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7月马原题库第七套

2016年7月马原题库第七套

2016年7月马原题库第七套
2016年7月马原题库第七套

单选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3.随着电脑的发现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根源于

4.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这是

5.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6.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哲学不同派别的依据。其中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

8.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0.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12.人们为获得经济利益,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从认识论说,这表明

13.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14.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

15.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1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17.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力

1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

19.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20.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21.阶级

2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23.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24.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25.社会基本矛盾是

2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2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2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它是以

2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0.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3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34.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37.金融资本是指

38.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40.垄断利润是

4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42.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4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4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4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4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4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

48.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49.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50。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1.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4.“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错误在于认为

5.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6.发展我国生产力的途径有

7.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9.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10.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

的革命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错)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3.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石。(错误)

4.智力因素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错)

5.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对)

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错)

7.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错)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错)

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

和基本的观点。(对)

10.理论都能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

11.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

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对)

12.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对)

13.有用就是真理,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错)

14.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对)

1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无限的(错)

1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前者是历

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正确)

17.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获得完全绝

对的自由。(错误)

18.国家是全体国民的国家。(错误

)

19.社会形态更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

性与跨越性的统一。(正确)

20.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地直线上升的。(错误)

2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

劳动(错误)

22.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其生产方式

是不能进行自我调整的。(错误)

23.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关系的国际化。(错误)

24.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正确)

25.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正确)

26.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集中发展到一

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正确) 27.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正确)

28.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错误)

29.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错误)

30.垄断资本能够规定垄断价格,因此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错误)

31.

2016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 (一) 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不是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识起源于经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 (2)关于“世界的可知性”命题,唯物主义者和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虽然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唯心主义者把认识看作是精神活动,使认识脱离了客观现实。例如,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是上帝赋予的观点,虽然也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3)对于“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但对于经验来自何方,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首先产生的是感性经验。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唯心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 (4)“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有些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也论述了思维运动的辩证过程。 (5)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都接受“认识起源于经验”,也都认为“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以,以上三方面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2.主体和客体是指什么? 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主体是人,但不是抽象的纯粹的生物学上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现实的人,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的人。 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即进入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作为现实的认识客体,它只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只有进入主体实践和认识的范围内,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实在,才是客体。客体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主体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客观事物进入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内,成为客体。 例如,生物系的学生用青蛙等动物做实验,做实验的学生就是主体,被用来做实验的青蛙就是客体。而远在池塘里的青蛙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就构不成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3.“感觉是人认识外界的天然屏障”是什么观点? 这是不可知论的观点。不可知论是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即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种观点把感觉看作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障碍,其错误在于否认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感觉是人对世界的低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六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六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 )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 )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D.阶级斗争学说和共产主义思想 ( ) 3.“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 )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 )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 )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A.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 B.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进程 ( )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 B.资本主义才是正道 ( ) C.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D.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过时了 ( ) 6.无产阶级要使自己获得最终解放就必须:() A.让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 ( ) B.让无产阶级变成资产阶级 ( ) C.让无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 ( ) D.解放全人类(√) 7.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无产阶级的需要 (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 A.怀疑论 ( ) B.不可知论 ( ) C.唯灵论 ( ) D.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直观反映论 (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 C.科学实验 (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 )

B.不可知论学派 ( )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 )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 ) D.唯心主义阵营 (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第四章 马原题库

第四章马原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 A、劳动价值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商品与货币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 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勤俭节约 1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A、劳动力 B、厂房、设备 C、工具 D、货币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1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 14、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15、资本积累是指()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马原第四章(自己总结的)

第四章 4-1 1.社会制度的改变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时间:14世纪末—15世纪初 2)地点: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3)途径: a)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换而来 4)资本主义萌芽的形式(两种,对应上面两种途径):课本P139—140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能够实现要求商品更大规模生产,满足世界市场扩大的需要)。 2)利用暴力手段进行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3)资本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 的过程。P141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间:西欧:15世纪后30年——16世纪高潮——19世纪初结束 5)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途径:P141-142 a)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b)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2 劳动价值论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P143 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因素,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 2)二因素: a)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的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适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

马原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阶段测验记录 >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参见教材P160。 3、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流通价值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参见教材P160。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参见教材P162。 5、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6、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河北农业大学马原各章节练习题第四章22页

第四章 一、单选 1. 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2. 资本集中是( ) A.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通过合并现有的分散资本实现的 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3. 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 A. C∶V表示 B. V∶C表示 C. Pm∶A表示 D .m/V 表示 4. G—W ……P……W′-G′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商业资本的循环公式 5. 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构成,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 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7.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供给大于需求 D.需求大于供给 8. 平均利润的来源是( )

A.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各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本部门预付资本总额 D.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9. 同一资本,在同一时期获得的利润(P)和剩余价值(m)在量上的关系是( ) A. p>m B. p

考试题库 马原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 )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 )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 )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 ) 5.“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马原第四章总结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年代和地区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形式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富有者←条件好的←小商品生产者 ——雇佣劳动者←破产←贫困者←条件差的←←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包买商←商人 →控制→小商品生产者 ←依赖←小商品生产者 ——雇佣劳动者←失去独立性←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 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止时间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3、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富有者←掠夺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 ——雇佣劳动者←无产阶级←剥夺农民土地← (1)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在于它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 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条件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由小商品生产发展而来 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模拟题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模拟题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劳动对象 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 C. 生产工具 D.产品的质量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3.“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 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 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 4.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社会革命 B.阶级斗争 C. 改革 D.生产力发展 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规范 C. 文学艺术 D.哲学思想 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 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 C.哲学、艺术、宗教 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本题难度系数为 0.95)()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 思想关系 D.法律关系 1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社会生产

历年马原考试真题加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马原第四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BF[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同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由于原子间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和碳三种不同的物质。这说明() A.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正确答案】D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正确答案】ABCD 3.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正确答案】BCD 4.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6.垄断利润是()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正确答案】ABCD 8.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世界 【正确答案】BC 二、单选题 9.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过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D, 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16年马原答案解析第四章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