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光现象

1.光的色彩

光源: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等

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色散:白光色散成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规律: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黑色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2.不可见光

红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特性:1)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烤箱、红外线诊断等

2)穿透能力强—→应用:红外线遥感

3)可以进行遥控—→红外线遥控器

紫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特性:化学作用强—→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等

荧光效应强—→应用:紫外线验钞,紫外线路标、警示牌,鉴别古字画

生理作用—→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灭蚊器等

3.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

例证: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

真空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

4.平面镜

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

物与像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物点与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作图:用对称点找像点,用虚线将像点连接起来

虚像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

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

不能被平面镜后的物体挡住

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危害: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5.光的反射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物理名词: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

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类型: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

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发生的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现象的应用:角反射器、巨型反射式望远镜、潜望镜、人造月亮等

习题

一、填充题

1.光在真空中1s要传播____米,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1.5×108千米,则太阳光照到地面要____时间。

2.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____改变,光的传播方向____改变。(填“一定”、“不一定”)

3.斜插入水中的铅笔,从边上看似乎____偏折了,这是由于光从___进入___时,发生了___现象的缘故。

4.太阳光射向地面的路线实际是____,这是因为大气层__________。

5.在硬纸板上穿一小洞往外看时,眼睛离洞近时观察比远离洞观察时看到的范围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5.电影院里的银幕是用粗布制成的,因为它能发生_____而使电影院中的每一个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大城市中建筑的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幕墙,由于太阳光发生____,使附近的住宅受到较强的光照射而不能很好地工作和休息,形成一种新的城市污染。

6.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

7.早晨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现要使光线照亮竖直的井底,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度,过一段时间太阳升起了,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20°才可照亮井底,此时太阳光和水平面的夹角为___度。

8.检查视力时,人应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米,但房间的长度太小只有3米,现在房间的两边分别挂视力表和平面镜,

则人背对视力表___米可通过平面镜测量视力。

9.___、___、___叫色光的三原色,太阳

光经过红玻璃透射到一块白色屏幕上,则屏幕呈___颜

色,若屏幕是块蓝布,则呈___颜色。

10.如图容器的侧壁B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底部

的A处形成一个亮斑,当向容器内加水至CD处时,亮斑

在A的___,若水加到EF处,则亮斑在A的___。(“左

处”、“右处”、“原处”)

11.如图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的夹角是30°,

如果光线经M与N两平面镜反射后,沿原入射光线的光路

30°M

A

O

30°

返回,则平面镜M与N的夹角为___度。

1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则入射角为___度,折射角为___度。

二、选择题

1.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在岸边看见水中的月亮;

C.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D.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A.镜面的大小;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D.物体与镜面间的距离。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

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下列关于光反射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可见光才可以反射;B.不论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都可反射;

C.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传播速度一定小;

D.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传播速度一定小。.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站在池塘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B.站在池塘边看到鸭子在水中游;

C.站在池塘边看到粼粼的波光;D.站住池塘边看到鱼在水中游。

6.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光的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5°;

C.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间夹角也减小;

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

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C.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8.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房间中,甲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B.乙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C.当乙离开平面镜近时,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D.乙离开平面镜远时,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9.如图A、B表示站住竖直镜子前面的两个人,第三个人应站

住何处才能看到这两个人的像重叠?

-------------------------------------------------()

A.AB连线的中点;B.在以AB连线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路径上;

C.AB连线B的外侧处;D.上述三个地方都能看到两个人的像重叠。A B

A

10.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米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米,则物体在镜中所成的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 )

A .1米;

B .2米;

C .3米;

D .4米。

11.如右图人眼在A 处看见河里B 处有一条鱼,若从A 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 )

A .

B 点; B .B 点上方;

C .B 点下方;

D .B 点右方。

1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实

际时间是----------------------------------------------------------( )

A .1点25分;

B .10点25分;

C .10点35分;

D .7点55分。

三、作图题

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S ′是S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成的像,SA 是S 发出的一条光线,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SA 的反射光线。

3.S ′是某一发点经平面镜MN 所成的像,若保持该发光点不动,移动平面镜后,发光点的像成在Q 点处,用作图法画出移动后的平面镜的位置。

4.如图CD 是一块不透明的挡板,试确定人眼在CD 右侧什么范围中能看到A 的像。

5.在图中,MN 为平面镜,S 为发光点,A 是人的眼睛所在的位置。 ⑴遮住平面镜上的某一点Q ,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 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了,试用作图法在

图中确定Q 点的位置。

⑵保持人的眼睛位置不变,使发光点S 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在这个过程中,Q 点应向平面镜的____端移动。

四、计算题

1.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4s 才传来雷声,雷声隆隆又持续6s 之久才停止,求发生闪电的云层与观察者的距离。

2.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计的运动员成绩为13.4s ,该运动员实际成绩是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研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经历这次研修班通过几天的学习,能够聆听顶级教授高水平的讲课,感受各领域权威的大家风范,接受一次人生的再教育和心灵的洗礼,这真是一笔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给我们授课

1 S ′ S 2

M N

Q

S 3

N 4 M P C D M N S

的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说国事民情如数家珍,话民情民生贴近百姓,一堂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让所有人听的心领神会,津津有味,我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这次培训的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下是我几天以来的几点体会:

一、收获知识,开脱视野

在这次学习中明白了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的提高师德的修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并且知道教师即使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对于学科知识要具备丰富,懂得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整合。还要让学科知识呈现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在当今的学生心目中一个好老师的评价标准是公正、公平、宽容、善良。通过学习自己要在工作实际中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做到尊重他们、尊重差异。张梅玲教授指出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学要改革,把课堂变成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应该是和谐、快乐、互动、智慧的。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所提高。赵博士的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自己感觉到教学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成绩,还珍视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方面,有的具有一生都难以改变,也不需要改变,珍视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他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时候,一定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乃至欣赏。吴正宪老师讲的课让我知道了,要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还要一边教书一边抬头,一边思考,一边记录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

二、回忆学习、不断进步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我们力求实现:尊重个体实践——分享同伴经验——共同学习成长——提升专业水平。深切的感受到从学“术”——到悟“道”。在经历中总结经验,不断使自己的课上升到经典,让课做到“课已散思未断”并且还要在每次讲课后访谈学生,因为学生课上的体验就是我们专业反思的重要资源。在这次培训中刘永胜校长对于我们语文课做了一个课堂案例,他指出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简单,教学目标要集中,课堂要简单化,教学环节要简洁。并出示了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读课文——交流感受——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共45分)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 故物质既不放热也 不吸热 8.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9.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0.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11.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想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13.为了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初二物理光现象试题及答案汇编

光现象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站在河边的人常常会见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此倒影实际上是树木的像,则( ) A.该像是倒立的实像B.该像是正立的虚像 C.该像是正立的实像D.该像是倒立的虚像 2.下列各组色光能复合成白光的是( ) A.红、绿、蓝B.红、绿、紫C.红、蓝、橙D.红、黄、蓝 3.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角,若让其反射光线偏转10°,则平面镜应偏转( ) A.15°B.10°C.5°D.25° 4.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暗室中,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面部,应该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平面镜上 B.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的像,这是因为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 C.汽车在夜间行驶,廊该把汽车内的灯打开 D.以上说法均正确 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S 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 l,当S在两平面镜中左 右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6.下列各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晴天,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有许多很亮的圆光斑 B.影子的形成C.彩虹的形成D.小孔成像 7.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红色不透明物体,这是因为( ) A.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红光B.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 C.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白光D.红色物体能够反射白光 8.下列事例中,和紫外线无关的是( ) A.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罩 B.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C.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 D.常在阳光下照射,皮肤会变黑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问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 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

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123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知 识 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m= 103 m ,1m= 10 dm= 100 cm= 103 mm= 106 um= 109 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整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尺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 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cm 。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2 cm ,其中的估读值为 0.02 cm 。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 (图1) (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 页书纸的厚度为1cm ,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05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67 mm 。。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小时 、 分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秒表、手表、石英钟 。 1h= 60 min= 3600 s ;1min= 60 s ;30min= 0.5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 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随时间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 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静止__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远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短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公式: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李树林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t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自然光源是指自然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恒星、闪电、萤火虫、磷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有的星光、月光等是非自发光的光源。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我们眼睛看到的,它们不属于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是指人为制造的光源,如:篝火、火把、油灯、烛光、电灯、日光灯、各种LED 灯、霓虹灯、手电等。 ☆人造光源不胜枚举,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还会找到更多的人造光源。 (3)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简称七色光。 ☆太阳光谱:是一种以不同波长排列的连续光谱。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两部分。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 ,散射后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集中起来则为白光。不可见光,又分为2种:位于红光之外区的叫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 ,最长达5300nm ;位于紫光之外区的叫紫外线,波长290~400nm 。太阳光具有明显生物效应,植物在太阳光作用下可发生合成作用,动物皮肤在太阳光作用下维生素D 发生转换作用;红外线具有巨大的热效应,紫外线有明显杀菌作用等。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彩的三 原色是红、黄、蓝。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 色,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 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如图(1)所示),同时相 加为黑色,黑白灰属于无色系。 (5)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在光谱上,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特点: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烤电用的灯发射出的就是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 图(1)三原色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最新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画图 专题整理 人教版

光现象画图专题 1.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2.一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用硬纸筒做针孔照相机实验,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的像A′B′. 3.如图所示,在房间内的A点能看到室外的景物,请通过作图画出在A点能观察到窗外景物的范围. 4.如图所示,画出点光源S照在不透明物体AB上在光屏MN 上出现的影子.5.如图所示,是小白兔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船只的情况,请画出小白兔看到船的光路走向图,要求标出光线方向. 6.如图为发光点S和平面镜的位置情况.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画出辅助线) 8.试在图中画出钟表两指针像的位置. 9. 如图是人照镜子时的情景,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0. 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L是 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 的反射光线. 11.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做出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 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 12. 画出图中人通过池塘中的水面看到对岸树木顶端的光 路图,并大致画出此时对应的折射光线. 13.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 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 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 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 图(保留作图痕迹). 14.如图是一辆轿车的后视镜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 置,司机能通过右侧后视镜AB(看到平面镜)看到车位C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O看到C点的光路图. . 15. 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周发出的光线中,部分光线经平 面镜反射后会进入人眼.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像 点S′的位置和其中三条中的任意一条进入人眼的光线 16.如图所示,小欢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 于地面的试鞋镜前试穿,但此时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 新鞋的像.请用作图法说明图甲中看不到新鞋像的原因. 17.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18.(1)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 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 s v =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