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2-3章(附答案)

第1-2-3章(附答案)

第1-2-3章(附答案)
第1-2-3章(附答案)

第一章练习答案

提示:单选题第22小题A选项更改为:20世纪60年代

一、1、剩余产品2、制成品3、对外贸易量4、贸易统计5、外贸总额在GDP中

6、净出口

7、专门贸易

8、交换比价

9、贸易平衡10、各类商品

11、世界出口总额12、是否有第三国参与13、EDI 14、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二、1、√2、х3、х4、√5、√

6、√

7、√

8、√

9、√10、х

11、х12、√13、х14、√ 15、√

三、1、D 2、D 3、B 4、A 5、B

6、D

7、C

8、B

9、D 10、B

11、A 12、D 13、D 14、D 15、A

16、A 17、B 18、B 19、D 20、C

21、C 22、A 23、B 24、B 25、A

26、A 27、A 28、A 29、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

1、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行为;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工业革命促进贸易、交通、经济结构、贸易方式发展,政府作用加强;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波动和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并不是一直稳步上升,而是经历了一个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按其发展历程,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由贸易为主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

2、18世纪60年代后,欧洲各国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对世界贸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大工业得以广泛建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可供交换的产品空前增加,国际贸易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铁路、轮船、汽车以及电报、电话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体,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加便利和快速。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工业的比重大幅度攀升,工业品生产的大幅增加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工业原料和制造品作为贸易商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机器设备和金属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增大。工业革命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进步。样品展览会和商品交易所取代了国际定期集会,根据样品签订合同开始被广泛接受;期货交易也已经出现。信贷、汇票和票据等贸易支付手段也产生了。与此同时,为国际贸易服务的组织也日趋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等。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由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已经形成。

3、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所以国际贸易也可以称为世界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实物商品和有形商品的交换,即国家或地区之间买卖原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增强,国际贸易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当代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实物商品的交换,还包括服务和技术等非实物商品、无形商品的交换,并且这些非实物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

4、进口(Import) 与出口(Export)。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与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是贸易国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时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对外贸易额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货物贸易量指标可以剔除价格变动等因素对实际贸易规模的影响,准确反映货物贸易的实际规模。贸易条件:如果某一时期内一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则表明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也就是说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仅可以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还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Dependency),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也称货物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也称劳务贸易或服务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5、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长期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输出到了国外,得到的只是资金积压。再者,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还会造成同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张。而贸易逆差也并非坏事,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逆差通常是难免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中国为例)

6、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仅可以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还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7、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由贸易为主流,保护贸易仍然广泛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

8、第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试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第三阶段: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和稳步发展的阶段;第四阶段:以WTO规则为基础改革外贸体制。

第二章练习答案

提示:1、填空题第5题改为: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曲线是_______ 原点的。第12题将“一个”改为“一国”;2、判断题第11题加一句:依据比较优势理论;3、单选题最后4题的题目序号应该为:29、30、31、32,第29题D 选项改为:李斯特。

一、1、相对价格弹性 2、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3、低于 4、生产可能性曲线5、凹向

6、专业化

7、要素禀赋

8、要素密集度

9、劳动 10、要素禀赋(H-O )

11、均等 12、丰富 13、较小 14、要素禀赋 15、增加

16、贸易增加货币 17、汉密尔顿 18、幼稚产业

二、 1、√ 2、√ 3、х 4、√ 5、х

6、х

7、√

8、х

9、х 10、√

11、√ 12、х 13、х 14、√ 15、х

16、√ 17、х 18、х 19、√ 20、√

三、1、D 2、D 3、D 4、D 5、C

6、D

7、B

8、A

9、D 10、A

11、B 12、C 13、C 14、C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21、A 22、A 23、C 24、C 25、D

26、B 27、B 28、B 29、D 30、D 31、D 32、 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

1、 如图:

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为b+d ,外国贸易净利得为m ,本国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本国P

P e

P w e

Q Q P P S E S x S f D D m D f

E w E f P f e P w e P e P f e Q p Q c P w e Q w e

Q f c Q f p Q e Q f e 进口量

出口量 c

a

b d b+d m f h m e Q

国内均衡价格与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 e —P w e ),外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外国国内均衡价格和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 w e —P f e ),由于(P e —P w e )>(P w e —P f e ) ,则有 (b+d )> m ,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多于外国贸易净利得。本国进口需求曲线D m 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小),外国出口供给曲线S x 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大),由此决定贸易后本国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外国价格变动幅度。因此,贸易利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最终取决于两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一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越小,该国的贸易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就越陡峭,贸易后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贸易利得就越多;反之则反之。

2、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成本。即使一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也就是没有绝对优势,只要两种商品的成本差异不同,两个国家依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3、我们用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来看国际均衡价格水平的确定。如图所示,RD 表示X 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相对需求曲线下降的趋势表示了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即当X 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X 产品购买量,减少Y 产品购买量,因此X 产品的相对需求量上升。图中的RS 表示X 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表明随着X 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上升,世界的相对供给量呈阶梯式上升。X 产品的相对国际均衡价格由X 产品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交点决定,图中的交点为E ,对应的X 产品相对均衡价格为(P X w / P Y w )E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本国只生产X ,外国只生产Y 。

4、如图所示,本国从A 点出发,向右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尽量更多的生产X 产品,减少Y 产品的生产,但生产X 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增加,X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增大,X 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外国从F 点出发,向左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尽量更多的生产Y 产品,减少X 产品的生产,但生产Y 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增加(也就是X 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减少),Y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增大(X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缩小),X 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越来越低;最终,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进程在两国X 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恰好相等时为止,这一共同的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后相对国际均衡价格P X w / P Y w 。即:MRT MX = MRT MY = P X w / P Y w 。两国的消费水平不再像封闭条件下那样依X 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P Y w / P X w

P X / P Y RD (P X w / P Y w )E X 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X+X*)/(Y+Y*) RS P X */ P Y *

(L/ R X )/(L*/R Y *) E

赖于各国的生产可能曲线上,而是依赖于国际均衡价格线,两国无差异曲线分别与国际均衡价格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国际均衡价格P X w / P Y w 。即:MRS AT = MRS FT = P X w / P Y w 。

在国际均衡价格P X w / P Y w 水平上,通过彼此交换,两国可以在离原点更远的无差异曲线上实现更多的的消费,两国福利均有改进。

本国贸易平衡条件为:HM X ·P X w = HA T ·P Y w

外国贸易平衡条件为: JF T ·P X w = JM Y ·P Y w

5、所谓机会成本不变,即在生产可能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 产品所放弃的Y 产品产量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所谓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 产品,必须放弃更多的Y 产品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曲线是凹向原点的。与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不同,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上两国不可能实现完全分工,本国虽专业化生产X 产品,但仍需生产较少的Y 产品,外国虽专业化生产Y 产品,但仍需生产较少的X 产品,其根本原因是,在各国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过程中,该产品机会成本的上升使该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彼此接近对方国内相对价格,两国该产品相对价格一旦相等(国际均衡价格),各国扩张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进程也就终止了。

6、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本国工资w 和利率r 的相对价格w/r 低于外国,则本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外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给定任一相同的要素价格w/r ,在该要素价格下,X 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小于Y 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那么商品X 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商品Y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则是由要素供给比例、即要素禀赋不同决定的。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7、某一商品(劳动密集产品X )的相对价格上涨,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实际价格或实际报酬(工资率)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利率)则下降。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叫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 -X Y

Y

X

A ●·●·●· ● A T

F T F ● ● M X M Y P X w / P Y w

P X w / P Y w H

J

Samuelson Theorem),它是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引申。由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结论,即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意味着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8、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金银货币就是财富;(2)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国内的流通领域只能改变财富的分配,不能增加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货币量,增加财富;(3)必须保持贸易顺差,才能保证更多的货币流入本国;(4)国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早期重商主义也称重金主义,流行于15~16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 1554-1612),他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本国货币,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主张“多卖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流行于16~17世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他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手段,但必须保证贸易顺差。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9、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通过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产业的学说。李斯特认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古典学说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未予以重视。李斯特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提出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产业,以免税或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他主张保护的对象是将来有前途的幼稚产业,而农业、没有竞争对手的工业和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则不需要保护。他提出的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本身还是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应慎重使用这一理论,如,在保护幼稚产业时,政府强制性地把资源部分地从出口优势部门转移出来,最终损害了出口的增长;如果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制造业缺乏比较优势的话,一段时间的保护并不能为制造业创造出竞争力,反而使低效率的制造业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再要取消保护就困难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护政策的实践并没有缩短与发行达国家的收入差距。

第三章练习答案

提示:1、题目序号不规则的用红色标出;2、单选题第18题A选项改为:研究和开发密

集型产品;单选题第26题改为:以下哪项不属于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单选题第29题改

为:以下哪项不属于支持保护贸易的理由。

一、1、南北贸易2、外部3、产业内4、历史或偶然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或的市场份额11、自由贸易政策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14、出口替代政15、规模经济16、最优关税

二、1、√2、√3、√4、√5、√6、х7、√8、√9、

10、11、12、13、√14、√15、х16、х17、х18、√19、х20、√21、√22、√23、х

三、1、D 2、B 3、A 4、C 5、D 6、C 7、C 8、A 9、

A 10、D 11、D 12、D 10、A 11、

B 12、A 13、B 14、D 15、B 16、

C 17、C 18、A 16、B 17、B 17、C 18、B 19、A 20、

D 21、D 22、D 23、A 23、D 24、B 25、B 26、D 27、B 28、C 29、C 30、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

1、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裕,因此发达国家成为资本密集的制成品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劳动相对丰裕,发展中国家则成为劳动密集的初级产品净出口国。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贸易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大部分贸易发生在电子、通讯设备、机械、化工、运输工具等行业内部,甚至出现了一个国家在同一产品系列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品内贸易(Intrapruducts Trade)的现象。

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贸易形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现实中两个国家的贸易往往同时存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这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小,那么两国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大,那么两国的贸易就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2、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效率的原因,他认为产业聚集的效率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厂商的集中能促进专业化设备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第二,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余劳动力市场的共享。第三,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外溢。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商业中心的便利;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寻找成本,刺激行业总需求。新增长理论认为,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行业学习曲线表现出来:随着行业整体知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有助于行业中各个厂商生产成本的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有动态收益递增的特征,行业的历史累积产出越大,则行业中各厂商的产品单位成本也就越低。总之,当一个行业的厂商大量在一个地区聚集时,尽管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规模不大,但行业规模扩大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够降低该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成本。

3、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与它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最初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外部规模经济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生产率比别国提高的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此外,一国一旦形成了某种生产格局,改变是不容易的,因为国内知识和技术外溢会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要成本增长的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这种生产格局就会有利可图而继续存在。因此,历史在决定一国长期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一些已经形成的专业化模式继续下去,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被“锁定”在某种不愿意的专业化模式中。

4、如图所示,我们先看贸易前。假定本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既定的,垄

断竞争行业中的厂商

数量越多,每个厂商

的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平均成本就越高,因此行业成本曲线CC 1线

向右上方倾斜;与此同时,厂商数量越多,

相似而又有差异的产品种类就越多,竞争

就愈激烈,行业价格就越低,因此行业价格线PP 线向右下方倾斜,行业中均衡的厂商数量为N 1,均衡价格为P 1。因此,在封闭条件下,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较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有限,这些厂商向市场提供有限的几种差异化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较少。

再看贸易后。如果本国和外国相互开放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产品的销售量扩大,行业成本曲线由CC 1下移至CC 2,厂商数量增加至N 2,均衡价格下降至P 2,本国可以更廉价地同时出口和进口更多的差异化产品。因此,在开放条件下,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导致两个国家原有的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更多的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它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差异化产品大大增加,产品价格成本C 、价格P 厂商数量N

CC 1 CC 2 PP

1 2 P 1

P 2 N 1 N 2 贸易前 贸易后

也降低了,因此每个国家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都提高了。

5、林德(Staffan B·Linder)的重叠需求理论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会较少。

6、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生产,其他国家的需求会先于模仿产品而出现,由于模仿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时间差距,在这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模仿国的规模经济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创新国的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它就变得标准化了,然后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力大规模生产该产品,产品的生产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间转移。

7、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各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在两国没有贸易时,各国的生产是由国内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决定的,本国有生产X的比较优势,外国则有生产Y的比较优势。技术外溢会有可能导致不同结果:一种情况是,本国原有生产商品X的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X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国生产商品X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结果发挥了本国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本国的长期增长。另外,商品X本来就是外国相对劣势,在两国实行分工和贸易后便不再生产。本国多生产X可以使外国的进口价格下降,也有利于外国。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外国生产商品Y的技术比本国先进,本国从外国学到这种技术并用此来改进发展其本来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Y。对本国来说,这种技术引进的结果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但对外国来说则是一种威胁和竞争。如果本国生产Y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的资源,对本国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

8、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1)在国内充分就业时,如果扩大出口,就应相应地增加进口,以避免出现因过渡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或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时才能实现。(3)虽然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但如果为了追求顺差而不加节制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会导致关税、非关税壁垒盛行,发生各种贸易战,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略性贸易论的局限性:(1)它未就政府的贸易干预和补贴给出任何通用的解决方法;(2)它的实现有赖于一系列严格苛刻的限制条件。除了产业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这两个条件外,还要求政府必须有齐全准确的信息、接受补贴的企业必须给予配合、市场需求旺盛且目标市场不会诱使新厂商加入、其他国家不会采取报复措施等等。(3)它采取进攻性的保护措施,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

9、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10、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自由贸易的收益主要来自竞争带来的效率改进;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还体现在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学习、模仿和革新的机会;为了防止政府的贸易政策为利益集团所控制,在没有最优选择的情况下,自由贸易政策是次优选择。

11、某种商品的进口大国设置一定程度的关税会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本国不利于外国的方向转化,使国内实际收入最大化,这种程度关税也叫最优关税。如图: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它主要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净福利=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也就是图4.2(a )的a -(a +b +c +d )+(c+e )=e -(b +d )。当e >b +d 时,征收关税能使该大国的福利增加b +d ,当e <b +d 时,征税会使该国福利减少。

价格

数量 进口数量

12(a )本国市场 (b )本国进口市场

2

第二章 综合训练

第二章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答案) 1.三极管内有三个区,即区、区、区;有两个PN结,即结和结。 2.三极管发射区掺杂浓度较,以利于发射区向基区发射载流子;基区很薄,掺杂,以利于载流子通过;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以利于收集载流子。 3.晶体三极管有多种分类方法,以内部三个区的半导体类型分有型和型;以工作频率可分为管和管;以用途可分为管和管;以半导体材料可分为管和管。 4.三极管内电流分配关系是。当I B有一微小变化时,就能引起I C有较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三极管的作用。 5.当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正偏时,它就处于状态;当两者都反偏时,它处于状态。 6.三极管的三种联接方式是、和。 7.电流放大系数β是衡量三极管的能力的重要指标。β值太大,则三极管的差;β值太小,则三极管的差。、 8.场效应管又称为极型三极管,它是用控制,所以是控制型器件。 9.晶体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 CEO随温度的升高而,由于硅三极管的穿透电流比锗三极管的要,所以材料三极管的热稳定性要好。 10.一般情况下,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 11.对于NPN型三极管,放大时其三个极的电位关系是,饱和时三个极的电位关系是;对于PNP型三极管,放大时其三个极管的电位关系是,饱和时三个极的电位关系是。 12.某NPN型三极管,若:①V BE>0,V BE< V CE,则管子是状态;②V BE<0,V BE< V CE,则管子是状态;③V BE>0,V BE >V CE,则管子是状态。 13.某PNP型三极管,若:①V BE<0,V BE> V CE,则管子是状态;②V BE>0,V BE> V CE,则管子是状态;③V BE<0,V BE< V CE,则管子是状态。 14. 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显示在一定的下,和间的关系;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下,和间的关系。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人眍,即区、区和区。 15.绝缘栅场效应简称管,可分为型和两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组成的,所以可用两个二有管构成一只三极管。() 2.晶体三极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场效应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3.晶体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 CEO越小,其温度稳定性越好。() 4.当三极管的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5.一只晶体三极管的I B=0.04mA,I C=0.36mA,则其I E=0.32mA。() 6.只要电路中三极管的I C

高中数学 第2章《框图》第二章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选修1-2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数学 第2章《框图》第二章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选修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顺序结构、流程结构、循环结构 C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流程结构、 D 、流程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 2.下图给出的是计算20 1614121++++ 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画工序流程图类似于算法的流程图。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在工序 流程图中可以出现循环回路C. 工序流程图中的流程线表示相邻工序之 间的接关系D.结构图中基本要素之间一般为概念的从属关系或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4.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一个程序的算法步骤是可逆的 B 、一个算法可以无止境地运算下去的 C 、完成一件事情的算法有且只有一种 D 、设计算法要本着简单方便的原则 5、给出以下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 A.求输出a,b,c 三数的最大数 B. 求输出a,b,c 三数的最小数 C.将a,b,c 按从小到大排列 D. 将a,b,c 按从大到小排列 第5题目 第6题

6、右边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数x 的奇偶性: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 A.m=0 7、右边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A.17 8. 下列哪个不是算法的特征() (A )抽象性 (B )精确性 (C )有穷性 (D )惟一性 9. 下列给变量赋值的语句正确的是() (A )3:=a (B )a +1:=a (C )a :=b :=c :=3(D )a :=2b +1 10.阅读下列程序: 输入x ; if x <0,then y :=32+π ; else i f x >0,then y :=52+-π ; else y :=0; 输出y .如果输入x =-2,则输出结果y 为() (A )5+π(B )3+-π (C )5+-π (D )3+π 11、在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输出S 的值为() (A )3 (B )7 (C )12 (D )17 12.程序框图中的判断框,有1个入口和( )个出口. (A )1(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综合训练(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某县教育局为了解本县今年参加一次大联考的学生的成绩,从5000名参加今年大联考的学生中抽取了2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5000名学生是总体 B. 25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样本容量是250 D. 每一名学生是个体 2.某连队身高符合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标准的士兵共有45人,其中18岁-19岁的士兵有15人,20岁-22岁的士兵有20人,23岁以上的士兵有10人,若该连队有9个参加阅后的名额,如果按年龄分层选派士兵,那么,该连队年龄在23岁以上的士兵参加阅兵的人数为() A. 5 B. 4 C. 3 D. 2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②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③回归分析是对具有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④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A. 频率/样本容量 B. 组距×频率 C. 频率 D. 样本数据 5.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23与26 B. 31与26 C. 24与30 D. 26与30 6.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Ⅰ营区,从301到495住在第Ⅱ营区,从496到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 A. 26, 16, 8, B. 25,17,8 C. 25,16,9 D. 24,17,9 7.某学校为了调查高三年级的200名文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采取了两种抽样调查的方式:第一种由学生会的同学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调查;第二种由教务处对该年级的文科学生进行编号,从001到200,抽取学号最后一位为2的同学进行调查,则这两种抽样的方法依次为() A. 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D.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8.一批灯泡400只,其中20 W、40 W、60 W的数目之比为4∶3∶1,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产生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三种灯泡依次抽取的个数为() A. 20 ,10 , 10 B. 15 , 20 , 5 C. 20, 5, 15 D. 20, 15, 5 9.(2014?湖南)对一个容量为N的总体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选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

第二章 第二节 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编制人:刘海波复核人:吕顺使用时间:2012 年 10 月日编号:7 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 思维导航:从生活中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体验它们的影响因素。 一、合作学习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35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二、课堂小练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 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逻辑学各章练习题附答案

逻辑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堂上操练】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 2.p← q3.有S不是P 4.(p∧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 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4.我们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① 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 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 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路,所以,某案犯是从陆路逃跑。 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凡优秀的电影都具有感人的力量,《刘三姐》是优秀的电影,所以,《刘三姐》具有感人的力量。 8.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半途而废,或者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只能坚持下去。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路,所以,某案犯是从陆路逃跑。

第2章 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经济数学基础第2章导数与微分第一章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第一节典型例题 一、极限计算 例1求极限lim n n n n n →∞ ++ -+ 2 2 1 254 解:原式= ++ -+ →∞ lim n n n n n 2 2 1 254 = ++ -+ →∞ lim n n n n n 1 11 2 54 2 2 = 1 2 例2求极限lim x x x x → - -+ 1 2 2 1 32 解:lim x→1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2 11 1 32 11 12 1 2 11 12 2 - -+ = -+ -- = + - = + - =- →→ lim ()() ()() lim 例3求极限lim sin x x x → -+ 11 2 解:lim x→0 11 2 -+ x x sin=)1 1( 2 sin )1 1 )( 1 1( lim 0+ + + + + - →x x x x x =lim x→0 x x sin2× lim x→0 - ++ 1 11 x= ) 2 1 ( 2 1 - ? =4 1 - 例4求极限lim() x x x →∞ + - 1 1 2 1 解:lim() x x x →∞ + -= 1 1 2 1lim() x x x →∞ - 1 1 2 lim() x x →∞ - 1 1 2 =+ - →∞ -? - lim()() x x x 1 1 2 2 1 2lim() x x →∞ - 1 1 2

经济数学基础 第2章 导数与微分 =+-? ???? ?→∞--lim()x x x 11221 2 lim() x x →∞-1121 e 21?=-e 1= 二、函数的连续性 例1讨论函数?? ???>+=<=0 2100e )(x x x a x x f x 在x =0处的连续性,并求函数的连续区间. 解:因为 a f x x x x ==+=+-→→)0(,1)21(lim ,1e lim 0 ,所以1 )(lim 0 =→x f x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不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 间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0()0,(+∞?-∞.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连 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 三、函数的可导性 例1设函数 f x ax b x x x ()=+>≤???002 若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且可导,应如何选取系数a b ,? 解:因为0 )0(,)(lim ,0lim 0 20 ==+=+-→→f b b ax x x x 所以当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 又因为0 )(lim )0()0(lim lim )0(2 000=??=?-?+=??='---→?→?→?-x x x f x f x y f x x x '===+→→+ +f y x a x x a x x ()lim lim 000?????? 所以当a =0,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可导.

第二章--导学案(学生)

第二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导学案 一共价键 1.本质 在原子之间形成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 具有和。 3.分类 分类依据类型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σ键电子云“头碰头”重叠π键电子云“肩并肩”重叠 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 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单键原子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双键原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三键原子间有三对共用电子对 特别提醒(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离子键。 (2)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4.键参数 (1)概念 (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①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② 5.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如CO和N2。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共价键的成键原子只能是非金属原子( ) (2)在任何情况下,都是σ键比π键强度大( ) (3)在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化学键( ) (4)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 (5)s-s σ键与s-p σ键的电子云形状对称性相同( ) (6)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 (7)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 (8)碳碳三键和碳碳双键的键能分别是碳碳单键键能的3倍和2倍( ) (9)键长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半径之和( ) (10)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 2.N≡N键的键能为946 kJ·mol-1,N—N键的键能为193 kJ·mol-1,则一个π键的平均键能为__________,说明N2中________键比________键稳定(填“σ”或“π”)。

电路各章习题及答案

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举例说明什么是测控? 答:(1) 测控例子: 为了确定一端固定的悬臂梁的固有频率,我们可以采用锤击法对梁进行激振,再利用压电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波形记录器记录信号波形,由衰减的振荡波形便可以计算出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2)结论: 由本例可知:测控是指确定被测对象悬臂梁的属性—固有频率的全部操作,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激振、拾振、记录、数据处理等,获取悬臂梁固有频率的信息的过程。 2. 测控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答:测控技术的任务主要有: 通过模型试验或现场实测,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测控,进行设备强度校验,提高产量和质量; 监测环境振动和噪声,找振源,以便采取减振、防噪措施; 通过测控,发现新的定律、公式等; 通过测控和数据采集,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测、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 3. 以方框图的形式说明测控系统的组成,简述主要部分的作用。 测控系统方框图如下:

(2)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传感器是将被测信息转换成某种电信号的器件; ●信号的调理是把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和处理的形式; ●信号处理环节可对来自信号调理环节的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滤波 和分析; ●信号显示、记录环节将来自信号处理环节的信号显示或存贮。 ●模数(A/D)转换和数模(D/A)转换是进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相互转换,以 便用计算机处理。 4.测控技术的发展动向是什么? 传感器向新型、微型、智能型方向发展; 测控仪器向高精度、多功能、小型化、在线监测、性能标准化和低价格发展; 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向计算机为核心发展; 5. A precise optional signal source can control the output power level to within 1%. A laser is controlled by an input current to yield the power output. A microprocessor controls the input current to

运动训练学

关键字: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 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 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8.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推进竞技体育发展. @ 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不良心绪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 基础强化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 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外耳道、虹膜 B. 鼓膜、瞳孔 C.耳蜗、视网膜 D.咽鼓管、脉络膜2. 2016年5 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 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 D.水中荷花的倒影 S3?图第J題图 3?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I处可补充的现象() A.镜子中的“自己” 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Z 1 B . Z 2 C . Z 3 D . Z 4 5.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 确的是() ABC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D

6.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 ,如图所示。演奏 过程中,她不断变 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 琴弦的振幅 9?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 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 A. 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 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 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 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10?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 茂现昆里 B.例车宙达 C.趙声豉清洗机 D.真空罩中 的闹钟 * 7?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纠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 别是( ) A.远视 凹透镜 B. 远视 凸透镜 C. 近视凹透镜D.近视凸透镜 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 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第9 Mffl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与课后分类作业

七星关区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组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2.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二、新课引入 1.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米,现准备在地面的 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 都相同,根据这一情境,结合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你能根据条件列 出关于这个量的什么关系式? 如果设所求的宽度为x m,那么你能列出的方程为: 2.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 继续找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如果设中间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余4个数分别为 你列出的方程是: 3.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 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cm,你列出的方程是: 三、探究新知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议一议” 写出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 观察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1.只含有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我们把(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分别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和.练习巩固: 1.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是 (1) ax2+bx+c=0;(2)2(x2-1)=3y; (3)2x2-3x-1=0; (4)1 x2 - 2 x =0; (5)(x+3)2=(x-3)2; 2.将方程(2x+1)x=(3x-2)x+2化简整理写成一般形式后,其中a= 、b= 、c=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他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通过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新的层次把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原有的两个层次紧密地联接了起来。 对众多的竞技项目予以科学的分类,是构筑项群体系,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田麦久等于1983年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畴和应用价值,选择了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以及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这样三个主要分类标准,建立了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而且在各个体系中所划分的项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技术动作都属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又都是通过裁判员给分的方式而评定其运动成绩的高低的。椐此又选定了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首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众多竞技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于1998年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体能主导类项群 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

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快速力量想项群 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速度性项群 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耐力性项群 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及铁人三项等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群 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必修二化学第二章 导学案

2.1.1 化学能与热能(一) 导学案 【学习目标】2min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3.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指导自学】6min 1. 什么是化学键?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 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3. 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合作探究】20min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吗?(课本P32 思考与交流) 2. 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和新化学键的过程。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不相等。 3.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并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教师点拨】5min 1. 2H→H2中的能量变化,说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因素。 【课堂小结】2min 【当堂检测】10min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2. 放热反应一定是() A.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少 B.贮存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整理)各章习题附答案定稿.

第1章税收筹划导论 3.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08年美国经济学保守派试图在伊拉克率先推行所得税单一税,同时还要废除房地产、汽车销售、汽油和一流豪华宾馆饭店税以外的所有税收项目。这对该国的企业税收筹划有什么影响?如果伊拉克政府对个人和企业所得统一征收15%的所得税,你有什么跨国税收筹划方法?伊拉克会不会成为新的国际避税地? 答:实行单一税制,不仅会减少伊拉克纳税人在本国进行税收筹划的可能和空间,而且,还会影响伊拉克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伊拉克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伊拉克政府如果仅对个人和企业所得统一征收15%的所得税,将会吸引国外众多跨国公司在其境内设立控股子公司,并将全球收入大量地转移至该子公司。从而,伊拉克将成为一个新的国际避税地。 4.假设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广州为33%,在深圳为15%。广州的A公司(内资企业)销售一批产品给惠州的C公司,有以下两种方案:一是直接销售,总销售额为1000万元,成本费用为800万元,利润为200万元;二是将产品以850万卖给深圳的关联企业B公司,B公司再将产品以1000万元卖给C公司。请问A公司应采用哪种方案?这一筹划方法是基于什么原因? 答:方案一.应纳税款=200×33%=66(万元) 方案二. 应纳税款=(850-800)×33%+(1000-850)×15%=39(万元) 采用方案二可以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27万元。 这一筹划方法是利用地方税收差别待遇引致的税率差异来进行的。 第2章税收筹划的类型与范畴 练习题 5.某投资开发公司2006年有两个投资项目,一是5年期国债,到期年利率为3.14%;二是五年期的铁路建设债券,年利率为3.65%。从税后收益来考虑,应该投资哪个项目? 答:我国国债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而铁路建设债券的利息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即税后年利率为3.65%×(1-33%)=2.45%。虽然铁路建设债券的名义年利率高于国债,但实际税后利率要低于国债利息0.69%(3.14%-2.45%)。当铁路建设债券的年利率达到3.14%÷(1-33%)=4.69%时,才能与国债的税后收益相等。 2008年,我国已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在2008年以后,当其他债券的年利率达到3.14÷(1-25%)=4.19%时,才能与国债的税后收益相等。 6.某公司(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有一单独地下建筑,造价约600万元。2005年初,该公司就其用途有三种考虑:一是作为生产车间,每年可生产产品50万元,需要支付员工工资6万元;二是当仓库,替另一公司存放货物,每年可收保管费46万元,同时支付员工工资2万元;三是出租给另一公司,每年可收取租金44万元,不需要支付任何工资费用。请计算该公司当年的企业所得税前收益。 在2005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财税【2005】181号),对地下建筑应纳房产税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请上网查找并

推荐-数学3必修第二章统计综合训练B组及答案 推荐 精

(数学3必修)第二章 统计 [综合训练B 组] 一、选择题 1 数据123,,,...,n a a a a 的方差为2σ,则数据1232,2,2,...,2n a a a a 的方差为( ) A 2 2σ B 2σ C 22σ D 24σ 2 某初级中学有学生270人,其中一年级108人,二、三年级各81人,现要利用抽样方法取10人参加某项调查,考虑选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方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时,将学生按一、 二、三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1,2, ……,270;使用系统抽样时,将学生统一随机编号1,2, ……,270,并将整个编号依次分为10段 如果抽得号码有下列四种情况: ①7,34,61,88,115,142,169,196,223,250; ②5,9,100,107,111,121,180,195,200,265; ③11,38,65,92,119,146,173,200,227,254; ④30,57,84,111,138,165,192,219,246,270; 关于上述样本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都不能为系统抽样 B ②、④都不能为分层抽样 C ①、④都可能为系统抽样 D ①、③都可能为分层抽样 3 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数与频数如下:[25,25 3),6;[25 3,25 6),4;[25 6,25 9),10;[25 9,26 2),8;[26 2,26 5),8;[26 5,26 8),4;则样本在[25,25 9)上的频率为( ) A 203 B 101 C 21 D 4 1 4 设有一个直线回归方程为2 1.5y x =-,则变量x 增加一个单位时( ) A y 平均增加1.5个单位 B y 平均增加2个单位 C y 平均减少1.5个单位 D y 平均减少2个单位 5 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4 8.4 9.4 9.9 9.6 9.4 9.7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 A 9.4,0.484 B 9.4,0.016 C 9.5,0.04 D 9.5,0.016 二、填空题 1 已知样本9,10,11,,x y 的平均数是10,则xy 2 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25,则该组的频数为__________

第二章 第一节 导学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分析】 1.重点: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难点:①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②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①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31-32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②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标注出来,以便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五.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 【达标检测】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