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山市(古徽州)导游资料

黄山市(古徽州)导游资料

黄山市(古徽州)导游资料
黄山市(古徽州)导游资料

黄山市(古徽州)导游资料.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歙县(概括)地处黄山脚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鲜活的课题,“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存繁衍。古老的歙县在秦代就有县的建置,隋以后一千三百多年均为郡州府治,为黄山、新安间的首邑。北宋宣和三年改称徽州,元、明、清三朝沿用。唐代歙县即文风昌盛,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后来又是新安郡和歙州的州治所在,是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州盆地的河流汇集于此,由新安江流入浙江。明清时期威震长江中下游的徽州商帮,大多从这里出发,徽商获得的大量财富,也多从这里汇入徽州六县,在青山绿水间营造起一个个聚族而居的庞大村落,留下这一片片堆金砌银的徽派建筑。徽州地区山多林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差都比较大,山间谷地和盆地较少,而且都很窄小,土质贫瘠,多云雾,少日照,有利于林木生长,却不适宜于粮食种植。从12世纪以后,人口开始大幅度上升,给徽州人的生存带来很大困难,力耕所出,不足以供,逼使徽州人离开土地四处谋生,食利天下,操贾经商,逐渐形成了徽州人经商的传统。道光年间,清政府废除了两淮地区卖盐的特许权利,这种上制度的改革促成了徽商的衰落。而紧接着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徽商的打击也非常大。在盐业和典当业受到沉重打击后,徽商靠着经营徽茶的坚实基础支撑过一段残局。然而,徽州商帮毕竟是以宗法的乡族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业群体,其资本又主要是在流通领域中凭借官僚政治权利积累起来的,当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时,它也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宗法官僚制度的衰落而趋于解体。现在的歙县保留了当时兴盛的遗迹和古朴的民风,为我们展现了曾经远去的繁华留下的痕迹。

(文化)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新安理学: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是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是朱熹,他们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新安理学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画派:新安绘画源远流长。其代表人都是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他们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拨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徽派版画: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特色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

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每个石坊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向游客们讲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歙县旅游本县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黄山耸立西北,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屏障东南,新安江南接干岛湖,西连屯溪市。境内山岭起伏,溪水环绕,风光旖旎,景色如画。明清时期徽商鼎盛,商贾经商好义,重礼尚文,亦贾亦儒亦士,往往“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立牌坊以传世显荣”,留下了众多徽派建筑风格的人文景观,如祠堂、牌坊、民居、书院、庙宇、园林、桥、亭、坝等。徽城又是唐、宋、元、明、清1 300余年郡、州、府治所,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迹甚多。1978年以后新建了新安碑园、多景园、潜口民宅、陶行知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等景点。1985年2月本县被列为乙类开放县。1986年列为全面对外开放县。同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仅明清两代就有542人中进士,1531人中举人,境内山水翕聚,风光秀丽。黄山、清凉峰分峙西北和东北,互为犄角;练江、新安江及众多支流脉连全境,哺育着2千多平方公里内的50多万人民。古徽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这里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勤劳的人民在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丰盛名优特产。茶叶不仅以一万多吨的年产量位居全国产茶县之首,而且有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绿牡丹、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等极品名茶列为国家珍贵礼品,还有三潭楷杷、三口密桔、金丝琥珀密枣、徽州雪梨、问政山笋、金竹贡菊、窨茶三花等,也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争创一流,开拓前进,一向是歙县人民的传统精神,因而解放后各项事业都有发展;十年改革开放的洪流,更是刷新民这里的风貌。工业、农业、旅游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城镇建设,都以崭新的容姿,让这块古老的土地披上现代的彩装。这里的交通也已四通八达。陆上有皖赣铁路和杭徽、芜屯公路,水上有千岛湖、新安江航道,空中有黄山辐射全国的航线,水、陆、空都可欢迎四方宾客的到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美丽富饶的歙县,是会让你着迷的来歙县旅游的可以感觉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和徽墨。歙砚是砚中之上品,它的珍贵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样。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歙县还有“墨都”的雅称,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出售徽墨、歙砚的店铺比比皆是,它们在店堂里悬挂的名人字画的映衬下,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歙县民间艺术的瑰宝“砖”、“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还有徽派盆景、版画、漆刻,以及新兴的徽州竹编、玉竹家具等,也都独具特色。歙县景点有: 北岸廊桥呈坎东谯楼斗山街凤凰岛槐塘徽园南樵楼深渡镇石潭村太白楼太平桥唐模棠樾牌坊群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许国石坊渔梁坝歙县古城雄村长陔街口村家乐。“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中华大地一个名播中外的文化地理概念,一个独立而卓然的民俗单元。它包括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现己划归江西的婺源。在这块面积仅一万三干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中原文化与当地幽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文化系列片《徽州》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真实而诗化地再现了徽州美丽的山水和精细雅致的人文景观,全方位地诠释了这方华夏名区的村落、民居、祠堂、牌坊、老桥、书院、戏曲、绘画、医学、工艺、商帮、市井民俗、人文思想等,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斑,同时还揭示了这些文化适存背后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第一集前世今生 2000年的岁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乡村是古老文明绵绵不绝的化石,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宏村,通过西递、宏村两个村落的探源与考证、展现徽州民居、民俗、小巷特有的风情以及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第二集八千里路,通过侨居杭州的胡雪岩、侨居苏州的吴士东、

侨居扬州的江南三个徽州商人的不同的人生遭遇,展现了徽商所创造的巨大的财富、诚信的经营理念以及亦官亦商的封建商帮意识;第三集书香门第,朱熹把他的理学思想深深地刻在徽州大地上,形成了新安理学。他的重教思想在徽州影响巨大,创办书院的传统在徽州蔚然成风。徽州的另一硕儒戴震,身世坎坷,他认为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以理杀人”,启导了19世纪中国文化的一线曙光。第四集归去来兮,祠堂是徽州宗族意识集中体现,它是乡村中国社会的“教堂”,是徽州宗法家族制度的一个具体标识。祠堂培育的宗族意识、使徽商迅速壮大,徽商的财力支持又使祠堂辉煌无比,对聚族而居的徽州而言,修祠堂和修谱是宗族最神圣的大事,祠堂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徽州教育的繁荣。第五集阳历阴历,通过徽州大地上不同类型、不同象征意义牌坊的再现,提示了徽州这一传统文化形态的辉煌与沉重。第六集人间词话,再现了徽州大地上美丽而多姿的老桥,讲述了罗经大师吴鲁衡、珠算宗师程大位、新安医学大家汪机等人的不同命运和渔梁坝的兴衰,展现了徽州的人文传统与卓越的科技成就。第七集月到风来,沿着黄山与徽文化交相辉映这一主线,再现了黄山多变之美、展现了新安画派大家渐江、黄宾虹的风雨人生和巨大的绘画成就,以及徽墨和歙砚的精绝雅致。第八集云外山河,展示徽州“三雕”之美、世外桃源村之境,透过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不凡人生、抒写了徽州教育理念深入骨髓的影响力。通过胡适坎坷的婚姻生活,反映了胡适先生既是反对旧道德、旧文化的急先锋,又是旧道德、旧文化栖生品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第九集花雨弥天,通过了对徽州古戏台的开掘,展示了徽州古老的公傩戏、目连戏的乡野气息和徽剧演进为京剧的历史画面,表现了徽州戏曲文化的卓越与伟大。第十集逝水流年,通过发生在新安江、齐云山及散落在徽州乡野上的民间故事,展现了李白、唐伯虎、谢灵运、苏辙、范成大、汤显祖、郁达夫等无数文人雅士心中的徽州,当古老的徽州和现实的徽州相遇时,这隐藏于心灵中的历史文化记忆,竟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永远的徽州。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蜓200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碑园的廊龛中,陈列着歙县明万历年间收藏家吴廷收藏、镌刻的《余清斋帖》,以及歙县明崇祯年间收藏家吴桢所刻的《清鉴堂帖》。这两套碑贴共200余块,收集自晋至明历代中国书法大师代表作,精心雕刻,人称稀世珍本。日本藏有这套碑帖的完整拓本并视为法帖。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博得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栏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对的彩凤珍禽,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12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石坊所有题词,均出自许国门生著名书法家黄其昌之手,使得整座石坊更显得豪放、华丽、威严。斗山街坐落于歙县城内。这条古街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陶行知纪念馆、行知公园均在歙县城内,纪念馆旧为崇一学堂,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著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歙县城内还有二座樵楼,一为南樵楼,俗称24根柱,据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

今已很难见到。江南都江堰——渔梁坝渔梁坝是歙县古代较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好,为省内罕见。整个坝长约百余米,斜面长50米,全用一至两吨重的花岗石砌成。由于坝的落差较大。再加上坝下乱石嶙峋,因此,练江到此,经溢洪道飞流直下,”涛声不绝于耳,声震数里之外,极为壮观。若遇竹木排筏过坝,更是惊心动魄。只见弄潮儿挑起撑篙,对准前方,瞬间,排筏冲人瀑中,便全然不见,生死不测,不久在坝下远处浪峰间复出、一始知过坝成功,观者悬心方下。沿着”百步阶梯”来到坝上,但见飞珠溅玉的浪花下,琴石横卧,雪白洁净,似觉可抚可弹,辅以涛声,饶有风味.坝上还有一口四方并,有人称之“小放生池”,池水澄碧,鱼翔浅底。坝的下游江岸上有新安古关,为明代防倭寇而建。立关上,别有一番滋味:下面渔梁码头,石壁高耸,樯桅林立,犹如艨艟云集,准备出征;北望渔梁坝,雪浪滚滚,气壮山河,如万张擂鼓擂击,无数将士呐喊;市观紫阳桥静卧练江之上,烟树迷茫,隽永婉约,宛如一位少妇春夜难眠,静待征夫的归返。……明代程嘉燧有诗:“禹庙渔梁口,浮舟落日过。瀑声冲峻壁,经影漾层河。楼煤青山廓,”律亭锦树彼。……”写的即是此处。

如果回溯几十年,中国人早有“吃在广州,穿在杭州,玩在苏州,死在徽州”之谣。倘若再上溯到明清时代,“生在扬州(或杭州),玩在苏州,死在徽州”更为世人耳熟能详。所谓死在徽州或葬在徽州,首先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说徽州是中国风水学的中心,徽州罗盘闻名遐迩;二是说在世人心目中,这里林木阴翳,风水独好,而徽州的棺材更是相当著名。婺源县位于婺(源)休(宁)公路的南侧,这一带山区历来峰峦叠嶂,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当地出产的杉木木质良好,生长周期短。二徽州人对于慎终追远相当虔诚,在他们看来,安葬先人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安葬先人时,凡是在人世间需要享有的一切,几乎都要为亡者置备。其中,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块安葬尸骸之处。在传统的观念中,选择墓葬,必须向阴间的土神购买土地所有权。为此,订立契约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不少徽州文书中都有《风水地契式》。从格式上看,与民间土地田产推收过割中的契约文书极相似,只是价格,如“其价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正”的写法比较独特,想来反正是骗鬼的,所以不妨瞎填一番。三在胡适的故乡徽州绩溪,当地人讲述,男人一生中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娶老婆,二是盖房子,三是砌生宫。这三年事办好了,一生之愿足矣。为了选择好的“风水”,有的家族甚至不惜代价重金购求。安徽大学赵华富教授曾提及一个故事,徽州盐务巨商、歙县棠樾鲍氏宗族有一次选定了一处好“风水”,地点是在歙县雄村曹氏宗祠大院里,雄村曹氏为绅商大户,还出过曹文植、曹振镛父子那样显赫的中央级大官僚,自然极不好惹。为此,鲍氏族人挖空心思,在曹氏宗祠附近某个地方砌起一圈围墙,在墙内筑了一座假墓,墓下再挖一条地道,通向曹氏宗祠大院地下。然后乘夜深人静之时,将祖宗棺材通过地道运进“风水宝地”。可是,此一举动不巧被附近的人看到了。鲍氏族人为了不泄露天机,遂以重金收买人身。但此事后来还是被曹氏家族发觉,遂告到了官府。不过,在官府派人到雄村调查之前,鲍氏又以每只一两银子的高价,大量收购蜘蛛,将之放入新修的假墓中,结果一夜之间蛛网密布,鲍氏得以证明不是新葬,而是久远的一座老墓。上述故事的真实性尚待查证,不过,它却揭示了因风水而引发的诉讼纠纷。徽州人素以好讼著称于世,而讼案的成因,十有八九就与祖先坟茔风水有关。

(徽州名人)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在此我们精选了千年徽州名人十位,让大家对人杰地灵的徽州有更一层的了解。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

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宋史》有传。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婺源县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朱史》有传。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字汝思。屯溪区人。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著书。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极大。张小泉:(生卒年代不详):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

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独裁民主运动,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古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以儒学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出门少则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黄山市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著名的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等。

(演变)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古祠堂: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徽州祠堂遍布城乡,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多不胜举。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配以牌坊。支祠平面多为四合院式。仅在歙县一地,一般较大的村镇,如许村、昌溪,总祠与支祠在12个以上,现存的尚有5-6个。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多为象鼻、凤头、如意,有时上面装有翼形云板。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由于“新安人近雅”,故彩画色彩淡雅,其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直接画于木地上。黟县南屏村的叶家祠堂、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摄影地,《菊豆》、《风月》、《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均在此取景拍摄。位于徽州区的呈坎罗东舒祠,在六十年代就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堪称国宝。祠堂作为徽派建筑的重要代表,是游客进行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内容。古石桥:徽州大地,人杰地灵。黄山白岳簇拥其间。新安江上、率水之滨,一座座古桥横卧于溪涧清流之上,给妩媚秀丽的山川平添了一种气势,正是一道风景,几多古韵。黄山市的古石桥,数量之众多,规模之宏伟,质量之坚固,工艺之精湛,造型之优美,堪称桥梁建筑艺术之大观。据志籍记载,仅石拱桥原有就700多座,现存490多座,50米以上工程浩大的石拱桥100余座。观其桥梁造型多姿,有平桥、拱桥、曲桥、月桥、廊桥等等。黄山多古桥是因为"郡处万山之中",地势高峻,江河纵横,水流迅急,阻隔商旅,不得不叠石为桥。明清时期,徽商鼎盛,资财殷实,又为建桥提供了物质条件。徽州自明代以来受程朱理学熏陶,郡邑多慷慨好义之士,愿出巨资或倡募筹资修桥。这些古石桥,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与古塔、古民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古桥、流水、人家的古悠境界,是游者观光揽胜的好去处。古桥赏月更是别有一番情韵。“出云片片拥寒溪,江底初沉月一钩”的景象,令人迷醉,如幻如梦。徽州古桥无数,著名的如:歙县太平桥,修建于明弘治年间。纵列式发券, 16孔,桥面与栏杆用青色泥灰质角砾岩,桥身与分水垛用红色粉沙岩砌成,长268 米,宽7.1米,系安徽省现存最长的古石桥。桥中心原有亭,亭内北面供奉佛像,两旁立碑记,建国后为便于汽车行使,将亭拆除。1969年“七.五洪水”将栏杆、桥面冲毁。后来桥面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用“悬挑”加筑两侧人行道,架装栅栏。歙县还有一座很有特色的廊桥,位于北岸乡,棉溪河上,建于清中叶,石质,3拱券,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建廊,砖木结构,高约5米。南端门额“乡贤星”,北端门额“廉庵旧址”。廊内11间,中间原有佛龛。沿墙置坐凳。东侧墙上辟8个大方窗,砖砌龟纹、梅花纹等花格;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北端西侧第二间置一敞窗,外装“美人靠”。位于齐云山脚下的登封桥、屯溪老街口(花溪饭店口)的老大桥等等,都是古代工匠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

古书院:徽州自古学习成风,出过很多学术名家、大家,也留下了众多的书院,著名的如“南湖书院”、“紫阳书院”、“竹山书院”。南湖书院:坐落在黟县宏村南湖北畔,又名"以文家塾",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民国时期改为南湖小学。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六部分组成,另有庭院、操场,占地达1公顷。南湖书院外临一湖碧水,庭院内置花园假山,操场上有株百年龙柏。书院原有金色匾额"以文家塾"四字,为清朝翰林院侍讲、著名书法家梁同书年93岁时所书。西侧有一卷棚式屋顶的"望湖楼",上悬匾额"湖光山色"四字,系清代歙人、时任黟邑知县尹服题,今仍完好。登楼极目四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曾任民国国务总理的汪大燮就启蒙于此。“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人曹文植倡仪复建。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清康熙帝御书的“学达信天”匾和乾隆帝御书的“百世经师”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植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门坊,仍保存完好。竹山书院位于歙县雄村。清乾隆年间曹翰屏建,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门个有空场,场边为桃花坝,坝下即浙江。主体厅堂时门是前廊,隔天井为三开间后堂。右廊有一侧门,通向内院。这里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书斋和住宿,活动用房。中间辟有小院、花圃。廊道尽头,有庭园,名“清旷轩”,系一小型古典园林。当时曹氏族约:“子弟中举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厅。现存有乾隆时诗人曹学诗的“清旷赋”屏,书法家郑莱的“所得乃清旷”小篆匾额,及摹刻颜书“山中天”石刻。园东北隅为文昌阁,筑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称“八角亭”。阁楼攒尖顶,葫芦形锡顶银光熠熠。八条垂脊末端翘起,角下悬金雀铃。南面楼檐下悬“贯日凌云”四字金匾。楼内藻井、梁坊彩绘灿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萨。古园林:一代徽商富贾江南,造就了徽州的富庶,他们回到故乡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豪

宅、花园,灵巧的徽州工匠们,用自己的血汗,造就了这永垂不朽的徽州古园林。今日名声在外的苏州园林,其中不少名园,便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准,更有者为徽商所见,将徽派园林带到了他乡。留存至今的徽派园林,著名的如位于徽州区唐模的檀干园,关于檀干园的由来,有一段传说,唐模村有一许氏巨商,事母至孝,老母心想游玩杭州西湖,但当时关山阻隔,交通不便,难以成行,因此就不惜巨资,修了这样一个“小西湖”,供母娱乐。此种廉洁,从园亭布局处处摹仿西湖景观来看,是可以信的。从唐模东向进村,迎面一座用青石构筑的八角亭,亭榭上下三层,四边虚阁,飞檐八角各悬铁马,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亭左临溪,沿堤有多株数百年古樟树;亭右为一小五谷祠,下面竖有一小巧别致的青石牌坊。越亭向西数十步便是有名的《同胞翰林》石牌坊。它宏伟壮丽的建筑设计和精致的徽派石雕艺术,是附近一带石坊中所罕见的。檀干园的正门上书匾额,两旁也有两幅楹联。其一是“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另一是“今之圣地王官谷,中有诗人丁卯桥”。门内两厅,壁上嵌有《重修檀干园碑记》。碑前甬道,系白色鹅卵石砌成,甬道的尽头有小神龛,内供唐代名臣张巡、许远碑位。拾级而上,“确皋精舍”是园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敞,上廊恢宏大度,气宇轩昂;下廊客室明窗,各有悬联。舍周杂植各种花木,陈设徽派盆景,淡雅有致。园外长廊深处,墙下丹桂五株,冠盖笼荫。长廊中部,水榭亭亭,倚立荷塘。门作圆洞形,额题”花香洞里天“,楹联是:“沽酒好从沙口店,看花同上水心亭”。夏日良辰,邀二三佳友,凭栏观赏那些妖艳欲滴的出水芙蓉,浅酌低唱,可以乐而忘返。这是檀干园的“外湖”了。从“花香洞里天”向北,便是湖堤卧波,拱桥横跨,情趣似苏堤而小巧胜之。湖心有“镜亭”翼然,“镜亭”虽小,结构却雅致精巧。外亭云形,周围石栏水榭。柱上长联形象地描绘了这个美丽山村和小西湖的四时景色:“喜桃露春稼,荷云夏净,桂芬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内亭入门处悬有“镜亭”二字的横额。亭壁系用大理石砌成。最足珍贵的是,亭壁镶嵌着宋、明以来,举凡苏、黄、米、蔡以及文、祝、董诸家书法碑刻十八块,正、草、隶、篆诸体俱备,镌工技术精湛,可叹观止。西行有一石桥,名“录官桥”。桥下水潭深碧,桥南百年古树,连绵掩翠,约计里许,笼罩着一半湖面和唐模村庄,“全村同在画中居”可谓名不虚传了。

徽州位于安徽南陲,地处黄山白岳之间,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厢宇、牌坊、亭、塔、墓等建筑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饰以精美的石、木、砖雕。常见的如:牌坊、石狮、石马、座门、门窗、栏杆等。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建房有别具一格的传统旧俗。农村建房很讲究“风水”,认为房屋的大门忌对烟囱,立门对烟囱,就在大门楣上挂上镜子和剪刀,谓之“解煞”。门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徽州民居建筑,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后才盖瓦封墙。立屋架这天是个大喜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讲究的。砍伐时,拴绳牵挂,并用木马承托,绝不能落地。上梁时,披红挂彩的正梁两端插着金花,架在木马上,切忌人从梁上跨过,面前摆着猪头、鱼、鸡和其他供品,并点燃一对蜡烛,由房东上香祭梁,接着木匠撒着五供谷,口念赞词,手提酒壶,四方祭灵。赞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喝好。上梁日,要当天盖好屋瓦。徽州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门、窗上面,还有个小屋檐,这叫“短檐”。传说当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于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浑身透湿,后来山民发现当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连忙跪下请罪。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么短小?山民回答说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如此,太祖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听后连称遵旨,当即请人在门、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仿,渐渐地徽州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两层屋檐。徽州的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跟徽商也有极大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徽州的私家园林都是因地势而筑,布局精巧,配以池水、假山、嘉树、花径、小榭、亭阁等,构成一个很幽静的小天地。私家园林的室内摆设极为雅致。一般正堂挂有中堂、对联,两边板壁上挂四幅长条古画,加上八仙桌、太师椅,都是古色古香的。讲究一点的屋内,处处有木雕装饰,在梁撑、窗衣、槛子门上木雕尤为精致。上堂檐口两柱檐撑,一般左雕“松鹤图”,右雕“椰鹿图”,图内镂空,立体感强,显得栩栩如生。有的在两厢槛子门上端,雕上“麒麟戏凤”、“鹤舞雄狮”、“喜鹊登梅”、“百鸟啼鸣”及锦鸡、梅花鹿等图案,都是活灵活现。有的在槛子门的槛棍栅上,还雕有各种字样,如“寿”、“福”及“万代荣华”、“竹繁松茂”等。有的还雕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图案,人物有表情,故事有情节,有环境气氛,表现得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徽州的私家园林,虽不如都市或宫廷园林的规模宏大,但却显得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由于建筑棱角突兀,极不规整,人在其内,外面人只能窥其局部,颇具谐趣。登亭顶平台,极目四望,又有另一番情致。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以大自然为依皈;它不趋时势,不赶时髦,不务时兴。此谓之自然。它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此谓之古朴。它含隐蓄秀,奥僻深邃、凝重孤峭,寂寥幽丽,此谓之隐僻。它典正雅致,庄重高洁,文质彬彬,不染尘俗,此谓之典雅。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二云,“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卜山筑室,择水定居,必因地制宜,顺乎自然。尤为难得的是,徽人身处黄山、白岳(齐白云)之间,新安江之畔,山水之乐,得天独厚。故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徽派建筑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新安竹枝词》(清代乾隆年间盐商方西畴撰)云:“山乡僻处少尘嚣,多往山陬与水涯,到死不知城市路,近村随地有烟霞。”数百年来,徽派建筑就点缀在这享有“山水画廊”之誉的徽州大地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徽州宅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徽州宅居往往套建,一进套一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越建越多,故人们称呼大家族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一般是一个独立家庭住一进,36个天井就有36进,一个大家族就有36个独立家庭。边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边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式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中国也是少见的。徽州民居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人物、飞禽走兽和戏剧故事,非常生动。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则多做成云朵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

俏,美不胜收。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幢宅居都设有天井。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一”,徽派建筑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徽州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格局,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

在当今世界,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建筑业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此大环境下,安徽也正努力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并结合当地建筑的特点进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设计。 1、从狭小的天井到宽敞明亮的中庭提到安徽地方特色建筑,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徽州古民居。天井是徽派建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徽州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天井因其能有效改善整个住宅的小气候而延用至今,房屋的进深过大时,利用天井既有适当的采光面,又能减少夏日的日照,通过天井能将建筑底部的风拔上来,有利于建筑内部空气流动。同时,天井下形成的蓄水池可在干燥的季节调节室内湿润度,并为突发的火灾提供水源。旧式的天井虽然有诸多有点,但也存在不足。我们可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适当扩大天井面积,在顶上覆盖玻璃窗,形成宽敞明亮的中庭,有效的改善了天井原来的阴暗状况。还可适当降低南面房屋高度,形成南低北高的错落形势。冬天阳光从中庭天窗射入,能够照到北面,只要天气晴朗,白天均无需开灯,有效节约了能耗。同时,也不必牺牲天井原有的拔风作用,只需在屋顶加设通风口,并在建筑地下2米左右深处,间隔埋设若干根数十米长的小管道,管道出口一端在中庭,另一头在数十米外的空旷地。一方面,热空气从下往上从屋顶通风口散逸出去,形成“烟囱效应”;另一方面,从地面抽取得热风经过数十米长的通风管道时,管道内湿冷的泥土会给风降温,进入中庭内的既是凉爽空气。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其进行过滤处理,使室内满溢新鲜空气 2、变木雕窗为平开窗和采光窗房屋的窗口有很多用处,提供视窗、空气流通、传播太阳辐射以及吸收和储存热能、光能和室内的通风换气。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徽州民居多采用木雕窗形式,且开窗面积较小,不利于冬季享受充足阳光,也减弱了室内空气流通的强度,不符合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门窗对开能形成穿堂风,对于皖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而言,穿堂风的散热祛湿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将徽州民居的木雕窗改为透光、通风性更好的玻璃平开窗,并设于建筑物的相对方位。户外的风进入建筑物内所产生的空气压力的不同就会引起风进入的一面压力增强,而没风的另一面墙附近就会产生一个低压区,这样就使得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见图1)。这样的水平导风雨垂直的“烟囱”拔风向结合,就形成了室内的自然通风的完整体系(见图2),从而大大节省室内供冷与采暖的能耗此外,不仅可以在房屋的外部获取光能,也可以通过在屋顶设置采光窗,从内部采集阳光。图3展示了采光窗的设计,可在夏季阻挡太阳直射,而在冬季供暖季节能够享受充足阳光及太阳辐射。 3、传统坡屋顶的新生命坡屋顶作为传统建筑屋顶的一个分类,由于其较普通平屋顶能更有效的保温隔热,所以应用最为广泛,绝大多数民居都是坡屋顶的形势。而对于雨水较多的皖南地区来讲,坡屋顶有效组织排水的优点也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重新审视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今天,传统的坡屋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形式、诸多的技术设计及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首先,现代建筑坡屋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

现浇楼板,与传统民居木屋架不同的是,现浇楼板覆盖的空间可以居住生活,而不是纯粹的让结构屋架占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光照、排水、造型、人体活动尺度等因素,合理设计屋顶坡度,即可充分利用坡屋顶内部空间,达到节约土地、节约成本的目的。此外,还可大胆打破传统坡屋顶封闭的、纯粹的、单一的形象,将坡屋顶结合屋顶露台进行设计,并对露台进行绿化设计。这样几克服了传统坡屋顶比较封闭的缺点,也使得坡屋顶内部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同时又为居者提供了更多样的是内外活动空间。并且,绿色屋顶在调节室内温度、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都可起到积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中。还有一点,在不对传统坡屋顶外部形态进行改造的前提下,从屋顶材料的运用上入手,以实现构筑绿色建筑的目标。即变传统的单层屋顶为双层屋顶。第一层是太阳能储热板,它所贮存的太阳能可用于室内的供冷、采暖、热水供应等,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这种无污染的绿色能源;第二层是敷于屋顶的高密度泡沫板保温层,其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入侵,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夏季室内的热量吸收及冬季的热量散失。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即将雨水收集与坡屋顶的设计想结合。前面我们将传统民居的天井改造成玻璃顶中庭,牺牲了原来井底收集雨水的功能,而可在此加以补充。以屋顶作为收集和引导雨水的表面;再以檐槽、落水管和一些辅助管道将雨水从屋顶收集区输送到蓄水池。最后将雨水过滤,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卫生间、洗衣房、花园等需要用水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一套简易的雨水收集系统(如图4)。在现今,全社会提倡“节约每一滴水”的形势下,雨水收集系统可以说是绿色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以小投入带来大收益的典型。 4、在建筑周边合理配植树木以形成另一面马头墙徽州民居的另一大特色即层层跌落、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设计。每幢徽州民居两侧山墙均高出屋背,并随屋顶的斜坡而层层跌落,其墙壁呈粉白色,墙顶起伏着象征性的马头形,呈黛青色。这就是所谓的马头墙。其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黑白分明;有的两端人字型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马头墙不但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由于它体积大,覆盖面广,故夏可挡炎炎烈日,冬可防凛冽北风。此外,还可以防火防盗,“封火山墙”一名也由此产生。此外,徽州建筑还常设斗拱,逐级外跳,以支撑屋檐,楼亭之上飞檐翘角,各呈异彩。竖直凸起的马头墙与水平突出的挑檐相互结合,扩大了建筑外部的阴影面积,有效的控制了太阳热量的获取。对这方面的改造与对以上几方面的改造有所不同,并不是从建筑本身着手,而是在房屋周边种植绿色植物,以此来间接实现对太阳热量获取的进一步控制。种植在房屋与太阳之间的树木可以阻止70%左右的热量,是房屋温度显著降低。在种植时还应注意到:1、高大的树木应该种植在距离房屋较近的地方,使得这些树木的分枝不会遮挡冬季的阳光 2、选择一些不太高大的植物种植于距离房屋较远处,避免其阻碍冬季日光吸收。图5是一种对减少能量消耗的理想种植设计。树木除了可以防止吸收热量之外,还可以通过蒸发蒸腾作用对一个区域进行制冷。还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