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

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

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
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

李安群

(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摘要】通过对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分析桥梁的变化情况和预测大桥是否安全运行,保障其正常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沉降观测沉降曲线图数据分析

1 引言

柳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12月,距今天已有34年多,该桥是悬臂梁结构的混凝土大桥。这座桥从建成到投入使用期间对其变形情况曾进行过观测,后因故中断,多年来这座桥的变化情况没有观测资料予以分析,因此难以说明以及预测大桥是否运行正常。为此,我院于2002年对这座桥进行了两次沉降观测,以这两次观测数据跟以前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这些年来柳江大桥的变化。

2 基准点的布设

由于柳江大桥的水准基准点大部分被破坏,因此这座桥的水准基准点都要重新布设。按技术设计方案要求,在进行沉降观测的桥两端各布设3个水准基准点。各点均选择在易保存、方便使用、不妨碍交通的地方。钻孔深埋点为钻进基岩400米后埋设深层金属管基准点,各点均埋设半圆铜头标志,并用水泥盖板保护。桥的6个基准点构成3个相对独立的闭合环(图1)。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本次布设的沉降观测点尽量使用原有观测点,原有观测点已被破坏的尽量在原有点位置上重做该点。柳江大桥有26个沉降点,有23个是以前所做的点,继续使用。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点均布设成结点网(图2)。

4 测量精度要求

4.1 基准网测量

大桥垂直变形测量按变形测量等级“三等”要求设计。因此基准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工程测量规范》),使用TO PCON DL-101C电子水准仪配合伪机条码铟瓦尺测量。主要技术要求为: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1.0mm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1.0mm

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6mm(n为测站数)

4.2 沉降点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三等变形测量等级需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其主要技术要求为:

高程中误差≤±1.0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5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6mm(n为测站数)

5 水准基准网及沉降观测点的测量

柳江大桥是连接柳州河南、河北片的交通枢纽,桥上的交通特别繁忙,车流人流量都很大,给大桥的变形观测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减小外界因素对沉降观测的影响,在不能封闭桥梁的情况下,沉降观测选择在车流量最少的时间——午夜(0:00—6:00)进行,夜晚观测采用人工照明。

5.1 观测仪器

柳江大桥的基准点观测和沉降点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日本TOPCON DL-101C电子水准仪,其望远镜放大率为32倍,圆气泡灵敏度10′/2mm,标尺用TOPCON仪器公司配套的3m铟瓦尺,水准标尺为伪机条码。电子水准仪自动识别并存储数据,最小读数为0.01mm。采用两个2.5kg的尺台作转点尺承,仪器和标尺均送检定单位进行检验,观测前均按规范进行常规的检查。

5.2 观测方法

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按“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对每一路线进行往返观测,视线高度及测站的观测限差均按规范进行,电子水准仪自动识别读数并存储标尺读数。该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程序能很好满足以下各项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表一

5.3 水准基准网测量

柳江大桥的水准基准网由3个独立的闭合环构成,联测柳州市三等水准点作为起算数据。计算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平差系统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其观测结果见表二,从表中结果可见柳江大桥水准基准网的测量成果完全符合预计的精度要求。

5.4 沉降观测点测量

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线路是沿着桥的两条附合水准路线,都由5个闭合环构成,其图见下(图3)。

计算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平差系统软件进行严密平差,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精度见下表(表三)。

柳江大桥的沉降点观测精度统计表表三

从表中结果可见柳江大桥的沉降观测成果符合预计的精度要求。

6 沉降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6.1 数据比较

由于柳江大桥原有的水准基准点全部被破坏,现在的水准基准点均为新做的点,高程起算点也已变化。因此,沉降点的高程系统也已变化,各沉降观测点高程的新成果与旧成果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只能在相应的高差间进行比较。将2002年进行的两次沉降观测成果中同点位两点间的高差与1975年1月的测量成果中同点位两点间的高差进行比较,结果可见下表(表四)。

柳州市柳江大桥沉降点(观测成果与原测成果)高差比较表表四

说明:A01、A02、A04为2002年新做点,其余为旧点,△hi为各段高差之差。

2002年10月与1975年1月的高差之差的中误差为12.566mm,2002年12月与1975年1月的高差之差的中误差为7.209mm。

对表四中比较的结果△h进行统计,可见下表(表五)。

柳江大桥沉降点高差比较统计表表五

在表五中,可看到2002年10月的测量成果与原测量资料的高差比较小于10mm 的占到56%,而大于10mm 以上的却占到44%,而在2002年12月的测量成果与原测量资料的高差比较小于10mm 的占到84%,而大于10mm 以上的只占到16%,大于21mm 的就没有了,这可能是因为2002年12月的气温与1975年1月的气温较为接近的缘故。从两次高差的比较来看,柳江大桥桥面从1975年至今的20多年中的变形是较小的。从第二次比较值来看变化较大的几个高差段都是在悬臂部分,说明悬臂端对于桥墩处可能有了一些变化。(A08~A10,A09~A10,A17~A15,A20~A22,A21~A19)虽然目前看来变化不是太大,但这些部位是应该多加注意的。 6.2 沉降曲线图

以A21~22段为基准,将1975所测的高差转换到2002年10月所测的高程面。以点之间的距离为横轴,高程变化量为竖轴画出如下沉降曲线。(图4)

说明:A01、A02、A04点被破坏,现在原点重新埋设,但在沉降曲线图上没有比较意义。 该桥为悬臂梁结构,从柳江大桥桥面沉降曲线图(一)、(二)可以看到,第二次观测结果中位于桥墩台位置的点A01、A02、A03、A04、A05、A06、A09、A10、A15、A16、A21、A22、A25、A26处的变化量都较小,而在悬臂梁上,悬臂端点A07、A08、A10、A11、A13、A14、A17、A18变化较大,它们都分布在1号墩和2号墩的左右两边;而左右两边的点的变化却正好相反,一边降低一边却上升。而在3号墩(A21、A22)两悬臂端的点A19、A20、A23、A24的变化却不明显。像这样3个桥墩

的6个悬臂端的变化差别如此不同,情况比较复杂,仅有2次观测的结果是很难判断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的。又因两次观测时的气温相差较大(达22℃)气温对桥面的影响较大。因此,我的初步意见是,因气温变化引起桥面的变化。至于桥面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还应由桥梁专家进一步研究。

今后,为了成果比较的方便,应在气温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所测的成果间进行比较。当气温相差太大时所测成果缺乏可比性。

7 结束语:沉降观测对桥梁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温度的变化对桥梁变形起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将这部分温度影响因素排除出来才能正确分析桥梁的变形。沉降观测对桥梁的安全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数据分析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桥梁计算书规定

桥梁计算书规定 一.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含预应力、钢筋砼结构) ●(一)静力计算采用荷载 ●1.活载:按规范取用 ●汽车冲击力: ●汽车荷载的冲击力为汽车荷载乘以冲击系数。 ●总体静力计算的冲击系数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的规定计 算,悬臂板上冲击系数采用1.3。 ●2.支座沉降:桥梁不均匀沉降采用1/3000跨径。 ●3.温度:体系温度按(如150C合拢)升温,降温计算;日照梁上温度梯度仅计沥青 层作为桥面铺装,沥青层下砼调平层不考虑温度梯度作用、折减; ●4.砼弹性模量折减: ●1)计算结构强度及应力时不折减; ●2)计算结构变形时折减,按新规范取用; ●5.梁体计算时砼容重按预应力结构26KN/m3,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25KN/m3;沥青 混凝土容重:24kN/m3、混凝土调平层容重:25 kN/m3 ●6.桥梁下部结构考虑纵横向外力组合; ●7.曲线段桥梁按规范考虑离心力; ●8.梁体偏载、剪滞影响按弯矩增大1.2~1.25。 ●9.支座摩阻力按作用于支座上的竖向力乘以支座的摩擦系数计算;盆式活动支座的摩擦 系数为0.05,板式活动支座(聚四氟乙烯板与不锈钢板)摩擦系数为0.06。 ●(二)动力荷载 ●设计风速按基本风压换算; ●施工风速根据施工周期确定。 ●(三)计算控制及注意问题 ●预应力梁体 ?小于100米跨径预应力结构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 ●2)施工阶段 ●(1)注意挠度计算及预拱度设置; ●(2)注意计算局部应力; ●(3)按规范控制砼拉、压应力(建议拉应力不大于-0.5 Mpa),钢束应力。

●对于悬臂浇注连续梁施工阶段荷载: ●(1)施工时桥面一侧均布荷载2KN/m; ●(2)挂篮重;冲击系数u=0.2; ●(3)砼容重不均匀性,主跨侧26 KN/ m3,边跨侧25KN/ m3; ●(4)节段差; ●(5)施工风力; ●(6)悬臂施工时一侧挂篮脱落。 ?使用阶段 ●(1)长期效应控制砼无拉应力,短期效应控制砼拉应力不大于0.5Mpa;钢束应力不 超规范;弹性阶段C50混凝土压应力不大于15MPa(规范规定不大于16.2 MPa)。 短期效应主拉应力不大于-1.3 MPa。弹性阶段混凝土主压应力标准值不大于17.5 MPa (规范规定不大于19.4MPa),弹性阶段混凝土主拉应力标准值≤-1.3 MPa按构造配置箍筋,大于-1.3 MPa按规范7.1.6配置箍筋。 ●(2)注意挠度计算; ●4)注意支座偏移量的设置; ●5)注意梁体预应力径向力引起的整体、局部应力计算及处理; ●6)原则上预应力控制张拉应力腹板束采用1395 MPa,顶、底板束采用1339 MPa, 采用塑料波纹管,计算参数u=0.155,k=0.0015;预应力钢束松弛率:0.035;一端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及垫板压密值:6mm; ●7)钢束定位网采用“井”字形,钢筋直径10mm,定位网在钢束直线段每80cm一道, 曲线段每50cm一道;计算钢束曲线段保护层厚度; ●2.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1)桥面板及框架整体计算,变高梁注意加入预应力径向力,注意控制底板裂缝宽度, 汽车布载工况考虑周全; ●2)横梁计算注意由于腹板刚度不同而引起的腹板传力不同。 ●3)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体裂缝控制不大于0.18mm; ●4)梁体腹板近支座处1倍梁高箍筋加强; ●5)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体主筋按受力需要,并要考虑受扭、剪滞等影响; ●下部结构 ●1)墩身:按规范钢筋砼计算。 ●2)承台:计算考虑抗弯、撑杆-系杆强度、冲剪、剪切、主拉应力等; ●3)桩:计算考虑偏压强度、裂缝宽度、地基承载力; ●4)计算考虑墩顶水平位移,基础总沉降量、相临墩台沉降差;

沉降观测记录表完整版本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9.8.1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 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按单位工程提供沉降观测记录; ? 2 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布设应坚固稳定,应 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应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m~50m;水准点埋设必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水准点应定期核对; ?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且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 4 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m~15m或每隔2~3根柱子处; 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 5 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 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 6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 距应基本相等;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7 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基础荷载的增加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而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工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

桥梁基础工程复习题不完全版

解释或说明 摩擦桩 柱桩 负摩阻力 中性点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 简答题: 1.基础埋深和最小埋深 1. 浅基础设计时,地基基础验算的主要项目有哪些?相应的要求是什么? 2. 按承载性状,桩可以分为哪两种主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 按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桩可分为那两大类?其相应的特点是什么? 4. 与现场灌注桩相比,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为什么其配筋率通常较灌注桩为高? 4.写出桩的横向变形系数α的计算公式,解释其中各量的含义,并说明刚性桩、柔性桩的判别依据。 5.绘示意图并解释单桩刚度系数 2的含义。写出由单桩刚度系数 1、 2、 3、 4及 桩顶竖向位移b i 、水平位移a i 、转角βi 计算桩顶(竖直桩)竖向力N i 、水平力H i 和弯矩M i 的计算公式。 6.桩的内力计算时,若采用“m 法”,试问下图中根据水平位移图得到的水平抗力图(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给出正确的图形。(画在下面给出的坐标系中) 地面 水平位移 水平抗力 水平抗力 7. 如图所示的桩基础,已知单桩刚度系数为1、2、3、4,x 、y 方向的桩间距均为s a ,试写出桩基刚度系数aa 、bb 、a 、a 、的计算式。 a a s a s a y x (水平位移方向)

计算题: 1. 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2m×7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如图中所示(其中竖向力为主要荷载,水平力为附加荷载)。持力层为细砂,其容许承载力[]=260kPa 。试检算地基承载力、偏心距、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本题15分) (提示:要求倾覆安全系数K 0≥1.5) 6.6m 6.2m 4500kN 30kN 0.2m 1.8kN 240kN 1400kN 11.6m 12.2m 1.支承于坚硬基岩上直径为d 的圆桩,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为N ,地面以上的长度为l 0,地面以下的长度为l ,桩周均为填土,桩与填土之间为负摩擦力,沿桩长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值为q ,位于地面以下l /2处,桩身钢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E 。(1)确定桩身最大轴力及作用位置,绘出轴向力沿桩长分布的示意图(画在给出的图上);(2)导出BC 段因负摩擦力产生的桩身压缩量s BC 的计算公式。 (忽略自重) (本题10分)

沉降观测汇总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0#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16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8 2 9 3 8 4 8 5 8 6 8 7 10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1#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11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7 2 8 3 6 4 8 5 8 6 8 7 7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2#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8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9 2 8 3 8 4 5 5 7 6 6 7 7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3#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3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8 2 8 3 7 4 9 5 7 6 6 7 6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桥梁桩基础设计计算部分

一方案比选优化 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应当考虑到结构上可能出现的多种作用,例如桥涵结构构件上除构件永久作用(如自重等)外,可能同时出现汽车荷载、人群荷载等可变作用。《公路桥规》要求这时应该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合相应的设计状况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并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 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采用以下两种作用效应组合。 (1)基本作用效应组合。基本组合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的组合,基本组合表达式为 (1-1) 或(1-2) 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结构设计安全等级采用,对于公路桥梁,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为1.1、1.0和0.9; γGi-第i个永久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分项系数是指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结构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作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当永久作用效应(结构重力和预应力作用)对结构承载力不利时,γGi=1.2; 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时,γGi=10;其他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详见《公路桥规》; γQ1-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γQ1=1.4;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用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效用时,则该作用取代汽车荷载,其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门为承受某种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时,其分项系数也与汽车荷载取同值。 γQj-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以外的其他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γQ1=1.4,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γQ1= 1.1;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沉降观测记录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楼一层梁板至顶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5月17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页第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所在 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19.92 观测起止日 期 2013.1.15至2013.3.5 观测性质见证观测 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 测 点 相 对 标 高 (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M1 M2 M3 M4 观测点布置简图 工程进度 状态 二层顶梁板四层梁板五层梁板闷顶层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8#楼架空层梁板至三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7月20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沉降观测记录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 编号:001 工程名称建技中研乌拉特后旗获各琦风电场一期 49.5MW工程 施工单位内蒙古第三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测量人谢俊 机构部位1#风机基础浇注日期2014年8月26日记录人孟建明 观测点编号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2014 年8月27日 2014年9月30日 2014年10月2日 2014年10月12日 标高(m) 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量(mm)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 1 1.65 1 1 1.65 1 2 1.65 1 3 1.65 1 4 2 1.66 0 0 1.66 1 1 1.66 1 2 1.66 1 3 3 1.6 4 1 1 1.64 1 2 1.64 1 3 1.64 0 3 4 1.63 1 1 1.63 1 2 1.63 1 3 1.63 0 3 沉降点布置简图: 注:1、2、3、4号点为 沉降观测点。 沉降曲线: 浇筑后风机吊装前风机吊装完风机吊装后1 2 3 4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班组长:

沉降观测记录表 编号:002 工程名称建技中研乌拉特后旗获各琦风电场一期 49.5MW工程 施工单位内蒙古第三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测量人谢俊 机构部位 2#风机基础 浇注日期2014年8月26日记录人孟建明 观测点编号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2014 年8月27日 2014年9月30日 2014年10月2日 2014年10月12日 标高(m) 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量(mm) 标高(m) 沉降量(mm)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 1 1.65 1 1 1.65 1 2 1.65 1 3 1.65 1 4 2 1.66 0 0 1.66 1 1 1.66 1 2 1.66 1 3 3 1.6 4 1 1 1.64 1 2 1.64 1 3 1.64 0 3 4 1.63 1 1 1.63 1 2 1.63 1 3 1.63 0 3 沉降点布置简图: 注:1、2、3、4号点为 沉降观测点。 沉降曲线: 浇筑后风机吊装前风机吊装完风机吊装后1 2 3 4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班组长:

桥梁群桩基础沉降特性与计算方法

桥梁群桩基础沉降特性与计算方法 任丽芳穆兰杜玉林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 摘要:由于群桩基础受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使其受力状态非常复杂,目前它仍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简要阐述群桩基础的沉降特性,然后对群桩基础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相应的评价。 关键字:桥梁群桩基础沉降特性沉降计算 中图分类号:U445.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16(2006)04-0007-05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土木工程朝着超高、超重、超大的方向发展,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由于桩基础与其他实体基础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在软土地基上应用非常广泛,并且经常采用大规模的群桩基础。而现实中的桩群由于桩间距受结构构造的限制不能过大,从而产生了群桩效应。群桩效应是指对于大规模群桩基础由于荷载大桩数多,沉降问题较单桩要突出,甚至要比单桩多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控制沉降就成为群桩基础设计的关键问题。 2 群桩基础沉降特性 群桩基础由于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在荷载传递和变形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性: (1)群桩基础中由于桩间土的附加应力叠加,产生了群桩效应。这种群桩效应不但使得基桩沉降量增大,而且改变了桩和土的受力状态,使得上部荷载很大一部分由桩的侧摩阻力来平衡。 (2)群桩基础荷载传递和变形发展过程中,桩侧摩阻力由桩端逐渐向上发挥,并在桩端处发生应力集中,使得沉降主要发生在桩端附近的地基土里。 (3)群桩基础中由于承台及承台底土的相互作用,使得桩间土压缩可承担一部分荷载。 影响群桩基础沉降的因素众多,一般来说,可能包括土的性质、群桩几何尺寸(如桩距、桩长、桩数、桩基宽度与桩长的比值等)、施工工艺、荷载大小、荷载的持续时间、上部结构刚度以及承台的设置方式等。 (4)由于承台—群桩—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群桩支撑体系有着复杂的变形和受力状态,尤其是考虑到接触面的存在,要计算承台与桩间土以及桩与土的接触应力和不协调变形,因此对计算方法的要求很高。 由于群桩基础受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使其受力状态非常复杂。因此,要寻找某一种方法把这   收稿日期:2006-09-21  作者简介:任丽芳(1977-),女,汉,河南省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沉降观测: 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3)、造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4)、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5)、单桩承受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 6)、使用灌注桩基础而设计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建筑物; 7)、因施工使用或科研要求进行学降观测的建筑物。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沉降观测记录表格最新版

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1#冷调库 沉降观测结果表 观 测 点 编 号 第0 次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2015年11月3日2016年3 月4 日2016年4月6 日2016年5 月5 日标高 (m) 沉降量(mm) 标高 (m) 沉降量(mm) 标高 (m) 沉降量(mm) 标高 (m) 沉降量(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DX1 1.200 0 0 1.199 1 1 1.199 0 1 1.198 1 2 DX2 1.200 0 0 1.198 2 2 1.198 0 2 1.197 1 3 DX3 1.200 0 0 1.200 0 0 1.199 1 1 1.199 0 1 工程状态主体完成二次结构完成二次结构完成二次结构完成 观测者 记录者 见证人 精选表格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1#冷调库 沉降观测结果表 观 测 点 编 号 第 4 次第 5 次第 6 次第次2016年6 月6 日2016年7月7 日2016年8月10 日年月日标高 (m) 沉降量(mm) 标高 (m) 沉降量(mm) 标高 (m) 沉降量(mm) 标高 (m) 沉降量(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DX1 1.198 0 2 1.197 1 3 1.197 0 3 DX2 1.197 0 3 1.197 0 3 1.197 0 3 DX3 1.198 1 2 1.198 0 2 1.198 0 2 工程状态二次结构完成二次结构完成二次结构完成 观测者 记录者 精选表格

. 见证人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沉降观测示意图 精选表格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桥梁浅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详细版)

2015 届本科生课程设计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浅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张召召 学号 96110 所属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15-4班 指导教师张勤玲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塔里木大学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1) 上部结构:16m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 型简支梁,桥面净宽为:净7+2×0.75m , 墩底尺寸为5m ×5.8m ; (2) 下部结构:混凝土重力式桥墩,刚性扩大基础; (3) 设计作用:公路-Ⅱ级; (4) 地质资料: ①地质柱状图(图1) ②地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见表1) (5) 水文资料:常水位标高为11.0m ,一般冲刷线标高为8.0m,局部冲刷线标高为7.0m ; (6) 墩底中心的作用组合已给出三种情况,见表2(均不包括基础与台阶上的土重); (7) 其他:桥梁处于公路直线上,冻结深度1.00m ,拟在枯水季节施工。 表1 各土层的物理性质指标 11.0m 常水位 9.0m 河底 8.0m 一般冲刷线 7.0m 最大冲刷线 1.0m -1.0m 图1 地质柱状图 Ⅰ Ⅱ

塔里木大学课程设计 2.拟定刚性扩大基础尺寸 2.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由上部结构和设计荷载资料可知,本桥是重力式桥墩刚性扩大基础,并且为公路-Ⅱ级,从地质条件看最大冲刷线标高为7.0m ,一般冲刷线标高为8.0m 。再由(如表3)初步拟定基础底面在最大冲刷线以下2.0m 处,标高为7.0-2.0=5.0m ,基础埋深为3m (从一般冲刷线记)。 由规范知“水中基础顶面不宜高于最低水位,并在一般情况下大、中桥墩、台混凝土基础厚度在1.0-2.0m 之间”。现初步拟定基础材料为C15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的刚性角αmax=40°,γ=24.00kN/m 3, 厚度为1.0m ,基础顶面标高为5.0+1.0=6.0m ,基础分两层,每层厚度为0.5m ,襟边与台阶宽度相等,取0.4m ,已知墩底截面长为5.8m ,宽为5.0m ,拟定尺寸图如图2所示,现基础扩散角为: ?=

沉降观测记录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银利财富广场8#楼 水准点编号 永久水准点 水准点高程 22. 53M 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 观测性质 测量仪器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见证观测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次 2013年2月28日 标咼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M : -2.2 -2.2 0 0 -2. 25 -2. 251 1 1 M 3 -2.1 -2?1 0 0 M, -2.3 -2. 301 1 1 M 5 -2.32 -2. 32 0 0 M G -2. 23 -2. 23 仪器名称:水准仪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

银利财富广场8#楼 水准点编号 永久水准点 水准点高程 22. 53M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 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 观测性质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见证观测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2?2 -2. 201 1 1 -2. 25 -2. 252 1 2 M 3 -2. 1 -2. 101 1 1 M I -2.3 -2. 302 1 2 M 5 -2. 32 -2? 322 2 2 Ms -2.23 -2. 231 1 1 仪器名称:水准仪 测量仪器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 篇一: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1、一般规定 (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

(1)梁部 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2)桥梁墩台 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 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20mm 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5mm 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 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方案 (1)观测点布置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 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21.200 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2006年8月10日至 2006 年10月2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 2006年8月10日一层施工完成20.3000 0 0 M102006年8月18日二层施工完成20.2999 0.1 0.1 M102006年8月25日三层施工完成20.2995 0.4 0.5 M102006年9月5日四层施工完成20.2993 0.2 0.7 M102006年9月10日五层施工完成20.2990 0.3 1.0 M102006年9月14日六层施工完成20.2984 0.6 1.6 M102006年9月16日七层施工完成20.2982 0.2 1.8 M102006年9月21日八层施工完成20.2982 0 1.8 M102006年9月26日九层施工完成20.2982 0 1.8 M102006年10月2日十层施工完成20.2981 0.1 1.9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 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21.200 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2006年10月8日至2006年11月28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2006年10月8日十一层施工完成20.2981 0.1 1.9 M102006年10月12日十二层施工完成20.2981 0 1.9 M102006年10月16日十三层施工完成20.2981 0 1.9 M102006年10月24日十四层施工完成20.2976 0.5 2.4 M102006年10月29日十五层施工完成20.2974 0.2 2.6 M102006年11月3日十六层施工完成20.2971 0.3 2.9 M102006年11月7日十七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13日十八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19日十九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28日二十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桩基沉降分析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桩基沉降分析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桩基沉降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家基础建设方面政府也是越来越重视。在基础的公共设施上,交 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公路、航运、铁运等交通运输中,最主要的部分则是公路。桥梁也属于公路的一部分,因此对公路桥梁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高速和重载是现代公路的主要特征,公路桥梁基础承受的荷载与它们的基础所承受的荷载是成正比的,因此,对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桩基沉降进行准确分析对实际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桩基沉降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刖言 公路桥梁的上部结构荷载一般都很大,利用后期具有质量稳定、承载能力强等优点的钻孔灌注桩通常是大部分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首先选择的方式。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在纵向荷载作用力下的桩基础,沉降的变化是桩、地基以及承台、土层之间的互相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因素的多变性,公路桥梁设计中的桩基沉降是否适用于工程,对于工程质量、工程成本造价、能否按时竣工、后期的使用时间以及后期使用的维护工程影响非常大。本文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对公路桥梁设计中的桩基沉降做了系统分析。公路桥梁的负荷承载在上路结构上通常都很大,因此,通常大部分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首选方式是利用后期的具有承载能力和质量稳定等优点的钻孔灌注桩。 二、正确区分摩擦桩和端承桩等桩基类型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桩基础根据桩在土中的不同受力情况,通常被人们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土层具有一定深度的桩基础,上部结构的负荷承载是由桩身四周侧面与土发生的摩擦力和桩基础尖端阻力共同承担的。端承桩是完全穿过软土层后达到深层的坚实土层的一种桩基础,它的上部结构不同于摩擦桩,其负荷承载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