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2005年10月

A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首创进化论学说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_______________巨著。

2.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最早一次技术革命。

3.古希腊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自然哲学家,他们中有西方尊称为“科学之父”的泰勒斯,数学大师毕

达哥拉斯,提出原子学说的_______________,自然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等。

4.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的阿基米德,建立了阿基米德静力学,他根据_______________原理,

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

5.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些巨人中,有但丁、薄伽丘等诗人,还有最能代表文艺复兴运动的“万能天才”_______________,开创实验科学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以及近代科学先驱哥白尼等。

6.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产业革命,它的标志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

7.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生产力高潮发生在德国,其标志性产业是_______________。

8.继西门子的电机之后,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_______________发明了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9.哈勃定律的直接推论就是: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远离,即宇宙处于普遍的_______________ 。

10.300 年前,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11.因与粒子物理研究成就有关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30 多位,其中华裔物理学家三位,他们是:_______________。

12.1929 年,_______________在仔细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谱之后发现,除个别外,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都表现出红移,而且红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

13.恒星形成后光和热的来源,是其中心由氢聚变为_______________的核反应。

14.地球的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它的最上层叫地壳,中心称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称_______________。

15.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自复制和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共24 分)

1.开发研究

2.多普勒效应

3.计算机辅助设计

4.综合国力

三、简答题(共37 分)

1.谈谈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管理原则之不同。(7 分)

2.DNA 的基本功能有哪两种?(8 分)

3.简述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8 分)

4.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7 分)

5.进行自然资源的国际比较,一般采用哪两种方法?(7 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2 分,共24 分)

1.简论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2.试述全球环境恶化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2006年10月

1.侏罗纪、白垩纪属于__________,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宙

2.癫痫病患者发病时的脑电波量明显的()

A.周期性

B.随机信号

C.混沌

D.协同作用

3.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家是()

A.库恩

B.波普

C.贝尔纳

D.普莱斯

4.生物的遗传载体是()

A.RNA

B.蛋白质

C.DNA

D.生物酶

5.下列_________光盘是用来数据记录和数据分配,但不能于改写和追记的()A.CD—ROM

B.IBM

C.WORM

D.可擦除

6.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聚变能

7.自然界中存在的重元素铀由几种同位素组成()

A.3

B.2

C.4

D.5

8.关于β型干扰素来源于()

A.人体白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免疫细胞

D.红细胞

9.二次世界大战后,采取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的发展战略的国家是()

A.巴西

B.韩国

C.墨西哥

D.西班牙

10、1990年世界粮食理事会第16次部长会议首次提出第几次绿色革命()

A.一

B.二

C.三

D.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

A.元素的起源和演化

B.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C.地球的起源和变迁

D.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E.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12.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构造活动带割裂的、持续不断地相对运动着的若干刚性板块。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 )

A.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

B.大西洋板块和北极板块

C.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和俄罗斯板块

E.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

13.基因控制蛋白质合面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两个重要步骤( )

A.转录(DNA→RNA)

B.转录(RNA→RNA)

C.转录(RNA→DNA)

D.翻译(RNA→蛋白质)

E.翻译(DNA→蛋白质)

14.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趋势使技术的发展具有的新特点是( )

A.技术一体化

B.当代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标准化、大型化

C.组合化、高速化

D.集约化和信息化

E.以高技术开创新的工艺革命

15.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 )

A.从机械走向非线性

B.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

C.从确定走向不确定

D.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

E.从线性走向非线性

16.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取得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的重要武器有( )

A.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

B.法律

C.科学

D.产品的社会化

E.大机器生产

17.信息网的发展趋势是( )

A.数字化

B.宽带化

C.综合化

D.智能化

E.可视化

18.现在进入商品化阶段的光盘是( )

A.CD—ROM光盘

B.IBM光盘

C.SONY光盘

D.WORM光盘

E.可擦除光盘

19.自然灾害系统的关联性的表现( )

A.不同地域自然灾害的因果关联性

B.同一地域自然灾害的生成关联性

C.一次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

D.缓变性的环境灾害与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E.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20、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的具体的方法一般可归纳为( )

A.目标分析及总体框架的建立

B.历史和现状统计分析

C.建立模型

D.方案模拟

E.分析综合

2006年10月

1.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频率最多,也最有效的媒介是()

A.口语媒介

B.印刷媒介

C.电子媒介

D.书写媒介

2.在广播普及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体是()

A.报纸

B.书籍

C.杂志

D.电视

3.最早开办商业广播电台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中国

4.提出“媒介即信息”观点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卢因

C.麦克卢汉

D.麦奎尔

5.报纸的内容制作有四种传统的基本业务,除采访、写作、编辑外,还有()

A.标题

B.划版

C.改稿

D.评论

6.中国第一座民用广播电台创办于()

A.北京

B.上海

C.哈尔滨

D.广州

7.广播电台中负责对广播节目的整体把关工作,以及节目与栏目之间的协调和整体动作的部门是()

A.编辑部

B.总编室

C.采访部

D.公关部

8.广播在传播声音符号时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属于()

A.平面传播

B.二维传播

C.一维传播

D.双线传播

9.电视传播符号中最重要的符号是()

A.图像符号

B.声音符号

C.文字符号

D.数字符号

10、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的负责人是()

A.导演

B.制片人

C.主持人

D.发行人

1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的台名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广东电视台

D.中央电视台

12.报纸的传播拓扑结构是()

A.星型拓扑结构

B.树型拓扑结构

C.环型拓扑结构

D.总线型拓扑结构

13.在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大众传播之后,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的是()A.杂志

B.网络

C.电影

D.手机

14.我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诞生于()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佛山

15.媒介组织的性质是()

A.事业性

B.企业性

C.事业与企业混合性

D.社会性

16.提出“把关人”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施拉姆

B.卢因

C.怀特

D.麦奎尔

17.最大规模的受众是()

A.特定国家和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

B.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

C.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

D.没有接触媒介内容但在态度或行动上接受媒介影响的人

18.在下列媒介中,拥有最多受众的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杂志

19.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学者是()

A.李普曼

B.布鲁默

C.霍夫兰

D.纽曼

20、对传播流研究作出最大贡献的传播学者是()

A.美国学者

B.德国学者

C.英国学者

D.法国学者

2007年10月

1.建立牛顿力学以后科学发展的第二次大综合的成果是( )

A.建立经典力学

B.建立相对论

C.建立能量守恒定律

D.建立量子力学

2.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神舟6号”发射的时间是( )

A.2002年10月12日

B.2003年10月12日

C.2004年10月12日

D.2005年10月12日

3.根据不确定原理Δx·Δp与h(普朗克常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x·Δp

B.Δx·Δp≤h

C.Δx·Δp=h

D.Δx·Δp≥h

4.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传播子是( )

A.中间玻色子

B.光子

C.胶子

D.电子

5.生产管理系统属于( )

A.人工系统

B.复合系统

C.自然系统

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狭义相对论给出的质能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7.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是技术活动的内在动力。

9.____________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发源地,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10.根据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人们终于明白,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____。

11.人类迄今认识到,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____________相互作用。

12.目前太阳在赫罗图上处于主星序的中部,所以它是一颗____________星。

13.绿色技术是指____________的技术,它不是某种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技术。

1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____________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15.当代生物技术体系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____________组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技术转移

17.基因

18.功能模拟法

19.化学键

20.生物能

21.克隆

22.空间站

23.高技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4.简述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25.什么是环境科学?它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6.简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的意义。

27.“异构同功”是系统要素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异构同功,请举一实例加以说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如何理解是否具有非加和性是系统与非系统的基本区别?

29.试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考试大收集整理

2008年1月

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爱因斯坦

C.牛顿

D.齐奥尔科夫斯基

2.对于质量(即恒星核能耗尽后,所剩物质的质量)小于1.4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演化的最后结局是()

A.白矮星

B.中子星

C.黑洞

D.巨星

3.气象预报系统属于()

A.人工系统

B.复合系统

C.自然系统

D.生态系统

4.集成电路发展的极限是指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电路线宽细到()

A.0.01微米

B.0.1微米

C.1微米

D.10微米

5.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的时间为()

A.2000年10月15日

B.2001年10月15日

C.2002年10月15日

D.2003年10月15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_________是技术活动的内在动力。

7.人们普遍认为,_________是当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8.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分布是分层次的,叫电子壳层,L壳层(n=2)上最多容纳_________个电子。

9.技术创新要经过的三个阶段依次是实验室研究、_________和产业化、商品化阶段。

10.太阳大约在50亿年前形成,又大约在50亿年后可能变成_________。

11.赫罗图图中的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的狭窄带区域称为_________。

1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步骤,它们是_________和翻译。

13.按照组成要素的性质,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_________。

14.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_________。

15.根据相互作用特点,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三类:强子、轻子和传播子。那么,光子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_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牛顿运动第二定律

17.技术科学

18.信息(认识论意义)

19.黑箱

20.生态系统

21.纳米科学

22.当代生物技术

23.空间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24.(8分)简述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25.(9分)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26.(6分)简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法。

27.(9分)简述科学主义的基本信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论述科学的特征。

29.高技术的特点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考试大收集整理

2008年10月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时间为()

A.1970年4月24日

B.1971年4月24日

C.1972年4月24日

D.1973年4月24日

2.被称赞为“航天之父”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爱因斯坦

C.牛顿

D.齐奥尔科夫斯基

3.对于质量(即恒星核能耗尽后,所剩物质的质量)大于1.44倍太阳质量而小于2.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演化的最后结局是()

A.白矮星

B.中子星

C.黑洞

D.巨星

4.按照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子的动量P与它相应的光波的波长λ的关系正确的是()

A.P=h/λ

B.λ=P/h

C.P=λ/h

D.h=λ/P

5.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分布是分层次的,叫电子壳层。那么,L壳层(n=2)中允许分布的最多电子数为()

A.2

B.8

C.10

D.1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步骤,它们是________和翻译。

7.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8.依据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列规律,人们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深层本质,认识到元素的性质是随________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9.反映基本粒子最重要物理性质的四个物理量是质量、寿命、电荷和________。

10.按组成要素的性质,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________。

11.以崇尚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以注意人的价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互相交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趋势。

12.原子核的尺度大小为________m。

13.根据相互作用特点,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三类:强子、轻子和传播子。那么,电子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类。

14.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理论支柱是相对论和________。

15.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

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概念

17.基因工程

18.纳米科学

19.环境科学

20.核聚变

21.强子

22.天文单位

23.人造地球卫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24.(9分)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异同。

25.(8分)简述由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6.(9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分哪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自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27.(6分)简述量子计算机的优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论述它的含义。

29.论述技术的特性。考试大收集整理

2009年10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开普勒

2.建立牛顿力学以后科学发展的第二次大综合成果是()

A.建立经典力学

B.建立相对论

C.建立能量守恒定律

D.建立量子力学

3.创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伽利略

C.达尔文

D.麦克斯韦

4.按照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子的动量P与它相应的光波波长λ的关系正确的是()

A.P=h/λ

B.λ=P/h

C.P=λ/h

D.h=λ/P

5.生产管理系统属于()

A.人工系统

B.复合系统

C.自然系统

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__________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发源地,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7.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6号”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__________两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钟后成功返回地球。

8.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场和__________。

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认为元素的性质依其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现代化学理论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__________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10.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

__________。

11.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具有的两大优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清洁无污染。

12.自然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这个中介又包含两个层次,它们是

__________和工程技术。

13.根据狭义相对论,一个物体相对于观测者运动时,在它的运动方向上,该物体的长度测量值要__________。

14.绿色技术是指__________的技术,它不是某种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技术。

15.以崇尚__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以注意人的价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互相交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光速不变原理

17.基因

18.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概念

19.生态学

20.核裂变

21.生物能

22.航天飞机

23.生态恢复技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4.简述由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5.简述环境科学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研究内容。

26.简述信息的特点。

27.简述人类进入第四环境(即外层空间)必须克服的四道难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分析20世纪中叶高技术崛起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29.论述技术创新三阶段各自的任务。考试大收集整理

2010年1月

1.1543年,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康德

D.牛顿

2.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A.环境技术的应用

B.生物技术的应用

C.蒸汽机技术的应用

D.内燃机和电力技术的应用

3.传播子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是()

A.光子

B.质子

C.胶子

D.中间玻色子

4.集成电路发展的极限是指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电路线宽细到()

A.0.01微米

B.0.1微米

C.1微米

D.10微米

5.从第四代起,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A.智能化和网络化

B.复杂化

C.简单化

D.节能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7.恩格斯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____________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8.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强力和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10.系统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最优化和____________。

11.当代高技术是伴随着20世纪中叶____________的问世和原子能的利用而兴起的。

12.自然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这个中介又包含两个层次,它们是____________和工程技术。

13.全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以及____________。

1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该致力于____________的建立。

15.以崇尚____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以注重人的价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互相交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狭义相对性原理

17.反馈

18.高技术产业

19.生物技术

20.太阳能

21.技术转移

22.绿色技术

23.无私利性(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之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4.简述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

25.简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程。

26.人类进入第四环境(即外层空间)必须克服哪四道难关?

27.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结合实际论功能模拟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29.论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直接影响。考试大收集整形

2010年10月

1.近代科学研究程序的奠基人是______。

2.确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天文学家是______。

3.人类的第一环境是______,第二环境是______。

4.赖尔提出地球缓慢变化的______论,驳斥了居维叶主张的______论。

5.传递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子。

6.环境科学是研究______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7.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______转换和______转换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的科学理论是()

A.分子生物学

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一般系统论

2.外层空间是人类的()

A.第一环境

B.第二环境

C.第三环境

D.第四环境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

A.牛顿力学与电学

B.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C.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D.系统论与控制论

4.全球问题的实质是()

A.人与人关系的失调和人与自然的冲突

B.经济增长过快

C.人口素质下降

D.道德教育滞后

5.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A.DNA

B.RNA

C.蛋白质

D.酶

6.纳米材料是一种()

A.纳米级结构的材料

B.传统材料

C.新的度量单位

D.新的设计理念

7.风能是指()

A.海洋中蕴藏或发出的能量

B.空气流动产生的动能

C.太阳发射出来的能量

D.燃烧煤产生的能量

8.乘坐神舟6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我国宇航员是()

A.杨利伟和费俊龙

B.聂海森和杨利伟

C.费俊龙和聂海森

D.王海和杨利伟

9.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的目的是()

A.发展理论、获取知识

B.科学或技术在生产中可能的应用

C.传播、普及知识

D.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10.人工智能是()

A.研究生物进化的理论

B.研究思维本质的科学

C.研究人类智能的人工实现方法的科学

D.研究计算机硬件的技术

2011年1月

1.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近代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爱因斯坦

C.牛顿

D.开普勒

2.《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

A.培根

B.笛卡尔

C.达尔文

D.拉马克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相对论和( )

A.量子力学

B.光学

C.核物理学

D.理论力学

4.人类的第四环境是指( )

A.外层空间

B.陆地

C.大气层

D.海洋

5.从第四代起,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

A.节能化

B.复杂化

C.简单化

D.智能化和网络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第一次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首先从欧洲的______开始。

7.研究表明,______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天体物理学和恒星天文学的有力工具。

8.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场和______。

9.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被认为是______诞生的标志。

10.控制作为一种作用和过程,一般包括三个要素:施控主体、受控客体和______。

11.公认的高技术领域包括______、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

12.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蒸馏法、______和冷冻法。

13.技术创新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实验室研究、开发研究和产业化、______阶段。

14.人口的压力、工业化的压力以及______是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三大压力。

15.“科学主义”的基本信念认为:______是一切知识确定性的基础和衡量标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生态学

17.系统(一般系统论中的概念)

18.高技术产业

19.酶工程

20.核能

21.技术科学

22.可持续发展

23.公有性(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之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4.简述工业实验室建立的三个前提。

25.简述信息的特点。

26.简述与传统计算机相比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特点和优越性。

27.什么是技术引进?它有哪些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分析20世纪中叶高技术崛起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29.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历史的趋势、时代的需要。

2011年10月

1.根据相互作用的特点将基本粒子分类,那么电子属于的类别是()

A.强子

B.轻子

C.传播子

D.中子

2.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分布是分层次的,叫电子壳层。那么,K壳层(n=1)中允许分布的最多电子数为()

A.2

B.8

C.10

D.18

3.光年是()

A.时间单位

B.质量单位

C.长度单位

D.重量单位

4.气象系统属于()

A.人工系统

B.复合系统

C.自然系统

D.生态系统

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的时间为()

A.1970年4月24日

B.1971年4月24日

C.1972年4月24日

D.1973年4月24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即______、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

7.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建立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______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8.从本质上讲,技术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______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9.牛顿展开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和概括工作,终于建立了______体系,实现了近代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10.对于质量(即恒星核能耗尽后,所剩物质的质量)大于1.44倍太阳质量,但小于2.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演化的最终结局是______。

11.传递电磁相互作用力的传播子是______。

12.原子核的尺度大小为______m。

13.根据狭义相对论,一切发生在运动物体上的过程,在静止观察者看来都______了。

14.当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电路线宽细到______微米时,在专家眼里已被认为是集成电路发展的极限。

15.全球问题的实质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失调以及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6.人造地球卫星

17.赫罗图

18.酸雨

19.黑洞

20.强子

21.基因工程

22.技术转移

23.克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24.简述哥白尼创立“日心说”的意义。(9分)

25.什么是光的波粒二象性?(7分)

26.生命起源的化学进程经历了哪四个阶段?请按出现顺序先后依次列出。(7分)

27.简述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三种类型各自研究的目的。(9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8.论述技术的特性。

29.论述我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归纳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时要遵循的行为规范。

2012年1月

1.近代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的成果是( )

A.建立经典力学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求实 2000.12 经济理论与实践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徐顺梨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摘 要]马克思说过: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正发生 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社会生产力系统(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结构)、社会 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303 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0)12-0032-02[收稿日期]2000-10-27 [作者简介]徐顺梨,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科技革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现代科技革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特别是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一、科学技术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综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技术革命,不仅使人类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起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生产的飞跃,而且使人类从农业经济社会步入到工业经济社会。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出现了电动机、内燃机,用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使人的体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解放,从而使社会的经济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这两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① 而20世纪中叶以来所发生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不但在内容上较之从前更为先进,而且其规模上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而是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现代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使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跃迁,并最终使科学技术本身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1、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系统加速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由于规模的宏大及成果物化为生产工具过程的加快,使生产工具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我们知道,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是由制造材料、结构、动力、操纵与控制四个要素来决定的。这四个要素的革新就形成生产工具系统的革新。在现代科技革命发生以前,生产工具系统中的操纵与控制要素还未发生过革命性的变革。而这次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却使生产工具系统的操纵与控制要素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出现了数控机 床、智能型机器、超级机器人、自动控制机器体系等等。现代生产工具的操纵与控制系统正在形成以电脑为核心,由电脑控制机取代人工对生产机器进行操纵与控制,从而使劳动者从手的解放、人力的解放发展到大脑的解放。这是生产工具系统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革命性的变革。 2、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对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对象无论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其一,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经历了从陆地资源到海洋资源,再到大气层资源,并且正在向外层空间资源扩展;其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合成新的物质材料,扩大劳动对象的来源,使劳动对象更加广泛。如非晶态金属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功能各异的新型玻璃材料等等。现在全世界人工合成材料已有800多万种,并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这意味着劳动对象已不再是生产过程的被动因素,而是变成了生产的推动者。在当代,劳动对象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者自身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机器人和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生产的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完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劳动者正朝着与智能型工具相适应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能型劳动者的方向发展,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已经从传统的机器体系中解放出来。现代化生产系统,直接从事生产的,只需要人数有限的工程师、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这就使得劳动者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劳动者高学历、高知识的趋势。据统计:在机械化初期,物化在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比为9∶1,而在现代高度机械化生产中则为1∶9。从9∶1到1∶9,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刚好对调了位置。 总之,现代科技革命通过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品质及其结合方式进行改造和综合,使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生产力的诸要素当中,从而使生产力系统发生革命性变革,并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结构达到空前优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自身的经济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全面的体现。据统计: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仅为5%-20%,到50-60年代,其比重上升为50%,80年代后则高达60%-80%。有的生产 部门,如电子工业部门则高达90%,有的甚至达到100%。 ② 2 3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一、单选 1、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是科学技术生产。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科管)科学技术。 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是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的一段生动描述。 4、为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拉开序幕的是惠特尼。 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6、邓小平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在1988年。 7、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8、“综合就是创造”是日本提出的科技立国的一个口号。 9、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学家是贝尔纳。 10、1979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所作的三喷注实验,找到了胶子存在的遗迹。 11、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在60年代中期,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方法,提出了层子模型。 12、目前,有些理论这家想建立称为“大统一”的理论,试图把弱-电-强统一起来。 13、目前世界上的高能加速器中最多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 1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高能加速器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5、银河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 16、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这一关系是勒维特发现的。 17、面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蓝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红端移动,这是多普勒效应。 18、广义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全新的理论,不仅正确地预言了日全食掠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会发生1.75角秒的偏折,而且完满地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说明的水星近日点每百年前移43角秒的现象。 19、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这些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一条很长的弱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正是板块的边界。 20、更深刻地认识影响所有时间尺度的地球演化的各种过程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 21、侏罗记、白垩纪属于中生代,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22、地球上,有30多万种植物,十几万种微生物,还有100多万种动物。 23、“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 2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模型,宣告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25、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动力是自然选择和自组织。 26、达尔文创立了进华论。他提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是自然选择。 27、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是根据恩格斯的:“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思想完成的,这位科学家是奥巴林。 28、提供“生命可以在原始汤中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生”证据的实验是米勒。

《现代科技与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 液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 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 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 eligot)首 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 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 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 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 知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信息材料旨在实现信息的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获取、存储和显示等功能使用,下列属于信息材料的是() A.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B.超大容量信息存储材料 C.先进磁性材料 D.激光晶体 参考答案 答案:ABC 2. 目前,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目前在全球迅速发展,下列哪些属于以疫苗为主的生物治疗()。 A、T细胞激活与调节 B、树突状细胞疫苗 C、溶癌病毒治疗 D、T细胞过继转移 参考答案 答案:ABCD 3. ( ) 指的是利用量子叠加或量子纠缠来获得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新型传感器。 A、生物传感器 B、位移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量子传感器 参考答案 答案:D 4. 量子材料指的是由于其自身电子遵循的量子力学规律而产生奇异物理特性的材料,下列不属于量子材料的是( )。 A.石墨烯 B.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C.铁基超导体 D.锂离子电池 参考答案 答案:D 5. 2009年,科技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启动国家 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以下哪个省市未被列入先期示范工作中:()。 A、山东 B、湖南 C、江苏 D、安徽 参考答案 答案:C 6. 目前,全球固体废物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是以下哪个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参考答案 答案:D 7. ()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 A、精准医学 B、再生医学 C、预防医学 D、康复医学 参考答案 答案:B 8. 关于重大慢性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大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 B.并发症危害大,疾病后期的致死致残率高 C.对人类健康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不会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答案:D 9. 深海生物资源主要是指生活在海洋大陆坡和洋底水深( )之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 A.小于200米 B.200~3000米 C.3000~5000米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人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那么,不健康的心理有哪些呢?我们都知道,不健康的心理容易导致情绪不稳。珍爱健康,远离多疑和欺骗,下面就随鞋业英才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竞争越来越强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下面几种心理问题是现在人常有的: 1、幼稚的思想 由于社会历练太少了,往往会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决定和预期的目标,结果自然会以失败告终,在失败过后可能会陷入到一种负面的思维当中,失去和身边人的沟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幼稚和封闭。还有一种同样的心理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关注,自愿扮演丑角,就算是毁掉了自己的形象也在所不惜,这种心态的后果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且还会打击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2、求败和自恋 有些人在经受了人生的低潮后就一蹶不振了,情绪陷入到低迷当中,就算有大好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都会害怕,因为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求败的心里,不敢再去想象成功了。而自恋的人则往往相反,他们已经到了自负和狂傲的地步了,几乎无视自己眼前的人,自己的感受都是最重要的,这种人到头来只会让更多的人讨厌他,远离他,最后还是会失败的。 3、多疑和欺骗

你有时候会发现你身边的哪个朋友改变了,变得你不认识了,有时候在你面前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在背后往往会说你的坏话,甚至是怀疑你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针对他的,时间久了或许还会涉及陷害你。不过他同样也没有好日子可以过,因为同事和朋友都会远离他。欺骗的东西就是谎言,如果让你欺骗过了一次,或许就不会有第二次了,时间久了,你身边的朋友就会开始厌烦你了。 4、自卑产生的报复 很多人由于出身或者是暂时的能力不足常常会陷入到自卑的情绪当中,长时间得不到别人认可的话,还会让他变得不敢和别人一起竞争,接连的失败会对对手产生敌意,甚至做吃很多出格的事情来报复自己的对手。如果陷入到这样的境地后,只会让自己的怒火变得更强,最后无法消散,自己活活被烧死。 以上就是鞋业英才网小编的解析了,希望小编的解析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巨大的潜能,通过心理调节把你心理的能量积聚起来,让你从心理上变得强大起来,你就能够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改造外在环境,获得更多的外在资源,成就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精)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1.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把科学进步与社会生产在技术基础上的变革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对社会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充分认识和推动现代科技革命,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钥匙。但是,我们不能赞同现代科技革命已经超越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归于消失的错误观点。 2.在人类历史上,反映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的技术进步,与反映对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科学进步,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有时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但并未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趋向一体化,因而产生了科学技术进步〈简称科技进步〉这一新范畴。它意味着,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在工艺上的应用为生产力的新的大飞跃创造了前提。本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中的革命变革与技术中的革命变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决定并形成表征科技进步在现阶段和未来阶段综合过程特点的“科学技术革命”〈简称“科技革命”〉的范畴。现代科技革命是我们时代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革命变革。我们应当花力气自觉地认识现代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同时,必须抵制用科技革命本身涵盖社会革命,或者将它与社会革命分离开来的错误倾向。事实上,科技革命必定有社会革命与其相适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了它同社会革命的联系,即一系列社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终于形成。现代社会辩证法表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先于科技革命,以创造保证实现科技革命的必要的社会条件,并用科技革命来发展和扩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先于社会革命,为社会革命准备物质前提,并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先后次序的不同,表现出现时代历史过程的多样性。其统一性至于,无论在哪种社会发展模式下,科技革命都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前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技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最重要内容。 3.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生产的关系。不能再简单地把科学归诸意识形式。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一体化和双向作用关系,使得在现代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学超前于技术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一)试题与答案

2016年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练习题 1、植物源农药一般分为()。 A、生物碱类 B、萜烯类 C、黄酮类 D、精油类 E、光活化毒素类 答案:ABCDE 2、下列哪些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 A、二氧化硫 B、粉尘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AB 3、下列哪些区域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 A、京津冀区域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ABC 4、下列()为严格的共生关系。 A、蜂鸟与产蜜植物 B、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C、人与大肠杆菌 D、欧洲野兔与粘液瘤病毒 答案:B 5、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经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产品。 A、A级 B、AA级 C、B级 D、BB级 答案:B 6、现代生物防治按照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经典生物防治、()以及保护型生物防治。 A、增强型生物防治 B、辅助性生物防治 C、淹没式生物防治 D、自然型生物防治 答案:A 7、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LP认证,兽药()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A、GGP B、GBP C、GMP

D、GSP 答案:C 8、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有程度高,以种子植物为例,特有物种达到()。 A、80% B、52% C、15% D、5% 答案:B 9、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 A、15微克/立方米 B、35微克/立方米 C、75微克/立方米 D、95微克/立方米 答案:B 1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 A、细颗粒物 B、可入肺颗粒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答案:B 11、互联网采用()。 A、面向连接 B、无连接 C、电路交换 D、分组交换 答案:BD 12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 A、数据收集 B、传输网络 C、应用 D、TCP/IP 协议 答案:BCD 13、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大,TCP/IP 协议始终不变带来新的问题,表现在()。 A、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B、网络可扩展性差 C、网络缺乏隔离能力 D、新的应用领域受限制 答案:ABC 14、互联网的演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现?()。 A、演化法 B、共享法 C、重叠法 D、革命法 答案:ACD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公务员在线教育试题和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 第1题 网络所产生的数据价值将随着网民数量增多而降低。 对 错 第2题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被期待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飞跃。 对 错 第3题 生态供给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生态系统容量或承载能力的有限特征,表明生态足迹不可能无限增加。 对 错 第4题 为了支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持科技前沿领域的竞争力,各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增加理工科学生数量,保证工程领域劳动力的供应。 对 错

第5题 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学生主要流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对 错 第6题 相同质量的汽车,在相同的工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则说明动力系统的效率越高。 对 错 第7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科技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对 错 第8题 生化制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物质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复杂的制造过程,例如培养、发酵及纯化等工艺,制备成药品。 对 错 第9题 现代战争叫信息战,发射导弹需要信息,防御导弹需要信息,对地

观测侦查需要信息,定位也需要信息。 对 错 第10题 北京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之一。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我国是一个()。 A、资源丰富国 B、资源贫瘠国 C、人均占有量大 D、都不是 第2题 2012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其他专家所做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希望回国。调查发现,90%的中国海归称()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 A、环境因素 B、经济机会 C、食品安全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单选)

1.一、单选 1、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是科学技术生产。 2、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科管)科学技术。 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是马克思对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的一段生动 描述。 4、为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拉开序幕的是惠特尼。 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6、邓小平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在1988年。

7、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8、“综合就是创造”是日本提出的科技立国的一个口号。 9、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学家是贝尔纳。 10、1979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所作的三喷注实验,找到了胶子存在的遗迹。 11、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在60年代中期,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发展了计算方法,提出了层子模型。 12、目前,有些理论这家想建立称为“大统一”的理论,试图把弱-电-强统一起来。 13、目前世界上的高能加速器中最多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 1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高能加速器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5、银河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 16、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它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这一关系是勒维特发现的。 17、面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蓝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红端移动,这是多普勒效应。 18、广义相对论是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全新的理论,不仅正确地预言了日全食掠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会发生1.75角秒的偏折,而且完满地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说明的水星近日点每百年前移43角秒的现象。 19、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这些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一条很长的弱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正是板块的边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