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一、“第四媒体”来势迅猛

到20世纪末,因特网已将全球各国和地区“一网打尽”,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以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主要方式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用户数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全新传媒工具,其社会作用和影响正迅速增强。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大众传媒界限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因特网只用了5年。到2000年11月,美国网络用户已突破1亿,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广泛接受。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议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在因特网的冲击和压力下,国内外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上网建立网站,希望借力用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

如何看待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是新闻传播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朱光烈于1994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文章对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予未来传播业发展的影响作了大胆的预测,如现存媒体将化为乌有;专业新闻工作者将化为“泡沫”;媒介自身发展的多样化、分散化和相互融合的趋势等。此后,不少学者针对其“泡沫论”撰文与之商榷,指出现存各种传播手段与传播工作者都不会消失,而是会借助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1998年《现代传播》接连发表了苏克军的两篇长文——《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传播革命》(1998年第3期)和《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1998年第4期),提出了因特网带来的“后大众传播”的概念,描述了后大众传播的特征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变革,包括媒介的融合、信息数字化、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参与、传播个性化、“受众”的消失、传播者的角色转换、信息传播难以控制等。

二、电子刊物流行的原因

因特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必然会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成冲击,打破原有的传播秩序。现今各国主要报纸、杂志几乎都出版了电子版,此外,还有许多专门的网上刊物,从定期的日报、周刊到不定期的专辑、特辑,应有尽有。由于网络传媒的交互式特点,读者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讨论交换意见,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因而吸引了大量热心的中青年读者。目前网上已有不计其数的“新闻组”和“兴趣组”,从足球、健美到围棋、拳击,应有尽有,一些热门网站吸引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足以让《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界巨人俯首称臣。仅Usenet的新闻组就有一万多个分门别类的公告牌(BBS)供人们发布新闻信息和讨论,任何人在此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根据网上pcmeter研究公司1998年的一项调查,在10个最常见的顶级网站中,没有一个属于传统的报纸。另一统计显示,在10大新闻、信息和娱乐网站中,迪斯尼在线高居第三,而唯一入围的传统报纸《今日美国》排在第九。一些出版仅几个月的电子出版物已拥有十倍于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报刊的读者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Internet对人际关系产生了革命意义的影响。新闻界向来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受众当作被动的客体,而信息一旦上了网,马上就变为实时互动的内容,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许多人有吸引力。以往报刊受篇幅限制,其作者限于一个小范围,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外,许多写作爱好者不能过一次作者瘾,一次次投稿被扔进编辑的废纸篓,现在情况变了,谁都可以在各类网站发表高见,如果文章写得好,自然有人替你转贴宣传,读者又岂止一般刊物的区区万把人。

新闻媒体在因特网时代遇到挑战的本质在于,它传统上把自己视为上层建筑,现在却忽然变为经济部门的一部分,整个行业对此心理准备不足。既作为经济产业,就要比试生产力,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就会被采用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同行击败。美国在线(AOL)为什么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呢?无非是提供交互服务,而交互靠的是数字化技术。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关系方面看,在交互式服务中公众成了上帝,成了主体,而有些媒体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把报纸原封不动放上网,也不加全文检索功能,不提供交互式服务,用户与其花上网的钱,还不如买报纸看,必然受人冷落。

三、个性化服务与矩阵式交流

电子报刊的出现,使读者自己组合一份报纸成为可能,比如你认为“人民日报”的时事版重要,“体育报”的评论有深度,“南方日报”的社会版精彩,“北京晚报”副刊内容丰富,你可以只订阅这部分内容,每天费时不多,精华一览无余。要跟踪网上某个新闻组的讨论,可以与其建立固定联系,让讨论内容每天发往你的电脑。随着网络通过能力提高,利用“网播”接收自选的电视、广播节目变得更加简单容易,听众、观众可以自己当家作主,“受众”一词将成为历史。

有些网站正是把人们渴望发表个人见解的愿望作为市场切入点和商机,例如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0569560.html,网站的设计思想就是把人们引入网络世界,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影响。它收集人们对自己所购商品、所读图书的看法,或网友觉得最有价值的观点,随着时间推移,网友会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圈子。这类网站要获得影响和广告商的青睐,最需要网友捧场,为吸引网友参与,只要网友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0569560.html,上发表的观点有人看,会按观看率给你支付费用(每次访问支付1到3美分)。

矩阵式、多渠道沟通的特点,使Internet作为信息传输媒体更为可靠,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更能显示其这一优点。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各种通讯媒体都陷于瘫痪,Internet成为许多人了解震情的唯一工具,当地有的网站一天纪录到80多万人次访问查询。

四、因特网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要求

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化工具迅速推出和推广的趋势,既为新闻传播业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也向新闻传播业者提出了新的技术素质要求,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关注这种趋势引发的人际关系变化。高等院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解放日报社、清华紫光集团合作,于1999年5月建成了电子采编实验室,在联网条件下,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报纸的全部采编流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新闻传播实验室,第一期工程已于1999年9月完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全部建成后,将具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播、数码摄影、广告设计、媒体管理、新闻数据库等功能。新闻专业“文理兼容”的发展趋势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反映了时代进步,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引言 近年来,Internet 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新闻传播的速度,我们每一刻都可以从网络上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电脑的普及,移动视频,智能手机等传媒终端的迅速的发展。使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逐渐被人们抛弃,满足不了人们对外界瞬息万变的信息的好奇心,因而人们越来越习惯依赖网络新闻媒体。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网络新闻媒体。这种媒体不但具备新闻传播的特点:及时、准确。还具有信息量大、方便管理、方便阅读等特点。有了新闻发布系统后,可以随意查询新闻,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新闻,并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也方便了管理员使其能够更加清晰的管理新闻,很好地提高了管理者的效率。 当今,网络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人们都习惯于通过上网来获取信息,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网络新闻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 Internet 的信息容量大,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及时并且内容准确,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把所有的信息都上传到网络,供大家相互浏览、评论,使网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新闻信息浏览系统。 2.新闻发布系统的需求分析 2.1性能需求 该系统在性能功能上应达到如下需求: 1)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完全控件式的页面布局,使得新闻的录入工作更简便,许多选项包括新闻分类、来源部门等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另外,跟踪出现的提示信息也让用户随时清楚自己的操作情况。对常见网站的新闻管理的各个方面:新闻录入、浏览、删除、修改、搜索等方面都大体实现,实现了网站对即时新闻的管理要求; 2)即时可见:对新闻的处理(包括录入、删除)将立即在主页的对应栏目显示出来,达到“即时发布、即时见效”的功能; 3)系统运行应该快速、稳定、高效和可靠; 4)在结构上应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将来的功能扩展和维护。

对电视新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对电视新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时政类电视新闻陷入传播困境,此类节目必须以新的转变来重塑自身的传播形象。央视《新闻联播》是时政类电视新闻的“第一栏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闻联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版,以“亲民化”为导向,力求打造成为贴近性强、综合性强、可视性强的高端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它的改版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亲民化”是时政新闻节目改革的重要策略。节目通过各个环节的“亲民化”改革提升同受众的亲和力与亲切感,受众通过获取信息和视听享受增强同节目的良性互动。二者由“信息共享”上升为“认知共识”,最终达成“愉悦共鸣”。从2 0 0 9 年7月开始, 《新闻联播》从内容到形式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如减少会议播出比例, 增加舆论监督内容, 推出本台评论等。2 0 1 1 年9 月2 5 日, 《新闻联播》引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 一改往日的沉闷拘谨, 两个新面孔带来一股清新气息。2 0 1 3 年元旦前后, 《新闻联播》继续推进改版, 向着努力为观众服务的方向改进。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策略视角出发, 探析新年前后《新闻联播》改版如何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 在叙事文本内部实现与外部观众的交流。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联播,新闻改革,方向与趋势

随着传播的数字化,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和提高。电视新闻的发展更丰富了新闻媒体的形式,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新型新闻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视新闻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作为媒体霸主的电视该怎样接招新媒体,电视新闻在变化莫测的媒介风云中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下去,在激烈的新闻媒体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和提高受众总量是电视新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特点、问题 1.1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曾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定位是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反映出了媒体的更新。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业的兴盛到80年代以后电视的称霸,直至今日网络媒体的崛起,每一种新媒体的到来都影响甚至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中国的媒介环境正经历着动态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认为:“在我国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和契机的传媒变革不仅引发了传媒业自身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舆论态势和整个舆论格局的变化。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介格局。 1.2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 另外新媒体的“新”也表现在其受众的年轻化,调查显示,网络受众大多为青少年和青年群体,他们更加偏好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片段式的信息接收,这就为新媒体注入了更多的新生力量,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与网络受众群体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的现实相反,传统媒体的受众尤其是电视观众的主体则多为中老年,这种分化趋势的发展导致电视新闻观众群呈现出“一高两低”(高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夕阳特征”。不可否认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受众老龄化的问题,对此新闻频道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势必要花一番心思。

新闻事业管理资料

新闻事业管理 一.新闻事业管理 含义: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是由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图片、新闻期刊、新闻电影等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基本特征: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 拥有专业的新闻传播人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公共产品 含义: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公共品,就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种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特征:①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②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环保。 三.私人产品:是指消费时可以分割,购买时可以独享。采用直接支付手段购买的产品,例如衣服食品等。 四.媒介作为事业和企业的不同属性------ 媒介作为事业单位的属性:

A.媒介资产均归国有,媒介行为要对党和政府负责 B.媒介是党和政府宣传部门,媒介领导由上级任命 C.企业以新闻宣传为主要职能,没有盈利目标,各项福利由媒介自身承担 D.媒介组织架构参照党和政府部门,只注重内部的管理活动,无须开发市场和营销活动 E.媒介只生不死,没有破产或被兼并的后顾之忧 媒介作为企业单位的属性: A.媒介实行多种所有制,媒介行为既要对党和政府负责,也要对出资人负责 B.媒介实行公司制 C.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住房养老医疗实行社会化 D.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E.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也可以破产或被兼并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 五.1949年12月,全国第一次报纸经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报纸企业化经营方针。 六.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论述) A.从计划经济观念到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 B.从单兵作战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转变 C.从等靠要到自主经营的转变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汇总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基于web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_毕业论文

基于web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1 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站层出不穷,而类型众多的网站中新闻类网站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广大网民频繁的需要从新闻网站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网站必须做到高频率的更新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使得网站管理的工作量巨大。一个简单易用、功能全面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对于新闻类网站的稳定运行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互联网流行之前,人们习惯通过收音机、报纸、电视等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这些途径都存在着更新慢、主动性低、信息量受限等弊端。而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这些传统习惯开始改变,上网浏览新闻逐渐成为了大家共同的选择。 与传统媒体相比,通过互联网传播新闻具有实时性高、互动性强、信息量大、节约成本等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上网获取新闻资讯,而这种现象无疑是为网站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在过去大部分网站都是采用静态方式管理页面信息,但随着信息需求量的增大,这种方式很不利于网站管理员的工作。因此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我们很迫切的需要开发一个可利用动态技术对网站进行管理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 传统的静态网页管理方式需要管理人员手动制作并发布网页,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每次更新页面信息时必须中断服务,造成用户暂时无法访问网站,这样的方式无论对于网站还是用户都无法获得良好的体验。然而如果使用网站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对于网页进行动态管理,这些问题都将不复存在。一个功能完整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能够对网页中需要频繁变更的内容进行管理,例如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对新闻进行发布、更新、删除等操作,都有系统化、标准化的步骤,并且由于对数据库的引用,在操作过程中页面会动态更新,不会存在服务的中断,使得管理员工作效率更高,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平台,从而也能为网站吸引更多长期用户群。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站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站的用户体验,使用新闻发布管理系统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新闻网站,已经成为信息管理技术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90年代开始,国外的媒体就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并逐渐掌握相关技术,设计出了一些新闻发布管理系统。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锻炼,大部分媒体

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文

1引言 1.1 广播电视新闻的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分为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两个部分。其中广播新闻是指利用广播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而同样的,电视新闻则是利用电视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传播新闻的媒介不同而已。 1.2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功能 1.2.1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广播是一种电声结合的传播方式,包括三个要素:声音、无线电波或导线、发射和接收装置,声音是表现内容的符号,而内容又是以广播节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线电波和导线是广播节目的载体,起运载作用;发射和接收装置是转换器,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13] 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的传播方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信息符号不同 报纸、杂志是印刷媒介,其信息符号是文字和图片;电视是电子媒介,其信息符号除了声音还有图像符号;而广播的信息符号仅仅是声音,这其中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 (2)运载手段不同 报纸、杂志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纸张,广播和电视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无线电波或导线。 (3)传输方式不同 报纸、杂志的传输方式是通过发行系统,主要依靠邮政部门或其它发行系统投送,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通过电子发射和接收装置,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广播的传播特点,导致它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 (1)时效性强;(2)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3)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4)受众面广,渗透力强;(5)非独占性;(6)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缺点包括:(1)稍纵即逝,不留痕迹,信息的保存性较差;(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广播受众较难做确切的统计。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包括: (1)传播的快捷性;(2)内容的简洁性;(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4)传播过程中的排它性;(5)传播范围的渗透性。 1.2.2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年1月)截选 报告摘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5.6%)。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省份网民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但增长不均衡。IPv4地址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网民的增速,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持续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速,未来将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发展的瓶颈因素。 CN域名和CN域名下网站增速均超过域名总体和网站总体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中国互联网资源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 网络游戏在各个应用中排在第六位。在中小学生的应用排序中是第三的位置,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应用。 大学生使用的前三种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和总体相比,网络新闻在大学生的使用序列中下降了一个位次,而网络视频则较总体提升了一个位次,排在各个应用的第四位。 根据网民使用的网络应用,结合他们的网络应用数量、在互联网的时间花费,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三大序列、七大群体: ?重度用户序列:他们无论在使用的网络应用数量还是在上网时长上都远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 ?网络依赖群:此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近11%,他们在各种网络应用上的群体特

《新闻事业管理》

1.新闻采编作品分析 欧阳学文 挑选一篇新闻作品进行分析评鉴,字数不少于500字。 赏析优秀新闻作品《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 作者:胡萍 所谓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在我看来是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吸引既可以是新闻的内在美,也可以是新闻的外在美。不管是会议新闻,还是有关于历史的新闻;不管是经济报道,还是有关于科技的报道,若是能写的深入浅出、鞭笞如理,那便是最优秀的了。 所以,按照我的阅读喜好,这篇新闻报道就让我肯耐着性子读下去。我本是对科技类新闻不感兴趣的人,但是由于这篇新闻报道写的不繁杂、不冗长、不深奥、不官方、不枯燥,我便是为了它而破了一次例的。我想通过这篇新闻报道,我们学习新闻的人也应该借鉴一下,如何把吸引不了读者的新闻写的魅力十足?如何让读者对你的报

道一见钟情、一眼便知? 这就是要采访的深入!把写作的基本方法学熟练! 我具体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这篇新闻作品的导语在结构的安排上,可能会让人产生厌读心理,但事实并非如此。 全文导语共105个字,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一个可以删去的字或词语。我们仔细阅读一下,便可窥见个中奥妙。首先第一句:用“无米之炊”形容我省部分县(市、区)科技创新开展之难毫不为过。不仅照应开头,而且还是一种高度的概括,细细品味,其中不乏有设置悬念之意。我作为一个读者,看到这句话的第一感受就是疑惑:我国一直在强调科教兴国,对科技的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记者为何却说“科技创新实为无米之炊”呢?“我省部分县(市、区)”是指哪些部分?因为有了这些疑问,我不得不继续读下去。紧接着,记者从切入,通过对某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采访,记者获知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财政科技拨款的窘境。由此为线索,记者展开采访。

高校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高校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新闻发布,深入推动党务校务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面凝聚改革发展共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闻发布”,是指学校及所属各部门、学院、后勤、直属和附属单位(以下简称中层单位)通过新闻发言人或其他授权形式,利用校内外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本单位相关信息、表达观点立场、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公众疑问的行为及加强与公众沟通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是全校新闻发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制度建设,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全校新闻发布工作。 第四条新闻发布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坚持公开透明。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依规、积极主动开展新闻发布。充分尊重公众和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信息发布,注重互动交流,做好服务引导。 (三)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新闻发布水平。 (四)坚持协同推进。将新闻发布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制定重要政策文件、规划方案时,要同步部署

发布和解读工作。涉及公众和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征求意见,研判舆情风险,制订工作预案,出台后要及时准确发布,深入解读相关背景、主要内容、落实举措。 (五)坚持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制。学校和中层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新闻发布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握基调方向,解决突出问题,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带头接受采访。 (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各中层单位要切实承担新闻发布的主体责任,主动考虑宣传安排,积极参与发布活动,及时提供口径素材。宣传部(新闻中心)要统筹对外发布、舆情应对、媒体沟通等工作,要指导支持各中层单位做好新闻发布,要与信息公开部门加强沟通,推动新闻发布与党务校务公开协调开展。 第二章新闻发言人 第五条学校设立新闻发言人1名,由党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并配备若干名助理,负责新闻发布、舆情监测、社会媒体联络、校园媒体运行等日常工作。 第六条学校新闻发言人要通过正式组织程序任免,其个人信息需在任免后一个月内向上级新闻发布工作主管部门报备。 第七条学校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提供支持,确保其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为其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提供适合新闻发布的场地,配齐必需的设备;为其创造宽松环境,确保其按照正常程序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第八条新闻发言人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做好媒体联络工作,制定发布方案,撰写发布材料,制定应对方案,组织实施相关活动,接待、安排和接受记者采访,并为记者提供采访服务; (二)搜集了解、研究分析新闻媒体及公众关于学校事权范围所涉及重大事项的报道评论情况,接受并回应社会舆论监督; (三)做好学校与新闻发布有关的其他工作。

关于市级电视台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于市级电视台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广电业面临自身行业激烈竞争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多重挤压,市级电视台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事实上难以逾越在人员、资金、规模、覆盖范围等各方面的劣势;同时,在节目题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借力上,也完全处于下风。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逐渐深化,原来由地方财政供养的市级电视台,经历了体制整改以后逐步面临着患“贫血症”,甚至是“失血症”的危机。如何摆脱这个危机,以自己的特有功能和价值去求得生存与发展,是 21 世纪摆在每个市级电视机构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尽管此前我们做了种种尝试,试图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去吸引观众以提高收视率,但是我台在发展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力资源短缺、资金资源不足、活动空间狭窄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台的发展。 自制节目能力不足,栏目策划缺少创意,很少有脱颖而出的节目;又无足够的财力去购买优秀的外来节目,导致我台节目收视率偏低。在这个“收视率为王”的年代,低收视率直接导致我台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收视率提高不了,广告效益就差;广告效益差,资金投入不到位,收视率就提高不了。 解决之道:(1)倾全台之力打造几个品牌栏目,用贴近观众生活的优势去打造关注民生的品牌。如:省台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都市

110》、《小郭跑腿》报道的往往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因此就比外地发生的事情更加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2)节目题材中的地域特色也是很多电视台努力发展的方向,非常好的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如:河南卫视的品牌栏目《梨园春》等。经营前景好的地方台往往是重视塑造节目的地方特色,并善于打好地域文化这张牌,牢牢抓住本地观众的地域文化情结和地域归属感,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在这里,地方牌应该被理解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一种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出的变化,通俗的说就是叫入乡随俗。本土化这一概念广泛的用于不同的行业,它本身应该是营销方式上的一种,但是现在也被用来指向各个领域。但是它反映的还是现代营销观念,它的核心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以消费者为核心,而不是以商家的喜好、习惯为准绳,企业规范必须随地区性变化引起的顾客变化而改变。地方牌的实质是任何企业或是事业单位要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本地区的过程,有利于企事业单位降低人员和经营的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有利于管理变革与创新继承共同发展,加速其发展的速度。 (二)今后我台的改革发展之路; 地方电视媒体在节目生产播出、广告运营等方面努力适应所传播区域的经济、文化环境和受众文化消费习惯、偏好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本地化的三贴近方针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证明对与市级电视台的发展仍然有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地方电视中的细化和

网络新闻学结课论文

网 络 新 闻 学 结 课 论 文 文学院 广电1201 蒋莹 1207024034

网络新闻报道的低俗化倾向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与之同时信息的传播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大批量的新闻报道以多种形式充斥着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新闻报道的独特性与娱乐性越来越强,正一步步从传统的新闻报道中脱离出来。着眼点并不是当今的时事政治,而是不遗余力的报道暴力、性等低俗的问题,从而刺激消费者的低俗欲望,吸引读者眼球。新闻报道低俗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以网络新闻报道低俗化为切入点,着重讨论网络新闻报道低俗化的成因及相应对策。【关键词】新闻报道低俗化表现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1.网络新闻报道低俗化的定义及主要表现 1.1网络新闻低俗化的定义 网络新闻低俗,即网络上发布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宣扬血腥暴力、凶杀、恶意谩骂、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容,包括直接或隐晦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包括走光、偷拍、露点,以及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等;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宣扬婚外情、一夜情、换妻等的信息。 1.2网络新闻报道低俗化的表现 新闻报道低俗化的实质就是为满足受众心理上的原始需求,提供暴力、色情等低俗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的读者。新闻报道的低俗化主要表现在: 1.2.1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有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仅仅为了轰动效应而无中生有,捏造一些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假新闻。2013年3月,“一女子街头喂老人吃饭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报道称这位名叫文芳的女子在下班途中遇到乞讨的老人,便单膝下跪为老人吃饭,此女子也因此被誉为“深圳最美90后”。而经多方调查证实,这只是一场商业性的炒作。 1.2.2冷漠无情、错误导向 纵观现在的网络新闻报道,大量的报道中都涉及到了死人或者某些穷困人士的一些问题,然而在这些报道中很少能够看到以往新闻中的那种同情心和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反更多的是对死者的轻视,完全不顾及死者家属,甚至出现将死亡推向娱乐化。如腾讯网2010年2月19日社会万象版块连续刊登了两条新闻《母亲因被儿子偷7千元愤而跳江身亡》和《6旬老人在村卫生站打吊针时身亡》这两条新闻分别于04:08和04:09被刊登出来,其内容只是寥寥几句对事件的描述。网站刊登这样的新闻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吸引网民点击观看,以获取自身的利润。 1.2.3无限的猎奇,宣传暴力 纵观现在的网络新闻报道,大量的报道中都涉及到了死人或者某些穷困人士的一些问题,然而在这些报道中很少能够看到以往新闻中的那种同情心和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反更多的是对死者的轻视,完全不顾及死者家属,甚至出现将死亡推向娱乐化。如腾讯网2010年2月19日社会万象版块连续刊登了两条新闻《母亲因被儿子偷7千元愤而跳江身亡》和《6旬老人在村卫生站打吊针时身亡》这两条新闻分别于04:08和04:09被刊登出来,其内容只是寥寥几句对事件的描述。网站刊登这样的新闻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吸引网民点击观看,以获取自身的利润。

新闻发布及管理系统设计

新闻发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需要的不断提高,目前,网络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冲级力在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包括人

类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网络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冲破了传 统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品。新闻发布系 统由此应运而生。更大加快了人们信息的接收速度。 本系统是学校网站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很好的外部接口,能够很好的配合站 点的其它子系统服务于网站的新闻发布.该系统是一个基于新闻发布和内容管理 的全站管理系统;基于B/S模式WEBMIS系统,本系统可以将杂乱无章的信息(包 括文字、图片和影音)经过组织,合理而且有序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简单的说, 新闻发布系统就是充当一个网络新闻媒介的功能。 主要实现对新闻的分类,审核,发布,模拟了一般新闻媒介的发布的过程。 本篇论文详细讲解了利用ASP、access数据库等软件工具制作“基于WEB的新闻发布系统”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显得月来越重要,特别 是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和发布迫切的需要及时性。而动态交互式网页刚好提供了这些功能,本系统就是一个能够在网上实现新闻的 网上多用户发布,多栏目管理,实时的进行行为统计和记录的网上交互系统。 新闻发布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专业网站、政府网站、企业网站等几乎所有 的网站上,是将新闻、信息栏目和业界动态等信息集中起来发布、管理、查询等 的一种网站应用程序。无论企业网站管理人员身处何地,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对网 站信息进行更新及维护。所有的操作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不需要掌握其他应用 软件,用户不需培训。人寿保险公司也离不开这样的管理。 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作效率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那么,本 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就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们所关心的人、资源、信息和 业务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当今时代的两个显著特点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以计算 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和不断发展,必须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灵敏地做出有效地反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提 供这种有效的决策支持。 新闻发布及管理系统设计 一、描述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包括前台和后台 本系统的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对新闻发布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现网站新闻的动态管理,满足网站对即时新闻的管理要求。因此,根据系统的基本要求,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7年、八 前言 1997 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是第40次报告。CNNIC的历次报告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企业等各界了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随着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影响日益深入,以及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CNNIC也提升了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应用调查的广度与深度。本次报告主体部分由基础资源和个人应用两个部分构成:基础资源篇主要介绍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个人应用篇主要介绍网民规模和结构、互联网接入环境、个人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两方面内容,准确、客观的反映我国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及信息化发展状况。 最后,向接受第40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在本次《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中,给予支持的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报告摘要 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 年底提升了1.1 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6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 亿,较2016 年底增加2830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 年底的95.1% 提升至96.3%。 截至2017 年6 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 亿。截至2017年6 月,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55.0% 和36.5% ;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6.3% ,较2016 年底提高1.2 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为28.7% ;电视上网使用率为26.7%。

网络新闻 论文

碎碎念念整理大学作业——原来有过这样的作业 ——celia 中文题目:浅谈主持人博客和新闻类电视节目结合的效益 ——以柴静博客和《看见》节目的结合为例姓名: celia 专业: 新闻学(网络新闻) 班级: 完成时间: 2012年6月27日 目录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三、新闻类电视节目和博客概况 (一)新闻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和现状 (4) (二)博客发展历程和现状 (5) 四、柴静博客和《看见》节目的紧密结合 (6) 五、结语 (7)

浅谈主持人博客和新闻类电视节目结合的效益 ——以柴静博客和《看见》节目的结合为例 一、引言 当今社会,人类步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阶段。在这个大众化传播发达,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多频道化和卫星跨国传播,电脑的运用普及,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环境下,与信息传播技术息息相关的传媒行业必将引起一番变动,新旧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体)力量对比,各自优势劣势日益明显。新媒体的出现不是将传统媒体取代,而是媒体的依次叠加,受众选择的多远化。 本文采用研究方法主要的是个案分析法,辅以对比研究法,内容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新闻类电视节目和主持人博客的联系,在具体实例分析以及结语,分析当今的新旧媒体融合中网络传播中博客,尤其是名人博客的广告化效应为传统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做宣传这一有机结合方式,以《看见》节目和柴静博客的关系阐明借用新兴网络媒体的网友集中关注平台积极有效的宣传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产品,提供网民更多有效信息,借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机制,加大有效的信息交流,达到增加受众,抢占生存竞争优势地位和宣传积极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未来企业电视新闻发展探析.doc

未来企业电视新闻发展探析 一、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 新闻报道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新闻报道是企业电视台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新闻报道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有序发展的“无形资产”。 一条有关企业的新闻报道一经推出,在客观上就起着宣传企业形象的作用,发挥“喉舌”与“窗口”的功能。诚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新闻报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及时有效的新闻报道不仅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能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在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构筑起沟通的“桥梁”,督促政府和社会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 (2)企业文建设的重要载体。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由广大员工普遍遵守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的各个方面,而新闻报道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新闻报道通过长时间地宣传弘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和企业战略,逐渐在员工心中达成共识,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事实证明,只有被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是企业加快战略性调整的催化剂。 虽然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30多年的岁月,但是我国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着粗放型发展的弊端,企业盲目投资,盲目扩大规模,没有找准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点,势必会导致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只有加快战略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走科学发展之路,方能使企业创造佳绩。企业新闻报道恰恰可以在这个方面发力,其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基点,组织主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地宣传新生事物,帮助企业更新思想,汲取经验,从而加快企业战略性挑战的脚步。 二、未来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企业电视新闻报道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新

澳门地区互联发展状况报告

澳门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一、前言 澳门于1994年开始连接上国际互联网,1995年开放给公众使用,现在互联网的使用已经进入政府、商业、教育、家庭等各个应用层面。根据最新官方数字,截至2003年4月,全澳互联网注册用户总数超过4万户,比2002年同期上升超过19%。网民数量方面,18至74岁的网民数量估计超过10万人,占对应总体的33%。 本文综合现有的各种数据、资料及于2002年初所进行的“澳门居民互联网使用调查”的部分统计结果,试图为澳门互联网的发展勾勒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二、澳门互联网发展简述 1、起源 澳门的互联网发展源于澳门大学,其后主要由澳门电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M)向全澳公众提供上网服务。 澳门大学于1992年透过INTERNIC以“mo”为域名注册为首个连结上国际互联网的本澳机构,其时主要以电子邮件(E-mail)的方式联系。1994年3月,澳门大学与香港的HARNET建立专线联通,于同年4月全面向该校师生开放使用,并架设万维网(WWW)服务器,以MO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为名,向全澳公众提供次域名“mo”的注册服务(详见http://umac.mo/sub-domain/sub-domain.html),而以gov.mo结尾的域名,则由2000年12月5日起授权予特区政府行政暨公职局管理。 2、普及 CTM是一家与本地政府签署专营合约、独家为公众提供电讯服务的私营企业,于1995年5月推出互联网服务,随着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该公司于2000年7月推出宽带服务,目前宽带网络覆盖全澳九成的地区。1 3、注册用户 在互联网注册用户方面,自1997年开始,本澳互联网注册用户数量 1除澳门电讯有限公司之外,于2003年4月起,另有7家公司拥有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牌照。之前有一家名为“澳门万维网有限公司”(MacauWeb)亦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不过,该公司的登记人数与CTM尚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其服务受制于必须租用CTM的专线,其角色近似于代理商,目前已停止有关服务,其余公司尚未提供接入服务,因此澳门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仍由CTM主导。

新闻事业管理问答题汇总

简答: 1. 新闻单位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方法: 答:①开展公共服务;②参与社会活动支持公益事业; ③揭示社会问题;④发展社会联系⑤发动受众参与,广交受众朋友。 2. 组织机构设置的部门化有何意义和必要性,好处? 答:①有利于通过规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上下级关系来明确责任和权力; ②有利于整个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和控制。 ③有利于对不同的部门工作规定不同的政策,使它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开展工作。 3. 新闻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有哪些基本事实可以说明? 答:①新闻单位是从事报纸生产的经济实体; ②新闻产品是商品,新闻机构从事的生产是商品生产; ③新闻单位所从事的商品生产是全面满足整个社会广泛而复杂需要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④新闻单位具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资金积累的能力,新闻产品生产力可以成为我国社会总生产力的构成部分。 4.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前检查 答:①节目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 ②节目内容对敏感话题的处理是否得当; ③节目内容是否贴近社会,反映社会热点及社会变化; ④文艺性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有益,打斗,暴露镜头的表现是否适当; ⑤节目的技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 发行收入系数=报纸发行总收入÷办报收入 P214 办报收入系数=办报收入÷销售总收入 (假如湖南日报广告收入为12亿元,发行总收入为3亿,印刷收入为2亿,从事餐饮、旅游等行业的收入为3亿,求发行收入系数和办报收入系数) 办报收入=发行总收入+广告收入 销售收入=印刷总收入+多种经营收入 1. 广播电视媒体的消费特性。 P227-228 ①视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②视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投入,通过购买广告商品间接完成。 2. 发行量稽核制度的作用 P115-116 ①可以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②有利于规范报纸广告市场③可以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竞争的规范化。 3.受众对XW媒体的接近权的具体内容 P34 ①在报纸的广告版付费刊登意见广告,购买广播,电视的商业节目时间; ②对报纸刊登的一方时见解、批评、攻击的报道、来信、意见广告或在广播、电视中播送的类似节目,另一方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反驳。 ③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免费登载来信和来稿。 5. XW策划要点是 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智能+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未来发展路径探讨

调查研究 2019.05 电脑乐园 318 “智能+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未来发展路径探讨 台馨遥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北京 100089 摘要: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出现,正在应用于网络新闻采集、生产、分发、传播的各个环节,颠覆了媒体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既有思维和传统认知,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全文介绍了“智能+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未来发展路径,阐述了当下网络新闻传播的诸多变化和创新,以及从业人员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智能+媒体;智慧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新闻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当下网络新闻传播中呈现“头雁效应” “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等新技术正在为媒体赋能,由此诞 生了一种崭新的媒介形态——“智慧媒体”。特伦斯·谢诺夫斯基 (Terrence J. Sejnowski)在《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 中认为,经过深度学习训练的计算机,可以像自然进化的生命那样, 自主地从经验中学习。在国内,机器人记者和机器人写作得到部分 媒体的应用并取得一定成功,呈现出明显的“头雁效应”。 二、“智能+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发展变化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必将重塑当下的媒介格局。网络新闻工作者将面对更加智能化、效率化、精准化的协同技术和工具。探索灵活高效的人机协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新闻编辑部门的内容产出。 (一)内容生产智能化 首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记者的日常采访提供了便利,比如自动将采访录音生成文字,智能筛选,匹配重点内容并进行智能组接。人工智能还可以自动收集信息,进行简单的新闻写作。与此同时,内容与数据的关系愈发不可分割。“数据驱动内容”成为“智 能+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生产的一大特点。 (二)突发事件类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更加高效、及时、丰富 今天,借助人机协作的崭新工作模式,突发事件类资讯、新闻 的生产和传播速度较过去大大缩短。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海量信息, 纯文字形式的资讯报道也被图片、文字、数据和视频并茂的新闻形 态替代。面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受众往往在第一时间便能够获 得相比过去更及时、更快速和内容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三)媒介融合智能化 人工智能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一形态,使媒介融合的未来发展 充满可能。今天的新闻信息传播逐渐呈现多媒介、多渠道、多形态 的特点;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社区传播和人际传播充分交织融合在一起。这种媒介融合的结果之一便是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诞生。以新华社“媒体大脑”和封面传媒“封面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融媒体应用,将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融汇一身,成为沟通媒体与受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桥梁,从而使媒介的融合发展更加灵活、智能、便捷。 三、网络新闻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信息来源的真实性面临考验 智能机器人写稿虽然速度快,但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却不具备核实和判断的能力,使虚假新闻的出现不可避免。美通社全球内容授权和发布副总裁 Joshua B. Cohen 认为,对当下全球的新闻媒体来说,比抢头条更重要的是信息的百分之百准确。这就要求媒体从业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生产和发布新闻,记者或编辑需要比以往更加深入和仔细地追溯新闻的信息源头,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和客观。 (二)受众对深度内容的要求更高 在“智能+媒体”时代,简单和突发事件类新闻报道通常以简讯形态传播给受众。该类报道通常及时、快速,时效性强,却难以 带给受众良好的深度阅读体验。优质受众对深度分析及评论类新闻 产品的需求和要求或将更高。新闻媒体间竞争的赛道由过去抢时 间、抢头条、抢话题,变为获取更优质稳定的受众,更准确、严谨、 权威的新闻资讯和更深度、丰富、带有鲜明观点价值的内容产品。 (三)如何实现更个人化、人性化的新闻推送 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等技术,使新闻媒体对受众的了解和掌握较 过去更为全面。媒体可以较为精准地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但是, 当前阶段,这些推送仍存在相对固化的问题,比如重复推送同类新 闻,受众细分度不够等。这既是技术层面,即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 需要突破的重要问题,也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呼唤媒体人的主体意识和新闻“思辨色彩” 人工智能虽然以人脑反映机制为基础,却缺乏人类具备的情感与交流。新闻虽然以真实性与客观性为原则,但优质的新闻报道常 常闪烁着记者耀眼的理性光辉。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所具备的情感,因此单靠人工智能写出的新闻,都容易缺乏一篇报道最吸引人的来自记者的独特视角和缜密的思辨分析,使新闻只有真实客观却没有人情味和启发、引导公众的作用。 四、结语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当下的媒体格局,传统媒体借助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正在上演“逆袭”,网络新闻时效性强、发布及时的传播优 势也在日渐式微。在这种情况下,更灵活多样的人机协作方式,探 索更加智能化的媒介融合之路,生产拥有良好阅读体验的深度新闻 产品和加强人对恶意利用人工智能生产虚假新闻的监管势必成为 网络新闻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对于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来 说,对“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性的深入理解,自身过硬的 业务能力,对数据与受众细致入微的洞察和观照,以及对诸多智能 技术、手段的及时掌握、灵活应用和驾驭将成为日益重要的职业素 质。 参考文献 [1]韩婷.试论人工智能视阈下新闻业的未来发展路径[J].东南传播,2019(1):7-9 [2]王亮.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新闻出版业运作模式创新[J].出版参考,2017(09):9-12 [3]郑琳.“机器新闻写作”下的新闻真实[EB/OL].新媒体研究[J].2017(22):86-87 [4]钟义信.人工智能:概念·方法·机遇[J].科学通报,2017,62(22):2473-2479 [5]杜严勇.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J].哲学动态,2016(09):99-104 [6]吕尚彬.媒体融合的进化:从在线化到智能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12月下 [7]沈浩.智能化媒体与未来.新闻战线 [8]王哲.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的际遇与挑战.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008-6552(2018)04-0012-0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