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教材 第三章习题

新教材 第三章习题

新教材 第三章习题
新教材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它属于()

A.旧民主主义体系

B.半封建、半殖民地体系

C.资本主义体系

D.社会主义体系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B.实现国家工业化

C.壮大国营经济

D.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4、使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跨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A.工业化道路

B.合作化道路

C.机械化道路

D.现代化道路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是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A.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

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

C.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

D.邓小平的合作化理论

8、关于如何“剥夺剥夺者”,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的两种方式是()

A.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

B.没收和收买

C.收购和赎买

D.兼并和参股

9、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1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建国初期,在全国土地问题解决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2、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

A.把我国尽快地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D.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13、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14、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5、1952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1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B.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C.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D.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1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了()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18、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19、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五四运动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2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2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23、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24、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策略方针是()

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2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7、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落后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28、1951 年至 1952 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

D.反腐败、反官僚主义、反浪费主义改造

2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30、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3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33、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3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5、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36、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7、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政策。

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3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3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40、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4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42、1956 年 4 月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4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继续照苏联的经验办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D.吸收一切国家的经验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B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4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4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47.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48.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5种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A.社会主义经济

B.半社会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2、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分别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下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B.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

C.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D.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公私合营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6、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开始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这主要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C.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D.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7、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这“两个转变”指的是()

A.由以农村为重心转变为以城市为重心

B.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C.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D.由以武装斗争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经历的发展阶段有()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供销小组

9、以下属于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是()

A.统购包销

B.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C.委托加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0、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改造的过程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和偏差

B.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C.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D.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11、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方红利

12、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B.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 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非社会主义因素已经不存在

D.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1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D.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14、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7、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18、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19、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有ABCD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个体经济

E、资本主义经济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BCE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租凭承包

E、公私合营21.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ABE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BD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3.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4.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ABD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5、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BCD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答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渐过渡形式

三、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在新民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4.中国可以走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5.赎买就是国家无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

10.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所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

四、判断说明题

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没有必要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成功的,没有失误和偏差()

五、列举题

1.请列举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成分。

2.请列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的步骤。

六、连线题

①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A

国营性质企业

②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B

③全行业公私合营 C

七、名词解释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国家资本主义

3.和平赎买

八、简述题

1.我国为什么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

2.如何理解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伟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九、论述题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请根据江泽民这段科学论述,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十、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论述: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材料二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材料四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它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级的矛盾,故不应再次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国阶级。

材料五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

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因素。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一~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第三章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C 6D 7C 8A 9C 10D 11B 12C 13B 14B 15C 16C 17C 18D 19D 20D 21C 22C 23D 24A 25B 26C 27A 28A 29A 30D 31A 32D 33A 34B 35B 36B 37B 38C 39D 40C 41C 42A 43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D 3ACD 4ABCD 5ABC 6ACD 7BC 8ABC 9BD 10BCD

11ABCD 12ABD 13ABCD 14AC 15BCD 16ABD 17ABD 18ABE 19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

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另一方面,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他本身的力量无法

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1956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

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时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

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很不适当。

五、列举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

质的合作性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及私合营

六、连线题

①-C ②-B ③-A

七、名词解释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

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

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3,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获取一部分利润。

八、简述题

1.答案要点: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用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业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经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答案要点:(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发展,为增长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答案要点: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答案要点:过渡时期总线路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由于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和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我国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总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孕育着“求纯”的倾向,不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九、论述题

1.答案要点: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占绝对优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以后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成果,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宝库。

(3)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到1957年超额完成了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的高速度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以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加强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2.答案要点:(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农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中国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革命的主力军。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明和教育,使农民自愿地走合作化道路。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几个阶段。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定息”赎买的政策,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十、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是走历史必由之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

2.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在政治上的特征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答案要点:建国后头三年,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的矛盾。到1952年,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4.答案要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着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的调度与死锁 1.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答:高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某种算法,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作业调入内存。低级调度是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按某种算法先取进程,再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内存资源,将它们调至外存等待,把进程状态改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 2.何谓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 答:作业包含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还配有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批处理系统中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从外存调入内存。 作业步是指每个作业运行期间都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的步骤。作业流是指若干个作业进入系统后依次存放在外存上形成的输入作业流;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逐个作业进程处理,于是形成了处理作业流。 3.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作业控制块JCB?其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每当作业进入系统时,系统便为每个作业建立一个作业控制块JCB,根据作业类型将它插入到相应的后备队列中。JCB 包含的内容通常有: 1) 作业标识 2)用户名称 3)用户账户 4)作业类型(CPU繁忙型、I/O 芳名型、批量型、终端型) 5)作业状态 6)调度信息(优先级、作业已运行) 7)资源要求 8)进入系统时间

9) 开始处理时间 10) 作业完成时间 11) 作业退出时间 12) 资源使用情况等 4.在作业调度中应如何确定接纳多少个作业和接纳哪些作业? 答:作业调度每次接纳进入内存的作业数,取决于多道程序度。应将哪些作业从外存调入内存,取决于采用的调度算法。最简单的是先来服务调度算法,较常用的是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和基于作业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5.试说明低级调度的主要功能。 答:(1)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 (2)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 (3)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 6.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是什么? 答:抢占的原则有:时间片原则、优先权原则、短作业优先权原则等。 7.在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答:1)面向用户的准则:周转时间短、响应时间快、截止时间的保证、优先权准则。2)面向系统的准则:系统吞吐量高、处理机利用率好、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8.在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中,各采用哪几种进程(作业)调度算法? 答:批处理系统的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优先权、高响应比优先、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分时系统的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法。实时系统的调度算法:最早截止时间优先即EDF、最低松弛度优先即LLF算法。 9.何谓静态和动态优先级?确定静态优先级的依据是什么? 答:静态优先级是指在创建进程时确定且在进程的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变的优先级。动

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金属材料第三章结晶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 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固态金属是晶体,故又把凝固称为结晶。 §3.1 结晶的过程和条件 一、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金属键:导电性,正电阻温度系数 近程有序: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结构起伏: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是不 稳定的,处于时聚时散,时起时 伏,此起彼伏,不断变化和运动之 中,称为结构起伏。 结晶的结构条件:当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 集团达到一定的尺寸时,可能成为 结晶核心称为晶核, 即由液态金属的

结构起伏提供了结晶核心。结构起 伏是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二、结晶过程 形核:液相中出现结晶核心即晶核; 晶核长大:晶核形成后不断长大,同时新 晶核不断形成并长大; 不断形核、不断长大; 晶体形成:各晶核相互碰撞,形成取向各 异、大小不等的等轴晶粒组成的多晶体形核与长大是晶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单晶体与多晶体 三、结晶的过冷现象 用热分析法获得液态金属在缓慢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冷却曲线。 由冷却曲线可知,结晶时有过冷现象: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Tm的现象称为过冷。液态金属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过冷度:△T=Tm-Tn, 其大小除与金属的性质和纯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冷却速度,一般冷却速度愈大,实际结晶温度愈低,过冷度愈大。 四、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热力学: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平衡状态的物理、化学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下,自发过程自动进行的方向是体系自由焓降低的方向,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自由焓具有最低值为止,称为最小自由焓原理。 利用最小自由焓原理分析结晶过程。两相自由焓差是相变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固相自由焓必须低于液相自由焓。 热力学条件与过冷条件的一致性。

第三章题库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单项选择: 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D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 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5、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 B )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掌握了宣传机器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B )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B.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 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7、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 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 国家政权 B. 军队 C.政治与法律制度 D.思想意识形态 9、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B ) A. 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 历史人物的出现( D ) A.具有历史必然 B.具有历史偶然 C.与历史条件无关 D.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历史偶然性 10、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 A. 社会生产方式 B.领导人的水平 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D. 国际环境多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A) A.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明 B.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C.社会意识纯粹是人脑的创造物和想象物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E.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 2、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有( CDE ) A.自然环境结构B.人口结构C.物质经济结构 D.社会政治结构E.社会观念结构 3、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ABE )

最新金属材料学课后习题总结

习题 第一章 1、何时不能直接淬火呢?本质粗晶粒钢为什么渗碳后不直接淬火?重结晶为什么可以细化晶粒?那么渗碳时为什么不选择重结晶温度进行A化? 答:本质粗晶粒钢,必须缓冷后再加热进行重结晶,细化晶粒后再淬火。晶粒粗大。A 形核、长大过程。影响渗碳效果。 2、C是扩大还是缩小奥氏体相区元素? 答:扩大。 3、Me对S、E点的影响? 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S点左移—共析C量减小;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的C量降低。 4、合金钢加热均匀化与碳钢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由于合金元素阻碍碳原子扩散以及碳化物的分解,因此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 5、对一般结构钢的成分设计时,要考虑其M S点不能太低,为什么? 答:M量少,Ar量多,影响强度。 6、W、Mo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影响不大,而对珠光体转变的推迟作用大,如何理解? 答:对于珠光体转变:Ti, V:主要是通过推迟(P转变时)K形核与长大来提高过冷γ的稳定性。 W,Mo: 1)推迟K形核与长大。 2)增加固溶体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Fe的自扩散系数,增加Fe的扩散激活能。 3)减缓C的扩散。 对于贝氏体转变:W,Mo,V,Ti:增加C在γ相中的扩散激活能,降低扩散系数,推迟贝氏体转变,但作用比Cr,Mn,Ni小。 7、淬硬性和淬透性 答: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淬透性:指由钢的表面量到钢的半马氏体区组织处的深度。 8、C在γ-Fe与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γ-Fe中,为八面体空隙,比α-Fe的四面体空隙大。 9、C、N原子在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N大,因为N的半径比C小。 10、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答:V:MC型;Cr:M7C3、M23C6型;Mo:M6C、M2C、M7C3型;Mn:M3C型。 复杂点阵:M23C6、M7C3、M3C、稳定性较差;简单点阵:M2C、MC、M6C稳定性好。 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 答:二次硬化:含高W、Mo、Cr、V钢淬火后回火时,由于析出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及回火冷却时A’转变为M回,使硬度不仅不下降,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二次硬化。 二次淬火:在高合金钢中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称为二次淬火。

第三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3-1 输水管路的直径为150㎜输水量为981kN/hr 求断面平均流 速。 (答:1.57m/s ) 3-2 矩形风道的断面为300×400㎜2,风量为2700m 3/hr ,求断面 平均流速,若出风口断面缩小为150×700㎜2,该处的平均流速多大? (答:6.25m/s,25.0m/s ) 3-3 一圆形风道,风量为10000 m 3/hr ,最大允许流速为20 m/s , 试设计其直径(应为50㎜的整倍数)并核算其流速. (答:450㎜,17.5 m/s) , 各为多大才能保证两支管的质量流量相等? (答:s m v s m v /2.22,/1832==) 3-6 在4×4㎝2的空气压缩机进口管路中,空气的密度委1.2kg/m 3, 平均流速为4m/s ,经过压缩后,在直径为2.5cm 的圆管中,以 3m/s 的平均流速排出,求出口的空气密度和质量流量。 (答:5.22kg/m 3,7.68×10-3kg/s )

3-7 试比较1和3点流速的大小:1)在等直径立管中,2)在渐 () () () 10107 1 0203; 2; 11? ?? ?????=????????=???? ?????????????=r y u u r y u u r y u u m m m 3-9 已知圆管中的流速分布曲线为7 1 0????????=r y u u m ,求流速等于平均 流速的点离壁面的距离。 c y (答:0242) 0r 3-10 求题(3-8)中各种情况的动能修正系数α值 (答:2,1.057,1.03) 3-11 圆喷嘴在圆管中喷射流体,流速分布如图,已知, mm d 501=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1.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 mg ,滴定管能读准至± mL ,若要求分析结果达到%的 准确度,问至少应用分析天平称取多少克试样滴定时所用溶液体积至少要多少毫升 解:称取试样时通常需称取两次,因此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为使分析结果的相 对误差达到%,则至少应称取的试样质量m 为: % =m g 102.03 -?± m = g 同样地,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 mL ,为使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达到%,则滴定时所需的体积V 至少为: % = V mL 02.0± V =20 mL 2.在NaOH 的标定时,要求消耗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30 mL ,问: (1)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KHC 8H 4O 4)多少克 - (2)如果改用草酸(H 2C 2O 4·2H 2O)作基准物质,又该称多少克 (3)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试计算以上两种试剂称量的相对误差。 (4)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1) NaOH + KHC 8H 4O 4 = KNaC 8H 4O 4 + H 2O 滴定时消耗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 mL 所需称取的KHC 8H 4O 4量为: m 1= mol L 120mL 103204 g mol 1= 滴定时消耗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30 mL 所需称取的KHC 8H 4O 4量为:m 2= mol L 130mL 103204 g mol 1= 因此,应称取KHC 8H 4O 4基准物质~。 (2) 2NaOH + H 2C 2O 4 = Na 2C 2O 4 + 2H 2O 滴定时消耗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和30 mL ,则所需称的草酸基准物质的质量分别为: ; m 1=?21 mol L 1 20mL 10-3126 g mol 1= m 2= ?2 1 mol L 1 30mL 10-3126g mol 1= (3) 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则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质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

第三章机考题库

一、多选题 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程序设计自动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B、C、D 知识点:3 2、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人性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A、E、F、H 知识点:3 3、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G 知识点:3 4、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有()。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C、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加工

参考答案:A、B、C 知识点:3 5、以下关于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编程加工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以加工批量的信息 B、编程加工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C、编程加工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编写专门的程序来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参考答案:A、B、C 知识点:3 二、选择题 1、一位爱好程序设计的同学,想通过程序设计解决“ 鸡兔同笼” 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工作过程中,更恰当的是()。 A、分析信息、设计方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B、提出问题、编写代码、设计方法、调试运行 C、设计方法、编写代码、分析信息、调试运行 D、提出问题、设计代码、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参考答案:A 知识点:3 2、扫描仪是一种()仪器。 A、语音识别 B、光学字符识别 C、手写识别 参考答案:B 知识点:3 3、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是()。 A、自动控制和网络化 B、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 C、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D、分类识别和语义分析 参考答案:C 知识点:3 4、现在机器人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机器人利用的技术是()。 A、网络技术 B、人工智能技术 C、编程技术 D、自动化信息加工技术 参考答案:B 知识点:3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题 晶向指数相同,符号相反的为同一条直线 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 晶面指数的数字和顺序相同,符号相反则两平面互相平行 晶面的空间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相同的所有晶面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平行时hu+kv+lw=0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垂直时h=u,K=v,l=w 晶体的各向异性原因: 在不同晶面上的原子紧密程度不同 纯铁冷却时在912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结构转变为结构,配位数,致密 度降低,晶体体积,原子半径发 生。 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 11晶面和]211[晶向 (2 刃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螺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密排六方(HCP)晶胞原子数

原子半径 配位数 致密度 同素异构转变定义--18页 晶体缺陷的分类: 常见的点缺陷: 常见的面缺陷: 第二章复习题 一、填空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 2 、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为 3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为 4 、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晶粒更细,高 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晶粒粗大,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 粒比不采用振动的晶粒更细,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晶粒更细。 二、问答 1、金属的结晶形核45页 2、金属的长大的要点52页 2、铸锭三晶区名称及形成过程(柱状晶为重点) 3、影响柱状晶生长的因素56-57页 三、名词解释: 1、细晶强化 2、变质处理 3、铸造织构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作业题(复习题) 1、概念 合金、相、固溶体、固溶强化、、离异共晶、伪共晶 2、填空

思修题库第三章1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选题 1.(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A. 法制观 B.道德观 C.价值观 D. 人生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 )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A. 自然属性 B.文化属性 C.阶级属性 D.精神属性 3.正确的( )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A.价值观 B. 世界观 C.社会观 D.道德观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 ( ) 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目标 5.( )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目标6.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地用( )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实用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 )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追求 8. 人与自然之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A. 友好共生 B.相互依赖 C.相互矛盾 D.相互适应 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 ( )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个人价值 B.自我价值 C.个体价值 D. 他人价值10.人生的(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自我价值 D.精神价值 11.人生的( )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A.个人价值 B.内在价值 C.知识才能 D.社会价值 1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 )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个人价值 D.物质价值 13.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A.劳动和聪明才智 B.知识和学历 C.名利和地位 D.思想和观念 14.( )以及人们通过它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A.知识 B.金钱 C.权力 D.劳动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3-1 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 能呈树枝状成长? 答: 原因: 在纯金属的凝固过程中,在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呈平面状生长;当温度梯度为负时,则固液界面呈树枝状生长。 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时,固液界面能呈树枝状生长的原因是固溶体合金在凝固时,由于异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所以,对于固溶体合金,结晶除了受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影响,更主要受成分过冷的影响,从而使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也能按树枝状生长。 3-2 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吗? 答: 合金平衡相图是指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又称为状态图或平衡图。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相图并不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相图只能反映平衡条件下相的平衡。 3-3 有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Cu-Ni 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W Ni =90%,另 一个铸件的W Ni =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 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答: W Ni =50%铸件凝固后偏析严重。解答此题需找到Cu-Ni 合金的二元相图。 原因:固溶体合金结晶属于异分结晶,即所结晶出的固相化学成分与母相并不相同。由Cu-Ni 合金相图可以看出W Ni =50%铸件的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距离大于 W Ni =90%铸件,也就是说W Ni =50%铸件溶质Ni 的k 0(溶质平衡分配系数)高,而且 在相图中可以发现Cu-Ni 合金铸件Ni 的k 0是大于1,所以k 0越大,则代表先结 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的差值越大,也就是偏析越严重。 消除措施: 可以采用均匀化退火的方法,将铸件加热至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充分扩散,可达到成分均匀化的目的。 3-4 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 响? 答: 成分过冷: 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由于选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过冷度为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这个过冷度是由成分变化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成分过

第三章 习题5-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 B ) A.派遣留学生 B.裁撤军机处 C.编练新军 D.奖励实业 2.1903年邹容写的( C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4.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5.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C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C )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8.中华民国元年是( C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B )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1.1915年,( C )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 ) A.辛亥革命 B.戊戌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14.袁世凯死后,英美帝国主义扶植的军阀主要有( C ) 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 ②③ 15.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C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ABCD)。 A.清政府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 B.清政府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

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论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MRS 12=-△X 2/△X 1 其中,X 1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X 2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12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 12=P 1/P 2 即有: MRS 12=2080 =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 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 (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I =2元×30=60元。 (2)图中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I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I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I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金属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1、什么是金属学? 答:研究金属与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2、金属与非金属的本质区别是? 答:金属是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非金属是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 3、为什么原子总是自发的趋于紧密排列?√3?a/4× 答:最密排列时结构最稳定,能量最低。 4、晶体的特性有哪些? 答: (1)具有一定的熔点(2)具有固定外形(3)具有各向异性 5、常见3种典型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面系数 Bcc280.68{110}<111>12 Fcc4120.74{111}<110>12 Hcp6120.74{0001}3 6、什么是多晶性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答:当外部条件(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 构的转变。 7、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δ-Fe—(1394℃) →?-Fe —(912℃) →ɑ-Fe 8、常见晶体缺陷有哪些? 答:(1)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2)线缺陷:刃型位错、螺旋位错。 (3)面缺陷:晶体表面、内界面(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堆垛层错、相界)。 9、什么是柏氏矢量? 答:用来表示位错的类型,和表示位错的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人们研究位错 时摆脱位错区域原子具体排列细节的约束的一个矢量。 10、什么是堆垛层错? 答:晶面堆垛顺序发生局部差错而产生的一种晶体面缺陷。× 11、相界有哪几类? 答: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12、什么是共格界面? 答: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两种晶格所共有。 13、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垂直,这是刃型位错的一个重要特征。 14、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平行,这是螺型位错的重要特征。 15、不含位错的晶须,不易塑性变形,因而强度很高;而工业纯铁中含有位错,易于塑性变

第三章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 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 中主要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 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空间点阵:描述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规律排列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 4.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5.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6.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7.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8.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9.晶粒:组成多晶体的各个小单晶体的外形一般为不规则的颗粒状,故通常称之为晶粒。 10.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11.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2.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3.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4.固熔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9.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10.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1.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0)、(120)、 (120)、(120)等晶面。 12.点缺陷有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等三种;属于面缺陷的小角度晶界可以用位错来描述。 三、判断题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1.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X -3 0 1 5 p 试求EX。 答案与提示:2EX=。 2.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k P p 求:(1)常数p ;(2)数学期望EX;(3)方差。DX 答案与提示:(1)由归一性,=p; (2); = (3) = 3.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pp 求:(1)数学期望;(2)方差。2)1(?XE2)1(?XD 答案与提示:由归一性,=p; (1); (1)?= 8 (2) (1)?= 4.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其它,080,8/1)(xxf 求X的数学期望。 答案与提示:4EX= 5.设随机变量X服从拉普拉斯分布,其分布密度为αβα21)(=exf,0>α(+∞<<∞?x)。 求X的数学期望。

答案与提示:该题要求熟练掌握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公式。EXβ=。—1—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6.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 ?????≤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哈工大第3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填表: 晶格类型原子 数 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 度 体心立方2 a 4 3 8 68% 面心立方4 a 4 2 12 74% 密排六方6 a 2 1 12 74% 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10、已知面心立方晶格常数为a,分别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 答:(100): (110):

(111): 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 15、何谓固溶强化?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 答: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原因: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越大,强化效果越好。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大于置换固溶体的晶格畸变 16、何谓间隙相?它与间隙固溶体及复杂晶格间隙化合物有何区别? 答: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的简单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有本质的区别,间隙相是一种化合物,它具有与其组元完全不同的晶格结构,而间隙固溶体则任保持着溶剂组元的晶格类型。间隙相与间隙化合物相比具有比较简单的晶体结构,间隙相一般比间隙化合物硬度更高,更稳定。 21、何谓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定性说明刃型位错的弹性应力场与异类原子的相互作用,对金属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答:刃型位错:设有一简单立方晶体,某一原子面在晶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缘就是一个刃型位错,犹如一把锋利的钢刀将晶体上半部分切开,沿切口硬入一额外半原子面一样,将刃口处的原子列为刃型位错线。螺型位错:一个晶体的某一部分相对于其余部分发生滑移,原子平面沿着一根轴线盘旋上升,每绕轴线一周,原子面上升一个晶面间距。在中央轴线处即为一螺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应力场可以与间隙原子核置换原子发生弹性交互作用,各种间隙及尺寸较大的置换原子,聚集于正刃型位错的下半部分,或者负刃型位错的上半部分;对于较小的置换原子来说,则易于聚集于刃型位错的另一半受压应力的地反。所以刃型位错往往携带大量的溶质原子,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这样一来,就会使位错的晶格畸变降低,同时使位错难于运动,从而造成金属的强化。 23何谓柏氏矢量?用柏氏矢量判断图中所示的位错环中A、B、C、D、E五段位错各属于哪一类位错? 答:柏氏矢量:不但可以表示位错的性质,而且可以表示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人们在研究位错时能够摆脱位错区域内原子排列具体细节的约束。A是右螺旋型位错、B左螺旋型位错、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