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就业竞争力偏弱高职学生的类型及成因与对策初探

就业竞争力偏弱高职学生的类型及成因与对策初探

就业竞争力偏弱高职学生的类型及成因与对策初探
就业竞争力偏弱高职学生的类型及成因与对策初探

就业竞争力偏弱高职学生的类型及成因与对策初探

【摘要】少数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存在偏弱的情况,其类型可分成无心型、无能型、无缰型、无常型、无力型、无知型和综合型等七种。分析其成因,应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重视专业课教学中对学困生培养的针对性,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卫生习惯养成作为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形成由学校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辅助力量的教育合力等。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学生类型成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月薪增幅明显。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高职毕业生当中还有不少学生就业竞争力偏弱,直接导致他们自身的就业困难,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亟须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偏弱的类型及成因

本文所称的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毕业生具有的在就业市场上战胜其他大学毕业生、求得较好工作岗位的能力。就业竞争力一般由基础知识及通用能力、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构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各组成要素对整体竞争力的影响,恰似“木桶短板效应”。就业竞争力偏弱的高职毕业生,许多是由于某一要素短缺造成,极少数是由众多要素短缺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偏弱的类型及其成因可作如下分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最关心的也是学校的就业率,它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的提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就业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技能就业能力就业质量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也波及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群体。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确立了一系列专项就业政策促进其就业,但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增的就业群体,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52万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国内外经济趋势趋于好转,给就业环境带来一些生机,但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1]。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 就业能力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从传统意义上讲,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智力的专项技能、而是包含智力因素在内的情商因素和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面综合。在2005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在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雇主所重视的可雇佣能力是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方面[3]。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学术技能、理财技能、信息获取和管理技能、商业管理技能[4]。 到了2010年后,随着我国商业资本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公司体系的整合升级,

基于毕业生座谈会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oc

基于毕业生座谈会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一)就业能力 国外学者HillagePollard将就业能力与学生的工作能力相联系,与学生得到岗位的能力相联系,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的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教授和加里.哈默尔(GaryHamel)教授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生在就业和维持就业的过程中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二、毕业生座谈会基本情况与内容介绍 (一)毕业生座谈会基本情况介绍 根据学院的安排,大三学生进行了5个月的校外实习。为了更好的了解毕业生实习就业的情况,召开了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座谈会。 座谈会由本专业专业主任和专业教师组织,同时邀请了分管教学工作的系副主任和分管学生工作的系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学生共有15人,其中毕业生13人。此外,还有2名本专业大二学生旁听会议并参与讨论。 13位参会的毕业生采用的是目的抽样的方法,会集了4个

不同的就业类别。第一个类别:就业领域。在北上广大城市就业的学生(1人),在读书地长沙就业的学生(7人),回家乡就业的学生(3);第二个类别:对口就业。专业不对口就业的学生(1人),对口就业的学生(10人);第三个类别:单位性质。在国企就业的学生(1人)和私企就业的学生(10人);第四个类别:与教师期望值不符的就业情况。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但没有就业的学生(2人)。在学校学习不积极,但成功就业,且专业知识进步非常快的学生(1人)。 (二)毕业生座谈会内容介绍 在座谈会正式开始前,座谈会的组织者向毕业生郑重声明:此次的座谈会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就业情况,请大家畅所欲言。在大会上所阐述的观点和内容不会对大家的成绩等各方面造成任何影响。 座谈会由专业主任主持,设定了三个议题。请学生分别从求职经历、现工作的要求和现工作遇到的困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根据座谈会的录音,会后进行整理并与会者校对。以下笔者打破了发言的顺序,按照三个议题综述了毕业生的谈话内容。 1、求职经历 周永,专业对口,读书地长沙私企就业。她用她的求职经历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根据周永自己的介绍,她喜欢做设计,第一份工作是网站移动端设计,且一直工作到至今。就业时较顺利,她认为她之所以能顺利就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态度诚恳;第二,在学校专业知识学得较好,在工作岗位上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杨志胜,专业对口,在北上广大城市私企就业。他认为就业不难。因为企业非常看重他在校内当任班长,在课程学习中担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2012-12-21 09:54:45) 标签:教育学习杂谈分类:职业教育研究习作 制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大的方面进行构建,统筹考虑学院发展内外部环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人才培养能力 人才培养打造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形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名师与师资数量、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数量、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等。 1.名师与师资数量 名师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长期的教书育人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专家、模范、表率的特点,是某个专业方面的领军人物或在某一方面有一定造诣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学校的师资结构应趋于合理,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以及企业经历或锻炼年限。 优质教学团队: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数量以及培养机制。 名师工作室:有明确的定位,吸引高层次专业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从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或者技术研发等。 2.人才培养规格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3.人才培养质量包括企业评价、一次就业率、就业企业的规模,就业的区域。 4.人才培养数量主要体现为在校生规模上。 5.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结果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正、客观地评价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及整个社会来说其影响是巨大的。 6.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这是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及学校改革与发展成绩的指标。 (二)科学研究创造力(专业建设的竞争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我们党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时期,如果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基本的生命线,那么科学研究创造力应逐渐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特别是与企业的合作中,科技创新更能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与其他高校竞争并保持自身的优势,要以专业建设、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为龙头,提升学校的竞争实力,对于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探讨.docx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探讨众所周知,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的,社会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度也开始趋向于白热化,这就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高层次的要求。再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能力,以及社会各行业的供需关系也开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出现了毕业求职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目前日趋严峻的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开始成为社会和家庭等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1经济新常态存在的本质特征 首先,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可以分为经济常态与经济非常态这两方面。其中,经济上的失衡和过冷,以及过热等都可以归类于经济非常态,而冷热均衡的经济正常增长可以归类于常态,这种经济常态也可以称之为“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过去意义上的国家在各种资源达到最优,以及充分配制的条件环境下,国家总体上能够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最大化。这里所说的资源可以有自然资源,也可以有人力资源、技术、管理,其中还可以包括有制度安排,以及经济政策。可以这么来说,经济增长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且也源于人口的增长和快速复制先进国家的赶超式增长。在发达国家中,这些因素已经逐步的达到了世界的先进行列里。同时,也因为没有可供其他国家复制的模板,因此,人口增长率这个影响因素可以暂且忽略。为此,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进步,所以,在此领域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发达国家,国内的增长率只有3%,而这3%就是目前来

说人类经济活动领域中所隐含的科技进步速度[1]。 2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就业现状分析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XX年12月24日发布的“20XX年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我们国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就业上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而且经济就业结构性的矛盾也愈发的突显,急需得到有效的解决。再者,宏观经济下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有效把握好这两者间的关系。再加上,我们国家过去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就业岗位上的数量成正比,但是就业岗位与毕业求职学生们的数量却也成正比,值得一提的是,毕业求职学生的数量目前还有超过就业岗位的趋势,且这个趋势越发明显。对于学生们而言,可以说是一职难求,哪怕是稍微普通一点的工作,求职的人也不仅仅是少数。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应该要做到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让自己在就业上掌握住主动权,并且能够在就业和创业两者间做出合乎自身的正确选择[2]。 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经济上的增速换档使得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不可否认的是,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就业范围遍布各个领域,不管是大型影响力加大的企业,还是一些地方事业单位都有一席之地。但在近几年来,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找到工作的只占到十分之一左右,而且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就是人力资源中的供求不平横,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减少求职毕业学生的招聘,那么人的竞争压力自然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说课稿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说课稿《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说课稿(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本次说课共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看一下第一部分:课程背景和课程定位。 2008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确定为高校必修课和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2009年我院构建了“两体三层一主线”的课程体系,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确定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使就业和创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学院“两体三层一主线”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核心 能力课程和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紧密衔接,与其他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互相配合,贯穿能力培养主线,按照社会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态度,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为其就业和创业开拓广阔的空间,使其成为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材 再来看一下本课程的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学院自编教材《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中国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由我院院长陈文贤教授任主编、副院长副教授闫学林等任副主编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编著,对高职高专学生更有针对性。目的

在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择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掌握求职基本技能,完成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就业观念和态度转变为核心,以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以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依托,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色,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衔接,按照职业岗位(群)对职业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围绕就业观念和态度转变、就业和创业能力提高组织课程内容,采取讲练结合、学做一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建立注重教学效果的实用性考评体系,培养既能适应具体岗位的要求,又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说教学目标 再来看一下第三部分,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A: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把个人发展、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意识,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积极作为 B: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认识本专业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个人进行创业选择、用人、决断、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虽然我在第一组扮演的是专家,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我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更感兴趣,因为它离我们更近。 在中学,我们没有办法,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只能埋头苦读。但到了大学,情况便不一样了。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在大学混得怎样,到社会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刚进大学时,老师也常告诫我们,在大学,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并重的,一个只会读书,没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大学生,真的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所以加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真的迫在眉睫。我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道德素养、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创新能力。 道德素养:基本的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我们南中医前不久就发生过一件感人事迹。4月25日晚6时许,一个小女孩因嬉戏不小心掉进了扬清池,池边三个女生大喊“救命啊,快来人。”这时王晨和室友都听见了叫声,王晨跑在最前面,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已一个纵身,跳入了两米多深的池中。入水,抱住,回岸,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却牵动着大家的揪紧的心。王晨救人后,便和室友默默离开了。要不是小女孩的妈妈,最后借助网络力量找到了这位低调的活雷锋,也许我们到今天也无法知道这位英雄是谁。 面对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那奋不顾生的一跃,就像清波一般,洗涤着人们内心的冷漠,扬清浑浊迷茫的心;那一跃,我虽没有看到,但我相信那是世间最美的彩虹。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在于智商。古语一针见血:学贵有恒。必须要坚持,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拿背英语单词来说吧,一本四级词汇,你若没有恒心。从前往后背,背到C,背不下去了,就再从后往前背,背到S,又背不下去了。那你真的可以去打一会CS。背单词就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一旦你中断,你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面对那厚厚的单词本了。 决策能力:这个能力真不是一朝一息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和果敢的判断力。当然了,在决策之前可以咨询一下他人的建议,毕竟集思广益嘛。比如高中选择文理科时,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并参考一下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但决定权在你,因为这是你自己要走的路,没有人可以代替和决定你的路。我当时在高中选的是物理和生物,首先我肯定报的是理科,但是选物化还是物生让我有些头疼。因为物化班高手多,整体水平较高,但我化学不好,所以我最后选了物生。现在回过头看看,觉得自己没有选错。要是选化学的话,很可能拖我的后腿,那现在我是否在南中医还未可知。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

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建构

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建构 [摘要]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等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竞争中获取的可持续生存和具有发展优势的核心能力。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结合自身优势和周围环境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在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创新与特色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构途径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系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其特点是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面向一线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提供优质教育产品或服务为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为核心,在对资源、能力和知识等要素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而使学校内在的一般竞争力提升,并形成对学校发展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的关键应该是形成学校在竞争中的独特能力,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从而形成竞争对手在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学院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同类高职学院简单仿效的,能给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价值,创造双赢乃至多赢的独特能力。其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专业和教学方案,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将院校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整体实力的对抗。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平台,是保证学校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它是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它的文化之中,融合于它的内质之中。

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已将学生就业率纳入教学原则与最终目的。我国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学生多种就业的途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最关键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一、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1、学生专业核心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到适应工作岗位再到完全胜任工作岗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实践经验不够,对于工作上的一些应急处理能力也远远不够。然而,企业对学生抱有的期望值太高,而有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在专业核心技术水平的培养远远落后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导致学校教学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学生还没有将专业知识完整学习吸收之前,就将他们安排到企业去进行实习。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在实习期间无从下手,完全不知道工作的流程是什么,更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导致学生以后走上正式的岗位显示出与别人在专业技能上的明显差距。 2、自主创业能力不成熟 在众多的高职学生求职意向中,自主创业占据极少的比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只是想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固定工作,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少数学习有能力的学生想留在学校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学位之后,找一份相对轻松工资又高的工作。从实际出发,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创业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不够。从高职学生以前接受的教育看来,大多数都是应试教育,只是简单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普遍较低,加上自主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物资基础,而且创业道路是一场持久性的战斗,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不是高职学生所能承受得住的。所以,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虽然已经在各大高职院校成为共同意识,但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还是极其罕见的。 3、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纵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无非来自以下方面:一是占比例最多的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二是初中毕业后接受中专教育,再继续升入高职的学生,三是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考入的学生。这些学生存在很多相同点,以前的教育模式都是应试教育,都是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这些经历导致学生自控能力很差,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主学习的意识十分薄弱。然而,当今这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电商101班唐润娣 1004020106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并日益重视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部分,也不能独身置外,所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我深感未来的就业压力,但这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四个角色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望更好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作为国家,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其中包括: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方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 3.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4.积极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5.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作为执政机关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建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实施职业训练,使其掌握职业搜索的能力,获得对职业领域的适当了解,提升就业与发张所需的相关能力。其次,政府要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标准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再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财政政策激励社会各界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的建立,以扩大高校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可利用资源。在社会上起良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企业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角。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也是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为自身招纳人才提供有意的借鉴。如企业可以在毕业生大三的时候就提供就业岗位让学生在进行实操中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的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参与高校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并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保持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的人才。 第三,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更是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时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

语文课程在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在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 作用 摘要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作为高职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特性和强大功能在这一浪潮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语文高职教育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Role of Language Courses in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LU Yi, XU Shenglei (Fundamental Department,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skilled personnel as its responsibility;training and enhancing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goals. Language courses as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basic course compulsory can by virtue of its powerful

features and has much to offer in this wave. Key words Chinese;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中国的高职教育走到今天,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开始从单纯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向内涵建设上来。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事实证明,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用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高职院校而言,这也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对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语文教育和高职生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具有相融性,因为高职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归根结底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只有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求得学校更大的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模型分析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从而启发我们对高职办学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办学思路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长期形成的、蕰涵于组织内质中的、学校独具的、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学校在长时间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本文借鉴管理学理论和模型构建和分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为高职院校办学和发展开阔思路。 1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概念的核心要素包括“职业”、“技术”和“教育”。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是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职业的发展变化决定了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职业教育内容、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变化。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包括经验技术和理论技术。技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职业教育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教育是启发智慧、教化国民、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具有教育的一切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中的教育高级层次,是高等教育层次中的职业教育类型。 从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个哲学命题出发,可得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再由高职教育培养人的类型,即可得出其本质特征。培养什么人与培养目标有较大关联度,但两者并不相等。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教育的性质是由其培养人才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的教育形式最根本差别就在于其培养人才的差异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2)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的表述不是完全一样的,但它的内在实质是一样的。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竞争力是指由自身资

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

是由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这就要求交流主体能够准确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与交流客体进行沟通。 (四)构建的着力点)))培植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组织文化作为信念、心理与道德的力量,对个体具有支配与引领、规范与调节的 作用[3]。组织文化具体到班级这一特定的组织就是班级精神。应该说,班级精神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可以通过情绪感染、价值引导、行为制约和信息筛选来统一行动。这样的班级精神是孕育班级心理契约的土壤,它可将班级的期望凝聚成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将班级对学生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个体需要,指向确定的行为动机,引发正确的行为习惯,真正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因此,构建班级心理契约的着力点在于培植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在班级精神培植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讲正气,对歪风邪气绝不妥协,并且要及时纠正班级中存在的各种偏见和误解,避免消极的舆论扩散和渗透,从而使公平、正义、诚信、守约等精神洋溢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促使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气息中不断前进。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努力做到全方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并包容学生的个性,重视并实现学生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 只有触及人的心灵的管理才是最有效也是最有价值的管理。但愿心理契约能为大学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方面打开新思路。作为班级一线管理者的班主任(辅导员)若能深刻领会心理契约的要义,并倾心实践,师生定能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大学班级管理达到新的水平或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胡晓霞.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2005(7). [2]鲁先锋,倪伟光.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0的作用[J].现代企业,2006(3). [3]陈力华,邱羚.组织行为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 陈树冬,张 佳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0课题组,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一、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 (一)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0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5哈佛商业评论6上所发表的5公司的核心竞争力6中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就长 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0[1]。学术界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大体可以 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个人多种能力的综合体。比较典型的定义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 势能力,是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0[2]另一类是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通过接受学校教育培养以及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提炼、提升和整合形成的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最突出、最独特、最具个性魅力、能够被社会认同和需要的最具竞争优势的差异化素质和能力(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 力等)的统称0[3]。 从以上两种定义可以看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指大学生在经过教育和培养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自身努力所形成的优于其他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时代性、稳定性、独特性三个特点。#105#2011年2月 F eb .2011第24卷 第1期Journal o fM anag e m ent V o.l 24N o .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向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和走访就业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反映与评价,探讨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怎样提高会计类学生就业能力,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标签:高职;会计专业;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但是就业质量普遍不高。通过网上的人才招聘信息的来看,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招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收入高、福利好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有专科以上学历、相关行业或岗位1-2年的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拥有“双证书”,这无形给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以此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的一个现实课题。 1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本次主要通过向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和去就业单位走访的机会,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6份,走访就业单位15家,通过电子问卷联系就业单位20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盲目扩招,大部分高校开设会计类专业。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10名高校毕业生中就会有1名学会计的。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大都是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又使得这些企业以及事务所减少招聘岗位,这原本就业质量不高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又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企业招聘的需求。从目前招聘市场的信息来看,许多会计岗位在招聘时,往往都设置了专科以上的学历,这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学历要求将其挡在了门外;再是用人单位所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工作经验,这种需求导致了大批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导致就业质量不高的状况。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70%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偏向面试有本科学历、工作经验或者助理会计师证书的应聘者,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学生认识自身的偏差。会计专业学生大都是女生,不少学生报读会计专业,并不是出于对会计专业感兴趣,而是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意愿所作出的选择。一部分学生将就业的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朋的关系网,期望他们给予帮助,提供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低估了自身素质和能力,阻碍了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 本校会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地集中在省内,78%在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9%在中外合资企业,7%在国有企业。用人单位规模集中在300人以下(见表1),

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必然导致人才间的激烈竞争,创新人格作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重点在于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内化为学生心理层面相对稳定的模式,关键是创新问题的提出和创新构想的实施。要坚持学生主体、思维开放、创造价值、健全人格观念并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指导原则,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创新机制、传授创新方法,使大学生在创新文化生态中形成创新人格,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标签]大学生创新人格核心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工作实践中的持续竞争能力,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一、创新人格的内涵和外化特征 人格(Personality),来自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为面具、脸谱,剧中角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格”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的能够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创新与人格密切相关。创新是人的本能,但人的创造性却是潜在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对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进行有意识的强化、培养和塑造,使创新成为他们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并内化为他们人格的主要基质,那么,他们将来的创新能力就会愈发增强,创新成果就会愈加显著。 (一)创新人格的特质内涵 1.独立生存的自信心 对独立生存的自信,是现代人才对自我生存素质的自我满意,更是对自我开辟生活道路、自主创造人生价值能力的自我判断,这正符合现代“学会生存”教育理念。“学会生存”更多强调的是独立面对生存环境、独立迎接生活挑战、独立创造人生价值,强调独立思考、独立筹划、独立应对的能力。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和人格特征,就能在不同境况、不同人际中从容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就善于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 2.不进则退的进取心 当前,不甘落后已成为低层次的追求,而恪守古训、因循成法已是社会发展的障碍。没有执着追求、求知若渴、不进则退、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也就无所谓竞争优势,更不可能作出创造性贡献。

试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试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战略管理学最前沿的主流学派,也是企业界普遍认可的战略思想。高职院校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管理理念,可以从教育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外部合作创新等方面入手,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创新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大多数企业把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成功的法宝。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经济学家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论文中率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可更详细地表述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而独具的,能够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长期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局部性(企业在某一局部产品或服务或过程上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别优势而确立的竞争优势)、延展性(企业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使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领域发展)、独特性(企业所特有的并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力)、集合性(企业经过整合后的能力)和时间性(指企业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培育和发展,以维持或扩大核心竞争力,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差距)等六大特征。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高等职业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高等职业院校内质中而独具的,能够支撑高等职业院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高等职业院校在长期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外部环境竞争机会与威胁并存,同时也意识到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关键一点是要识别和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生而言,个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实现顺利就业和良好发展的基石。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在人才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当代大学生能否掌握未来人才竞争主动权的根本。 一、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在1990 年提出来的,主要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如果将这一定义应用于个人核心竞争力,可以这 样理解: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综合素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 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大学生活是一个特殊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专业性 这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特征。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都有自己的专业,但这只能说明他有了竞争力,而不是核心竞争力。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如果不把专业变成业务和技术上的特长,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稳脚跟,极有可能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要把所学的专业转变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另外,社会的发展更欢迎那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突出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具备其他必要的技能,将更加凸显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践性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作为个体独特的竞争能力,应当具有实用价值,应当有利于个人和企业工作效能的提高,在为企事业单位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要真正把个人核心竞争力优势体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上,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体现。(三)创新性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取胜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发展后劲,这种内在素质和发展后劲又必然外化为一种创新的能力,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创新能力和潜力,就很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可替代的人。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显身手,就必须注重自身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与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创新性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是对知识、技术、能力的有机协调与整合,而任何整合都具有其特殊的“情境性”,所以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独特性又叫做异质性,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模仿困难,是指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或者复制起来难度很大。竞争对手不管是想复制还是用其他的能力来替代,都是困难的,且这种竞争能力越突出、越难以仿效,它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越持久。二是途径的不可重复性。在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必定有其独特的培养过程,这一过程情境也是不可模仿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