ δ 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 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 全天可照时间(t )为: 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ω=(t-12)×15 °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 0°) 夏至:δ=°冬至:δ=° 第三章 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 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δ ?ωtg tg -=cos ?= 152t 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