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2014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2014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关键词:中国考古;六大;揭晓;墓地;考古 刚刚过去的2014年,又有许多埋藏千年的秘密,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得以重见天日。1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论坛上宣布入选名单: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这六项重要发现,是评审委员会从全国25省区考古机构推荐的40多项2014年全国最新考古发现中,经严格遴选产生的。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包括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遗址。目前已确认遗存共近400处,包括矿坑、矿井、房址、岗哨、石料堆积等;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料、

金片、瓷片等。经初步确定,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年代为战国至汉代,可能存在四坝文化时期遗存;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距今3500—3000年)。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的年代约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此次发掘发现6座大型高规格墓葬,出土遗物共计280余件(套),包括铜、铁、锡、陶、石、木器等。发掘中采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大量数字化技术,为一大亮点。此次发掘发现的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在云南属首次发现。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共发掘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曲踏墓地发掘5座距今1800年左右的洞式墓。墓内出土箱式木棺、黄金面具、丝织品、银器、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料珠等。其中一座墓葬还发现一枚精美天珠(蚀花玛瑙珠),为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的年代约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墓主或是高氏集团重要人物。此次发掘共清理壁画240多平方米,出土大量陶俑残片、铁棺钉、陶器、瓷器残片等。墓道壁画中,有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狩猎图,生动再现了北朝民族“以狩猎练兵”的场景,对北朝军事研究有重要价值。墓道北壁的木结构建筑壁画,为同时期墓葬中首次发现。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北大考古推荐书目

[转]北大考古系: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 按:北京大学考古系是考古学第一系,第二可能就是吉林大学考古系了。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生学些啥?除田野考古外,还要看些书。下面是网上传的考古系学习书目,似乎像真的。 总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 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旧石器时代考古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新石器时代考古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夏商周考古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 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孙华《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香港商务印书馆,1 999年。 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秦汉考古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doc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 【 -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通过考古研究知道了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存在和发展。提到考古学专业,人们一般第一反应是拿着小锤子、铲子,小心翼翼挖土找文物的场景,这个确实就是考古学,不过只是考古学工作的一个方面罢了。 就业情况 考古学专业本科毕业,最靠谱的就是考进文保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当然考事业单位也行,可以进当地的博物馆。 如果说学了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就想去当个考古学家,肯定是不靠谱的。想从事考古这个行业,那么只能继续深造,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之后进个考古研究所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这项工作十分艰苦,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一般比较适合男生。 除了上边主流的方向,有些专业杂志也会要考古的学生,还有测绘等相关工作也可以试试。 学习内容 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年代、研究手段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

考古学(包括古钱考古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水底考古学)等不同方面。正因为这样,考古学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比方说你想查找一下古代的资料,古汉语什么的得知道点吧,你想野外发掘,地质测绘等总得稍微了解点吧。因为发掘出来的东西可能包罗万象,你要深入研究,各方面的知识都得有点吧? 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一些基本的考古学理论和田野发掘的知识外,还会学习到绘图、摄影、测量、全站仪使用等等,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自己深入学习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如gis,ps,3dmax等这些东西不光是考古能用,以后就算不干考古,也可以干些有关设计的工作。 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史、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等。

田野考古规程

有关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的说明 一 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年来,中国考古学得到极大发展,学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颁发执行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有鉴于此,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于2002年组织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进而于2005年春,将修订《规程》任务正式下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接到国家文物局项目委托书即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立即组织力量,启动项目。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自接到委托书后至2005年9月,我们即组织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师为主的相关人员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研讨,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在综合大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有关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初形成《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正式条文部分的修订稿。 第二阶段,2006年1月至7月,将《规程》正文修订稿送国内各主要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第三阶段,在对《规程》正文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开始编写规程附录,至2007年暑期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4,《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报审稿),国家文物局 5,《田野考古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6,《优秀考古报告奖评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7,《田野考古学概论》,北京大学课程讲义 8,《田野考古学》,于海广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9,《田野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克林.伦福如等著,(中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 11,《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中译),文物出版社1989年 12,《考古学调查研究ハンドブックス》,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考古学调

田野考古学_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 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 40年代,夏鼐在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 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 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田野考古规程

田野考古规程

有关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的说明 一 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年来,中国考古学得到极大发展,学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颁发执行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有鉴于此,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于2002年组织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进而于2005年春,将修订《规程》任务正式下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接到国家文物局项目委托

书即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立即组织力量,启动项目。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自接到委托书后至2005年9月,我们即组织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师为主的相关人员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研讨,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在综合大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有关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初形成《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正式条文部分的修订稿。 第二阶段,2006年1月至7月,将《规程》正文修订稿送国内各主要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第三阶段,在对《规程》正文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开始编写规程附录,至2007年暑期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

宋元明考古(西北大学讲义)

宋元明考古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概况:北宋建国(960年)~明亡(1644年)。包括:宋、辽、金、(西夏)、元、 明。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辽:90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271年称“元”~1368年;明:1368年~1644年;西夏:1032年~1226年。 (一)、历史 1.宋:局部统一。边界战乱频繁。宋经济有大发展。商品经济崭露头角,城市转为商业中心。薄葬,随葬品少,纸明器成为主流。瓷器成为主要日用品。出现桌、椅等。瓷器偏向高大发展,装饰局限于上部。时代风格缺乏大气,趋向精巧;瓷器注重釉色效果、美感。 2.辽:初,游牧民族。后,南部农业,北部牧业。因俗而治。契丹人随葬,马具、金属兵器,厚葬,金银器、瓷器。 3.金:向外扩张,统治区域多为汉人。桦树皮器物。碑刻。 4.元:民族分治。始终保持本祖特色。城址:大都;上都,保存较好。墓葬主要为汉人墓,无确认的蒙古族墓葬。蒙古族,野葬,用毛毡裹尸,弃于野。 以上四个时期:民族文化交流。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茶马、绢马贸易。先进与后进文化间交流。宗教影响,佛教、道教。 (二)、特点: 1.小商品经济、民营手工业发达。瓷器、铜镜,民间制造用于商品交换,铭文上刻有商标、广告等。 2.文献多:府、县志;绘画、图;笔记、小说;游记。 3.地面建筑遗留众多。 4.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器物造型、装饰发生大的变化。 5.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关系复杂,相互间影响。 二、简史: 1.1949年以前:1920年,宋钜鹿故城发现,瓷器、漆器、木器。30年代,陈万里,南方瓷窑,浙江为重,越窑、龙泉窑。30年代,营造学社,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古建调查,元大都、明南京。地面调查为主。抗战时期,四川宋墓,发掘。法国传教士闵宣化,内蒙东部,辽城址、陵墓。日.鸟居龙藏,辽遗迹。日本占领时期,东北、内蒙多次辽、金、元调查发掘,辽庆陵、建平辽墓、赤峰瓦缸窑、辽上京;金上京、完颜希尹墓、完颜娄室墓;元上都、百灵庙景教寺院与墓葬。黑城子城址(西夏~元)。 俄.科兹洛夫、英.斯坦因、西北考察团;埋藏品丰富,纸文书、元代纸钞、西夏文材料。2.1949年以后: (1)、墓葬:宋墓,河南白沙宋墓、合肥包拯墓、江苏杨氏族墓、福州南宋墓,小型为主。 辽墓:内蒙东部、辽宁。赤峰辽驸马增卫国王墓;库伦旗料壁画墓;豪欠营辽墓(契丹女尸)衣冠、木质棺床小帐、铜丝网络;清河义门辽墓;奈曼器陈国公主墓。金、元墓:主要为河北、山西、河南汉人墓,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壁画:开芳宴、廿四孝、忠烈贞节。明墓:多,重心集中在诸侯王、帝陵(定陵)、鲁王陵、蜀王陵等。中小型主要为辽墓,大型主要为明诸侯王墓。

汉唐考古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一、著作类(以出版年代为序)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 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79年。 刘运勇:《西汉长安》,中华书局,1982年。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 黄文弼:《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年)》,文物出版社,1983年。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 孔翔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肖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皿》,《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孙秉根:《西安隋唐墓葬的形制》,《中国考古学研究》(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 史金波白滨吴峰云:《西夏文物》,文物出版社,1988年。 韩伟:《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三秦出版社,1989年。 宿白:《隋唐城址类型(纲要)》,《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在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 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书店,1992年。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1993年。 李如森:《汉代丧葬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 杨育彬、袁广阔主编:《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赵力光:《中国古代瓦当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中国考古学通论下

《中国考古学通论(下)》 一、课程名称:中国考古学通论(下) 二、课程类型:必修 三、适用对象:文物博物馆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72 五、学分:4 六、任课教师:冉万里、任萌 七、课程简介: 《中国考古学通论(下)》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至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境内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发展变化情况。 本课程的课程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总体了解秦汉至宋元明时期都城、帝王陵墓、中小型墓葬、手工业、农业、宗教文化、出土文献以及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历史时期考古研究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世界文明圈的地位和影响。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秦汉考古 第一节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秦汉考古研究简史 第四节秦汉考古的分期与分区 一、秦汉考古分期 二、秦汉考古分区 第五节秦汉都城与行宫 一、秦咸阳城 二、发现研究简史 三、秦人建都史 四、建都背景和营建过程

五、形制布局和考古发现 六、设计思想和后世影响 七、秦碣石宫 第六节西汉长安城 一、地理位置 二、发现研究简史 三、建都背景和营建过程 四、形制布局和考古发现 五、设计思想和后世影响 第七节东汉雒阳城 一、地理位置 二、发现研究简史 三、建都背景和营建过程 四、形制布局和考古发现 五、设计思想和后世影响 第八节秦汉帝陵 一、秦始皇陵 二、西汉帝陵 三、东汉帝陵 第九节诸侯王与列侯墓 一、诸侯王、列侯墓基本形制 二、竖穴黄肠题凑墓 三、竖穴木椁墓 四、横穴崖洞墓 五、砖石室墓 第十节秦汉官吏与平民墓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 三、葬式 四、随葬器物

考古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0年版) 学科门类:历史学一级学科:考古学专业代码:0601 一、学科介绍 考古学是南京大学传统特色学科,是1972年国家定点建立的长江下游考古人才培养基地,2015 年成立考古文物系。全系设有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有考古学博士点,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2个硕士点,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 B+级序列,2020年3月发布的QS第十次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二。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有7位教师有国家考古领队资格证书,具有团体领队资质,教学和研究方向涵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考古等方向,是目前国内高校断代考古最齐全的院校之一,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突出的科研特色。充分利用学科自身优势和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文物局重点文物科研基地)、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南京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实习基地、南京大学博物馆(考古艺术博物馆)等众多科研和教学平台,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和服务地方的大量横向研究项目,既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又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在长江中下游史前文化研究、夏商周时期边疆地区和南方青铜文化研究、六朝考古与历史研究、陶瓷考古、建筑考古、明清南京城市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鉴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古和科技考古等领域成绩突出,特色鲜明。 二、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学风优良,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史高层次专业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内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内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张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河南安阳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安阳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陶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 (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

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社会成功人士对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产生浓厚兴趣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受民众关注 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公众考古学》出现

田野考古讲义

田野考古学讲义 1.绪论 学习目标:了解田野考古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田野考古的四个阶段及田野考古发展简史,懂得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田野考古学的概念、田野考古学的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四个阶段及田野考古工作人员的素质,并简单叙述了中外田野考古的发展简史。 本章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田野考古学的界说、基本概念、工作的方式、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1、遗存、遗物、遗迹的概念区别和正确使用。 2、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 1.1田野考古学概说 什么是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学科。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把它们发表公布,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 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把遗物和遗迹总称为遗存。 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搜寻对象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骼等等。搜寻对象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居住址、制作场,到墓葬;从日用器、兵器,到礼器、乐器、艺术品;从材料、半成品、成品,到废品、生活垃圾;从巨大的城址、长城运河,到微小的珠饰、籽种、昆虫遗体,以及直径在10~100微米的孢粉,都在搜寻之列。评价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大小,主要看通过野外和整理工作,对实际遗存抽取的可靠信息资料有多少。随着考古研究的日益深入,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考古收集的对象也在日益扩大。 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价值的大小。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所以,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其中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有选择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发掘是通过挖掘来揭露遗迹,收集遗物,记录各种现象。清理是在遗存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也可以把清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发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次工作兼有几种工作方式,如调查中常配以试掘,正式发掘也要边发掘边调查。在几种工作方式中,均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其再现性和保护性,尽可能减少其破坏性和毁灭性(考古发掘的现场文物保护问题)。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 高考专业选择:考古学 专业介绍 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和调查,或者通过查找古代书籍文献等来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专业。比如通过发掘,考古学 家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通过考古研究 知道了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的存在和发展。提到考古学专业,人们一般第一反应是拿着小锤子、铲子,小心翼翼挖土找文物的场景,这个确实就是考古学,不过只是考古学工作的一个方面罢了。 就业情况 考古学专业本科毕业,最靠谱的就是考进文保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当然考事业单位也行,可以进当地的博物馆。 如果说学了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就想去当个考古学家,肯定是不靠谱的。想从事考古这个行业,那么只能继续深造,研究生或者博 士毕业之后进个考古研究所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这项工作十分艰苦,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一般比较适合男生。 除了上边主流的方向,有些专业杂志也会要考古的学生,还有测绘等相关工作也可以试试。 学习内容 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年代、研究手段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包括 古钱考古学、古文字学和铭刻学、水底考古学)等不同方面。正因为 这样,考古学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比方说你想查找一下古代的 资料,古汉语什么的得知道点吧,你想野外发掘,地质测绘等总得 稍微了解点吧。因为发掘出来的东西可能包罗万象,你要深入研究,各方面的知识都得有点吧?

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一些基本的考古学理论和田野发掘的知识外,还会学习到绘图、摄影、测量、全站仪使用等等,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自己深入学习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如gis,ps,3dmax等这些东西不光是考古能用,以后就算不干考古,也可以干些有关设计的工作。 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国考古学史、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等。

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实践

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实践 一、课程名称:田野考古学应用技术实践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使用对象:考古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40课时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王振、习通源 七、课程简介: 考古技术课的内容包括考古摄影、考古测量和考古绘图三大部分,主要讲授在考古工作中常用的摄影、测量和绘图等技术手段。通过课程讲解与实践,力图使学生了解考古摄影、考古测量和考古绘图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照相机、摄像机、罗盘仪、大平板仪、全站仪等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备独立进行考古摄影和测绘遗迹与遗物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田野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过程中常用的摄影、测量及绘图的原理与方法,为田野考古综合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1课时) 一、考古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考古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考古技术对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四、考古技术课程的设置目的 第一章考古摄影 第一节摄影基础知识(2课时) 一、摄影的诞生与发展 1.摄影的诞生与成像原理 2.照相机的发展 二、数码摄影基础知识 1.数码相机与光学相机的区别

2.数码相机的基本构造 3.数码摄影相关知识 4.数码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三、摄影用光 1.室外自然光 2.室内自然光 3.人工光 四、摄影的取景与构图 1.画面要素 2.取景与构图 教学形式:讲授 第二节田野考古摄影(3课时) 一、田野考古拍摄内容 1.考古调查拍摄内容 2.考古发掘拍摄内容 二、田野考古摄影方法 1.拍摄前准备 2.田野考古摄影基本方法 1)光线的运用 2)画面的处理 3)构图与布局 4)低空摄影技术 5)图像存储 6)注意事项 教学形式:讲授与实践结合 第三节室内文物摄影(4课时) 一、背景的选择 1.背景的选择 2.背景的铺设 二、器物的摆放

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培养计划

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培养计划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考古学及博物馆专业各研究方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旧石器考古 主要内容:研究更新世地层中出土的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当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以及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带头人:陈全家、陈胜前 2、研究方向:新石器考古 主要内容: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与谱系研究,区系类型理论及史前考古方法研究,文化起源与文明起源研究,农业起源与畜牧业起源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社会组织关系研究,原始宗教与艺术研究,聚落与城的研究,区域性史前考古专题研究。

带头人:赵宾福、陈国庆、李伊萍 3、研究方向:商周考古 主要内容:中原地区与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分区及发展过程与动因的研究;各地区重要遗迹和遗物的研究。 带头人:林沄、王立新 4、研究方向:战国秦汉考古 主要内容:中原地区东周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分区、源流、与其他地区古代文化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过程的研究。 带头人:滕铭予 5、研究方向:魏晋-隋唐考古及高句丽考古 主要内容:魏晋-隋唐时期考古及高句丽渤海考古的最新发现与研究;城址研究;墓葬研究;其他重要遗迹和遗物研究。 带头人:魏存成、王培新 6、研究方向:宋元明考古 主要内容:宋辽金元明时期城址研究、墓葬研究、瓷器研究、金属器研究、宗教遗迹遗物研究等。 带头人:冯恩学 7、研究方向:东北考古 主要内容:东北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分期、源流及与周邻古代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先秦两汉时期东北古文化遗存与族属的研究。 带头人:朱永刚 8、研究方向:中国北方青铜时代考古

田野考古学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4,《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报审稿),国家文物局 5,《田野考古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6,《优秀考古报告奖评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7,《考古学一百五十年》,丹尼尔,文物出版社,198?年 《美洲考古学史》,维利等,(英文本) 8,《田野考古学》,于海广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9,《田野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克林.伦福如等著,(中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 11,《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中译),文物出版社1989年12,《考古学调查研究ハンドブックス》,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考古学调查研究手册》) 13,Archaeological Site Manual, Museum of London, Archaelogy Service, Third edition-1994.(《考古遗址工作手册》,伦敦博物馆考古部,1994年第三版。) 14,Technique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Barker, P. , London, Batsford.1977, 3rd ed.(1993).(《考古发掘技术》,菲利普·巴克,伦敦,1993年第三版。) 15, Principles of Archaeological Stratigraphy, Harris, E. C.,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9, 2nd ed.(《考古地层学原理》,哈里斯,伦敦,1989年第二版。) 补其他剑桥工作手册 16, Sampling in Archaeology, (Cambridge Manuals in Archaeology), Clive Or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考古学中的抽样》,(剑桥考古手册),克来弗·奥顿,剑桥大学出版社?)17, Pottery in Archaeology, (Cambridge Manuals in Archaeology), Clive Orton,Paul Tyers and Alan Vi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考古学中的陶器》,(剑桥考古手册),克来弗·奥顿等,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 18,藤本强《考古学の方法——调查と分析》,东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

高中历史史学动态贵州考古发掘确认5座播州土司墓总数增至14座素材

贵州考古发掘确认5座播州土司墓总数增至14座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此间披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在遵义市皇坟嘴墓地和赵家坝墓地清理发掘确认了5座播州土司墓,目前播州土司墓总数增至14座,为中国宋元明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据介绍,此次发掘的皇坟嘴墓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赵家坝墓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沙新组大林山山腰。2017年2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对这两处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进行系统清理发掘。 皇坟嘴墓地的杨粲墓曾于1957年进行过清理发掘,并建成博物馆。2014年,为配合《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调查》项目实施,贵州考古所对该墓地进行系统勘察,并对杨粲墓前3座土司墓进行测绘、拓片、照相等资料收集工作,并将其编号为M2、M3、M4。这次对墓地进行全面清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弄清了粲墓前三座墓葬的身份,M2、M3、M4分别为杨氏18世杨嘉贞、23世杨炯、27世杨斌夫妇合葬墓。 出土文物——陶俑

航拍杨元鼎墓 赵家坝墓地与皇坟嘴墓地隔湘江相望,相距600米。1957年贵州省博物馆在对杨粲墓进行清理时对该墓地M1主要针对女墓室进行清理,并于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此次发掘确认,墓地中的M1、M2为播州杨氏第19世土司杨忠彦墓、20世杨元鼎墓、M3为某一代土司夫人墓。 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此次对两处墓地的清理发掘,成果、学术价值及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她说,一是使经过考古发掘确认的杨氏土司墓葬由9座增至14座,丰富和完善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序列,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二是首次发现并确认三座元代土司墓葬,为研究播州元代葬俗及丧葬制度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材料。三是皇坟嘴墓地及赵家坝墓地布局严密有序,格局清楚,墓主等级身份及关系都很明晰,年代跨越元至明末,为宋元明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遵义,古称播州。始置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山西太原人杨端募兵平南诏,收复播州并开始世袭统治。元明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管理制度,播州杨氏土司位居"贵州四大土司"之首。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爆发"平播之役",播州最后一位土司杨应龙被剿灭。从杨端入播到杨应龙被灭,杨氏对播州的世袭统治达725年,共传27代30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田野考古学概论[试题]

田野考古学概论[试题] 《田野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田野考古学概论》(The Field Archaeology) 二、课程号:10619320 三、课程类别:核心专业课 四、学时:34 学分:2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田野考古的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分析、研究田野 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等田野考古学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对田野考古工作的操作方法、学科特点、基本方法论有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田野考古在考古学中的主要作用及其研究领域有较为完整的把握。 六、教学内容 论(4学时) 第一讲绪 一、田野考古学的特点 二、田野考古学简史 1(西方田野考古学的形成 2(中国的田野考古学 第二讲田野考古工作(6学时) 一、田野工作的性质与方案设计 二、田野考古调查 三、田野考古发掘 1(遗址发掘 2(墓葬发掘

第二讲考古地层学(8学时) 一、层学的基本概念 1(地层 2. 文化堆积 3. 叠压打破关系 4(共时关系 二、考古地层学的一般原理 1.上晚下早定律 2.同一层位的堆积其遗留形式并不一定水平 3.文化堆积厚度和深度与时间关系的几种情况 4.遗迹自身堆积具有相对早晚关系 三、地层学在田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讲考古类型学(8学时) 一、考古类型学应用及其发展 二、类型学的研究意义 1(形态与技术 2(形态与文化 3(形态与时代 4(类型学的研究层次 三、类型学与地层学的关系 四、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类别和形态特征(分类) 2.确定类型学分析的层位序列(分单位) 3.型式划分

4.组的划分与器物群 5.考古遗存的分期 第四讲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及谱系研究(4学时) 一、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分析 1.文化的构成与分解 2.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二、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 1.文化谱系与区系类型 2.中国史前文化的区域性及连续性 3.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举例 第六讲田野考古综合研究(4学时) 一、考古样品的年代测定 二、人骨与的观察与分析 三、古代环境的研究 四、遗址、遗迹的复原研究 五、人工产品的技术研究 七、教材:教师自备 八、主要参考书: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三秦出版社,1991年; 《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 《考古学——关于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