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验七熏染法显现指印

试验七熏染法显现指印

试验七熏染法显现指印
试验七熏染法显现指印

实验七熏染法显现指印

一、实验目的

1、通晓熏染显现法,主要是碘熏显现法、烟熏显现法显现潜在手印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掌握在不同承痕客体上、不同遗留条件下的提取和固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某种物质的气态分子或蒸发原属于手印物质或客体产生物理附着或化学反应而显出手印的方法称熏染显现法。实践中,较常见的有碘熏显现法、烟熏显现法、“502”胶显现法以及高真空镀膜法等。本实验仅包括碘熏显现法和烟熏显现法。

(一)碘熏显现法

碘是卤族元素之一,呈灰黑色,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结晶体,有毒并有臭味,有强列的挥发性和腐蚀性,在常温下即可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而蒸发,其蒸气呈现紫色,应保存在封闭的棕色瓶内。

手印物质中的油脂和汗垢物质对碘有粘附作用,当碘蒸气熏到手印物质上时,由于物理附着作用而将手印染色;由于手印物质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吸收碘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二碘硬脂酸,使手印纹线变成褐色。因碘在常温下能升华,碘被吸收产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可逆性,所以碘熏法显现的手印自然消退,要及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固定和提取。

(二)烟熏显现法

显现原理与粉末显现法相同。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碘、松香带、毛刷、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烧杯、玻璃板、粉末、氯化钯溶液、各种承痕客体、指纹显现作业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碘熏显现法的操作与固定方法。

碘熏显现法包括加热熏染法、间接熏染法、自然熏染法和喷碘器熏染法等操作方法。显出的手印,可采用照相、氯化钯水溶液等方法进行固定。

1、加热熏染法

将碘放入诸如烧杯等容器中,用酒精灯或其他方法加热,使碘蒸发成紫色气体,取有手印的物体置于碘蒸气上方,不断反复移动,待手印清楚显出即可。

2、间接熏染法

也可用一块玻璃直接熏染,待玻璃表面附上一层碘时,立即将其复盖于有手印的物体表面,几秒钟后揭开,即可出现手印。

3、自然熏染法

如果时间要求不紧迫,也可把碘放入大玻璃容器内,将被显物体设法悬挂在容器内,把盖子盖好,不加热,利用自然升华的碘蒸气熏染,几小时至一天左右即可显出手印。

4、碘熏显现法的固定方法

由于碘易蒸发,显出的手印,必须迅速照相固定,以便检验。如来不及照相或照相后需要长期保存时,可采用下列方法固定:

(1)氯化钯溶液固定法

用0.5~1.0克粉末溶解在100毫升的蒸馏水中配溶液,适用于各种纸张上用碘显出的手印,将带碘手印的物体浸入溶液内,数秒钟后取出,经水洗晾干,手印即呈棕褐色被固定下来。也可用涂抹法进行固定,用棉球沾氯化钯溶液、涂于碘手印上,手印即呈棕褐色被固定。

(2)照相底片固定提取法

取已曝光的底片一块,稍用水加以湿润,使乳剂膜具有一定粘度,将底片的乳剂面复盖用碘显出的手印上(要防止滑动),轻轻用手压平,使乳剂面和手印完全接触经5—10秒钟取下,投入D72显影液中进行显影,待影相显到适度时取出,用清水稍加冲洗,再投入定影液定影5分钟左右,取出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干燥后用它进行印相,放大均可。

(二)烟熏显现法的操作方法

将烟熏物质点燃,取有手印物体置于火苗上方5—10厘米处,反复移动熏染的部位,使表面铺上一层均匀的烟粉为止,待冷却后用软毛刷刷去剩余的烟子,手印即可显出。

五、注意事项

(一)碘是一种有毒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碘熏显手印时应戴口罩、手套,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有条件者应在碘熏柜中工作。

(二)操作时注意避免熏染过久或烟雾太厚;离火苗应由远及近,对一些不怕火烧的物体,则可稍放低,但也不要过于接近,以免损坏痕迹,烧毁物证。

(三)切忌直接使用胶带纸直接固定碘熏显现法提取的极易挥发的指纹。碘熏显现法显现手印不损坏客体,碘蒸发后不影响其它显现方法,当碘蒸发而手印变淡或消失后,可重新用碘熏染反复进行显现。

六、实验要求

用胶带纸将十枚在不同客体上采用碘熏显现法、烟熏显现法提取的汗液指纹粘在显现作业表格上。

七、复习思考

(一)碘熏显现法显现潜在手印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碘熏显现法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是什么?

(二)烟熏显现法显现潜在手印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回弹前准备: 1、回弹前准备:(1)、回弹仪的技术指标:回弹仪的标称能量应为2.207J,(2)、回弹仪的检定:①、新回弹仪启用前,②、超过检定有效期限,③、数子式回弹仪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于1,④、经保养后,在钢岾上的率定值不合格,⑤、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伤害,(三)、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温度、表面、方向、率定值(四)、回弹仪的保养:①、超过2000次,②、在刚岾上的率定值不合格,③、对检测值有怀疑。④、弹击锤脱钩,取出机芯,卸下弹击杆,取出缓压弹簧,取出弹击锤、弹击拉簧和拉簧做,清理机芯各部件,重点清理中心导杆、弹击锤和弹击杆的内孔及冲击面,清理后,在中心导杆上涂上一层薄薄的钟表油,其他部件不得抹油,清理机壳内壁,卸下刻度尺,检查指针,其摩擦力(0.5-0.8)N. 2、确认回弹构件是否符合回弹技术要求:对被检测构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此处对水泥安定性必须了解合格与否,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不能检测,如不能提供水泥安定性合格与

否,则应在检测报告上说明,以免产生由于后期混凝土强度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降低或丧失所引起的事故责任不清的问题,另外混凝土成型日期,以便了解清楚混凝土的龄期是否达到要求。 3、检验批确定:同批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得少于10件,当检验批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做适量调整,且不得少于国家现行规定标准的最少样本容量。 4、制定检测方案:主要包括①、工程和结构概况,包括结构类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或检测时工程的进度情况等,②、委托方的检测目的或者检测要求。③、检测范围、检测依据、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的技术资料。④、检测的方式、检验批的划分、抽样方法和检测数量。⑤、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⑥、检测工作进度计划,⑦、需要委托方配合的工作。⑧、检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 5、现场检测所有仪器、设备和适用范围和检测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时,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现场检测由被检测机构不少于两名的检测人员承担,所有进入现场的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现场记录应用专用表格,做到数椐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追

实验4用分支限界法实现0-1背包问题

实验四用分支限界法实现0-1背包问题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分支限界法的基本原理。 2.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分支限界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内容:?给定n种物品和一个背包。物品i的重量是w,其价值为v,背包容量为c。问应该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使得装入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要求:使用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算法编程,求解0-1背包问题 三.程序列表 #ine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std; #defi ne N 100 class HeapNode // 定义HeapNode结点类 { public : double upper, price, weight; //upper 为结点的价值上界,price 是结点所对应的价值,weight 为结点所相应的重量 int level, x[ N]; //活节点在子集树中所处的层序号 }; double MaxBound(int i); double Kn ap(); void AddLiveNode( double up, double cp, double cw, bool ch, int level); //up 是价值上界, cp是相应的价值,cw是该结点所相应的重量,ch是ture or false

stack High; // 最大队High double w[ N], p[ N;〃把物品重量和价值定义为双精度浮点数 double cw, cp, c; 〃cw为当前重量,cp为当前价值,定义背包容量为 c int n; //货物数量为 int main() { cout << "请输入背包容量:"<< endl; cin >> c; cout << "请输入物品的个数:"<< endl; | cin >> n; cout << "请按顺序分别输入物品的重量:"<< endl; int i; for (i = 1; i <= n; i++) cin >> w[i]; //输入物品的重量 cout << "请按顺序分别输入物品的价值:” << endl; for (i = 1; i <= n; i++) cin >> p[i]; //输入物品的价值 cout << "最优值为:";| cout << Knap() << endl; //调用knap函数输岀最大价值 return 0; } double MaxBound(int k) //MaxBound 函数求最大上界 { double cleft = c - cw; // 剩余容量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参考模板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技术规程,并能根据实验结果 分析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实验设备 HT-225型混凝土回弹仪(冲击能量2.207J);GZ16型钢砧 回弹仪构造见图1。 1. 弹击杆 2. 混凝土构件试面 3. 仪器壳 4. 指针滑块 5. 刻度尺 6. 按钮 7. 中心导杆8. 导向法兰 9. 盖帽9. 压力弹簧 10.卡环11.尾盖 12.压力弹簧13.挂钩 14.冲击杆15.缓冲弹簧 16.弹击弹簧17.弹簧座 18.密封毡圈19. 20.调整螺栓21.紧固螺母 22.弹簧片23.指针轴 24.固定块25.挂钩弹簧 图1 回弹仪构造图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回弹仪法是利用混凝土的强度与表面硬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来间接检验或推定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是回弹仪内拉簧驱动的重锤,以一定的弹性势能,通过混凝土表面,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受一部份弹性势能,剩余的弹性势能则以动能的形式使重锤回弹并带动指针滑块,得到重锤回弹高度的回弹值,回弹值的大小与混凝土表面的弹、塑性质有关,其回弹值与表面硬度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回弹值大说明表面硬度大、抗压强度愈高,反之愈低。 回弹法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将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回弹值间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使用。由于测试方向、水泥品种、养护条件、龄期、碳化深度等的不同,所测之回弹值均有所不同,应予以修正,然后再查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图表,求得所测之混凝土强度。该法不能反映混凝土内部质量,是一种适用于普查混凝土强度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四、实验操作步骤 主要测试步骤: 1. 回弹仪率定 回弹仪使用前应定期在洛式硬度为HRC60±2的钢砧上进行率定,率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回弹仪弹击动能的恒定。率定宜在气温为20±5℃条件下进行,率定时,将钢砧置于刚性较好的基础上,摆放平稳,然后回弹仪在钢砧上垂直向下进行弹击率定,率定时弹击杆应旋转4次,每次旋转90°左右,弹击3-5次,取连续3次稳定值计算回弹平均值,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符合80±2的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顶部调整螺栓20来实现。 2. 测区及测点布置 根据需要布置测区,每测区面积约20×20cm2,每测区弹击16点。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第七章实验法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实验法和观察法都是现场法,它们的区别在于:观察法是在自然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而实验法则是在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因而当我们能假设现象X和现象Y相关,并且可以假设现象X的作用是引起现象Y变化的原因的话,我们在社会科学中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自然科学中广泛使用的实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7.1 实验法及其特点 一、社会现象研究中的实验 讲到实验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室实验。在社会现象的研究中,实验室实验也不鲜见,特别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然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固然也是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式,不过社会调查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所谓实地实验,即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验。 二、实地实验及其特点 在社会研究中,实验主要是在研究现场中进行的,资料搜集与研究过程同步;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社会研究中,实验的概念是狭义的。就此而言,实验法也就有了以下几个特点:(1)实验法是在非自然状态下观察研究对象;(2)实验研究必须在两变量之间建立起因果假设;(3)实验研究旨在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但是并不是两现象之间只要存在因果联系,就能用实验法加以研究;(4)实验研究可以把某一特定因素从复杂关系中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这一特定因素的效果;(5)在社会研究中使用实验法,基本上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多为实地实验。 实地实验不同于实验室实验,实验环境和实验变量都难于控制,其根本原因是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有意识的人,因而实验结果很容易受到来自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两方面的主观影响:⑴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而忽视那些与假设不一致的现象,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⑵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对象迎合实验者期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故而会较多发生,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⑶实验对象有可能因为自己是实验对象而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⑷实验对象在知道了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后,其心理和生理有可能发生某种微妙变化,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三、实验的构成 实验从类型上看,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之分外,还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等之分。但所有实验的构成是相同的,即都由三个要素所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实验四 分支限界法实现单源最短路径

实验四分支限界法实现单源最短路径 09电信实验班I09660118 徐振飞 一、实验名称 实现书本P194页所描述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并运用分支限界法基本思想 (2)运用分支限界法实现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3)区分分支限界算法与回溯算法的区别,加深对分支限界法理解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原理 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用一极小堆(本次实验我采用java.util包中的优先队列类PriorityQueue来实现)来存储活结点表。其优先级是结点所对应的当前路长。算法从图G的源顶点s和空优先队列开始。结点s被扩展后,它的儿子结点被依次插入堆中。此后,算法从堆中取出具有最小当前路长的结点作为当前扩展结点,并依次检查与当前扩展结点相邻的所有顶点。如果从当前扩展结点i到顶点j有边可达,且从源出发,途经顶点i再到顶点j的所相应的路径的长度小于当前最优路径长度,则将该顶点作为活结点插入到活结点优先队列中。这个结点的扩展过程一直继续到活结点优先队列为空时为止。

(2)实验内容测试用例: 1 2 3 4 5 6 3 4 2 7 6 13 9 5 四、源程序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hortestPath { private int n; private double matrix[][] = null; private double minpath[]; public ShortestPath(int n) { this.n = n; matrix = new double[n+1][n+1]; minpath = new double[n+1];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分支限界法实现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实验五分支限界法实现单源最短路径 一实验题目:分支限界法实现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二实验要求:区分分支限界算法与回溯算法的区别,加深对分支限界法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解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用一极小堆来存储活结点表。其优先级是结点所对应的当前路长。算法从图G的源顶点s和空优先队列开始。 结点s被扩展后,它的儿子结点被依次插入堆中。此后,算法从堆中取出具有最小当前路长的结点作为当前扩展结点,并依次检查与当前扩展结点相邻的所有顶点。如果从当前扩展结点i到顶点j有边可达,且从源出发,途经顶点i再到顶点j的所相应的路径的长度小于当前最优路径长度,则将该顶点作为活结点插入到活结点优先队列中。这个结点的扩展过程一直继续到活结点优先队列为空时为止。 四实验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size = 100; const int inf = 5000; //两点距离上界 const int n = 6; //图顶点个数加1 int prev[n]; //图的前驱顶点 int dist[] = {0,0,5000,5000,5000,5000}; //最短距离数组 int c[n][n] = {{0,0,0,0,0,0},{0,0,2,3,5000,5000}, //图的邻接矩阵 {0,5000,0,1,2,5000},{0,5000,5000,0,9,2}, {0,5000,5000,5000,0,2},{0,5000,5000,5000,5000,0}}; const int n = 5; //图顶点个数加1 int prev[n]; //图的前驱顶点 int dist[] = {0,0,5000,5000,5000}; int c[][n] = {{0,0,0,0,0},{0,0,2,3,5000},{0,5000,0,1,2},{0,5000,5000,0,9}, {0,5000,5000,5000,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 检测原理及特点 1.1 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弹仪读得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以回弹值反映混凝土表面硬度,根据表面硬度则可推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2 特点 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虽然检测精度不高,但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试迅速,以及检测费用低廉,且不破坏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故在现场直接测定中使用较多。 影响回弹法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如操作方法、仪器性能、气候条件等。为此,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回弹仪的保养和校正。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 J/T23-2001)中规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龄期为7 d~1 000 d,不适用于表层及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构件和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的检测,这大大限制了回弹法的检测围。 另外,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基数较大,即使只有15% 的相对误差,其绝对误差也会很大而使检测结果失去意义。 2 仪器 测量回弹值使用的仪器为回弹仪。回弹仪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是保证回弹法检测精度的技术关键。 2.1 类型 国回弹仪的构造及零部件和装配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回弹仪》( JJG 817-93)的要求。回弹仪按回弹冲击能量大小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大于C50 时,通常采用中型回弹仪;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C60 时,宜采用重型回弹仪。 传统的回弹仪是通过直接读取回弹仪指针所在位置读数来测取数据的,为一直读式。目前已有的新产品有自记式、带微型工控机的自动记录及处理数据等功能的回弹仪。 2.2 影响检测性能的因素

分支限界法实验(最优装载问题)

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第八次附加实验

for(int i=1;i

完整代码(分支限界法) //分支限界法求最优装载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QNode { friend void Enqueue(queue&,int,int,int,int,QNode *,QNode *&,int *,bool); friend void Maxloading(int *,int,int,int *); private: QNode *parent; //指向父节点的指针 bool LChild; //左儿子标志,用来表明自己是否为父节点的左儿子 int weight; //节点所相应的载重量 }; void Enqueue(queue&Q,int wt,int i,int n,int bestw,QNode *E,QNode *&bestE,int bestx[],bool ch) { //将活节点加入到队列中 if(i==n) //到达叶子节点 { if(wt==bestw) //确保当前解为最优解 { bestE=E; bestx[n]=ch; } return; } //当不为叶子节点时,加入到队列中,并更新载重、父节点等信息 QNode *b; b=new QNode; b->weight=wt; b->parent=E; b->LChild=ch; Q.push(b); } void Maxloading(int w[],int c,int n,int bestx[]) //其中w[]为重量数组| { // c为船的总载重量,n为节点数 //初始化 queue Q; //活节点队列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之钢筋混凝土结构 1、参考准则 新编《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已颁布,它代替2001年的规程,已于2011年月12月1日起施行。 2、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弹仪读得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以回弹值反映混凝土表面硬度,根据表面硬度则可推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检测仪器—回弹仪 回弹仪的标准冲击能量为2.207J,它在洛氏硬度HRC为60正负2的钢砧上的率定值为80正负2不变。规范规定可采用数字式回弹仪,但其上应同时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 统,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值相差不应超过1。 4、检测方法 (1)一般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3)测区应选择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6)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留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7)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5、检测内容 (1)混凝土强度按单个构件或批量进行检测。单个构件检测;测区不宜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尺寸不大于4.5m*0.3m时,每个构件的测区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批量检测;仍规定抽检数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回弹法是用以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去弹击锤冲击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弹仪读得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表面硬度则可推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用回弹仪测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 2、推定试件的混凝土强度值; 3、掌握测定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 4、根据检测结果计算钢筋混凝土试验构件的承载力 三、实验仪器: 混凝土回弹仪、钢筋位置探测仪、直尺、粉笔、1%的酚酞酒精试剂 四、实验方法: (一) 用回弹仪测定混凝土的强度 选择试验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平面尺寸较大的面作为测试面,记录测试面为构件浇注的哪一面。将测试面向上平放在一平坦地面上,用粉笔在测试面上画线,均匀布置10个测区。 测试时,回弹仪垂直向下冲击混凝土表面,回弹仪与测试面应保持垂直。冲击后应按住按钮在拿起回弹仪读出该次回弹的数据并记录完成一个测点的测试工作。每测区有16个测点,测区内测点应分布均匀,测点的间距不小于3cm,最外侧测点距离边缘大于2cm。 测得的数据去掉最大和最小的3个,以剩余10个检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测区回弹值。

由于本次试验的试验梁的养护时间较短,混凝土碳化深度以0cm计算。可用1%的酚酞酒精试剂喷到混凝土表面,观察颜色的变化。 (二) 测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钢筋位移测定仪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钢筋位移测定仪主要由探头和显示主机两部分组成。具体操作如下: 1、将探头与主机用信号线连接; 2、拨动主机上左侧轮盘选到“R”档,进行钢筋位置检测; 3、将探头举在空中,主机开机等待自检,主机上应依次显示0和1999并最终显示为0,如果显示不为0,请按红色按钮清零; 4、将探头在构件表面上缓慢移动,同时注意主机显示数据的变化,当数据由递增到达某个极值后下降时说明已通过钢筋的位置,反复移动探头直到找到数据极大值的位置; 5、垂直于探头移动方向上的十字中心线位置即为此时钢筋位置,用粉笔画出该位置; 6、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可完成钢筋位置的探测; 7、拨动主机上轮盘选到数字,使其等于内部钢筋的直径,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8、移动探头通过标出的钢筋位置,此时主机会发出“嘟”的一声提示检测到保护层厚度,记录此时显示在主机上的数字即为检测值; 9、重复上面的步骤依次完成保护层的检测工作。 (三)、测量试件的实际尺寸,量测出试件的实际构件长及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表 测点架立筋纵筋箍筋 保护层厚度 1 37 15 14 2 29 16 18 3 30 18 20 4 33 17 23 5 30 17 16 6 26 1 7 20 7 26 14 19 8 27 19 17 9 30 19 16 10 29 19 17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 一、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 回弹法是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从而推定混凝土整体强度的力学方法之一。根据混凝土强度与表面硬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间接检验或推定混凝土强度,即采用定值动能的弹簧与钢锤冲击混凝土表面,其回跳值与表面硬度也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通过试验的方法,建立混凝土强度与回跳值的相关关系—数学模型或相关曲线,并以此来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就是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原理。 二、仪器的操作方法 正确使用和操作回弹仪,可以较好地发挥其效能,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因此仪器操作需要有一定的规程,在操作回弹仪的全过程中,都应注意持握回弹仪姿势,一手握住回弹仪中间部位起扶正的作用,另一手握压仪器的尾部对仪器施加压力同时也起辅助扶正作用。 回弹仪的操作要领是:用力均匀缓慢,扶正对准测试面。慢推进快读数。 三、测试方法 3.1一般规定 1、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1)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 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相同且龄期相近的结构或

构件。批量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个。抽检构件时,应遵循随即抽取重点部位或有代表型的构件。 2、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符合些列规定: (1) 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于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最大不超过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大于0.5m且不小于0.2m。 (3) 测区应尽量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的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的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4)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分布均匀。在构构件的重要部位或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 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 (6)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楚疏松层和杂,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7)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或小构件应进行固定。 四、回弹值的测量 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度数,快速复位。

第七章实验

实验一、成绩登记表的制作 【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表格的创建、结构调整与美化方法;熟悉表格与单元格的主要属性及其设置方法。设计一个成绩登记表结构的页面,并显示出来。 【实验主要内容】 设计一个基本的成绩登记表,数据包括:ID序号、学号、姓名、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显示如下结果。

实验二、产品介绍页面的制作 【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通过表格来进行网页页面的布局方法;理解利用表格展示信息的方法及其优势。 【实验主要内容】 利用表格布局的方式完成一个产品介绍页面的设计。显示如下结果。

序号学号姓名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 1 2010300201 张小丽95 95 95 2 2010300202 李宁90 88 89 3 2010300203 刘梅98 92 95 4 2010300204 王刚98 90 94 5 2010300205 郑军90 85 87 6 2010300206 杨波80 80 80 产品名称:佳能IXUS 130 佳能IXUS 130(官方标配) 松下原装SD卡2G(高速正品) 佳能IXUS系列专用皮包 索尼2.7英寸LC D保护贴(防刮/高透光/静电吸附) 摄影指南 主要参数 型号: PMP169B 内存容量: 512M 屏幕尺寸: 2.12英寸(最佳视觉比列16:9的宽屏) 屏幕特性: LTPS TFT (720x240) 视频功能: 支持ASF格式的MPG4,或通过软件转换成ASF播放,播放效果:320×420, 30fps/视频输出,输入/电视节目定时录制。 功能参数

音频功能: 支持音频格式:MP3,WMA,WAV/内置麦克风,支持LINEIN寻录/收音功能/内置喇叭录音格式: 44.1KHz, 128 Kbps, MP3, 支持MIC/LINE-IN直录 附加功能: 支持图片格式:JPEG(EXIF2.1)/电子书浏览/多语言(中/英)设置 其它参数 接口: USB接口,AV OUT接口, AV IN接口 扩展卡: 可扩充2G SD,MMC卡 电池: 内置锂电池 尺寸: 105.2 x47.6x15.6mm 重量: 90g

实验报告 分支限界法01背包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六 学号: 1004091130 姓名:金玉琦 日期:2011-11-17得分: 一、实验内容: 运用分支限界法解决0-1背包问题。 二、所用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复杂度分析: 分支限界法 分支限界法按广度优先策略遍历问题的解空间树, 在遍历过程中, 对已经处理的每一个结点根据限界函数估算目标函数的可能取值, 从中选取使目标函数取得极值的结点优先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从而不断调整搜索方向, 尽快找到问题的解。因为限界函数常常是基于问题的目标函数而确定的, 所以, 分支限界法适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 0-1背包问题 1)基本思想 给定n 种物品和一个容量为C 的背包, 物品i 的重量是W i, 其价值为V i, 0/ 1 背包问题是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物品不可分割) , 使得装入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一般情况下, 解空间树中第i 层的每个结点, 都代表了对物品1~i 做出的某种特定选择, 这个特定选择由从根结点到该结点的路径唯一确定: 左分支表示装入物品, 右分支表示不装入物品。对于第i 层的某个结点, 假设背包中已装入物品的重量是w, 获得的价值是v, 计算该结点的目标函数上界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把已经装入背包中的物品取得的价值v, 加上背包剩余容量W - w 与剩下物品的最大单位重量价值vi + 1/ wi + 1的积,于是,得到限界函数: u b = v + ( W - w) × ( vi + 1/ wi + 1 ) 根据限界函数确定目标函数的界[ down , up],然后, 按照广度优先策略遍历问题的空间树。 2)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是O(2n); 三、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x; struct node { //结点表结点数据结构

第七章 电气传动实验 (1)讲解

第七章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实验 第一节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及反馈环节测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1个 2、负载组件1套 3、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1台 4、直流电动机1台 5、双踪示波器 1台 6、万用表 1台 三、背景知识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和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而且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因此,为了保持由浅入深的教学顺序,应该首先很好地掌握直流拖动控制系统。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由三相调压器,晶闸管整流调速装置,平波电抗器,电动机——发电机组等组成。本实验中,整流装置的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电路,控制回路可直接由给定电压Uc作为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改变Uc的大小即可改变控制角,从而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和转速,以满足实验要求。工作原理图如图7-1所示。 图7-1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注: (1)由于实验时装置处于开环状态,电流和电压可能有波动,可取平均读数。 (2)为防止电枢过大电流冲击,每次增加U g须缓慢,且每次起动电动机前给定电位器应调回零位,以防过流。 (3)电机堵转时,大电流测量的时间要短,以防电机过热。 1、电枢回路电阻R的测定 电枢回路的总电阻R包括电机的电枢电阻R a,平波电抗器的直流电阻R L和整流装置的内阻R n,即R=R a+R L+R n。为测出晶闸管整流装置的电源内阻,可采用伏安比较法来测定电阻,其实验线路如图7-2所示。 图7-2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阻R测试线路图 (1)将变阻器R d接入被测系统的主电路,并调节电阻负载至最大。测试时电动机不加励磁,并使电机堵转。 (2)低压单元的G给定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底,使U ct=0。调节触发电路及晶闸管主回路脉冲偏移电压电位器RP2,使α=150°。 (3)电源控制屏的“三相交流电源”开关拨向“直流调速”。合上主电源,即按下主控制屏绿色“闭合”开关按钮,这时候主控制屏U、V、W端有电压输出。 (4)调节G给定U g使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 d=(30~70)%U ed(可为110V),然后调整Rd使电枢电流为(80~90)%I ed,读取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数值为I1,U1,则此时整流装置的理想空载电压为 Udo=I1R+U1 (5)调节Rd,使电流表A的读数为40% I ed。在U d不变的条件下读取A,V表数值,则 Udo=I2R+U2 (6)求解两式,可得电枢回路总电阻

实验七分支限界法

实验七分支限界法(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行商售货员问题的分支限界算法; 2、区分分支限界算法与回溯算法的区别,加深对分支限界法的理解。 二、实验题: 某售货员要到若干城市去推销商品,已知各城市之间的路程(或旅费)。他要选定一条从驻地出发,经过每个城市一次,最后回到驻地的路线,使总的路程(或总旅费)最小。 三、实验提示 旅行商问题的解空间是一个排列树。有两种实现的方法。第一种是只使用一个优先队列,队列中的每个元素中都包含到达根的路径。另一种是保留一个部分解空间树和一个优先队列,优先队列中的元素并不包含到达根的路径。以下为第一种方法。 由于我们要寻找的是最小耗费的旅行路径,因此可以使用最小耗费分枝定界法。在实现过程中,使用一个最小优先队列来记录活节点,队列中每个节点的类型为MinHeapNode。每个节点包括如下区域: x(从1到n的整数排列,其中x[0] = 1 ),s(一个整数,使得从排列树的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路径定义了旅行路径的前缀x[0:s], 而剩余待访问的节点是x [s + 1 : n - 1 ]),cc(旅行路径前缀,即解空间树中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耗费),lcost(该节点子树中任意叶节点中的最小耗费), rcost(从顶点x[s : n - 1]出发的所有边的最小耗费之和)。当类型为MinHeapNode( T )的数据被转换成为类型T时,其结果即为lcost的值。分枝定界算法的代码见程序 程序首先生成一个容量为100的最小堆,用来表示活节点的最小优先队列。活节点按lcost值从最小堆中取出。接下来,计算有向图中从每个顶点出发的边中耗费最小的边所具有的耗费MinOut。如果某些顶点没有出边,则有向图中没有旅行路径,搜索终止。如果所有的顶点都有出边,则可以启动最小耗费分枝定界搜索。根的孩子B作为第一个E-节点,在此节点上,所生成的旅行路径前缀只有一个顶点1,因此s=0, x[0]=1, x[1:n-1]是剩余的顶点(即顶点2 , 3 ,., n )。旅行路径前缀1的开销为0 ,即cc = 0 ,并且,rcost=n && i=1时MinOut 。

回弹法测砼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 回弹法测砼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在学习计算方法和步骤之前,先了解几个术语: 1、测区:检测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 2、测点:在测区内进行的一个检测点。 3、测区砼强度换算值: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 度曲线或查表得到的该检测单元(测区)的现龄期砼抗压强度值。 回弹法检测砼强度试用于工程结构普通砼抗压强度的检测。砼强 2、碳化深度值测量1、回弹值测量度值的确定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砼强度的计算 3、回弹值计算4 一、回弹值测量 其适一般规定:结构或物件砼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1、 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1(

(2)、批量检测:适用于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砼强度 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 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结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30%且不得少于 10 件。 2、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量应不少于 10 个。对某一 方向尺寸小于 4.5 米,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 0.3 米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 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2 米以内。测区离构 件端部或施工 1 ---- -- 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 米,且不宜小于 0.2 米。(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 砼强度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但回弹值需修正。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

最新实验 4 用分支限界法实现0-1背包问题

实验四用分支限界法实现0-1背包问题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分支限界法的基本原理。 2.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分支限界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内容:.给定n种物品和一个背包。物品i的重量是w,其价值为v,背包容量为c。问应该如何选择装入背包的物品,使得装入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要求:使用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算法编程,求解0-1背包问题 三.程序列表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100 class HeapNode//定义HeapNode结点类 { public: double upper, price, weight; //upper为结点的价值上界,price是结点所对应的价值,weight 为结点所相应的重量 int level, x[N]; //活节点在子集树中所处的层序号 }; double MaxBound(int i); double Knap();

void AddLiveNode(double up, double cp, double cw, bool ch, int level);//up是价值上界,cp是相应的价值,cw是该结点所相应的重量,ch是ture or false stack High; //最大队High double w[N], p[N]; //把物品重量和价值定义为双精度浮点数 double cw, cp, c; //cw为当前重量,cp为当前价值,定义背包容量为c int n; //货物数量为 int main() { cout <<"请输入背包容量:"<< endl; cin >> c; cout <<"请输入物品的个数:"<< endl; cin >> n; cout <<"请按顺序分别输入物品的重量:"<< endl; int i; for (i = 1; i <= n; i++) cin >> w[i]; //输入物品的重量 cout <<"请按顺序分别输入物品的价值:"<< endl; for (i = 1; i <= n; i++) cin >> p[i]; //输入物品的价值 cout <<"最优值为:"; cout << Knap() << endl; //调用knap函数输出最大价值 return 0; } double MaxBound(int k) //MaxBound函数求最大上界 {

实验四 单源最短路径(分支限界法)

实验四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分支限界法的剪枝搜索策略; 2、掌握分支限界法的算法柜架; 3、掌握分支限界法的算法步骤; 4、通过应用范例学习动态规划算法的设计技巧与策略;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使用分支限界法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2、通过上机实验进行算法实现。 3、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 分支限界法的基本思想: 1、分支限界法与回溯法的不同: 1)求解目标:回溯法的求解目标是找出解空间树中满足约束条件的所有解,而分支限界法的求解目标则是找出满足约束条件的一个解,或是在满足约束条件的解中找出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解。 2)搜索方式的不同:回溯法以深度优先的方式搜索解空间树,而分支限界法则以广度优先或以最小耗费优先的方式搜索解空间树。 2、分支限界法基本思想: 分支限界法常以广度优先或以最小耗费(最大效益)优先的方式搜索问题的解空间树。 在分支限界法中,每一个活结点只有一次机会成为扩展结点。活结点一旦成为扩展结点,就一次性产生其所有儿子结点。在这些儿子结点中,导致不可行解或导致非最优解的儿子结点被舍弃,其余儿子结点被加入活结点表中。

此后,从活结点表中取下一结点成为当前扩展结点,并重复上述结点扩展过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找到所需的解或活结点表为空时为止。 3、常见的两种分支限界法: 1)队列式(FIFO)分支限界法 按照队列先进先出(FIFO)原则选取下一个节点为扩展节点。 2)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 按照优先队列中规定的优先级选取优先级最高的节点成为当前扩展节点。 四、程序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size = 100; const int inf = 5000; //两点距离上界 /* //第一组测试参数 const int n = 6; //图顶点个数加1 int prev[n]; //图的前驱顶点 int dist[] = {0,0,5000,5000,5000,5000}; //最短距离数组 int c[n][n] = {{0,0,0,0,0,0},{0,0,2,3,5000,5000}, //图的邻接矩阵 {0,5000,0,1,2,5000},{0,5000,5000,0,9,2}, {0,5000,5000,5000,0,2},{0,5000,5000,5000,5000,0}}; */ //第二组测试参数 const int n = 5; //图顶点个数加1 int prev[n]; //图的前驱顶点 int dist[] = {0,0,5000,5000,5000}; int c[n][n] = {{0,0,0,0,0},{0,0,2,3,5000},{0,5000,0,1,3},{0,5000,5000,0,9},{0,5000,5000,5000,0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