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科常用方剂

骨科常用方剂

骨科常用方剂
骨科常用方剂

(一)内服方.

大成汤(《理作续断方》)组成:大黄20g,芒硝10g(冲服),当归lOg,木通lOg,枳壳20g,厚朴10g,苏木10g,川红花10g,陈皮10g,甘草10g,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组成:丁香6g,木香6g,瓜儿血竭log,儿茶10g,熟大黄20g,红花lOg,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15g,丹皮10g,甘草6g,水煎服。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15g,天花粉10g,当归尾log,红花6g,穿山甲10g,酒浸大黄30g,酒浸桃仁12g,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即停服;如6个小时之后,仍无泻下者,则服下第二次,以利为度。

润肠丸(《正体类要》)组成:大黄(煨)15g,归尾15g,羌活15g,桃仁(去皮尖)30g,麻子仁30g,皂角15g,秦艽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五十丸,空心开水送服。

桃仁四物汤(《中国医学大辞典》)组成:桃仁25粒,川芎3g,当归3g,赤芍3g,生地黄2g,红花2g,牡丹皮3g,制香附3g,玄胡索3g,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活法机要》)组成:木香、茴香(炒)、青皮、穿山甲(炙)、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各

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3~6g,温酒调下。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g,川芎6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枳壳5g,丹皮9g,香附9g,延胡索12g,乌药9g,五灵脂9g,甘草5g,水煎服。

清心药(《证治准绳》)组成:当归、丹皮、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芩、黄连、连翘、栀子、桃仁、甘草,水煎服。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大黄、山栀、棕榈皮、牡丹皮,以上各药等量。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保存待用。每服10~15g,用鲜藕汁或鲜萝卜汁调服。

五昧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水煎服,每日l~3剂。

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组成:赤芍9g,当归尾9g,川芎6g,苏木6g,陈皮6g,桃仁6g,续断12g,乌药9g,乳香6g,没药6g,木通6g,甘草6g,水煎服。

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羌活6g,防风9g,荆芥6g,独活9g,当归12g,续断12g,青皮5g,牛膝9g,五加皮9g,杜仲9g,红花6g,枳壳6g,水煎服。

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组成:党参lOg,灸甘草6g,茯苓12g,白术12g,水煎服。

四物汤(《理伤续断方》)组成:川芎6g,当归10g,白芍12g,熟地黄12g,水煎服。

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川芎6g,当归10g,熟地黄lO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2枚,清水煎服。

健脾养胃汤(《伤科补要》)组成:人参、白术、黄芪、归身、白芍、陈皮、小茴香、山药、茯苓、泽泻,水煎服。

麻桂温经汤(《伤科补要》)组成: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按伤情决定剂量,水煎服。

加减乌头汤(《韦以宗经验方》)组成:制川乌lOg,制草乌10g,桂枝10g,麻黄6g,归身10g,白芍15g,牛膝20g,细辛6g,蜈蚣2条,甘草6g,生姜2片,大枣2枚。

功效与适应证: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活血祛风,治风寒温痹痛、四肢关节酸软、疼痛无力或筋节肿痛、日轻夜重、证属虚寒者。

制用法:水煎服。

[Page]

经验二妙汤(《韦以宗经验方》)组成:苍术12g,黄柏10g,牛膝30g,川芎15g,土茯苓15g,赤芍10g,归尾lOg,桃仁10g,木通10g,甘草6g。

功效与适应证: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治急性腰扭伤、腰痛、腿痛、小便黄少者。

制用法:水煎服。

栝蒌开胸饮(《韦以宗经验方》)组成:栝蒌15g,薤白12g,红花6g,归尾6g,青皮6g,陈皮6g,山甲log,枳壳6g,桔梗10g,甘草3g。

功效与适应证:开胸行气、活血散滞,治胸部跌打损伤、肿痛等。

制用法:水煎服。

接骨l号片(《韦以宗经验方》)组成:九节茶30g,鸡蛋壳30g,地龙15g,自然铜10g,乳香lOg,没药10g,土必10g。

制法: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5g日服三次,每次4~6片。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用途:骨折初期。

接骨II号片((《韦以宗经验方》)组成:九节茶30g,鸡蛋壳30g,地龙15g,自然铜log,淫羊藿30g。

制法:同I号片。

功效:壮筋骨、长骨痂、促进骨折愈合。

用途:骨折损伤后期,或骨不连。

九龙寄生酒(《韦以宗经验方》)组成:九龙藤30g,桑寄生20g,枫荷桂30g,独活lOg,细辛6g,归身10g,川芎6g,金银蛇各一条。

制法:用米酒以3:l浸泡之周,内服,每次10~30ml。

功效与用途:活血祛风、舒筋止痛,适用骨关节、风寒湿痹及骨折后期筋脉无力、关节疼痛等症。

疏风滋血汤(《证治准绳》)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羌活、独活、红花、牛膝、防风、白芷、葛根、升麻、甘草、柴胡、桃仁、右(上)药生姜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花,治颈肩痛。

舒筋保安汤(《普济方》)组成:木瓜、萆藓、五灵脂、牛膝、续断、白僵蚕、松节、白芍、乌药、天麻、威灵仙、黄芪、当归、防风、虎骨,浸酒内服。又方,金毛狗脊、乳香、白胶香,浸酒内服。

[Page]

(二)外用药.

桂枝红花酒(《韦以宗经验方》)组成:桂枝30g,红花30g,马钱子15g,薄荷15g,大黄5g。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各种跌打扭伤、肿痛。

制用法:50%酒精(按l:3比例)浸泡3周,后再加入95%酒精(按l:3比例)。瓶装密封备用。外用时擦或湿敷。

复方八百力酒(《韦以宗经验方》)组成:八百力(即巴豆树皮)5g,生马钱子(去皮毛)10g,生大黄10g。

制法:先用淘米水浸八百力7天,再用米酒按5:l的比例浸泡二周备用。

功效与用途: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此药有毒,切忌内服,只可外擦,也不宜外敷,以免药敏。

骨伤洗剂(《韦以宗经验方》)组成:山香10g,九节茶10g,荆芥10g,桂枝lOg,当归10g,紫草lOg,苏木6g。

功效与适应证:消肿止痛、防治风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之良效。

制用法:研成粉末,用时以开水一盆,加药粉一包浸泡,候温再洗伤病处。

半月板损伤方(《韦以宗经验方》)组成:紫河车12g,白及8g,土鳖9g,儿茶9g,血竭4g,乳香4g,没药4g,骨碎补12g,牛膝12g,象皮4g,茯苓15g,丹参12g。

功效与适应证:治半月板损伤疾病。;制用法:研末外敷或水煎熏洗。I如意金刀散(《外科正宗》)组成:松香5份,生矾l份,枯矾l份。

功效与适应证:止血燥湿,治创面渗血或溃烂流液。

制用法:共研细末,掺撒溃疡创面。

如意金黄散(《医宗金鉴》)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共研细末。

功效与适应证: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用于疮疡阳证。

制用法:可用葱捣汁、酒、油捣汁等调敷。

地榆膏:地榆烧灰存性,香油浸一宿,滤油外用。

适应证:骨折肿胀水泡,或药物过敏皮炎。

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组成:当归5份。白芷1.2份,白蜡5份,轻粉l份,甘草3份,紫草0.5份,血竭l份,麻油40份。

功效与适应证:生肌收敛。用于各种创口新肉不生者。

制用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味,入油内浸三日,慢火熬微枯,滤清,再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将膏倾入预放水中的盅内,侯片刻,把研细的轻粉末放入,搅拌成膏。将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并可根据溃疡局部情况的需要,掺jt提脓、祛腐药在膏的表面上外敷,效果更佳。

回阳玉龙膏药(《外科集验方》)组成:草乌三两重炒,南星一两重煨,白芷一两重不见火,赤芍一两重炒,肉桂半两重不见火。此方治陈发背、冷流注、鼓椎风、久损痛、冷痹、风湿、诸脚气。冷肿无红者,冷痛不肿者,足顽麻、妇人冷血风,诸阴证之第一药也。用热酒调涂

常见病例的中医药方(实用简单)

1. 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2.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3.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4.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5.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6.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7.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8.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9.根治牙疼: 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10.口腔炎症: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1.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12.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13.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4.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15.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16.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17.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18.头晕头痛: 黄芪、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19.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20.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21.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22.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23.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24.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25.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骨科方剂50首

(一)内服方. 大成汤(《理作续断方》)组成:大黄20g,芒硝10g(冲服),当归lOg,木通lOg,枳壳20g,厚朴10g,苏木10g,川红花10g,陈皮10g,甘草10g,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组成:丁香6g,木香6g,瓜儿血竭log,儿茶10g,熟大黄20g,红花lOg,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15g,丹皮10g,甘草 6g,水煎服。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15g,天花粉10g,当归尾log,红花6g,穿山甲10g,酒浸大黄30g,酒浸桃仁12g,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即停服;如6个小时之后,仍无泻下者,则服下第二次,以利为度。 润肠丸(《正体类要》)组成:大黄(煨)15g,归尾15g,羌活15g,桃仁(去皮尖)30g,麻子仁30g,皂角15g,秦艽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五十丸,空心开水送服。 桃仁四物汤(《中国医学大辞典》)组成:桃仁25粒,川芎3g,当归3g,赤芍3g,生地黄2g,红花2g,牡丹皮3g,制香附3g,玄胡索3g,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活法机要》)组成:木香、茴香(炒)、青皮、穿山甲(炙)、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各 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3~6g,温酒调下。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g,川芎6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枳壳5g,丹皮9g,香附9g,延胡索12g,乌药9g,五灵脂9g,甘草5g,水煎服。

清心药(《证治准绳》)组成:当归、丹皮、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芩、黄连、连翘、栀子、桃仁、甘草,水煎服。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大黄、山栀、棕榈皮、牡丹皮,以上各药等量。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保存待用。每服10~15g,用鲜藕汁或鲜萝卜汁调服。 五昧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水煎服,每日l~3剂。 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组成:赤芍9g,当归尾9g,川芎6g,苏木6g,陈皮6g,桃仁6g,续断12g,乌药9g,乳香6g,没药6g,木通6g,甘草6g,水煎服。 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羌活6g,防风9g,荆芥6g,独活9g,当归12g,续断12g,青皮5g,牛膝9g,五加皮9g,杜仲9g,红花6g,枳壳6g,水煎服。 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组成:党参lOg,灸甘草6g,茯苓12g,白术12g,水煎服。 四物汤(《理伤续断方》)组成:川芎6g,当归10g,白芍12g,熟地黄12g,水煎服。 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川芎6g,当归10g,熟地黄lO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2枚,清水煎服。

中医(专长)-方剂学-理气剂练习题

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一、A1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的是 A、前胡、甘草 B、生姜、苏叶 C、杏仁、白前 D、半夏、厚朴 E、当归、肉桂 2、苏子降气汤中配伍肉桂的主要用意是 A、温阳散寒 B、温肾纳气 C、温通经脉 D、鼓舞气血 E、散寒止痛 3、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旋覆代赭汤 B、半夏厚朴汤 C、半夏泻心汤 D、橘皮竹茹汤 E、丁香柿蒂汤 4、越鞠丸的君药是 A、栀子 B、苍术 C、川芎 D、神曲 E、香附 5、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厚朴 B、白术 C、生姜 D、半夏 E、茯苓 6、越鞠丸的功用是 A、行气散结 B、行气和血 C、行气解郁 D、行气止痛 E、行气消痞 7、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半夏厚朴汤主治证的临床表现 A、胸膈满闷 B、恶心呕吐

C、舌苔白润 D、脉弦细微数 E、咽中如有物阻 二、B 1、A.干姜、茯苓 B.当归、大黄 C.半夏、生姜 D.柴胡、苏叶 E.干姜、半夏 <1>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B C D E <2> 、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B C D E 2、A.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B.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C.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D.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E.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1>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旋覆代赭汤的功用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苏子降气汤的组成是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姜、枣子、苏叶。 方歌: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苏子降气汤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同时配合当归增强温养下元之效。 【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旋覆代赭汤擅长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越鞠丸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方中香附辛香,主入肝经,行气解郁为君药,解气郁。【该题针对“理气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B

临床常用必会方剂

临床常用必会方剂 1. 麻黄汤 处方: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 桂枝汤 处方: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3. 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4. 止嗽散 处方: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5. 银翘散 处方: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6. 桑菊饮 处方: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芦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7.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处方: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8. 败毒散 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9. 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10. 大黄牡丹汤 处方: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11. 麻黄细辛附子汤 处方:麻黄、炮附子、细辛 功用:助阳解表 12. 麻子仁丸 处方: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13. 济川煎 处方: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14. 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15. 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6. 蒿芩清胆汤 处方:青蒿、竹茹、半夏、赤茯苓、黄芩、枳壳、陈皮、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7. 四逆散 处方: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8. 逍遥散 处方: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19. 痛泻要方 处方: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20. 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21. 白虎汤 处方: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22. 竹叶石膏汤 处方: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23. 清营汤 处方:犀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4. 普济消毒饮 处方: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牛蒡子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5. 仙方活命饮 处方: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甘草、当归、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26. 导赤散 处方: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27. 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28. 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29. 泻白散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

元 江 县 中 医 医 院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克 【功效及适应证】凉血止血。主治损伤所至呕吐血、咯血、创面渗血 【用法】各烧灰成性,研细末。每服10~15克,用鲜萝卜汁调服。 五味消毒饮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0克 【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治创伤感染初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3剂。 四生丸 【组成】生地黄12克生艾叶10克生侧柏叶10克生荷叶10克 【功效及适应证】凉血止血。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或吐血,衄血 【用法】水煎服。 加味乌药汤 【组成】乌药砂仁木香元胡香附甘草 【功效及适应证】理气止痛用于损伤后气滞疼痛。 【用法】水煎服。 仙方活命饮 【组成】炮穿山甲天花粉甘草乳香白芷赤勺贝母防风没药皂角刺归尾各3克陈皮10克金银花10克 【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治骨痈初期。 【用法】水煎服用。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勺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 【功效及适应证】活血逐瘀,通络止痛。治淤血内阻,血行不畅,经脉闭塞疼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15~30克当归3~6克 【功效及适应证】补血生血。治血虚发热,以及大出血后,脉芤,重按无力,气血两虚等证。【用法】 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淤。治胸腹部挫伤,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用法】水煎服。根据病情需要拟订剂量。 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等量 【功效及适应证】理气止痛。治跌扑损伤后心腹胸胁疼痛,时发时止,或流窜不定者。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12克,温水送服,每日2~4次。 抵挡汤 【组成】水蛭芒虫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淤,通经活络。治淤浊内阻,经脉闭塞,二便不通,挤压综合症等。【用法】根据病情决定用量,水煎服。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精选】方剂学理气剂练习题

1. 越鞠丸的组成药物中无: A.苍术 B.香附 C.山栀子 D.川芎 E.半夏 2. 半夏厚朴汤组成药物中无: A.陈皮 B.厚朴 C.苏叶 D.茯苓 E.生姜 3. 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中无: A.苏子 B.当归 C.半夏 D.白前 E.厚朴 4. 定喘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白果 C.黄柏 D.苏子 E.半夏 5. 旋覆代赭汤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大枣 C.生姜 D.半夏 E.陈皮 6. 柴胡疏肝散组成药物中无: A.柴胡 B.白芍 C.枳实 D.甘草 E.香附 7. 枳实消痞丸组成药物中无: A.厚朴 B.干姜 C.黄芩 D.人参 E.白术 8. 厚朴温中汤组成药物中无: A.陈皮 B.茯苓 C.半夏 D.甘草 E.木香 9. 加味乌药汤组成药物中无: A.砂仁 B.元胡 C.木香 D.香附 E.郁金 10.天台乌药散组成药物中无: A.小茴香 B.青皮 C.木香 D.元胡 E.槟榔 11. 暖肝煎组成药物中无 A.当归 B.枸杞子 C.茴香 D.桂枝 E.沉香

12. 橘皮竹茹汤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麦冬 C.生姜 D.大枣 E.甘草 13. 组成药物中无厚朴的方是: A.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苏子降气汤 D.厚朴温中汤 E.定喘汤 14. 组成药物中无茯苓的方是: A.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厚朴温中汤 D.苏子降气汤 E.逍遥散 15. 组成药物中无半夏的方是: A.越鞠丸 B.半夏厚朴汤 C.苏子降气汤 D.定喘汤 E.旋覆代赭汤 16. 组成药物中无生姜的方是: A. 半夏厚朴汤 B.枳实消痞丸 C. 苏子降气汤 D. 旋覆代赭汤 E.橘皮竹茹汤 17. 越鞠丸和柴胡疏肝散共有的药物是: A.柴胡 B.白芍 C.枳壳 D.香附 E.栀子 18. 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 B.白芍 C.白术 D.香附 E.川芎 19. 枳实消痞丸与半夏泻心汤共有的药物: A.枳实、厚朴 B.黄连、干姜 C.半夏曲、生姜 D.白术、伏苓 E.黄芩、麦芽 20. 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共有的药物: A.厚朴、木香 B.陈皮、茯苓 C.人参、白术 D.干姜、炙甘草 E.草豆蔻、生姜 21. 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共有的药物是: A.当归、肉桂 B.苏子、半夏 C.厚朴、前胡 D.白果、麻黄 E.桑白皮、黄芩 22. 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共有的药物是: A.苏子 B.麻黄 C.厚朴 D.前胡 E.半夏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方剂-12理气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 方剂学——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一、概述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理气剂适用于气滞或气逆证。气滞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为多见,症见胃脘、胁肋疼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气逆以肺胃气逆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注意辨别气滞与气逆。理气剂多辛燥伤津耗气,勿使过剂。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二、行气 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配伍意义】本方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脏,调气疏肝解郁,用为君药。 半夏厚朴汤 【组成药物】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瓜蒌一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鉴别】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均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 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适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于胸痹而痰浊较盛者;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力尤大,并能下气祛痰,消痞除满,用以治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上冲心胸者。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厚朴陈皮各一两甘草(炙)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 【用法】加姜水煎。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鉴别】 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均有温中散寒之功。但厚朴温中汤以行气燥湿为主,主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证;理中丸则温中补虚并重,而无行气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证。 天台乌药散 【组成药物】天台乌药半两木香半两小茴香半两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槟榔二个川楝子十个巴豆 第1页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 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 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

目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 一、病名 (1) 二、诊断 (1) (一)疾病诊断 (1) (二)疾病分期 (2) (三)证候诊断 (2) 三、治疗方案 (2) (一)手法治疗 (2)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 (三)牵引疗法 (4) (四)针灸疗法 (4) (五)手术治疗 (4) (六)护理 (4)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 五、疗效评价 (5) (一)评价标准 (5) (二)评价方法 (5) 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 一、病名 (7) 二、诊断 (7) (一)疾病诊断 (7) (二)证候诊断 (7)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 三、治疗方案 (8)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 (二)手术治疗 (10) (三)药物治疗 (10) (四)康复治疗 (11) (五)护理 (11)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五、疗效评价 (12) (一)评价标准 (12) (二)评价方法 (12)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骨伤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

节、筋伤等二级专科)。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 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 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 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 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 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 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骨折整复、外固定、手法、手术、牵引、功能康复等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重点]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 重点]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正名: 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 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 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 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三七: 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 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干姜: 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 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大黄: 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 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山豆根: 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山茨菇: 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千年健: 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 写生川乌付生川乌; 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川芎: 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川牛膝: 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 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天麻: 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 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 : 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 写南星、天南 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 : 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 天葵子。 太子参 : 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 写木香、广木香、云木 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 ; 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 : 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 : 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 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 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 戟天。 甘草: 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 : 写炙甘草、 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 : 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 : 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 : 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 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 付玉竹。 石菖蒲 : 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 : 写北沙参、莱 夏付生半夏 写法夏、法半夏均付法半夏 仙茅: 写仙茅、仙茅根付仙茅。 白及: 写白及付白及 ; 写白及粉付白及粉。 白术: 写白术、于术、焦白术付麸 炒白术。 白芍 : 写白芍、杭白芍、亳芍、白芍药、炒白芍均付炒白芍,写白芍炭 付白芍炭。 白芷 : 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 付北沙参 皮。 生姜皮 : 写生姜皮、姜皮均付生姜 片姜黄 : 写片姜黄、片子姜均付片姜黄 半夏 ; 写姜半夏付姜半夏。写生半

骨科常用药方

[配方]桃仁9 红花6牛膝 6当归12白芍6川芎12乳香 5没药 5薏苡仁9 茯苓12 泽泻12 桂枝6 白术12(黄芪12)三七8血竭2骨碎补10麦冬10甘草6 四物汤:补血、养血;当归(10g) 川芎(8g) 白芍(12g) 熟地(12g) 桃红四物汤:当归 15g、川芎 10g 白芍 10g 熟地 15g、桃仁 9g (打碎)、红花 10g 四君子汤;补气。益气健脾。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四逆散:调和肝脾。只烧干柴。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9g 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 甘草6g桔梗4.5g 川芎4.5g牛膝9g 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配方]苏木、当归、三棱、川椒各10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先以蒸汽熏蒸患处,稍温,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剂药用2天。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接骨续损。适用于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相关文档