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

矿物和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碎裂和化学分解过程称为风化。风化是岩石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虽然有个“风”,但它与风并无关系。侵蚀则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风力侵蚀,外动力就是风力了。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机械崩解破碎及化学变化过程,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物理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还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常残留在原地。——————化学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生物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简言之,风化作用是使岩石破碎,形成小块,但它仍与母体在一起;

侵蚀作用使这些碎块从母体上削离下来。

风化一般是在原地进行的,侵蚀一般是在运动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不论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是生物风化,都是把大块岩石变成碎屑。侵蚀作用的实质是“小块被搬走,大块越来越小”,其重点在于“搬走”了,至于搬了多远,搬到哪里,并不是最关心的。搬运作用就要重视“小块”的被搬运过程和距离了。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风化作用,参与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大气、水、空气,生物等;侵蚀作用参与的因素主要是一些运动着的(如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的作用。

天津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五校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1~2题。 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地方时不断提前 3.夏至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 A.30 ° B.180° C.90° D.270°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CD大致与日界线重合。读下图完成4-6题。4.此图显示的是() A.北半球全图 B.南半球全图 C.北半球部分图 D.南半球部分图 5.此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大 B.北京的日落逐日提前 C.地球公转速度可能达一年中最大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6.此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11时 B.1月1日11时 C.6月20日23时 D.12月22日23时 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7-8题。 7.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 能是()

A .纬度位置 B .沿岸暖流 C .地形 D .夏季风 8.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 A .①处吹偏南风 B .②处易出现锋面 C .③处降水较多 D .该地区天气晴朗 下图是非洲部分区域和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一年中,内罗毕有两个气温最高值的原因是( ) A .地处南半球 B .靠近大湖泊 C .地处高原 D .地处赤道附近 10.人们到内罗毕附近的野生动物园去游览,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0月 读图,回答11-12题。 050 100150 2002503001 4 7 10 月 510152025降水mm 气温℃ 5° 5° 天然 动物园 东 非 高 原 内罗毕

普通地质学笔记

绪论 1、概念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规律。 2、固体地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地幔、地核 3、分支学科 物质组成。地壳变形和运动方面的。地壳历史演化。其它。 4、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规纳为主: 工作程序:调研、推断解释、实践检验 原则:将今论古 基础是均变说(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简单的重复。 灾变论:将地壳的演化和发展规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第一篇地球及地质作用(30)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 1、大气圈

包绕于地球,为最外一个层圈,主要由空气(O, N ,CO2)构成,可深入地下,但不超过3公里。无上界,向上过渡为星际空间。97%的质量聚集在地表29公里内。 对流层:距离地表10公里内的大气层。对流层温度主要受地面辐射影响,越高温度越低,纬度不同,各地气温不同形成大气对流。 作用:气候。 2、水圈 地表有%为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覆盖,地下水、岩石中的孔隙水。它们构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水圈。 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水的循环 3、生物圈 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主要是地壳表层和近地表的大气圈。绝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及水圈。 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生物成矿。对大气环境影响。参与地质作用。第二节固体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为一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 赤道半径:6378.160KM;两极半径:6356.755KM;扁率:1/ 2、表面特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大部分;不论海底或陆地均有线状分布的特殊地型。 3、大陆地势

户外拓展活动方案

户外拓展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促进同事之间情感交流 二、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各同事能够更进一步的相互了解,交流感情,提 高组织、沟通、团结、应变能力,促进同事们的团结互助,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三、活动时间:8月12日上午9点准备从公司集合出发 四、活动地点:青秀山 五、活动形式:野餐与户外拓展活动 六、前期准备: 1、活动前1天安排人员准备当活动训物资,野餐所需要的食品和拓展所需道具。 2、活动前1天活动负责人要确定活动准备情况,所有物资务必在1天前准备到位。 七、活动流程: 1、负责人做好提前1天通知各同事什么时候出发的时间。 2、活动当天9:00分在公司楼下处集合 3、到达青秀山后大约10:00分,让同事先熟悉一下活动场地,熟悉15分钟后统 一进行集合,做活动的前期工作。集合所到人员排好队进行报数,分单双分组。 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相互认识了解,15分钟后每组选出一个队长向另一个小 组介绍自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要求有自己小组的队名和简介)预计时间30 分钟。 4、进行第二个阶段,以20分钟来准备好任何形式的节目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小组, 以积极主动带有激励性的活动为主,主题是:百田一家人!11:00分开始表演,预计时间20分钟。每组10分钟。 (1)拓展活动(60分钟) 活动主持人:待定 小组组长:活动现场选举 职责分工:活动主持人负责所有培训事项安排;小组受罚一定是在活动主持人的指挥下和小组组长监督下接受处罚;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的拓展比赛 处罚方式:除特殊说明外采用以下方式。受罚方式可以选择:1、一个游戏中一次受罚做俯卧撑10个,以后每增加一次受罚则罚一倍;一个游戏中一次受罚蛙跳20个,以后每增加一次受罚则加罚一倍。其中允许小组内成员代替受罚。

小度写范文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模板

风化作用对家乡地貌的影响 ● 案例概况风化作用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的一个知识点。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风化现象,了解造成风化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能够点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苏州地处江苏,温暖潮湿,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而宁夏固原地处中国西北,雨水较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两地地理、气候截然不同,这是带来不同风化成因的天然因素。国内大部分地区相同的学段及课程设置给异地协作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互联网更是让跨地区合作成为可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和目标,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和宁夏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自然课教师决定尝试一起来上风化作用这节课。苏州三山岛和宁夏须弥山则成为两地学生的考察目标。教学中,两地学生都经历“考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过程。在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了冷热、水、生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并提出了探究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变化,以及风化原因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科学验证假设,最后两地根据不同的发现各自构思了科学创想。整个过程中,两地学生也把研究过程日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在好看簿网站()上不断地记录下来,并相互访问,了解对方实验进度,了解不同类型的风化成因,甚至提出问题,相互答疑。● 教学过程 1.考察地貌引发问题三元实小学生实地考察三山岛,三营小学学生实地考察须弥山,对两地岩石模样的对比,发现两地岩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写出观察苏州三山岛岩石的观察日记。 2.观察岩石交流猜想从观察记录、收集资料中提出猜想:岩石的模样变化可能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可能是冷热的作用、水流作用、生物作用、风的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雷电…… 3.相聚网络设计思路两校的小伙伴商量决

户外拓展项目范文4篇.doc

户外拓展项目范文4篇 本文目录户外拓展项目范文户外拓展项目破冰户外拓展项目:无敌风火轮常用户外拓展项目介绍项目名称:背摔 项目培训目标 1.团队信任的力量; 2.增强自信,强化自控;认识自我; 3.培养学员突破本能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 4.帮助学员了解"彼此信任"对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5.培养学员换位思考的习惯,促进相互理解与体谅,减少团队内部矛盾; 项目回顾 培训师可能提的问题: 1.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人为什么会害怕,会产生恐惧? 4.大家能够克服恐惧、敢于倒下去的驱动力是什么? 5.信任是如何产生的? 6.衡量信任度的因素有哪些? 7.信任是如何打破的? 8.如何重建信任? 9.此项目的成功有赖于哪些因素?

10.团队的和谐有赖于哪些因素? 11.我们准备如何建立或者改善团队的和谐氛围? 回顾引导 关于信任: (1)信任对于团队和团队成员的重要性,沟通是了解的前提,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1、组织成功:信任能使个人、团队和群体能够为实现更广阔范围内的战略目标而共同行动; 2、团队效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团队需要团队成员有相互协调的能力,没有信任就没有卓越的协作; 3、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人合作,需要能够相互充分信任,实现信息共享,分担必要的风险,有效处理困境; 4、个人信用:人们要想获得完成他们的工作所需要的自主权、资源和他人的支持就需要获得他人的信任,人们更愿意支持和帮助他们认为值得信任的人。 (2)信任的产生:信任trust一词起源于德语"trost",意思是舒服。最早用来描述和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或个性。当我们坚信所依赖的人能够满足我们对他们的预期时,信任产生了。 (3)影响信任度的因素: 1、成员背景、态度、团队氛围(正确评估团队是否值得信任的一个前提是充分了解;团队和团队成员是否给予足够关注,因为关注才可能满足我们想得到的支持;不和谐的团队组成的接人队伍随时都可能崩塌)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 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 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 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 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 盾或问题。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 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 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 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 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 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 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是三大类岩石中在 地表分布最广的。最基本、最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 10.沉积岩的形成途径: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 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

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 《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黄敏 本次项目学习活动的主题是《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 活动目标: 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风化作用对家乡的地质地貌的影响。 知识目标 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风化作用家乡的地质地貌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2.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提出对麋鹿保护的新观点,提出解决保护三山岛独特地貌的新思路。 3.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有关麋鹿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群体合作能力、社会实践等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保护三山岛独特地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小组活动和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彼此友谊。 3.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一、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学生关注的科技发展的热点,关注小学生身边的科学问题,带领学生考察实地考察苏州三山岛和灵岩山。设计《风化作用对苏州三山岛地貌的影响》活动,让学生经历“考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过程,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让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水、生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揭示了自然界中引起岩石变化的几种基本力量,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变化?第二个活动由三个实验组成,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明白“冷热作用、风或地表变动、植物根的作用”都

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

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 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户外体验式培训是利用崇山峻岭、浩瀚大川的大自然所设计的一些项目,让参训者在应对挑战时,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 1、户外体验式培训是如何产生的? 二战时,德国人在大西洋的海底用潜艇去攻击英国商务用船,人们发现灾难过后都会有一小部分人能存活下来。奇怪的是活下来的那些人并不是年轻的水手,而是在那艘船上年纪较大的老水手。 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时,决定你是否生存的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你的体能,而是你的心理素质。年纪较大的水手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有着坚定的生存信念,最终能生存下来。而年轻的水手们,在面对灾难时,精神的沮丧导致了生理防线的全面崩溃,从而造成了体力的急剧下降,最终导致死亡。于是1942年,一个名叫库尔特·汉恩的德国人和英国人劳伦斯·豪尔特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训练学校,这就是体验式培训最初的一个雏形。这所学校对二战兵员的生命保障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那么体验式培训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一些组织行为专家从阿伯德威海上训练学校的培训模式中得到启发。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很多社会人和管理者经常遭遇着落海水手同样的景遇,人们在面对节奏飞快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复杂的社会氛围,往往会造成很多社会人的.思想保守、情绪焦躁、精神压抑、更为严重的很多人承受不了压力会作出极端的行为。种种这些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于

是在英国慢慢形成以培训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为对象、以培训管理者 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目标的学校。发展至今近半个 多世纪,这种方式被28个国家近50所学校所接受。 3、户外体验式培训与别的培训相比,有什么不同? 听到培训这个词,脑海中都会想到很多。比如IT培训、语言培训。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传授一种技能,是可以量化的,而体验式 培训则是传播一种观念,一种精神,是不能量化的。它所传播的精 神就是:激发自尊、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放眼未来。 4、这种培训真的能对我们的精神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如果你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正能够让人改变的还是自己,因为研究表明:所体验过的事,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我们只能真正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而 对其他只能怀疑着接受。 其实在这种户外体验式培训当中,培训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学员才是真正的讲师和主角:讲解自己的看法、 观念,进行团队之间的沟通、讨论、升华,把自己的观念负诸行动,从而最终改变自己、完善团队。 一位学员曾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大家回来后改变会如此之大,大家不再相互抱怨,不再推卸责任,现在的我们很团结,每个人都 比以前更努力,在一起工作变成了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 5、当我们感受到精神压抑、沮丧甚至绝望的时候,当我们的事 业停滞不前的时候,是否也就是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的时 候了?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了解自己吗?你知道当你面对压力、 挑战时会怎样吗?你了解你的团队吗?你知道当你在抱怨你的团队时,也许问题就出在你身上吗?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应该改变 一下了。 6、大家都参加培训,但每个人最后的效果是不同的,要使体验 式培训真正发生作用,参加者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区别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70页,描述如下: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成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解析】 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在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突出的地区,岩石中的水分不断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好像一把把楔子插入岩石体内直到把岩石劈开、崩碎。以上两种作用属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这种改变原有化学成分的作用称化学风化作用。 此外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二、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 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 在干旱的沙漠区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古代城堡,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并非雕塑家们的精工巧作,而是风挟带岩

认识户外拓展课程解析

第一章认识中小学户外拓展训练课程 一、拓展训练的概述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简称OB),又称外展训练,户外训练、影响力训练。它的原意来自于一个比喻: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探险旅程,在其中接受挑战,战胜困难,最终达到目的地,而航行中的经历则构成了一种难得的经历,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大陆,绝大多数的船员不幸罹难,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得救生还。人们在了解这些生还者的情况后,发现一个令人非常惊奇的事实:绝大多数生还下来的人并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体格最强壮的,反而是那些相对年龄偏大的海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 所以还能够活下来,关键在于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他人合作,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进行迷你生活经验课程的体验来实现这 三个目标的)当然还有一点点运气。 当遇到灾难的时候,幸存者首先想到的是:我一定要活下来!在他们的心中,当时想的最多的是:相信自己能找到办法,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想办法求救或自救。而那些年轻的海员可能想得更多的是:我怎么如此不幸,这下我可能要完了,我不能活着回去了。也有的船员无谓地浪费了太多的体力,或者游离了营救的搜寻区域而没能幸免于难。 德国籍教育学家库尔特·哈恩博士将此研究结果用于对人的生存训练,创 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后来,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的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里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对于我们现在实践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 哈恩(Kurt Hahn)博士认为拓展训练课程是一系列的迷你的生活经验课程,

12第十一章_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7讲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1.概述 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一、片流、洪流和河流 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1 .河流(river)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2 .片流(sheet flow)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3 .洪流(flood current)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二、河流的动能 E = 1/2 ×QV2 Q=流量 V——流速 动能与流量、流速有着直接关系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流通过的距离。 §2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 1、片流的冲刷作用:片流沿整个斜坡将雨蚀作用产生的泥沙顺坡流动,同时 冲刷坡面,导致整个山坡被剥蚀削低的过程。 冲刷作用的强度取决于:以黄土高原为例 降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 坡面物质的性质 坡度(~40o最强) 植被状况 2、片流的溶蚀作用:以路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3、片流的残积作用 4、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 片流动能较小,将细小的泥沙移向山坡下部或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分布于山坡下部,围绕坡麓批盖,形如衣裙状,称为坡积群 1.片流与坡积裙

大气降水3/1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浊流一但浊流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大,成沟谷。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浊积平原。浊流反在雨季有水(发生)。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冲刷作用 洪流:片流集中到沟谷中形成的暂时性流水。 洪流在陡峻的山谷中下泄,具有水量集中、流速大、动能强大的特征,并携带大量泥沙、碎屑、甚至巨大的滚石,对沟底和沟壁进行猛烈冲击、破坏,具有强大的冲刷作用。 由洪流切割形成的槽地称冲沟 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 多次冲刷两侧形成许多小冲沟,共同构成了冲沟系统。 2.洪流的堆积作用与洪积扇 洪流流出沟口后,无侧壁约束,水流散开,流速减慢,被搬运的物质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堆积的地形通常呈扇形分布,称洪积扇。洪积物的特点: ①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 具明显的分带性 ②磨圆度差,分选性较差,可见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③堆积的地形是锥状时,称为洪积锥(冲击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3.河流的基本特征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一)河流 1、河流:指陆地表面经常性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河流是流动的水 与河谷的总称。

模块综合检测卷

模块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①②③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火星、水星、海王星 B.水星、海王星、火星 C.火星、海王星、水星 D.水星、火星、海王星 2.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卫星数目比土星多 C.自身能发光 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解析第1题,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第2题,金星位于水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没有卫星,自身不能发光。由于金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近,故其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答案 1.D 2.D 我国《物权法》规定: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下图)。读图,回答3~4题。 3.“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4.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A.北京(40°N) B.哈尔滨(45°N) C.广州(23°N) D.温州(28°N)

解析第3题,对北半球而言,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长,北面楼房日照时间短,夏季相反,故D选项正确。第4题,相同楼高情况下,四个城市中纬度越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越大。 答案 3.D 4.B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5~6题。 5.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6.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第5题,根据图读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故选D。第6题,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降温、增湿和凝结核,主要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故选D。 答案 5.D 6.D 读我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7~8题。 7.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甲为夜晚,吹陆风 B.乙为夜晚,吹海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 D.乙为白天,吹陆风 8.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天气系统不同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户外拓展理论资料

拓展理论资料1 拓展训练由四个部分组成:热身个人挑战团队熔炼回顾总结。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经历,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 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体育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整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也称第三状态,是近年来由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根据人的健康情况把健康人称为“第一种人”,把患病者称为“第二种人”,把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人称为“第三种人”,又称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一种暂时性的生理功能失调,会造成精神紧张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疼痛综合征等。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有疲乏无力、焦虑不安、易激怒、情绪不稳定、适应能力差、失眠、胃口不佳、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判断能力差、社交障碍等。 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营养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卫生保 健设施因素、体育锻炼因素 二、心里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主观因素 拓展训练起源于海上生存训练,现代应用于企业管理培训。 运动时三个供能系统的特点 1.磷酸原系统: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为ADP,释放出能量 供肌肉做功。磷酸肌酸(CP)是储存在肌肉细胞内的另一种高能磷化物,安静状态下肌肉中CP的含量约为ATP的3倍。剧烈运动时,当肌肉中ATP 含量减少而ADP含量增加时,ATP/ADP的比值将变小 2.乳酸能供能系统:当机体进行稍长时间(多于10秒)的大强度运动时, 这时仅靠CP已不能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而此时供给机体的氧量也不能满足运动的实际需要。这种情况下的ATP的再合成主要依靠肌糖原的无氧酵解;由于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所以将这一系统称为乳酸能系统。 3.有氧氧化系统: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机体利用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来合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有氧供能系统。 团队组建的几个要素:目标,人员,定位,权限,计划 超量恢复 运动时,消耗过程占优势,由于能源物质的消耗大于恢复,所以运动时能源物质逐渐减少,肌肉和身体各系统的工作能力逐渐下降。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优势,这时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供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体内能源物质的再生与合成进一步加强,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自爱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此时机体的工作能力最强,随后又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现象。 最大吸氧量与运动能力 最大吸氧量就是人体在运动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供能达到最大能力时每分钟能够吸入并被身体利用的氧的最大量。最大吸氧量是反映心肺适应的综合性指标,它直接反映个人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常作为衡量氧运输系统整体供能的综合性指标。普通健康人最大吸氧量是每分钟2~3升,而经常运动的人可达4~5升,甚至可达6~7升。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表缓慢变化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教学设计 13、山脉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4、沙洲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

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沙洲图片 二、探究沙洲的形成 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7、小结沙洲的形成。 8、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北京户外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 明阳天下国际培训集团 起源发展 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中国。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为什么“素质拓展”能有如此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亲身步入“素质拓展”!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盟军大西洋补给线上的船队屡遭德军炮火及潜艇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德国教育学 家库尔特·汉恩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 能力和舰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创意独特的专业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战斗力的目的。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素质拓展暨外展训练在经历了40年代的创始、50年代的扩大规模、60年代的长足发展、70年代的稳固和80年代的国际化之后,到今天,已在全世界五大洲建立了近40所学校,设在英国的总部是世界各地外展训练活动的中 心,外展训练强调安全第一,提倡环境保护,其宣言是:激发自尊,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放眼世界。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素质拓展应运而生。素质拓展起源于国外风行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户外拓展训练标准流程大全

户外拓展训练标准流程大全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户外拓展训练的时间流程: 08:00 指定地点集合出发,车上讲解活动流程,开展破冰游戏。 09:00 团队图腾与文化设计,小组文化展示,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09:00 分组开始拓展活动:信任背摔、急速60秒 12:00-13.20 午餐及自由活动时间 13:20-15.00 分组开展高空拓展项目: 空中单杠或空中断桥 15:00-16.30毕业墙 16.30-17.00 合影留念 17:00 乘车返回,结束愉快,期待下一次拓展训练继续。 户外拓展训练项目流程: 1、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4、回顾总结——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

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户外拓展训练的分享流程: 第一步: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第二步: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它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第三步: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它人参加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第四步:整合—按逻缉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并归纳提取出精华。再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 第五步: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户外拓展训练的个人成长流程 1.亲历: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关键一步:体验。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始都是学员在培训师的指引下先去经历一种模拟的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 2.感受:学员通过置身其中,获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东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这时,学员将开始自发的

高考必备的自然地理拓展知识

高考必备的自然地理拓展知识 一、天文类 1.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有人认为是大行星粉碎后的残骸,也有人认为是太阳系的半成品。 2.彗星:太阳系中呈云雾状的小天体。它在狭长的椭圆轨道上绕日运动,当接近太阳时增温升华形成云雾状的彗头和彗尾,瓦解后形成流星体,是地球上流星雨的源泉。 3.流星:彗星、小行星等的碎块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所观测到的现象。大量出现在同一区域时称流星雨。降落到地面上的称陨星。 4.极光:地球两极地区的地磁极上空的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它是太阳高能粒子流使高空大气的原子、分子激发或电离而发出的光线。 5.闰年:凡公元年数被4整除者,公元年数后两位为0时被400整除者为闰年,在2月加上一天,有2月29日。6.八大行星:今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 二、气象象气候类 1.太阳辐射总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它的大小取决于:天文辐射量(太阳高度角、日地距离、日照时间)、云量、大气的透明状况(海拔、污染等)。2.日照:太阳的照射以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来表示,用日照计来测定。日照因纬度而不同,同一纬度又随季节而变化,同一时间内,同纬度各地的日照又因天气、地形等条件的差异而不同。 3.高压脊:大气中气压比同高度上两侧气压高的狭长区域。等压线朝低处突出,高压脊区域是气流向外流动的辐散区,天气晴朗。 4.低压槽:与高压脊相反。 5.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来向为风向,运动速率为风速。风向风速用“风玫瑰图”表示。风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6.气象要素:表明某地点在某一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气象变量和现象,如:气温、湿度、气压、风、云、雾、降水、雷电等。 7.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水汽多少的量。有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和相对湿度(空气中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两种。蒸发:当温度低于沸点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它与蒸发面的温度、性质、形状、空气的湿度以及风速、气压等因素有关。 8.凝结:由水汽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并有凝结核存在即发生凝结过程。水汽凝结的种类有露、霜、雾凇、雾、云、雨凇等。 9.盛行西风带:纬度35-65的纬向地带,从地面到高空终年盛行偏西风,北半

普通地质学笔记

QQQQ普通地质学笔记 绪论 1、概念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规律。 2、固体地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地幔、地核 3、分支学科 物质组成。地壳变形和运动方面的。地壳历史演化。其它。 4、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规纳为主: 工作程序:调研、推断解释、实践检验 原则:将今论古 基础是均变说(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简单的重复。 灾变论:将地壳的演化和发展规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第一篇地球及地质作用(30)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 1、大气圈 包绕于地球,为最外一个层圈,主要由空气(O, N ,CO2)构成,可深入地下,但不超过3公里。无上界,向上过渡为星际空间。97%的质量聚集在地表29公里内。 对流层:距离地表10公里内的大气层。对流层温度主要受地面辐射影响,越高温度越低,纬度不同,各地气温不同形成大气对流。 作用:气候。 2、水圈 地表有70.9%为水(海洋、河流、湖泊、冰川)覆盖,地下水、岩石中的孔隙水。它们构成一个基本连续的水圈。

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水的循环 3、生物圈 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主要是地壳表层和近地表的大气圈。绝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及水圈。 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生物成矿。对大气环境影响。参与地质作用。 第二节固体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为一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 赤道半径:6378.160KM;两极半径:6356.755KM;扁率:1/298.25 2、表面特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大部分;不论海底或陆地均有线状分布的特殊地型。 3、大陆地势 线状山、面状原(平原、高原) 山:成因分断块山、褶皱山 高程分:低山500-1000M(海拔);中山1000-3500m;高山:》3500 丘陵:《500M 相对高差200M内 原:平原(海拔高程600M以内,一般低于200m;高原。 裂谷 4、海底地势 海岭 A洋脊(正在活动的海岭、伴有地震)两侧较低、中间高、中心最高部位有一条巨大裂谷。 海槽:海底中的长条型洼地。 B海沟:较深、边坡较陡的海槽,最深达6000M,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段。 C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D岛屿 海山:大洋底比较孤立的水下山丘。 E岛弧与海沟伴生呈弧形向海方向突出。 F大陆边缘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第二节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

户外拓展相关知识

户外拓展活动流程 户外拓展活动流程 一、业务范围: 1、户外活动:户外体验亲子团、极限运动体验(骑马、射箭、露营、独木舟、漂流)、国内外户外夏令营、户外休闲假期游 2、接待人数:不限 3、住宿:休闲酒店、夏令营村、露营区营地 4、场地:拓展培训基地、度假休闲区、森林公园等等 5、用餐:酒店式餐点、野炊 6、交通:专车接送至活动地点 拓展的来源有一个故事,在二战时,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大陆,绝大多数的船员不幸牺牲了,但仍有极少数的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终于得以生还。当人们在了解了这些生还下来的人的情况后,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惊奇的事实,这就是这些生还下来的人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是些身体强壮的小伙子,而大多数是些年老体弱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他们遇到灾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而那些年轻的海员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这下我可能就完了,我不能活着回去了。 当时有个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

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 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拓展公司的服务项目也有所针对性。 1、青少年特训 中国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比任何一个国家家长都要多,侧面反映了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的阶段的重视。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更加的证明了一个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所以拓展公司专门分析中国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开发整合出一套适合中国青少年的“训练套餐”为中国的未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大学生拓展项目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精英群体,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国际竞争力。大学传统体制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激烈的竞争和用工单位迫切的综合人才需求。拓展公司以直接调查每个行业用工需求的各项参数在中国教育机构聘请专业的资深教授研究以企业需求为主的大学生拓展项目。 3、企业公司拓展项目 由于每个企业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公司需求的进一步细化巨和具体。所以拓展公司根据服务企业的企业文化量身定做出适合于服务企业工作流程和团队合作提升的项目方案。让企业的新老员工减少磨合期,降低成本,间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